导师发的论文
研究生时经历过的几次论文投稿发表经验汇总

PLoS One(IF>4):相信很多园友都有投稿该杂志的经历吧,我就说说我所知道的。这个杂志投稿过程中需要填写的要求相对其它杂志要多一些,例如 ethnic assessment 等,另外,因为投稿量巨大的原因,文章在投到该杂志之后要等 20 天左右才能 invited editor,但是在开始审稿后速度则相对快一点,一般主编要求审稿在 10 天内审稿结束,所以文章投到 PLoS One 后如果没有意外,在 40 天内都能收到审稿结果了。我的导师是 PLoS One 的 academic editor,也认识很多 PLoS One 的其它副主编,在投稿时会推荐自己认识的副主编。我在去年有一篇文章投到 PLoS One,是我导师的朋友负责该文章,两个审稿人也是我们推荐的,所以从投稿到接收都非常顺利。PLoS One 的投稿量巨大,academic editor 的数量也很多,也包括很多中国人,即便如此,每个 academic editor 的工作量也是相当大,我登陆我的导师的 PLoS One 账号,发现几乎每天都有新文章的 invitation。
Schizophrenia Research(IF>4):一个专门研究精神分裂症的杂志,影响因子常年在 4-5 分之间,对文章的质量要求没有那么高。我目前已经在该杂志发表过三篇文章,2011 年第一次在这个杂志投稿,一审 4 个半月,8 个审稿人,均是 positive 意见,不知道主编怎么想的;论文咨询工作QQ2:2035204840 第二篇文章一审 4 个月,1 个审稿人;第三篇文章一审 5 个月,一个审稿人。几乎每一篇文章我们都要催稿,不过催也没用,感觉主编不是特别热情,只是让我们 be patient。如果不是逼不得已,不会投该杂志。
在园子里也混迹了几年时间,大部分时间在看帖,偶尔回帖,求助过园友,请教过园友,也帮助过园友,鼓励过园友,还刺激过园友,嘲讽过园友,当然,一切都无恶意,只是就事论事,还是希望大家能够投稿顺利,多多发文章。
尊重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测试答案

尊重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1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概论1.2 从基本概念谈起(上)1.学术道德是学术团体或个人从事学术活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是一种特殊的(B)。
A、研究规范B、职业道德C、个人修养D、职业习惯1.3 从基本概念谈起(下)1.(D)是指以法的形式,调整学术活动中的学术行业主体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的总和。
A、道德规范B、技术规范C、政策规范D、法律规范2.《GB/正确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是属于(B)。
A、强制性标准B、推荐性标准C、规定性标准D、基本型标准3.《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属于(A)。
A、政策规范B、技术规范C、道德规范D、法律规范4.计量单位标注有误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错误)5.我国参考文献的规范是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1-19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规则》。
(错误)1.4 自然科学研究流程1.(A)是采用自然科学的工具与规则对社会领域和人类经验进行研究,通过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观察与测量,寻求对现存事物的解释,对未来事物进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A、实证研究方法B、思辨研究法C、实验研究法D、类比研究法2.自然科学研究的准则——研究程序的可重复性和概念同一性也适用于社会科学研究。
(错误)1.5 社会科学研究流程1.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都是思辨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
(正确)2.费孝通于20世纪30年代在江苏吴江县开展的一系列研究主要运用的是解释研究方法。
(错误)1.6 学术研究相关法律问题1.研究生学术活动过程的“学习性”决定了研究生在撰写论文时可以借用他人的成果,发表时对科研规范方面的要求也不必太严苛。
(错误)2.对涉及国家秘密、军事秘密的论文进行保密处理符合《保守国家秘密法》。
(正确)3.在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中泄露秘密事项,不属于侵犯《保守国家秘密法》。
成本核算论文(导师推荐范文10篇)

成本核算论文(导师推荐范文10篇)标题1:成本核算理论的概念与发展成本核算理论的概念是指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测算和控制以及成本与收益的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成本核算理论的发展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成本核算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信息化的大潮涌动,成本核算理论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成本核算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成本核算理论阶段,主要特征是以过去发生的成本作为决策依据,以分摊法为核算基础。
第二阶段是先进成本核算理论阶段,主要特征是以当前价值为核心,对成本及其组成要素进行分类、管理和控制。
第三阶段则是现代成本核算理论阶段,主要特征是将成本核算对企业战略的重要性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对全面质量管理、企业资产价值和持续盈利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从成本核算理论的发展看,目前我们所处的是新时期,成本核算理论朝着精细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
这应该是一个更完整的成本核算理论,应该更多地关注诸如如何分析完善的商业模式,达到全面高效的企业管理。
然而,在成本核算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变迁,并不是所有的理论都是永远可行的,需要时刻跟上时代的步伐,创新成本核算理论的方法,提升企业的核算管理水平。
总结:成本核算理论的概念与发展是企业管理理论的核心之一。
从传统成本核算理论阶段到现代成本核算理论阶段,成本核算理论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还面临着如何创新成本核算理论的困境。
因此,我们还需求更加深入地学习掌握相关成本核算理论知识,进一步提升我们的企业管理水平。
标题2:成本分类及其分类依据分析成本分类是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指根据不同的标准和依据对成本进行归类。
成本的分类主要有三个维度:首先是根据成本的性质和特征进行分类,其次是根据成本发生的时机进行分类,再次是根据成本使用的对象进行分类。
2017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导师涂红个人经历论文发表状况介绍doc

2017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导师涂红个人经历论文发表状况介绍姓名:涂红所在单位:金融学系毕业院校:南开大学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金融、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与对外开放、风险投资、财富管理招生专业:金融学现任校内外职务:南开大学金融学系国际金融教研室主任个人简历: 2008年至今南开大学金融系副教授2005-2008年南开大学金融系讲师2008年美国东北亚经济论坛(NEAEF)东北亚区域金融合作青年领导者培训项目协调人2007、2009年英国伯明翰大学访问学者主讲课程与研究生指导:本科生课程:国际金融学、个人理财、专业英语研究生课程: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导论指导金融学硕士和金融硕士科研课题:1.主持:2012天津夏季达沃斯坛议题课题“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天津市政府委托项目,2012 2.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全球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研究”之子课题“中国的内外失衡与调整战略”,2010 3.主持:后危机时代的金融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基于东亚金融体系特质的研究,中央高校专项基金项目,2010 4.主持:金融结构变迁下的系统性风险与中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构建,南开大学创新基金项目,2010 5.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加快发展风险投资研究——跨国模式差异性的原因与绩效分析”(08CJY062),2008 6.主持:欧洲经济一体化与风险资本市场发展,JCMS资助国际研究项目,2007-2009 7.主持:中欧-欧洲研究中心(ESCP)项目“欧洲治理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子课题:“欧盟与美国风险资本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经济绩效与福利分析”,2007 8.主持:南开大学创新基金项目“中国金融国际化中的风险防范与金融安全研究”(NKC06018),2006 9.主持:南开大学文科青年基金研究项目“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增长关系再研究——制度变迁的视角”(06QN011),2006主要著作: 1.译著:双语教材《投资分析与组合管理》(第十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0 2.译著:双语教材《投资分析与组合管理》(第九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4 3.独著:《发展中大国的贸易自由化、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10 主要论文: 1.“中国风险资本市场发展的决定因素:基于分地区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南开经济研究》,2014.6 2.“多元化经营是保持银行业盈利必经之路”,《金融博览》,2012.3.“金融危机中的人民币汇率外部性与大国经济合作”,《学习与探索》,2011.14.Determinants of the Venture Capital Market in Chin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2011, ISTP5.“设立东北亚银行简要报告”,研究报告,2010.36.“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的现状与未来展望”,工作论文,2009.127.“金融危机与东北亚合作与开发银行”,工作论文,2009.128.“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转轨”,《学习与探索》,2009(3)9.“从固定汇率锚退出后的货币政策框架选择”,《中国货币市场》,2009(2) 10.“国际贸易形势与中国的对策”,《中国报道》,2009.1 11.New Evidence on the Volatility Spillover between Chinese and Major International Stock Markets: A Causality-in-varianceApproach’, co-authored with Liu Cheng and Chen Sichong, The Empirical Economics Letters, November 2008 12.“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汇率制度演进与金融开放”,《南开学报》增刊,2008 13."贸易自由化、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基于不同国家规模和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南开学报》2006.5,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10全文转载。
大学生导师制论文

浅析大学生导师制摘要:本文从导师制的发展开始,阐述了推行导师制的意义、导师的职责、学生的义务,及我系导师制的的做法和目前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导师制是在传统的导师制基础上,伴随着高等教育发展而出现的大学生教学模式。
在推行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
关键词:导师制导师职责大学生1 导师制的发展“导师制”早在14世纪就由英国教育家提出。
17世纪,英国的牛津、剑桥等高校在研究生教育中普遍采用这种制度,其实质就是对研究生的“个别辅导制”,并不用于其他层次的学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牛津、剑桥等高校开始实施学分制,并进一步将原用于研究生培养的导师制“移植”用于本科生的培养。
随后导师制在不同层次学校推广开来。
2 推行导师制的意义导师制从制度上规定教师具有育人的责任,使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以外,将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科研、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作为其工作的另一部分。
要求全体教师关注学生从入学至毕业整个教育过程和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教育环节,对学生的教育要有整体性和一贯性的观念,自始至终和任何环节都不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
“学生成长导师制”就是变学生管理以班主任为主体为教师全员参与、变注重学生学业成绩为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学校教育新机制。
全体任课教师既是学生学业发展上的导师,又是学生思想成长的引导者、生活上的指导者和心理上的疏导者,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学生成长导师制”注重以人为本,“教师人人都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到关爱”,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结合学生实际因人施教,关注学生长远发展和健康成长,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出发点在于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和个性化发展,通过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学校教育从“导学”走向“导育”,使教师从学生的“学业导师”变为“人生成长的导师”,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内在潜力,激发学生自主发展需求,借助“学生成长导师制”这一载体,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导师论文学术评语

导师论文学术评语(精选4篇)
导师论文学术评语篇1
论文格式正确,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书写规范,逻辑严密,
语言流畅,重点突出,反映了作者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
论文总体优秀,同意提交答辩,建议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导师论文学术评语篇2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学术评语学生姓名
攻读学位类别论文题目所在院系专业评语内容:
1、选题的意义
2、论文写作是否规范
3、论文创新及不足
4、
对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提出推荐意见学术评语:本文选题符合研究
生培养目标要求,也体现出较强的时代特色性与实践应用性。
借助,指导。
本文写作较为规范,全文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语言比较通顺,层次分明,数据分析详实,参考的文献资料与论文内容结合紧密,能综合运用国内外方面研究理论,并结合当前来展开分析和调研,提出相应的建议。
本文创新之处在于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调查问卷法相结合,。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
不足在于,实际效用需进一步验证。
本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同意其申请学位。
导师(签名) :
年注:此评阅书为档案材料请保持整洁,导师签字不能机打。
月日
导师论文学术评语篇3
该论文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和操作性,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于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对于实践有经验,有分析,有思考,有建议。
导师论文学术评语篇4
论文借助统计分析软件对进行了因素分析,论文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资料收集详实,数据准确,论证清晰有力,论据充分可靠,结论可靠。
平衡计分卡论文(专业推荐6篇)

平衡计分卡论文(专业推荐6篇)标题一:论文切入点确定的重要性导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时,需要帮助学生确定好切入点。
好的切入点可以使得研究目标更加清晰,调查更加全面,分析更加精准。
一个好的切入点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首先,需要具有足够的重要性和价值,即具有一定的现实背景和实践意义;其次,需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即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研究,收集足够多的数据和信息;最后,需要避免重复和雷同,即学生需要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综合分析。
为了帮助学生确定好切入点,导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首先,帮助学生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能够清楚地阐释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其次,指导学生进行文献综述,让学生能够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避免重复和雷同;最后,组织或协助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采集,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和数据。
总结:导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时,要注重帮助学生确定好切入点,切入点的好坏关系到整个论文的成败。
确定切入点的关键是要注重价值和可行性,并避免重复和雷同。
导师需要从目的、文献综述和数据采集三个方面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准确地阐释研究重要性,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和数据。
标题二:毕业论文的选题和思路在帮助学生确定好切入点之后,导师需要协助学生进行选题和思路的确定。
对于毕业论文的选题,导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和建议:首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专业特长,选出适合的研究方向和题目;其次,根据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的指导原则,寻找和确定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最后,根据时间和能力的限制,确定合理、可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在确定好研究方向和题目之后,导师需要协助学生确定研究思路。
一个好的研究思路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首先,需要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即能够从多个角度和维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其次,需要具有适度的针对性和深度,即能够深入研究相关问题或现象;最后,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即能够对未来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和推动。
导师发论文会带学生的名字吗?

导师发论文会带学生的名字吗?导师发论文会带学生的名字吗?在学术界,导师是研究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角色之一。
他们不仅在研究生的学业生涯中提供指导和支持,同时还会在发表论文方面给予帮助。
但是,当导师在发表论文时,是否需要将学生的名字添加在作者列表中呢?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个问题,并列举以下九个提纲标题:1. 学术标准:是在情理之中的做法吗?2. 重要性:学生名字是否应该跟随导师一同在论文作者列表中出现?3. 团队工作:导师和学生在能获得发表论文中的应得认可吗?4. 经验和技能:导师对学生的指导不是发表论文中功劳的充分理由5. 荣誉和奖励:学生在发表论文中可以获得的义务和权利6. 英文信函:在回复研究合作请求时如何引用合作者的名字7. 学术见解:学者们对于添加学生名字在论文中的立场和看法8. Этикет: 遵循正确的学术行为适当的添加学生名字9. 最佳实践:最适宜的方式添加学生名字在论文作者列表中尽管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但我们应该将学术标准和实践作为我们的根据。
最终,导师和学生在发表论文时应该遵循最佳实践和学术道德,从而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应得的认可和奖励。
1. 学术标准:是在情理之中的做法吗?这个提纲介绍了学术界添加学生名字在论文作者列表中的标准。
可以对学术标准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这种做法是否符合学术界的规范,以及是否应该在每篇论文中都采用这种做法。
2. 重要性:学生名字是否应该跟随导师一同在论文作者列表中出现?这个提纲介绍了将学生的名字添加在论文作者列表中的重要性。
可以分析这种做法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和学术认可度的影响,并讨论是否值得采用这种做法以提高导师和学生在学界的声誉和价值。
3. 团队工作:导师和学生在能获得发表论文中的应得认可吗?这个提纲讨论了导师和学生在发表论文过程中所共同作出的贡献。
可以分析他们在研究、实验、分析、写作和发表论文方面的角色,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谁应该被认可,是否应该将学生名字添加在论文作者列表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议《围城》的幽默艺术汪丽,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要:钱钟书在《围城》中通过他独特的幽默艺术手法,展现了他文学功底博大精深及敏锐的语言洞察力。
学界对《围城》的语言艺术研究者颇多,成果丰富。
从幽默艺术的角度分析《围城》的语言艺术还不够深入。
我将分别从含蓄睿智的比喻;漫画式人物描写;意蕴丰富的典故;异彩纷呈的修辞等方面再议《围城》语言幽默艺术的独特与魅力。
关键词:围城;幽默;比喻;漫画;典故;修辞《围城》被称为新《儒林外史》同时也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长篇小说,文中通过对人物方鸿渐、鲍小姐、苏小姐、唐晓芙以及苏柔嘉等人爱情、生活、事业的细微描写,幽默的讽刺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的思考,钱钟书发现在中西文化的影响下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病态的思想是极其可怕的,如不及时拯救唤醒国人的思想意识,我们的国人会永远的消沉愚昧下去。
于是钱钟书用他独特的幽默艺术,创作了旧中国中上层的知识分子病态畸形生活的幽默而辛辣的讽刺小说。
我认为《围城》魅力的重要支柱是它的语言艺术,特别是它的独特的幽默艺术。
本文将从围城的幽默艺术角度,结合前人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现从四个方面来分析我对《围城》的幽默艺术的理解:一、含蓄睿智的比喻《围城》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繁多的比喻。
据统计,《围城》使用比喻多达700多例。
这些比喻在行文中表现的那么贴切自然,仿佛不期而至,让读者手不释卷,难以忘怀。
钱钟书的《旧文四篇》中提出:‚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根本‛。
‚比喻包括相辅相成的两个因素,所在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不同之处愈多余大,则相同之处愈烘托,分得愈开,则合得愈出意表,比喻就愈新颖,效果就愈高。
‛钱钟书对比喻艺术的精深研究,加上敏锐的洞察能力,使他能够在小说中游刃有余的把各种新鲜奇怪的事物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把这部小说描写的妙趣横生,使《围城》的语言显得更加机智幽默。
‚《围城》比喻艺术的总特色是:喻材广泛,收古今中外典故于比喻中,书卷气浓;设喻精细巧妙,深藏机锋,尖锐隽永。
‛①‚钱钟书和赵树理的比喻我认为有一点相同,它们都包含很高的幽默艺术。
那么其风格上共同特点是:诙谐隽永,活泼风趣,戏谑嘲笑,深刻尖锐。
‛②例如:王宜庭、黄惠芳著的《略谈〈围城〉的比喻》中将作者运用的比喻手法分为四类,即意象性比喻、官感性比喻、夸张性比喻、哲理性比喻。
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
①言文.《〈围城〉"比喻"幽默艺术谈》《修辞学习》1995.5.②钱钟书.《七缀集》上海古籍,1985 .1、意象性比喻他们认为‚意象性比喻不是简单地以一种事物来作比,而是以一种描写所构成的意境来比。
‛③我认为,他们实际上是说,钱先生善于运用一段描写所构成的意境来比喻人物内心世界。
如小说中写唐小姐失恋后的痛苦‚把方鸿渐忘了就算了。
可是心里忘不了他,好比牙齿钳去了,齿腔空着作痛,更好比花盆里种的小树,要连根拔它,这花盆就得迸碎。
‛失恋后的唐小姐内心也非常痛苦,对方鸿渐无比的思恋。
这种种复杂的情感,作者把它比作钳去牙齿的齿腔和要拔去小树就得迸碎的花盆。
恐怕唯有用这种描写所构成的意境来比喻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才能表现得如此真切。
又如‚鸿渐嘴里机械地说着,心里仿佛黑牢里的禁锢者摸索着一根火柴,刚划亮,火柴就熄了,眼前没看清的一片又滑回黑暗里。
譬如黑夜里两船相迎擦过,一个在这条船上,瞥见对面船舱的灯光里正是自己梦寐不忘的脸,没来得及叫唤,彼此早距离远了。
这一刹那的接近,反见得暌隔的渺茫。
鸿渐这时候只暗恨辛楣糊涂。
‛(134页)对于刚刚失恋的人来说,其实是非常渴望知道对方的情形的。
这是人的普遍的心理。
你们想刚刚离开上海的方鸿渐,当然也非常想知道唐晓芙现在怎样看待自己?是否还想着自己?当赵辛楣说不久前见过唐晓芙时,方鸿渐大为兴奋.而当赵辛楣说并未提起自己时,方鸿渐又大为失望。
我认为钱钟书连用两个比喻形象地说明方鸿渐始而兴奋继而失望的心理。
2、官感性比喻关于官感性比喻,他们认为就是通感。
并引用钱钟书的话来阐释:‚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
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
‛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或是‚视物类声‛,或是‚听声类形‛。
所谓‚类‛就是‚类比‛,就是比喻。
简而言之,就是利用各种感官相互沟通,把一种感觉比喻成另一种感觉。
如‚苏小姐才出来。
她冷淡的笑容,像阴寒欲雪天的淡日。
‛(45页)视觉观察的‚冷淡‛笑容以触觉的‚阴寒欲雪天的淡日‛喻之,既符合笑容特点,又贴合人物身份,令人耳目一新。
利用通感的经典是《老残游记》中写王小玉说鼓书的那一段。
在《围城》中,钱钟书是这样写方鸿渐的鼾声的:‚那声气哗啦哗啦,又像风涛澎湃,又像狼吞虎咽,中间还夹着一丝又尖又细的声音,忽高忽低,袅袅不绝。
有时这一条丝高上去、高上去,细得、细得像放足的风筝线要断了,不知怎么像过一个峰尖,又降落安稳下来。
赵辛楣剌激得神经给它吊上去,掉下来。
(139页)‛这段话与《老残游记》中写王小玉说鼓书的那一段的描写,应该说是很像的。
通过视觉所见写出声音的抑扬顿挫,形象新奇。
3、哲理性比喻哲理性比喻是运用比喻阐明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例如‚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
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
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263页)作者以吃葡萄作比,我认为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原本非常抽象的两种处世哲学:挑最好的先吃的人,只留下对过去的回忆,看似乐观,其实应该悲观;挑最坏的先吃的人,因为始终存在希望,所以看似悲观,其实应该乐观。
这就是哲理性比喻的魅力,让人细细揣摩才能理解其中的深刻涵义。
4、夸张性比喻在《围城》中,④钱钟书先‚把夸张融于比喻之中,形成③钱钟书.《七缀集》上海古籍,1985.④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一种夸张性比喻‛。
对韩学愈这个看上去‚木讷朴实‛的学术骗子,作者是这样描述的:‚跟韩学愈谈话仿佛看慢动电影,你想不到简捷的一句话需要那么多的筹备,动员那么复杂的身体机构。
时间都给他的话胶着,只好拖泥带水地慢走。
韩学愈容颜灰暗,在阴天可以与周围的天色和融无间,隐身不见,是头等的保护色。
他只有一样显著的东西,喉咙里一个大核。
他讲话时,这核忽升忽降,鸿渐看得自己喉咙都发痒。
他不说话咽唾沫时,这核稍隐复现,令鸿渐联想起青蛙吞苍绳的景象。
鸿渐看他说话少而费力多,恨不能把那喉结瓶塞头似的拔出来,好让下面的话松动。
‛(196页)这一段是夸张性比喻的典型例子。
我认为从这些幽默风趣中蕴含了无尽的讽刺。
作者对韩学愈的容貌,动作时,对他的历史,思想,心理也一并作了讽刺,这种修辞使他一亮相,就给人滑稽迂腐的印象。
这些比喻在文中顺手拈来,不胜枚举,来源于钱钟书先生的丰富想象力和机智的语言。
二、漫画式人物描写1、人物肖像描写钱钟书以锋利的笔法高超的概括出一副副神情毕肖的漫画形象,使人未见行藏,便已看出人物的性格及作者的情感态度,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如‚肚子肥凸得像青蛙在鼓气功‛(127页)的法国警察;‚喉结瓶塞头似的‛历史系主任韩学愈;‚满脸雀斑像面饼上苍蝇下的粪,而举止活泼得通了电似的‛(198页)韩太太;‚下唇肥厚倒垂,一望而知是个说话多而快像嘴里在泻肚子下痢‛(50页)的沈先生;‚轮廓的线条太硬,像方头钢笔划成的‛(2页)女博士苏文纨;‚光光的脸,没有胡子也没皱纹,而看来像个幼稚的老太婆或者上了年纪的小孩子‛(80页)的哲学家褚慎明;‚气概万千,鼻子直而高,侧望像脸上斜搁了一张梯‛(81页)的大才子董斜川……真是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在《围城》中,几乎每个人物(唐晓芙除外)出场时作者都对其肖像进行了一番漫画式描绘,含蓄幽默,栩栩如生。
作者写汪处厚:‚胡子常是两撇,汪处厚的胡子只是一画……他只想有规模较小的红菱尖角胡子,谁知道没有枪杆的人,胡子也不像样,又稀又软,挂在口角两旁。
像新式标点里的逗号,既不能翘然而起,也不够飘然而袅。
他两道浓黑的眉毛,偏偏根根可以跟寿星的眉毛竞赛,仿佛他最初刮脸时不小心,把眉毛和胡子一股脑儿全剃下来了,慌忙按上去,胡子跟眉毛换了位臵,嘴上的是眉毛,根本不会长,额上的是胡子,所以欣欣向荣。
……为了二十五岁的新夫人,也不能一毛不拔,于是剃去两缕,剩中间一撮。
‛(82页)看到这段惟妙惟肖的肖像刻画,一幅幽默滑稽的漫画就形象地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了。
2、人物语言描写作者在刻画各种人物时,善于抓住人物富有特色的语言特色来塑造人物形象,从字里行间不时透出独特语言的幽默气息。
如:张吉民接待方鸿渐时所说的一段话:‚Hello!Doctor方,好久不见!‛‚Sure!have a look see!‛‚Sure!值不少钱呢,Plenty of dough。
并且这些东西不比书画。
买书画买了假的,一文不值,只等于Waste paper。
磁器假的,至少还可以盛菜盛饭。
我有时请外国Friends吃饭,那就用那个康熙窑‘油底蓝五彩’大盘做Salad dish,他们都觉得古色古香,菜的味道也有点old-time。
‛(39页)这段描写作者大量运用了英文,生动形象地描画出张先生那种‚外国的月亮特别圆‛的丑态,不断地炫耀自己的洋奴才身份,生动有趣地表现了他的可憎形象。
3、人物的心理描写在《围城》中,作者常常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细腻而深入的观察分析,然后进行深层次的艺术挖掘。
把人物内心隐秘的心理揭露得淋漓尽致,让我们读后总会掩卷微笑。
《围城》中,写方鸿渐的失恋。
钱钟书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方鸿渐失恋后的心理写得意味无穷。
方鸿渐刚与唐晓芙闹崩时,《围城》中这样写到:‚方鸿渐把信还给唐小姐时,痴钝并无感觉。
过些时,他才像从昏厥里醒过来,开始不住的心痛,就像因蜷曲而麻木的四肢,到伸直了血脉流通,就觉得剌痛。
昨天囫囵吞地忍受的整块痛苦,当时没工夫辨别滋味,现在,牛反刍似的,零星断续,细嚼出深深没底的回味。
卧室里的沙发书桌,卧室窗外的树木和草地,天天碰见的人,都跟往常一样,丝毫没变,对自己伤心丢脸这种大事全不理会似的。
奇怪的是,他同时又觉得天地惨淡,至少自己的天地变了相。
他个人的天地忽然从世人公共生活的天地里分出来,宛如与活人幽明隔绝的孤鬼,瞧着阳世的乐事,自己插不进,瞧着阳世的太阳,自己晒不到。
‛(105页)这段描写,忽而明喻,忽而暗喻,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表现方鸿渐失恋初期的心理。
我认为这些比喻相当精彩,尤其说方鸿渐自觉‚宛如与活人幽明隔绝的孤鬼‛,钱钟书把这种状态中的方鸿渐比作在阳世游荡的孤鬼,也算是别出心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