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威《大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高考小说阅读人物形象类常考题型分析

高考小说阅读人物形象类常考题型分析题型一:分析人物心里或情感变化过程(方法:理情节、品关键词或句)题例一: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体具心态。
傲慢无知的自大心态:对待新奇事物,还没亲见就先有说法,“不知为知之”;从众、趋新的心态:听说有声电影真有新奇之处,就想“开开眼”,固步自封的心态:到了电影院后也不真的看电影,不愿对新奇事物进一步了解探究;焦虑不安的心态:对有声电影胡乱作出“共识”评价,隐含的是二姐等人面对新奇事物时无所适从的焦虑不安。
题例二: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
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越野滑雪》答案:①两人一再相约,强调他们对滑雪有强烈的愿望;②分别之际的一再相约,表达出依依不舍的心情;③已经感觉到滑雪这一愿望不会实现,心情有些惘然。
题例三: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微纪元》①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心存侥幸,一方面又深知连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②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是宇宙间最后一个人类,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③意识到画面有可能并非虚拟,感到震撼,重新燃起了希望。
题型二:分析某个人物形象(结合其言行举止、外貌心理、议论抒情的词句,结合情节整体感知,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
答题格式:品行性格+身份+分析。
题例一:大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分)(《大先生》)【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人物形象特点”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的区别:人物形象特点的核心是人物的性格特点,但还包括人物形象的身份、职业、地位、技能(能力)、行为习惯等因素。
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则只指人物的品行、情感、精神等心理特点。
答题时要注意题干要求。
本题题干“什么样的形象”,既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也要概括其身份、职业、技能。
【2022年宁波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3(解析版)

【2022年宁波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3(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一、积累(15分)1.(2021·浙江·宁波市第七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5分)2021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浙江宁波将迎来三江口城址落成1200周年。
作为中国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点,宁波三江口城址不仅是宁波、浙东区yù① 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座城市,其之于古代王朝东南经略,对千余年来东亚乃至更大范围世界秩序的整合,以及对于中国海洋文明的生成生长均影响深远。
公元821年,在甬江、余姚江、奉化江交汇处,这座以日月为名的“明州”城A ,荣膺.“东南邹鲁”,得誉“天下港城”。
接下来,让我们回望宁波历史,汲取智慧力量,在学思践悟中dǐ lì① 前行。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①____①____(2)加点字“膺”的正确读音是()(1分)A.yīn B.yīng(3)根据上下文语境,A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厚积薄发B.博观约取【答案】(1)域砥砺(2)B(3)A【解析】(1)根据拼音写汉字。
(1)区域:读音为qū yù,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2)砥砺:拼音dǐ lì,指磨刀石,也指磨炼锻炼,用来表示革命意志,也可以表示相互之间勉励。
(2)考查字音的识记。
荣膺:拼音是róng yīng,意思是光荣地获得。
故选B。
(3)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
A.厚积薄发: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B.博观约取:广博读书而简约审慎地取用。
依据语境叙写的宁波“荣膺‘东南邹鲁’,得誉‘天下港城’”可知,应该选用“厚积薄发”。
故选A。
2.(2021·浙江宁波·九年级阶段练习)古诗词名句填空。
(10分)走进诗歌的世界,就是走进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鸡声茅店月,(1)________”,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情景交融,含蓄有致,让人感受到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在清冷的月夜中,身处离乱的诗人愁思绵绵中有着沉重的焦虑:“(2)_______,无家问死生”;当刘禹锡从蜀地归来,我们从他借用典故的诗句“(3)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体味到他对世态的变迁、人事生疏的深深怅惘;在仕途遇挫,欲一展抱负而不得的困境中,李白借自然景象表达他英雄失路的悲愤:“(4)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其后的韩愈忠而获罪,非罪远谪,满怀郁愤感伤写下了“(5)_________?______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与李白的诗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身处坎坷,苏轼借自然之景来比拟人生遭遇,让我们感受到了他豁达的胸襟:“(6)______,______”(《水调歌头》)。
赵威《大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先生赵威先生姓凌,有绝活儿,能把戏里的场景搬到木头上,一块巴掌大的破木板,只需半炷香的工夫,就能让人瞧明白刻的是“桃园三结义”还是“三英战吕布”。
所以凌先生起初是凌木匠。
凌木匠不是本地人,早年间逃荒来的。
可老话不是说了吗,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凌木匠说,那是没尝尝小清河一带盐碱地的威力,十年九荒,一到冬天,家家都得出去讨饭。
那年,又是个只种不收的年景,日子还没挨到冬天,就过不下去了,凌木匠兄弟俩从小清河以北的广饶县,一路讨到胶东。
弟弟半路得了伤寒,死了,只剩下孤苦伶仃的凌木匠。
凌木匠来到村里的日子,是那年冬天日头最短的时候。
薄暮下,先是一根打狗棍进了三叔家的院门,继而是一个身影,像用那根棍子挑进来的,破衣旧絮,褡裢挂在肩头,趿拉着一双单布鞋的脚,有一只似乎受了伤,缠着破布条。
正在院里喂鸡的三婶,委实被吓着了,以为大白天撞到鬼。
刚要喊人,“鬼”却先开口,怯生生地道:“大娘啊,要饭的来了,给口吃的吧。
”三婶仔细一瞧,是个讨饭的。
只见他端着搪瓷缸子的手捂在胸口,哀求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
给完吃的,三叔三婶看他可怜,天又冷,就留他在磨坊里过夜。
凌木匠望着三叔三婶的眼睛,变得浑浊了。
天亮后,他见磨坊里堆着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这家要盖房。
就对三叔说,他会做木工,可以帮忙,给口吃的就行。
三叔寻思,正好雇的木匠有事,就让他试试吧。
没想到,凌木匠的手艺精得很,不但会做门窗,还会木雕,窗棂花饰、门簪颂语,好看极了。
聊着聊着,又知他不光有好手艺,还装着一肚子墨水。
嘿,正好村小缺个先生。
就这样,凌木匠留在了我们村,成了凌先生。
“手艺人”在村人口中格外尊贵,而凌先生的尊贵,一部分来自他的手艺,一部分来自肚子里的墨水。
因此,“手艺人”和“先生”似乎都配不上凌先生了,村人便称他为“大先生”。
大先生活儿细,字儿好,可闷头做活儿可以,写信作文也行,只是嘴太笨,肚子里的学问也便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
而大先生却总认为自己的理儿多,不光要讲个“知其然”,还要讲个“知其所以然”,于是越讲越糊涂,化简单为复杂了。
安徽省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三5月热身卷(三)语文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三5月热身卷(三)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河流是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因素。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水源和物资,其交通运输功能也支撑着文明的生存和发展。
一个大的文明区域内部必定需要大量的人流和物流,而一条大河所能提供的水运方式是最便捷和廉价的。
直到今天,水运的优势还是难以替代。
在工业化以前,内河运输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唯一有效的运输手段。
古埃及建造金字塔、神庙的材料,是产于阿斯旺一带的花岗岩,要是没有顺流而下的尼罗河水运,这一切就都不可能发生。
中国的长江及其支流更加优越的水运条件,也是长江流域的经济逐渐超过黄河流域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一条河流水系间的便捷水运,也为区域内的人员来往提供了条件。
中国自秦汉以降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政令的上通下达,公务人员的南来北往,军队和重要物资的调度,重要信息的传递,都是维持国家统一、政府正常运作和社会秩序的根本措施,所以要以很大的人力物力来设置和维护庞大的驿递、调度和运输系统。
其中依托水运,特别是依托同一条河流或水系的水运部分,都是最廉价和高效的。
以尼罗河谷地为基础的上埃及与以尼罗河三角洲为基础的下埃及并不连接,上埃及和下埃及的统一,也完全依靠尼罗河这根纽带。
河流对文明的作用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也显示于精神方面。
所谓“同饮一江水”,就是一个人类群体长期生活在同一条河畔,同一个流域,形成了相同的生活方式、协调的生产方式与和谐的生存方式,也会形成诸多共同的文化要素,进而形成共同的文化心态。
语言是人际交流最重要的工具。
在人口迁移或再分布的过程中,受地理障碍的影响,原来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由于分散在不同的小区域,失去了交流和共同生活的机会,原来语言上的微小差别演变为不同的方言。
赵威《大先生》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6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 -18题。
(20分)大先生赵威①先生姓凌,有绝活儿,能把戏里的场景搬到木头上,一块巴掌大的破木板,只需半炷香的工夫,就能让人瞧明白刻的是“桃园三结义”还是“三英战吕布”。
所以凌先生起初是凌木匠。
②凌木匠不是本地人,早年间逃荒来的。
凌木匠来到村里的日子,是那年冬天日头最短的时候。
北风裹挟着雪片,在空中横扫。
风雪中,先是一根打狗棍进了三叔家的院门,继而是一个身影,像用那根棍子挑进来的,破衣旧絮,褡裢挂在肩头,趿拉着一双单布鞋的脚,有一只似乎受了伤,缠着破布条。
正在院里喂鸡的三婶,委实被吓着了,以为大白天撞到鬼。
刚要喊人,“鬼”却先开口,怯生生地道:“大娘啊,给口水喝吧。
”三婶仔细一瞧,只见他端着搪瓷缸子的手捂在胸口,哀求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
三叔三婶看他可怜,天又冷,就留他在磨坊里过夜。
凌木匠望着三叔三婶的眼睛变得浑浊了。
天亮后,他见磨坊里堆着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这家要盖房。
就对三叔说,他会做木工,可以帮忙。
三叔寻思,正好雇的木匠有事,就让他试试吧。
没想到,凌木匠的手艺精得很,不但会做门窗,还会木雕,窗棂花饰、门簪颂语,好看极了。
就这样,凌木匠留在了我们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先生。
③后来,村里人知道他不光有好手艺,还装着一肚子墨水。
嘿,正好村理小学缺个先生。
于是,他就成了凌先生。
“手艺人”在村人口中格外尊贵,而凌先生的尊贵,一部分来自他的手艺,一部分来自肚子里的墨水。
因此,“手艺人”和“先生”似乎都配不上凌先生了,村人便称他为“大先生”。
④大先生活儿细,字儿好,可闷头做活儿可以,写信作文也行,只是嘴太笨,肚子里的学问也便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
而大先生却总认为自己的理儿多,不光要讲个“知其然”,还要讲个“知其所以然”,于是越讲越糊涂,化简单为复杂了。
渐渐地,就不受娃们待见,老是捉弄他。
一开始,大先生气得直跺脚,骂道:“朽木不可雕也!孺子不可教也!”后来,习惯了,也便没了火气,只顾讲他的,哪管下面乱成一锅粥?大先生是文人,文人最瞧不上文人,他总是跟我们讲,历代风流才子中只佩服李白,还是半个。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精读戏剧课后练习及答案解析

第四章精读戏剧雷雨(节选)(共22道题)1.【单选题】《雷雨》是一出(C)A独幕喜剧B独幕悲剧C四幕悲剧D四幕喜剧文字解析:本题考查作品的相关知识。
四幕剧《雷雨》广泛汲取了欧洲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的观念和创作方法的营养,并将之与本民族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中国现代第一出真正的悲剧。
考核考点:精读篇目-->戏剧-->雷雨(节选)2.【单选题】《雷雨》中的“雷雨”式人物是(C)A周萍B四凤C蘩漪D鲁大海文字解析:蘩漪这一悲剧形象,是曹禺对现代戏剧的一大贡献,深刻地传达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五四主题。
句中蘩漪在双重的悲剧冲突中走完她心灵的全部历程。
在这个悲剧女性身上,闪烁出曹禺卓越的艺术才华。
故选C。
考核考点:精读篇目-->戏剧-->雷雨(节选)3.【单选题】鲁侍萍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B)A《白毛女》B《雷雨》C《上海屋檐下》D《屈原》文字解析:鲁侍萍,虽然处境艰难,但她凭借自身坚强的性格,不屈不挠走过了人生最艰苦的时期,可以说,她是一个顽强的女性。
侍萍的沉默却让我们不敢同样沉默地漠视命运。
意义恰好相反,侍萍的人生经历最沉重地敲击着《雷雨》的悲剧丧钟。
故选B。
考核考点:精读篇目-->戏剧-->雷雨(节选)4.【单选题】《雷雨》的中心人物是(C)A蘩漪B四凤C周朴园D侍萍文字解析:本题考查《雷雨》的中心人物。
《雷雨》以周朴园为中心,把八个人物之间的情爱、血缘和亲属关系作为轴心,将三十年间产生的种种矛盾冲突交织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网。
考核考点:精读篇目-->戏剧-->雷雨(节选)5.【单选题】在话剧《雷雨》中,周萍和鲁妈的真实关系是(D)A主仆B母女C无关系D母子文字解析:《雷雨》的故事情节是以周朴园为中心展开的:三十年前,他诱骗使女侍萍,生下两个孩子,为了另娶名门,他把她驱逐出门,留下大儿子周萍,让她抱走才生下三天奄奄一息的幼子,后来他成为北方一个煤矿的资本家,他和后妻蘩漪又生下一个儿子周冲。
回忆鲁迅先生 笑谈大先生阅读理解答案

笑谈大先生阅读答案2023笑谈大先生①陈丹青①鲁迅先生是我几十年来不断想念的一个人。
②我喜欢看鲁迅先生的照片,我以为他长得真好看。
老先生的相貌就是长得不一样。
这张脸非常不买账,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似乎在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③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
我们说起“五四”新文学,都承认他是头一块大牌子,可他要是长得不像我们见到的这副样子,你能想象吗?④而且鲁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站在那里。
他要是也留着于右任、张群那样的长胡子,或者像吴稚晖、沈钧儒那样的光脑袋,古风倒是有古风,毕竟有旧族遗老的气息,不像他。
他长得非常的“中国”,同时又非常的“五四”。
“五四”中国相较于大清国,何其摩登!可是你比比当年顶摩登的人物胡适之、徐志摩、邵洵美,新潮倒是新潮,毕竟有些“海龟”的派头,也不像他。
鲁迅先生的模样既不老派,也非洋派,他长得正好像他自己。
⑤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为人。
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⑥以我私人的心得,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我从少年时代阅读鲁迅,就不断发笑,成年后,我知道这发笑有无数秘密的理由,但说不出来,而且幸亏说不出来——这样一种阅读的快乐,在现代中国的作家中,读来读去,读去读来,只有鲁迅能够给予我。
鲁迅先生经常在文字里装得“呆头呆脑”,其实很“刁”,鲁迅真正的可爱处,是他的“跌宕自喜”。
“跌宕自喜”是什么意思呢?也不好说,这句话我们早就遗忘了,我只能粗暴而庸俗地翻译成“好玩”。
然而“跌宕自喜”也罢,“好玩”也罢,都属于点到为止的说法。
领会者自去领会,不领会,或不愿领会的,便说了也白说。
⑦依我之见,历来颇受推崇的那些批判性极强的“革命”文章,多数是鲁迅先生只当好玩写写的,以中国的说法,叫作“游戏文章”,以后现代的说法,就叫作“写作的愉悦”——所谓“游戏”,所谓“愉悦”,直白的说法,可不就是“好玩”?文章的张力,是人格的张力;写作的维度,是人格的维度——激愤,同时放松;深刻,然而精通游戏;挑衅,却随时自嘲;批判,忽而话又说回来……鲁迅作文,就是这样地在玩自己人格的张力与维度。
笑谈大先生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

笑谈大先生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①鲁迅先生是我几十年来不断想念的一个人。
②我喜欢看鲁迅先生的照片,我以为他长得真好看。
老先生的相貌就是长得不一样。
这张脸非常不买账,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似乎在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③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
我们说起“五四”新文学,都承认他是头一块大牌子,可他要是长得不像我们见到的这副样子,你能想象么?④而且鲁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站在那里。
他要是也留着于右任、张群那样的长胡子,或者像吴稚辉、沈君儒那样的光脑袋,古风倒是有古风,毕竟有旧族遗老的气息,不像他。
他长得非常的“中国”,同时又非常的“五四”。
“五四”中国相较于大清国,何其摩登!可是你比比当年顶摩登的人物胡适之、徐志摩、邵洵美,新潮倒是新潮,毕竟有些“海龟”的派头,也不像他。
鲁迅先生的模样既不老派,也非洋派,他长得正好像他自己。
⑤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为人。
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⑥以我私人的心得,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我从少年时代阅读鲁迅,就不断发笑,成年后,我知道这发笑有无数秘密的理由,但说不出来,而且幸亏说不出来——这样一种阅读的快乐,在现代中国的作家中,读来读去,读去读来,只有鲁迅能够给予我,鲁迅先生经常在文字里装得“呆头呆脑”,其实很“刁”,鲁迅真正的可爱处,是他的“迭宕自喜”。
“迭宕自喜”什么意思呢?也不好说,这句话我们早就遗忘了,我只能粗暴而庸俗地翻译成“好玩”。
然而“迭宕自喜”也罢,“好玩”也罢,都属于点到为止的说法。
领会者自去领会,不领会,或不愿领会的,便说了也白说。
⑦依我之见,历来颇受推崇的那些批判性极强的“革命”文章,多数是鲁迅先生只当好玩写写的,以中国的说法,叫做“游戏文章”,以后现代的说法,就叫做“写作的愉悦”——所谓“游戏”,所谓“愉悦”,直白的说法,可不就是“好玩”?文章的张力,是人格的张力;写作的维度,是人格的维度——激愤,同时放松;深刻,然而精通游戏;挑衅,却随时自嘲;批判,忽而话又说回来……鲁迅作文,就是这样地在玩自己人格的张力与维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先生
赵威
①先生姓凌,有绝活儿,能把戏里的场景搬到木头上,一块巴掌大的破木板,只需半炷香的工夫,就能让人瞧明白刻的是“桃园三结义”还是“三英战吕布”。
所以凌先生起初是凌木匠。
②凌木匠不是本地人,早年间逃荒来的。
凌木匠来到村里的日子,是那年冬天日头最短的时候。
北风裹挟着雪片,在空中横扫。
风雪中,先是一根打狗棍进了三叔家的院门,继而是一个身影,像用那根棍子挑进来的,破衣旧絮,褡裢挂在肩头,趿拉着一双单布鞋的脚,有一只似乎受了伤,缠着破布条。
正在院里喂鸡的三婶,委实被吓着了,以为大白天撞到鬼。
刚要喊人,“鬼”却先开口,怯生生地道:“大娘啊,给口水喝吧。
”三婶仔细一瞧,只见他端着搪瓷缸子的手捂在胸口,哀求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
三叔三婶看他可怜,天又冷,就留他在磨坊里过夜。
凌木匠望着三叔三婶的眼睛变得浑浊了。
天亮后,他见磨坊里堆着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这家要盖房。
就对三叔说,他会做木工,可以帮忙。
三叔寻思,正好雇的木匠有事,就让他试试吧。
没想到,凌木匠的手艺精得很,不但会做门窗,还会木雕,窗棂花饰、门簪颂语,好看极了。
就这样,凌木匠留在了我们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先生。
③后来,村里人知道他不光有好手艺,还装着一肚子墨水。
嘿,正好村理小学缺个先生。
于是,他就成了凌先生。
“手艺人”在村人口中格外尊贵,而凌先生的尊贵,一部分来自他的手艺,一部分来自肚子里的墨水。
因此,“手艺人”和“先生”似乎都配不上凌先生了,村人便称他为“大先生”。
④大先生活儿细,字儿好,可闷头做活儿可以,写信作文也行,只是嘴太笨,肚子里的学问也便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
而大先生却总认为自己的理儿多,不光要讲个“知其然”,还要讲个“知其所以然”,于是越讲越糊涂,化简单为复杂了。
渐渐地,就不受娃们待见,老是捉弄他。
一开始,大先生气得直跺脚,骂道:“朽木不可雕也!孺子不可教也!”后来,习惯了,也便没了火气,只顾讲他的,哪管下面乱成一锅粥?大先生是文人,文人最瞧不上文人,他总是跟我们讲,历代风流才子中只佩服李白,还是半个。
他说李白一半是诗,一半是酒,他最讨厌喝酒,也便只佩服半个李白了。
⑤大先生喜欢讲唐诗,尤其是李白的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大先生说李白的床不是床,而是井栏。
说这话时,身为木匠的大先生显得颇有把握。
我们却哄堂大笑,床就是床,怎么可能是井栏呢?每次我们一笑,他就一窘,嗓门提高了,说:“你们想想,床在屋里,窗户是木头的,还贴着纸,哪会看得见月光?在院子里,就着月光,看到井栏,才会思乡,背井离乡嘛!”
⑥讲到这里,他突然停住了,扭头望着窗外,我们也停止了议论,只有窗外不知谁家的羊在不知趣地叫着。
大先生陷入沉思,眼睛变得浑浊。
然后,他又扭过头来,说:“这是思归之辞也!”教室里又是一片笑声,“‘死鬼之词’,大先生骂李白是个死鬼哩……”不知从哪冒出来的灵感,我站起来说了一句:“就是想家了嘛!”大先生点点头,念叨了一句:“孺子可教也。
”
⑦农村撤点并校后,大先生也退了。
教了几十年的书,一下子闲下来,不知所措,于是,大先生又拾
起了木匠活儿。
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国家针对民办教师的新政策出台后,给他补上了退休待遇。
头次领到工资,他就跑到支书家里,说:“我教书时,每月不到300块,现在不教了,怎么还拿3000块呢?不能白拿这钱。
”支书命令道:“国家的政策,拿着!”大先生的眼睛又浑浊起来。
⑧后来,大先生用每月领到的钱设了助学金,村里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他就赞助一笔。
直到有一天,他心满意足地躺进自己打制的棺材。
⑨大先生死的那天,我特地查了《辞海》,其中一条写:“床,井上围栏。
”
13.阅读选文,依次概括大先生为村里人所做的有益的事。
(3分)
14.选文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5.选文第②⑥⑦段共三次写到大先生眼睛的“浑浊”,请分别说出“浑浊”流露出他内心怎样的情感。
(3分)
(1)凌木匠望着三叔三婶,眼睛变得浑浊了。
(2)大先生陷入沉思,眼睛变得浑浊。
(3)大先生的眼睛又浑浊起来。
16,阅读选文,说说大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17.选文结尾言简意丰,独具匠心。
谈谈这一结尾的妙处。
(4分)
18.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A.第②段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人物出场做铺垫
B.村里人改称“手艺人”和“先生”为,“大先生”,表现了他们对大先生的敬重。
C.文中的“我”是主要人物之一,“我”的所见和所感多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本文文风朴素,朴素中又不乏淡淡的幽默,读来饶有兴味。
答案:
13.为村里人做木工活;在村里小学做先生,教孩子读书;用退休工资设立助学金,赞助村里考上大学的孩子。
14.外貌描写。
描写凌木匠的衣着,表现了他的穷困、窘迫(落魄),为下文三叔三婶同情、帮助他作铺垫。
15.(1)对三叔三婶的感激。
(2)对家乡的思念。
(3)对国家给他补上退休待遇的感动、激动。
16.大先生是一个手艺精湛、学识渊博、知恩图报、善良(乐于助人)、纯朴、不善表达的人。
17.写大先生去世后,“我”查明“床”的含义,印证了大先生的博学,含蓄地表达了“我”对大先生的敬佩与怀念之情,照应了前文大先生讲课的内容,使文章结构严谨,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1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