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重点整理 2017修订版
2017考研政治毛概重点总结第三章

2017考研政治毛概重点总结第三章来源:文都图书考研政治复习要讲究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提高复习效率的方法之一就是学会总结和整理重点。
我们整理了2017考研政治毛概重点总结(第三章),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做好复习工作。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民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2)新民民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主导)、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民主义社会的基本的阶级力量。
(4)新民民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主要矛盾。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大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道路1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原则;2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社是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2)对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特点:1党和政府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业供销小组到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到具有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三个步骤。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度形式。
第一步是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企业的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即当时所说的“四马分肥”。
毛概重点总结

复习范围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
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2、为什么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
稳定关系的含义和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资本主义市场
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4、如何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哪些方面的基本内容及其相
互关系。
6、如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7、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基本制度以及推进政治
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根本任务、基
本方针和主要内容?
9、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10、“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内容是什么?
11、试论我国政府在解决和发展两岸关系问题上坚持的基本
原则。
12、简述当今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政策的基本内容
13、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含义。
14、简要论述新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15、为什么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如何加
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017大学毛概笔记(3)

2017大学毛概笔记(3)推荐文章2017考研毛概重点笔记热度:农业经济发展大学毕业论文热度:2年数控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热度:最新大学生的毕业自我鉴定热度:大学生的个人总结与自我评价热度:第九章1、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三者的辩证关系)(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三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决不能将其分割对立起来。
2、我国现阶段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无产阶级专政(性质相同、作用职能相同、使命相同)3、如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实质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
(2)首先要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人民当家作主(3)还必须充分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
4、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国人民当做主提供了最好的组织形式(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5、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的根本不同点:(1)权力机关性质不一样: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有着本质区别(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一府两院”的关系与西方国家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有着本质区别。
(3)人大代表与西方议会议员有着本质区别。
6、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7、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回答政党制度优越性亦可)(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是一种政治领导(3)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拥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奋斗目标为共同纲领。
2017年毛概(知识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选)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选)1992年6月第一次提出了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建设,得到了邓小平的赞同。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P185)2、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根本依据是:(P187)答: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5、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
(P188)6、公有制经济的含义(P189)答:含义:公有制是指全体社员或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7、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8、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P190)答:性质: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分。
毛概知识点总结2017

毛概知识点总结2017一、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1. 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思想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不同阶级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才能最终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 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思想强调,中国必须走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不能照搬外国模式。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承认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借鉴人类文明的成果,坚持自立自强,实现全面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3. 革命军队和人民战争毛泽东思想提出,革命军队必须密切结合人民,以人民为基础、以战士为主体,实行人民战争的战略方针,实行军民团结的政治工作,实行灵活多变的游击战和正规战相结合的战略战术。
4. 党的建设和思想路线毛泽东思想认为,党的建设必须根据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需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建立坚强的党组织,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进行思想教育,加强党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5. 文化革命和思想解放毛泽东思想主张,文化必须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贯彻群众路线,实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文化方针,抵制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的侵蚀,进行批判旧思想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大革命。
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焕发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思想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党的历史上,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促进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三、毛泽东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理论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当代中国,毛泽东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指导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毛概知识点重点归纳

毛概知识点重点归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概)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课程,涵盖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内容。
以下是对毛概一些重点知识点的归纳。
一、毛泽东思想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它的形成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面临着诸多复杂的问题,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渐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以及党的建设理论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其基本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要采取逐步过渡的方式,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正确处理各种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阐明了党指挥枪的原则,以及一系列战略战术思想。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主张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灵活的政策和策略。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党的建设理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二、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毛概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

毛概重点知识点整理归纳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革命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是一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这个理论包括群众路线、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积极分子等内容。
•革命实践:毛泽东思想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实践方法和策略,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红军不打游击、大胆的冒险等。
•农村包围城市:毛泽东思想认为农村是革命的基地,要通过农民的力量来包围城市。
他提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阶级斗争:毛泽东思想强调阶级斗争的重要性,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矛盾依然存在,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进行阶级斗争。
•国际战略:毛泽东思想提出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国际战略。
他主张坚持独立自主、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支持和扶助世界革命。
二、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革命的旗帜和灵魂。
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基础。
•毛泽东思想的提出和实践,使中国革命形成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毛泽东思想的实践经验,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它是中国革命的宝库,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借鉴。
•毛泽东思想的核心理论和方法,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三、毛泽东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影响•毛泽东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依然深远。
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
•毛泽东思想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倡导群众路线。
这对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政府管理和民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思想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这对当代中国的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出了重要要求,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腾飞。
•毛泽东思想提出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国际战略,为当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国际影响力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思想强调阶级斗争的重要性,为当代中国的社会公平、民主法治和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毛概复习大纲附答案(南邮2017)

第一章:名词解释:1.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实事求是:‘实事’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引导。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4.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辨析题: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2)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3)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4)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内容。
答: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他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四.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答: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国家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
六.邓小平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答:1.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七.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答: 1.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2.核心以人为本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八.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答: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注意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
第二章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答:1.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动力是工人和农民。
3.领导,帝国主义要将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只有它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4.性质和前途,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
答:1.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包含两个联盟工农联盟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2.武装斗争。
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强调武装斗争并不意味着忽略其他的斗争形式。
3.党的建设。
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第三章一.我国是如何社会主义改造的?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1953年,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
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改造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政策。
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包括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使剥削者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
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答: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四章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答: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二.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的重要性。
答: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
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三.执政兴国是第一要务的原因。
答:1.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
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第五章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答: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3.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原因答:1.工业化仍然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需要继续完成的历史性任务,我们还要为此付出很大的努力;2.我们又面临着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面临着综合国力竞争中所处不利地位的压力。
这些都就定了我国必须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进入生产力比较发达,社会主义制度比较成熟的阶段第七章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①包收入差距原因4点②如何解决贫富差距2点P152三.建设生态文明着力做的4点第八章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要性3点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每一点与核心体系的关系第九章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答: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答:1.一个中国是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2.两制并存,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行长期共存,共同发展 3.保障台港澳高度自治,繁荣稳定,统一后,台湾将成为特别行政区 4.。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
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
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
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
答: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2.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3.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4.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5.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十章一.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定义,内容二.为什么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原因)答: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2.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3.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三.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答:1.坚持独立自主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3.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第十一章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与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的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5.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六个原则构成有机整体,深刻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三.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原因和方面第十二章一.党的定义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