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类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合集下载

人物传记类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

人物传记类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

文言人物传记解题思路和技巧一、人物传记的结构特点:1.介绍人物身世,概述人物性格;2.讲述具体事例,图解性格特点;3.直接间接评论,表明作者观点。

例如:2008年全国2卷:阅读文言文题。

(介绍人物身世,概述人物性格:)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少弟也。

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

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

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

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

”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

”晦曰:“仁者果有勇。

”高祖悦。

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

”高祖大笑。

【译文】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王弘的小弟弟。

年轻时有学问和品德,被授予著作郎,不去就任。

兄弟分割财物,昙首只拿图书而已。

被征召为琅邪王大司马的属员,跟从大司马修复洛阳园陵。

与堂兄王球一同拜见高祖(曾良策注:刘裕);当时谢晦坐在高祖旁边,高祖说:“这个人既是贵族又有大德,却能够在军营里委屈他的志向。

”昙首回答说:“已经跟从了神明英武之师,自然使得懦弱的人树立志向。

”谢晦说:“仁慈的人果真有了勇气。

”高祖听了高兴。

来到彭城高祖在戏马台大会宾客,参加宴会的人都写诗;昙首最先写好,高祖看完后,于是问王弘:“你的弟弟与你相比怎么样?”王弘回答说:“如果只让他做平民百姓,家里怎么能住得下他。

”高祖大笑。

(讲述具体事例,图解性格特点:)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

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

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

太祖镇江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

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

汝每事咨之。

”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

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

高考人物传记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人物传记阅读答题技巧

二、写传记主人公的典型事件有什么作用 (写自己)
1.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增 加传记真实性、引起读者兴趣。
2.表现传主什么性格、品质、形象。 3.段落(结构)作用
三、写与传记主人公有关人物的作用 (写别人)
1.结构上:写了……内容,引出主人公描写 2.对比突出,衬托烘托 (两人做法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主人公 ……性格;了解社会背景;烘托主人公的形 象等)
四、传记主人公成就贡献、优秀品质、人格魅力
概括(贡献/品质)+具体事例
五、段落作用
• 内容上 • 结构上 • 手法上 • 结构上:照应开头…… • 升华主旨,进一步说明…… • 内容上说明了主人公……,承上启下,为下
文做铺垫
六、传记主人公成功的原因(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
观点+事例+学习他这种……,在现实生活中 有什么意义Fra bibliotek 七、引用作用
1. 突出人物形象(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 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丰富了文本内容,增强了 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直接采用大量的原始材料)
2. 引用诗词: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 呈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
3. 引用故事: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4. 引用传记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印证作者的观点, 使专辑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一、传记主人公成功的原因
外因:
①家庭支持 ②朋友关心 ③时代背景 ④别人对传主的态度(帮助); ⑤借鉴别人的经验或教训; ⑥客观环境(条件)
内因
(1)兴趣、爱好、理想、目标(高远)
(2)态度、方法或其他优秀品质
①勤奋好学(努力)、认真细致、善于思考、讲究方法 ②坚持、不放弃、执着、持之以恒、百折不饶、脚踏实地、果敢 ③严谨治学、崇尚科学、独特的思维、个性 ④敢于重新选择、敢为天下先、创新、打破常规、合作、勇于实践、 善于发现、努力探索、敢于质疑 ⑤思想超前、反对权威、坚持个性(原则)、追求真理、坚守信念、 意志坚定、恪守标准、甘于寂寞、无私奉献、强烈的正义感、过人的 勇气、真诚正直、善良友爱、善于反思(发奋读书、刻苦学习)、擅 长沟通、不安现状

高中语文人物传记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人物传记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人物传记答题技巧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人物传记答题技巧归纳总结,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一、传记的阅读要求1.抓事实:理清思路,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2.抓精神:概括传主事迹成就,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和精神品质;3.抓评价: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4.抓手法:分析写作特色 (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5.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二、传记的表现手法1、引用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同事、同学、学生、国际友人、西方同行者的回忆,档案资料等材料的作用:如①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②传记写作充分使用传主的有关资料,可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

③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2、人称①第一人称(自传):指文本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方法。

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②第三人称(他传):是指作者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的笔法。

作用: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3、描写(1)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作用:①渲染气氛,烘托传主心情; ②展示传主性格;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环境描写:一般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作用: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增加事情的真实性;②渲染气氛,烘托传主的心情;③寄托传主的思想感情;④反映传主的性格或品质。

(3)细节描写:指对生活中那些细致而又特别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作的特写式描写。

作用:刻画传主的形象,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呈现传主的内心世界,展现传主的精神品质,增强传记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语文传记答题技巧

语文传记答题技巧

语文传记答题技巧(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语文传记答题技巧有很多同学在答传记题时老是答不好,其实语文传记是有答题技巧和答题模板的,下面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语文传记答题技巧,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语文传记答题技巧(一)传记的定义与分类:【传记的定义】人物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人物传记阅读方法和解题技巧

人物传记阅读方法和解题技巧

解题指津◆解题的基本原则l"整体驾驭原文与语境分折相联合的原则、整体原则:阅览文章要起首从整体起航、弄清文本大意,明白中心主旨,驾驭传主特点,思虑回覆问题时紧扣中心主旨,不能孤登时去看问题,尽量阐发问题与中心主旨有何干系。

语境原则:理解具体问题时要有强烈的语境意识,阐发回覆任何一个问题都要从上下文起航,从原文找到问题的相卷子模板关信息点或者表示内部实质意义.再加以阐发、归纳、作答。

2."知世论人、知人论事、事中见人"原则"传主与时代"和"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

要理解传主其人其事:起首要关注传主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形态背景、家子糊口背景等众多因素,这样才气更深刻、更好地理解传主;其次,要理解各种人物瓜葛网中的传主,因为传主的叁际来往是影响他也是组成他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通过传主与他人的瓜葛去理解传主是阅览传记的一条通道;再次,理解传首要联合具体的究竟,传记本身的特征之一就是真实性,思虑阐发传记阅览题时亦须对峙脚结壮地的原则,阐发人物性格或者评价判断,都必须在文本中找到相关的究竟作为依据,用究竟说话,不能平空妄下判断或者凭臆想作揣度。

◆解题的基本步调传记阅览题的解题思绪、要领可与原来的高考现代文阅览中学语文卷子题的解题思绪、要领联系起来,联合传记作品的具体特点,咱们可按以下思绪步调去解题:1.揣摸题干,有备而读研读题千,当真审题,看清命题人问了哪一些方面的问题,在大脑里要形成"问题锁链儿"形成明确而强烈"问题意识",让问题作为阅览文本韵有力指示。

2.理清脉络,整体驾驭第一遍速读文本:第一步,弄清作品按啥子挨次社团材料,传主的糊口经历是如何贯穿起来的,驾驭文本的布局思绪;第二步,整体体会文本内部实质意义,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领实,弄清文段写了传记主人翁哪一些事,体现了人物的啥子性格、品质特点;第三步,区别出作者品题的身分,弄清作者的首要概念和基本偏向是啥子。

人物传记答题技巧m

人物传记答题技巧m

设题方式与角度
1、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准确地解读和总结。
(1)理解重要词语、句子和把握文章结构和中心等 (2)理清基本事实,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 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2、对文章的语言特色、选材安排提出看法。
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 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修辞方面: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 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 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
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
第四、解题策略(具体步骤、方法见后面)
在整体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培养自己全 面审题与确认阅读区间的能力。
能体会命题意图。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 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 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 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 才是正确的,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
资料全面 (2)人物的生卒年月。
真 丰富翔实 (3)人物的学历、简历、党派、职务。
传实
(4)人物的贡献功绩、科技成果、著作。 (5)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
记性
事件。

材料来源可靠,有代表性

考虑作者与传主的关系,客观公允
点文 学
合符特定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
人物塑造力求个性化、形象化

中考语文人物传记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人物传记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人物传记答题技巧1. 熟悉传记的结构和特点:例如,一道题目可能是要求写某位文学人物的传记,并分析其主要成就和影响。

在回答时,可以按照传记的结构,先介绍人物的背景和生平经历,然后重点描述其主要成就,并分析这些成就对文学界的影响。

示例:以李白为例,可以首先介绍他的出身背景和成长环境,然后描述他的文学才华和诗作风格,最后分析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后世诗人的影响。

2. 精读题目要求:例如,题目可能要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遭遇困难。

在回答时,要明确把握题目要求,并针对性地选择相关材料进行回答。

示例:以鲁迅为例,如果题目要求分析他的性格特点和遭遇困难,可以选择他坚毅不屈的个性和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进行论述,并结合他在民主革命中的辛酸经历,分析这些困难对他思想觉醒和文学创作的影响。

3. 注意人物形象描写:例如,人物传记中通常会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行为举止进行描写。

学生在回答时,可以引用相关的描写细节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并深入分析这些细节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示例:以纳尔逊·曼德拉为例,可以引用传记中对他身材高大、目光坚定和语言优美的描写,进一步分析这些形象描写如何展现他的领袖气质和激励人心的演讲技巧。

4. 突出人物性格特点:例如,人物传记中经常会对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描述。

学生可以通过引用相关的描述和举例,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对人物行为和故事发展的影响。

示例:以孔子为例,可以引用传记中对他谦逊有礼、温文尔雅的性格特点的描述,并结合他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分析这些性格特点如何影响了他的教育理念和对后世的影响。

5. 分析人物成就和影响:例如,人物传记中通常会介绍人物的重大成就和对社会的影响。

学生需要对这些成就和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相关材料进行论述,展示自己对人物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示例:以马克思为例,可以分析他的社会理论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以及他的著作对社会主义运动和现代政治思想的深远影响,进一步论述他的成就和对社会的重要影响。

人物传记类型题答题技巧

人物传记类型题答题技巧
“自传”顾名思义,应当写自己,可传主在文中,却用了许多笔墨写读者不一定 想知道的医生、护士、学员、伤员和工作人员。为什么?
题型五: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
读者陌生
详写 符合主题 选材的目的: /突出人物性格 详略得当 读者熟悉 略写 不符合主题
P174《一代学人傅斯年》
P174《一代学人傅斯年》
第四步:整合,表达。 点画的肥瘦方圆奇正各不同,有助于绘画笔法;而结 构的疏密、参差离合、抑扬顿挫、回环往复,更可见 章法布置之妙。 ①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 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 他由古玺印这种上古金石实物、临近原始的艺术形 式中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 都是同一来源,即来源于自然山水,从而找到回归造 化之路。 ②从金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悟出画艺 回归造化的路径。
成就一
师母对先生的评价是“心灵手巧”。在那些不 能做学问的日子里,先生操起了锯子、刨子,家里 的书柜、卡片柜都出自先生之手。上世纪80年代初, 先生学术激情迸发,同时做着几个项目,除了北京话 调查,还包括主编我国第一部《词典学概论》等工作。
成就三 先生前后不过带了30来名学生,但其中十多人
成就二
已成为各领域知名的学者,比如实验语音学领域的石 锋教授、汉语史领域的殷国光教授等。挪威著名汉学 家何莫邪评价说:“胡先生是一位有人文精神的学者。”
2011年 人物传记
梁宗岱先生
让法律来保护 表现手法结构、句子 2010年 新闻报告 含义、归纳文中信息 阳光
2009年 人物传记 黄侃先生二三事
标题含义 (主题)
筛选信息分析文本、 文本的写作意图 归纳内容分析观点
实用类考题分析与趋势
1、考点以筛选、归纳信息为主,着重考查 概括能力。 2、命题遵循文体特点,答案来自文本。 3、所选材料有较强烈的现实意义,能启发当代人们思 考与追寻。 4、题型稳定。 2012年高考开始,注重理解、思辨能力, 增加文学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传记类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传记的定义和分类】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

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

从表达方式看,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

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

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文体特点】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

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

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传记的阅读要】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 传记的阅读要求是: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探究,答题方法:观点+文本的材料+总结)人物传记类文本是高考实用类文本的一种类型。

人物传记的主角是人物,而人物的性格、品质、思想、成就等往往是从多方面体现出来的。

而对这“多方面”的概括与提炼恰恰成为了高考试题的考点。

探究能力是《考试大纲》明确要求的考点,《考试大纲》说,指出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本文就从如何做“哪些”题和如何做探究题两个角度谈谈高考实用类人物传记类文的答题技巧。

一般有四个题,123为内容题4为探究题首先谈如何做“哪些”题。

题型1:内容题我们来看下面的几个题目:江苏卷《晚清学人杨守敬》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6分)山东卷《我所认识的梁漱溟》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6分)江苏省通州市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杨丽萍:舞蹈是种信仰》“舞蹈是种信仰”,文章在哪些方面表现了杨丽萍的这一观念?请简要叙述。

(6分)江苏省兴化市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卷《苦闷灵魂的呼声》从全文看,朱自清为什么苦闷?他苦闷的灵魂发出了哪些呼声?(6分)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人物传记类文本都有“哪些”题,那么怎样做人物传记类文本中的“哪些”题呢?我们先来看江苏卷《晚清学人杨守敬》题目的答案:(1)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

(2)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

(3)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

(4)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从上面的答案我们可以梳理出一些信息:(1)分值6分,回答了4个方面。

这告诉我们,6分的题目,回答的角度绝不可能只1个角度,一般要有3个角度。

(2)用(1)、(2)、(3)这些序号排列答案。

这告诉我们,这种序号排列答案的答题形式更有助于阅卷教师较快找到得分点,这能够取悦于阅卷教师,容易得到“感情分”。

(3)黑体字部分,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排列的。

这告诉我们,答案有一定的蛛丝马迹可寻。

那么,答案的蛛丝马迹在哪里呢?这要看人物传记的特点与具体文本的特点。

人物传记的主角是人物,表现人物的方法就是蛛丝马迹。

表现人物的方法有哪些呢?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性格、品质、思想、成就,时间、空间、逻辑,若干事例等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方式,抓住这些蛛丝马迹就能够找到思考的角度,从而寻求到题目的答案。

有时候,从具体文本的特点入手也能够寻求到题目的答案。

如以下几种:(1)几个段落呈并列式排列,每段开头的句子整合到一起,就是答案。

(2)一个段落中,各层的层意就是答案。

(3)一个段落中,相同结构的句子就是答案。

(4)一个段落中,重复出现的词语所统领的句子就是答案。

(5)一个段落中,多个分号隔开的句子就是答案。

为什么以上所列会成为答案呢?因为这些段落或句子从形式上看恰好与并列的“哪些”吻合。

以上所讲,几乎纯粹是考试的技巧,但这些技巧恰是很多问题的答案所呈现出来的共同的特征。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捷得做出答案。

以上所讲,对做其它文本的“哪些”题也有帮助。

但是,要想更科学合理的做出正确的答案,还需要从具体文本、具体题目入手。

平时多总结,多培养概括能力才是最可行的办法。

探究能力,《考试大纲》指出了具体要求:(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那么,如何解答此类试题呢?1.阅读全文,把握文本内容传记类阅读要抓住传主的经历,可从时间、事件上把握,理清人物的主要事件、思想、情感、贡献等。

这是阅读把握文本的基础,只有在全面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探究文本的深层意韵、文本反映的时代精神和价值,才能探究文本的疑点难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2.审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审清题干要求,是解答试题的前提。

对于探究性问题或个性化、创造性解读,更应该审清题目要求,是对文本文体特征的个性化、创造性解读,还是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进行探究或个性化解读,一定要分清,避免只结合文本而忽略联系生活的要求。

3.依据要求,寻找文本依据。

探究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探究的源头仍然离不开文本本身,千万不要误解探究是考查文本以外的知识能力,可以天马行空。

其实不然,探究试题的命题原则是依据文本的,由文本出发而延伸的,因此,解答探究问题也不能耐脱离文本,应该依据要求,寻找文本中的依据。

4.联系已知,阐述个人见解。

探究往往要求考生联系自己学过的知识,或掌握的生活知识经验,写出自己的看法。

因此,解答时需要联系学习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5.中肯公允,客观准确作答。

探究试题,一般要求考生要表明字对问题的看法或观点。

无论同意或否定某种观点,我们在解答时都要明确自己的观点,不可模棱两可,或是或非,都要中肯、公允、客观。

其次,要注意准确的用语,不可出现错误的语句,同时,注意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语言术语。

(三)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题型2:内容题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B.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1文首句:⑴照应标题(开篇点题);⑵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⑶埋下伏笔⑷设置悬念;⑸为下文(中心)作辅垫;⑹总领下文;2文中句:⑴前后照应,⑵承上启下(过渡);⑶总结上文;开启下文;⑷为下文作辅垫3文末句:⑴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⑵卒章显志,揭示中心;⑶总结全文,深化主题;题型3:内容题整理文章思路并归纳文章的内容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各段与中心的关系)。

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与主要内容就在你眼前了。

韩公祠①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

祠后有山曰韩山,洞前有水名韩江。

皆因韩愈而名。

②原来有这样一段故事。

唐代有个宪宗皇帝十分迷信佛教,公元819年,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活动,修路盖庙,劳民伤财。

韩愈对这件事有看法,在上书前思想好一番斗争,大义战胜了私心,终于实现了勇敢的“一递”。

谁知奏折一递,就惹来了大祸;而大祸又引来了一连串的故事,成就了他的身后名。

③韩愈这一贬,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

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逆境,比之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要严重得多。

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其心情之坏可想而知。

他被押送出京不久,家眷也被赶出长安,年仅12岁的小女儿也惨死在驿道旁。

韩愈自己也觉得实在活得没有什么意思了。

在过蓝关时写了那首著名的诗。

④但是,当他到潮州后,发现当地的情况比他的心境还要坏。

就气候水土而言这里还算富庶,但由于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

农耕方式原始,乡村学校不兴。

当时在北方早已告别了奴隶制,这里却还在买卖人口,有钱人养奴成风。

其习俗又多崇鬼神,有病不求药,杀鸡杀狗,求神显灵。

见此情景韩愈大吃一惊,这里简直就是茹毛饮血。

同为大唐圣土,同为大唐子民,何忍遗此一隅,视而不救呢?按照当时的规矩,贬臣如罪人服刑,老老实实磨时间,等机会便是,决不会主动参政。

但韩愈还是忍不住,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能力还能为地方百姓做点事,觉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这点冤、这点苦反倒算不了什么。

于是他到任之后,连续干了四件事。

一是驱除鳄鱼。

当时鳄鱼为害甚烈,当地人又迷信,只知投牲畜以祭,韩愈“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大除其害。

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北方先进耕作技术。

三是赎放奴婢。

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钱抵债,钱债相抵就给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钱赎,以后不得蓄奴。

四是兴办教育,请先生,建学校,甚至还“以正音为潮人诲”。

不可想像,从他贬潮州到再离潮州而贬袁州,八个月就干了这四件事。

⑤一个人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

应该说韩愈是言行一致的。

面对当时最尖锐的两个社会问题,即藩镇割据和佛道泛滥,韩愈深恶痛绝,坚决抨击。

他亲自参加平定叛乱。

到晚年时还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马到叛军营中去劝敌投诚,其英雄气概不亚于关云长单刀赴会。

他出身小户,考进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进士,在考官时又三次碰壁,乌纱帽得来不易,按说他该惜官如命,但是他两次犯上直言,被贬又继续尽其所能为民办事。

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

他又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

所以苏东坡说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

⑥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

韩愈既见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脚踏实地,尽力去为。

只这一点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江畔沉吟、蜀道叹难上。

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显,只是奉献于民,求成于心。

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