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地悲剧”与“外部效应”

合集下载

从雾霾天气看经济的外部性和公地的悲剧

从雾霾天气看经济的外部性和公地的悲剧

产结 构 导致 了一煤 炭 为 主的 能源 消 费结 构 , 而煤 炭 燃 烧后 释放 的烟 在 着 明显 争 议 。物 流运 输行 业 也 会受 到 雾霾 的 影响 , 雾霾 大气 虽 然 尘 、粉 尘 、二 氧化 硫 等是 造成 雾 霾 天气 的 重要 元 凶之 一 , 其 负外 部 不 会直 接 影 响总 供应 量 , 但 商 品流 通 需要 的 是安 全 、及 时 和 可靠地 性 对 环 境有 着 很大 的影 响 。同时 由于我 国 的煤 炭 工业 技 术欠 发达 , 从 产地 运达 销地 。由于 中国 农产 品正 呈现 区域化 种植 和 规模 化养 殖 能源 利用 效率 较低 , 使 得大 气污 染物 的排放 量 巨大 。 等特点 , 农 产 品需要 长距 离运 输 , 雾疆 天气 不仅 会影 响农 产 品市场 的


引言
随 着工 业 化现 代 化进 程 的 推进 , 中国 机械 化程 度 不 断提 高 以 汽
近 几 年来 一 个 不 太 常见 的环 境 方 面 的名 词 逐 渐 走入 公 众 的 视 油 柴油 为燃 料 的农业 机械 和汽 车保 有量 的迅 速增 长也 是造 成大 气污 野一 “ 雾霾 ” , 雾 霾是 雾和 霾 的组合 词 , 是特定 气候 条件 与人 类 活动 染 日益 严重 的主要 原 因之一 。
中国 。
三 雾霾对 经济的影响
( 一) 雾霾对部 分行 业的正面影响
雾 霾 天气 的 出现 给 某些 行 业带 来 了新 的 机遇 , 随着 雾 霾天 气 的
持续 ,“ P M2 . 5 ” 已经成 为各 大 商 家的 促销 热 词 。 “ 雾 霾 经济 ” 成 为新 的商机 。严 重 的空 气污染 , 使 得 口罩 、空气 净化 产 品热销 , 也 给

什么是公地悲剧

什么是公地悲剧

1968年英国加勒特·哈丁教授(Garrett Hardin)在《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一文中首先提出“公地悲剧”理论模型。

他说,作为理性人,每个牧羊者都希望自己的收益最大化。

在公共草地上,每增加一只羊会有两种结果:一是获得增加一只羊的收入;二是加重草地的负担,并有可能使草地过度放牧。

经过思考,牧羊者决定不顾草地的承受能力而增加羊群数量。

于是他便会因羊只的增加而收益增多。

看到有利可图。

许多牧羊者也纷纷加入这一行列。

由于羊群的进入不受限制,所以牧场被过度使用,草地状况迅速恶化,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从而造成资源过度使用和枯竭。

过度砍伐的森林、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及污染严重的河流和空气,都是“公地悲剧”的典型例子。

之所以叫悲剧,是因为每个当事人都知道资源将由于过度使用而枯竭,但每个人对阻止事态的继续恶化都感到无能为力。

而且都抱着“及时捞一把”的心态加剧事态的恶化。

公共物品因产权难以界定(界定产权的交易成本太高)而被竞争性地过度使用或侵占是必然的结果。

本质就是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悲剧”的产生是由“公地”的产权特性所决定的。

“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而且没有人有权阻止其他人使用.结果是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枯竭。

过度放牧的草原、过度砍伐的森林、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以及污染严重的河流和空气,都是“公地悲剧”的典型例子。

它们之所以叫悲剧是因为每个当事人都知道资源将由于过度使用而枯竭,但每个人对阻止事态的继续恶化都感到无能为力,而且都抱着“及时捞一把”的心态加剧事态的恶化,说到哈丁的“公地悲剧”或日“公有资源的灾难”,那是对个人在利用公共资源时存有私心的确证。

哈丁将这一状态模型化:一个向众人开放的牧场,在其中每个牧羊人的直接利益取决于他所放牧的牲畜数量的多少。

政府经济学第二讲:外部效应(2011修改)

政府经济学第二讲:外部效应(2011修改)

1 12 2
三、外部边际效益递减的情况
(P )
在存在外部边际效益递减 的正的外部效应时,市场 机制作用下的产量水平并 非总是缺乏效率的。只有 在处于较低产量水平(在 这一水平上,MEB>0)条 件下,市场机制才会在实 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发 生失灵。
B
G G
外部效应与资源配臵效率
价格、效益和 成本(元) S=MSC MPB+MEB=MSB 30 A 25 20 D C MPB 疫苗接种量 (万人次)
二、正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正外部性
• 正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 个体边际成本(MPC)大于社会边际成本(MSC),或者个 体边际收益小于社会边际收益,市场产生的最优量就会小 于社会最优量,导致供给不足或消费不足。
• 比如教育、公园、美化环境
正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具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 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该种 物品或服务所能带来的社会边 际效益(没有反映外部边际效 益MEB)。 存在正的外部边际效益时,物 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呈现不 足状态。
四、单向和双向外部性
单向外部性:外部性的产生仅仅由行动的一方
向另一方的单方向传递。(吸烟)
双向外部性:双方相互地既对另一方产生外部
影响,同时又是对方产生的外部影响的承受者
(养蜂人与苹果园主)。
五、空间外部性和时间外部性

空间外部性:某项经济活动在一定空间对其周围的经 济主体所造成的额外损失和收益。如烟厂向外排放的 烟雾。
• 罗纳德.科斯认为,外部经济从根本上说是产权界定不够明确或界定不 当引起的,所以只需界定并运用法律有效地保护产权,而随后产生的 市场交易就能达到帕累托最优。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 • 所谓产权,通常指某种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自由转让权等。

名词解释公地的悲剧

名词解释公地的悲剧

名词解释公地的悲剧公地的悲剧,是指在共有资源管理中的一种现象,其本质是指由于所有人对资源的自私利益追求,以至于最终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

这种现象在许多领域都有体现,例如渔业、森林资源和公共空间等。

一、公地的悲剧起源公地的悲剧起源于人类对资源的需求,而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每个个体都试图最大化自身的利益。

在一个没有明确财产权制度的情况下,资源往往被视为公有财产,每个人都可以自由使用和消费。

由于资源让人们感到免费,每个人都倾向于过度开发和动用资源,而忽视了资源养护和保护。

这种行为在每个个体层面上是理性的,因为如果一个人不充分利用资源,其他人将会抢先使用,导致自己利益受损。

然而,当所有人都采取这种理性行动时,整个资源系统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二、经济学视角下的公地的悲剧公地的悲剧现象在经济学中有着深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外部性和公地之间的矛盾。

首先,外部性指的是一个人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的影响,在公地悲剧中,公地的资源使用和消耗带来的消极影响通常被视为外部性。

由于没有明确的产权界定,个体无法为这种负外部性负责,从而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其次,公地和私有财产之间的矛盾也是导致公地的悲剧的原因之一。

私有财产制度能够激励个体对资源进行养护和保护,因为个体可以从自己的努力中获得回报。

然而,对于公地资源来说,没有清晰的所有权,导致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获取和使用,进而导致资源的滥用和浪费。

三、公地的悲剧案例公地的悲剧现象在世界各地有诸多案例,以下是其中的几个典型案例:1. 渔业资源在海洋渔业领域,公共海域往往没有明确的产权归属,导致每个渔民都会争相抢夺资源。

由于捕鱼过度,导致许多渔场生物资源逐渐衰竭。

例如北大西洋的渔业资源,在20世纪末就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资源枯竭,损失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利益。

2. 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资源之一。

然而,由于许多森林地区没有明确的产权归属,导致伐木滥砍和非法砍伐现象频繁发生。

政府经济学第二讲外部效应

政府经济学第二讲外部效应
• 只要资源是有主的(无论赋予谁),其价格就会反映出它在其他用途中的价 值,这样,该资源就会得到有效率的利用。相反,如果全部或部分资源是共 有的,它就会被滥用,因为没有人肯节约使用它。
• 外部性引起市场价格与社会成本和收益脱节,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
政府经济学第二讲外部效应
四、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区别与联系
政府经济学第二讲外部效应
一、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
• 正外部效应(外部经济性):
第三方受益而不用付出成本。
• 负外部效应(外部不经济性):
第三方受损而无法得到补偿。
政府经济学第二讲外部效应
二、生产、消费和公共资源外部性
生产外部性,即生产者-生产者外部性:一个厂商的某种生产行为对
另外的厂商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产生了有益或不利的影响。那些实施行 为的厂商并没有通过价格机制从这一行为中获得利益或承担成本。
• 公共产品可以看成是外部性的一种特例。
政府经济学第二讲外部效应
四、外部性产生的原因
直接原因: • 外在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公私利益冲突。 • 经济活动中个体成本与社会成本、个体收益与社会收益之
间的差异,即经济人个体经济行为的外在影响。 • 个体成本<社会成本 • 个体收益<社会收益
政府经济学第二讲外部效应
政府经济学第二讲外部效应
第三节 外部性与资源配置
• 一、负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 二、正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政府经济学第二讲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的影响是效率的损失
其机理在于: • 存在外部效应时,私人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与社会的边际
收益和边际成本发生了偏离。
• 决定个人和厂商的经济行为(选择)是私人边际收益和私人 边际成本。
的全部成本; 高速公路两旁的风景令人心旷神怡,但过往的行人

“公地悲剧”与“外部效应”——浅议新疆牧区草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公地悲剧”与“外部效应”——浅议新疆牧区草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找 出草地 资源利用 中存在 问题 的特征 , 进一步进行 经济学解释 , 最 终得出新疆牧区草地资源利用 与保护 中外部 效应的 内部化 解决措施 , 如草地资源使用权收费 , 草地资源产权制度改革与完善 , 社会道德约束与舆论监督 , 牧民定居与集 中式生产 、 生活方 式 的形成 等。 关键 词 : 公 地 悲剧 ; 外 部效应 ; 草地资 源 ; 新疆 牧区
t h r o ug h t h e us e o f t wo c l a s s i c c a s e s :’ ’ Tr a g e d y o f t he Co mmo ns a n d Ex t e r n l Ef a f e c t s ” .Me t h od o f e x t e r na l e f f e c t s a n a l ys i s wa s
Ab s t r a c t : T h e p u r p o s e o f t h i s s t u d y w a s t o r e v e a l t h e n e c e s s i t y o f g r a s s l a n d r e s o u r c e s u s e 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 i n p a s t o r a l a r e a s o f X i n j i a n g
S c h o o l o f Ma n a g e me n t , Xi n j i a n g Ag n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U r u m q i , X i n j i a n g 8 3 0 0 5 2, C h i n a )
中图分类 号 : S 8 1 2 文献标 识码 : A DO I编 码 : 1 0 . 3 9 6 9 / i . i s s n . 1 0 0 6 —6 5 0 0 . 2 0 1 3 . 0 3 . 0 1 4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第35章 外部效应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第35章 外部效应
要花费a元。一头奶牛的产奶量取决于公共牧场上其他奶牛的数量。令 f(c)表示若公共牧场上奶牛数量为c时,所有奶牛产奶总数的价值。因此,每头奶牛 产奶量的价值为平均价值 f (c)/c 。
最大化问题:
c
最优产量:
当单个村民决定是否购买一头奶牛时,
他考虑的是他能得到的额外价值 f
(c+1)/c+1 ,并将其与购买奶牛的成本
5
三、生产的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
钢铁厂S 生产s单位的钢铁和x单位的污染物 污染物倒入附近河中
渔场 F 位于这条河的下游 企业S的污染会对渔场F的产量造成负的影响
令钢铁厂S的成本函数为cs(s,x),其中s是钢铁产量,x是污染物的产量。 渔场 F的成本函数为cf(f,x),其中f表示鱼的产量,x是污染物得数量。
染物的税额为t 元。
钢铁厂S利润最大化: s,x
钢铁厂S利润最大化条件:
庇古税的问题在于,我们 需要知道污染的最优数量, 才能决定征多少税。
10
外部效应
四、生产外部性的解决办法 (4).转让产权
渔场对清洁的河水拥有产权,但是它可以将这个权利卖出,即允许钢
铁厂污染。令 q 表示每单位污染的价格, x 表示钢铁厂生产的污染
a进行比较。
12
外部效应
五、公地的悲剧
AP
MP
a=母牛成本
MP
AP
0
有效率产量 均衡产量
母牛头数
如果牧地是私人所有的,母牛的选择头数使MP=a;但 如果牧地是公共财产的话,母牛的头数一直增至使利润下 降到零为止,牧地就会过度放牧。
13
数量,那么钢铁厂的利润最大化问题为
钢铁厂S利润最大化:
s,x

财政学名词解释 2

财政学名词解释 2

名词解释:公共部门:公共部门是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

政府是公共经济部门的最主要成员。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与经济管理行为的科学。

实证研究:考察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各种政府政策的结果规范研究:试图评价可以实施的各种政策。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博弈论就是研究互动决策的理论。

是二人在平等的对局中各自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目的。

市场经济: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混合经济:混合经济是指既有市场调节,又有政府干预的经济,市场失灵:由于现实中市场体制无法达到完全竞争市场的要求,因而必然存在一定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信息不完全性失灵、外部性失灵、公共性失灵、垄断性失灵、宏观性失灵、社会公平分配性失灵。

政府失败:描述了现实政府与理想政府的差距公共部门:泛指拥有公共权力,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以谋取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体系,以及由政府投资、开办,并以国有制形式运作的公营企业、学校、医院等组织体系的部门总和。

私人部门:是指企业和家庭。

具有行动方式的分散性和行动目的的自利性。

外部性:一个经济体的行为对另外一个经济体的福利产生了影响,却没有为此支付成本或获得收益的现象。

亦称外部效应、溢出效应。

正外部性:指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带来的得以反映的正经济效益。

负外部性:指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

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是明确的,且交易成本较低,则无论最初将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排污权交易:其核心是根据需要控制的污染总量为企业分配不同数量的排污指标,并通过企业之间污染权的交易实现控制排污总量和降低治理污染的总成本。

私人成本:是指单个使用者为了能够使用某一资源而带来的费用指厂商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所有生产要素的价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地悲剧”与“外部效应”摘要:运用“公地悲剧”和“外部效应”两个典型案例揭示新疆牧区草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必要性,通过外部性模型进行分析,找出草地资源利用中存在问题的特征,进一步进行经济学解释,最终得出新疆牧区草地资源利用与保护中外部效应的内部化解决措施,如草地资源使用权收费,草地资源产权制度改革与完善,社会道德约束与舆论监督,牧民定居与集中式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等。

关键词:公地悲剧;外部效应;草地资源;新疆牧区中图分类号:s81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3.014草地资源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而且是畜牧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

新疆草地资源丰富,拥有天然草地约5 725.88万hm2,其中可利用面积约4 800万hm2,占全疆土地总面积的34.4%,总量列全国第三位,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和良种畜产品基地。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类片面地重视草地资源的经济价值,忽视了对草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加之牧区沿袭逐水草而居的传统游牧方式,出现了草地退化速度严重加快,草地面积日趋缩减,天然草地质量不断降低,自然灾害如蝗灾、鼠害等频繁发生。

其次,由于人类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毁草开垦等现象也日益频繁,导致了草地优良牧草减少、草原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影响了畜牧业生产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公地悲剧”下外部效应的产生“公地悲剧”最早提出在1968年,美国学者哈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公地的悲剧》的文章。

“公地悲剧”也称“公有资源的灾难”,公地作为一种资源或财产,其使用不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区域中的每一个有效个体都具有对这一资源或财产的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从而造成资源过度使用和财产的浪费。

哈丁在《公地的悲剧》中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一群牧民在一块公共草场放牧,其中一个牧民想多养一只羊来增加自己的个人收益,即使他清楚草场上羊的数量已经趋于饱和,如果再增加羊的数目,将会导致整个草场的质量下降和草地资源的退化。

由于缺乏约束性条件,而牧民个人博弈的最优策略仍然是增加牲畜数量,如果这个草原上每一个牧民都从自己的私利出发,一定会选择通过扩大羊群的数量来获取额外的收益。

因为草场持续退化的代价由所有的牧民负担,最终由于草原过度使用而退化,导致所有牧民破产。

牧区的草地资源属于准公共物品,具有强烈的正外部效应。

草地资源在牧区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维持草原生态平衡和民俗文化的基本功能,但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公地悲剧”的出现,日积月累,人类活动导致负外部效应的出现。

外部效应主要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所产生的有害或有益的影响,其中有害的影响就是负外部效应。

2 新疆牧区草地资源利用中外部效应的特征分析2.1 从价格角度解释从价格角度进行解释,当一个行为个体的行动不是通过影响价格而影响到另一个行为个体的环境时,就会存在“外部效应”。

按照传统福利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外部性是一种经济力量对于另—种经济力量的“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是经济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好的作用称为正的外部效应,坏的作用称为负的外部效应。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牧民作为理性经纪人,在进行草地资源利用时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进行生产,每一个牧民的经济理性虽然对别的牧民没有造成市场性的经济损失,但是所有牧民的这种行为最终导致了草地资源和草原环境的巨大损失和破坏。

2.2 从资源配置角度解释从资源配置角度解释,外部效应是将可察觉的利益(或可察觉的损失)加于某个或某些人,而这个(些)人并没有完全赞同直接或间接导致该事件的决策,由于这些利益或费用的数量不在决策者考虑的范围之内,因此导致了资源配置的无效。

只有当整个系统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时,外部效应才可能存在。

假设在一片草地上有两个较为固定的牧民,其中一个牧民的经济活动效用可表示为(x1,x2,…xm),另外一个牧民的经济活动效用可表示为(y1,y2,…yn)。

当第一个牧民的经济效用函数为:u1=u(x1,x2…xm,ys),1≤s≤n时,第一个牧民的利益不仅受他自已决策行为和经济活动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第二个牧民的决策行为和经济活动的影响,可以说第二个牧民的决策行为或经济活动对第一个牧民产生了外部性。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牧区牧民外部效应的存在是因为新疆牧区草原生态系统资源的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

2.3 从成本、收益角度解释从成本、收益角度解释,当某个人的行动引起的个人成本不等于社会成本,个人收益不等于社会收益时,就存在外部性,这也是诺思关于外部性的定义。

牧区牧民进行畜牧业生产时,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在生产时减少成本,提高产出,那么草地资源也需要一定的投入,但是为了使个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个人收益高于社会收益达到个体理性的最优,单个牧民通常会选择减少对草地资源的维护费用来达到,由此产生了草地资源利用的负外部效应。

3 新疆牧区草地资源利用中外部效应的经济学范式通过以上对新疆牧区草地资源利用中外部效应的3种特征分析可知,就成本而言,负外部效应所表现的成本,就是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之间的差值。

而私人成本是在市场经济规律下,牧民必须支付的费用。

如图1-a所示,社会成本和社会需求在m点上达到社会认可的最适量,但是由于个人理性,每个牧民通过增加利用草地资源(即增加羊群数量)的办法降低自己的私人成本,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市场最适量n点,负外部效应随即产生;就收益而言,负外部效应就是社会总效益与私人效益之差值。

外部效应的经济学表示就是社会效益与私人效益之间的差值。

如图1-b所示,在私人成本一定的前提下,社会效益与私人成本在e点处达到均衡的社会最适量状态,但是由于牧民的个人理性,纷纷通过增加利用草地资源(即增加羊群数量)的办法来提高自己的私人效益,这样市场最适量点f成为了新的均衡点,从而产生了负外部效应。

4 新疆牧区草地资源利用与保护中外部效应的内部化解决措施4.1 草地资源使用权收费新疆牧区的草地资源属于公共产品,也是一种共享资源,有许多草地资源使用权不明确,当地牧民可以自由进入和无约束使用,因而影响其市场机制的均等。

如果将草地资源的使用权作为一种商品,具有一定价格,这就可以克服现行草地资源利用中的某些缺陷,这就是草地资源使用许可证制度。

草地资源使用许可证制度应由当地政府的资源管理机构根据当地草地资源的数量和使用现状确定其最佳使用水平,印制一定的草地资源使用许可证,然后向当地牧民进行拍卖,每个牧民只允许使用与其所购买的许可证相应的草地资源,否则给予严厉的处罚。

这样,就可以把草原的使用水平严格控制在承载能力以下,避免过度放牧和草原退化。

草地资源许可证制度在新疆牧区如果能有效地实行并发挥作用将带来一系列的好处,首先草地资源许可证的拍卖可以使许可证在生产效率最高的牧民之间自由地交换,以促进资源利用水平的不断改进,生产效率较高的牧民可以出更高的价格来购买许可证,而效率低、经营方式粗放的牧民将被迫退出。

其次,草地资源管理部门也可以由此得到一笔收入,用来进一步改善当地环境和提高草地资源的生产能力。

4.2 草地资源产权制度改革与完善新疆牧区的草地资源产权不明晰,相邻地州的草地资源界限不清,飞地随处可见,而飞地中绝大多数是草地,这种产权不明晰的现状正是“公地悲剧”出现的根本原因。

科斯认为,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而正是因为权利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所以会产生外部性问题。

因此,草地资源产权制度改革与完善迫在眉睫,只有通过界定、变更和安排产权的结构,才可以降低交易费用,降低或消除市场机制运行的社会费用,提高运行的效率,改善草地资源配置,加快技术进步,增加经济福利,促进经济增长和资源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4.3 社会道德约束与舆论监督牧民作为草地资源最基本的经营主体,在草地资源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牧区草地资源利用的微观主体,也是草地资源保护的真正实施者。

通过社会道德约束和舆论宣传,在新疆牧区倡导绿色文明,推行绿色消费,树立保护草地资源环境的良好风尚,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社会道德约束与舆论监督是一种新的非法律约束方式,日益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牧区通过广播、电视、发传单、写黑板报以及各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和大力倡导保护草地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各种节日等群众文化生活期通过表演各种形式的节目提醒牧民群众重视当前草地资源面临的严峻形势,利用牧民“科技之冬”等科普机会通过集中授课、图片介绍提高群众保护草地资源的积极性,此外,建立保护草地资源的奖惩机制,对保护草地资源的先进个人进行表扬宣传和物质奖励,形成牧区牧民保护草地资源的合力,共同保障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4.4 牧民定居与集中式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成牧民定居是新疆牧区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畜牧业效益的重要决策之一,也是改善牧民生活环境,进行牧区新农村建设和提高牧民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

牧民配套定居工程主要是按照“定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遵循“定居先定畜、定畜先定草、定草先定地、定地先定水”的原则,将牧民定居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加强建设,不断加强牧区水、电、路、住房、棚圈、草料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尽量较少改变牧民原先的生产、生活方式,变分散的生产、生活方式为集中式的生产生活方式;变一年四季在草原居住为夏季放牧,冬季定居,加强饲草料地建设,保护天然草场,为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奠定坚实基础。

新疆牧区的牧民配套定居要坚持“立草为业,草业先行”的方针,依托退牧还草、牧区水利建设等项目,加快饲草料基地建设步伐,扩大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

牧民定居区建设包括“三通、四有、五配套”(通水、通电、通路;有住房、有棚圈、有饲草料地、有牲畜;学校、医院、配种站、市场、文化室配套)及“五化、一高、一联合”(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良种化、规范化;高效益、联合经营),每个牧民家庭要有标准化的暖圈、青贮等设施,满足养畜要求。

有条件的牧区按照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建设模式布局定居点,合理确定生活区和养殖区。

按照牧民的生产、生活习俗,牧区牧民定居点要划出专门的饲草料地,建立人工草地或饲草料基地,满足牲畜越冬渡春的需要,同时将牧民擅自开垦的草场,不宜开垦的草场和私自扩大耕种的草场,通过种植优质牧草、饲草料地,恢复草场植被。

在此过程中,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切实保护草地资源,防止草地资源的再次退化和水土流失。

参考文献:[1] 郑华伟,刘友兆.基于牧户视角的中国西部牧区草地保护建设外部性研究[c]∥中国生态经济学会2010年会论文集.杭州:中国生态经济学会,2010.[2] 冯长松,李绍钰,李格.河南省草地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1(1):15-18.[3] 王志君,刘俊浩.关于新疆草地资源保护的实证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9(4):14-15.[4] 贺小勇,彭秀芬,郝云丽,等.内蒙古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解决的有效途径[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2(6):26-28.[5] ojima d s, dirk b o m, gleovn e p, et al. assess-ment of c budget for grasslands and drylands of the world[j].water air soil pollut,1993, 70: 95-109.[6] 樊江文,钟华平,梁飚,等.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草地,2003,25(6):51-58.[7] 王改莲,庞云,陈景芋,等.浅析内蒙古草地现状退化成因及发展建议[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2):3,21.[8] 丛英利.浅议新疆草地生态环境退化因泰及治理对策[j].新疆畜牧业,2001(3):47.[9] 蒲春玲.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乌鲁木齐:新疆科教卫生出版社,2002.[10] 莫琪江,张英芳,刘荣堂.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甘南州高寒草地保护对策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8(6):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