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混凝土梁板结构(单向板)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单向板楼盖)

目录1、设计任务书-------------------------------------------------(1)2、设计计算书-------------------------------------------------(2)3、平面结构布置----------------------------------------------(2)4、板的设计----------------------------------------------------(3)5、次梁的设计-------------------------------------------------(6)6、主梁的设计-------------------------------------------------(10)7、关于计算书及图纸的几点说明-------------------------(16)附图1、平面结构布置图------------------------------------(18)附图2、板的配筋图------------------------------------------(19)附图3、次梁的配筋图---------------------------------------(20)附图4、主梁配筋图------------------------------------------(21)参考资料:1、建筑荷载规范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二、设计内容1、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2、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3、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4、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5、绘制结构施工图(1)、结构平面布置图(1:200)(2)、板的配筋图(1:50)(3)、次梁的配筋图(1:50;1:25)(4)、主梁的配筋图(1:40;1:20)及弯矩M、剪力V的包络图(5)、钢筋明细表及图纸说明三、设计资料1、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9.0kN/m22、楼面面层水磨石自重为0.65kN/m2,梁板天花板混合砂浆抹灰15mm.3、材料选用:(1)、混凝土: C25(2)、钢筋: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Ⅱ级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可以采用Ⅰ级。
1-1梁板结构及单向板计算

♠ (1)按结构的受力形式分类:单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 肋梁楼盖、井式楼盖、密肋楼盖、无梁楼盖; ♠ (2)按是否施加预应力分类:钢筋混凝土楼盖、预应力 混凝土楼盖(包括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P1-2); ♠ (3)按施工方法分类:现浇式楼盖、装配式楼盖、装配 整体式楼盖(P2)。
♠ 现浇楼盖的刚度大,整体性好,抗震抗冲击性能好,对不 规则平面的适应性强,开洞方便。缺点是模板消耗量大,施 工工期长。 ♠ 装配式楼盖主要用在多层房屋,特别是多层住宅及工业厂 房。优点是施工速度快,节省模板,缺点是楼盖的刚度、整 体性和抗震性能较差。 ♠ 装配整体式楼盖是提高装配式楼盖的刚度、整体性和抗 震性能的一种改进措施,它集中了现浇式和装配式楼盖两者 的优点,克服了不足之处。
♠ (2)主梁纵向布置,次梁横向布置 ♥适用于横向柱距比纵向柱距大得多的情况。它的优点是 减小了主梁的截面高度,增大了室内净高。
♠ (3)只布置次梁,不布置主梁 ♥适用于有中间走道的楼盖。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时,应注意的问题:
♠ (1)要考虑建筑效果:如应避免把梁,特别是把主梁搁置 在门、窗过梁上,否则将增大过梁的负担,建筑效果也差。 ♠(2)要考虑其它专业工种的要求:如旅馆建筑中,要设置 管线检查井,若次梁不能贯通,需在检查井两侧放置两根 小梁。 ♠(3)在楼、屋面上有机器设备、冷却塔、悬吊装置和隔墙 等地方(集中力作用点处)宜设梁承重。
♠ 符号规定:作用在杆端的弯矩或剪力使杆件绕另一端顺时 针转动为正,反之为负。这样,弯矩传递系数就是正的1/2。
1.2.4 连续梁、板考虑内力重分布的计算
♠(1)内力重分布的概念 ♠ 超静定结构的内力不仅与荷载有关,而且还与结构的 计算简图以及各部分抗弯刚度的比值有关。 ♠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截面的受力全过程一般有三个工作阶 段:开裂前的弹性阶段、开裂后的带裂缝阶段和钢筋屈服后 的破坏阶段。
梁板结构—概述——梁板结构类型(课件)

1 梁板结构1.1 概述——梁板结构类型混凝土梁板结构,是由板和梁组成的结构体系,其支承结构体系可为柱或墙体。
按施工方法,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可分为●(现浇)整体式梁板结构●装配式梁板结构●装配整体式梁板结构1.1.1 (现浇)整体式梁板结构1、整体式梁板结构的性能及适用条件优点:整体性好,防水性好,抗震性强,施工技术简单;缺点:施工现场工作量较大,模板用量较多,施工周期较长。
一般适用于下列情况:●楼面荷载较大、平面形状复杂或布置上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对防渗、防漏或抗震要求较高的建筑物;●有震动荷载的楼面;●高层建筑2、整体式梁板结构的结构分类及应用按结构组成,整体式梁板结构可分为:●梁板结构(或肋梁楼盖):有板有梁,图1.1.1。
●板柱结构(或无梁楼盖):有板无梁,图1.1.2。
按楼板的传力方式和支撑条件,整体式梁板结构分为●单向板梁板结构(单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梁板结构(双向板肋梁楼盖)●密肋梁板结构(密肋楼盖)●井式梁板结构(井式楼盖)无梁楼盖3、整体式梁板结构的板与梁整体式梁板结构中的板,通常为承受均布荷载的四边支承矩形板(大板中的一个单元),短边的长度为1l ,长边的长度为2l ,计算简图见图1.1.3。
在板的中央部位,取出两个单位宽度的正交板带,将作用在板上的均布荷载q ,分解到正交板带上,分别为1q 和2q 。
两个方向的板带所承受的分配荷载1q 和2q ,与各个方向板带长度的对应关系挠度:41111q l v EI、42222q l v EI荷载分配:4221441122lq q ll、4112441122lq q ll4421111222q l l q l l其中,125384(板带支承条件和板厚相同) 上述公式表明,两个方向板带所分配的荷载1q 、2q ,仅与板带的跨度比12l l 有关,或者,仅与其线刚度比21i i 相关(11EIi l ,22EI i l )。
当213l l 时,198.78%q q ,21.22%q q 。
砼第11章板梁结构

• 2. 主梁旳间距=次梁旳跨度
• 3. 次梁旳间距=板旳跨度
• 4. 主梁旳布置方向:
• 类型:(1)主梁横向布置10-6(a)-横向刚度大、可布 置较大门窗;
•
(2)主梁纵向布置10-6(b)-横向刚度小、但室
内净高大;
•
(3)无主梁布置10-6(c)-适合砌体构造、中间
可设走道。
11
• 5. 截面尺寸:
5.考虑内力重分布旳意义和合用范围
问题:目前旳内力计算措施与配筋计算措施不相协调
24
处理方法(之一):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考虑构造内力重分布 旳计算措施具有如下优点:
(1)能正确估计构造旳裂缝和变形;
(2)能合理调整钢筋用量,以便施工;
(3)可人为控制弯矩分布,简化构造计算;
(4)充分发挥材料旳作用,提升经济性。
板受力负筋 板
次梁受力负筋
次梁
主梁
主梁受力负筋(或架立筋)
32
2)对于主梁与次梁相交处旳主梁上,因为间接加载,为预防主梁 腹部产生局部破坏,应设置附加横向钢筋,如下图:
C.板一般不进行抗剪计算,因混凝土旳能力足够且板上仅 考虑均布荷载;
D.一般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旳措施计算。
28
(2)配筋构造
1)受力筋:与板旳短边平行,直径在6到12毫米之间,直径不一多 于两种;布置形式有弯起式和分离式,见图10-14;满足一定条件 时(等跨、等厚度,活载与恒载之比不大于3等),可直接按该图 进行钢筋旳弯起或截断,不然应作包络图。
7
单向板:主要在一种方向弯曲; 双向板:两个方向弯曲。 如图10-5:某四边支撑板,受均布荷载作用。 当板旳长边l2与短边l1之比l2 / l1>2时称为单向板 当板旳长边l2与短边l1之比l2 / l1≤2时称为双向板
混泥土第1章:梁板结构课件-讲义

单向板肋形楼盖
有梁楼盖
双向板肋形楼盖
现浇楼盖
井式楼盖与密肋楼盖
无梁楼盖
主页 目录 上一章 下一章 帮助
混凝土结构设计
▪ 单向板肋形楼盖
第1章
l2 / l1 ≥ 3时按单向板设计
q1 q2 q …1-1
v1
5 q1 l14 384EI
v2
5
q
2
l
4 2
384EI
…1-2 …1-3
v 1 v 2 …1-4
主页 目录 上一章 下一章 帮助
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1章
▪ 配筋计算
配筋计算方法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二 版)有关章节。 配筋时用的弯矩和剪力值按如下方法确定:
主页 目录
M边=M中-b2V0
…1-8
V边=V中-b2(g' q')
…1-9
上一章 下一章 帮助
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1章
➢单向板肋形楼盖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设计
3. 熟悉梁式楼梯和板式楼梯的受力特点、内力计算和 配筋构造要求。
4. 了解雨篷梁的设计计算方法,特别是对其整体倾覆 验算的要求。
主页 目录 上一章 下一章 帮助
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1章
§1.1 概述
➢结构形式
主页
▪ 组成:梁+板,可有板无梁。
▪ 形式:楼盖、屋盖、阳台、雨篷、楼梯、片筏基础等。 目 录
❖ 嵌入墙内的板,其板面应配附加钢筋。
❖ 垂直于主梁的板面应设附加钢筋。
主页 目录
上一章
下一章
帮助
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1章
▪ 次梁
(1) 配筋计算特点 ❖ 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 ❖ 正截面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版)第
梁板结构—概述——梁板结构类型(课件)

.1 梁板结构1.1 概述——梁板结构类型混凝土梁板结构,是由板和梁组成的结构体系,其支承结构体系可为柱或墙体。
按施工方法,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可分为● (现浇)整体式梁板结构 ● 装配式梁板结构 ● 装配整体式梁板结构 1.1.1 (现浇)整体式梁板结构1、整体式梁板结构的性能及适用条件优点:整体性好,防水性好,抗震性强,施工技术简单; 缺点:施工现场工作量较大,模板用量较多,施工周期较长。
一般适用于下列情况:●楼面荷载较大、平面形状复杂或布置上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对防渗、防漏或抗震要求较高的建筑物;●有震动荷载的楼面;●高层建筑2、整体式梁板结构的结构分类及应用按结构组成,整体式梁板结构可分为:●梁板结构(或肋梁楼盖):有板有梁,图1.1.1。
●板柱结构(或无梁楼盖):有板无梁,图1.1.2。
按楼板的传力方式和支撑条件,整体式梁板结构分为●单向板梁板结构(单向板肋梁楼盖)2.● 双向板梁板结构(双向板肋梁楼盖)● 密肋梁板结构(密肋楼盖)● 井式梁板结构(井式楼盖)4无梁楼盖3、整体式梁板结构的板与梁整体式梁板结构中的板,通常为承受均布荷载的四边支承矩形板(大板中的一个单元),短边的长度为1l ,长边的长度为2l ,计算简图见图1.1.3。
.在板的中央部位,取出两个单位宽度的正交板带,将作用在板上的均布荷载q ,分解到正交板带上,分别为1q 和2q 。
两个方向的板带所承受的分配荷载1q 和2q ,与各个方向板带长度的对应关系挠度:41111q l v EI a =、42222q l v EIa =荷载分配:4221441122l q q l l a a a =+、4112441122l q q l l a a a =+ 4421111222q l l q l l a a 骣骣骣鼢?珑?鼢?=?珑?鼢?珑?鼢?桫桫桫其中,125384a a ==(板带支承条件和板厚相同) 上述公式表明,两个方向板带所分配的荷载1q 、2q ,仅与板带的跨度比12l l 骣÷ç÷ç÷ç÷桫有关,或者,仅与其线刚度比21i i 骣÷ç÷ç÷ç÷桫相关(11EI i l =,22EI i l =)。
9.2 现浇单向板肋梁结构-文档资料

二、荷载计算 (1) 池盖上作用的荷载分为永久荷载g(恒荷载)和可变荷 载q(活荷载)两种。 荷载g :结构自重,防水层重以及上覆土层重等。一般是 以均布荷载的形式作用于顶盖。 活载q :人群、临时堆积荷、施工荷及雪荷载。查《建筑 结构荷载规范》与《 水工结构设计规范》
k k
(2)荷载分项系数 恒载中结构和设备自重应取1.2;其他永久作用应 取1.27。活载可取1.4,特殊情况下查阅规范。
208.2 kN·m 0.206 ①+③ ①+⑤ ①+④ ①+②
②
A
B
-54.5
151.4 0.222
Q Q
-0.095
③
A
B
-23.6 QQ QQ
B C 111.0 Q Q Q Q B C -0.032
-46.7
0.119 58.5 -0.063
-70.3
101.2
0.103 50.6 0.174
该支座左右两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
(a) M1max M3max M5max M2min M4min VA右 VF左
q g
① A B ② C ③ D ④ E ⑤ F
(b) M2max M4max M g 1min M3min M5min
q
q g
M1max
M3max
M5max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概述

图8.17 主梁支座截面纵筋位置
整理课件
图8.18 附加横向钢筋的布
整理课件
五、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实例
某多层工业建筑的楼盖平面如图8.19。楼盖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
(1) ① 楼面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钢筋混凝土现浇板,20mm厚石灰
②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取8kN/m2 ③ 材料:混凝土为C20,梁内受力主筋采用HRB335,其它钢筋用 HPB235。 (2) 结构平面布置如图8.20所示,即主梁跨度为6m,次梁跨度为4.5m,板跨 度为2.0m 确定板厚:工业房屋楼面要求h≥70mm,并且对于连续板还要求 h≥l/40=50mm,考虑到可变荷载较大和振动荷载的影响,取h=80mm 确定次梁的截面尺寸:h=l/18~l/12=250~375mm,考虑活荷载较大,取 h=400mm,b=(1/3~1/2)h≈200mm 确定主梁的截面尺寸:h=(1/15~1/10)l=400~600mm,取h=600mm,
1. (1) 可取1m (2)板一般能满足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要求,故一般
不进行斜截面抗剪的计算。 (3)对四周与梁整体浇筑的单向板,其中跨跨中截面
和中间支座截面的弯矩可减小20%。如图8.12所示。 (4
筋。
整理课件
2.构造要求
(1)受力筋的配筋方式
连续板受力筋的配筋方式有分离式和弯起式两种(如图8-13)其中弯起 式配筋时,板的整体性好,且节约钢筋。分离式配筋施工简单,在工程 中常用。 (2)构造钢筋(如图8-14) 1)分布钢筋:沿板的长跨方向布置,并放在受力钢筋内侧;其截面面积
整理课件
肋形楼盖是由板、次梁、主梁等构件组成的,板的四周可支承于次梁、主 梁或砖墙上。 这种弯曲后短向曲率比长向曲率大很多的板叫单向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弯矩包络图
(b)剪力包络图
连续梁塑性内力重分布—塑性理论分析方法: 从某一截面扩展至整个结构
虽然弹性分析得到的内力包络图已经能够保证结构的安全。 但是钢筋混凝土截面配筋计算是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进行的。
达到截面承载力极限状态时,截面刚度已进入塑性,与弹性
阶段不同。而结构体系又是超静定的,内力分布与刚度有关。 按弹性理论计算内力方法与截面配筋设计不协调,与按塑性
关于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几点结论:
3)在上例中,若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结构的极限荷载为P1;按塑性内力
重分布方法计算时,结构的极限荷载则为 1.128P1 ,这说明弹塑性材料的 超静定结构从出现塑性铰至形成破坏机构之间,其承载力还有相当的储备。 如果在设计中利用这部分强度储备,就可以节省材料,提高经济效益。 4)塑性铰出现的位置、次序及内力重分布程度可以根据需要人为地控制。 在上例中,如荷载 1.128P1 不变,但减少支座截面的配筋量使该截面的极 限承载力变为 0.156P1L,则经过塑性内力重分布后,跨中 1截面总弯矩为 M1=0.204P1L 。如果跨中配筋能够满足 M1 的要求,则该梁同样可以承受 1.128P1 的集中荷载,此时其内力重分布程度较大。通过该例可知,当支 座截面的极限弯矩Mu低于按弹性理论计算的弯矩MB越多,则其塑性内力 重分布程度越大。
主梁
(1) 计算特点 主梁以承受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为主,为简化计 算,可将自重也折算成集中荷载计算。
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 主梁支座处截面有效高度按下图确定。
(2) 构造要求 主梁受力钢筋的切断位置要按弯矩包络图确定。 次梁与主梁相交处应设附加钢箍或吊筋。
传力方式: 板上荷载
次梁
主梁
墙、柱
基础
除与边长比有关外,还与支承梁的线刚度比有关。
单向板肋梁楼盖布置方案
(a) 主梁横向布置
(b) 主梁纵向布置
在进行楼盖结构的平面布置使,应注意以下问题:
柱网梁格划分尽可能规整; 梁板结构尽可能分为等跨,以便于设计和施工(跨度相 差10%以内); 主梁跨度范围内次梁根数宜为偶数,以使主梁受力合理;
2 M m ( g q)l0
剪力
V v ( g q )ln
m 、 v 分别为等跨连续梁的弯矩系数和 式中, 剪力系数,见表1.2.1和表1.2.2。
支座处控制截面与内力值的确定
配筋计算方法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二 版)有关章节。 配筋时用的弯矩和剪力值按如下方法确定:
板的计算跨度相对差值不超过20%或板的各跨荷载 相差不大
板的计算跨度相对差值不超过20%或板的各跨荷载 相差不大
单向板配筋的构造规定
2、次梁
(1) 配筋计算特点
可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
正截面、斜截面按《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计算。
为保证塑性内力重分布实现,要求: 塑性铰有足够的转动能力 塑性铰的转动幅度不应过大 保证塑性铰有足够的转动能力 钢筋有良好的塑性,混凝土有较大的极限压应变;宜 用HPB300和HRB335级钢筋,C20~C45级混凝土。
塑性铰处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0.10.35
提高截面高度、减小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是提高塑性铰转动 能力的最有效措施. 保证塑性铰转动幅度不致过大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
板跨 l1=2.0 ~ 3.0m
次梁
l2=4 ~ 6m h=(1/12 ~ 1/18)l2
b=(1/2 ~ 1/3)h
主梁
l3=5 ~ 8m
h=(1/8 ~ 1/14)l3 b=(1/2 ~ 1/3)h
板
h=(1/30 ~ 1/40)l1
屋面板≥ 60mm,民用楼板≥ 60mm,工业楼板≥ 70mm
第1章
梁板结构设计
本章重点
1. 掌握整体式单向梁板结构的内力按弹性及考虑塑性 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建立折算荷载、塑性铰、 内力重分布、弯矩调幅等概念;掌握连续梁板截面 设计特点及配筋构造要求。
§1.1 概述
结构形式
组成:梁+板,可有板无梁。 形式:楼盖、屋盖、阳台、雨篷、楼梯、片筏基础等。
一般建议弯矩调整幅度20%;如q/g 1/3,弯矩调整 幅度15% 此外,塑性铰截面应有足够的受剪承载力,
单向板肋形楼盖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设计
计算单元及荷载
(1) 计算单元:与弹性方法相同。 (2) 计算跨度:
两端与梁或柱整体连接
两端搁置在墙
l0 ln
连续梁 连续板
1.05ln , lc ) min( l0 ln 0.5h
当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时,为防止过早出现斜截面破 坏,可将计算得到的箍筋用量提高20%。 (2) 构造要求 受力钢筋的弯起和切断原则上应按弯矩包络图确定。 对于跨度相差不超过20%、承受均布荷载的次梁,当 q/g ≤ 3时,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次梁的配筋构造 锚固长度:钢筋伸进支座或在连续梁中承担负弯矩的上部钢 筋在跨中截断时,需要延伸一定的长度,即锚固长度。
理论计算得到的内力分布是不一致。
受弯构件的塑性铰 (plastic hinge)
在钢筋屈服截 面,从钢筋屈 服到达到极限 承载力,截面 在外弯矩增加 很小的情况下 产生很大转动, 表现得犹如一 个能够转动的 铰,称为“塑 性铰” 。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塑性铰
塑性铰的特点
塑性铰实际上具有一定长度,分析时可认为是一个截面; 塑性铰能承受定值弯矩,近似为截面的极限弯矩; 对于单筋受弯构件,塑性铰只能单向转动; 塑性铰的转动能力有限,转动过程从受拉纵筋屈服开始,直
一端搁置在墙上,一端与5a) 连续梁 min( l0 min(ln 0.5h, ln 0.5a) 连续板
MA MB M1 1.02M 0 2
等跨连续梁板内力计算 •等跨梁、板:跨度相差不大于10%,q/g = 1/3~5,可直 接查表求出内力系数(已考虑折减荷载和弯矩调幅、荷 载最不利布置),计算内力。 弯矩
关于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几点结论:
5)按弹性理论计算,其内力分布不但符合平衡条件,而且符合变形协调条
件。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虽然仍符合平衡条件,但不再符合变形协 调条件,在塑性铰截面处,梁的变形曲线不再连续。因此,梁在产生塑性 内力重分布以后,由于塑性铰截面转动,梁的变形及塑性铰区各截面的裂 缝开展都较大,所以要控制塑性内力重分布的程度,应保证变形和裂缝宽 度满足正常的使用。
(2) 构造要求 板厚宜尽量薄一些,但不得小于最小厚度。 板的支承长度应满足受力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要 求,且一般不小于板厚,同时在砌体上的支承长 度不应小于120 mm,在混凝土构件上的支承长度 不应小于100mm。 受力钢筋一般用 HPB300 级钢筋,直径常用 8mm 、 10mm,12mm,而且板面负筋得直径一般不小于 8mm,70 mm ≤间距≤200 mm。 受力钢筋可用弯起式或分离式。
至受压区混凝土压坏为止。
塑性极限转角 曲率:
Lp (1 ~ 1.5)h
塑性内力重分布
关于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几点结论:
1)对弹塑性材料制成的超静定结构来说,到达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标志并不
是某一截面的内力达到其极限承载力,而是形成破坏机构。由弹塑性材料 制成的超静定结构若某一截面屈服,则形成一个塑性铰,并减少一个多余 约束、一次超静定次数,并不意味着结构丧失继续承载的能力,只有形成 足够数目的塑性铰,使结构的整体或局部变为可变体系之后才告破坏。 2)梁处于弹性工作阶段时,支座截面弯矩(0.188P1L)与跨中截面 ( 0.156P1L )之比约为1.2:1;当支座截面出现塑性铰后,若再继续加载, 支座截面弯矩几乎不再增加,而跨中弯矩继续增加,上述比值发生变化, 最后两者弯矩之比变为1:1,即塑性铰出现之后的结构内力分布规律与塑 性铰出现前按弹性理论计算的内力分布规律并不同。也就是在塑性铰出现 之后的加载过程中,结构的内力经历了一个重新分布的过程,这个过程称 为“塑性内力重分布”。
梁的不动铰支座,主梁也可简化为连续梁。否则,按照框架 梁进行计算。
计算跨度(按弹性理论)
对多跨连续梁板
a b l0 ln ,且 2 2 h b 边 l0 ln (板) 跨 2 2 b l0 1.025ln (梁) 2 l0 lc 中 n 间 l0 1.1l(板) 跨 l0 1.05ln(梁)
对于工程中经常遇到的2~5跨等跨连续梁,在不同荷载
布置下的内力已编制表格供查用。 5跨以上的等跨连续梁可简化为5跨计算,即所有中间跨
的内力均取与第3跨相同。
内力包络图
将同一结构在各种荷载的最不利组合作用下的内力图
(弯矩图或剪力图)叠画在同一张图上,其外包线所形
成的图形称为内力包络图
内力包络图反映出各截面可能产生的最大内力值,是设计 时选择截面和布置钢筋的依据。
b M边=M中- V0 2
b ' ' V边=V中- ( g q ) 2
板
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版) 第4章所介绍 的方法计算受力纵筋,受力纵筋沿短跨方向布置。 一般不验算斜截面承载力。 四周与梁整体连接的单向板,由于拱效应使板中 各计算截面弯矩减少,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和中间支 座计算弯矩都按减少20%计算,其他截面不减少。
《规范》规定:
当l2/l1≥3时,近似按照短跨方向的板进行受力分析。按单向板
计算。忽略长跨方向的弯矩,而对长跨方向仅配置必要的构造 钢筋予以考虑; 当l2/l1≤2时,荷载由长跨和短跨方向的共同分配,按双向板计 算。
当2≤l2/l1 ≤ 3时,此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如按单向板计算,则沿
长度方向应配置不少于短边方向25%的受力钢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