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祥解

合集下载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受力性能分析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受力性能分析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受力性能分析一、概述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是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其具有承载能力高、刚度好、耐久性强等特点。

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设计时,需要对其受力性能进行分析,以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本文主要介绍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受力性能分析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受力分析1.荷载分析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的荷载分为静荷载和动荷载两种。

其中静荷载包括自重荷载和附加荷载,动荷载包括风荷载、地震荷载和人员荷载等。

在进行荷载计算时,需要根据建筑的具体情况和相关规范进行计算。

2.结构分析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的结构分析主要包括弯矩、剪力和轴力等分析。

在进行结构分析时,需要利用相关的计算方法和工具进行计算,其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弹性分析法、刚度影响系数法和有限元法等。

3.受力分析在进行受力分析时,需要对梁板结构的受力性能进行全面分析。

其中,需要分析梁板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等指标,并根据相关规范和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考虑荷载的影响,进行弯矩、剪力和轴力等分析;(2)根据强度和稳定性要求,进行梁板结构的验算;(3)根据刚度要求,进行梁板结构的刚度分析。

三、设计要求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设计时,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强度要求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的强度要求是指在荷载作用下,结构不会发生破坏或者失效。

强度要求需要满足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在进行设计时需要进行验算。

2.稳定性要求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的稳定性要求是指在荷载作用下,结构不会发生失稳。

稳定性要求需要满足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在进行设计时需要进行验算。

3.刚度要求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的刚度要求是指在荷载作用下,结构不会发生过度变形。

刚度要求需要满足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在进行设计时需要进行验算。

四、设计流程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的设计流程如下:1.确定设计荷载在进行设计时,需要确定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的设计荷载,包括自重荷载、附加荷载和动荷载等。

《钢筋混凝土梁》课件

《钢筋混凝土梁》课件
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实践的积累,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和施工方法不断改进 ,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新型材料和技术的应用也为钢 筋混凝土梁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应用领域
01
02
03
建筑领域
钢筋混凝土梁广泛应用于 住宅、办公楼、商场等各 类建筑中,作为主要的承 重结构形式。
土木工程领域
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THANKS
感谢观看
稳定性符合要求。
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
混凝土的选择与搅拌
混凝土浇筑
选择符合要求的混凝土材料,按照规定的 配合比进行搅拌。
将搅拌好的混凝土浇筑在梁的模板内,确 保混凝土填充密实,无气泡。
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养护
使用振捣器将混凝土振捣密实,确保混凝 土的密度和均匀性。
在混凝土成型后进行养护,保持适当的温 度和湿度,促进混凝土的硬化和强度增长 。同时要防止过度的干缩和温差裂缝。
发展方向
未来钢筋混凝土梁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注 重轻量化、高强度、耐久性和环保性。 新型材料和结构形式将被不断研发和应 用,以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性能和降低 成本。
VS
技术革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钢筋混凝土梁的制 作工艺和材料选择将更加多样化。例如, 采用新型的高强度钢材和高性能混凝土, 可以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同时 ,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也将 为钢筋混凝土梁的生产和施工带来更多的 便利和效率。
特性
钢筋混凝土梁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同时具有良好 的防火、防潮和隔音性能。由于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 本低廉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和土木工程中。
历史与发展
历史
钢筋混凝土技术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最初主要用于桥梁和水利工程。随着 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钢筋混凝土梁逐渐成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结构形 式。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构造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构造
精选ppt
精弯矩 钢筋是为了承担长向实际存在的一些负 弯矩,其数量不少于正弯矩钢筋截面面 积的1/3,并且每米板宽不少于5 6。设 置主梁上的板的负弯矩钢筋,可在距支 座边缘l0/4处切断(弯直钩,l0为板的短 向净跨,见图9-23)。
精选ppt
图9-23 板的构造钢筋分布图
对嵌固在墙内的板的边支座,由于墙的约束作用, 会产生一定的负弯矩,也应配置每米板宽不少于5 6的钢筋,在伸出墙边不少于l0/7处切断(见图9 -23)。在长向负弯矩配筋的内侧也需设置分布 6,间距300mm。
精选ppt
4.板上开洞的配筋构造
板内孔洞周边的附加钢筋,当孔洞的边长b(矩形孔) 或直径d(圆形孔)不大于300mm时,由于削弱板的 面积较小,可不设附加钢筋,板内受力钢筋可绕过孔 洞,不必切断。
板在支座上抵抗负弯矩的钢筋,为保证施工时不至改 变其有效高度,一般都做成直钩以便支撑在模板上。
精选ppt
图9-22 板的配筋构造图
a-一端弯起 式;b-两端 弯起式;c-分
离式
精选ppt
图9-22为符合上述构造要求的单向板受力钢 筋布置的三种方式。对于等跨或相邻跨差不大 于20%的多跨连续板,符合上述构造要求的这 三种钢筋布置方式,均可满足板的弯矩包络图 要求,不必再绘包络图进行配筋布置。只有当 连续板的跨差太大或荷载相差过大时,才需画 弯矩包络图,以确定钢筋切断或弯起的位置及 数量。就图11-22中的三种钢筋布置方式而言, 弯起式配筋较分离式配筋锚固好,并节省钢筋。 而分离式配筋施工简单,适用于无震动的板和 较薄的板。
50mm~100mm,以便于井字梁中的梁底纵向钢筋的支承 及锚固。 在井字梁的梁端,考虑到边梁对其约束作用,适当增 加井字梁在支座截面附近的负钢筋。 在格点处的梁顶,两个方向的梁应各配置相当于各自 纵向主筋的20%~50%的纵向构造负筋,其长度则为由格 点起向四个方向外伸各自格宽的四分之一加梁宽的二 分之一,以保证在荷载不均匀的情况下承受负弯矩。 为防止梁在交叉点处的相互冲切作用,通常采用箍筋 加密的方法或加吊筋来解决。

模块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模块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模块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1. 概述模块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是一种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模块)作为梁和板的受力构造体系。

其基本组成部分是钢筋混凝土预制模块、连接件和支撑件。

模块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在工期、质量和经济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厂房、物流场所、停车库等建筑中广泛应用。

2. 模块构件预制模块是模块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的主体构件,其通常由预应力混凝土梁和抹灰混凝土板组成。

预应力混凝土梁形成梁的受力部分,抹灰混凝土板形成板的受力部分。

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预应力钢筋会根据设计要求提前张拉,使混凝土达到最大压应力,并保证了模块的整体强度。

3. 连接件连接件主要分为预埋和现浇两种。

预埋连接件指在生产制作时一并预先嵌入钢筋混凝土模块中,现场加固并进行连接。

现浇连接件指在工地进行钢筋混凝土喷涂并进行现场连接。

钢筋混凝土预制梁和板之间的钢筋连接由预埋连接件实现,而模块之间的接口由现浇连接件实现。

这种连接方式为模块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的加工制作提供了便捷性,也使得建筑施工中整体构件的拼装更为顺利。

4. 支撑件为了增强模块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需添加支撑件来支承预制模块。

支撑件通常由钢制材料构成,包括P型钢、槽钢、方钢等,其作用是将预制模块连接在一起并支撑整个结构。

支撑件的材料和尺寸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调整,以保证整个模块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5.模块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是一种具有很高使用价值的构造体系。

由于该结构具有良好的工期、质量和经济性等优势,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应用广泛。

在设计和实际使用中,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最大程度发挥模块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的优势。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概述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概述

• 装配整体式楼盖是将各预制构件在现场吊装就位 后,通过联结措施和现浇混凝土形成整体。此种 结构形式兼有现浇整体式和装配式的优点,但装 配整体式的焊接工作量较大,而且还要进行二次 浇筑。
• 现浇混凝土楼盖主要有单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 肋梁楼盖、井字楼盖、无梁楼盖等四种形式 (图 9.1) 。
图9.1 楼盖的主要形式 (a)单向板肋梁楼盖;(b)双向板肋梁楼盖;(c)井式楼盖;(d)无梁楼盖
• 肋梁楼盖由板、次梁、主梁组成。板的四周支承
在次梁、主梁上,一般将四周支承在主、次梁上
的板称为一个区格。当板区格的长边l2与短边l1的 比值l2 /l1>2时,板上的荷载主要沿短边l1的方向传 递到支承梁上,而沿长边l2方向传递的荷载很小, 可以忽略不计。板仅沿单方向(短方向)受力时,
称为单向板肋梁楼盖。当板区格的长边l2与短边l1 比值l2 /l1≤2 时板上荷载将通过两个方向传递到相 应支承梁上。
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概述
•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是土建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结构。例如房 屋中的楼盖和屋盖、筏式基础、 贮液池的底板和顶盖、扶壁式挡土 墙,桥的桥面以及楼梯、阳台、雨篷等,其中楼盖(屋盖)是最典型 的梁板结构。按施工方法不同,其又分为现浇整体式、装配式、装 配整体式三种形式。
• 钢筋混凝土楼盖目前应用最广的为现浇整体式钢 筋混凝土楼盖。现浇混凝土楼盖具有整体性好、 刚度大、防水性好等优点。此外现浇式梁板结构 还用于平面形状不规则或有较重集中设备荷载等 特殊情况。现浇式楼盖由于施工方法所致,具有 现场劳动量大、模板用量多、工期长的缺点。
• 除现浇混凝土楼盖以外,还有装配式和装配整体 式。装配式楼盖可以由现浇梁和预制板结合而成, 也可以由预制梁和预制板结合而成。由于采用了 预制构件,所以装配式楼盖具有工作效率高和便 于机械化施工等优点。但结构的整体性差、刚度 小、防水性不好,不便于开设孔洞。

钢筋混凝土梁板的配筋构造讲解

钢筋混凝土梁板的配筋构造讲解

钢筋混凝土梁板的配筋构造3.1 受弯构件的构造要求(1)梁的一般构造钢筋混凝土梁的常用截面有矩形、T形、工形和花篮形等形式,如图图3.25梁的截面形式受弯构件在外荷载作用下,截面上将同时承受弯矩M和剪力y的作用。

在弯矩较大的区段可能发生沿横截面的(称为正截面)受弯破坏,在剪力较大的区段可能发生沿斜截面的受剪破坏,当受力钢筋过早切断、弯起或锚固不满足要求时,还可能发生沿斜截面的受弯破坏。

一、梁和板的一般构造规定(一)梁的配筋构造1)梁的截面尺寸梁的截面高度h与梁的跨度l及所受荷载大小有关。

一般情况下,独立简支梁,其截面高度h与其跨度l的比值(称为高跨比) h/l=1/12—1/8 ;独立的悬臂梁h/l为1/6左右;多跨连续梁h/l=1/18—1/12 。

梁的截面宽度b与截面高度h的比值b/h,对于矩形截面一般为1/2.5~1/2;对于T形截面一般为1/3~1/2.5 。

为了统一模板尺寸便于施工,梁的常用宽度一般为180mm、200mm、220mm、250mm,250mm以上以50mm为模数;而梁的高度h一般为250mm、300 mm、…、1000mm等尺寸,当h≤800mm时以50mm为模数,当h>800mm时以1OOmm为模数。

2)梁的配筋梁中一般配置下列几种钢筋(图3.26):①纵向受力筋。

如①号筋,它是用来承受弯矩的钢筋。

纵向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为10-28mm,根数不得少于2根。

梁内受力纵筋的直径应尽可能相同;当采用不同的直径时,它们之间相差至少应为2mm以上,便于施工中容易用肉眼识别,但相差也不宜超过6mm。

②弯起钢筋。

如②、③号钢筋,它是由纵向受力钢筋弯起而成。

它的作用是:中间段同纵向受力钢筋一样,可以承受跨中正弯矩;弯起段可以承受剪力;弯起后的水平段有时还可以用来承受支座处的负弯矩。

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般是:当梁高h ≤800mm时为45°;当梁高h>800mm 时为60°图3.26梁的配筋形式③箍筋。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在连续梁的某一跨中可能出现的控制弯矩有跨内最大弯矩Mmax、跨内最小 弯矩Mmin、该跨左支座截面最大负弯矩-M左max、右支座截面最大负弯矩-M右 max。
该外包线即为弯矩包络图曲线,如图8.8(a),同样道理也可作出剪力包络 图,如图8.8(b)
(3) 弯矩、剪力计算值。 计算内力值应取支座边缘处的内力。该内力值可通过取隔离体的方法计算求
线弹性分析方法假定结构材料为理想的弹性体,变形模量和刚度均为常值。 1.计算简图
计算简图是按照既符合实际又能简化计算的原则对结构构件进行简化的力
(1) 支承条件。如图8.4所示的混合结构,楼盖四周支承于砌体上,中间 部分的楼板支承在次梁上,次梁支承在主梁上,主梁支承在柱上。
(2)计算跨度。该值与支座反力的分布有关,即与构件的搁置长度a和构 件刚度有关(图8.5 )。
M=Mc-V0×b/2 剪力设计值:在均布荷载作用下V=Vc-(g+q)×b/2
V=Vc 当板、梁中间支座为砖墙时,或板、梁是搁置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上时,不作 此调整(图8.9)。
图8.4 板梁的荷载计算范围及计算简图
图8.5 计算跨度
图8.6 连续梁的变形
(a) 理想铰支座时的变形;(b) 支座弹性约束时的变形; (c) 采用折算荷载时的变形
6.用调幅法计算不等跨连续梁、 (1)
① 按荷载的最不利布置,用弹性理论分别求出连续梁各控制截面的弯矩最大值Me
② 在弹性弯矩的基础上,降低各支座截面的弯矩,其调幅系数β不宜超过0.2; 在进行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连续梁各支座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按下列公式 计算:
M=(1-β)Me
当连续梁两端与梁或柱整体连接时: M=(1-β)Me-V0b/3
20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1. 引言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造结构形式,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本文档旨在提供详细的关于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的设计、施工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2. 结构设计2.1 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确定设计荷载、选择结构材料和尺寸、计算梁板的受力状态等。

2.2 梁板的受力分析:详细介绍梁板结构在受力过程中的应力和变形计算方法,包括弯曲应力、剪切应力和轴向压力等。

2.3 变形和挠度控制:介绍控制梁板结构变形和挠度的设计方法,如采用预应力筋、设置伸缩缝等。

2.4 梁板的施工要点:包括梁板的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3. 材料选择3.1 混凝土材料:介绍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材料要求和施工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3.2 钢筋材料:包括钢筋的种类、规格和使用要求等内容。

4. 结构施工4.1 梁板模板安装:详细介绍梁板模板的材料选择、支撑安装、固定方法等。

4.2 钢筋绑扎:介绍钢筋绑扎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4.3 混凝土浇筑:包括混凝土的搅拌、运输和浇筑等环节的要点。

5. 结构维护与检测5.1 结构维护:介绍梁板结构的日常维护措施,如防水防腐等。

5.2 结构检测:包括定期检测和事故检测的方法和要点。

6.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如下:- 结构设计图纸- 结构施工工艺图- 相关施工规范和标准7. 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 建造法:指我国《建造法》的相关条款和规定。

- 结构设计规范:指我国相关的结构设计规范和标准。

- 结构施工规范:指我国相关的结构施工规范和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肋形楼盖由板、次梁、主梁组成,如图6-3-1
所示。板的四周支承在次梁、主梁上。当板区格
的长边l2与短边l1之比超过一定数值时,板上的荷
载主要沿短边l1的方向传递到支承梁上,而沿长边
12方向传递的荷载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这种板称
为单向板,相应的肋形楼盖称为单向板肋形楼盖。
当板区格的长边l2与短边l1之比较小时,板上的荷
筋的截面积不宜小于跨中受 力钢筋截面积的1/3,沿非受 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 筋,可根据经验适当减少。
②周边与混凝土梁或墙整 浇的板面构造钢筋。现浇楼盖
周边与混凝土梁或墙整浇的单 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 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积不 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
筋截面积的1/3,且不宜小于φ8@200;该钢筋自梁边或墙 边伸入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l1/5,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 l1/4,在板角处应双向配置或按放射状布置。
裂缝的出现,应在板端上设置与板边垂直的板面构造钢筋。 其配筋要求为:钢筋数量不宜小于φ8@200,其伸入板内的 长度,从墙边算起不宜小于l1/7,(l1为板短边跨度);在两 边嵌固在墙内的板角部分,应双向配置板面构造钢筋,该 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l1/4,如图6-3-5所示。
沿板受力方向的板面构造钢
(4)在主梁支座处,主梁与次梁截面的上部纵向钢筋 相互交叉重叠,主梁的纵筋必须放在次梁的纵向钢筋下面。
板中支座处的负弯矩钢筋,为便于施工架立,不易被踩下, 一般直径不小于8mm,且端部应做成90°弯钩,以便施工 时支撑在模板上。负弯矩钢筋可在距支座边缘不小于α的 距离处截断,其中,α取值如下:
当q/g≤3时,α=1/4l0;当q/g>3时,α=1/3l0。其中g、q
分别为均布恒荷载和活荷载, l0为板的计算跨度。 (2)构造钢筋 1)分布钢筋:在板中平行于单向板的长跨方向,垂直
于受力钢筋、位于受力钢筋内侧布置。分布钢筋应配置在 受力钢筋的所有转折处,并沿受力钢筋直线段均匀布置, 但在梁的范围内不必布置。
2)板面构造负筋: ①嵌间在砌体墙内的板面构造钢筋。嵌固在承重墙内 的板端在计算时通常按简支计算,但实际上,距墙一定范 围内的板受到墙的约束而存在负弯垣,因而在平行于墙面 方向会产生裂缝,在板角部分产生斜向裂缝。为防止上述
载将通过两个方向同时传递到相应的支承梁上,
此时板沿两个方向受力,称为双向板,相应的肋
形楼盖称为双向板肋形楼盖。《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范》(GB50010-2002)规定:当l2/l1≥3.0时,可 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当l2/l1≤2.0时, 应按两个方向同时受力的双向板计算;当 2.0
<l /l <3.0时,宜按双向板计算。
las,应满足下列要求:当V≤0.7ftbh0时, las≥5d;当V>0.7ftbh0 时,带肋钢筋las≥12d,光面钢筋las≥15d。
连续次梁因截面上下均配置受力钢筋,所以一般均沿梁全长配置封
闭式箍筋,第一根箍筋可设在距支座边缘50mm处,同时在次梁端部
简支支座范围内,一般宜布置两道箍筋。
(三)主梁的配筋构造 主梁的配筋与一般梁的配筋基本相同,主梁的特殊构 造补充如下: (1)主梁伸入墙内的支承长度一般不应小于370mm。 (2)主梁受力钢筋的弯起和截断,应根据正截面受弯 承载力,通过作构件的抵抗弯矩图来确定。 (3)在次梁与主梁相交处,应设置附加横向钢筋,以 承担由次梁传至主梁的集中荷载,防止主梁下部发生局部 开裂破坏。附加横向钢筋有箍筋和吊筋两种形式,宜优先 采用附加箍筋,如图6-3-8所示。附加横向钢筋应布置在s =2h1+3b的长度范围内,第一道附附加箍筋位于离次梁 50mm处。所需附加横向钢筋应通过计算确定。当按构造要 求配置附加箍筋时,次梁每侧钢筋不宜小于6mm,如设置 附加吊筋时,附加吊筋不宜小于12mm。
二、单向板肋形楼盖
(一)板的配筋构造 由于作用在单向板主的荷载主要沿板的短边方向传递, 故沿短跨方向布置的钢筋为受力钢筋,沿长跨方向布置的 钢筋(即分布钢筋)按构造要求配置。 (1)受力钢筋 受力钢筋由计算确定,常用直径为6mm、8mm、10mm、 12mm等。多跨连续板各跨截面配筋时常采用钢筋间距相同 而直径不同的方法处理。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h≤150 mm时,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h>150mm时,间距不宜大于 1.5h且不宜大于250mm。钢筋间距也不宜小于70mm。当端 支座为简支时,下部正弯矩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不应 小于5d(d为受力钢筋直径)。 单向板内受力钢筋配置方式如图6-3-4所示。
次梁支座处上部纵向受力钢筋(总面积As),必须贯穿其中间支 座,第一批截断的钢筋面积不得超过As/2,延伸长度从支座边缘起 不小于ln/5+20d (d为截断钢筋的直径); 第二批截断的钢筋面积不 得超过As/4,延伸长度从支座边缘起不小于ln/3;余下的纵筋面积 不小于As/4,且不少于2根,可用来承担部分负弯矩并兼作架立钢
筋,其伸入边支座的长度不得小于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la,中间支
座负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钢筋的弯起,靠近支座第一排的上弯点距支座边缘距离为
50mm,第二排、第三排上弯点距支座边缘距离分别为次梁高度h和2h
(h为次梁高度)。
位于次梁下部的纵向受力钢筋除弯起部分以外,应全部伸入支
座,不得在跨间截断。下部纵筋伸入边支座和中间支座的锚固长度
③垂直于主梁的板面构造钢筋。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
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 置不少于φ8@20O且与梁
垂直的板面构造钢筋,其单位长度内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 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截面积的1/3,其伸入板内的长 度,从梁边算 起每边不宜小 于l0/4(l0为板 的计算跨度), 如图6-3-6所示。
(二)次梁的配筋构造 次梁的配筋与单跨梁的配筋基本相同,次梁伸入墙内 的支承长度一般不应小于240mmo 连续次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布置如图6-3-7所示。纵向 受力钢筋截断位置,原则上应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确定, 但对于相邻跨度相差不大于20%,沿梁长纵向受力钢筋截 断,可按图6-3-7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