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峰面积和保留时间精密度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气相保留时间设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气相保留时间设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气相保留时间设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对气相保留时间设置进行简要的介绍和概述,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气相保留时间是气相色谱法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用于描述气相色谱图谱中各组分峰的出现时间和出峰顺序。

它是指溶质从进样器注入到色谱柱中,经过柱内相互作用后,最终被检测器检测到的时间间隔。

气相保留时间的准确设置对分析和定量不同组分非常关键,因此它对于气相色谱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将介绍影响气相保留时间的因素以及设置气相保留时间的方法,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使得气相色谱法在定性和定量分析上更加精确和可靠。

此外,文章将总结气相保留时间的重要性,并强调合理设置气相保留时间的必要性。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合理设置保留时间可以实现对分析物的高效分离和定量,同时降低可能的干扰和误判。

加强对气相保留时间设置的研究,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对于进一步优化气相色谱方法和提高分析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气相保留时间设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不同领域的气相色谱分析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促进气相色谱法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广泛应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描述了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章节安排。

通过清晰的结构,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正文部分中,首先介绍了气相保留时间的定义和作用。

气相保留时间是指样品在气相色谱柱中停留的时间,它对于分析物质的分离和定性定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设置气相保留时间,可以达到良好的色谱分离效果,提高分析准确性和灵敏度。

其次,分析了影响气相保留时间的因素。

对于某一种分析物质而言,影响其在色谱柱中保留时间的因素有很多,如柱子的性质、进样量、流速、温度等。

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需要仔细分析和控制。

最后,介绍了气相保留时间的设置方法。

通过实验优化和经验总结,可以确定合适的气相保留时间。

绪论及GC测验一(1)

 绪论及GC测验一(1)

百度文库绪论及气相色谱法一、填空题1、仪器分析方法根据测定的方法原理不同,可分为电化学分析法、光学分析法﹑色谱法及其他分析法。

2、气相色谱法的核心部件是色谱柱,它决定了色谱分离性能的高低。

3、速率理论方程为H=A+B/u+C·u,其中A为涡流扩散项,B/u为分子扩散项,C·u为传质阻力项。

4、常用的质量型检测器有_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火焰光度检测器_。

5、气相色谱仪常用的检测器有热导检测器、氢火焰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6、色谱分析中,选择固定液通常是根据相似相溶原则, 待分离组分与固定液性质越接近,它们之间的作用力越大,该组分在柱中停留时间越长,流出得越晚。

7、气液色谱的固定相由固定液和担体组成。

8、色谱定性的依据是保留值,定量的依据是m=fA 。

9、气相色谱仪中的汽化室的作用是使样品迅速完全汽化。

通常其温度比柱温高30~70℃,但不可过高,否则将引起待测组分分解。

10、待分离组分的分配系数K值越小,在色谱柱中停留的时间越短,其小 ,各组分的K值相差越大,它们越容易分离。

保留时间tR11、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反映了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情况,受色谱过程中的热力学因素所控制,而色谱峰的半峰宽则反映了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运动情况,受色谱过程中动力学因素所控制。

12、气相色谱分析时,载气流速较低时,速率方程中的分子扩散项是引起色培峰扩张的主要因素,此时宜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气体作载气,以提高柱效。

13、气相色谐分析时,载气流速较高时,速率方程中的传质阻力项是引起色峰扩张的主要因素,此时宜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气体作载气,以便有较大的扩散系数可减小传质阻力,提高柱效。

二、判断题( √ ) 1,现代分析仪器通常都是由信号发生器,信号处理器,信号检测系统,信号显示及处理系统等部件组成。

( × ) 2.分析仪器的灵敏度就是待测组分能被仪器检出的最低量。

( × ) 3.仪器分析方法的主要不足是绝对误差大。

仪器分析考试题库及答案(1)

仪器分析考试题库及答案(1)

仪器分析考试题库及答案(1)仪器分析考试题库及答案⼀、选择题1. 在⽓-液⾊谱分析中,当两组分的保留值很接近,且峰很窄,但只能部分分离,其原因是( D )A. 柱效能太低B. 容量因⼦太⼤C. 柱⼦太长D. 固定相选择性不好2. 在GC和LC中,影响柱的选择性不同的因素是(A)A. 固定相的种类B. 柱温C. 流动相的种类D. 分配⽐3. 适合于植物中挥发油成分分析的⽅法是(D )A. 原⼦吸收光谱B. 原⼦发射光谱C. 离⼦交换⾊谱D. ⽓相⾊谱4. 原⼦发射光谱的产⽣是由(B)A. 原⼦次外层电⼦在不同能态间的跃迁B. 原⼦外层电⼦在不同能态间的跃C. 原⼦外层电⼦的振动和转动D. 原⼦核的振动5. 在AES分析中,把⼀些激发电位低、跃迁⼏率⼤的谱线称为(B)A. 共振线B. 灵敏线C. 最后线D. 次灵敏线6. 为了同时测定废⽔中ppm级的Fe、Mn、Al、Ni、Co、Cr,最好应采⽤的分析⽅法为(A)A. ICP-AESB. AASC. 原⼦荧光光谱(AFS)D.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7. 某物质能吸收红外光波,产⽣红外吸收光谱图,那么其分⼦结构中必定(C)A. 含有不饱和键B. 含有共轭体系C. 发⽣偶极矩的净变化D. 具有对称性8. C)光谱仪A. AESB. AASC. UV-VISD. IR9. ⼀般⽓相⾊谱法适⽤于(C)A. 任何⽓体的测定B. 任何有机和⽆机化合物的分离测定C. ⽆腐蚀性⽓体与在⽓化温度下可以⽓化的液体的分离与测定D. ⽆腐蚀性⽓体与易挥发的液体和固体的分离与测定10. 吸光度读数在(B)范围内,测量较准确A. 0~1B. 0.15~0.7C. 0~0.8D. 0.15~1.511. 分光光度计产⽣单⾊光的元件是(A )A. 光栅+狭缝B. 光栅C. 狭缝D. 棱镜12. 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的元件是(B )A. 棱镜B. 光电管C. 钨灯D. ⽐⾊⽫13. ⽤分光光度法测铁所⽤的⽐⾊⽫的材料为(D)A. ⽯英B. 塑料C. 硬质塑料D. 玻璃14. ⽤邻⼆氮杂菲测铁时所⽤的波长属于(B)A. 紫外光B. 可见光C. 紫外-可见光D. 红外光15. 摩尔吸光系数与吸光系数的转换关系(B)A. a=M·εB. ε=M·aC. a=M/εD. A=M·ε16. ⼀般分析仪器应预热(B)A. 5分钟B. 10~20分钟C. 1⼩时D. 不需预热17. 若配制浓度为20µg/mL的铁⼯作液,应(A)A. 准确移取200µg/mL的Fe3+贮备液10mL于100mL容量瓶中,⽤纯⽔稀⾄刻度B. 准确移取100µg/mL的Fe3+贮备液10mL于100mL容量瓶中,⽤纯⽔稀⾄刻度C. 准确移取200µg/mL的Fe3+贮备液20mL于100mL容量瓶中,⽤纯⽔稀⾄刻度D. 准确移取200µg/mL的Fe3+贮备液5mL于100mL容量瓶中,⽤纯⽔稀⾄刻度18. 测铁⼯作曲线时,要使⼯作曲线通过原点,参⽐溶液应选(A)A. 试剂空⽩B. 纯⽔C. 溶剂D. ⽔样19. 测量⼀组⼯作溶液并绘制标准曲线,要使标准曲线通过坐标原点,应该(D)A. 以纯⽔作参⽐,吸光度扣除试剂空⽩B. 以纯⽔作参⽐,吸光度扣除缸差C. 以试剂空⽩作参⽐D. 以试剂空⽩作参⽐,吸光度扣除缸差20. 下述情况所引起的误差中,属于系统误差的是(C)A. 没有⽤参⽐液进⾏调零调满B. ⽐⾊⽫外壁透光⾯上有指印C. 缸差D. ⽐⾊⽫中的溶液太少21. 邻⼆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铁实验的显⾊过程中,按先后次序依次加⼊(B)A. 邻⼆氮杂菲、NaAc、盐酸羟胺B. 盐酸羟胺、NaAc、邻⼆氮杂菲C. 盐酸羟胺、邻⼆氮杂菲、NaAcD. NaAc、盐酸羟胺、邻⼆氮杂菲22. 下列⽅法中,那个不是⽓相⾊谱定量分析⽅法(D)A. 峰⾯积测量B. 峰⾼测量C. 标准曲线法D. 相对保留值测量23. ⽓相⾊谱仪分离效率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何种部件(B)A. 进样系统B. 分离柱C. 热导池D. 检测系统24. 原⼦吸收光谱分析仪的光源是(D)A. 氢灯B. 氘灯C. 钨灯D. 空⼼阴极灯25. 下列哪种⽅法不是原⼦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定量⽅法(B)A. 浓度直读B. 保留时间C. ⼯作曲线法D. 标准加⼊法26. 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正确关系是(B)A. 准确度不⾼,精密度⼀定不会⾼B. 准确度⾼,要求精密度也⾼C. 精密度⾼,准确度⼀定⾼D. 两者没有关系27. 下列情况所引起的误差中,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A)A. 移液管转移溶液后残留量稍有不同B. 称量时使⽤的砝码锈蚀C. 天平的两臂不等长D. 试剂⾥含有微量的被测组分28. 若试剂中含有微量被测组分,对测定结果将产⽣(A)A. 过失误差B. 系统误差C. 仪器误差D. 偶然误差29. 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致,会产⽣(A)A. 系统误差B. 试剂误差C. 仪器误差D. 偶然误差30. ⽐⾊⽫中溶液的⾼度应为缸的(B)A. 1/3B. 2/3C. ⽆要求D. 装满31. 重量法中,⽤三⾓漏⽃过滤晶形沉淀时,溶液应控制在(D)A. 漏⽃的1/3⾼度B. 漏⽃的2/3⾼度C. 滤纸的1/3⾼度D. 滤纸的2/3⾼度32. ⽤分光光度法测⽔中铁的含量时,所⽤的显⾊剂是(B)A. 醋酸钠B. 氮杂菲C. 盐酸羟胺D. 刚果红试纸33. ⽤分光光度法测⽔中铁含量时,绘制⼯作曲线的步骤是(D)A. ⽤200ppb溶液在510nm处,每5min测⼀次吸光度B. ⽤200ppb溶液在510nm处,加⼊不等量显⾊剂分别测吸光度C. ⽤200ppb溶液在光路中,分别测不同波长下吸光度D. ⽤100~500ppb系列溶液在510nm处,分别测吸光度34. 原⼦吸收光谱分析中,⼄炔是(C)A. 燃⽓-助燃⽓B. 载⽓C. 燃⽓D. 助燃⽓35. 原⼦吸收光谱测铜的步骤是(A)A. 开机预热-设置分析程序-开助燃⽓、燃⽓-点⽕-进样-读数B. 开机预热-开助燃⽓、燃⽓-设置分析程序-点⽕-进样-读数C. 开机预热-进样-设置分析程序-开助燃⽓、燃⽓-点⽕-读数D. 开机预热-进样-开助燃⽓、燃⽓-设置分析程序-点⽕-读数36. 原⼦吸收光谱光源发出的是(A)A. 单⾊光B. 复合光C. ⽩光D. 可见光37. 分光光度法测铁实验中,绘制⼯作曲线标准系列⾄少要⼏个点(D)A. 2个B. 3个C. 4个D. 5个38. 分光光度法测铁中,标准曲线的纵坐标是(A)A. 吸光度AB. 透光度T%C. 浓度CD. 浓度mg/L39. 在液相⾊谱法中,按分离原理分类,液固⾊谱法属于(D )A. 分配⾊谱法B. 排阻⾊谱法C. 离⼦交换⾊谱法D. 吸附⾊谱法40. 在⾼效液相⾊谱流程中,试样混合物在(C )中被分离A. 检测器B. 记录器C. ⾊谱柱D. 进样器41. 在液相⾊谱中,为了改变⾊谱柱的选择性,可以进⾏如下哪些操作(C)A. 改变流动相的种类或柱⼦B.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或柱长C.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和流动相的种类D. 改变填料的粒度和柱长42. 在液相⾊谱中,某组分的保留值⼤⼩实际反映了哪些部分的分⼦间作⽤⼒(C)A. 组分与流动相B. 组分与固定相C. 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D. 组分与组分43. 在液相⾊谱中,不会显著影响分离效果的是(B )A. 改变固定相种类B. 改变流动相流速C. 改变流动相配⽐D. 改变流动相种类44. 不是⾼液相⾊谱仪中的检测器是(B)A. 紫外吸收检测器B. 红外检测器C. 差⽰折光检测D. 电导检测器45. 在⾼效液相⾊谱仪中保证流动相以稳定的速度流过⾊谱柱的部件是(B)A. 贮液器B. 输液泵C. 检测器D. 温控装置46. ⾼效液相⾊谱、原⼦吸收分析⽤标准溶液的配制⼀般使⽤(A)⽔A. 国标规定的⼀级、⼆级去离⼦⽔B. 国标规定的三级⽔C. 不含有机物的蒸馏⽔D. ⽆铅(⽆重⾦属)⽔47. ⾼效液相⾊谱仪与普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完全不同的部件是(A)A. 流通池B. 光源C. 分光系统D. 检测系统48. 符合吸收定律的溶液稀释时,其最⼤吸收峰波长位置(D)A. 向长波移动B. 向短波移动D. 不移动,吸收峰值降低49. 光学分析法中,使⽤到电磁波谱,其中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B)A. 10~400nm;B. 400~750nm;C. 0.75~2.5mm;D. 0.1~100cm50. 棱镜或光栅可作为(C)A. 滤光元件B. 聚焦元件C. 分光元件D. 感光元件.51. 红外光谱法中的红外吸收带的波长位置与吸收谱带的强度,可以⽤来(A)A. 鉴定未知物的结构组成或确定其化学基团及进⾏定量分析与纯度鉴定;B. 确定配位数;C. 研究化学位移;D. 研究溶剂效应.52. 某种化合物,其红外光谱上3000-2800cm-1,1460 cm-1,1375 cm-1和720 cm-1等处有主要吸收带,该化合物可能是(A)A. 烷烃B. 烯烃C. 炔烃D. 芳烃E. 羟基化合物53. 电磁辐射的微粒性表现在哪种性质上(B)A. 能量B. 频率C. 波长D. 波数54. 测定⼤⽓中的微量有机化合物(M⼤于400)⾸选的仪器分析⽅法是(A)A. GCB. ISEC. AASD. UV55. 测定试样中的微量⾦属元素⾸选的仪器分析⽅法是(C)A. GCC. AASD. UV56. 直接测定鱼肝油中的维⽣素A⾸选的仪器分析⽅法是(D)A. GCB. ISEC. AASD. UV57. 近紫外区的波长是(B)A. 5~140pmB. 200~400nmC. 2.5~50umD. 0.1~100mm58. 原⼦吸收分光光度计不需要的部件是(A)A. ⽐⾊⽫B. 光栅C. 光电倍增管D. 光源59. 测定张家界树⽊叶⽚中的微量⾦属元素,⾸选的仪器分析⽅法是(C)A. GCB. ISEC. AASD. UV60. 下列分析⽅法中,可以⽤来分离有机混合物的是(B)A. 原⼦吸收光谱法B. ⽓相⾊谱法C. 紫外吸收光谱法D. 电位分析法61. ⼈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是(C)A. 200—780nmB. 200—400nmC. 400—780nmD. 200—600nm62. 在光度测定中,使⽤参⽐溶液的作⽤是(C)A. 调节仪器透光度的零点B. 调节⼊射光的光强度C. 消除溶剂和试剂等⾮测定物质对⼊射光吸收的影响D. 吸收⼊射光中测定所不需要的光波63. 摩尔吸收系数k的物理意义是(C)A. 1mol有⾊物质的吸光度B. 1mol.L-1某有⾊物质溶液的吸光度C. 1mol.L-1某有⾊物质在1cm光程时的吸光度D. 2 mol.L-1某有⾊物质在1cm光程时的吸光度64. 紫外光度计的种类和型号繁多,但其基本组成的部件中没有(C)A. 光源B. 吸收池C. ⼄炔钢瓶D. 检测器65. 原⼦吸收分析中光源的作⽤是(C)A. 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要的能量B. 产⽣紫外光C. 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D. 产⽣具有⾜够浓度的散射光66. 原⼦吸收分析中,吸光度最佳的测量范围是(A)A. 0.1~ 0.5B. 0.01 ~ 0.05C. 0.6 ~ 0.8D. ⼤于0.967. 在原⼦吸收分光光度计中所⽤的检测器是(C)A. 吸光电池B. 光敏电池C. 光电管倍增管D. 光电管68. ⽓液⾊谱系统中,被分离组分的k值越⼤,则其保留值(A)A. 越⼤B. 越⼩C. 不受影响D. 与载⽓流量成反⽐69. ⽓液⾊谱系统中,被分离组分与固定液分⼦的类型越相似,它们之间(C)A. 作⽤⼒越⼩,保留值越⼩B. 作⽤⼒越⼩,保留值越⼤C. 作⽤⼒越⼤,保留值越⼤D. 作⽤⼒越⼤,保留值越⼩70. 固定相⽼化的⽬的是(C)A. 除去表⾯吸附的⽔分B. 除去固定相中的粉状态物质C. 除去固定相中残余的溶剂和其它挥发性物质D. 提⾼分离效能⼆、填空题1. 琼脂糖电泳⽤的缓冲液有TAE、TBE、TPE。

气相色谱仪内标物的作用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气相色谱仪内标物的作用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气相色谱仪内标物的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在现代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气相色谱仪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

它通过将待测物质与气相载气进行分离和测定,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样品复杂性、设备性能等因素的影响,分析结果可能会出现误差。

为了提高气相色谱仪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科学家们引入了内标物作为辅助参考物质,以消除分析过程中的误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详细讨论气相色谱仪内标物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首先介绍内标物的定义和原理,并阐述在气相色谱分析中内标物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其次,探讨选择和使用内标物的方法,并通过案例说明内标物在不同领域应用中的功效。

随后,对于如何根据样品特性选择合适的内标物以及影响内标物浓度与样品浓度之间关系的因素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供了优化内标物添加量和条件设置以提高准确性的方法。

最后,对气相色谱仪内标物的作用和发展方向进行总结和展望。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探讨气相色谱仪内标物的作用,向读者介绍其重要性。

同时,希望能够提供选择和使用内标物的指导,并为科研人员和实验室技术人员在气相色谱分析中消除误差、提高准确性和稳定性方面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全面地了解并掌握气相色谱仪内标物的应用原理与方法,并进一步提升其分析实验水平。

2. 气相色谱仪内标物的作用2.1 定义和原理在气相色谱分析中,内标物(也称为内标化合物)是用于定量分析和误差校正的一种参考物质。

它具有与待测目标成分相似的性质,但能够被完全分离并且不会被样品矩阵影响。

通过引入内标物,可以实现对样品处理、仪器漂移、采样损失等多种因素所引起的变异进行补偿和纠正。

内标物通常具有明确的峰形特征,其峰面积可以用于计算待测目标成分的浓度或含量。

因此,对于精确的定量分析而言,内标物在气相色谱仪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内标物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的重要性内标法是一种常用和有效的技术,在涉及复杂矩阵和存在各种干扰因素时尤为重要。

气相色谱仪用途及功能

气相色谱仪用途及功能

气相色谱仪用途及功能气相色谱仪(Gas Chromatograph,简称GC)是一种化学分离与分析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药学、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材料科学等领域。

它利用样品在高温下汽化,与载气混合进入色谱柱,通过样品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样品分离和定量分析。

1.化学分析和定性鉴定:气相色谱仪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离和鉴定。

它可以根据物质在色谱柱中的停留时间(保留时间)以及样品的峰形、峰高等参数,来确定物质的组分和含量。

2.定量分析:气相色谱仪可以通过计算样品峰面积或峰高与标准品的对比,进行定量分析。

可以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污染物、食品中的添加剂、药品中的药物成分等。

3.成分分析和研究:气相色谱仪可以分析多组分的混合物,并确定每个组分的含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分子比例。

可以用于确定其中一种物质的化学成分,研究样品的组成和构成。

4.毛细管柱和毛细管电泳:气相色谱仪可以与毛细管柱联用,进行毛细管电泳分析,提高分离效果和分析灵敏度。

5.样品前处理:气相色谱仪可以进行样品的前处理,如萃取、浓缩、洗脱等,以提高分离和检测的效果。

6. 质量谱联用:气相色谱仪可以与质谱仪(Mass Spectrometer,MS)进行联用,将气相色谱仪分离的物质进一步进行鉴定和结构分析,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7.可以对非挥发性样品进行分析:通过样品的衍生化、萃取和浓缩等方法,可以将非挥发性样品转化为挥发性样品,从而进行分析。

8.自动化和高通量分析:气相色谱仪可以与自动进样器、自动注射器等设备联用,实现样品的自动化处理和高通量分析,提高工作效率。

气相色谱仪以其高效、准确、灵敏的分析能力,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业品质检测、法医学鉴定、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

凭借其高分辨率和定量能力,气相色谱仪已成为现代化学分析的重要工具之一,对许多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气相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报告

气相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报告

气相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报告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简称G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本实验旨在通过气相色谱仪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局限性。

实验一:定性分析在定性分析中,我们使用了一台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进行实验。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系列标准品和未知样品,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然后,将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中,并设置好适当的温度和流速条件。

样品在色谱柱中被分离,并通过检测器检测到其相对峰面积和保留时间。

通过对比标准品和未知样品的色谱图,我们可以确定未知样品中的化合物成分。

根据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对比,我们可以推断未知样品中的化合物种类和含量。

这种定性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确定样品中的化学成分,为后续的定量分析提供依据。

实验二:定量分析在定量分析中,我们使用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实验。

与定性分析类似,我们首先准备了一系列标准品和未知样品,并将其注入GC-MS 中。

通过GC-MS的联用分析,我们可以获得更加准确和详细的样品信息。

GC-MS技术结合了气相色谱和质谱技术的优势,可以对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高效、灵敏的定量分析。

通过质谱仪的检测,我们可以获得化合物的分子量和结构信息,进一步确定样品中的化合物种类和含量。

这种定量分析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研发等领域,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成功地对标准品和未知样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通过对比色谱图和质谱图,我们准确地确定了未知样品中的化合物种类和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气相色谱技术在化学分析中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能够有效地分离和检测复杂的样品。

然而,气相色谱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样品的挥发性和稳定性对分析结果有一定影响。

某些化合物可能在分析过程中发生分解或损失,导致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误差。

气相色谱各种分析条件是这样确定的!

气相色谱各种分析条件是这样确定的!

气相色谱各种分析条件是这样确定的!在气相色谱分析中,我们要快速有效的分离一个复杂的样品,并获得满意的结果,除了要选择一根最佳色谱柱以外,还要对分离操作条件进行仔细的选择。

色谱柱的好坏关系到分离的效果,而分离条件的设置又影响着色谱柱的分离。

色谱柱和分离操作条件之间是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本文将主要介绍气相分析操作条件的确定。

初始操作条件的确定确定初始操作条件;色谱柱形式的选择;分离条件优化;程序升温。

1、确定初始操作条件进样量要根据样品浓度、色谱柱容量和检测器灵敏度来确定。

样品浓度不超过mg/ml时填充柱的进样量通常为1~5μL,而对于毛细管柱,若分流比为50:1时,进样量一般不超过2μL。

如果这样的进样量不能满足检测灵敏度的要求,可考虑加大进样量,但以不超载为限。

进样口温度主要由样品的沸点范围决定,还要考虑色谱柱的使用温度。

即首先要保证待测样品全部气化,其次要保证气化的样品组分能够全部流出色谱柱,而不会在柱中冷凝。

原则上讲,进样口温度高一些有利,一般要接近样品中沸点最高的组分的沸点,但要低于易分解组分的分解温度,常用的条件是250~350℃。

实际操作中,进样口温度可在一定范围内设定,只要保证样品完全汽化即可,而不必进行很精确的优化。

注意,当样品中某些组分会在高温下分解时,就应适当降低汽化温度。

必要时可采用冷柱上进样或程序升温汽化(PTV)进样技术。

色谱柱温度的确定主要由样品的复杂程度和汽化温度决定。

原则是既要保证待测物的完全分离,又要保证所有组分能流出色谱柱,且分析时间越短越好。

组成简单的样品最好用恒温分析,这样分析周期会短一些。

特别是用填充柱时,恒温分析时色谱图的基线要经程序升温时稳定得多。

对于组成复杂的样品,常需要用程序升温分离,因为在恒温条件下,如果柱温较低,则低沸点组分分离得好,而高沸点组分的流出时间会太长,造成峰展宽,甚至滞留在色谱柱中造成柱污染;反之,当柱温太高时,低沸点组分又难以分离。

中国药典气相色谱精密度范围标准是多少

中国药典气相色谱精密度范围标准是多少

我国药典气相色谱精密度范围标准1. 我国药典气相色谱精密度范围标准概述我国药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布的、用于规范我国药品标准的权威性文件。

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规定了许多关于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的内容,而气相色谱是一种常用的药品分析检测技术。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对气相色谱的精密度范围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以确保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气相色谱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气相色谱技术是一种通过气相流动相与液态或固态静态相之间的分配系数来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化合物的技术。

该技术具有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分辨率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品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在药品分析中,气相色谱技术可以对药品中的有机物进行快速、准确的分离和检测,是确保药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3. 我国药典对气相色谱精密度范围标准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药品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其中包括了对精密度范围的要求。

精密度是指在同一分析条件下,连续进行n次分析后所得结果的接近程度的度量。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精密度范围的标准要求对于保证药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个人的观点来看,气相色谱分析是一项复杂而精密的工作,对仪器的性能、操作员的技术水平以及试剂的纯度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关于气相色谱精密度范围标准的规定,对于保证药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我深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我国药品质量规范的重要法规文件,其规定的标准不仅仅是为了检验分析人员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保障广大患者用药安全。

5. 总结回顾在本文中,我们首先概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气相色谱精密度范围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接着详细讨论了气相色谱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然后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规定进行了解读和个人观点的阐述。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读者能对我国药典气相色谱精密度范围标准有更深入的理解,加强对药品质量和药品分析的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gilent 6890N 的峰面积精密度的指标优于 1% RSD。 这一指标是使用不分流进样测定的,使用在表 1 中所 列的“通用”条件,往色谱柱中注射 2 ng 十四烷进 行测定,不用内标 (ISTD) 法分析。
4
结论
峰面积和 tR 是 GC 的两个重要测量参数,二者的测量 精密度从根本上决定所产生数据的定量分析有效性。
如需详细信息
有关我们产品和服务的更多信息请登录我们的网站 /chem/cn。
5
/chem/cn
安捷伦公司对这一材料里可能有的错误或有关装备、性能或使用这一材料而带来的意外 伤害和问题不负任何责任。 本材料中的信息、说明和指标,如有变更,恕不另行通知。 ©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2005 中国印刷 2005 年 9 月 14 日 5989-3425CHCN
进样口衬管 Agilent 通用进样口衬管 隔垫:
柱箱 柱箱梯度 开始 一阶梯度
部件号 5181-1273 部件号 5181-1210 和钳口盖(部件号 5181-3375) 分流/不分流 1.0 µL 进样 250 °C 40.0 mL/min 0.5 min 6.5 mL/min 关闭 氦气
300 ºC 30 mL/min 400 mL/min 25 mL/min <15 pA N2
简而言之,在 GC 中 tR 和峰面积的精密度受到许多参 数的影响,在这些参数中的某些参数的影响大于其他 参数。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精密度与高柱效和/或快 速色谱相适应,需要把所有的参数(温度、压力和流 量)进行严格地控制在允许差的范围之内。
在气相色谱中(GC),tR 精密度受到载气流量和柱温 精度的双重控制,次要的因素包括自动进样器速度, 和“启动分析”信号的精密度。Agilent 6890N 的 tR 精密度能够优于 0.0008 min (0.048 s),要达到这样测 量精密度,在环境条件(实验室温度和压力)有少许 变化时,会对保留时间精密度有明显的影响,因此, Agilent 6890N 具有环境温度和压力的补偿功能。
表 1. 气相色谱仪条件
Agilent 6890N GC 带 7683N ALS 5-µL 注射器: 钳口盖样品瓶: 进样口 EPC: 不分流模式: 进样口温度: 吹扫流量: 吹扫时间: 恒流量: 气体节省: 载气:
检测器 FID 温度: H2 流量: 空气流量: 尾吹气流量: 火焰点燃补偿: 尾吹气:
保留时间锁定 (RTL)
tR 的精密度是最为普遍关心的问题,重复性是在一台 仪器上进行一个特定分析得到的精密度。对一台仪器 要达到这一性能,温度和柱压(柱流量)的设定值必 须精确,但不需要准确。为了在两台仪器之间的精密 度水平一样,进行同样方法时其设定值必须准确,就 是在不同的仪器上的温度或压力设定值一定要和另外 的检测设备上测量的一样(在一定的公差范围内), Agilent 6890N 可以实现这种类型的绝对准确度。为 此,在不同的仪器上可以进行 RTL,进行同一方法的 分析,得到相同的 (tR) 结果。RTL 要求两台色谱仪的 温度和压力完全相同。两台仪器上的色谱柱长度会有 细微不同,这样会导致 tR 的差别,这种情况可以少许 改变柱压(柱流量)达到标准化。使用 RTL 对色谱 工作者有不少好处,包括色谱柱维护或更换以后容易 安装(不需要改变 tR 窗口),多年以后或更换仪器以 后可以保持结果一致,可以进行数据的直接比较或不 同的实验室之间进行精确的方法转换。
在正常的操作中,用气相色谱仪进行一个方法的运行, 其 tR 的变化或位移很小,就像色谱柱正常的老化过 程一样。连续两次运行的 tR 差别不大,使用多次或 使用了几个星期后,就需要调整 tR 的窗口,这样会 对操作人员带来困难(在时间方面),这也决定于分 析样品的数量。改变 tR 的窗口六次或只有少数组成, 需要 10 min,在进行多组分分析时(例如 VOA 或半 挥发性物质),就需要很长时间了。除了时间增加, 手工操作也增加了许多误差来源。
部件号 5183-4647 部件号 5183-4757
120 V 或 240 V 速率 °C/min – 20
柱温 °C 75 190
保持 min 0.5 0.00
总分析时间 平衡时间
6.25 min 1.0 min
色谱柱 Agilent HP-5.625,部件号 19091J-413,30 m × 0.32 mm,0.25 µm
Agilent 化学工作站 信号 1 FID 采集数据速率 5 Hz
(32 位)
积分事件表 起始斜率灵敏度: 起始峰宽: 最小峰面积: 最小峰高: 起始肩峰:
5 0.02 5 5 向下划垂线
分析序列 至少做一次空白分析 样品分析 6 次
2
图 1. 测试色谱图
仪器所选择的条件是通用性的,涵盖了不同的分析方 法,特别注意不要用非常规使用的 GC 条件或步骤。 色谱和其他许多测试技术一样,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 于操作人员所选择的条件。这里的条件和指标测定的 结果代表平均的操作人员进行典型方法分析时的情 况。
k 是随膜厚(毛细管柱)和柱温变化的热力学函数, 所以要得到重复性好的 tR 值,我们必须控制柱温和线 速度,改变膜厚也会影响 k 值,但是它的变化常常比 较慢,变化是单向的(膜厚逐渐变薄),而且不是我 们可以控制的仪器参数(在开始时可以选择色谱柱的 膜厚)。
GC 测定需要怎样的精密度?
进行快速气相色谱,得到的色谱峰比较窄,需要很好 地控制 tR 的变化,我们从理论知道:
tr = tm (1 + k)
这里:
tr 是 tR tm 是不保留峰的 tR k 是分配比例 tm 是平均线速度 µ 的函数 L 是柱长
tm
=
L µ
现在 µ 是色谱柱两端压力降、气体黏度的函数,气体 黏度又决定于温度,所以对给定的色谱柱 µ 会随温度 和压力的改变而变化。
tR 精密度是峰宽和分离度的函数。tR 的首要用途是峰 的鉴定,如果两个峰的 tR 变动很大,那就无法正确地 对峰进行鉴定(偏离设定的 tR 窗口),因而出现太大 的偏差。例如在图 2 中展示的两个峰,分离度等于 1, 峰宽相等:
气相色谱峰面积和保留时间精密度的重要性 技术报告
摘要
峰面积和保留定量数据的有效性,这里讨论影响其精密度 的主要参数。
前言
支配所有色谱数据的两个测量值是保留时间(tR)和 峰面积,精确的 tR 值测量是所有现代气相色谱仪的核 心保证,增加 tR 值的精密度会导致定量分析结果可靠 性的提高,并增加了使用自动定量分析的可能,tR 值 的精密度的增加还起到使色谱柱效提高(使用细内径 毛细管柱)和/或缩短分析时间(快速色谱)的重要作 用。这两个条件具有使单位时间内有更多洗脱物流出 的潜在作用。tR 精密度不高会造成定性分析的错误, 导致校正数据与错误分析物匹配的总体错误。
峰面积的精密度极大地决定定量分析的准确性,它和 tR 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峰面积的精密度会同样会受到 影响 tR 变量的影响,为了保持响应值的精密度,控 制进入检测器的流量十分重要,检测器温度也对检测 器的响应有一定的作用,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或 热导检测器(TCD)对温度的敏感性比其他检测器更 为厉害。影响峰面积重复性的其他因素是自动进样器 吸取试样的精密度、注射速度和注射器的性能。对活 性样品整个流路的惰性会极大地影响峰面积的精密 度,特别是对低含量样品影响更大。
6890N 峰面积和 tR 的精密度指标
tR 精度
Agilent 6890N GC 的 tR 精密度规定优于 0.0008 min 或 优于 0.008% RSD(相对标准偏差),这里在两个指标 之间的“或”字是布尔逻辑关系,它的意思是两个条 件之一总是满足的,在多数情况下二者都满足,这些 规格指标用表 1 中使用的条件进行测定。
为了适应这些指标的测定,给仪器通电、通气,让进 样口、检测器在规定的温度下保持至少两个小时,色 谱柱要老化过并且没有任何残余污染物,在进行测试 之前至少立刻进行一次空白分析(不进样)。测试这 些规格指标,仪器不需要再进行平衡,得到的色谱如 图 1 所示。正十四烷(2 ng 柱头进样)用作 tR 和峰 面积指标测定的物质。
tr2 - tr1
w(1/2)
w
图 2. 二峰分离度等于 1 和峰宽相等的例子
保留时间的精密度也受积分仪用测定峰极大点来确定 tR 计算方法的影响,较宽的峰(有相对“平坦”的极 大点)很难用计算机计算方法进行准确的处理,庆幸 的是宽的峰具有比较大的 tR 差(对分离度等于 1 的 情况),不一定需要很高的 tR 精密度。
从分离度公式,我们知道
R = 1 = tr2 − tr1 w
在这个公式里 w 是基线峰宽:
w = 4σ
式中 σ 具有高斯峰的一般常用关系: y = Ae−(t−tr )2 /2σ2 σ 2π
要说明的是半峰宽 w1/2 是通常要测定的参数,下式给 出:
w1/2 = 0.589w =2.355σ
3
现在对于这两个峰,tr2 - tr1 = w,我们可以有把握地 说一个峰是 1 或 2,我们必须确信无论那一个峰不会 移动超过两个峰距离的一半。换句话说,我们鉴定用 的 tR 窗口小于 ±w/2 ,要注意这是一个绝对的而不 是相对的窗口。在“快速”模式色谱中,使用 100 或 150 µm 色谱柱,或较大内径的色谱柱,在最佳流速 下操作,其色谱峰具有 60 ms 的 w1/2 并不罕见。所以, tR 的重复性必须优于 ±60 ms (0.001 min)。快速或更 为高效的色谱峰会要求更好的重复性。上述的讨论是 假设分离度为 1 的情况。当分离不够好的峰则需要更 为严格的 tR 精密度,以便进行准确的峰鉴定。
极高 tR 精密度的其他好处
tR 窗口的自动更新
要使 tR 有很高的精密度,可以自动更新 tR 的窗口, 自动更新 tR 的窗口是方法里的一部分,在每次方法运 行中就进行了tR 的窗口更新。这一要求等同于以前讨 论的情况,就是绝对精密度优于峰宽的一半,所以, 任何两次连续分析的偏差都不会造成峰鉴定的错误。 对 Agilent 6890N 当使用安捷伦工作站时,用户可以 选择设定自动更新 tR 的窗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