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合集下载

《史记》:史记简介 历史上第一本纪传体史书

《史记》:史记简介 历史上第一本纪传体史书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史记》:史记简介历史上第一本纪传体史书
导语:《史记》是中国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人们称为信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3年的时间所写成的。

全书共一百三十卷,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
《史记》是中国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人们称为信史,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花了13年的时间所写成的。

全书共一百三十卷,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它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史记》是历史上第一本“纪传体”史书,它不同于前代史书所采用的以时间为次序的编年体,或以地域为划分的国别体,而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的一种体例。

从此以后,从东汉班固的《汉书》到民国初期的《清史稿》,近两千年间历代所修正史,尽管在个别名目上有某些增改,但都绝无例外地沿袭了《史记》的本纪和列传两部分,而成为传统。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
“本纪”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项羽本纪》是例外);
“表”是以表格形式呈现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
生活常识分享。

纪传体的创始与发展

纪传体的创始与发展

◆篇目讲解
《百官公卿表序》
说明: 本篇选自《汉书》卷十九。文中详细记载了
西汉中央和地方职官的名称、渊源、职掌、秩 禄及其演变情况。
对了解与研究秦汉以来的职官制度有重要史 料价值。
《艺文志序》
说明:
本篇选自《汉书》卷三十。《汉书·艺文志》 以刘歆《七略》为蓝本编纂而成,是我国现存 最早的图书目录。
四、表十篇。分为世表、年表、月表三类。
五、书八篇。专题记载各种典章制度。后来的正 史更名为志。
4、续补与窜乱:
今本《史记》中有他人补写的内容,如 “禇先生曰”后面内容即出自汉元帝、成帝时 的博士褚少孙之笔。西汉末、东汉初又有多人 续补。由于续补而产生窜乱的情况。
5、成就: 一、创始纪传体。中国历史上的第一
对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学术思想流派和文化 典籍源流进行总结,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 功,对目录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后汉书》介绍
1、定义: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 代史,作者为南朝刘宋时期的范晔。书中分十 纪、八十列传和八志(为司马彪续作),记载 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与《史记》、 《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
本篇选自《史记》卷三十,是《史记》八“书”之 一。此篇与《货殖列传》同是《史记》首创的经济史 传,为后世食货志的滥觞。
本篇主要介绍自西汉建国以来到汉武帝即位时的经 济状况,概要记述了汉初经济由衰到盛及武帝时期由 盛而衰的发展过程。
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的极重要篇章。
◆《汉书》介绍
1、定义: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 传体断代史,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 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 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主要记述 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 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 的史事。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 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 共八十万字。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於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乡。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义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原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汉书和史记异同

汉书和史记异同

史记》与《汉书》的异同比较一、体例内容比较《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则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并入“列传”,体例较《史记》更为整齐统一。

第一,《汉书》在《史记》的基础上,补充了大量的新材料、新史实,丰富了记事内容。

《汉书》记载汉代的典章制度更为详细具体,多收经世之交,还增补了许多人物事迹和史实。

第二,班固对《史记》的部分篇目和内容作了调整。

比《汉书》减少了几个传,对《史记》记载的内容作了一些移植删减。

第三,《汉书》开辟了一些新的领域,扩大了史学的范围,也填补了《史记》的不足。

《汉书》的“十志”是在《史记》“八书”的基础上扩展起来。

二、思想比较第一,《汉书》的封建正统思想比《史记》浓。

《史记》的撰述重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班固的《汉书》则重在“综其行事,旁贯五经,上下洽通”。

司马迁能够跳出历史看历史,能用这样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他的写史意义,看到了历史的变化和向前发展,而班固维护汉室的正统思想非常明显。

首先,《汉书》极力为汉王朝的合理性作辩解。

其次,班固十分自觉地以汉臣自居,多次出现“我汉道”等语,又避明帝之纬,过分尊显汉室。

《史记》也有尊汉之意,但比较弱。

再次,《汉书》对下层人民的态度与《史记》迥异。

又次,班固指责司马迁,认为司马迁所歌颂的朱家等人是“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诛矣”,与司马迁的观点截然对立。

最后,《汉书》虽然对统治集团的虚伪、残酷、腐朽于荒淫也有所揭露和批判,但远不如《史记》那么广泛、深刻、尖锐、彻底。

第二,《史记》有较强烈的反天道、迷信的思想,而《汉书》则有宣扬天道、迷信的内容。

《史记》怀疑、否定“天道”的思想见于《伯夷列传》、《河渠书》、《儒林列传》等篇。

相比之下,《汉书》则大大地倒退。

第三,最能体现《史记》、《汉书》思想差异的,是《货殖》、《游侠》二传。

第01章 《史记》-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二)(史书传记)(原卷版)2020年中考语文

第01章 《史记》-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二)(史书传记)(原卷版)2020年中考语文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撰写而成。

《史记》记载了上自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史记”二字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

《史记》一书最初没有书名,有时被称为“太史公书”,但随着它的影响逐渐增强,最后《史记》反而成了它的专称。

《史记》全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本纪”主要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

“表”呈现的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

“书”是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题史。

“世家”记载了诸侯王国之事。

“列传”主要是历代各阶层有影响人物的传记,其中有少数篇章也记载了少数民族的历史,这就是司马迁采用的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司马氏世代为太史,整理和论述历史。

《隋书·经籍志》载:“谈乃据《左氏春秋》、《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接其后事,成一家之言。

”可见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有意继续编订《春秋》以后的史事。

司马谈曾任太史令,将修史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可惜壮志未酬。

元封元年,汉武帝进行封禅大典,司马谈身为太史令,却无缘参与当世盛事,引为终生之憾,忧愤而死,死前将遗志嘱咐儿子司马迁说:“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则回答道:“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

”可知司马迁乃秉承父亲的遗志完成史著。

《史记》以《封禅书》为其八书之一,即见其秉先父之意。

司马迁是绍继《春秋》,并以汉武帝元狩元年“获麟”,撰写《史记》的。

司马迁子承父志,继任太史令。

他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

但是,事出意外,天汉三年(前98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辩护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给了他巨大的创伤。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通史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通史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通史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1]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1]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
②体会这篇课文善于剪裁和组 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 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③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 的可贵之处,培养机智勇敢的品 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景介绍
战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21)后期, 秦、楚、赵、魏、燕、韩、齐“七雄”并 峙,秦国的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 采取了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连横”策 略。赵国是北方的一个大国,西临强秦, 在秦国对其他国家的不断攻伐中,首当其 冲,自然十分重视军事外交的措施。课文 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国国内将相之间 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展开 的。
②“臣请完璧归赵”。请,意思有二:一是敬辞, 表示请您(做某事),二是谦词,请您允许我(做 某事)。这里作第二种解释。(按1989年高考 题第12题考了“请”字的两种不同用法,请予注 意。下文还有“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壁有暇,请指示王”,这两句的“请”的用法, 请注意区分。)
③“而君幸于赵王”、“则幸得脱矣”、“大 王亦幸赦臣”中三个“幸”,第一个“幸”是宠幸, 后两个“幸”是侥幸。“幸于赵王”,是被动句, 被赵王宠幸。
缪公 (mù ) 避匿( nì ) 缪贤( miào )
汤镬 (huò) 虽驽 (nú) 肉袒 ( tǎn ) 盆缶 (fǒu ) 案图 (àn ) 可予不(fǒu )
渑池 ( miǎn) 诈 佯(yáng ) 列观 (guàn )
皆靡 (mǐ ) 不怿 (yì)
传舍 (zhuàn)甚倨 ( jù ) 衣褐 (yì hè)睨柱 (nì)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 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 ②而君幸于赵王 而且您又受赵王宠幸。 ③求人可使报秦者 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

我国最早的编年体通史

我国最早的编年体通史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资治通鉴》(第一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

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编年体是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

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岁寒三友:松竹梅
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各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三牲:祭祀用的牛羊猪
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
户部:负责财政、国库
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
兵部:负责军事
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

具体审判另有大理寺负责。

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

谓三司审。

工部:负责工程建设
经典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戏曲四行当:生旦净丑
中国四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蓬莱阁
(吴趼人)《老残游记》(刘鄂)《孽海花》(曾朴)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
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赵孟頫
书法四体:真(楷)草隶篆
书四库:经史子集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精忠旗》《清忠谱》《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
中国十部著名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戏曲四行当:生旦净丑
中国四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蓬莱阁
(吴趼人)《老残游记》(刘鄂)《孽海花》(曾朴)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
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三瘦词人指:李清照
.三个名句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知否,知否?应是肥红瘦。

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鲁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刘白羽杨朔秦牧
高尔其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世界作品中三大吝啬鬼指:老葛朗台夏洛克泼留希金
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也是三部曲指:《惶惑》《偷生》《饥荒》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佩斯》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五行:金木水火土/仁义礼智信
五常(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五音:宫商角徵羽
死的五称:天子-崩诸候-薨大夫-卒士-不禄平民-死
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欧阳洵褚遂良张旭
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