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2019年版)

合集下载

医院手术部门感染控制指南(2019版)

医院手术部门感染控制指南(2019版)

医院手术部门感染控制指南(2019版)医院手术部门感染控制指南(2019版)1. 引言为了加强医院手术部门的感染控制工作,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手术部门的感染控制工作。

2. 组织管理2.1 成立手术部门感染控制小组,由部门负责人、感染管理科人员、护士长及手术室护士组成。

2.2 感染控制小组负责制定手术部门感染控制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监督评估和持续改进。

2.3 手术部门应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感染控制相关规定,确保感染控制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3. 人员培训3.1 手术部门全体医务人员应接受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掌握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2 新入职医务人员应进行感染控制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3 定期组织感染控制知识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和能力。

4. 环境与设施4.1 手术室应符合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安静、无菌。

4.2 手术室通风设施应良好,保持室内空气质量。

4.3 手术器械、物品及消毒剂应符合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

5. 操作规范5.1 术前准备- 患者术前应进行沐浴,必要时进行皮肤消毒。

- 医务人员应按照手卫生规范进行手卫生操作。

- 手术器械应进行严格消毒灭菌。

5.2 术中操作- 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 手术器械应按照无菌传递规范进行传递。

- 手术室内的物品应摆放整齐,避免随意移动。

5.3 术后处理- 手术器械应进行终末消毒灭菌。

- 术后患者应进行伤口护理,预防感染。

6. 监测与评估6.1 手术部门应建立感染监测制度,对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进行监测、分析、评估和报告。

6.2 感染控制小组应定期对手术部门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3 手术部门应将感染控制工作纳入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感染控制措施。

医院手术区感染防控规范(2019版)

医院手术区感染防控规范(2019版)

医院手术区感染防控规范(2019版)医院手术区感染防控规范(2019版)一、引言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二、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手术区感染防控工作。

三、术前准备1. 术前评估:医护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了解患者的感染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感染防控措施。

2. 术前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区的感染防控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3. 术前准备:手术室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和防护用品。

四、术中操作1. 手卫生:医护人员在进入手术室前后应进行手卫生,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2. 个人防护:医护人员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感染风险,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

3. 消毒灭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对手术器械、手术敷料等进行彻底消毒灭菌。

4. 减少空气污染:尽量避免术中产生气溶胶,使用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

5. 术中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征兆。

五、术后管理1. 术后随访:对术后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问题。

2. 医疗废物处理: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理规范,防止感染传播。

3. 环境清洁:定期对手术室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环境整洁。

六、培训与教育1. 医护人员应接受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感染防控能力。

2. 定期组织感染防控知识讲座,提高全体员工的感染防控意识。

七、监督与评估1. 建立健全感染防控管理制度,加强对手术区感染防控工作的监督与评估。

2. 定期对感染防控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八、附则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规范不符的,以本规范为准。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根据本规范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并报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委员会备案。

九、修订历史1. 2019年1月1日发布首次版本。

十、结束语本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旨在为医院手术区感染防控工作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要求,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医院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医院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医院感染
清洁手术
清洁-污染手术
污染手术
具备麻醉、手术和患者 复苏等功能的专用房间 。
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 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 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 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 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 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 潜伏期的感染。
指手术野无污染,不需 要进行抗生素预防用药 的手术,例如甲状腺大 部切除术、全子宫切除 术等。
《医院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 范》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范围与定义 • 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 消毒剂与卫生用品管理 • 检查与监督 • 相关文件与记录
01
范围与定义
范围
•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手术部(室)的医院感染控制工 作。
定义
手术部(室)
监督与处罚
监督机构
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确保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符合规范 要求。
处罚措施
对于未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手术部(室),将视情节轻重,采取 责令整改、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评先等处罚措施。同时,对于因医院感染控制工 作不力导致医疗事故的,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指手术部位存在污染或 潜在污染,需要进行抗 生素预防用药的手术, 例如胃大部切除术、胆 囊切除术等。
指手术部位已经污染, 需要进行抗生素预防和/ 或治疗性用药的手术, 例如肠梗阻坏死肠管切 除手术、消化道穿孔修 补手术等。
02
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组织与人员
1 2
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委员会应由多学科组成,包括医疗、护理、微 生物学、感染防控部门等,负责制定和监督实 施医院感染控制政策。
设立感染防控小组

感染性手术管理规范

感染性手术管理规范

感染性手术管理规范为了进一步做好感染性手术的防控工作,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特制订本规范。

一、填写手术通知单1、患者入院即常规做乙肝六项、丙肝抗体、梅毒、艾滋病抗体检测。

择期手术将检测标在手术通知单上;急诊手术也应加急做上述项目检测,在手术通知单上标注“检测结果待回报”并将检测结果及时通报手术室。

2、已知具有感染或者传染性疾病的手术患者,手术医师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

3、无尚述四项检测结果回报的患者,手术室一律按急诊及感染性手术处理。

二、手术安排1、感染性手术应安排在感染性手术专用手术间内实施,条件受限时则安排在当日最后一台。

2、有条件的医院,患有空气或者飞沫传播疾病的手术患者应安排在负压手术间内进行手术。

三、患者转运1 、患有空气或者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应戴外科口罩。

2、患有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应更换清洁患服并使用敷料覆盖裸露的感染部位;转运过程中,应避免不必要的停留。

四、隔离措施医务人员应在遵循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病原菌的传播途径遵循相应隔离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附件1)五、围手术期防控措施(一)手术前1 、普通手术间应开启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器。

2 、将手术间内本次手术不需要的物品移到室外。

3、若手术患者患有烈性传染病,可准备一次性铺单、手术衣及卫材用品等。

4、患者转运床上粘贴隔离标识,手术间门口根据病原菌的传播途径悬挂相应隔离牌,如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

5、若为甲类传染病患者,手术人员在日常手术着装外应加穿抗湿的防护服;若为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手术人员应戴呼吸防护器(如N95 口罩);若可能发生体液暴露,应穿抗湿防护服和鞋套,戴防护面罩、戴双层乳胶手套。

6、手术间外应配备1 名巡回护士,以便传递短缺物品。

(二)手术中应始终保持手术间房门关闭。

手术人员避免针刺伤等职业暴露,如发生针刺伤按照《道里区人民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预防与处理流程》执行。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目的为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技术消毒技术规范》、《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手术科室。

三、依据1. 卫生部《医疗技术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

2. 卫医政《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0年。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480号)。

四、内容(一)手术前预防措施1. 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应少于3天。

择期手术患者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手术。

2. 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 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术前备皮应在手术当日进行。

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4. 手术部位皮肤消毒前先清洁,再使用碘伏棉球或其他替代品局部擦拭2遍。

消毒范围应在手术野及其外扩展15cm,部位由内向外擦拭,作用2分钟。

5. 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在皮肤切开前30分钟至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

6. 医务人员有明显皮肤感染或呼吸道感染疾病时,不应参加手术。

7. 手术人员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8. 纠正水电解质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提高术前患者抵抗力。

(二)手术中预防措施1. 手术过程中保证手术间的门关闭,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

2. 手术室空气质量符合规定,必要时使用空气消毒设备。

3. 手术器械严格灭菌,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4. 手术室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5. 手术室温度和湿度适宜,保持手术室整洁。

6. 手术室物品布局合理,标识清楚,避免交叉使用。

(三)手术后预防措施1.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手术部位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2. 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

3. 术后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标题: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手术室是医院中感染风险最高的区域之一,因此对手术室的感染管理规范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手术室环境清洁、医护人员感染控制、器械消毒与灭菌、手术室感染监测和报告、手术室感染防控措施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一、手术室环境清洁1.1 定期进行手术室环境清洁,包括地面、墙面、天花板等各个角落,确保无尘、无菌。

1.2 使用合格的清洁消毒剂进行清洁,保持手术室环境清洁度符合卫生标准。

1.3 定期对手术室进行消毒灭菌,特别是手术台、手术器械等易受污染的区域。

二、医护人员感染控制2.1 手术室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感染控制培训,了解感染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

2.2 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避免感染传播。

2.3 医护人员应佩戴符合规范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隔离衣等,有效阻隔感染传播。

三、器械消毒与灭菌3.1 手术室器械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清洁、消毒和灭菌,确保无菌状态。

3.2 使用高效的消毒灭菌设备和药剂,杀灭各类病原体,保证手术器械无菌。

3.3 定期对消毒灭菌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保证消毒效果。

四、手术室感染监测和报告4.1 建立手术室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手术室环境、器械和医护人员进行监测。

4.2 对于发现的感染事件应及时报告,追踪感染源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4.3 定期对手术室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感染管理规范。

五、手术室感染防控措施5.1 制定完善的手术室感染防控方案,包括手术室环境清洁、医护人员感染控制、器械消毒与灭菌等方面。

5.2 定期开展手术室感染防控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感染事件的能力。

5.3 加强手术室感染防控宣教,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对感染防控的重视程度。

结语: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好手术室感染管理规范,才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保障手术安全。

医院应加强对手术室感染管理规范的执行力度,确保手术室环境清洁、医护人员感染控制、器械消毒与灭菌等各个方面符合规范要求,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医疗服务。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手术室是医院中高风险的环境之一,医院感染在手术室中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医院的声誉。

因此,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正文内容:1. 手术室环境控制1.1 温度、湿度和洁净度的控制:手术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适宜范围,湿度应控制在合理水平,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同时,手术室应保持洁净,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减少细菌和病原体的滋生。

1.2 空气质量控制:手术室应安装高效空气过滤器,保证手术室内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定期检测空气中的微生物和颗粒物浓度,确保手术室内的空气清洁。

2. 医务人员感染控制2.1 手术室人员培训:手术室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感染控制培训,了解手术室感染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操作规范。

培训内容包括手卫生、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感染控制操作等。

2.2 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手术室医务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应正确佩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3 手卫生的重要性:手术室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操作规范,包括正确洗手、使用洗手液或者消毒剂,以及避免污染手部等。

3. 患者感染控制3.1 术前准备: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感染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如有需要,进行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3.2 术中感染控制: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手术创口和周围环境的污染。

手术器械应进行高温高压灭菌或者严格的消毒处理。

3.3 术后感染控制: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迹象。

同时,加强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感染的发生。

4. 设备和物品管理4.1 手术器械和设备的管理:手术室应建立器械和设备的清洁消毒管理制度,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的清洁度和可靠性。

4.2 废弃物管理:手术室应建立废弃物分类和处理制度,确保废弃物的正确处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标准

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标准

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医院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环境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物品管理等。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设置手术部(室)的其它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时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GB 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l5912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T l4295空气过滤器GB/Tl 3554高效空气过滤器GB 50591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WS 310.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310.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三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T 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YY/0469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YY压0506.2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2部分:性能要求和性能水平GB l908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DB ll/408.2007医院洁净手术部污染控制规范GBl9193—2003疫源地消毒总则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手术部(室)由手术间及其辅助用房组成,承担医院手术服务的独立部门。

3.2手术间进行各类手术操作的场所。

3.3洁净手术间设置空气净化系统,达到GB50333标准的区域。

3.4负压手术间设独立空调净化系统,室内空气静压低于相邻相通环境空气静压,实施污染手术的区域。

3.5一般手术间未设置空气净化系统,采用其它消毒方法,使空气达到我国GBl59122要求的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2019年版)目录1.范围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2)3.术语和定义 (3)4.医院感染控制原则 (7)5.环境控制 (8)6.人员管理要求 (12)7.无菌技术操作管理 (14)8.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 (16)9.仪器设备管理 (17)10.物品管理 (17)11.手术器械管理 (18)12.医疗废物管理 (18)13.卫生学监测与调查 (19)附录A (规范性附录)手术部(室)预防医院感染基本制度 (22)附录B (规范性附录)手术部(室)清洁与消毒基本要求 (23)附录C (规范性附录) (25)附录D (规范性附录)手术部(室)仪器清洁消毒要求 (26)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原则、环境控制、人员管理要求、无菌技术操作管理、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仪器设备管理、物品管理、手术器械管理、医疗废物管理、卫生学监测与调查。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其他设置手术部(室)的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3554高效空气过滤器GB/T14295空气过滤器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908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193-2003疫源地消毒总则GB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591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WS310.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310.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YY/T0469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YY/T0506.2-2009病人、医护人员和器械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第2部分:性能要求和性能水平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手术部(室)operatingsuite由手术间及其辅助用房组成,集中承担医院手术患者服务的独立部门。

3.2手术间operatingroom对患者实施手术操作的房间。

3.2.1洁净手术间cleanoperatingroom设置空气净化系统,达到GB50333要求的手术间。

3.2.2隔离手术间isolatedoperatingroom实施污染手术或为传染性、感染性疾病患者手术的房间。

3.2.3负压手术间negative-pressureoperatingroom设独立空气净化系统,室内空气静压低于相邻相通环境空气静压,实施空气或呼吸道传播性疾病手术的房间。

3.2.4普通手术间generaloperatingroom未设置空气净化系统,室内空气采用其它清洁消毒方法,卫生指标应达到我国GB15982要求的房间。

3.3限制区restrictedarea为维持手术区域较高的环境卫生洁净程度,对人流、物流的进入进行严格限制的区域,包括手术间、刷手区和无菌物品存放间等。

3.4半限制区semi-restrictedarea为维持手术区域一定的环境卫生洁净程度,对人流、物流进行限制的区域,包括术前准备间、器械间和麻醉恢复间。

3.5非限制区non-restrictedarea无特殊洁净度要求的工作区域,包括办公区、休息区、更衣区和患者准备区(间)。

3.6空气过滤器airfilter以机械阻挡、阻隔(如网、孔)方式将空气中的微粒截留在滤料上的装置。

3.7粗效空气过滤器roughingairfilter按GB/T14295规定的方法检验,对粒径≥2um微粒1次通过的计数效率≥50%的过滤器。

3.8中效空气过滤器mediumefficiencyairfilter按GB/T14295规定的方法检验,对粒径≥0.5um微粒的1次通过的计数效率<70%的过滤器。

3.9高中效空气过滤器highefficiencyairfilter按GB/T14295规定的方法检验,对粒径≥0.5um微粒,70%≤计数效率<95%的过滤器。

3.10亚高效空气过滤器sub-HEPA(highefficiencyparticulateair)filter按GB/T14295规定的方法检验,对粒径≥0.5um微粒,95%≤计数效率<99.9%的过滤器。

3.11高效空气过滤器highefficiencyairfilter按GB/T13554规定的方法检验,额定通风量下,钠焰法效率在99.9%~99.999%,初阻力在190Pa~250Pa之间的过滤器。

3.12外科洗手surgicalhandwashing手术人员用肥皂(皂液)在流动水下借助毛刷或双手相互揉搓去除手部及手臂皮肤污垢和大部分暂居菌的过程。

3.13外科手消毒剂surgicalhandantisepticagent用于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常居菌和清除暂居菌的消毒剂,包括冲洗型和免冲洗型。

3.14空气洁净度aircleanliness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和等于某一粒径的悬浮微粒的允许数量。

3.15刷手服pre-operativescrub外科手术前进行外科洗手时所穿着的专用洁净服装。

3.16手术衣surgicalattire进行外科手术时医务人员所穿着的专用无菌服装,其性能要求应符合YY/T0506.2-2009的规定。

3.17个人防护设备personalprotectiveequipment,PPE医务人员用于保护自身免受患者血液、体液或组织暴露所致感染风险的专用服装或设备,包括手套、口罩、防水围裙、防水袖套、面罩、眼罩和具备换气装置的个人防护装置。

3.18皮肤准备hairremoval手术前对患者皮肤进行清洁、消毒或使用专用工具去除手术区毛发的过程。

4.医院感染控制原则4.1医院手术部(室)应集中设置和管理。

4.2医院应建立手术部(室)预防医院感染基本制度,具体见附录A。

4.3手术部(室)建筑布局应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满足污染控制的要求。

4.4有条件的医院可设隔离手术间或负压手术间。

4.5根据手术部(室)洁净等级与感染的风险合理安排手术的区域与台次。

4.6对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或确诊携带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多重耐药菌(MDROs)的患者施行手术前,临床科室应通知手术部(室)做好相应的隔离准备。

4.7有条件的医院开展关节置换和器官移植等手术宜在Ⅰ级洁净手术间进行。

4.8手术部(室)的建设应纳入医院建设规划,使之与本单位的建设规模、任务和发展规划相适应,将手术部(室)的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5.环境控制5.1建筑与布局要求5.1.1手术部(室)应独立成区,与临床手术科室相邻,与放射科、病理科、消毒供应中心、血库等部门间路径便捷;出入路线应符合洁污分开、医患分开的原则。

5.1.2根据医院感染控制要求,手术部(室)应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

5.1.3医院应根据规模、性质、任务需求,设置普通手术间或(和)洁净手术间。

5.1.4每个手术间应只设1张手术床,净使用面积应≥30m2。

5.1.5有条件的医院可设术前准备间。

5.1.6手术间的电脑终端宜使用触摸屏。

5.1.7刷手区域(间)应至少容纳3名医护人员同时刷手。

5.1.8刷手池安置在便于手部、手臂清洁的高度,边缘应距地面高1m,并设有内缘。

在刷手池侧面应设置检修门。

5.1.9水龙头应为非触摸式,推荐长度为250mm,并在适宜的位置安置外科手消毒剂、指甲刷和壁挂式的纸巾架等设施。

5.1.10配备外科洗手设施,应符合WS/T313要求。

5.1.11应配备维持围手术期患者体温的基本设备与物品。

5.1.12应设污物处理与暂存间以满足污染器具如引流瓶、污物桶的处理及手术后大量废物的暂时存放。

5.1.13普通手术间要求如下:a)墙面应平整,应采用防潮、防霉、不积尘、不产尘、耐腐蚀、易清洁的材料。

墙面与地面成一整体,踢脚与地面交界的阴角应做成R ≥30mm的圆角,墙体交界处的阴角应成小圆角;b)地面应平整、防水,采用耐磨、耐腐蚀、易清洁、浅色材料,不应有开放的地漏;c)吊顶不应采用多缝的石膏板;d)门窗密闭性好。

5.1.14洁净手术间的建筑设施应符合GB50333要求。

5.1.15隔离手术间(或负压手术间)宜在手术部(室)的一端,自成区域,并设缓冲间。

5.1.16非净化的隔离手术间无法进行有效通风换气时,可根据需要安装合法、有效的空气消毒装置。

5.2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5.2.1应采取湿式清洁消毒方法。

5.2.2清洁消毒用品应选择不易掉纤维的织物,不同区域应分开使用,并有明确标识,用后清洗消毒干燥存放。

5.2.3每天清晨应对所有手术间环境进行清洁。

5.2.4手术间所有物体表面,如无影灯、麻醉机、输液架、器械车、地面、手术床等宜用清水擦拭,并至少于手术开始前30min完成。

5.2.5手术中尽量避免血液、体液污染手术台周边物体表面、地面及设备,发生可见污染或疑似污染时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

5.2.6每台手术后应对手术台及周边至少1m~1.5m范围的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

5.2.7全天手术结束后应对手术间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如无影灯、麻醉机、输液架、器械车、地面等用清水擦拭,之后采用合法有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5.2.8每周应对手术间进行全面的清洁与消毒,如回风口、门窗、柜内、墙壁、污物桶、无影灯、麻醉机、输液架、器械车、地面等用清水擦拭,之后采用合法有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手术部(室)的清洁与消毒基本要求具体见附录B。

5.2.9克雅病、气性坏疽、呼吸道传染病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性疾病患者手术结束后,参照GB19193-2003要求进行终末消毒,普通手术间消毒后通风时间≥30min;洁净手术间自净时间≥30min。

5.3空气污染控制5.3.1手术进行中手术间的门应保持关闭。

5.3.2有外窗的普通手术间每天手术结束后,可采用自然通风换气,通风后进行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也可采用获得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装置。

5.3.3普通手术间空调系统的新风口与回风口应采取防止管道污染的有效措施。

5.3.4洁净手术部(室)各功能区域的空气净化系统应独立设置。

5.3.5洁净手术间空气净化系统的回风口应设低阻中效或中效以上过滤设备。

5.3.6空气净化系统的送风末端装置应有阻漏功能,实现零泄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