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在过程中享受》阅读附答案
9.部编版2021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训练(九)(word版有答案)

议论文阅读训练(九)(一)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①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竟出现了一百多次。
大圣人孔子在为我们勾勒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君子形象的同时,也提出了君子最基本的人格标准: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担当精神,是我们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②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担当精神呢?③担当是一种责任。
玄奘西去印度,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始终牢记取经的职责,行程五万余里,终于将佛教圣经带到了中国并发扬光大。
【甲】由此可见,责任是我们拥有担当精神的首要条件,在历史的长河里,许多有志之士身处困境时,都是依靠责任感克服重重困难,担当起自己的责任的。
④担当是一种勇气。
鸦片祸国之际,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勇气挺身而出,披肝沥胆,虎门销烟;戊戌变法时,谭嗣同毅然拒绝他人劝他逃跑的建议,以“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勇气直面保守派的屠刀,以鲜血捍卫了自己的变法思想。
由此可见,勇气是我们拥有担当的重要条件,我们只有有了勇气,才能更好的保家卫国。
⑤担当是一种境界。
古往今来,有许多义士仁人,心怀天下苍生,向我们诠释着担当的境界。
虽然遭遇贬谪,范仲淹依然保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乙】孔子曾经说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整天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庭,那么这个人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由此可见,境界能使我们的担当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当我们从“小我”的世界走出,拥有放眼天下的胸怀时,我们所做的一切就会被注入时间的防腐剂,流芳千古。
⑥担当是生命水平高下的水银柱,是引领我们书写美好人生的旗帜。
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先人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做人,必须要有所担当!1.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A. 君子的担当。
B. 若想成为君子,就必须有所担当。
C. 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
D. 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享受平凡》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享受平凡》含答案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享受平凡马亚伟①幼时我一度以为自己是个天才。
从小到大我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好,几乎每次都考第一名。
一位数学老师曾说过,我是他教过的学生里面最聪明的,没有之一。
那时候的数学题没有能难住我的,我觉得自己就像个所向披靡的大英雄一样,战无不胜。
②可是事实证明,我先其量也只是个“考试型人才”。
走向社会以后,我才发现自己不仅不是天才,甚至比一般人还要笨一些。
大概是在我20多岁的时候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的,那个阶段我懊恼无比。
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而现实却一次次把我打入尘埃,巨大的落差让我对自己产生了怀疑,继而对世界产生了怀疑。
大概到了30岁的时候,我接受了自己的平凡。
芸芸众生,绝大多数都是像我这样的平凡人,天才只是极少数。
生活中那些做出点成绩的人大多也不是天才,不过是平凡人默默奋斗多年的结果。
于是,我开始安于默默无闻,并且学会了埋下头来做事,不再有任何抱怨。
③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也是一次破茧成蝶的成长。
三毛说:“平凡简单,安于平凡,真不简单。
”到了40岁,我没有实现自己期望的目标。
认真想想,好像没什么像样的成绩和建树。
不过,我真的学会享受平凡了。
这种状态,不是因为麻木和无奈,也不是阿Q似的自我安慰,而是真正地享受其中。
人生百态,平凡最真。
很喜欢这种松弛而自由的状态,不会苛责自己,也不会被别人苛责,活出了云淡风轻的境界。
对于平凡人来说,平凡就是幸福。
④享受平凡,活得轻松。
从某种角度来说,平凡是人生最舒适的状态。
因为平凡,所以没有聚光灯照射的压力和不安。
如果你处在风口浪尖的位置,一定是众人瞩目的焦点,身上的一点瑕疵都无法掩饰,而且还会被很夸张地放大。
而如果你接受并认可了自己的平凡,就不用殚精竭虑维护“完美人设”,你可以放任自己有一些小缺点,也可以宽容自己的错误和失败。
不跟自己较劲,活得就像一片自由舒卷的云,轻松自在,无忧无虑。
放松自己,享受平凡,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状态,生命质量得以提升。
2019年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卷I(满分:14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2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1)念天地之悠悠,(2)乱花渐欲迷人眼,(3)问君何能尔,(4),身世浮沉雨打萍。
(5)而或长烟一空,,,此乐何极!(6)杜牧在《泊淮》中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憔(qiáo)悴驾驭(yù)中流抵(dǐ)柱浑身解(xiè)数B.绮(qǐ)丽殷(yān)红众目睽睽(kuí)盛气凌(lín)AC.闲瑕(xiá)漂(piāo)白恪(kè)尽职守贪赃(zāng)枉法D.归咎(jiù)沮(jǔ)丧响彻云霄(xiāo)抑扬顿挫(cuò)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6分)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
乐趣是一颗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发芽、生长,而且总要开花,总会结果。
如果把乐趣比作种子,那么,你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便是它的花朵了;你从自己为之()的欢娱中,得来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便是它的果实了。
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劳动是一种乐趣,产品是它的果实。
……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果实。
人人都需要有生活的乐趣,和从中得到欢娱。
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
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有利于健康。
千万不要被()的欢娱之花所迷。
当你为各种各样的乐趣而心花怒放的时候,得多想一想花朵的种子,并且预见到将要结成的是什么样的果实才好。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醉沉浸俗艳鲜艳(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3)根据语境,为文中横线处写一句话。
(2分)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句话出自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贝多芬对残酷命运发出的强烈呐喊。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2《享受学习》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享受学习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有的同学回家做作业时,看着语文书,想着数学作业;听着英语磁带,想着劳技制作。
整个晚上,一样作业都没有好好完成。
这说明()A.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太多,学生根本做不完B.不良的学习习惯,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效率C.当前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很重,减负工作任重而道远D.家长应每天帮助孩子安排好学习进程,以免使孩子学习没有规律2.请你观察下面漫画。
漫画中人物的言行给我们的启示是()①有良好习惯的人,办事有条有理,不会手忙脚乱②好习惯是力量的源泉,是学习的润滑剂③好习惯使我们终身受益,坏习惯使我们终身受累④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你就能够出类拔萃,智力超群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3.有人说,学习方式就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的或偏爱的方法,即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法。
因此,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只有()A.通过不断的努力摸索和尝试B.看到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C.老师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做D.全面了解、顺从家长的意志和期望14.刘文考试不及格,为了补考她把时间全放在了复习上,有时看着书就睡着了。
刘文的做法()A.是不可取的。
这样做是不会自主学习的表现B.是可取的。
没有足够的时间就不可能有较好的成绩C.是可取的。
这是勤奋刻苦的表现D.是不可取的。
这样很难保证较高的学习效率5.鲁迅曾说过:“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
”这启示我们()①要学好各门功课,全面打好基础②学习上不可偏科,重理轻文或重文轻理都是错误的③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要付出辛勤的劳动④学习上要合理安排时间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6.下列对右面漫画中这位同学躺着看书学习的习惯认识正确的是()①躺着看书既不利于我们的学习,也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②经常躺着看书是学习中的一种不良习惯③躺着看书要比坐着看书效率高④我们要积极克服这些不良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7.俗话说:“善始容易,善终难。
《享受读书》 阅读附答案

《享受读书》阅读附答案记得从前听过一个,说一个人酷爱读书,他的富翁朋友就与他打赌,请他住进自己的庄园里,每日独守书房,不能离开房间,一日三餐给他从窗口送进去,时间为一年。
以下是为大家的《享受读书》阅读附答案,欢送大家阅读。
读书,是人类用来不断进化自己的一种高明伟大的方式。
读书可以医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个人都是通过后天学习,不断增长知识、启发智慧、陶冶情操,才逐渐聪明起来。
我生长在农村,家境,发奋读书是为了改变终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存环境。
那时真有种“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精神,萤窗雪案、旰食宵衣,最后终于如愿以偿。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平静的生活里我仍然不改读书习惯,并且越来越钟情于读书。
后来又爱好读书画作品,并与书画家们谈书说画,从中收获不小。
①好书如同良师,有了这样的良师,人生的道路就会走得踏实、稳健得多。
读书可以净化心灵。
周国平先生曾说过:②“由于生存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
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
”防止陷入这种可悲的黑洞,最可行的方法就是读书,关注内心世界,充实精神生活。
读历史,读哲学,能悟出很多人生的道理,透视眼前迷雾,走出人生黑洞,踏上铺满阳光与鲜花的道路,迎接人生的春天。
读书,可以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谋求自我精神充实和心灵安康。
当我们怀着一颗被汉赋唐诗宋词浸润过、被孔子苏格拉底的哲学洗礼过的心灵走进社会时,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
读书让人快乐。
读书可以在心中给自己留一块默默耕耘的圣地;读书是一种乐趣无穷、美不胜收的享受。
读书决不能成为一项任务或为了装饰门面,这样会成为负担和包袱;只有为修炼自己的灵魂而读书时,才能体会到那种真正超凡脱俗妙不可言的快乐。
手捧着充满哲理与智慧的,常常会感受到某种宏大的思想震撼力。
2019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部编版攀枝花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头脑风暴是一种集体幻觉吗?岑嵘①单位里最近开展了一次“头脑风暴”,探讨赚钱的新方法。
风暴刮得相当成功,大家一改沉默,你一言我一语,灵感大迸发。
虽然我最后记不得究竟想出了什么好的点子,但这场头脑风暴让大家都很愉悦。
②那么头脑风暴有用吗?③我们今天所谓的“头脑风暴”指的是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产生出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
它是由美国创造学家阿历克斯·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的。
不过大家有所不知,“头脑风暴”一词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专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
④在很多研究者看来,头脑风暴虽然说不上是精神病发病,但效用恐怕很有限。
⑤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头脑风暴呢?头脑风暴的好处在于,很多人在讨论之后,会把别人的意见误认为是自己的意见。
如果问题难以处理,每个人都能看出其他人也同样认为这个问题难以解决(不是自己傻,而是问题太难)。
这就使得人人都感觉很好。
⑥在《红楼梦》第十回中,秦可卿病倒了,尤氏说:“现今咱们家走的这群大夫,哪里要得?一个个都是听着人的口气儿,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儿说一遍;可倒殷勤得很,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儿,吃了也不见效。
”一群庸医给秦可卿看病,大家头脑风暴一下,集体商量弄了个方子,成功地把秦可卿折腾个半死。
因此,头脑风暴最大的好处就在这里:即便这件事最后办砸了,但这可是集体讨论的结果,谁都不必为此担责任。
⑦那大家思维碰撞总有点用吧?研究者也不这么看。
他们认为头脑风暴是一种花时间却不太有效的方式,因为通常人们独自思考比在群体中思考能想到更多的点子。
一项对22个群体的研究发现,其中18个群体中的人在群体中生产力不高,而且群体越大生产力下降得越多。
心理学家称之为“群体生产力的错觉”。
有许多人太依赖于他人的努力,想获得免费意见。
然而让人吃惊的是,即便如此,人们仍然倾向于高看群体讨论的重要性。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6分,每小题2分)为人所不肯为①有个佛家故事:一个小和尚整天撞钟。
照他的理解,晨起暮色,每天撞一次钟,就是那种“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机械单调和简单重复,每个人都会。
半年下来,方丈却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难司撞钟之职。
小和尚不服气:“我撞的钟不准时、不响亮?”方丈语重心长地说:“你的钟撞得不是不响,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什么力量,因为你心中无‘钟’。
②钟声不仅仅是寺里作息的准绳,更为重要的是要唤醒沉迷的芸芸众生,达到激浊扬清、心灵空明的境界。
为此,钟声不仅要响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心中无‘钟’,即胸中无佛。
不虔诚,不敬业,怎能担当神圣的撞钟工作呢?”③“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其实在佛家的眼中并不是那么简单而毫无意义。
④也许“认真”是一项无法保证丰收的艰苦耕耘。
认真是形而下层面的行为,它收获的往往是形而下层面的满足,它使人生的原生态得以展示,也使人生的丰富性得以体现。
⑤荷兰思想家斯宾诺莎一生穷困潦倒,以打磨眼镜片维持生活。
白天,他在昏暗狭小的作坊里一丝不苟地淬炼、打磨、装配,每个程序都精益求精,几乎比夜晚在灯下写哲学著作还要虔诚。
在他生活的城市里,没有人意识到斯宾诺莎将是影响几个世纪人类精神领域的大思想家,却都知道他是手艺精湛的工匠。
艰辛的劳动使斯宾诺莎双目失明,英年早逝。
但若没有认真打制眼镜片的劳动姿态,也就不可能有在思考和写作中燃烧自我的精神境界。
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寻求永恒价值的根基,后者是前者在另一种劳动形态上的升华。
在为世人寻求光明这个意义上,斯宾诺莎打制的每一副镜片与写下的每一页手稿都具有同等的价值。
⑥认真是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一种态度,一个事事都认真的人,定是一个热爱生活懂得生活的人,他也许会是一个平凡的人,但绝对不会是一个平庸的人,他的生命将因为他的认真而变得丰满而充实。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练习:2.2 享受学习

《享受学习》练习题一、单选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小玲总是抱怨:上中学后,作业多、考试多,成绩还没有小学时候高,学习真是太苦了。
要使小玲改变这种态度,她应该认识到()①初中课程不同于小学课程②应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③学习本来就是这个样子④学习过程中有苦也有乐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要认识到初中学习生活与小学的不同,要积极主动的进行调整和改变学习方法,能接受学习中的苦与乐。
2.明明在日记中写到:每次遇到一个难题,就苦思冥想,甚至睡不好觉;但是经过努力解决了,那种愉悦是不能言表的。
他的这段话说明了()A.学习是无法放弃的 B.学习是苦不堪言的C.学习是十分快乐的 D.学习是苦乐交织的【解析】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要认识到学习中的乐来自于艰苦的付出。
3.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苦乐交织的,有关“苦与乐”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A.苦与乐是一对有关学习的矛盾 B.苦是乐的前提C.苦与乐各不相干,可以只有苦而没乐,也可以只有乐而没苦 D.乐是苦的结晶【解析】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要能深入理解学习中苦与乐两者的辩证关系。
4.李刚在暑期可没有闲着,他先是陪爸爸妈妈外出旅游,认识了祖国的山川河流;又借里约奥运会的时机了解和学习了奥林匹克的相关知识;他还到了科技馆、博物馆……他的做法是()①积极探索世界的奥妙②享受学习的快乐③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乱花钱④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的表现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解析】答案:C。
本题考查享受学习的具体表现:有求知欲和好奇心,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体验学习中的乐趣。
5.以下情形中,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的是()①当我们的好奇心在学习中得到满足的时候②我们通过学习发现自己潜能的时候③当我们逐渐从学习中了解到世界奥秘的时候④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无法解决的时候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答案: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在过程中享受》阅读附答案
阅读傅全章的《学会在过程中享受》一文,完成文后题目。
(10 分)
①很多人做事都只重结果。
②农人种庄稼,都认为是辛苦、劳累的,而只在粮食收获时才感到喜悦。
收获多少与喜悦的程度是成正比的。
学生学习被认为是枯燥的,辛苦的,只有在考试后取得了好成绩才会高兴。
文学爱好者认为创作是艰辛的,只有发表了才认为没有白写。
绘画者认为是辛苦的,只有画品被人买了才认为没有白画。
习书法者认为只有坚持苦练才会有长进,而“成功”的标志就是能否让作品参展、能否参加协会、作品能否有价值。
旅游者的旅途是辛苦的,只有到达目的地后才开始欣赏风景……③做任何事情,都是过程更长。
④农人种粮种果,往往是几个月才收获一季,而收获的时间相对来说都是短暂的。
学生也如此,要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地听、写、练,才会有拿成绩的几十分钟。
写作有时看起来一蹴而就,但积累生活、打腹稿的时间也是很长的。
⑤人活着总是要做事的,而做事的过程又会很长,如果我们都把过程看做苦,不能在过程中学会享受,那真是浪费了生命!⑥做事的过程中是有乐趣供我们享受的。
⑦农人播种后,每天去田间地头,看见种子发芽了,应该高兴;长叶了,由两片叶变多片叶了,开花了,结果了,果熟了,哪一个过程不令人高兴?学生冥思苦想的一道题终于解了,能不快乐?这快乐恐怕比看到高分时的快乐更实在。
我曾在课堂上建议学生把古人说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苦”字改作“乐”字,为什么?虽然学生每天坐在同一地方,但每天都获取了新的知识,使自己得到了新的充实,人的文化素养又有了新的提高,不应该为此高兴快乐?练书法者,某字长期写来不满意,或因临摹古帖,或因借鉴他人,或是自己所悟,此次写来十分满意,不亦乐乎!文学创作者,把长期聚结在心中的极想通过文字倾述的情怀终于写成了作品,爱恨情仇的心怀得以宣泄,发表与否,都是快乐!旅游者,并非只在目的地才有风景,无论乘车乘船坐飞机,沿途都有风景:或乡野,或街镇,或沙漠,或草原,或云海,或波涛……比那些只到目的地才开始欣赏风景的人,不是多领略了美、多享受了乐趣吗?⑧人的一生总是在一次次做事的过程中度过的。
学会在过程中享受,会使我们更加热爱学习和工作,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人生。
(《思维与智慧》2012年第10期)
小题1: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小题2:作者在第②段列举了不同人的种种想法,目的是什么?(4 分)
小题3:选文和下面一则链接材料所持的观点基本相反,结合自己的阅读或成长体验,说说自己更赞成哪一种观点,并阐明理由。
(4 分)
【链接材料】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景色在不断变幻,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这样,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就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了最关键最美好的。
“错过”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收获”这朵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八下课文刘心武《错过》)
参考答案:
小题1:学会在做事的过程中享受乐趣(或“做事的过程中是有乐趣供我们享受的”,“学会在过程中享受”)。
(2分)
小题1:列举不同人的种种想法,是为了证明“很多人做事都只重结果”,而不重过程,为下文证明“做事的过程中是有乐趣供我们享受的”(或“学会在过程中享受”)作铺垫。
(4 分)
小题1:参考答案:①赞成选文观点,人的一生总是在一次次做事的过程中度过的,享受其中的乐趣,我们的生命才会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
一味注重结果,生活会单调无味。
②赞成课文《错过》观点,我们只有锁定目标,心无旁骛,坚持不懈,才能收获累累的硕果,才能实现人生的真谛。
)(4 分)
小题1:试题分析:本文的五、六段及八自然段都有相关的句子,如五段的“不能在过程中学会享受,那真是浪费了生命!”,六段的“做事的过程中是有乐趣供我们享受的”,尤其是八段中的“学会在过程中享受,会使我们更加热爱学习和工作,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人生”,从这些语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考点:
小题1:试题分析:第二段很明显,是在摆事实,举了农民种地、学生学习、文学者创作等的例子,即举例论证,就是为了证明第一自然段的观点句,即“很多人做事都只重结果”。
引出下文的“做任何事情,都是过程更长”更进一步引出“如果我们都把过程看做苦,不能在过程中学会享受,那真是浪费了生命!做事的过程中是有乐趣供我们享受的”的观点,所以从全文看,第二段还为下文的议论作了铺垫。
小题1:试题分析:选文的观点是享受过程,材料的观点是注重结果。
针对享受过程与注重结果谈看法,可以支持前者,也可以支持后者,能自圆其说即可。
这实际上是表达个人见解的题目,没有对错之分,只要理由充分即可。
对于初中生来说,如果有事实论据更好,如果没有事实论据,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依据拓展开来,做道理上的论述,也不失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