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第一至三章

1.下列关于分散系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 )。D

A. 分散系由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组成。

B.分散系包括均相体系和多相体系。

C. 分散系可有液、固、气三种状态

D. 分散相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体系,称为胶体分散系

2.符号n用来表示()。A

A. 物质的量

B. 物质的质量

C. 物质的量浓度

D. 质量浓度

3.关于粗分散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 分散相离子的直径小于100nm

B. 粗分散系统为非均相系统

C. 粗分散系统为不稳定的多相系统

D. 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会自动分离

4.关于胶体分散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 分散相离子的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

B. 胶体分散系统又分为溶胶和高分子溶液两类

C. 胶体分散系统为不稳定的多相系统

D. 分散相离子扩散慢

5.医学中常用的质量浓度单位()。D

A. kg﹒m-3

B. mg﹒ml-1

C. g﹒ml-1

D. g﹒L-1

6.关于物质的量,下列表示方法错误的是()。A

A. n(硫酸)

B. n(NaCl)

C. n(HCl)

D. n(NaOH)

7.医学中不太适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 B

A. mol﹒dm-3

B. mol﹒m-3

C. mol﹒L-1

D. mmol﹒L-1

8.正常人的血浆中每100ml含Na+0.326g,M(Na+)=23.0g/mol,试计算其物质的量浓度。()C

A. 0.00142 mol﹒L-1

B. 0.0142 mol﹒L-1

C. 0.142 mol﹒L-1

D. 1.42 mol﹒L-1

9.市售HCl溶液的浓度为12mol﹒L-1欲配制0.60 mol﹒L-1的HCl 1000ml,需取市售HCl溶液多少毫升?()D

A. 20ml

B. 30ml

C. 40ml

D. 50ml

10.关于产生渗透现象必须具备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存在不允许溶质粒子透过的半透膜

B. 半透膜两边的溶液浓度不相同

C.存在不允许溶质粒子透过的半透膜,并半透膜两边的溶液浓度不相同

D. 半透膜既可允许溶质粒子通过,也可以允许溶剂通过

11.关于溶液的渗透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总是从纯溶剂一方往溶液一方,或者从稀溶液一方往浓溶液一方渗透

B. 总是从纯溶剂一方往溶液一方渗透

C. 总是稀溶液一方往浓溶液一方渗透

D. 总是浓溶液一方往稀溶液一方渗透

12. 关于渗透压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D

A. 一般表达式只适用于非电解质溶液

B. 在一般表达式中增加校正因子后,可近似处理电解质溶液问题

C. 渗透压与温度有关

D. 渗透压与溶质的本性有关

13. 试计算温度在37℃,物质的量浓度为0.154 mol﹒L-1的氯化钠溶液的渗透压。()B

A. 397 kPa

B. 793 kPa

C. 397 Pa

D. 793 Pa

14. 医学上等渗溶液的渗透浓度范围为()。C

A. 大于320mmol﹒L-1

B. 小于280 mmol﹒L-1

C. 280~320mmol﹒L-1

D.320~460mmol﹒L-1

15. 关于溶胶的电泳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 溶胶的分散相粒子在分散介质中的定向移动

B. 中性粒子,电泳时不移动

C. 带有正电荷的溶胶粒子,电泳时移向负极

D. 带有负电荷的溶胶粒子,电泳时移向正极

16. 欲使被半透膜隔开的A、B两种稀溶液间不发生渗透,应使两溶液的()。B

A.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B.渗透浓度相等

C.质量摩尔浓度相等

D.质量浓度相等

17.反应速率常数k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

A.反应物浓度

B.催化剂

C.活化能

D.反应温度

18.对于一个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加入催化剂只能使正反应速率越大

B. 加入催化剂只能使逆反应速率越大

C.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D.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大

19.为提高CO在下列反应中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A

A.增加水蒸气的分压

B.增加总压力

C.增加H

2的分压 D. 增加CO

2

的分压

20.500mL水中溶解25g蔗糖,该溶液的质量浓度为()D

A.0.025g·L-1

B. 0.050 g·L-1

C. 25g·L-1

D.50g·L-1

21.下列浓度表示法中,数值与温度有关的是()A

A.物质的量浓度

B. 质量摩尔浓度

C. 质量分数

D.摩尔分数

22.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内因是()B

A.温度 B.活化能 C.催化剂 D.内能

23.升高温度可以增加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D

A.改变了反应的历程;

B.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C.增加了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频率;

D.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24.下列条件中,能使任何反应平衡时产物的产量增加的是()D

A.升高温度 B.增加压力 C.加入催化剂 D.增加起始物浓度

25.下列溶液中渗透压最大的是()C

A. 0.10mol·L-1 NaCl溶液

B. 0.10mol·L-1葡萄糖溶液

C. 0.10mol·L-1CaCl

2

溶液 D. 0.10mol·L-1蔗糖溶液

26. 土壤中NaCl含量高时植物难以生存,这与下列稀溶液的性质有关的是()。D

A.蒸汽压下降 B.沸点升高 C.冰点下降 D.渗透压

2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D

A.溶液中H+离子浓度越大,pH越低

B.在室温下,任何水溶液中都有[H+][OH-]=10-14

C.温度升高时,值变Kw大 D.在浓HCl溶液中,没有OH-离子存在28.下列物质中,既是质子酸,又是质子碱的是()。A

A.HCO

3- B.NH

4

+ C.S2- D.PO

4

3-

29.关于反应速率的有效碰撞理论要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为了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物分子必须碰撞

B. 只有具有足够高的能量的哪些分子的碰撞才能发生反应

C. 对活化分子不需要具备一定的能量

D. 只有沿着特定方向碰撞才能发生反应

30. 关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 搅拌反应器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B. 温度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C. 反应物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D.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31. 关于反应速率方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 反应速率与各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

B. 反应速率方程适用于元反应

C. 纯固态或纯液态需写入反应速率方程

D. 温度不影响反应速率

32. 关于催化剂的基本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参与反应,但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组成不变

B. 有一定的选择性

C. 催化剂只催化正反应

D. 只能催化热力学上能够发生的反应

33. 关于化学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化学平衡是动态的平衡

B. 化学平衡是静态的平衡

C. 化学平衡时,正向反应的速率大于逆向反应的速率

D. 化学平衡时,逆向反应的速率大于正向反应的速率

34. 关于标准平衡常数K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 Kθ与温度有关

B. Kθ与反应物的浓度或分压有关

C. Kθ值越大产物的平衡浓度或分压越大

D. Kθ值越小反应物的平衡浓度或分压越大

35. 关于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 浓度对化学平衡有影响

B. 压力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可能有影响

C. 温度对化学平衡有影响

D.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有影响

36. 从化学平衡影响因素考虑,下列哪种方法用以提高合成氨的产率是不正确的。()A

N 2(g) + 3H

2

(g)2NH

3

(g)?H=-92.22kJ﹒mol-1

A. 升高温度

B. 降低温度

C. 增加体系总压力

D. 减小NH

3

的分压

37. 增加2NOBr(g) 2NO(g)+ Br

2

(l)平衡体系的总压,其平衡()。B

A. 向右移动

B. 不发生移动

C. 向左移动

D. 移动方向无法判断

38. 在下列电解质中,哪一个化合物是弱电解质。()C

A. HCl

B. KCl

C. HAC

D. NaOH

39. 在下列酸碱对中,哪一对不是共轭酸碱对。()A

A. H

3PO

4

~ HPO

4

2- B. H

2

PO

4

- ~ HPO

4

2-

C. HPO

42- ~ PO

4

3- D. HCl ~ Cl-

40. 关于水的质子自递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 发生在水分子之间的质子传递反应

B. 纯水的pH值偏碱性

C. 水中的[H+]和[OH-]的乘积为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

D.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是吸热反应

41. 关于pH的表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 pH=7溶液显中性

B. pH值大于7溶液显碱性

C. pH值小于7溶液显酸性

D. pH值越小,溶液的酸度越低

42. 关于缓冲溶液的组成,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

A. NaH

2PO

4

~ Na

3

PO

4

B. HAc ~ NaAc

C. NH

3 ~ NH

4

Cl D. NaHCO

3

~ Na

2

CO

3

43. 关于正常人血的pH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pH值维持在7.35~7.45之间

B. pH值维持在7.25~7.45之间

C. pH值维持在7.35~7.55之间

D. pH值维持在7.25~7.55之间

44. 关于溶度积常数Ksp,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 Ksp与难溶电解质的本性有关

B. Ksp与温度无关

C. Ksp与沉淀量无关

D. Ksp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无关

45. 关于溶度积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Ksp 小于Qi ,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B. Ksp 大于Qi ,溶液为过饱和溶液

C. Ksp 等于Qi ,溶液处于平衡状态

D. Ksp 和Qi 均与温度无关

46. 0.0101L mol -?HCl 溶液中-OH 浓度为( ) B

A 、2100.1-?1L mol -?

B 、12100.1-?1L mol -?

C 、1100.1-?1L mol -?

D 、10100.1-?1L mol -?

47. 室温下,10100.1-?HAc 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Kw 为( )C

A 、2100.1-?

B 、1100.1-?

C 、1×10-14

D 、10100.1-?

48.某一可逆反应体系采用某种催化剂以增大正反应生成物的产量,这种催化剂具有下列哪一性质( )B

A .仅能增大正反应速度

B .同等程度地催化正逆反应,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 .能使平衡常数K 发生改变,从而使正反应速度加快

D. 使正反应活化能较低,从而使正反应速度加快

49. 用理想半透膜将0.02mol ·L 1-蔗糖溶液和0.02mol ·L 1-NaCl 溶液隔开时,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D

A .蔗糖分子从蔗糖溶液向NaCl 溶液渗透

B .蔗糖分子从蔗糖溶液向NaCl 溶液渗透

C .水分子从NaCl 溶液向蔗糖溶液渗透

D. 水分子从蔗糖溶液向NaCl 溶液渗透

50. 配制300mL 0.101L mol -?NaOH 溶液,需要称取固体NaOH 的质量是

( )。A

A 、1.2g

B 、1.2mg

C 、4.0g

D 、4.0mg 51.

C A. B. C. D.

52.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转移

B. 酸失去质子后就成为碱

C. 酸愈强,其共轭碱也愈强

D. 强酸与强碱反应后生成弱酸和弱碱

53.在下面的几组溶液中,哪一组用来制备缓冲溶液( )D

A 、KNO 3和NaCl

B 、NaNO 3和BaCl 2

C 、K 2SO 4和Na 2SO 4

D 、NH 3·H 2O 和NH 4Cl

54. 某一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为25 .3%,当有一催化剂存在时,其转化率是:( )B

A 、>25.3%

B 、=25 .3%

C 、<25 .3%

D 、接近100%

55. 在某温度下,纯水的pH 为6.5,则其pOH 值应为( )B

A 、7.5

B 、6.5

C 、小于6.5

D 、大于7.5

56. 室温下0.11L mol -?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接近于( )C

A 、25kPa

B 、101.3 kPa

C 、250 kPa

D 、217 kPa

57.会使红细胞发生缩皱的溶液是( )C

A 、9.0g ·L 1-NaCl

B 、50g ·L 1

-葡萄糖

C 、100g ·L 1-葡萄糖

D 、生理盐水的10倍稀释液

58、会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溶液是( )D

A 、90.0g ·L 1-NaCl

B 、50g ·L 1-葡萄糖

C 、100g ·L 1-葡萄糖

D 、生理盐水的10倍稀释液

59.HPO 42-的共轭酸是( )。B A. B. C. D. 60. 溶液稀释时的计算公式2211V C V C =,它表示( )。B

A. 稀释前后溶剂的物质的量相等

B. 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C. 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D. 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浓度相等

第四至八章

1. 下列数字中,哪个数字的有效数字位数是3位。( )A

A. 0.00500

B. 0.05

C. 0.50

D. pH=8.61

2. 关于杂化轨道的类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 sp 杂化轨道

B. sp 2杂化轨道

C. sp 3杂化轨道

D. 孤电子杂化轨道

3. 下列哪种作用力不属于分子间作用力。( )A

A. 氢键力

B. 取向力

C. 诱导力

D. 色散力

4. 下列配合物属于螯合物的是( )。D

A. [Cu(NH 3)4]SO 4

B.[Pt(NH 3)4]Cl 2

C. [Cu(H 2O)4]SO 4

D. [Cu(en)2]SO 4

5、下列各组分子间同时存在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键的是( )。D

A. 苯和CCl 4

B. CH 3F 和C 2H 6

C. CH 4和C 2H 6

D. H 2O 和CH 3OH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B. 直线形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C.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D. HBr 分子之间只存在色散力

7、在CO 2 、SiH 4 、BF 3分子中,它们( )。C

A.都是极性分子

B. CO 2 、SiH 4是非极性分子,BF 3是极性分子

C.都是非极性分子

D. CO 2 是非极性分子,SiH 4 、BF 3是极性分子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p 轨道之间以“肩并肩”方式重叠可形成σ键

B .p 轨道之间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可形成π键

C .p 轨道之间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可形成σ键

D. s 轨道与p 轨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可形成π键

9.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配合物的是( )。C A. B. C. D.

10.

中,中心离子( )的配位分子数是( )B A.5 B.2 C.1 D.4

11. 乙二胺能与金属离子形成下列那种物质( )。C A. 配合物 B. 沉淀物 C. 螯合物 D 聚合物.

12. 在氢气分子之间存在的主要作用力是( )。C

A. 氢键

B. 取向力

C. 色散力

D. 诱导力

13. 在水分子之间存在的主要作用力是( )。A

A. 氢键

B. 取向力

C. 色散力

D. 诱导力

14. 下列物质中,分子间仅存在色散力的是( )A A. B. C. HBr D. HI

15. 水具有反常的高沸点,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 )C

A. 范德华力

B. 共价键

C. 氢键

D. 离子键

16. 乙醇和水分子之间存在的分子作用力有( )D

A. 取向力和诱导力

B. 色散力

C. 氢键

D. 以上四种作用力都存在

17. pH=10.00的有效数字为( )位。 C

A. 4

B. 3

C. 2

D. 1

18.下列各数修约到三位有效数字,正确的是( )。C

A. 15223→15200

B. 0.077550 →0.0775

C. 32.361 →32.4

D. 180.500→180.5

19.下列各项对有效数字判断正确的是( )。A

A. 1.0003是五位有效数字

B. 3.430是三位有效数字

C. 0.00600是六位有效数字

D. lgk=3.024是四位有效数字

20.下列分子和离子中,不能作为配体的是( )C

A.O H 2

B.3NH

C.

4NH D.en

21.下列分子中,属于极性分子的是( )。A

A.O H 2

B.4CCl

C. 2H

D.2N

22.下列分子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 )。D

A.3NH

B.S H 2

C. O H 2

D.4CH

23.由非极性共价键组成的分子是( )。C

A.HCl

B.4CCl

C. 2H

D.3NH

24.由极性共价键组成的分子是( )。B

A.2Cl

B.HCl

C. 2H

D.2O

25.下列关于物质内部范德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A. 极性分子间没有色散力。

B. 非极性分子间没有取向力。

C. 氮气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

D. 极性越强的分子之间取向力越大

第九至十一章

1.下列烷烃命名正确的是( )。C CH

CH 33CH 2CH 2CH 3

A.异丁烷

B.异戊烷

C.异己烷

D.异庚烷

2.下列化合物命名正确的是( )。A Cl

Br

A.反—1—氯—4—溴环己烷

B. 顺—1—氯—4—溴环己烷

C. 反—1—溴—4—氯环己烷

D. 顺—1—溴—4—氯环己烷

3.下列哪一个化合物相对酸最不稳定( )。C

A.己烷

B.环己烷

C.环丙烷

D.甲基环己烷

4.下列化合物命名正确的是( )。A C C

Cl

H Cl A. 反—1,2—二氯乙烯 B. 顺—1,2—二氯乙烯

C. 1,2—二氯乙烯

D. 二氯乙烯

5.苄基型化合物具有催泪作用,下列哪一个属于苄基卤化物( )。A

A.CH 2Br

CH 2CH 2Cl CH 3CH 2CH 2Br

B. C.Br D.

6.下列烃类化合物哪一个能被KMnO 4氧化( )。B

A.苯

B.甲苯

C.环己烷

D.叔丁基苯

7.下列化合物命名正确的是()。CH2CH3

B

A.2-乙基环戊烯

B. 3-乙基环戊烯

C. 1-乙基环戊烯

D. 5-乙基环戊烯

8.下列烯烃哪一个有顺反异构体()。B

A. CH3CH CH2

B. CH3CH CHCH3

C. CH3CH C(CH3)2

D. CH2CH2

9.下列哪一个醇难溶于水()A

A.正戊醇

B.正丙醇

C.乙醇

D.甲醇

10.下列哪一个化合物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D

A.氯苯

B. 环己烷

C.己烷

D.乙醚

11.下列哪个化合物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C

A. CH3CH2OH

B. CH3(CH2)4CH3

C. CH3CH2

SH D.

12.下列哪一个化合物易溶于水()。D

A.OH

B.

OH OH ONa

CH3

C.

CH3

D.

13.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能与三氯化铁溶液显色( )。B

A.苯甲醇

B.对-甲苯酚

C. 丙醇

D.环己醇

14.下列哪一个化合物在室温条件下能溶于浓H

2SO

4

()。B

A.溴乙烷

B.乙醚

C.己烷

D.苯

15.下列哪一个醚与氢碘酸一起加热不会发生醚键的断裂()。A

A.二苯醚

B.苯甲醚

C.乙醚

D.甲基叔丁基醚

16.下列试剂中,可与烯烃进行反马氏规则加成的是()。C

A. HF B. HCl C. HBr D. HI

17.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的是()。 D

A.丙醛 B.甲醛 C.乙醛 D.苯甲醛

18.鉴别1-丁炔和2-丁炔选用下列哪种试剂()。 A

A. B. C. D.

HCl / ZnCl2

I2 / NaOH

Ag (NH3)2NO3KMnO4

19. 鉴别乙烯和乙烷选用下列哪种试剂()。D

A. B. C. D.

HCl / ZnCl2

I2 / NaOH

Ag (NH3)2NO3KMnO4

20.下列哪一个化合物能被弱氧化剂(土伦试剂)氧化()。B

A.丙酮

B.苯甲醛

C.二苯基酮

D.苯乙酮

21.下列哪一个化合物在水中是以水合物的结构存在( )。C

A.氯仿

B.己烷

C.福尔马林

D.己酮

22. 下列化合物相对分子量相近,其中沸点最高的是( ) C

A. 正戊烷

B. 正丁醛

C. 正丁醇

D. 丁酮

23.乙硫醇具有极难闻的气味,常作为无气味燃料气漏气的警报。下列化合物中属于乙硫醇结构的是 ( ) A A. B. C. D.

24. 下列化合物中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是 ( )。D

A. 烷烃

B. 烯烃

C. 炔烃

D. 醇

25. 分子中的所有碳碳键均以单键相连的烃是( )。A

A 、烷烃

B 、烯烃

C 、炔烃

D 、芳香烃

26.烯烃的官能团是( )。B

A 、碳碳单键

B 、碳碳双键

C 、碳碳三键

D 、碳碳单键和三键

27. 硫醇的官能团是( )。A

A 、-SH

B 、-OH

C 、-CHO

D 、-COOH

28.分子中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苯环的碳氢化合物称为( )。D

A 、烷烃

B 、烯烃

C 、炔烃

D 、芳香烃

29.室温下能与硝酸银的氨溶液作用,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B

A 、CH 3CH 2CH 2CH 3

B 、CH 3

CH 2C CH D 、 CH 3CH 2CH CH 2 C 、CH 3C C CH 3

30.醇的官能团是( )。D

A 、醛基

B 、羰基

C 、氨基

D 、羟基

31.下列环烷烃中,最稳定的是( )。D

A 、环丙烷

B 、环丁烷

C 、环戊烷

D 、环己烷

32.下列化合物CH 3CH 2CH CH 3

CHO 命名正确的是( )。 A A 、2-甲基丁醛 B 、2-甲基丁酮 C 、甲基-1-丁醛 D 、异戊醛 33.CH 3CH CH 3CH 2C O

CH 3命名为( )。 B

A 、4-甲基-2-戊醛

B 、4-甲基-2-戊酮

C 、4-甲基-2-戊酸

D 、异戊酮

34.下列化合物命名为苯甲醛的是( )。C

A 、

COOH B 、C O

OH C 、 CHO D 、OH

35、乙醇与二甲醚是什么异构体( )。C

A、碳架异构

B、位置异构

C、官能团异构

D、互变异构

第十二章至十五章

1.葡萄糖属于( )。D

A. 戊酮糖

B. 戊醛糖

C. 己酮糖

D. 己醛糖

2. 下列化合物哪一个在水中溶解度最小( )D

A. 甲酸

B. 乙酸

C. 丙酸

D. 丁酸

3. 组成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C

A. 戊糖和脱氧核糖

B. 含氮碱基

C. 单核苷酸

D. 磷酸和戊糖

4. 糖原是属于下列哪一种类型的糖( )。D

A. 单糖

B. 双糖

C. 寡糖

D. 多糖

5.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B

A. 核酸

B. 氨基酸

C.有机酸

D. 无机酸

6. 在DNA分子中不存在的碱基是( )A

A. 尿嘧啶

B. 胸腺嘧啶

C. 胞嘧啶

D. 鸟嘌呤

7.下列羧酸分子中,沸点最高的是()。D

A.正戊酸

B.正己酸

C. 正庚酸

D. 正辛酸

8.下列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C

A. CH3CH2CH CH

2 B.

CH3CH2C CH

C. CH3CH2CH CH3

D.

CH3CH2CH CH3

3

9.下列哪类化合物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D

A.戊烷

B.氯苯

C.苯甲酸

D.苯胺

10.下列化合物命名正确的是()N

C

A.1-羟基喹啉

B.1-羟基异喹啉

C.8-羟基异喹啉

D. 8-羟基喹啉

11.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D

A. B. C. D.

COOH

12.碘是一种很有用的鉴别试剂,常以碘试液即碘-碘化钾溶液参与鉴别,下列哪种化合物可用碘鉴别()。C

A.氨基酸

B.纤维素

C.淀粉

D.油脂

13. CH3COOH的结构俗称为()。D

A、草酸

B、蚁酸

C、甘油

D、醋酸

14.下列化合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C

A、苯胺

B、氨

C、二甲胺

D、N-甲基苯按

15.下列化合物中碱性最弱的是( )。A

A、苯胺

B、氨

C、二甲胺

D、三甲胺

1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糖类的是()。D

A、葡萄糖

B、纤维素

C、淀粉

D、脂肪

17.血糖通常是指血液中的()。A

A、葡萄糖

B、果糖

C、麦芽糖

D、糖原

18.糖在人体中储存的形式是()。D

A、葡萄糖

B、蔗糖

C、麦芽糖

D、糖原

19.氨基酸以偶极离子(两性离子)形式存在时,溶液的pH值称为( )。A

A、等电点

B、显色反应

C、水解反应

D、盐析

20.构成RNA的基本单位是()。C

A、脱氧核糖核苷酸

B、胸腺嘧啶

C、核糖核苷酸

D、嘧啶

21.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D

A、尿嘧啶

B、嘧啶

C、核糖核苷酸

D、脱氧核糖核苷酸

22. 下列哪一个化合物易溶于碳酸氢钠()。A

A.苯甲酸

B.苯酚

C.对-甲基苯酚

D.β-萘酚

23. 下列化合物哪一个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A

A.苯甲酸钠

B.苯甲酸

C.邻-甲基苯甲酸

D.对-甲基苯甲酸

24. 下列哪一个二元酸的酸性最强()。A

A.草酸

B.己二酸

C.丁二酸

D.丙二酸

二、判断题:

第一至第三章

1.( √ ) 为维持只允许溶剂通过的膜所隔开的溶液与纯溶剂之间的渗透平衡而需要的超额压力称为渗透压。

2.( × )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所需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的。

3.( √ ) 活化络合物具有的最低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为活化能。

4.(×)对于反应,当温度不变时,化学反应速率与各反应物浓度幂的乘积成正比。

5.(√)当外来因素引起平衡系统移动时,平衡向着消除外来影响,恢复原有

状态的方向移动。

6.(× )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该弱电解质不含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使该弱电解质的解离度略有增加,这种作用称为盐效应。

7.(√ )在温度一定时,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幂之乘积称为溶度积常数。

8.(× )总反应的反应速率取决于各基元反应中速率最快的一步。

9.( √)浓度、温度、催化剂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

10.( √ )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发生化学反应的等渗溶液以任意体积混合后得到的溶液还是等渗溶液。

11.( √ )把红细胞浸泡在某水溶液中,若红细跑皱缩,则此溶液为高渗溶液。

12.( √ )把红细胞浸泡在某水溶液中,若红细跑漲破,则此溶液为低渗溶液。

13.( ×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这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正反应速率增加,逆反应速率减少。

14.( × )往HAC 溶液中加入NaAC 后产生同离子效应,故往HCl 溶液中加入NaCl 也会产生同离子效应。

15.( × )从物质的聚集状态看,分散系可以是液态的和气态的,但没有固态的。

16.( × )催化剂是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但它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组成都发生了改变。

17. ( √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如果反应物气体分子总数与生成物的气体分子总数相等,则增加总压力,化学平衡将不发生移动。

18. ( ×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提供质子的任何分子或离子都是碱。

19. ( √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与其释放一个氢离子后产生的碱称为共轭酸碱对。

20. ( × )pH 和pOH 都可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H 值越大,则表示溶液的酸性越大。

21. ( × )这种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该弱电解质有共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解离度增大的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

22. ( × )在Cl NH NH 43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的HCl ,混合溶液的pH 值将减少。

23. ( √ )质量浓度,它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24. ( × )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为活化分子,因此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的。

25. ( √ )催化剂只能催化热力学上能够发生的反应,它不能使非自发的反应变成自发反应。

26. (×)化学平衡移动时,其平衡常数一定随之改变。

第四至第八章

1.(√)根据“四舍六入,五留双”的规则,将11.2350修约成4位有效数字,其结果为11.24。

2.(×)分子中通过共用电子达到稳定的稀有气体的电子构型并形成化学键,称为共价键。

3.(√)一般来说,π键只能与σ键同时存在,在双键或叁键中,必须也只能有1个σ键。

4.( × ) 同一周期,自左至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

5.( × ) 用光电天平称出9.2340克的样品,9.2340就是4位有效数字。

6.( √ ) 测定的准确度高,精密度也必然高。

7.( √ ) 在配合物的内界中,有配位键存在,也可能有共价键存在。

8.( √ ) 所有配合物都是由内界和外界两部分组成,内、外界靠离子键结合。

9.( √ ) 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理化性质(如:熔点、沸点)影响很大。

10.( × ) 含氢化合物之间都存在着氢键。

11.( × ) 由极性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12.( √ ) 两个原子之间最多只形成一个σ键。

13.( √ ) 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14. ( √ ) 这种存在于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

15. ( × ) 两个原子轨道沿键轴(两原子核间连线)方向以“头碰头”的方式重叠所形成的共价键称为π键。

16. ( √ ) 在分子之间存在着较弱的相互作用,其作用能是化学键的几十分之一或几百分之一。这种分子之间的较弱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分子间力,也称为范德华力。

17. ( √ )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的配体称为多齿配体。

18. ( × ) 离子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19. ( √ ) 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20. ( √ ) 电负性就是分子中原子对成键电子对吸引力相对大小的量度。

21. ( × ) 一个原子所形成的共价键数目通常受单电子数目的限制,单电子相互配对成键后,就不能再同其它原子的单电子配对,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22. ( √ ) 共价键尽可能沿着原子轨道最大重叠方向形成,所以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23. ( × ) 具有未成对电子的两个原子相互靠近时可以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24. ( × ) 同一种金属离子所形成的螯合物的稳定性一般比配位数相同的非螯合物要低。

25. ( × ) 螯合物的稳定性与形成环的大小及数目有关,一般来说,形成的鳌环愈大,此鳌合物愈稳定。

26. ( √ ) 鳌合物中五、六员环的数目愈多,鳌合物就愈稳定。

27. ( × ) 色散力只存在于非极性分子之间,而取向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

28. ( √ ) 由非极性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第九章至第十一章

1.(×)烯烃与卤化氢加成总是服从马氏规则。

2.(×)醇脱水形成的烯烃,其主要产物总是双键碳上烃基取代较少的烯烃。

3.(×)苯与浓硝酸作用,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称为硝化反应。

4. (√)苯和浓硫酸在加热或与发烟硫酸作用时,苯环上氢原子被磺酸基取代,生成苯磺酸的反应称为磺化反应。

5. ( × )烯烃有顺反异构现象,环烷烃不可能有顺反异构现象。

6.(√)烃是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因此又称碳氢化合物。7.( × ) 烷烃的沸点随着烷烃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支链越多,沸点越低。8.(√)羟基直接与苯环相连的化合物称为苯酚。

9.(√)苯酚已被氧化而带有颜色,市售的苯酚一般呈粉红色。

10.( × ) 烯烃和炔烃一般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11.( × )

CH2CH3

CH3

命名为对乙基甲苯。

12.( × ) 分子中含有官能团-OH的化合物都属于醇。

13.(√)低级醛和酮可以溶于水,但醛和酮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迅速降低。

14.( × ) 所有的醛和酮都可以和土伦试剂发生银镜反应。

15.(√)CH2CH CH2

OH OH OH命名为丙三醇,俗称为甘油。

16.(√)

O

CH3

的正确命名为对甲基环己酮。

17.( × ) 硫醇在空气中非常稳定,不易被氧化。

第十二章至第十五章1.( √ ) 一对对应异构体总有实物和镜像的关系。

2.( √ ) 羧酸和醇在酸(如硫酸)催化下,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

3.( × ) 连有四个相同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

4.( √ ) 糖是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化合物。

5.( × ) 氨基酸是一类分子中只含有氨基的化合物。

6.( √ ) 氨基酸在水溶液中的结构形式取决于溶液的pH值。

7.( × ) 氨基酸按其结构可分为酸性氨基酸和碱性氨基酸。

8.(√)α-氨基酸与水合茚三酮可生成蓝紫色配合物。

9.(×)水杨酸是对羟基苯甲酸。

10、(×)羧酸分子中,随着碳原子数目的增加,羧酸在水中的溶解性依次增加。

11、(√)羧酸既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也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羧酸钠盐。

12、(√)胺可以看作是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所生成的化合物。

13、(×)单糖是不能再被水解的糖,所以淀粉属于单糖。

14.(×)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光学活性。

三、填空选择题

第一至第三章

1. 溶液的浓度可以用ω

B ()、ρ

B

()、c

B

()表示,而[AB] 表示()。A

A. 质量分数、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平衡浓度

B. 平衡浓度、质量分数、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

C. 物质的量浓度、平衡浓度、质量分数、质量浓度

D. 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平衡浓度、质量分数、

2. 硫酸的物质的量可以表示为n()和n(),而不能表示为n()和()。B

A. n、H

2SO

4

、1/2 H

2

SO

4

、硫酸 B. H

2

SO

4

、1/2 H

2

SO

4

、硫酸、n

C. 硫酸、n、H

2SO

4

、1/2 H

2

SO

4

D. 硫酸、H

2

SO

4

、1/2 H

2

SO

4

、n

3. 将浓溶液c

1稀释为所需浓度c

2

时,其稀释后的溶液()、()变化了,而溶液

中的()、()没有改变。C

A. V

2、n、m、c

2

B. n、m、c

2

、V

2

C. c

2

、V

2

、n、m D. m、c

2

、V

2

、n

4. 在计算NaCl、CaSO

4、MgCl

2

、Na

2

SO

4

溶液的渗透压时,公式中校正因子一项NaCl

取()、CaSO

4取()、MgCl

2

取()、Na

2

SO

4

取()。 D

A. 2、1、1、2

B. 2、2、1、1

C. 1、2、2、1

D. 2、2、3、3

5. 带有()的溶胶,电泳时将移向();带有()的溶胶,电泳时将移向()。A

A. 正电荷、负极、负电荷、正极

B. 正极、正电荷、负极、负电荷

C. 负电荷、正极、负极、正电荷

D. 负极、负电荷、正极、正电荷

6.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而()对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影响。A

A. 浓度、温度、催化剂、压力

B. 压力、浓度、温度、催化剂

C. 催化剂、压力、浓度、温度

D. 温度、催化剂、压力、浓度

7. 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有()、()、(),而()对化学平衡没有影响。B

A. 催化剂、浓度、压力、温度

B. 浓度、压力、温度、催化剂

C. 温度、催化剂、浓度、压力

D. 压力、温度、催化剂、浓度

8. pH值(),其溶液的酸度();pOH值(),其溶液的碱度()。C

A. 越高、越高、越高、越大

B. 越大、越高、越小、越高

C. 越小、越高、越大、越低

D. 越高、越大、越高、越小

9. 已知HAc的Ka=1.7×10-5、HCN的Ka=6.2×10-10,其酸的强度()大于();而相应共轭碱的强度()大于()。D

A. Ac-、HAc、HCN、CN-

B. CN-、Ac-、HAc、HCN

C. HCN、CN-、Ac-、HAc

D. HAc、HCN、CN-、Ac-

10. 在已达平衡的()溶液中加入(),会产生同离子效应;在已达平衡的()溶液中加入(),会产生盐效应。A

A. HAc、NaAc、NH

3、NaCl B. NaCl、HAc、NaAc、NH

3

C. NH

3、NaCl、HAc、NaAc D. NaAc、NH

3

、NaCl、HAc

11. 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它的作用机理是( )。加入催化剂,化学平衡将( )。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是( )。

升高温度,使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是( )。A

A 降低活化能不移动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

B 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不移动降低活化能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

C 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不移动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降低活化能

D 降低活化能不移动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

12.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是( ),碱是( )。D

在共轭酸碱对中,若共轭酸的酸性越强,其共轭碱的碱性( )。

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称为( )物质。

A. 质子供给体两性质子接受体越弱

B.质子供给体越弱两性质子接受体

C. 两性质子供给体越弱质子接受体

D.质子供给体质子接受体越弱两性

13.产生渗透现象的必要条件是()存在以及膜()溶液渗透浓度()B

A.透膜两侧不相等

B.半透膜两侧不相等

14.溶胶的三大基本性质是指()、()和()。C

A. 有规则运动 虹吸现象 渗透现象

B. 无规则运动 渗透现象 升华现象

C. 布朗运动 丁铎尔现象 电泳现象

15. 今有气体反应:0),(2)()(2222

A. 向左 向右 向右

B. 向右 向左 向右

C. 向右 向右 向左 D .向左 向左 向左

16. 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温度、浓度的关系为(),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中()数目成正比,而与()无关。 A

A. Π=CRT 溶质质点 溶质性质 B .溶质质点 Π=CRT 溶质性质

C. Π=CRT 溶液质点 溶液性质 D .正比例 溶液质点 溶液性质

17.能抵抗外加的少量()、()或 (),而保持()值基本不变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B

A. 弱酸、弱碱、稀释、PH

B. 强酸、强碱、稀释、PH

C. 弱酸、弱碱、水、PH

18. 一种或几种物质以较小颗粒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系统叫做( )。按照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统分为( )、( )、( )。A

A. 分散系、胶体分散系、分子分散系、粗分散系

B. 分子分散系、胶体分散系、粗分散系、分散系

C. 胶体分散系、分子分散系、粗分散系、分散系

D. 粗分散系、胶体分散系、分子分散系、分散系

19.标准平衡常数K °与( )或( )无关,但与( )有关。标准平衡常数K °值越大,可逆反应向( )进行的越彻底。A

A.反应物浓度 分压 温度 右

B.反应物浓度 分压 温度 左

C. 温度 分压 反应物浓度 右

D. 温度 分压 反应物浓度 左

20.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归纳为:增加( )的浓度或减少( )的浓度,平衡将( )移动。B

A. 反应物 生成物 向左

B. 反应物 生成物 向右

C. 生成物 反应物 向右

21.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与( )有关,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逆反应必为( )反应,升高温度将使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将使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 C

A.反应物浓度吸热吸热放热

B.反应物浓度放热放热吸热

C.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吸热放热

D.反应的热效应吸热放热吸热

22.强酸强碱在水中是()解离的。因此,一元强酸溶液的氢离子浓度()该酸的浓度;一元强碱溶液的氢氧根离子的浓度()该碱的浓度。D

A.部分等于等于

B.部分小于小于

C. 完全大于大于

D. 完全等于等于

23.Ksp只与()的()和()有关,而与溶液中离子的()无关。 A

A. 难溶电解质本性温度浓度

B. 难溶电解质浓度温度本性

C. 强电解质本性温度浓度

D. 强电解质浓度温度本性

第四章至第八章

1. 共价键分为()、()、(),而()不属于共价键。 A

A. σ键、π键、配位键、氢键

B. 氢键、σ键、π键、配位键

C. 配位键、氢键、σ键、π键

D. π键、配位键、氢键、σ键

2.化学键可分为()、()和()三种基本类型,其中大部分化合物以()相结合而形成。 A

A.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共价键

B.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金属键

C.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离子键

3.()键具有()和()的特点。C

A. 离子键饱和性方向性

B. 金属键饱和性方向性

C. 共价键饱和性方向性

4. 范德华力包括()、()和()。B

A. 取向力诱导力氢键

B. 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C. 取向力诱导力共价键

5. 电子带有一个单位的(),质子带有一个单位的(),分子带有()C

A. 正电荷负电荷零电荷

B. 正电荷零电荷负电荷

C. 负电荷正电荷零电荷

6. 组成原子的微粒有()、()和()。A

A. 质子中子电子

B. 微子中子电子

C. 中子电子粒子

7. 现代理论认为电子既具有()性,又具有()性,即电子具有波粒()性。 A

A. 粒子波动二象性

B. 粒子二象性波动

C. 二象性波动粒子

8、HF的沸点比HCl的沸点( ),这是由于( )。A

水具有反常的高沸点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存在着分子间( )。

CH

4和CH

4

分子间只存在( )。

A. 高 HF存在氢键氢键色散力

B. 高 HF存在氢键色散力氢键

C. 高色散力 HF存在氢键氢键

D. 高色散力氢键 HF存在氢键

9.乙醇形成氢键后,对其的()、()等性质有较大影响,但对其()、()等性质没有影响。 B

A. 溶解度、酸性、脱水、沸点

B. 沸点、溶解度、酸性、脱水

C. 酸性、脱水、沸点、溶解度

D. 脱水、沸点、溶解度、酸性

10. 当H原子与电负性很(),半径很()的X原子(如F、O、N原子)形成H-X共价键时,还能去吸引另外一个电负性很(),半径很()的Y 原子产生静电作用,从而形成氢键。氢键通常用X-H…Y表示。A

A. 大小大小

B. 大小小小

C. 小大大小

D. 小小大大

11.按照配位理论,配离子是指()与一定数目的()结合形成的具有()空间构型的()结构单元。 B

A. 金属离子或原子中性分子一定不稳定

B. 金属离子或原子中性分子或阴离子一定稳定

C. 非金属离子阴离子一定不稳定

D. 原子阳离子一定不稳定

12.这种由中心()与()所形成的具有()结构的配离子称为螯合离子,含有螯合离子的配合物称为()。 C

A. 原子多齿配体直线螯合物

B. 离子单齿配体直线螯合物

C. 离子多齿配体环状螯合物

D. 原子单齿配体环形螯合物

13.电负性()的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与电负性()的活泼金属元素的原子通过()得失形成()。 D

A. 较小较大原子金属键

B. 较小较大电子离子键

C. 较大较小原子共价键

D. 较大较小电子离子键

《医用基础化学》作业答案

精心整理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护理学专业 医用基础化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一) (部分元素的原子量:H-1 O-16 C-12 S-32 Cl-35.5 N-14 Li-7 Na-23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一、填空: C、分散系可有液、固、气三种状态 D、分散相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体系,称为胶体分散系 2.符号n用来表示 A、物质的量 B、物质的质量 C、物质的量浓度 D、质量浓度3.测得100mL某溶液中含有8mg Ca2+,则溶液中Ca2+的浓度是( )。

A 、0.21L mol -? B 、0.2m 1L mol -? C 、2m 1L mol -? D 、21L mol -? 4.将12.5gNaCl 溶于水,配制成250mL 溶液,该溶液的质量浓度是( )。 A 、25g ·L 1- B 、50 g ·L 1- C 、0.05 g ·L 1- D 、0.025 g ·L 1- 5.在下列4种渗透浓度相同的溶液中,渗透压最大的是( )。 A 、葡萄糖溶液 B 、NaCl 溶液 C 、KCl 溶液 D 、蔗糖溶液 )。 D 、44.8kPa 10. 正常人血浆的渗透浓度范围为( ) A 、280~320m 1L mol -? B 、250~350m 1L mol -? C 、320~760m 1L mol -? D 、28~321L mol -? 11. 在下列单位中,哪一个是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 ) A 、g ·L 1- B 、g ·mol 1- C 、mol ·m L 1- D 、mol ·L 1-

天然药物化学期末考试

天然药物化学基础期末考试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50分) 1、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最常用的提取方法是 A、水蒸气蒸馏法 B、容剂提取法 C、两相溶剂萃取法 D、沉淀法 E、 盐析法 2不属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 A、三氯甲烷 B、苯 C、正丁醇 D、丙酮 E、乙醚 3,与水互溶的溶剂是 A、丙酮 B、乙酸乙酯 C、正丁醇 D、三氯甲烷 E、石油醚 4,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 A、乙醚 B、丙酮 C、甲醇 D、乙醇 E、丙酮和甲醇(1:1) 5、溶剂极性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的是 A、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 B、石油醚、丙酮、乙酸乙酯 C、石油醚、乙酸乙酯、三氯甲烷 D、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醚 E、乙醚、乙酸乙酯、三氯甲烷 6、下列溶剂中溶解化学成分范围最广的溶剂是 A、水 B、乙醇 C、乙醚 D、苯 E、三氯甲烷 7、银杏叶中含有的特征成分类型为 A、黄酮 B、二氢黄酮醇 C、异黄酮 D、查耳酮 E、双黄酮 8、煎煮法不宜使用的器皿是 A、不锈钢锅 B、铁器 C、瓷器 D、陶器 E、砂器 9、下列方法不能使用有机溶剂的是 A、回流法 B、煎煮法 C、渗漉法 D、浸渍法 E、连续回流法 10、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选用 A、回流提取法 B、煎煮 C、渗漉 D、连续回流法 E、水蒸气蒸馏 11、影响提取效率的关键因素是 A、天然药物粉碎度 B、温度 C、时间 D、浓度差 E、溶剂的选择 12、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物质是 A、二氧化碳 B、甲醇 C、苯 D、乙烷 E、六氟化硫 13、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 A、密度不同 B、分配系数不同 C、移动速度不同 D、萃取常数不同 E、介电常数不同 14、从天然药物的水提取液中萃取强亲脂性成分,宜选用 A、乙醇 B、甲醇 C、正丁醇 D、乙酸乙酯 E、苯 15、采用两相溶剂萃取法分离化学成分的原理是 A、两相溶剂互溶 B、两相溶剂互不相溶 C、两相溶剂极性相同 D、两相溶剂极性不同 E、两相溶剂亲脂性有差异 16、四氢硼钠反应用于鉴别 A、黄酮、黄酮醇 B、异黄酮 C、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

药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A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的填入括号内,每题1分,共15分) 1、盐酸利多卡因的化学名为( ) A .2-(2-氯苯基)-2-(甲氨基)环己酮盐酸盐 B .4-氨基苯甲酸-2-而乙氨基乙酯盐酸盐 C .N-(2,6-二甲苯基)-2-二甲氨基乙酰胺盐酸盐 D .N-(2,6-二甲苯基)-2-二乙氨基乙酰胺盐酸盐 2、苯巴比妥的化学结构为( ) A . B 。 C NH C NH C H O O O C NH C NH C C 2H 5O S O C . D 。 C NH C NH C C 2H 5O O O C NH CH 2 NH C C 2H 5O O 3、硫杂蒽类衍生物的母核与侧链以双键相连,有几何异构体存在,其活性一般是( ) A .反式大于顺式 B .顺式大于反式 C .两者相等 D .不确定 4、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理是( ) A .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剂 B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C .花生四烯酸环氧酶抑制剂 D .粘肽转肽酶抑制剂 5、磷酸可待因的主要临床用途为( ) A .镇痛 B .祛痰 C .镇咳 D .解救吗啡中毒 6、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其化学结构属于哪一类( ) A .氨基醚 B .乙二胺 C .哌嗪 D .丙胺 7、化学结构如下的药物是( ) OCH 2CHCH 2NHCH(CH 3)2 OH A . 苯海拉明 B .阿米替林 C .可乐定 D .普萘洛尔 8、卡巴胆碱是哪种类型的拟胆碱药( ) A .M 受体激动剂 B .胆碱乙酰化酶 C .完全拟胆碱药 D .M 受体拮抗剂 9、下列药物可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是( ) A .奎尼丁 B .多巴酚丁胺 C .普鲁卡因胺 D .尼卡低平

《医用基础化学》作业(一)答案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护理学专业 医用基础化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一) (部分元素的原子量:H-1 O-16 C-12 S-32 Cl-35.5 N-14 Li-7 Na-23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一、填空: 1.一种或几种物质以较小颗粒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系统叫做分散系统。 按照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统分为分子分散系、胶体分散系、粗分散系。 2.一步就完成的反应称为元反应;通过多步骤完成的反应称为复杂反应。 3.产生渗透现象的必要条件是半透膜存在以及膜两侧溶液渗透浓度不相等。 4.溶胶的三大基本性质是指布朗运动、丁铎尔现象和电泳现象。 5.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温度、浓度的关系为Π=CRT,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中溶质质点数目成正比,而与溶质性质无关。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分散系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分散系由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组成 B、分散系包括均相体系和多相体系 C、分散系可有液、固、气三种状态 D、分散相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体系,称为胶体分散系 2.符号n用来表示 A、物质的量 B、物质的质量 C、物质的量浓度 D、质量浓度 3.测得100mL某溶液中含有8mg Ca2+,则溶液中Ca2+的浓度是( )。 A、0.21 mol- ?D、21 ? mol- L L ?C、2m1 L ?B、0.2m1 mol- mol- L 4.将12.5gNaCl溶于水,配制成250mL溶液,该溶液的质量浓度是( )。 A、25g·L1- B、50 g·L1- C、0.05 g·L1- D、0.025 g·L1- 5.在下列4种渗透浓度相同的溶液中,渗透压最大的是( )。 A、葡萄糖溶液 B、NaCl溶液 C、KCl溶液 D、蔗糖溶液

2017天然药物化学期末考试答案

天然药物化学 交卷时间:2017-09-08 10:43:00 一、单选题 1. (2分)具有抗疟作用的倍半萜内酯是() ? A. 莪术醇 ? B. 莪术二酮 ? C. 马桑毒素 ? D. 青蒿素 ? E. 紫杉醇 得分:2 知识点:天然药物化学作业题 答案D 解析2. (2分)蟾蜍毒素是一种() ? A. 甲型强心甙元 ? B. 乙型强心甙元 ? C. 具有乙型强心甙元结构,有强心作用的非苷类 ? D. 无强心作用的甾体化合物 得分:2 知识点:天然药物化学作业题

答案C 解析3. (2分)通常以树脂.苦味质.植物醇等为存在形式的萜类化合物为() ? A. 单萜 ? B. 二萜 ? C. 倍半萜 ? D. 二倍半萜 ? E. 三萜 得分:2 知识点:天然药物化学考试题 答案B 解析4. (2分) 对下述结构的构型叙述正确的是() ? A. α-D型, ? B. β-D型, ? C. α-L型, ? D. β-L型 得分:0

知识点:天然药物化学作业题 答案C 解析5. (2分)原理为氢键吸附的色谱是() ? A. 离子交换色谱 ? B. 凝胶滤过色谱 ? C. 聚酰胺色谱 ? D. 硅胶色谱 ? E. 氧化铝色谱 得分:2 知识点:天然药物化学作业题 答案C 解析6. (2分)在蒽醌衍生物UV光谱中,当262~295nm吸收峰的logε大于4.1时,示成分可能为() ? A. 大黄酚 ? B. 大黄素 ? C. 番泻苷 ? D. 大黄素甲醚 ? E. 芦荟苷 得分:2 知识点:天然药物化学考试题 答案B 解析7.

(2分)在天然界存在的苷多数为() ? A. 去氧糖苷 ? B. 碳苷 ? C. β-D-或α-L-苷 ? D. α-D-或β-L-苷 ? E. 硫苷 得分:2 知识点:天然药物化学考试题 答案C 解析8. (2分)在水液中不能被乙醇沉淀的是() ? A. 蛋白质 ? B. 多肽 ? C. 多糖 ? D. 酶 ? E. 鞣质 得分:2 知识点:天然药物化学作业题 答案E 解析9. (2分)20(S)原人参二醇和20(S)原人参三醇的结构区别是( ) ? A. 3—OH

医用基础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医用基础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化学反应速度随反应物浓度增加而增加的原因是( ) A .活化分子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 B .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 C .活化能降低 D .反应速率常数增大 2.对于反应(g)O N (g)2NO 422=的标准平衡常数θK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g)2NO (g)O N 242=的标准平衡常数等于1/θK B .(g)O N 2 (g)4NO 422=的标准平衡常数与θK 相同 C . (g)2NO (g)O N 242=的标准平衡常数与θK 相同 D .θK 值大小与温度无关 3.关于催化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可以催化0m r ?G △的反应,它可以促使不能发生的反应发生 B .催化剂可以改变平衡常数 C .催化剂参与反应,改变了反应路线,降低了活化能,因而加快了反应 D .催化剂只能催化正向反应,不催化逆向反应 4.碳酸钙的分解反应:(g)CO CaO(s) CaCO 23+=,其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A .[][][]) /CaCO () /CO )(/CaO (32θ θθθc p c K = B .θθp p K /2CO = C .[][][]) /CaCO () /)(/CaO (3CO 2θ θθθ c p p c K = D .[]θθp K /CO 2= 5.硫化氢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为: 其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A .[ ][ ][ ] ) /S H () /S ()/O H (2223θθθθ c c c K -+= B .[][ ][ ] ) /S H () /S )(/O H (223 θθθθc c c K -+ = C .[][][]) /S H ()/S ()/O H 2(2 223 θθθθ c c c K - + = D .[][][][]2 2 2 223 ) /O H ()/S H ()/S ()/O H (θθθθθ c c c c K - + = 6.25℃,4BaS O 的摩尔溶解度为15L mol 100.1--??,则4BaS O 的sp K 为( ) A .10100.2-? B .8100.5-? C .5100.3-? D .10100.1-?

天然药物化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2010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 试卷(A) 考试科目:天然药物化学考试类别:初修 适用专业:制药工程 学号:姓名:专业:年级:班级: 1分,共20分)每题有4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将其序号字母填入括号内,以示回答。多选、错选、不选均不给分。 1.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溶剂是:() A.CHCl 3 O B. Et 2 C. n-BuOH CO D. M 2 2. 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 A.EtOAC B. Me CO 2 C. EtOH D. MeOH 3.两相溶剂萃取法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原理是:() A.各组分的结构类型不同 B.各组分的分配系数不同

C.各组分的化学性质不同 D.两相溶剂的极性相差大 4. 下列生物碱碱性最强的是:( ) A. 麻黄碱 B. 伪麻黄碱 C. 去甲麻黄碱 D. 秋水酰胺 5. 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 A. 黄苓素 B. 大豆素 C. 槲皮素 D. 葛根素 6.中药黄苓所含主要成分是:( ) A. 生物碱类 B. 二氢黄酮类 C. 查耳酮类 D.黄酮类 7.葡聚糖凝胶分离混合物的基本原理是 A. 物理吸附 B. 离子交换

C. 分子筛作用 D. 氢键作用 8.阳离子交换树脂一般可以用于分离:()A.黄酮类化合物 B.生物碱类化合物 C.有机酸类化合物 D.苷类化合物 9.P-π共轭效应使生物碱的碱性:()A.增强 B.无影响 C.降低 D.除胍外都使碱性降低 10.供电诱导效应一般使生物碱的碱性:()A.增强 B.降低 C.有时增强,有时降低 D.无影响 11.大多数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为:()A.复合途径

药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综合四 一、名词解释并举例说明:(共4题,每题5分,) 1,药品的商品名2,非镇静性抗组胺药3, 非甾体抗炎药4,新化学实体 二、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经典H1受体拮抗剂有何突出的不良反应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是如何克服这一缺点举例说明。 2, 为什么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强,而且选择性好 3, 请简述药物的溶解性对药物的药代动力相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三、A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15题,每题1分,共15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先导化合物的来源的是 A. 现有药物 B. 微生物代谢产物 C. 神经递质 D. 中药有效成分 E. 结构推导 2、凡具有治疗、预防、缓解和诊断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符合药品质量标准并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化合物,称为 A. 化学药物 B. 无机药物 C. 合成有机药物 D. 天然药物 E. 药物 3. 氯苯那敏属于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哪种结构类型 A. 乙二胺类 B. 哌嗪类 C. 丙胺类 D. 三环类 E. 氨基醚类 4. 非选择性 -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的化学名是 A. 1-异丙氨基-3-[对-(2-甲氧基乙基)苯氧基]-2-丙醇 B. 1-(2,6-二甲基苯氧基)-2-丙胺 C. 1-异丙氨基-3-(1-萘氧基)-2-丙醇 D. 1,2,3-丙三醇三硝酸 E.2,2-二甲基-5-(2,5-二甲苯基氧基)戊酸 5. 利多卡因比普鲁卡因作用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 A. 普鲁卡因有芳香第一胺结构 B. 普鲁卡因有酯基 C. 利多卡因有酰胺结构 D. 利多卡因的中间连接部分较普鲁卡因短 E. 酰胺键比酯键不易水解 6.苯并氮卓类药物最主要的临床作用是 A. 中枢兴奋 B. 抗癫痫 C. 抗焦虑 D. 抗病毒 E. 消炎镇痛 7.羟布宗的主要临床作用是 A. 解热镇痛 B. 抗癫痫 C. 降血脂 D. 止吐 E. 抗炎 8. 下列哪个药物不是抗代谢药物 A. 盐酸阿糖胞苷 B. 甲氨喋呤 C. 氟尿嘧啶 D. 环磷酰胺 E. 巯嘌呤 9. 属于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的抗疟药为 A. 乙胺嘧啶 B. 氯喹 C. 甲氧苄啶 D. 氨甲蝶啉 E. 喹诺酮 10. 下列哪一个药物是粘肽转肽酶的抑制剂 A. 利福霉素 B. 甲氧普胺 C. 头孢噻肟 D. 氨氯地平 E. 塞利西布 11. 非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的化学名是 A. 1-异丙氨基-3-[对-(2-甲氧基乙基)苯氧基]-2-丙醇 B. 1-(2,6-二甲基苯氧基)-2-丙胺 C. 1-异丙氨基-3-(1-萘氧基)-2-丙醇 D. 1,2,3-丙三醇三硝酸酯 E. 2,2-二甲基-5-(2,5-二甲苯基氧基)戊酸 12. 临床上使用的布洛芬为何种异构体 A. 左旋体 B. 右旋体 C. 内消旋体 D. 外消旋体 E. 30%的左旋体和70%右旋体混合物。 13. 能引起骨髓造血系统的损伤,产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是 A. 氨苄西林 B. 氯霉素 C. 泰利霉素 D. 阿齐霉素 E. 阿米卡星 14. 那一个药物是前药 A. 西咪替丁 B. 环磷酰胺 C. 赛庚啶 D. 昂丹司琼 E. 利多卡因 15. 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A. 新药研究是药物化学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B. 前药进入体内后需转化为原药再发挥作用 C. 软药是易于被吸收,无守过效应的药物 D. 先导化合物是经各种途径获得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E. 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可用于优化先导化合物 四、B型选择题每组试题与备选项选择配对,备选项可重复被选,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6-20] A .洛沙坦 B. 地尔硫卓 C. 地高辛 D. 华法令钠 E.普萘洛尔 16. 属于钙拮抗剂药物17. 属于强心药18. 属于β受体阻断剂 19. 降血压药物20. 抗血栓药物 [21-25] A. 磺胺嘧啶 B. 甲氨喋呤 C. 卡托普利 D. 山莨菪碱 E. 洛伐他汀

药物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药物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 姓名: 学号: 专业: 一、选择题(24×2=48) 显(C)色。 1、盐酸甲氯芬酯与盐酸羟胺-氢氧化钾醇溶液作用后,再加入盐酸-FeCl 3 A 蓝 B 黄 C 紫堇 D 草绿 2、胰岛素有A、B两个肽链组成,A,B两链之间通过(B)连接。 A 氢键 B 二硫键 C 酯键 D 酰胺键 3、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作用机制就是( B )。 A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B 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抑制剂 C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D D-丙氨酸多肽转移酶抑制剂 4、盐酸不啡注射剂放置过久颜色变深,发生了以下哪种反应( B )。 A 水解反应 B 氧化反应 C 还原反应 D 水解与氧化反应 5、内源性阿片样肽类结构中第一个氨基酸均为( C )。 A 甲硫氨酸 B 亮氨酸 C 酪氨酸 D 甘氨酸 6、下列哪种性质与肾上腺素相符( B )。 A 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易水解 B 在空气中放置可被氧化,颜色逐渐变红色 C 易溶于水而不溶于氢氧化钠 D 与茚三酮作用显紫色 受体拮抗剂在临床上主要用作( D )。 7、肾上腺素能α 1 A 抗疟药 B 抗菌药 C 抗癫痫药 D 抗高血压 8、具有下列化学结构的药物就是( B )。 A 盐酸苯海拉明 B 盐酸普萘洛尔 C 盐酸可乐定 D 盐酸哌替啶 9、下列哪个与硫酸阿托品不符( B )。 A 化学结构为二环氨基醇酯类 B 具有左旋光性 C 显托烷生物碱类鉴别反应 D 碱性条件下易被水解 10、M胆碱受体拮抗剂的主要作用就是( A )。 A 解痉、散瞳 B 肌肉松弛 C 降血压 D 中枢抑制 11、强心苷类药物的配糖基甾核的立体结构对药效影响很大,其中C-17上的内酯环为以下哪

药物化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二及答案(已修改)

药物化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二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的填入括号内,每题1分,共15分) 1、盐酸利多卡因的化学名为( ) A .2-(2-氯苯基)-2-(甲氨基)环己酮盐酸盐 B .4-氨基苯甲酸-2-而乙氨基乙酯盐酸盐 C .N-(2,6-二甲苯基)-2-二甲氨基乙酰胺盐酸盐 D .N-(2,6-二甲苯基)-2-二乙氨基乙酰胺盐酸盐 2、苯巴比妥的化学结构为( ) A . B. C NH C NH C H O O O C NH C NH C C 2H 5 O S O C . D. C NH C NH C C 2H 5 O O O C NH CH 2NH C C 2H 5 O O 3、硫杂蒽类衍生物的母核与侧链以双键相连,有几何异构体存在,其活性一般是( ) A .反式大于顺式 B .顺式大于反式 C .两者相等 D .不确定 4、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理是( ) A .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剂 B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C .花生四烯酸环氧酶抑制剂 D .粘肽转肽酶抑制剂 5、磷酸可待因的主要临床用途为( ) A .镇痛 B .祛痰 C .镇咳 D .解救吗啡中毒 6、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其化学结构属于哪一类( ) A .氨基醚 B .乙二胺 C .哌嗪 D .丙胺 7、化学结构如下的药物是( ) OCH 22NHCH(CH 3)2 OH A 、苯海拉明 B .阿米替林 C .可乐定 D .普萘洛尔 8、卡巴胆碱是哪种类型的拟胆碱药( ) A .M 受体激动剂 B .胆碱乙酰化酶 C .完全拟胆碱药 D .M 受体拮抗剂 9、下列药物可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是( )

医用基础化学试题

期中考试试题 单项选择题 1. 血红细胞置于下列哪种溶液中将会引起溶血现象? A 、9 g/L NaCl 溶液 B 、 150g/L 葡萄糖溶液 C 、 5g/L 葡萄糖溶液 D 、生理盐水和 50g/L 葡萄糖溶液等体积混合成的溶液 2.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物质既是酸又是碱的是 4. 往 1L 0.1mol/L HAc 溶液中加入少量 NaAc 固体将引 起的变化是 A 、HAc 的 Ka 减少 B 、 HAc 的 Ka 增大 C 、 HAc 的解离度增大 D 、 HAc 的 pH 增大 5. 下列分子间同时存在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 键的是 A 、BF3 和 CO2 B 、 NH3 和 CH4 C 、 CH3OH 和 H2O D 、C6H6 和 HCl 6. 往浓度均为 0.1mol/L 的 KCl 、KBr 、KI 、KOH 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AgNO3 溶液,最后 析 出沉淀的是 A 、AgCl (ksp=1.8×10-10) B 、 AgOH (ksp=2.0 ×10-8) C 、 AgI ( ksp=8.3 × 10-17 ) D 、 AgBr ( ksp=5.0× 10-13 ) 7. 往下列四种溶液中各加入 10滴 0.1mol/LHCl 溶液,其pH 值变化最小的是 A 、 1mol/L HAc 与 1mol/L NaAc 各 5mL 混合 B 、0.1mol/L HAc 与0.1mol/L NaAc 各 5mL 混合 C 、 1mol/L HAc 9mL 与 1mol/L NaAc 1mL 混合 D 、 1mol/L HAc 1mL 与 1mol/L NaAc 9mL 混合 8. 电子排布式 1s22s22p63s23p63d1 违背了 A 、泡利不相容原理 B 、洪特规则 C 、能量最低原理 D 、洪特特例 9. 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 A、 CCl4 B 、BF3 C 、H2O D 、 BeCl2 10. 0.1 mol ·L-1 NH3 溶液(Kb=1.79×10-5)40.0ml 与0.10 mol ·L-1的HCl 20.0ml 混合, 此时溶液的 pH 值为 14.有 3 份溶液, ① 0.1 mol ·L – 1 C6H12O6 ,② 0.1 mol ·L –1 NaCl ,③0.1 mol ·L – 1CaCl2。 A 、 CO32- B 、HS- 3. 下列各溶液中沸点最低的是 A 、 0.1mol/L HAc 溶液 C 、 0.1mol/L Na2SO4 溶液 C 、NH4+ D 、Ac- B 、 0.1mol/L 蔗糖溶液 D 、0.15mol/L 萄萄糖溶液 A 、8.10 B 、2.87 C 、 4.75 D 、9.25 11. 12. 13. 列哪个英语组合表示溶度积 A 、 solubility product C 、ion product 已知醋酸的解离常数为 1.74× 10-5, A 、2.88 根据杂化轨道理论, PH3 分子的杂化方式是 A 、sp B 、sp2 C 、sp3 等性 B 、11.12 B 、 solubility D 、 dissolution 则 0.10 mol ·L-1 C 、 5.12 NaAc 溶液的 pH 值为 D 、8.88 D 、sp3 不等性

天然药物化学期末考试A卷

12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基础》期末考试A卷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题1分。) 1. 下列各组溶剂,按极性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A. 水>丙酮>甲醇 B. 乙醇>醋酸乙脂>乙醚 C. 乙醇>甲醇>醋酸乙脂 D. 丙酮>乙醇>甲醇 2. 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 A. 比重不同 B. 分配系数不同 C. 分离系数不同 D. 萃取常数不同 3.化合物进行硅胶吸附薄层色谱时的结果是() A. 极性大的Rf值大 B. 极性小的Rf值大 C.熔点低的Rf值大 D. 熔点高的Rf值大 4.聚酰胺薄层色谱在下列展开剂中展开能力最弱的是() A. 30%乙醇 B. 无水乙醇 C. 丙酮 D. 水 5.常见的供电子基是() A. 烷基 B. 羰基 C. 双键 D. 苯基 6.下列哪类生物碱结构是水溶性的() A.伯胺生物碱 B. 叔胺生物碱 C. 仲胺生物碱 D. 季胺生物碱 7.大多数生物碱具有()。 A.甜味 B.苦味 C.辛辣味 D.酸味 E.(B、C)8. 下列化合物,属于异喹啉衍生物类的是()。 A.N B.N C.N H D.N CH3 E. N N 9.生物碱结构最显著的特征是() A.含有N原子 B . 含有O原子 C . 含有S原子 D.含有苯环 E.含有共轭体系 10.生物碱沉淀反应常用的介质是() A.酸性水溶液 B.碱性水溶液 C.中性水溶液 D.乙醚溶液 E.三氯甲烷溶液 11.糖类最确切的概念是() A. 多羟基醛 B. 多羟基醛酮 C. 碳水化合物 D. 多羟基醛(或酮)及其缩聚物 12. 最难水解的苷是()A. S-苷 B. N-苷 C. C-苷 D. O-苷 13. 欲获取次生甙的最佳水解方法是()。 A.酸水解 B.碱水解 C.酶水解 D.加硫酸铵盐析 E.加热水解 14. 下列黄酮类酸性最强的是() A. 5,7-OH黄酮 B. 3,4′-OH黄酮 C. 3,5-二-OH黄酮 D. 7,4′-二-OH黄酮 15. 具邻位酚羟基的黄酮用碱水提取时,保护邻位酚羟基的方法是 () A. 加四氢硼钠还原 B. 加醋酸铅沉淀 C. 加硼酸配合 D. 加三氯甲烷萃取 16.四氢硼钠反应用于鉴别() A.异黄酮 B.黄酮、黄酮醇 C.花色素 D.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 17.下列化合物属于蒽醌成分的是() A. 苦杏仁苷 B. 小檗碱 C. 大黄酸 D. 粉防己甲素 18.蒽醌苷类化合物一般不溶于() A. 苯 B. 乙醇 C. 碱水 D. 水 19.蒽酮类化合物的专属性试剂是() A. 对亚硝基二甲苯胺 B. 0.5%醋酸镁 C.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 D. 两相溶剂极性不同 20.下列蒽醌类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 A.1,3-二-OH蒽醌 B.2,6-二-OH蒽醌 C.2-COOH蒽醌 D.1,8-二-OH蒽醌 21.下列化合物属于香豆素的是() A. 槲皮素 B. 七叶内酯 C. 大黄酸 D. 小檗碱 22. Emerson试剂为() A.三氯化铁 B.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 C.氢氧化钠 D.醋酐-浓硫酸 23.香豆素苷不溶于下列何种溶剂() A. 热乙醇 B. 甲醇 C. 氯仿 D. 水 24.中药水煎液有显著强心作用,应含有( ) A.蒽醌苷 B.香豆素 C.皂苷 D.强心苷 25.向某强心苷固体样品中加呫吨氢醇试剂,水浴3分钟,能显红色, 说明分子中有( ) A.α-D-葡萄糖 B.β-D-葡萄糖 C.6-去氧糖 D.2,6-去氧糖 26.甲型强心苷和乙型强心苷结构的主要区别是() A. A/B环稠合方式不同 B. B/C环稠合方式不同 C. C3位取代基不同 D. C17位取代基不同 27. I型强心甙、甙元和糖的连接方式为()。 A.甙元C3—O—(2,6-去氧糖)X—(D-葡萄糖)y, B.甙元C3—O—(6-去氧糖)X—(α-OH糖) C.甙元 C3—O—(α-OH糖)X—(2,6-二去氧糖) D.甙元C3—O—(α-OH糖)X—(6—去氧糖) E.甙元C3—O—(α-OH糖)X 28.根据皂苷元的结构,皂苷可分为() A.甾体皂苷和三萜皂苷两大类 B.四环三萜皂苷和五环三萜皂苷两大类 C.皂苷和皂苷元两大类 D.甾体皂苷、三萜皂苷、酸性皂苷和中性皂苷四大类 29. 属于皂苷的化合物是() A. 苦杏仁苷 B. 毛花洋地黄苷丙 C. 甘草酸 D. 天麻苷 30. 下列具有溶血作用的成分是()。 A.黄酮甙 B.香豆素甙 C.强心甙 D.皂甙 E.蒽醌甙 31. 组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 A.苯酚 B.苯甲醛 C.苯丙素 D.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 32.具有抗疟作用的成分是() A.穿心莲内酯 B.丁香酚 C.青蒿素 D.薄荷醇 33. 挥发油采用何法处理后可得到“脑”()。 A.蒸馏法 B.冷藏法 C.加热法 D.盐析法 E.升华法 34. 区别挥发油和油脂最常用的物理方法是()。 A.香草醛-浓硫酸反应 B.皂化反应 C.油斑反应 D.异羟肟酸铁反应 E.三氧化铁-冰醋酸反应 35. 挥发油重要的物理常数,也是质控首选项目为()。 A.颜色 B.比重 C.沸点 D.折光率 E.比旋度 36.检查氨基酸最常用的试剂是() A.氨水 B.吲哚醌试剂 C.茚三酮试剂 D.磷钼酸试剂 E.双缩脲 37.鞣制具有还原性,在空气中久置,可以产生 A.没食子酸 B.儿茶素 C.鞣红 D.糖类 E.多元醇 38.高效液相色谱的缩写符号是() A.UV B.MS C.IR D.TLC E.HPLC 39.下面哪个反应能区别检识3-OH和5-OH黄酮类化合物() A.四氢硼钠反应 B. 锆盐-枸橼酸反应 C.醋酸镁反应 D. 铅盐反应 40. 银杏叶中含有的特征成分类型为() A.黄酮 B.二氢黄酮醇 C.异黄酮 D.双黄酮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 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 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 1.影响提取的因素有()。 A.合适的溶剂和方法 B.药材的粉碎度 C.浓度差

药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药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 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药物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硬药 2.化学治疗 3.基本结构 4.软药 5.抗生素 二、填空题 1.盐酸普鲁卡因水溶液加氢氧化钠试液析出沉淀,加热后产生和_ ___ ,加盐酸酸化析出白色沉淀。 2.巴比妥酸无催眠作用,当____位碳上的两个氢原子均被取代后,才具有镇静催眠作用。 3.药物中的杂质主要来源有: 和。 4.吗啡结构中B/C?环呈__ ,环呈反式,环呈顺式,环D?为 _____构象,环_____呈半船式构象,镇痛活性与其分子构型密切相关。 5.托品结构中有个手性碳原子,分别在_ ___,但由于无旋光性。 6.东莨菪碱是由东莨菪醇与__ ___所成的酯,东莨菪醇与托品不同处仅在于6,7?位间有一个。。 受体拮抗剂临床用作___ ____,H2受体拮抗剂临床用作。8. 是我国现行药品质量:标准的最高法规。

受体阻滞剂中苯乙醇胺类以_ __构型活性较高,而芳氧丙醇胺类则以_ __构型活性较高。 10.咖啡因为黄嘌呤类生物碱,与盐酸、氯酸钾在水浴上加热蒸干,所得残渣遇氨即呈紫色,此反应称为_ _反?应。 三、是非题 1.青霉素的作用机制是抑制- 氢叶酸合成酶。 2.氟尿嘧啶属抗代谢类抗肿瘤药。 3.多数药物为结构特异性药物。 4安钠咖是由水杨酸钠和咖啡因组成的。 5.茶碱与乙二胺所成的盐称为氨茶碱。 6.利福平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真菌感染。 7.维生素D?的生物效价以维生素D 为标准。 3 8.罗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9.乙胺丁醇以左旋体供药用。 10.炔雌醇为口服、高效、长效雌激素。 四、单项选择题 1.药物与受体结合时的构象称为 A.优势构象 B.药效构象 C.最高能量构象 D.最低能量构象 2.下列环氧酶抑制剂中,( )对胃肠道的副作用较小 A.布洛芬 B.塞利西布 C.萘普生 D.双氯芬酸

医用基础化学讲义

医用基础化学 讲义

前言 医用基础化学为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教材,根据卫生部统一颁布的高等医药院校《医用基础化学教学大纲》编写。全书共分13章,分别介绍了溶液,电解质溶液,缓冲溶液,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方向和限度,化学反应速度,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滴定分析法,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表面现象和胶体体系,生物无机化学等化学基本知识。各章内容编排科学、由浅入深、层次分明,便于教师讲授;每章后附有习题,利于学生自学。本书不仅可供医学院校各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目录第一章溶液 第一节溶液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物质的溶解度 第三节溶液的浓度 第四节稀溶液的通性 习题 第二章电解质溶液 第一节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 第二节酸碱理论 第三节溶液的酸度及有关计算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习题 第三章缓冲溶液 第一节缓冲溶液的概念及缓冲作用原理 第二节缓冲溶液的pH值 第三节缓冲容量 第四节缓冲溶液的配制 第五节常用的缓冲溶液 第六节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习题 第四章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方向和限度第一节热力学的几个常用术语

第二节能量守恒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和推动力 第四节化学平衡 习题 第五章化学反应速率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制 第二节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第三节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四节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五节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习题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 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原电池 第三节电极电势 第四节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第五节电势法测定溶液的pH值 第六节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电势 习题 第七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朝律 第一节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近代概念 第二节氢原子的原子轨道和电子云 第三节多电子原子结构和周期系 第四节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习题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打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化学反应速度随反应物浓度增加而增加的原因是( ) A .活化分子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 C .活化能降低 B .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D .反应速率常数增大 2.AgCl 的溶度积为10 10 56.1-?,欲使每升含有4 100.2-?mol +Ag 的溶液产生AgCl 沉淀, 所需- Cl 离子的浓度为( )D .10 100.1-?1L mol -? A 14 10 1.3-?1L mol -?B 12101.3-?1L mol -?C .7108.7-?1L mol -? 3.O H 2分子和2O 分之间存在着( ) A .取向力,诱导力 B .诱导力,色散力 C .取向力,色散力 D .氢键 4.在标定NaOH 溶液浓度时,某一学生的测定结果分别为0.1023、0.1024、0.1022、0.10231L mol -?,而实际结果应为0.10381 L mol -?,该学生的测定结果( ) A .准确度较好,但精密度较差B .准确度较好,精密度也好 C .准确度较差,但精密度较好D .准确度较差,精密度也较差 5.溴酚绿指示剂的5In 101-?=K ,未离解的HIn 显黄色,阴离子- In 显蓝色。它在pH =7和3的溶液中分别呈现(A .黄色和蓝色 B .蓝色和黄色 C .绿色和黄色 D .黄色和绿色 二、命名[]Cl O)Cl (H )Co(NH 2233配合物,并指出中心原子、配体、配位原子和配位数。 三1.市售98.0%的42SO H 的密度为 1.841 L kg -?,求它的质量浓度和物质的量浓度 c (42SO H )和c (1/242SO H )。 2.计算医院补液时常用1L g 0 50-?.葡萄糖(6126O H C )溶液和1 L g 0 9-?.NaCl 溶液(生理盐水)的渗透压浓度(单位用1 L mmol -?)。 3.计算0.10mol ·L 1-2NaNO 溶液的pH 值。(已知4 H N O 107.242-?=θK ) 4.欲配制250mLpH=5.00的缓冲溶液的缓冲溶液,问在12.0mL6.00-1 L mol ?的HAc 溶液中应加入多少克固体O 3H NaAc 2??(5 H A c 101.75-?= K ) 5.根据下列氧化还原反应-22Cl 2Cu Cl Cu +→++ 组成原电池。已知:Pa 1013252Cl =p ,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模拟试题 无机及分析化学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化学反应速度随反应物浓度增加而增加的原因是( ) A .活化分子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 B .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 C .活化能降低 D .反应速率常数增大 2.AgCl 的溶度积为101056.1-?,欲使每升含有4100.2-?mol +Ag 的溶液产生AgCl 沉淀,所需-Cl 离子的浓度为( ) A .14101.3-?1L mol -? B .12101.3-?1L mol -? C .7108.7-?1L mol -? D .10100.1-?1L mol -? 3.O H 2分子和2O 分之间存在着( ) A .取向力,诱导力 B .诱导力,色散力 C .取向力,色散力 D .氢键 4.在标定NaOH 溶液浓度时,某一学生的测定结果分别为0.1023、0.1024、0.1022、0.10231L mol -?,而实际结果应为0.10381L mol -?,该学生的测定结果( ) A .准确度较好,但精密度较差 B .准确度较好,精密度也好 C .准确度较差,但精密度较好 D .准确度较差,精密度也较差 5.溴酚绿指示剂的5In 101-?=K ,未离解的HIn 显黄色,阴离子-In 显蓝色。它在pH =7和3的溶液中分别呈现( ) A .黄色和蓝色 B .蓝色和黄色 C .绿色和黄色 D .黄色和绿色 二、问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将2222245O O 8H 2Mn 6H O 5H 2MnO ++=++++ -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分别写出他们的反应和电池符号。 2.命名[]Cl O)Cl (H )Co(NH 2233配合物,并指出中心原子、配体、配位原子和配位数。 三、计算题 ( 每题6分,共30分 ) 1.市售98.0%的42SO H 的密度为1.841L kg -?,求它的质量浓度和物质的量浓度 c (42SO H )和c (1/242SO H )。 2.计算医院补液时常用1L g 0 50-?. 葡萄糖(6126O H C )溶液和1L g 0 9-?.NaCl 溶液(生理盐水)的渗透压浓度(单位用1L mmol -?)。 3.计算0.10mol ·L 1-2NaNO 溶液的pH 值。(已知4 HNO 107.242 -?=θK ) 4.欲配制250mLpH=5.00的缓冲溶液的缓冲溶液,问在12.0mL6.00-1L mol ?的HAc 溶液中应加入多少克固体O 3H NaAc 2??(5HAc 101.75-? =K ) 5.根据下列氧化还原反应-22Cl 2Cu Cl Cu +→++组成原电池。已知: Pa 1013252Cl =p ,-1Cu L mol 10.02?=+c ,-1Cl L mol 10.0-?=c ,试写出此原电池符 号,并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V 34.0Cu /Cu 2=+ θ?,V 36.1- 2 Cl /Cl =θ?) 有机化学部分 四、给下列化合物命名或写出结构式(每小题4分,共20分) 1. Br 2.CH 3 3.2-甲基-3-戊酮 4.COOH OH

天然药化期末考题样卷及答案一

中国药科大学 天然药物化学 期末样卷 一、写出以下各化合物的二级结构类型 (每小题分,共15分) (将答案填入空格中) (A) (B) (C) (D) (E) (F) (G) (H) (I) (J) A B C D E F G H I J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从A 、B 、C 、D 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入括号中) CH 2OH N Me COOMe OOCC 6H 5 O O HO O O HO HO CH 2OH N N H H CONHCH Me CH 2OH Me 1 23 O O O OH (digitoxose)n O O OH CH 2OH O glc O glc O H OH CH CH OH CH 3NHCH 3

1. 下列溶剂按极性由小到大排列,第二位的是() A、CHCl3 B、EtOAc C、MeOH D、C6H6 2. 全为亲水性溶剂的一组是() A、MeOH,Me2CO,EtOH B、Et2O,EtOAc,CHCl3 C、MeOH,Me2CO,EtOAc D、Et2O,MeOH,CHCl3 3. 下列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 () A、5-羟基黄酮 B、7-羟基黄酮 C、4’-羟基黄酮 D、7,4’-二羟基黄酮 4. 在聚酰胺层析上最先洗脱的是() A、苯酚 B、1,3,4-三羟基苯 C、邻二羟基苯 D、间二羟基苯 5. 比较下列碱性基团,pKa由大至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脂肪胺>胍基>酰胺基 B、季胺碱>芳杂环>胍基 C、酰胺基>芳杂环>脂肪胺 D、季胺碱>脂肪胺>芳杂环 6. 利用分子筛作用进行化合物分离的分离材料是() A、Al2O3 B、聚酰胺 C、Sephadex LH-20 D、Rp-18 7. 该 构属于 () A、α-L-五碳醛糖 B、β-D-六碳醛糖 C、α-D-六碳醛糖 D、β-L-五碳醛糖 8. 中药玄参、熟地黄显黑色的原因是含有() A、醌类 B、环烯醚萜苷 C、酚苷 D、皂苷 9. 用PC检测糖时采用的显色剂是() A、碘化铋钾 B、三氯化铁 C、苯胺-邻苯二甲酸 D、三氯化铝 10. 可以用于鉴别2-去氧糖的反应是 ( ) A、Rosenheim反应B、对二氨基苯甲醛反应 C、Sabety反应 D、Vitali反应 11.从挥发油中分离醇类化合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A、水蒸汽蒸馏 B、邻苯二甲酸酐法 C、Girard试剂法 D、亚硫酸氢钠加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