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三语文教材里有一篇诗歌是讲古罗马竞技场的

合集下载

上海专用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解析

上海专用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解析
诗的首二句写眼前秋景仿佛洞庭之畔,流露出思乡之情;次二句一转至现实的北方黄河之景;五、六两句进一步写“心悲”“肠断”的内在感受;最后二句以薄暮失道来描写诗人迷茫怅惘、恍惚痛苦的情形。全诗层层深入,写情真切,笼罩着慷慨悲凉的气氛,颇具苍劲、雄健的风格。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掌握诗歌体裁知识的能力。
本诗共8句,每句5个字,但不是五言律诗,因为该诗的写作时间是南北朝,而近体诗指的是隋唐以后的律诗和绝句,不是汉乐府诗,也不是词,因此本诗属于五言古诗,可以收录在《古诗源》中。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剑客
(唐)齐己
拔剑绕残樽,歌终便出门。
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下面对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的诗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翻①嫌易水②上 ②轻仇不足论 ③细碎动离魂 ④勇死寻常事
上海专用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含解析 :
上海市各区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
诗歌鉴赏
2023届上海市宝山区பைடு நூலகம்三一模语文试题
(三)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渡河北
(南北朝)王褒①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常山临代郡,亭障②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③,肠断陇头歌④。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⑤。
参考示例二:我不认可这一观点。诗歌后四句以“勇死”“轻仇”的议论,深化了剑客有胆有识、意气风发的形象。同时,以荆轲刺秦离别之时细腻缠绵的悲情与剑客对比,使剑客形象更进一层。与前四句刻画的典型形象相得益彰,体现了律诗在情感结构上起承转合的流转变化特点。如果改为简短绝句,则会把作者逐步深化的意脉隔断,不能够充分地传达作者的情感态度。

《古罗马的大斗技场》鉴赏

《古罗马的大斗技场》鉴赏

《古罗马的大斗技场》鉴赏《古罗马的大斗技场》是诗人艾青1979年6月访问意大利首都罗马之后写下的一首政治抒情长诗。

这首诗通过再现人类历史上丑恶、凶残、卑污的一页,描绘古罗马时代奴隶与奴隶之间被迫的血淋淋的厮杀,展示一场残酷的悲剧,满腔愤怒地谴责了那些“嗜血的猛兽、残暴的君王”,与此同时,还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一次又一次的“浩浩荡荡”的奴隶起义。

诗人以古罗马的大斗技场遗址为中介,在艺术地概括了人类社会奴役与反奴役的血淋淋的历史后,接着便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指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违背人民意志的强权统治不可能久长,“血债迟早都要用血来偿还;/以别人的生命作为赌注的/就不可能得到光彩的下场。

”诗的结尾,诗人从古罗马大斗技场的兴衰生发开去,联系现实,针砭时弊,谴责了从古罗马延续到今天的一切以人民生命作赌注的各色各样的“奴隶主”。

这个结尾,感情沉郁而激愤,诗意含蓄而深刻,不仅演化了全诗的主题,而且给人以巨大的启迪和警示。

这既是一个从血泊和火海里熬过来的诗人在自己的诗作中剪取了历史的面影之后留下来的箴言,也是对当今世界上那些霸权主义者折丑恶行径的真实写照。

《古罗马的大斗技场》是一篇描写国际历史题材的作品,诗人所写古罗马奴隶社会最残忍的一幕,不只是为了揭露历史上奴隶主们的罪恶行径,而是在于借古喻今,亦即通过回顾“不义杀戮”的历史悲剧,进一步总结历史的教训,使人们永远记住这“最残忍的一幕”,并号召人们联合起来向邪恶、不义宣战,制止类似的历史悲剧在中国以至全世界重演。

诗人抚今追昔,把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揭示出了发人深省的重大主题,这就使本诗的思想意义显得博大而深远,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认识作用,而且具有普遍的现实教育意义。

借史抒情是这首政治抒情诗的鲜明特点。

诗人通过对于古罗马大斗技场这一历史遗址的反复吟咏,以古喻今,借以抒发内心深沉愤慨的感情,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历史的内核,真正找到了其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诗中有画”稍加勾勒就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真实感人的画面,这同样成为这首政治抒情长诗的重要特点。

(高考语文模拟)上海市2019届高三5月最新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高考语文模拟)上海市2019届高三5月最新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诗歌鉴赏专题浦东新区三模(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2-14 题。

(8分)幽州夜饮(唐)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12.上面诗歌中的对仗有几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13.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句凉风、夜雨、寒林等意象,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B.颈联“迟暮”二字凸显出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忧伤。

C.尾联以感叹的语气,充分表现了对皇恩浩荡的感激。

D.本诗以景起笔以情结笔,层层推进,结构自然流畅。

14.前人评价颈联“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豪壮中寓悲凉,请加以评析。

(4分)12.A (1分)13.C(3分)14.(4分)军中舞剑,那壮阔的场景及刚劲的舞姿,给人以雄健豪壮的感觉(2分);胡笳悲凉的声音,渲染了边塞环境的苦寒,将士常年征战的辛劳,容易勾起将士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岁月迟暮的悲伤。

所以说豪壮中寓悲凉,令人感慨。

(2分)静安区5月二模(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

(8分)夜渡湘水孟浩然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①歌声识采莲。

榜人②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旅时相问,涔阳何处边?[注]①杜:杜若,芳草名。

②榜人:船夫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2分)A.本诗是田园山水诗。

B.本诗是五言律诗。

C.颈联中“岸火”“潭烟”,紧扣了诗题中的“夜渡”二字。

D.尾联中的“时”表达了诗人想到涔阳与朋友相聚的急切心情。

13.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2分)A.明快飘逸B.婉约含蓄C.质朴刚劲D.清淡自然14.请赏析“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两句。

(4分)12. A (2分)13. D (2分)14. 傍晚的露气中飘荡着杜若的芳香,江面上不时传过来采莲女悠扬的歌声。

两句分别从嗅觉和听觉的角度,紧扣“夜渡湘水”的特点,营造出香气飘荡,歌声悠扬的美好意境。

2021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诗歌鉴赏)

2021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诗歌鉴赏)

2021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诗歌鉴赏宝山区(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

(8分)从军行(唐)李白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①。

笛奏梅花曲②,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③。

【注】①金微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阿尔山。

于此,唐代置金傲都督府;②梅花曲:即古乐府曲《梅花落》,③铁关,今新程焉专西库尔勒附近12.下列对本诗体、题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1分)A.乐府诗 B古体诗 C 边塞诗 D 咏史诗13.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从军行”为乐府古题,本诗的内容恰与题合。

B.本诗的地名、乐曲名、刀环形状都是重要意象。

C.本诗以兴起首,颈联用比,情感喷涌气势磅。

D.本诗属于浪漫主义作品,俊逸豪放,境界开阔。

14.联系全诗,赏析“拥”“愿”“静”三个动词的运用。

【答案】12.(1分) C13.(2分) C14.(5分)答案示例“拥”呼应“鸣”,用比拟、夸张写壮阔场景,渲染唐军惊天动地的气氛和气概。

“愿”直抒胸臆,表达从军的崇高理想是杀敌卫国、边疆安宁,这使全诗格调高迈主题高尚。

“静”的使动用法增加了力度、程度,把“愿”具体化,凸显靖边之志的豪迈自信。

【解析】12.本题的考虑是,有课文王昌龄《从军行》,有该课的课后注释及课后练习,有关文化常识属于“课文相关的文化常识”,。

诗歌的体裁和题材,从体裁上来看,这是一首律诗,从标题来看这明显是一首边塞诗。

13.本题A,课后注释;“从军行”是乐府旧题,A项正确B是想考诗歌意象这一关键知识;,赋是平铺直叙,兴是先言他物,在言此物,比是类比,由此可知C错误。

D的浪漫主义,都是是核心知识、核心素养。

14.从词义、手法、结构、表达对象特点、情境(意境)、情思诸方面评分,但不必面面俱到;能赏析三个方面,且正确即可满分;夸张、比拟写出其一即可。

鼓励有独特发现;三个动词都提到且无错,某一动词赏析特别精彩,即可满分。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

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残春赵长卿梅黄又见纤纤雨。

客里情怀两眉聚。

何处烟村啼杜宇。

劝人归去,早思家转,听得声声苦。

利名萦绊何时住。

恼乱愁肠成万缕。

满眼兴亡知几许。

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

(1)这首词写作者在________(季节)的所遇所感,抒发了自己________的感情。

(2)词的下片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暮春厌倦仕途;思念故园(2)①直抒胸臆,“利名萦绊何时住”,将作者内心宦游无归的愁苦之情直写无遗。

②运用比喻、夸张,“恼乱愁肠成万缕”,将愁绪比作万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悲愁之深之多。

③口语入诗,质朴自然,“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与其这样无用挣扎,不如找个地方隐居下来,抒发作者对目前仕宦的厌倦和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根据标题《青玉案·残春》可知,本诗写的是暮春之景。

上片“客里情怀两眉聚。

何处烟村啼杜宇。

劝人归去,早思家转,听得声声苦”,表达故园之思;下片“利名萦绊何时住”和“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可见诗人有归隐之意。

(2)从修辞方面来看,运用比喻、夸张,“恼乱愁肠成万缕”,将愁绪比作万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悲愁之深之多。

从抒情手法来看,直抒胸臆,“利名萦绊何时住”,直接写出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从语言风格来看,下片善用口语,如“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通俗易懂,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流露出隐居之意。

故答案为:⑴暮春厌倦仕途思念故园⑵①直抒胸臆,“利名萦绊何时住”,将作者内心宦游无归的愁苦之情直写无遗。

②运用比喻、夸张,“恼乱愁肠成万缕”,将愁绪比作万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悲愁之深之多。

③口语入诗,质朴自然,“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与其这样无用挣扎,不如找个地方隐居下来,抒发作者对目前仕宦的厌倦和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高考语文诗歌阅读真题《城中闲游》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阅读真题《城中闲游》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阅读真题《城中闲游》含答案【2022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

(8分)城中闲游(唐)刘禹锡借问池台主,多居要路津。

千金买绝境,永日属闲人。

竹径萦纡入,花林委曲巡。

斜阳众客散,空锁一园春。

【注】本诗作于使人被贬归来,闲居洛阳时。

12.下列诗歌选集中,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1分)A.《古诗源》B.《乐府诗集》C.《唐宋近体诗集》D.《万首唐人绝句》13.以下对本诗风格评价贴切的一项是()(2分)A.深沉哀怨B.清雅委婉C.瑰奇明丽D.高古淡远14.结合全诗,具体分析诗题中“闲游”所寄寓的情感。

(5分)答案:12.【答案】C13.【答案】B14.【答案】诗人被贬归来,春日闲游城中。

首颔二联写池台主人身居要津,却无暇欣赏美景,对比之间投闲置散的处境,暗含自嘲;颈联写诗人流连园景,透露出他得闲情和一丝寂寞;尾联借斜阳客散,春色空锁,暗寓诗人怀才不遇,遭受冷落的不平和无奈。

【解析】12.考诗歌的常识---体裁。

中国古典诗歌中诗有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

古体诗较少格律限制,又叫“古风”。

古体诗形式不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用韵灵活,一般不讲对仗和平仄。

有四言古诗,如《诗经》,五言古诗,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杂言古诗等。

还有歌行体,即诗歌标题中往往有“歌”“行”“吟”“引”“曲”等,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近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体诗,是绝句、律诗和排律的统称。

近体诗篇有定句,句有定字。

除排律外,每首句数固定,律诗八句,绝句四句。

每句或五字或七字。

韵有定位。

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全诗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讲究对仗和平仄。

每两句为一联,律诗四联,依次为首联、颌联、颈联、尾联。

颌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近体诗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

据此判断这首诗歌是近体诗中五律。

A《古诗源》是清人沈德潜选编的先秦到隋代的古诗选集;B《乐府诗集》是北宋文学家郭茂倩编撰的上古至唐、五代的乐府诗歌总集,成书于北宋时期。

2023年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一模古诗阅读汇编

2023年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一模古诗阅读汇编

2023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古诗阅读汇编一、古代诗歌阅读(2022·上海奉贤·统考一模)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贺新郎·九日(南宋)刘克庄湛湛长空黑。

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

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

把破帽、年年拈出②。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北去,日西匿。

【注释】①牛山:在山东临淄县南。

齐景公登上牛山感到终有一死而悲哀下泪,后遂以“牛山悲”喻人生短暂之悲。

②孟嘉落帽:东晋时桓温参军孟嘉,尝于重阳节共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这里指当时文人只知搬弄典故的浮泛文风。

1.下列作品与本词在意境上类似的一项是()A.《短歌行》(曹操)B.《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C.《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D.《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2.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湛湛长空黑”一句如奇峰突起,营造了一种压抑愁苦的氛围,浇筑出作者胸中块垒。

B.“白发书生神州泪”几句表明作者不仅因为神州残破沉沦而落泪,也因人生短暂而落泪。

C.“怕黄花、也笑人岑寂”一句,作者不直说借酒消愁,而是说怕被菊花所笑,曲折委婉。

D.“鸿北去,日西匿”两句描写天际广漠之常见景物,以此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3.刘克庄在《有感》中曾写道“忧时原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

在本词中,作者是如何体现“忧时”情感的?请结合词作内容进行分析。

(2022·上海金山·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杜甫力疾坐清晓,来时悲早春。

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红【】桃花嫩,青【】柳叶新。

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4.根据诗歌的题目判断,本诗可以归类于()A.送别诗B.咏物诗C.酬和诗D.拜谒诗5.请选择你认为最恰当、最精彩的一组词语填入诗歌的空白处,并说明理由。

2024年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诗歌鉴赏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

2024年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诗歌鉴赏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

2024年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诗歌鉴赏题】汇集练2024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三)(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歌风台(明)祝允明①掉臂②长安市,遥从日边来。

因过芒砀③下,步上歌风台。

沛公善任使,猛士亡其骸。

帝业袖手成,慷慨襟抱开。

大风飞云亦壮哉。

韩彭英卢④相继死,寄命寺人髀股⑤间,未央⑥志气拉飒⑦摧。

相望千年余,安能为之哀。

明朝放舟淮浦去,项王韩侯⑧祠下亦徘徊。

【注释】①祝允明:明代书法家,号枝山,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

②掉臂:自在行游貌。

③芒砀:芒山、砀山的合称。

在今安徽省砀山县东南,与河南省永城县接界。

④韩彭英卢: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皆造反而死。

⑤寺人髀股:古代宫中的近侍小臣。

多以阉人充任。

髀:大腿,音bì。

刘邦曾居宫中不出,樊哙闯入见刘邦以宦官腿为枕躺着。

⑥未央:宫殿名。

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汉高帝七年建,常为朝见之处。

⑦拉飒:如杂乱芜秽之物。

⑧项王韩侯:项王:项羽;韩侯:韩信。

12.出版社编辑准备为收录本诗的作品集拟制一个名称,你认为下列不妥当的是()A.《明清古体诗选粹》B.《吴中四才子律绝》C.《枝山歌行菁华录》D.《明人咏史诗大全》13.下面对于这首诗歌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刘邦能够轻松取得如大风飞云般伟大帝业,关键在于用人与杀伐。

B.随着开国将帅们一个个地死去,留下的人奴颜婢膝,当初志气不再。

C.借刘邦《大风歌》和汉初人物史事,深沉感慨,尽情抒发兴亡之感。

D.这首诗歌从古人写到今人,由前朝写到今世,风格沉郁,语言顿挫。

14.请联系诗歌内容与注释,鉴赏诗歌最后两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案】12. B 13. C14.两句的意思是诗人要乘坐小舟去凭吊一下项羽和韩信的祠堂。

刘邦成功后杀掉了造反的开国元勋,躲在宫里与太监厮混,雄风志气丧失。

诗人凭吊完记念刘邦事业的歌风台,再去凭吊被刘邦打败的项羽和韩信。

此二句,意蕴含蓄而深远:帝业的成败在于既在于善于用人,也在于励精图治,应当认真总结那些王朝竞争失败者的教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高三语文教材里有一篇诗歌,是讲古罗马竞技场的
两者之间相距并不远
却有一堵不能逾越的墙,古罗马的大斗技场
已成了历史的遣物。

一场角斗结束了
那些“打手”进场
用长钩子钩曳出尸体
和那些血淋淋的肉块
把被戮将死的曳到一旁
拿走武器和其它的什物。

说起来多少有些荒唐——
在当今的世界上
依然有人保留了奴隶主的思想;时间太久了
连凯旋门也要低头;
最可怜的是那些蒙面的角斗士(不知道是哪个游手好闲的
想出如此残忍的坏点子,
经过了持久的较量;
那些宫妃打扮得花枝招展
与其说她们是来看角斗
不如说到这儿展览自己的青春
好象是天上的星斗光照人间!)
参加角斗的的互相看不见
双方都乱挥着短剑寻找敌人
无论进攻和防御都是盲目的——盲目的死亡,
还是记录野蛮的统治;
有“赫赫战功”的、残暴的君王。

古罗马是有名的“七山之城”
在帕拉丁山的东面
在锡利山的北面
在埃斯揆林山的南面
那一片盆地的中间
有一座——可能是
全世界最大的斗技场,雷霆呀;他们的餐具都沾着血
他们赞赏血腥的气味,宙斯呀,如今被押送到斗技场上
等于执行用不着宣布的死刑
画临着任人宰割的结局
象畜棚里的牲口一样;
看台上是金银首饰在闪光
斗场上是刀叉匕首在闪光,雨呀?
时间越久。

一次又一次地举起义旗
斗争的才能因失败而增长愤怒的队伍象地中海的巨浪淹没了宫殿;
有时也要和猛兽搏斗
猛兽——不论吃饱了的
还是饥饿的都是可怕的——它所渴求的是温热的鲜血。

想当年举行斗技的日子
也许是一个喜庆的日子
这儿比赶庙会还要热闹
古罗马的人穿上节日的盛装
从四面八方都朝向这儿
真是人山人海——全城欢腾
好象庆祝在亚洲和非洲打了胜仗其实只是来看一场残酷的悲剧从别人的痛苦激起自己的欢畅!“不要做奴隶,
它象圆形的古城堡
远远看去是四层的楼房,
为什么对罪恶能宽容;
能看人和兽搏斗的
多少都具有兽性——
从流血的游戏中得到快感
从死亡的挣扎中引起笑声!”
一人号召
万人响应
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
就要捣毁万恶的斗技场,象战后的废墟
沉浸在落日的余晖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艾青也许你曾经看见过
这样的场面——
在一个圆的小瓦罐里
两只蟀蟋在相斗,
王家贵族一个个悠闲自得
旁边都有陪臣在阿庚奉承;
相搏斗的彼此无冤无仇
却安排了同一的命运?
它是为了博得廉价的同情,
别人越痛苦,丘比特呀,盲目的胜利;把那些拿别人生命作赌的人
钉死在耻辱柱上,
还是谋求遥远的叹息,又是冲撞?)
最可恨的是那些
用别人的灾难进行投机
从血泊中捞取利润的人,他们越高兴;斗技场的奴隶越紧张
看台上的人群越兴奋,
他们都是战败国的俘虏
早已妻离子散;
看那些“打手”多么神气,看得越清,奴隶到这里即使有勇气
也只能是来源于绝望;
然后用水冲刷污血
使它不留一点痕迹——
这些“打手”受命于人
不直接去杀人
却比刽子手更阴沉,
都要用无辜的手
去杀死无辜的人?
为什么对人间的不幸无动于衷,总是有一只更强的
撕断另一只的腿
咬破肚子——直到死亡:
血债迟早都要用血来偿还?
奴隶依然是奴隶
谁在主宰着人间?
谁是这场游戏的主谋。

古罗马的大斗技场
也就是这个模样、凯撒,大家都可以想象
那一幅壮烈的风光,
张牙舞爪扑向对方
又是扭打!
奴隶的领袖
只有从奴隶中产生;
共同的命运
产生共同的思想,浩浩荡荡
觉醒了的人们誓用鲜血灌溉大地建造起一个自由劳动的天堂;厮杀的叫喊越响
越能爆发狂暴的笑声,生活在奴隶用双手建造的宫殿里
奸淫战败国的妇女;
(你没有听见那笑声吗,象碉堡不得不引起我疑问和沉思:
经营斗技场的都是奴隶主
不论是老泰尔克维尼乌斯
还是苏拉,
还是耻辱的标志?
它是夸耀古罗马的豪华?
时间太久了
连大理石也要哭泣。

神呀,
他们的财富和罪恶一同增长。

再看那一层层的看台上
多少万人都在欢欣若狂
那儿是等级森严。

号声一响
死神上场
当角斗士的都是奴隶
挑选的一个个身强力壮,
每层都有几十个高大的门窗
里面的圆周是石砌的看台
可以容纳十多万人来观赏;
明知自己必然要死
却把希望寄托在刀尖上,
因为这儿所需要的不是智慧
而是必须压倒对方的力量、层次分明
按照权力大小坐在不同的位置上?风呀,掀翻了凯旋门
冲垮了斗技场、奥大维……
都是奴隶主中的奴隶主——
嗜血的猛兽;
共同的意志
汇成伟大的力量:
它究竟是光荣的纪念;
以别人的生命作为赌注的
就不可能得到光彩的下场!
他们是角斗场雇用的工役
一个个长的牛头马面
手拿铁棍和皮鞭
(起先还带着面具
后来连面具也不要了)
他们驱赶着角斗士去厮杀
进行着死亡前的挣扎,
奄奄一息的就把他杀死,都在哪里。

这就是古罗马的斗技场
它延续了多少个世纪
谁知道有多少奴隶
在这个圆池里丧生、家破人亡;
奴隶社会最残忍的一幕已经过去
不义的杀戮已消失在历史的烟雾里
但它却在人类的良心上留下可耻的记忆而且向我们披示一条真理!
要做自由人!
如今,耶和华呀
一切所谓“万能的主”呀,
双方都鼓动着翅膀
发出一阵阵金属的声响,
他们把全人类都看作奴役的对象
整个地球是一个最大的斗技场
提问者评价多谢多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