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声现象

合集下载

3.1认识声现象课件

3.1认识声现象课件

1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思考:
弦乐器:靠弦的振动发声 管乐器: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
思考:产生的声音是否一定会被听到?
2 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猜想:真空中不能传声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真空电铃实验
结论:真空不能传声(但空气可以)
活动 固体液体也可以传声吗?
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小实验或举出生活实例 说明固体或液体也能够传播声音
思考:该实验装置放在真空中,我们 还能听到声音吗?还能看到乒乓球反
复被弹开吗?
3 小试牛刀1
下列的实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 件的一组是(A ) 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 屑在不停地跳动 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 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丙:吹自制的哨子,上下拉动活塞可使声音变得 悦耳或低沉 丁: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 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 A. 甲、乙、丁 B. 甲、丙、丁 C. 乙、丙、丁 D. 甲、乙、丙
谢谢大家的配合
执教:闫雅岚
A. 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C. 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 D.、液体、气体都能够传播 声音,并且我们把能够传播声音的物 质叫做介质,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液气均可以充当介质。
3 小试牛刀2
(3)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 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 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②声 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究竟哪一种猜 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a.把正在响铃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 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_减__小_. b.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 铃声逐渐_增__大_____. c.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 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手机响铃的声音 d. 结论: _声__音__的__传__播__需__要__介__质___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认识声现象 课件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认识声现象  课件

人耳的构造
人耳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பைடு நூலகம்
实验“体验骨传导”
在这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音叉的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声波由空气传入耳内,引 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刺激听觉 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现象:橡皮筋振动时,能发出声音;橡皮筋不振动时,不能发出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用手摸颈前喉头的位置,说话和不说话, 感受一下吧。
把音叉的振动放大:
我们用转换法 把不容易视察到的 现象间接表现出来。
你能举出哪些奇特的发声方式
动物的发声方法:鸟类是怎么发声的?蝉是怎么发声的?蚊子和苍蝇发 出的“嗡嗡”声是怎么回事?猴子和大象是怎么交流的?
想想议议: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 中能传播吗?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样吗?
学习目标
1.通过视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实验探究
同学们用橡皮筋做实验。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拉紧,另 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视察橡皮筋: (1)能听到声音吗?此时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 (2)当橡皮筋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B.大于34 m
C.小于17 m
D.小于34 m
课堂小结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三、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八年级上册物理-认识声现象

八年级上册物理-认识声现象

01
02
03
04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声音的传播
0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02
03
04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 以传声。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 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 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 类和温度有关。
料进行声音吸收。
声音的控制
01
声音控制的定义
声音控制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声音的传播过程进行干预,以达
到改变声音的强度、频率、方向等特性的目的。
02 03
声音控制的方法
声音控制的方法包括消声、隔音、吸音、隔振等。消声主要用于消除机 器等发出的噪声;隔音主要用于阻隔声音的传播;吸音主要用于吸收室 内混响声;隔振主要用于减缓固体声的传播。
音乐欣赏
欣赏音乐可以带来愉悦感, 同时也有助于放松身心、 提高创造力等。
音乐创作
了解音乐创作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尝试创作自己的 音乐作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声音利用的价值
声音利用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语音助手可以帮助人们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音频处理可以制作出各种音效和音乐,音乐疗法可以缓解压力和改善心理健康等。
05 声与听觉
人耳结构与听觉原理
01
02
03
04
外耳
收集声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
中耳
传递声音,包括鼓膜和听骨。
内耳
将声音转化为神经信号,包括 耳蜗和前庭器官。
八年级上册物理-认识声现象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声》1.认识声现象(共29张PPT)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声》1.认识声现象(共29张PPT)

新知探究
二、声的传播
想一想:观察下列情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敲击轨道 进行检查
声音能通过 绷直的线进 行传播
钓鱼时要 安静,怕 将鱼惊跑
液体和固体也能传声
能听到水中 音乐芯片发 出的声音
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作声音的介质
新知探究
二、声的传播
生活中声的传播实例
在太空里没有空气,宇航员 只能靠无线电波相互联系
我们可以看到以笔尖为圆心高低起 伏的波浪,一圈一圈向外扩展、传播。
新知探究
二、声的传播
思考: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声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新知探究
二、声的传播
观察: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可以在空气 中传播,但不能 在真空中传播!
1.描述一下你观察到的现象 2.实验说明了什么? 3.实验中用到了哪些科学研究方法?
讨论交流:声的传播有多快
在终点计时的人先看 到冒烟,后听到枪声。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声的传播需要时间
新知探究 三、声传播的速度
1、声速 声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声速。
2、常温(15℃)下几种介质中的声速
介质名称 空气 水
大理石 钢铁 铝 玻璃
传播速度v/(m/s) 340 1460 3810
新知探究
一、声源
做一做,想一想
活动1:把一条塑料薄膜拉紧,放在嘴边吹, 当发出声音时,嘴唇会感觉薄膜在振动;
活动2:把手放到正在播放歌曲的收音机上, 你的感受是什么?
观察、体验、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新知探究
一、声源
观察 发声体在振动
优美的琴声来自于 青蛙“呱呱”的叫声是
琴弦的
; 由于它的鸣囊在

《认识声现象》课件

《认识声现象》课件

声音的衰减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吸收、 散射和衍射等现象的影响而逐渐 衰减。
声音的测量
声音的单位
声音的单位是分贝(dB),用于表示声音的强度。
声音的测量方法
常用的声音测量方法包括使用声级计和频谱分析仪等设备。
声压级与分贝数
声压级是以标准参考值为基准,用分贝数来Leabharlann 示的声音强度的单位。噪音污染
噪音的定义
2
声波的波长
声波的波长与其频率和传播速度有关,较低频率的声音具有较长的波长。
3
声波的频率
声波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高频率的声音听起来较高。
声音的应用
声音在通信中的应用
声音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 在电话、广播和语音识别等领 域起着重要作用。
声音在音乐中的应用
声音是创作和演奏音乐的基础, 通过声音可以表达情感和传递 文化。
声音在医疗中的应用
声音在医疗诊断、治疗和康复 等方面有广泛应用,如超声波 检查和听力矫正。
总结
声音的重要性
声音是人类交流和认知世界的重 要方式,无声世界将变得索然无 味。
声音的应用前景
声音技术的发展将在通信、娱乐 和医疗等领域带来更多创新和便 利。
对声音的保护和利用责任
我们有责任保护环境、减少噪音 污染,并充分利用声音的潜力来 造福人类。
《认识声现象》PPT课件
# 认识声现象 ## 什么是声音? - 声音是一种能够产生听觉感受的机械波,通过空气或其他介质传播。 - 声音的特征包括频率、振动方式和音量。 - 声音可以分为语音、音乐、噪音等不同类型。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方式
声音通过空气、水或固体传播, 需要介质的支持。
声音的传播速度

3.1认识声现象-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PPT演示课件

3.1认识声现象-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PPT演示课件
弹簧测力计使用:使用前:①观察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②观察分度值,即认清它的每一小格 表示多少牛。③检查它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测量前应该把指针调节到指“0”的位置上。
质常简称为介质。 B.家中的电视机可以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
四、升华和凝华 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5、光速: 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
第一节 认识声现象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人耳如何听到声音?
活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自己发声说: “我爱物理”!手摸 喉咙,感受是什么?停止发声时又是 什么感觉?
★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其发生 声!观察发声时和停止发声时有什么 不同?
★你能矿泉水瓶当中的水发声吗?发 声时和停止发声时有什么特点?
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三、盖革-米勒计数器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人的听声频率范围:20Hz~20000Hz 三、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2、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组成滑轮组。 考点一、声音的利用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人说话,唱 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
频率的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 Q=mq=200kg×4.0×107J/kg=8.0×109J;

3.1.认识声现象

3.1.认识声现象

1.认识声现象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并且知道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3.知道常温下空气中的声速大约是340m/s,了解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及温度对传播速度的影响。

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不能在____________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_。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________________m/s。

3.声音可以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在传播速度最快,在传播速度最慢。

1.指出下列发声现象是由什么振动的结果:悠扬的钟声;海浪的波涛声;气球破裂时的爆裂声__________;水沸腾时发出的声音____________;下雨天听到的雷声________________;用嘴贴着空瓶口吹气发出声音___________。

2.“小声说话,小心隔墙有耳”说明能够传播声音;一钓鱼者说:“轻点行走,不要吓跑了我的鱼”说明能够传播声音;另一钓鱼者说:“不要说话,不要吓跑了我的鱼”说明能够传播声音。

3、D)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4.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声速提声音在15℃时的传播速度)。

某超音速飞机飞行的马赫数为2.5,那么它的飞行速度是多少m/s?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1700km,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多少时间?5.通过本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写出来,并与同伴交流一下,看谁总结得好!A 组1.“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些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___产生的。

2.在抗日电影《铁道游击队》中,八路军为了伏击日军火车,侦察员常用耳朵贴着铁轨来提前判断是否来了火车。

第三章 第一节 认识声现象-【教材解读】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认识声现象-【教材解读】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本章内容要点八个概念:声源、频率、超声、次声、音调、响度、音色、噪声三个实验: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探究音调跟声源振动快慢的关系一个常用数据: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三个环节: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分别为消声、隔声、吸声五种科学方法:归纳法、转化法、类比法、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第一节认识声现象学习目标1.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声音具有能量。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大。

4.了解人耳的听声能力。

教材内容全解知识点一声源图示归纳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不能叙述为“震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震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存在并传播2.声源: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都在震动。

3.对声源的理解(1)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因此都可以作为声源。

(2)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才能叫做声源。

一个能够发声的物体,如果没有发声,也不是声源。

(3)不同的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发出的声音一般不同,鼓、锣等打击乐器是靠打击鼓面或锣面使其振动而发声的;二胡、小提琴等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声的;长笛、箫等管乐器则是由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深化透析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被人听见,入耳听不到,并不一定没有声音;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方法技巧归纳法通过对大量现象的对比、分析和总结,找出其中共同点的一种研究方法。

例1 小丽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3-1-1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图3-1-1(1)当小丽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解析:(1)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乒乓球会被弹开一定的角度,说明声1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苍蝇飞舞起来, 由翅膀振动发出 声音
笛管里面的空气 振动而产声音
点击喇叭播放
第5页/共27页
由琴弦振动 产生声音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这句话中的声源分别是_空__气__, _水____和_声__带__.
说明: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振动而发声
第6页/共27页
真空罩中的闹钟,声音大小有变化吗? 声音的大小变了,说明了什么问题?
时按下计时器 C.巨大的雷声响过,我们发现活动的窗户玻璃
也跟着振动起来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
也必须通过无线电来通话
第15页/共27页
三、声速
声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声在每秒 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 一般情况下,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
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 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第1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共27页
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 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击这根铁管,
则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是( D )
A.响了一下,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的 B.响了一下,声音是从空气传来的 C.响了两下,先听到从空气传来的 D.响了两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
第17页/共27页
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20Hz~20000Hz声音 次声:低于20Hz的声音 超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
第20页/共27页
根据下图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 B.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小 C.人不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第21页/共27页
四、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点击画面播放
第22页/共27页
四、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点击画面播放
第23页/共27页
发声体振动发声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引起鼓膜振动 →听觉神经
第24页/共27页
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正确的传播途径是( C )
A.良好的耳朵 介质 物体振动 B.介质 物体振动 良好的耳朵 C.物体振动 介质 良好的耳朵 D.物体振动 良好的耳朵 介质
点击画面播放
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
第7页/共27页
二、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1、声音 能 在气体中传播. (填“能”或“不能”)
2、声音在真空中 不能 传播. (填 “能”或“不能”)
第8页/共27页
太空中宇航员即使靠近说话 也听不见,这是为什么?那么宇航 员在太空中 采用什么方 式进行交流 呢?
第9页/共27页
液体和固体是否也能传播声音?你有相 关的生活体验来解答这个问题吗?
固体和液体都能传播声音
第10页/共27页
实验结论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 不能传声,声音可以在气体、 固体液体中传播.
第11页/共27页
在介质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点击画面播放
第12页/共27页
用声波粉碎人体内 的“石头”说明声波能使 物体振动,具有能量.
第13页/共27页
当核潜艇在水下行驶的过程中,利 用声纳和雷达系统对目标进行探测、定 位和通信,其中声纳是利用回声定位的 原理对目标进行定位的,这说明声可以 传递信息.
第14页/共27页
声音是一种波,在下列的实例中,能说明声
音具有能量的是( C )
A.下雨天,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B.百米赛跑的终点计时员总是在看到白烟的同
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D )
A.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岸──空气──鱼 D.岸──水──鱼
人走路产生的声音可以在空气--水中传播,也可 以在岸--水中传播;在水中的鱼可以通过以上不同的 途径接收到声波,由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气 体中传播快,所以其接收途径主要是岸-水-鱼.所以 选项A、B、C都不是主要途径.故选D.
第18页/共27页
科学探密
昆虫飞行时翅膀都振动,蝴蝶每秒振 动五六次,蜜蜂每秒振动三四百次.当 蝴蝶和蜜蜂同时从你身边飞过时,凭听 觉你发现了谁?为什么?
人耳能听到20Hz~ 20000Hz的声音, 超声和次声人耳都听不见.
第19页/共27页
归纳总结:人耳的听力能力 频率:物体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频率的单位:赫兹 简称赫 符号Hz 10Hz表示:发声体每秒振动的次数为10次
第25页/共27页
产生
振动


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或气体



传播
以类似水波的形式



声速
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第26页/共27页
感谢您的欣赏
第27页/共27页
第2页/共27页
一、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1、将手指按住自己的喉头两侧后说话
2、把音叉的振动放大:
我们用转换法把 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间接表现出来.
第3页/共27页
实验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第4页/共27页
说出以下物体如何发出声音的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点击喇叭播放
第1页/共27页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
播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扬声器发声、水和沙土传声等
实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通过观察实验建立理论的科学 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 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勇于实践;注意在 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