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上的应用
赤霉素在葡萄上应该怎么用用法汇总

赤霉素在葡萄上应该怎么用用法汇总赤霉素(GA)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以低浓度在花前花后各处理1次可诱导形成无核果粒,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提早成熟。
葡萄花前适当的时期以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液处理花穗,可以形成无核果粒。
葡萄开花后果粒细胞迅速分裂增殖,细胞数量增加,但在极短时间内就结束,果粒的增大是细胞的拉长、膨大及内含物的增多。
用赤霉素在花后处理果粒细胞中生长激素增加,促使细胞拉长、膨大。
同时调动有机养分向果粒运输与积累,迅速增加果肉细胞的内含物,从而使果粒增大1~2倍,明显的提高商品价值。
用低浓度赤霉素液浸渍,可使葡萄浆果成熟期大幅度的提前,经赤霉素处理果穗可以提前近1个月上市,其经济效益必然大大提高。
用赤霉素处理后果粒中激素含量增加,引导植株的有机养分迅速向果粒运转,促使果肉细胞内含物快速的增长,表现在糖度提高,酸度减少。
赤霉素处理花穗常用塑料大杯逐个浸渍的方法。
这样用药量少,效果最好。
浸渍法处理夏黑的浓度花前为100毫克/升,每穗用药量约0.5毫升,每亩大约需5~6升。
花后处理果穗膨大用药增多每穗约1.5毫升,每亩用药14~15升,实际操作由于操作不熟练、滴洒等原因,需增多一些。
赤霉素液装在大塑料杯中,一穗穗浸渍花穗,需要较多的劳动时间。
若每亩处理需18~21小时,花后处理需20~24小时。
如果每天6小时工作,花前需3~4天,花后需4~5天。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天气、树势、花期不一致,往往需2~3次才能处理完毕,其用工量超出这个标准量。
保证无核果率达到商品化要求,花前处理用人工花穗浸渍法,花后用手动喷雾器对准花穗进行淋浴喷雾,用药量超过浸渍法2~3倍,却能节省劳力。
春末夏初应选择在晴天上午12时前或下午3时以后到落日之前,避开气温高于30度的时间段。
相对湿度在80%左右,并能维持2天。
天气干燥,易造成药害,阴雨天处理效果不好。
园间操作时应避开这种天气。
如果在处理8小时以后降小雨可不再处理,雨量大冲刷强烈则要再进行一次赤霉素制剂难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使用时先用少量酒精或白酒将赤霉素粉剂溶解后再加水稀释到所需浓度,而水溶性赤霉素制剂可直接用水稀释使用。
噻苯隆在夏黑、京亚等葡萄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噻苯隆在夏黑、京亚等葡萄上的应用效果试验作者:吴其伟来源:《现代园艺》2013年第19期“益果灵”牌噻苯隆是陕西咸阳德丰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极强的生物活性,在巨峰系葡萄上应用具有拉长花穗、膨大果粒和保花保果作用,并无穗轴硬化现象。
为此笔者于2010年4~5月在夏黑、京亚等葡萄上进行该药剂使用效果的试验。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夏黑无核、京亚葡萄,“益果灵”牌噻苯隆0.1%水剂30ml/瓶。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金华市婺城区雅畈镇彭上村,位于浙江中西部金衢盆地。
年均温17.4℃,1月均温5.0℃,7月均温30.6℃。
年降雨量1500mm,年日照2000小时以上。
夏黑为贝达砧,京亚为SO4砧,667m2栽222株,采用“T”型促成栽培。
沙壤土,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排水良好。
采用滴灌技术,管理水平一般。
1.3 试验方法每个品种设2个处理3次重复。
处理1:试验区1333m2,春季萌芽后新梢长至3~4片时,用噻苯隆30ml/瓶兑水12kg喷施新梢;生理落果后果穗中70%果粒黄豆大时,用噻苯隆30ml/瓶先溶解赤霉素(含量为75%)0.3g,再兑水15kg浸果穗;处理2:对照区133m2,叶片和果穗喷等量的清水。
在下午5时后喷施和浸果穗,其他管理方法相同。
2 结果与分析2.1 3~4片叶喷施噻苯隆对夏黑、京亚等葡萄花穗的影响在对每个处理重复区随机选取50个花穗进行长度测量,并取其平均值。
记载结果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喷施噻苯隆后,夏黑和京亚果穗都明显增长,其中夏黑葡萄比未喷的对照区果穗平均增长1.9cm,拉长率为22.7%,京亚比未喷的对照区果穗平均增长2.1cm,拉长率为19.2%。
2.2 不同处理对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将各个处理重复区果穗随机采10穗果,进行穗重、果重、外观、可溶性固形物等测定,6月24日统计整理后见表2、3。
由表2、3可以看出,虽然噻苯隆对夏黑、京亚等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和着色有一定负面影响,但显著促进果穗、果粒增大,其中夏黑平均穗重增加577g,增加率为155%,果粒平均增大5.5g,增大率144.7%;京亚平均穗重增加395g,增加率为44.8%,果粒平均增大4.5g,增大率47%。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葡萄有什么作用.doc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葡萄有什么作用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大家一定都不会陌生,因为大家经常用到,不过大家一般都是使用在粮食作物上,其实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于葡萄的生长来说也有很大的好处,那么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葡萄有什么作用呢?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下。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葡萄有什么作用1、扦插生根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快浸法:配制l000mg/L高浓度溶液放于底盆内,药液深度为3~100px,然后将一小捆一小捆的插条直立于容器内,浸5秒后取出晾干即可扦插于苗床中。
此法操作简便,设备少,同一溶液可重复使用,用药量少,速度快。
慢浸法:将吲哚乙酸配制成浓度为25mg/L(易生根的品种)~200mg/L(不易生根品种)溶液,再将插条基部浸入药液中8~12h后取出扦插。
此法浸蘸时间长,大批量插条点需较多的容器,用药量大。
蘸粉法:取lg吲哚乙酸,用适量95%酒精或60度烧酒溶解,然后再与1000g滑石粉充分棍合,酒精挥发后即成1000mg/L的吲哚乙酸粉剂。
扦插时先将插条基部用水浸湿,再在准备好的吲哚乙酸粉剂中蘸一蘸,抖去过多的粉末,插入苗床中。
萘乙酸选择品种优良、生长健壮、芽跟饱满、无病虫的一年生杖条,将插条基部2~75px处浸于萘乙酸50~100mg/L药液中8~12h,取出后埋于潮湿沙中促根,可促进生根,又会抑制插条芽过早萌发,从而缩短插条萌芽与新根产生的时间差,提高扦插成活率。
注意,萘乙酸可与吲哚乙酸混合使用提高促根效果。
ABT生根粉使用50mg/L浓度药液浸泡4~8h,可促进生根。
2、抑制新梢生长丁酰肼使用丁酰肼可使葡萄生长枝节间缩短,叶色加深,叶片小而厚,叶绿素增加。
丁酰肼控制葡萄新梢生长不如矮壮素强烈,同时,抑梢效应的产生时间也较迟缓。
据试验,对玫瑰香葡萄用丁酰肼200mg/L 处理效果较好,对巨峰、康可等葡萄则要提高到2000~3000mg/L。
喷施丁酰肼的时间要比矮壮素早7~10d,喷施浓度则在2000~3000mg/L,根据葡萄品种确定喷施浓度。
吡效隆在葡萄上的利用

2023-11-04CATALOGUE目录•吡效隆简介•吡效隆在葡萄上的应用•吡效隆的使用方法•吡效隆在葡萄上的应用效果•吡效隆在葡萄上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与文献资料01吡效隆简介吡效隆的特性高效性吡效隆是一种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显著促进葡萄的生长和发育。
广谱性吡效隆适用于多种葡萄品种,且对不同生长阶段的葡萄都有效果。
低毒低残留吡效隆的使用对葡萄和人都没有明显的毒性,且在葡萄中的残留量非常低。
010302吡效隆的主要用途促进葡萄生长吡效隆可以促进葡萄茎的伸长和加粗,使葡萄的叶面积增大,从而促进葡萄的生长。
提高葡萄产量吡效隆可以增加葡萄的果实数量,提高葡萄的产量。
改善葡萄品质吡效隆可以增加葡萄的可溶性糖含量,提高葡萄的口感和品质。
吡效隆的发展历程02随着人们对吡效隆的特性认识的深入,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03现在,吡效隆已经成为葡萄栽培中常用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02吡效隆在葡萄上的应用吡效隆可以显著提高葡萄的发芽率,增加种植效益。
提高发芽率促进营养生长缩短生长周期吡效隆可以促进葡萄的营养生长,增加枝条数量和叶片面积,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使用吡效隆可以缩短葡萄的生长周期,提早成熟,提高单位时间的产量。
03促进葡萄生长0201吡效隆可以促进葡萄的花芽分化,增加果实数量和产量。
促进花芽分化吡效隆可以改善葡萄的果实品质,增加果实大小和重量,提高商品价值。
改善果实品质使用吡效隆可以减少葡萄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率,提高产量稳定性。
提高产量稳定性提高葡萄产量吡效隆可以增加葡萄中的营养成分,如糖分、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提高营养价值。
增加营养成分使用吡效隆可以改善葡萄的口感,增加甜度和汁液含量,提高食用品质。
改善口感吡效隆可以延长葡萄的保鲜期,减少腐烂和变质,有利于长途运输和销售。
延长保鲜期改善葡萄品质提高抗病性吡效隆可以增强葡萄的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降低经济损失。
预防生理病害使用吡效隆可以预防葡萄生长过程中的生理病害,如日灼、裂果等,提高商品率。
益果灵在葡萄上的作用与效果

益果灵在葡萄上的作用与效果展开全文国家专利号:2007100184965 农药登记证号:LS2000735 生产批准证号:HNP61054-E0465益果灵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和专利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农药残留免检产品;国家创新基金和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陕西省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星火、火炬计划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益果灵是咸阳德丰公司独家研制生产的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内含极强的生物活性物质,其诱导植物细胞分裂、愈伤组织能力比一般细胞分裂素高千倍以上。
能够解除基因阻遏,开启DNA和RNA的密码,引发有关酶及蛋白质的合成,协调植物内源激素的分泌,并能诱导植物SAR(系统抗性)基因的表达,增强抗病及抗逆能力。
益果灵在农业生产上对人、畜安全,对飞鸟、天敌、蜜蜂、蚕、鱼无毒,对生态环境无污染,在果实中无残留,属绿色无公害农药。
一、益果灵在葡萄上的作用特点1、能显著增加新栽幼树生长量,使其提早进入丰产期;2、春季新梢萌芽后使用益果灵,能促进枝条和花序健壮生长,增厚叶片,增大果穗;3、花后约15~20天葡萄生理落果后使用益果灵,能增大果粒,减少落(掉)粒,无大小粒,葡萄着色好、硬度大、、穗形好、商品性极佳;4、使用益果灵无穗轴硬化现象(果刷也不硬化),葡萄耐贮耐运,商品性提高;5、能减轻因气候突变或其它因素影响造成的裂果问题;6、能提高葡萄的抗病(如抗霜霉病、灰霉病、白腐病等)能力;7、能增加枝条的成熟度和冬芽的饱满度,为其安全越冬和来年的丰产打好基础;8、嫁接上使用,能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接穗成活率,增加接穗生长量。
二、使用方法1、新栽幼树增加生长量新栽幼树缓苗后,用益果灵30ml/瓶对水8~10公斤喷施,可以提高生长量一倍以上(应注意喷施后立即浇水效果最佳);且叶片变厚、变大;枝条生长粗壮、成熟度好,芽眼饱满;为葡萄早果丰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2、嫁接用益果灵30ml/瓶对水6公斤(嫁接时气温低用3公斤,气温高时用6公斤),处理接穗和砧木嫁接部位,可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成活率,增加接穗生长量。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上的应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上的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能够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化学物质,它们通过影响植物的生理代谢过程,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在葡萄生产中,植物生长调节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葡萄的生长和发育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例如,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葡萄的分枝生长,增加枝条数量,提高葡萄的产量。
同时,它们还可以促进果实的膨大和发育,使葡萄果实更加饱满和甜美。
此外,植物生长调节剂还能够促进葡萄的花芽分化和开花,提前开花时间,使葡萄的果实成熟期提前,从而增加了葡萄的产量和质量。
植物生长调节剂还能够改善葡萄的抗逆能力。
在葡萄生长过程中,由于气候变化、病虫害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葡萄容易受到一定的压力和伤害。
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增强葡萄的抗逆能力,提高其对干旱、寒冷等逆境的适应能力,减少葡萄的损失。
同时,植物生长调节剂还能够增强葡萄的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证葡萄的健康生长。
植物生长调节剂还可以调节葡萄的果实品质。
通过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调整葡萄果实中的糖酸比例,使其更加适合市场需求。
同时,植物生长调节剂还可以增加葡萄果实中的香气物质的含量,提高葡萄的风味和口感。
这对于提高葡萄的销售价值和市场竞争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尽管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也要注意合理使用。
一方面,过量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导致葡萄过度生长,增加病虫害的发生风险,甚至影响葡萄的品质。
另一方面,不同的葡萄品种和生长环境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剂的选择和使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可以促进葡萄的生长和发育,改善葡萄的抗逆能力,调节葡萄的果实品质,提高葡萄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以确保葡萄的健康生长和优质产量。
无核葡萄栽培技术及应用

无核葡萄栽培技术及应用无核葡萄栽培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农业技术,它通过使用赤霉素(GA3)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葡萄种籽败育,从而产生无核果,再通过生长调节剂膨大果粒,形成具有商品价值的无核葡萄。
这项技术起源于日本,不仅能够使葡萄从有籽变为无籽,还能显著增加坐果率、提早成熟期、改善果实品质,从而显著提高商品性和经济效益。
自上世纪60年代初,日本山梨县果树试验场的岸光夫为防止底拉洼葡萄果穗因果粒密挤而裂果,尝试使用赤霉素(GA3)处理果穗。
结果发现,赤霉素不仅促进了穗轴的伸长,还能形成无核果。
在座果后,再次使用赤霉素处理,可以促进果粒的增大,提高产量。
到了80年代,使用GA3等药剂对巨峰、先锋等大粒品种进行无核栽培试验,也取得了成功。
近年来,这项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增多,商品性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无核葡萄栽培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GA3)、吡效隆(CPPU)或噻苯隆(TDZ)进行处理。
处理分两次进行:首次处理在花满开时,诱导产生无核果;第二次处理在间隔首次处理10-15天后,使果粒膨大达到正常大小。
这种两次处理的模式,简称为葡萄无核化的二次处理栽培模式。
在进行无核化栽培时,需要对适宜品种进行判别。
评判一个品种是否适合无核化栽培,不能单一地依据"诱导无核率"来决定。
各个品种对GA3处理的反应存在巨大差异,还会有各种副反应。
综合标准应该是:无核率高于90%;GA3对穗轴无副作用或极轻微;无核化果粒大小与同品种有核果粒相似;无核化效果稳定,受环境、年份、栽培条件等影响较小。
只有满足以上四个条件的品种才能投入无核化栽培。
目前可以无核化生产的品种主要有玫瑰露、先锋、蓓蕾A和巨峰。
其中巨峰的稳定性较差,操作技术难度较高,仅有部分应用。
此外,还有一批品种的无核化栽培正在逐步扩大试用之中,如翠峰、安芸皇后、京亚、醉金香、戈尔比等。
首次GA3处理的适期选择也非常重要。
GA3诱导无核的效应花前比花期强,初花期比末花期强,通常在末花后的第7-10天无核效应基本消失。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树育苗上的应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果树育苗上的应用杨碧富果树的育苗方法多种,有实生苗的培育方法,嫁接苗的培育方法,空中压条苗的培育方法,扦插苗的培育方法,吸芽苗的培育方法。
这些育苗方法,当使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就能使果树育苗速度加快,就能促进种子快萌芽,就能够促进快生根,提高成活率,从而增加育苗数量,使到果农有大量苗种植。
具体育苗:实生苗的培育方法杨碧富实生苗就是用种子繁殖长成的苗。
实生苗适应性强,种子来源多,繁殖方法也简便,当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就能够在短期内培育出大量的苗木。
具体操作: 甜樱桃甜樱桃的育苗。
甜樱桃的种子繁殖,在3摄氏度以下至少要6个月的后熟期才能发芽。
这对培育大量甜樱桃苗受到时间限制,育苗速度慢。
当使用赤霉素处理后,就能够大大促进甜樱桃种子发芽,从而提高了发芽率,增加育苗数量。
具体做法:(1)应用方式:泡种子。
(2)使用时间:播种前。
(3)操作步骤:要提高甜樱桃种子萌发力,方法是对刚采收回来的种子用100毫克/升赤霉素液泡24小时取出即可。
硬毛猕猴桃硬毛猕猴桃种子繁殖,以往都是采用室外层积法发芽,但发芽时间长,发芽率低,从而影响了育苗数量。
为了克服这些弊端,当硬毛猕猴桃种子经过赤霉素处理后,就能够有效地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加出苗数。
具体做法:(1)应用方式:浸种。
(2)使用时间:播种前。
(3)操作步骤:将待播的硬毛猕猴桃种子,放入浓度为100毫克/升的赤霉素溶液浸6小时取出,即进行播种。
榛子榛子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种子育苗的效果:可以代替低温层积,节省了时间,对打破种子休眠有很好的作用。
同时,也促进了种子发芽生长。
具体做法:(1)应用方式:浸泡。
(2)使用时间:播种前。
(3)操作步骤:赤霉素打破榛子休眠进行育苗的方法,是在早春河流化冻后,将种子装入草袋,在流水中浸泡一个星期,接着用湿沙混拌层积约30天取出种子。
最后在100毫克/升赤霉素溶液中浸泡24小时取出,凉干后播种。
播种方式可大垄条播或苗床畦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上的应用
09农学(2)班刘传军(执笔)20090102310047
汪林燕20090102310052 刘壮20090102310049
摘要:本文介绍了目前生产上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上的应用范围和方法。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葡萄应用
近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中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葡萄的产量和品质。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的无核化、促进生根、控制生长、保花保果、增加产量、提高浆果品质、延长或打破休眠、防止或促进脱落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葡萄生产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对葡萄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控制上。
1对营养器官的控制
对营养器官的控制主要应用于无性繁殖生根、移栽和抑制枝梢生长,提高坐果率上。
1. 1促进生根与繁殖
目前生产中葡萄的繁殖大多采用硬枝扦插、压条、嫁接等方法,这些方法中都广泛地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处理,以提高成活率。
在无性扦插中主要应用吲哚丁酸(IBA)、吲哚乙酸( IAA)、萘乙酰胺、2·4―二氯苯氧乙酸、2·4·5―三氯苯氧乙酸等促进生根,提高繁殖率。
IBA在葡萄枝内运转性较差,且其活性不易
被破坏,在处理的部位附近可以长时间保持活性,产生的根也比较强壮。
奈乙酸(NAA)及其钠盐,浓度较高时,对愈伤组织的产生和芽的萌发有抑制作用。
IAA在植物体内易被酶分解而降低其活性,也易被光破坏。
IBA和NAA等量混用或依一定比例混用,生根效果往往比单用的好,也有二者的商品混剂销售,在生产中应用较广。
葡萄地面压条时,在特殊情况下,当嫩梢已长到一定高度进行压土前,可在其基部涂较高浓度的上述药剂;也可同时在压条母枝上环割,药剂涂于割口;也有经茎叶吸收,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至嫩梢的基部,促其发根。
在葡萄嫁接时可将砧木的基部放在适当的NAA溶液中浸泡,成活率可提高10% ~20%。
应用于葡萄绿苗移植或定植时,可在小苗旺盛生长期前,喷矮壮素,促使根系发达,提高苗木质量,可大大提高移栽成活率;大树移栽时,将根在含有IBA 或NAA的泥浆中浸蘸,可促进发根,提高成活率,并较快恢复地下部和地上部的平衡。
1. 2抑制枝梢生长、提高坐果率
在葡萄的生长中,如果植株营养生长过旺,则会导致坐果率降低,影响产量。
要使植株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可适当使用抑制生长的调节剂,控制枝梢生长,提高坐果率。
目前生产上应用较普遍的有矮壮素、青鲜素、调节啶、PP333等。
矮壮素在250~10000×10-6mg/L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
的提高,抑制作用加大,抑制作用通常对葡萄的欧亚种效果最显著,其次为东方品种,而欧美杂交种较差。
喷布100~300倍的PP333对葡萄新梢伸长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进而可提高坐果率。
青鲜素对新梢生长量与叶片数的增加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1000×10-6mg/L以下浓度施用,有增产的趋势。
用1000×10-6mg/L的调节啶对玫瑰香葡萄进行处理,对新梢和副梢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叶片变小、颜色变深、果粒、坐果率增多、果实含糖量提高。
2对繁殖器官的控制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葡萄繁殖器官的控制,主要表现在诱导形成无籽果实、提高果实品质、防止落花落果、疏花疏果和果实催熟上。
2. 1诱导葡萄形成无籽果实
链霉素、卡那霉素、6—BA、赤霉素等均可诱导葡萄形成无籽果实,其中链霉素以初花期前80d40单位/升浓度处理效果为好,无核率可达100%。
赤霉素与链霉素、卡那霉素与6—BA配合使用,对诱导无核化的效果明显优于4种物质单独处理。
2. 2提高果实品质
2. 2. 1增大果粒
在葡萄生理落果后和幼果迅速膨大期,用GA3、KT处理能使果实显著增大,提高商品价值,并增加果穗的紧密度。
2. 2. 2提高果实含糖量和着色度
生产上可以应用的药剂有ESD增糖剂、甜宝、赤霉素和葡萄着色增糖剂,一般采前7~15d使用,可提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或使酸的分解加快,糖分积累速率增加;也可促进果实着色,如使用葡萄着色增糖剂,喷施后3~4d,果穗开始着色, 6~7d果穗全部转变成紫色、红色或紫黑色。
2. 3防止落花落果和疏花疏果
在盛花期前11~14d以及盛花后10d分别用100~150×10-6mg/LGA3和100×10-6mg/LGA3两次浸渍果穗,可防止落花落果;也可用1~2万倍的萘乙酸于采前喷洒或浸渍果1~2次(间隔一周左右)防止葡萄落果。
在疏花疏果时,可在葡萄盛花期喷布151×10-6mg/L的乙烯利,降低坐果率9. 5%,另外,于盛花期前20~25d用5×10-6mg/L的GA3溶液处理花(果)序时可减少果粒密度,起到疏粒作用。
2. 4调节果实成熟期
在果实开始上色时,用乙烯利300~700mg/L喷布或蘸浸果穗,可提前成熟4~11d。
也可采用脱落酸(ABA)催熟巨峰系列葡萄和促进果粒上色,效果十分明显。
方法是在果实开始成熟时,用100~200mg/L的ABA进行喷布。
除促进果实成熟外,有时也采用药剂推迟葡萄的成熟期,开展延迟栽培,以延长葡萄的供应期,如可用ATOA(2—苯并唑噻氧乙酸)在幼果生长期至成熟期这一阶段用10 ~20mg/L的药液仔细喷布果粒,浓
度越高延迟成熟期的效果越显著。
但必须注意葡萄叶片对此药较为敏感,一般20mg/kg以上就可形成药害。
因此,使用时必须注意不要喷到叶片上。
也有应用萘乙酸、赤霉素和四溴苯氧乙酸进行果实催熟的,同时也可提高含糖量,增大果粒
参考文献
[1]王素贤.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上的应用现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2]罗晓峰.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葡萄生产上的应用[J].福建果树,2007(3)
[3]马焕普等.赤霉素与果树的生长发育[J].植物学通报,1998, (1)
[4]郭紫娟.植物激素在葡萄生产中的应用[J].河北果树,199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