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方法原理全面.doc

合集下载

地球物理测井方法与原理

地球物理测井方法与原理

地球物理测井方法与原理地球物理测井是通过对地下层次中的各种物理参数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获取有关地下地质构造、岩性、水文地质等信息的一种方法。

它是石油勘探和开发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了解地下环境和地质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地球物理测井包括测井原理、测井技术和数据解释三个部分,下面将对地球物理测井的常用方法和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1.地震测井地震测井是通过发送音波信号到地层中,根据声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特性,来得到地下层次的信息。

它可以判断地层的厚度、速度以及各种地质构造的存在,如断层、岩性变化等。

地震测井一般有声波传播速度测井、声波吸收系数测井和地震反射波形测井等。

2.电测井电测井是利用地下岩石的电性差异,通过测量电阻率、自然电位、电导率等参数,来判断地层的岩性、含水性质等。

电测井主要有浅层电阻率测井和深层电阻率测井两种方法。

浅层电阻率测井是通过测量地层对交流电的阻抗,来反映地层的含水性质和岩性变化。

深层电阻率测井主要用于判断含油气层的位置和含油气饱和度等信息。

3.放射性测井放射性测井是利用地下岩石的放射性元素含量差异,通过测量地层的放射性强度,来推断地层的厚度、含油气性质以及地下水流动等。

放射性测井常用的方法有伽马射线测井、中子测井和密度测井等。

伽马射线测井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放射性元素产生的伽马射线的强度,来判断地层的岩性、厚度以及含油气性质等。

中子测井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对中子的吸收程度,来判断地层的含水性质和含油气饱和度等。

密度测井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密度,来判断地层的岩性、孔隙度以及含油气性质等。

4.渗透率测井渗透率测井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能力,来判断地层的渗透性质、含水性质以及含油气性质等。

渗透率测井主要有声速测井、电阻率测井和核磁共振测井等。

声速测井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中声波的传播速度,来判断地层的孔隙度、饱和度以及含油气性质等。

电阻率测井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电阻率,来推断地层的孔隙度和渗透能力等。

测井方法与原理

测井方法与原理

测井方法与原理测井是一种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广泛应用的技术手段,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以评估地下地层中的油气储层并确定井孔的产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井方法及其原理。

一、电测井方法电测井是通过测量井眼周围地层的电阻率来评估石油储层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通过向井眼中注入电流,然后测量所产生的电位差,从而计算出地层的电阻率。

电测井方法有许多具体的技术实现,如侧向电测井、正向电测井和声波电阻率测井等。

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提供丰富的地下岩石信息,帮助确定储层的类型和含油气性质。

二、声波测井方法声波测井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对声波的传播速度和衰减程度来评估石油储层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利用井壁的物理特性和波的传播规律,通过发送声波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从而推断出地层中的可用信息。

声波测井方法常用的技术包括声波传输率测井、声波振幅测井和声波时差测井等。

这些方法能够提供有关地下岩石的密度、孔隙度和饱和度等关键参数,对于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三、核子测井方法核子测井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散射或吸收射线的能量来评估石油储层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线源,通过测量射线经过地层后的射线强度变化,从而反推出地层的性质和组成。

核子测井方法包括伽马射线测井、中子测井和密度测井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地下岩石的密度、孔隙度、含水饱和度以及岩石组成的定量信息,对于评估储层的含油气性能十分重要。

四、导电测井方法导电测井是通过测量地下岩石对电磁波的响应来评估石油储层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利用电磁波在地下岩石中传播时的电磁感应效应,通过测量反射波的幅度和相位变化,推导出地层的导电性能。

导电测井方法包括感应测井和电阻率测井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有关地下岩石的电导率、水饱和度、渗透率和孔隙度等信息,对于确定储层的含油气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测井方法是石油勘探与开发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能够评估地层的含油气性能、类型和产能等关键参数。

测井的原理和应用

测井的原理和应用

测井的原理和应用1. 测井的概述测井是石油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下井仪器的测量,以获得井内地层的物性参数,从而评估石油和天然气储层的含油气性质和储量。

测井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测井的原理测井的原理是基于下井仪器通过测量井壁周围的物理量,利用物理和地质的关联关系来推断井内地层性质的一种技术。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井技术及其原理。

2.1 电测井电测井是一种通过测量井壁周围的电性参数来推断地层性质的技术。

它利用地层的电导率差异,通过测量电阻率来判断地层的类型和特征。

2.2 声波测井声波测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层对声波的传播速度来推断地层性质的技术。

它利用地层的声波传播速度差异,通过测量声波传播时间来判断地层的类型和充实度。

2.3 核磁共振测井核磁共振测井是一种通过测量地层中核磁共振信号来推断地层性质的技术。

它利用地层中的核磁共振信号,通过测量共振频率和幅度来反演地层的物性参数。

3. 测井的应用测井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

3.1 储层评价测井技术可以提供储层的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从而评价储层的质量和产能。

3.2 油气井完井设计测井技术可以提供地层的性质参数,帮助优化油气井的完井设计,提高油气井的产能。

3.3 水驱和聚驱监测测井技术可以提供油层和水层的界面位置和分布,帮助监测水驱和聚驱过程中的流体移动和驱替效果。

3.4 储层模型建立测井技术可以提供地层的性质参数,用于建立储层模型,从而进行油气资源评估和储量计算。

3.5 井眼修复和沉积环境研究测井技术可以提供井眼的形态和修复情况,帮助判断沉积环境和地层演化过程。

4. 测井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测井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以下是测井技术的一些发展趋势。

4.1 多物性测井技术随着对复杂储层的勘探和开发需求增加,多物性测井技术被广泛关注。

通过融合多种测井技术,可以获得更加全面准确的地层信息。

测井原理及方法范文

测井原理及方法范文

测井原理及方法范文测井是油气勘探开采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测井可以获取地下储层的岩性、含油气性、物性等信息,并对油气藏进行评价和预测。

本文将介绍测井的原理及方法。

测井原理主要基于地球物理学原理,利用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与测量地下电、声、弹等信号的相互作用进行解释。

其中,电测井、声测井和弹性波测井是最常用的测井方法。

1.电测井原理及方法:电测井是利用地下岩石导电性的差异对不同岩石进行识别和判别的方法。

主要包括自然电位测井、直流电测井和交流电测井。

自然电位测井是通过测量地下自然电位差来分析地下储层的物性和构造信息。

直流电测井则是通过向地下注入直流电流,并测量电位差来计算电阻率,从而识别不同岩石。

交流电测井是通过向地下注入交流电流,并测量频率和幅度数据来计算电性参数以识别岩性和物性。

2.声测井原理及方法:声测井是利用声波在地下传播时的反射、折射和散射等特性来分析岩石的物性和构造的方法。

常用的声测井包括全波形测井和具有不同频率的测井。

全波形测井是将地下反射、折射和散射的声波信号接收并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波形的变化来识别不同岩性。

具有不同频率的测井则是通过发送不同频率的声波信号,并记录不同频率下的声波反射信号,通过频率特性数据来识别岩石的物性。

3.弹性波测井原理及方法:弹性波测井是利用地下岩石的弹性波传播特性来分析岩石的物性和构造的方法。

主要包括剪切弹性波测井和压缩弹性波测井。

剪切弹性波测井通过产生垂直于岩层总夹角的剪切波,并记录其传播速度和衰减情况来分析岩石的物理性质。

压缩弹性波测井则是通过产生与岩层夹角平行的压缩波,并记录其传播速度和衰减情况来分析岩石的物理性质。

总结:测井技术是油气勘探开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通过测井可以获取到地下储层的物性、岩性等信息,并进行合理的评估和预测。

常用的测井方法包括电测井、声测井和弹性波测井。

每种测井方法都有其相应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测井数据可以提供宝贵的地质工程参数,对油气勘探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测井原理及方法

测井原理及方法
产生自然电场的主要原因: • 地层水溶液离子浓度与泥浆滤液的离子浓度不同,产生
离子扩散;-扩散电动势 • 岩石颗粒表面对离子有吸附作用;-吸附电动势 • 泥浆滤液向地层中渗透作用。-过滤电动势
自然电位测井
自然电位的测量
自然电位SP的理论计算
自然电流: 测量的自然电位异常幅度值Usp:自然电流流过井内泥浆 柱电阻上的电位降:
1、 常规测井资料原理及应用
1. )电阻率测井电阻率测井 2. )自然电位测井 3. )声波测井 4. )伽马和密度测井 5. )补偿中子测井
电阻率测井
电法测井是地球物理测井中三大测井方法之一,它根据岩层电学性 质的差别,测量地层的电阻率、电导率或介电常数等电学参数,用来研 究地质剖面,判断岩性,划分油气水层,和其它方法一起研究储集层的 含油性、渗透性和孔隙性等性质。
a.主要类型
(2)微侧向(MLL): 微电极测井中泥饼分流作用太大,测RXO不准确,采用聚焦原理,形 成微侧向测井。
(3)微球形聚焦(MSFL): 微侧向MLL探测浅,受泥饼影响大。MSFL方法探测浅,又基本不受泥饼影 响,是目前最好的RXO测量方法。
(4)八侧向(LL8): 以上均为贴井壁测量,LL8是不贴井壁测量Rxo的方法。它是在七侧 向电极系下方附近设屏流回路电极B1,在上方较远处设回路电极B2。
• 厚层可以用“半幅点” 确定地层界面。
地层电阻率的影响
• 含油气饱和度比较高的储集层,其电阻率比它完全含水时rsd明显升 高,SP略有下降。一般油气层的SP幅度略小于相邻的水层。Rt/Rm 增大,曲线幅度减小。
• 围岩电阻率Rs增大,则rsh增大,使自然电位异常幅度减小。
泥浆侵入带、井径的影响
b.电极系分类: 通常供电和测量共4个电极,一个在地面,井下三个组成电极系。 梯度:单电极到相邻成对电极的距离大于成对电极间的距离。 电位:单电极到相邻成对电极的距离小于成对电极间的距离。 梯度电极系进一步分为:底部(正装)梯度、顶部(倒装)梯度。

测井理论和方法

测井理论和方法

一、电阻率测井1、普通电阻率测井电阻率测井就是沿井身测量井周围地层地层电阻率的变化。

普通电阻率测井是把一个普通的电极系(由三个电极组成)放入井内,测量井内岩石电阻率变化的曲线。

在测量地层电阻率时,要受井径、泥浆电阻率、上下围岩及电极距等因素的影响,测得的参数不等于地层的真电阻率,而是被称为地层的视电阻率。

因此普通电阻率测井又称为视电阻率测井。

2、侧向测井是利用聚焦电流测量地层电阻率的一种测井方法。

在地层厚度较大,地层电阻率与泥浆电阻率相差不太悬殊的情况下,可以用普通电极系的横向测井,能比较准确地求出地层电阻率。

但是在地层较薄且电阻率很高,或者在盐水泥桨的条件下由于泥浆电阻率很低,使供电电极流出的电流,大部分都由井内和围岩中流过,流入测量层内的电流很少,因此测量的视电阻率曲线变化平缓,不能用来划分地层,判断岩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创造了带有聚焦电极的侧向测井。

他是在主电极两侧加有同极性的屏蔽电极,把主电极发出的电流聚焦成一定厚度的平板状电流束,沿垂直于井轴方向进入地层,使井的分流作用和围岩的影响大大减小。

实践证明,侧向测井在高电阻率薄层和高矿化度泥浆的井中,比普通电阻率测井曲线变化明显。

3、感应测井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研究地层电层电阻率的一种测井方法。

电阻率测井法都需要井内有导电的液体,使供电电极电流通过它进入地层,在井内形成直流电场。

然后测量井轴上的电位分布,求出地层电阻率。

这些方法只能用于导电性能好的泥浆中。

为了获得地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需要在个别的井中使用油基泥浆,在这样的条件下,井内无导电性介质,就不能使用普通电阻率测井方法。

感应测井就是为了解决测量油基泥浆电阻率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也能用于淡水泥浆的井中,在一定条件下,它比普通电阻率测井法优越,受高阻临层影响小、对低电阻率地层反应灵敏。

感应测井和普通电阻率测井一样记录的是一条随深度变化的视电导率曲线,也可同时记录出视电阻率变化曲线。

二、介电测井介电测井也称电磁波传播测井,它是用来测量井下地层的介电常数。

测井原理与解释

测井原理与解释

测井原理与解释
测井是一种勘探地下介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方法,主要通过测量井眼周围的压强、温度、压力、化学成分和流量等参数来确定地下介质的类型、孔隙结构、类型和含水量等信息。

测井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地震测井:利用井壁上的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反射特性,通过地震仪记录地震波的反射和回波时间等信息来计算压强和温度。

2. 热测井:利用井底温度和地下介质的热传递特性,通过热仪记录井底和地下介质的温度,通过温度变化来计算孔隙度和含水量。

3. 声波测井:利用声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衰减特性,通过声波仪记录声波的传播时间和频率等信息来计算压强、温度和化学成分。

4. 射电测井:利用射电电场和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通过射电仪记录电磁波的传播时间和衰减特性来计算压强、温度、含水量和岩石类型等。

以上这些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和局限性,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和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测井。

同时,在测井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井壁稳定、井口振动、地震波传播方向等因素。

常规测井的基本原理

常规测井的基本原理

常规测井的基本原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l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常规测井基本原理流程:①发射源工作:在钻井作业中,向井下发射源(如放射性同位素、电磁波发生器)发出特定类型的能量场或粒子。

②能量交互:发射的射线或波在穿过地层时,与岩石、流体中的原子核、电子相互作用,产生吸收、散射或激发现象。

③信号响应收集:地层对能量的响应差异导致到达井筒传感器的信号强度、时间延迟或能量谱发生变化。

④数据记录:测井仪器实时记录这些变化,生成反映地层物理特性的曲线或日志,如电阻率、密度、声速等。

⑤深度同步:测井过程中,通过电缆或自带系统精确测量深度,确保所有测量值与井深一一对应。

⑥资料处理:将原始数据上传至地面工作站,进行深度校正、滤波、归一化等处理,提高数据质量。

⑦解释分析:运用地质、地球物理知识,结合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判断地层岩性、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等。

⑧综合评价:将测井资料与其他地质、地震数据综合,构建地下地质模型,评估油气藏潜力,指导钻探决策。

常规测井通过分析地层与特定能量场的相互作用,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关键的地层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井方法原理一名词解释R0孔隙中100%含水时的地层电阻率;R w地层水电阻率地层因素:F=R0R w视电阻率:电阻率值既不可能等于某一岩层的真电阻率,,也不是电极周围各部分介质电阻率的平均值,而是在离电极装置一定距离范围内各介质电阻率综合影响的结果。

岩石体积物理模型:根据测井方法的探测特性和储集层的组成,按其物理性质的差异,把实际岩石简化为对应的性质均匀的几个部分,研究每一部分对测量结果的贡献,并把测量结果看成是各部分贡献的总和。

绝对渗透率: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时测量的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同时通过岩石时,对其中某一流体测得的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岩石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相对渗透率。

周波跳跃:在正常情况下,第一接收器R1和第二接收器R2应该被弹性振动的同一个波峰的前沿所触发。

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声波的能量发生严重衰减。

当首波衰减到只能触发接收器R1而不能触发接收器R2时,接收器R2便可能被第二个或者后续波峰所触发,于是造成时波差值显著增大。

由于每跳越一个波峰,在时间上造成的误差正好是一个周期。

故称之为周波跳跃。

标准测井:在一个油田或一个区域内,为了研究岩性变化、构造形态和大段油层组的划分等工作,常使用几种测井方法在全地区的各口井中,用相同的深度比例(1:500)及相同的横向比例,对全井段进行测井,这种组合测井叫标准测井。

减速长度:由快中子减速成热中子所经过的直线距离的平均值。

扩散长度:从产生热中子起到其被俘获吸收为止,热中子移动的距离。

热中子寿命:从热中子生成开始到它被俘获吸收为止所经过的平均时间叫热中子寿命。

含氢指数:单位体积的任何岩石或矿物中氢核数与同样体积的淡水中氢核数的比值。

统计起伏(放射性涨落):由于地层中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是随机的,因此,在一定时间间隔内衰变的原子核数,即放射出的伽马射线数,不可能完全相同。

但从统计的角度来看,它基本上围绕着一个平均值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二、填空1.根据勘探目的不同,通常分为石油测井、煤田测井、金属和非金属测井、水文测井、工程测井等几大类。

2.测井技术发展根据采集系统特点大致可以分为模拟测井、数字测井、数控测井、成像测井。

3.测井包括岩性测井(自然电位SP、自然伽马GR、井径测井CAL);孔隙度测井(声波、密度DEN、中子测井CNL);电阻率测井(普通视电阻率测井Ra、微电极系列测井ML、侧向测井LL、感应测井IL)。

4.整个测井工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资料录取阶段和资料解释阶段。

5.井内自然电位产生的原因:①地层水和泥浆含盐浓度不同而引起的扩散电动势和吸附电动势。

②地层压力与泥浆柱压力不同而引起的过滤电动势。

6.电极系可以分为梯度电极系和电位电极系。

7.深三侧向电阻率测井主要反映原地层电阻率;浅三侧向电阻率测井主要反映侵入带的电阻率。

8.主电极的长度决定电流层的厚度,即主电极长度决定了分层能力。

电极系直径小,泥浆层厚度大,那么Ra则小,反之直径大,Ra则升高。

9.六线圈系比双线圈系增加了一对补偿线圈和聚焦线圈。

10.微电阻率测井是指探测深度较浅的一类测井方法,主要是探测储集层冲洗带、侵入带的电阻率。

11.微电阻率测井包括:微电极系测井、微侧向测井、邻近侧向测井、微球形聚焦测井。

12.微电位探测范围约为8-10cm,而微梯度的探测范围约为4-5cm.13.声波测井包括声速测井和声幅测井14.岩石中声波传播的影响因素:岩性、孔隙度、岩石的地质时代、岩层埋藏深度。

15.只要在仪器外壳上加上刻槽和适当选择较大源距,就可使滑行波首先到达接收换能器。

16.从解谱仪输出的信号送至照相记录设备进行记录,最后输出四个量:自然伽马总计数率;钍含量、铀含量、钾含量。

17.密度测井测量的是伽马源放出的伽马射线与周围物质相互作用之后所产生的散射伽马射线强度。

18.伽马射线穿过物质时,根据能量不同,主要产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以及电子对效应。

19.为了克服井眼对密度测井的影响,常采用推靠装置、将伽马源放在一个带定向窗口的铅瓶内,定向发射、定向接收、增强散射伽马强度。

20.中子测井包括中子—中子伽马测井(中子超热中子测井、中子热中子测井)、中子---伽马测井21.中子与物质的作用主要有三种形式:非弹性作用、弹性散射、辐射俘获。

22.中子与物质作用的阶段:快中子的减速过程、热中子的扩散及俘获23.氢是所有元素中最强的中子减速剂。

24.能够储存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必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储存油气的孔隙、孔洞和裂缝等空间场所;二是孔隙、孔洞和裂缝间必须相互连通,在一定差压下能够形成油气流动的通道。

25.储集层的基本参数: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储集层的厚度。

26.四性: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27.储集层评价与要点:岩性评价、储层物性评价、储层含油性评价、储层油气产能评价28.煤的工业组分分析包括:煤层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

29.煤田常用测井方法: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密度、侧向、声波等30.水文测井方法:视电阻率、自然电位、密度、声速测井31.煤田测井和水文测井方法首先要解决岩性划分和地层划分问题。

三论述1.自然电位曲线特征:曲线关于地层中点对称;当地层较厚(大于4倍井径)时,可以用半幅点法确定地层界面;随地层厚度的变小,自然电位曲线幅度下降,曲部顶部变尖,底部变宽,自然电位小于静自然电位。

2.自然电位的影响因素:①岩性:在条件相同下,纯砂岩的自然电位异常幅度最大,随着砂岩中泥质含量的增加,自然电位异常幅度逐渐减小。

②温度:同样的岩层,由于埋藏深度不同,其温度不同。

③地层电阻率:岩层厚度变薄,或岩层电阻率增高,自然电位异常幅度降低。

④井径扩大和泥浆侵入:都会使曲线幅度变小。

3.油水界面的确定方法①自然电位测井:一般含水砂岩的自然电位幅度比含油砂岩的自然电位幅度要高。

据此可判断油水层。

②电阻率测井:高侵R X0>R t对应水层;低侵R X0<R t对应油层;③用深浅三测向重叠法定性判断油水层:油层和水层的泥浆侵入性质不同(R mf>R w时),油层多表现为减阻侵入,水层多为增阻侵入,深侧向视电阻率大于浅侧向视电阻率为油层,反之为水层。

④中子伽马测井:因为油水层的含氢量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有地层谁的矿化度高时,水层的含氯量显著大于油层,油层和水层的中子伽马测井计数率值才有明显的差别(水层中的中子伽马测井计数率值大于油层的中子伽马测井计数率值),所以只有在地层水矿化度比较高的情况下,才能利用中子伽马测井曲线划分油水界面,区分油水层。

4.估算泥质含量的方法①自然电位测井:泥质含量及其存在状态与砂岩井段产生的扩散吸附电动势有直接关系。

因而用自然电位曲线可以估计泥质含量。

②自然伽马测井:由于泥质颗粒小,具有较大的比面。

使它对放射性物质有较大的吸附能力,并且沉积时间长,有充分时间与溶液中的放射物质一起沉积下来,所以泥质有很高的放射性。

I GR=(GR-GRmin)/(GRmax-GRmin)Vsh=(2^(GcuR*Vsh')-1)/((2^GcuR)-1)式中,GR---目的层自然伽马值;GRmin-----纯砂岩层自然伽马值、GRmax------纯泥岩层自然伽马值;GCUR----希尔奇指数、IGR—自然伽马相对值。

③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地层中的泥质含量与钍或钾的含量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而与地层的铀含量关系较为复杂,所以一般不用铀含量求泥质含量,而用总计数率、钍含量和钾含量的测井值计算泥质含量。

④密度测井:V sℎ=U−U ma(1−∅)U sℎ−U maU体积光电吸收截面;5.阿尔奇通式:F=R0R w =a∅m; I=R t R tR0=bS w n=b(1−S0)n联合得:S w=(abR wR t∅m)1n⁄a为比例系数,与岩性有关;m为胶结系数;∅为岩石孔隙度;b为系数,仅与岩性有关;n 为饱和度指数;R t为含油岩石的电阻率;R0孔隙中100%含水时的地层电阻率;意义:一是奠定了测井定量解释的基础;二是架起来孔隙度测井与电阻率测井之间的桥梁。

6.侧向测井原理:在主供电电极两侧上加上两个屏蔽电流,并向屏蔽电极供以相同极系的电流,使其电位与主电极相等,迫使主电极电流不能在井眼中上下流动,而呈水平片状进入地层,把井的分流作用和围岩影响减到最小。

7.感应测井原理把地层看成一个环绕井轴的大线圈。

把装有发射和接收线圈的井下仪器放入井中,对发射线圈通以交流电,在发射线圈周围地层中产生交变磁场∅1,这个交变磁场通过地层,在地层中感应出电流I1,形成涡流。

涡流在地层中流动产生交变磁场∅2,穿过接收线圈R,并在R 中感应出电流,从而被记录。

8.感应测井曲线特征:曲线对称,正对岩层处视电阻率增大;随着地层厚度的变化,曲线幅度随着地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

当厚度大于5m以上,岩层的视电阻率接近真电导率,而且曲线的半幅度点为地层界面点。

9.声波时差测井曲线特征1.曲线关于地层中心对称,岩层的界面位于曲线急剧变化处。

2.岩层不均匀或有夹层时,岩层对应的时差曲线出现相应变化。

3.受界面附近井径影响,时差曲线不反映真值。

4.识别气层或裂缝带。

10.比较CBL和VDL的异同相同点:都是用来测量套管外水泥的胶结情况,检查固井质量。

不同点:CBL:确定水泥上返高度,由声系和电子线路组成,源距1m,单发射单接收装置,声波到达首位为滑行波。

VDL:提供水泥环第一与第二界面的胶结情况,源距1.5m,一个发射换能器,2个接收换能器,声波次序为套管波,地层波,泥浆波。

11.沉积岩的自然放射强度规律①随泥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②随有机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加③随钾盐和某些放射物矿物的增加而增加12.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特征①曲线关于地层中点对称②高放射性地层,对着地层中心曲线有一极大值,并随着地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大于3倍的井径时,极大值为常数,只与岩石的自然放射性强度成正比。

③当大于3倍的井径时,由曲线的半幅度点确定的地层厚度为真厚度。

13.自然伽马相对值与粒度中值的关系∆GR=GR−GR minGR max−GR min14.补偿密度测井脊线图交会点偏离脊线的情况①当泥饼密度小于岩石密度时,泥饼的影响使得长、短源距计数率有所提高,且因短源距计数率的增高更显著,于是,图上的交会点将偏离所探测岩石的实际密度值而落在脊线右上方。

②当泥饼的密度大于岩石密度时,泥饼的影响使得长、短源距计数率更低,且因短源计数率的降低更显著,于是,图上的交会点将落在脊线左下方。

15.确定岩层孔隙度①密度测井:∅=ρma−ρbρma −ρfρma骨架密度、ρb岩层体积密度、ρf孔隙流体密度②声波测井:威利公式∅=∆t−∆t ma ∆t f−∆t ma∆t为地层声波时差,∆t f为孔隙中流体的声波时差,∆t ma为岩石骨架的声波时差16.中子测井的原理:孔隙度不同,超热中子在中子源周围的分布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