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键期假说在儿童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原则的探讨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与幼儿英语教学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与幼儿英语教学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是指一个人在儿童时期学习第二语言的能力最强大和最有效果,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能力逐渐减弱。
这个假说对于幼儿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根据关键期假说,幼儿时期是学习英语的最佳时机。
在幼儿时期,孩子的大脑发育迅速,特别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这个时期,孩子对于语言的学习能力和语音、语法的感知能力都非常敏感。
在幼儿时期进行英语教学,可以更加高效地促进孩子的语言习得。
关键期假说也强调了输入的重要性。
幼儿时期的孩子通过接触大量的语言输入,能够更好地习得语言。
在幼儿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输入,包括图片、故事、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幼儿英语教学需要注重语言环境的创设。
关键期假说认为,孩子在学习第二语言时,需要置身于具有该语言环境中。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模仿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生活情境,创设一个浸泡式的语言环境,让孩子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和感受到真实的语言环境,从而更好地习得英语。
幼儿英语教学需要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
关键期假说强调,幼儿学习语言是通过积极参与和与他人的互动来实现的。
教师在幼儿英语教学中可以采用游戏、歌唱、动画等形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孩子的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
关键期假说对幼儿英语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在幼儿时期进行英语教学,可以更好地利用孩子的学习能力,注重语言输入、语言环境创设和趣味互动,提高幼儿的英语习得效果。
这对于培养孩子的多元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从关键期假说看我国少儿英语教学

与汉语 拼音 的发音混淆在一起 。
第 二 , 长 对 英 语 学 习 的规 律 并 不 了解 , 多 家 长 认 为 家 许
考试 成 绩 重 于一 切 , 趣并 不重 要 。 兴
复 了他 和 N w o 的实 验 并 得 出 了 同样 的结 果 。 e p ̄ 还 有 一 些 研 究 者 认 为 关 键 期 主 要 是 对 语 音 的 习 得 有 影
在这个 阶段 通过 接触 任何 人 都可 以毫不 费力 的习得 语 言。
其 最有 力 的证 据 就 是 C ms u s的个 案 研 究 。在 美 国 一 个 珍 妮 的女 孩 出生 2 O个 月 后 被 父 亲 囚 禁 在 地 下 室 中 , 盲 人 母 亲 由
负责照顾 , 女之间没有语 言上的交流 ; 母 直到 1 3岁时 才被 解
定位 , 接下来专 司句 法功 能的 区域 开始定 位 , 以在 青春期 所 之后仍然能够习得语 音 ; 也就是说人 的大脑 中存在不止一个
关 键 期 一 。 Soe 18 ) 为 习 得 语 音 不 同 于 词 汇 和句 evl(9 8 认 法等的习得 , 因为 语 音 有 发 音 器 官 , 词 汇 和 语 法 等 的 习 得 而 却 没 有 拈~ 。 因 此 我 们得 出起 始年 龄早 会 对 语 音 学 习 有 帮 助 , 是 我 但
们忽视了一个很重要 的条件 : 儿童 在 自然环境 中习得语 言。 我国绝大部 分地区都无 法创造 出这样 的环境 。
三 、 国 儿童 英 语 教 育 现 状 及 问卷 调 查 我
语并在不 同阶段移 民到美 国的人为实验对 象 , 试 了他们 对 测
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研究对儿童外语学习的启示

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研究对儿童外语学习的启示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语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技能之一。
对于儿童来说,学习外语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此背景下,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成为了语言学和教育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研究对儿童外语学习的启示,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简要介绍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分析该假说对儿童外语学习的具体影响;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更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外语学习。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为儿童外语教育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二、关键期假说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关键期假说,源自生物学领域,尤其在神经科学和心理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这一假说认为,人类在某个特定的生命阶段,对于某种技能或知识的学习具有特殊的敏感性和可塑性,这个阶段被称为“关键期”。
在语言学习中,关键期假说认为儿童在青春期前存在一个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此时大脑的语言习得机制最为活跃,能够更轻松地掌握语言。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键期假说在语言习得领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许多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试图验证关键期假说的存在。
其中,Lenneberg(1967)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他通过观察发现,大脑在青春期前具有更高的语言可塑性,这使得儿童能够更轻松地掌握语言。
Penfield和Roberts(1959)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们认为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在青春期前,之后大脑的语言习得能力会逐渐减弱。
然而,关键期假说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些研究者认为,关键期假说的证据并不充分,而且忽略了成人语言习得的能力。
关键期假说的定义和范围也存在争议,不同的研究者对于关键期的起始和结束时间有着不同的看法。
尽管存在争议,但关键期假说对于儿童外语学习仍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期假说提醒我们,儿童在青春期前具有更高的语言学习潜力,因此应该在这个阶段给予他们更多的语言学习机会。
从“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看幼儿英语教学

菲 尔 德 和 罗 博 茨 ( efl Pne i d& R b , 。1 5 ) 他 语 言能 力 ,这 是 因为此 时 的语 言能 力是 受 大脑 右半 oe s 99 。 们认 为 ,人 的一 生 中有 一 个特 定 的语 言 习得 阶段 , 球支 配 ;但 关 键期 后 大脑左 半球 受 损将 会极 大影 响
一
生 中学 习英语 的最 佳 阶段 ?笔 者试 从语 言 习得 关
16 年 ,勒纳伯 格 ( e n b r 。16 )在 其重 97 L n eeg 9 7 要 著 作 《 言 的 生 物 学 基 础 》 ( h ilg a 语 T e Booi l c
F u dt no a g ae 中继 承并 发 展 _ 菲 尔 德 o n ai fL n ug ) o r彭
的 ,但 不是 必须 的 。就 我 国 目前 学前教 育现 状 而言 ,在 师 资条件 语 言 学 习环 境等 均 具备
的情况 下 .幼儿 园可及 时把 握 幼儿 英语 学 习的 关键期 ,积极 开展 以兴趣 启 蒙为主 的英语 教
学活动 :如 果条件 不具 备 ,则 不 宜开设 幼儿英语课 程 。 [ 键词 ] 幼儿英语 教 学 关 语 言 习得 关键期假 说 二语 习得 关键 期假说
键期 假 说 出发就 上述 问题谈 一些 看法
一
、
语 言 习得 关 键 期 假 说 的提 出
和罗 博茨 的观 点 ,首 次提 出 了 “ 言 习得 关键期 假 语
说” 。该假 说 认 为 ,个 体 的语 言 习得存 在一 个 关 键
语 言 习得 关 键 期假 说 ( ria P r dH p te C ic l e o y o — 期 。在儿 童发 育期 间 ,语 言能力 开 始时 是受 大脑 右 t i h s ,简 称 C H)是语 言学 中 比较 重 要 的理 论 ,源 于 半球 支配 ,以后逐 渐转 移 到大脑 左半 球 ,最 后才 形 i s P 左 。并 强调 这 种 左 侧 生 物学 和神 经生 理 学 的研 究 成果 ,认 为 儿童语 言 的 成左 半 球 的语 言 优 势 ( 侧 化 )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与幼儿英语教学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与幼儿英语教学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指的是在一个人特定的发展阶段,学习一门语言会比其他阶段
更加容易,学得也更好,这个阶段被称为“关键期”。
其理论基础是神经发育的“敏感期”和语言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对语言知识的接收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变化。
因此,对于幼儿英
语教学,掌握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一定程度上,幼儿英语教学可以利用儿童大脑的特殊神经发育阶段,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
以下是一些幼儿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1. 提供英语环境
尽可能提供英语环境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英语,例如:让幼儿学习与日常生活
和游戏有关的英语单词,或者在教室里布置与主题相关的英语海报。
2. 利用幼儿的学习方式
个体差异很大,有的幼儿喜欢口头问答,有的幼儿喜欢听故事或歌曲,教师需要根据
幼儿的学习风格提供不同形式的英语教材。
3. 营造英语渗透的教学环境
除了课堂外,学校的其他环境宣传英语的同时,可用唯美的英语童话、庆祝英语节日
等等方式,将英语的渗透有效地推动到幼儿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在幼儿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过分强调语法准确性、语言技巧、语音优美等因素,要
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注重英语的实际使用。
除了英语基础的教学,英语的表演、课外阅读、口头表达、串连性教学也非常重要,只有将英语融入到各个方面,幼儿才能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与幼儿英语教学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与幼儿英语教学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最早由Lenneberg于1967年提出,他认为人类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在生理发育的早期阶段,之后语言习得的效果将大大降低。
据此,他认为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在第一至二十年之间,特别是在2-12岁这个时间段内。
此后,随着语言习得者年龄的增长,学习语言的难度和效果也会随之增加。
虽然关键期假说在学术界引发了一系列争议,但是其重要性仍然在语言习得领域中得到了广泛认可。
在幼儿英语教学中,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为教师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告诉我们,语言习得的最佳时间是在儿童早期阶段。
这意味着在幼儿园和学龄前阶段,教师应当注重英语教学,创造丰富多样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接触和习得英语。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语言习得能力处于最佳状态,他们能够更加快速地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规则。
幼儿英语教学要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加强英语教学的力度和频次,提高幼儿的英语水平。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也提醒我们,幼儿期是一个关键的语言习得时期。
在2-12岁这个时间段内,儿童的大脑处于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对于语言的学习敏感度最高。
教师在这个阶段应当充分利用儿童的语言敏感期,通过启发式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启发他们对英语的学习热情。
通过情景模仿、歌曲和游戏等与幼儿紧密相关的教学形式,加强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也提醒我们,幼儿期的英语教学要以听说读写全面发展为目标。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语言学习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他们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习得英语。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当注重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通过听力训练、口语表达、阅读启蒙、文字识别等各个方面的教学,帮助幼儿全面提高英语能力。
教师还应当关注幼儿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不同学习特点,差异化地设计教学方案,帮助每个幼儿实现个性化发展。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在幼儿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与幼儿英语教学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与幼儿英语教学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交流的增加,学习第二语言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重视孩子从小学习第二语言,而幼儿英语教学作为其中的一种方式,备受关注。
幼儿英语教学不仅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而与幼儿英语教学密切相关的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二语习得的关键期假说与幼儿英语教学的关系,希望能够为幼儿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关键期假说是指儿童在特定阶段学习语言的能力超过成年人,并在此期间特定的输入对其语言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这一观点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Eric Lenneberg提出,其后经过一系列研究和实践,得到了一定的验证和认可。
根据关键期假说,儿童在3-7岁之间是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时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语言习得的黄金时期”。
在这一时期内,儿童的大脑处于发育的敏感期,能够更容易地接受和吸收语言输入,形成语言的基本知识和语言习得的能力。
这一时期的语言学习,可以更快速、更自然地进行,使得儿童在这个阶段学习的语言更加纯正、地道。
基于关键期假说的理论,许多学者和教育家开始重视幼儿期的语言教育,提倡在这一时期进行第二语言的学习。
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语言,其教学尤为受到重视。
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机构和家庭开始为孩子提供英语学习的机会,希望能够在孩子的关键期内建立起扎实的英语基础。
在幼儿英语教学中,关键期假说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我们需要充分重视幼儿期的英语教育,给予孩子足够的学习机会和语言输入。
正是在这个时期,孩子对语言的吸收和模仿能力最强,符合其内在学习规律。
幼儿英语教学需要精心设计,注重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包括口语、歌曲、游戏、绘本等多种形式,以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建立起对英语的初步感觉和认知。
幼儿英语教学需要贴近孩子的生活和兴趣,以情境化、趣味化的方式进行。
关键期假说的概述和对外语学习的启示

关键期假说的概述和对外语学习的启示
儿童学习外语的关键期假说是指幼儿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其在学习外语
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期的理论强调婴儿在6-10岁之前,他们可以轻松地掌
握一门语言,而比较老的孩子可能会遇到很多障碍。
因此,有效地利用这一阶段所提供的机会,促进孩子们接受外语培训,并在他们较为轻松的条件下获得预期的成果,对于孩子的今后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期的概念可以为学前教育提供重要的启示。
合理安排儿童的学习活动,营
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地利用孩子接受外语培训的机会,从而合理掌握外语水平,这都是必须考虑的重要环节。
当幼儿心理健康、认知能力充足时,培养其对外语学习的兴趣。
童年期应该为孩子提供全面、科学、灵活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把信息加以记忆储存,不仅要有足够的时间,而且应以有趣的形式来教他们,以便他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学习的内容。
婴儿期是一段关键的时期,熟练地掌握一门语言对孩子今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学前教育在此关键期应扭转孩子对学习新语言的厌恶情绪,注重培养孩子记忆和理解外语的能力,使他们在活泼而有趣的环境中自信地学习,从而利用自然的关键时期,使他们建立良好的外语口语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关键期假说在儿童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原则的探讨
A Discussion about Principl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in
Children English Teaching
摘要
Abstract
随着关键期假说的火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投身其中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为我国的儿童英语教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很少有人对关键期假说该如何应用做出基本的界定,本文旨在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得出关键期假说在儿童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CPH), more and more empirical studies are conducted by researchers. But there is not so many people that pay attention to the principl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CPH. This paper is aimed to find the principles.
关键词:关键期假说、儿童英语教学、语言习得
一、引言:关键期假说长期以来一直备受各界学者高度关注,关于关键期假说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应有的实证研究也层出不穷,但鲜少有人为这类实证研究做出应有的界定,本文试图通过阅读前人的研究从而总结出关键期假说在儿童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二、关键期假说
1.关键期假说的定义
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简称CPH)
是语言学中比较重要的理论。
源于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成果认为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受发音器官和大脑等神经机制制约的自然成熟的过程因而也称自然成熟说最早在语言习得中引入关键期概念的是彭菲尔德和罗博茨(Penfield & Roberts,
1959)。
他们认为人的一生中有一个特定的语言习得阶段该阶段中个体可以在没有任何外界干预的条件下自觉地学会一种语言他们把这个阶段称之为语言习得的“最佳年龄”并指出该“最佳年龄”
在10岁以前。
他们阐释人的语言学习能力与其大脑发育是相关的。
人的大脑在10岁前具有可塑性,
而随着年龄增长青春期的到来,这种可塑性会逐渐下降直至消失。
对此,神经生理学的研究亦表明人类大脑左半球的语言单侧化是造成可塑性消失的主要原因。
1967年,
勒纳伯格(Lenneberg,1967)在其重要著作《语言的生物学基础》(The Biological Foundation of
Language)中继承并发展了彭菲尔德和罗博茨的观点,首次提出了“关键期假说”。
该假说认为,个体的语言习得存在一个关键期。
在儿童发育期间,语言能力开始时是受大脑右半球支配,以后逐渐转移到大脑左半球最后才形成左半球的语言优势左侧化并强调这种左侧化发生在2岁~12岁之间——
这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大量的神经生理学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关键期时如果人的大脑左半球受损并不会影响人的语言能力,这是因为此时的语言能力是受大脑右半球支配;但关键期后大脑左半球受损将会极大影响人的语言能力,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个体语言功能的丧失。
2.关键期假说的基本观点
(1)二语习得在年龄上有最佳期
与母语习得存在关键期一样, 第二语言的学习也有最佳期, 一般在 2岁~12 岁之
间。
斯戈夫(Thomas Scovel, 1969 )认为,
大脑在青春期前的可塑性能使孩子既掌握第一语言也自然轻松习得第二语言;当青春期后,
大脑左侧化完成后可塑性降低,二语习得的难度就提高了。
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1988 )的“语言内在论”, 则表明:人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习得语言的能力——
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UG)和语言获得装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简称LAD)当语言获得装置受到某一具体语言材料的刺激后,
人脑中的普遍语法则转化为该语音经验所代表的具体语法。
如果在普遍语法转化之前进行多语语音刺激,儿童完全有可能掌握多种语言。
但语言获得装置的活动有个临界期(大约在9岁~10岁),
期间语言获得装置会退化,语言天赋会消失,第二语言学习能力也随之降低。
(2)二语纯正语音获得有关键期
斯特朗斯沃德(Stromswold,1995)在分析了语言发展存在关键期的众多案例后指出:“精密的语言能力测验表明,若儿童在青春期过后才首次接触一种语言,其流畅性就极少能接近该种语言的本族语者的水平。
”大量事实也证明,
在语法学习效果方面,成人与儿童相差不大;但二语学习起始年龄早的人,
其语言发音的纯正程度高,成年学习者很难达到这种水平,因而二语纯正语音获得存在关键期。
朗(Long,1990)
的研究也论证了6岁前是获得二语纯正口音的关键期。
塞利格(Selinger,
1978)提出的多重关键期假说对此的解释是:语言各方面的能力似乎有各自不同的关键期,这些能力的发展将在人的不同年龄阶段达到高峰。
语音能力关键期比较短,超过青春期便消失了;语法能力关键期较长,甚至维持终生。
(3)二语习得最终成就有赖于关键期
斯坦恩(Stern, 1990)
和艾里斯(Ellis,2000)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二语习得的速度上,成人学习者要比儿童
学习者学得快;但从长远来看,儿童学习者在第二语言的最终成就上要远高于成人学习者,因而人在关键期进行第二语言学习可有助于提高习得成效。
三、关键期假说在儿童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我国的英语教育已经呈现出越早越好的趋势,然而不正确的英语教学会给儿童留下不可磨灭的负面影响,到底什么样的原则才是适合我国儿童英语教学的?笔者在这一部分将会根据前人的研究进行总结,找出适合在我国儿童利用关键期假说进行儿童英语教学的原则。
1.因地制宜,不可急功近利
基于关键期假说的观点,在幼年阶段开展英语教学对儿童的语言习得有很大的帮助,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儿童所在学校有能力负担得起一定的高质量的输入环境,比如说优秀的教师团队,合格的辅助设施(比如说电脑,投影仪,可触黑板)。
如果没有这些基本的硬件条件,过早的向儿童强行实施英语教学,结果是非常可怕的。
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放缓脚步,在有足够的办学条件的情况下再开设英语课程。
2.以兴趣启蒙为主,不可拔苗助长
根据关键期假说的内容,儿童英语教学应当以兴趣启蒙为主,不可拔苗助长过早的教一些不适合这个阶段儿童学习的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应该以英语语音教学为主,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听说的教学,把读写放在听说之后,要让儿童更加多的融入到班集体中,参与各种各样的趣味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应以交际活动为主要内容,让儿童能对学习英语更加感兴趣。
3.合适的教师
刚才说过在学校有足够的硬件条件下才可以给儿童开展早期的英语教学,但是什么样的礁石才是合格的甚至说是合适的呢?笔者认为,除了具备应有的教师资格证和相当的业务水平外,纯正的发音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有的学校为了靠纯正的发音吸引学生入学,不惜放弃前两项必不可少的条件争相聘请外籍英语教师,但是这些外籍英语教师真的就适合开展儿童英语教学吗?首先他们并不一定了解中国儿童的学习特点,也可能理解不了中国儿童的某些生理特点,文化差异带来的师生不匹配很容易给儿童的英语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这些外籍英语教师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的儿童教育的训练,不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
仅仅是因为外国人的身份就被聘请。
仅凭一个人的身份就能决定是否录取作为老师,这样的学校是不是有点不负责了呢?最后,这些外籍英语教师的发音真的纯正吗?先不论各个英语国家地区的口音差异,国家之内的方言也会对儿童的语言习得造成影响。
所以,学校在招聘教师时,一定不能只为了发音的纯正就不顾教师资格证和业务水平的考核,对外籍面试人员大开绿灯。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关键期假说在儿童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原则有以下三条:1.办学应因地制宜,不可急功近利。
2.教学内容应当以兴趣启蒙为主,不可拔苗助长。
3.招聘教师要对学生负责,不可只顾所谓纯正的发音而忽略了最基本的从业资格。
参考文献
[1] Long, M.H.Maturational constraints on language development [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0 (12) :251-285
[2]Selinger, H.W. Implications of a multiple critical periods hypothesis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 In W.C. Ritchie (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C].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8.
[3]段佳音.乔姆斯基语言观的“内在论” 立场[J].
语文学刊
(外语教育与教学), 2009(7).
[4]高敬.幼儿英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4-16.
[5]姜孟,邓小燕,欧平娅. 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五十年之争
[J].当代外语研究, 2010(9).
[6]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