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S随机分组方法及实现

SAS随机分组方法及实现
SAS随机分组方法及实现

随机分组方法包括:

?简单随机化(simple randomization)

?区组随机化(block randomization)

?分段(或分层)随机化(stratified randomization)

?分层区组随机化(stratified block randomization)

?动态随机化(dynamic randomization)

一、简单随机化,又称完全随机化

1、定义:在事先或者实施过程中不作任何限制和干预或调整,对研究对象直接进行随机分组。

通常,通过掷硬币、随机数字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来进行随机化。

2、适用条件:在研究例数较少、总体中个体差异较小时,采用此法。

3、缺点:在研究对象例数较少时,由于随机误差难以保证组间病例数的均衡,各组例数可能会出现不平衡现象。

4、解决办法:随机数表法、随机数余数分组法。

随机数余数分组法的具体操作:

编号:研究对象(动物按体重大小、患者按预计样本量编号)从1 到N 编号;

获取随机数字:从随机数字表中任意一个数开始,沿同一方向顺序每个研究对象对应取一个随机数字;

求余数:随机数除以组数求余数。若整除,则取组数作为余数;

分组:按余数数值分组;

调整:假如某组待调整,该组共有n 例。从中抽取1 例,就取下一个随机数,随机数除以n。

除以n 的余数(若整除则余数为n )作为在该组中所抽研究对象的序号,调整到其他组。

例1-1:两组

对心脑病区观察20例(编号1~20)心血管病患者分为2组,一组以灯盏花注射液为治疗组,另一组给予瓜蒌薤白汤。

从随机数字表任一行开始(以第11行第1个数(57)计),按序查找,凡小于或等于20的数标记,查够10个数;

将与这10个数对应编号患者列为一组,余下患者为另一组。

第一组:9,10,4,6,15,20,11,12,3,7;第二组:1,2,5,8,13,14,16,17,18,19。

例1-2:多组(≥3组)

将15名血栓性血瘀证患者分为3组。

第一次分组后,甲组6例,乙组5例,丙组4例。由于各组例数不等,须将甲组调整1例到丙组。

因此,继续查随机数字表,下一个随机数字为58。由于58/6=9……4,甲组中第4个研究对象调整到丙组。

5、SAS实现

对2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个等比例组,使每组为10例。

方法一:PROC PLAN SEED=n 过程。

PROC PLAN SEED=210000;

FACTORS n=20;

OUTPUT OUT=patient;

RUN;

DATA result;

SET patient;

number=_n_;

IF n<=10 THEN group='A';

ELSE group='B';

RUN;

PROC PRINT data=result NOOBS;

VAR number group;

RUN;

方法二:UNIFORM(n)函数。在完全随机化时,UNIFORM函数法结果的平衡性较差。

DATA patient;

DO number=1 to 20;

r=UNIFORM(210000);

OUTPUT;

END;

RUN;

PROC RANK data=patient OUT=rank;

RANKS r_rank;

VAR r;

RUN;

DATA result;

SET rank;

IF r_rank<=10 THEN group='A';

ELSE group='B';

RUN;

PROC PRINT data=result NOOBS;

VAR number group;

RUN;

二、区组随机化,又称均衡随机化、限制性随机化

1、定义:将随机加以约束,使各处理组的分配更加平衡,满足研究要求。在一个区间内包含一个预定的处理分组数目和比例。

区组:由若干特征相似的试验对象组成。如同一窝的动物、批号相同的试剂、体重相近的受试者等。

区组的长度:区组中对象的数目。

2、优点:区组随机化分组,避免简单随机化分组可能产生的不平衡现象,不仅提高统计学效率,而且保证分配率不存在时间趋势。

3、适用条件:区组的长度不宜太小,太小则形成不随机。一般区组的长度至少要求为组数的2倍以上。

区组的长度也不宜太大,太大易使分段内不均衡,

如果只有两个组别(试验组和对照组),区组的长度一般可取 4~8,如果有4个组别则区组的长度至少为8。

区组长度还与试验的疗程长短有关:

对于疗程较短的疾病,患者入组快,结束快,区组长短影响不大,而对于疗程比较长的疾病,区间长度不宜过大。

例2-1 区组随机化分组(两组)

以入院时间(月份)作为配伍因素,将入院时间同月相邻的4位患者作为一个区组,试对24名患者分配到A和B两组处理。

确定区组长度和两个组的所有可能排列:设区组长度为4,则A和B两组所有可能的排列为6。

给每种可能排列的区组分配抽样号码:每个区组4名患者的分配方案,如下图所示。

用抽签方法随机排列上述区组分配的号码:查随机数字表任意选择起始数,28、26、08、73、37、32,

按照从小到大排序得出上述区组分配的号码为:3、2、1、6、5、4。

将观察单位按事先编好的病例号从1号开始按顺序进入上述抽签后得到的区组号码顺序的各区组。

5、SAS实现

对24例病人按区组随机化方法分成两个等比例组,使每组为12例。方法一:PROC PLAN SEED=n 过程。

PROC PLAN SEED=210000;

FACTORS block=6 length=4;

OUTPUT OUT=patient;

RUN;

DATA result;

SET patient;

number=_n_;

IF length <=2 THEN group='A';

ELSE group='B';

RUN;

PROC PRINT data=result NOOBS;

VAR number group;

RUN;

方法二:UNIFORM(n)函数。

DATA random;

DO block=1 to 6;

DO length=1 to 4;

r=UNIFORM(210000);

OUTPUT;

END;

END;

RUN;

DATA patient;

SET random;

number=_n_;

RUN;

PROC RANK DATA=patient OUT =rank;

RANKS r_rank;

VAR r;

BY block;

RUN;

DATA result;

SET rank;

IF r_rank <=2 THEN group='A';

ELSE group='B';

RUN;

PROC PRINT DATA=result NOOBS;

VAR number group;

RUN;

三、分层随机化分组

1、定义:首先根据研究对象进入试验时某些重要的临床特征或危险因素分层,如年龄、性别、病情、疾病分期等;

然后在每一层内进行随机分组,最后分别合并为试验组(处理组)和对照组。

2、优点:分层随机化可保证减小Ⅰ型错误,并且可以提高小样本(<400)试验的把握度。

3、适用条件:只适合于有2~3个分层因素,分层因素较多容易出现不均衡的情况。

文献报道,通常受试对象在100~200例之间,2~3个分层因素,每个因素仅有2个水平时,应用分层随机化较恰当;

当分层因素较多时各层所含的例数会变少,容易出现各组分层因素分布和组间例数的不均衡,影响分析结果。

分层随机化分组的具体操作:

将分组过程分多个层进行,每个层有m个试验对象。m必须是层数的整倍数,为了保证随机效果,m最好是层数的5倍以上;

取m个随机数从小到大排序,得序号R;

规定R所对应的处理,如10位患者等分为两组,则R1~5为A组,R6~10为B组;

将m个观察对象分配完毕以后,再按以上方法对下一层m个观察对象分组,直到分组结束。

例3-1 分层随机化分组(两组)

将男、女各10名受试者按照性别分层后随机等分为两组。

令m= 10,需分2层(男性和女性)完成全部分组。规定每段随机排列序号R 对应处理,R1~5为A组; R6~10 为B组。

4、SAS实现

同上,与区组随机化相同。

四、分层区组随机化分组

1、定义:多中心临床试验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是以中心分层,然后在各中心内进行区组随机化,即称为分层的区组随机化。

2

3、适用条件:在影响因素比较少时,分层区组随机化可以保证组间均衡性;

当影响因素多时,各层所含的例数会变少,容易出现各影响因素分布和例数的不均衡。

4、SAS实现

对240例病人,按4个中心进行区组随机化分组。

方法一:PROC PLAN SEED=n 过程。

PROC PLAN SEED=210000;

FACTORS center=4 block=10 length=6;

OUTPUT OUT=patient;

RUN;

DATA result;

SET patient;

number=_n_;

IF length <=3 THEN group='A';

ELSE group='B';

RUN;

PROC PRINT data=result NOOBS;

VAR number group;

RUN;

方法二:在区组随机化SAS程序基础上,添加一个分层因素(即中心),也可以实现分层区组随机化。

按多个因素分层的区组随机化:临床试验中有时分层的因素可能不止1个。

例如,在某抗生素的临床试验中,按中心进行分层外,还要求按病种分为呼吸系统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两层。

解决方法:可进行两次按中心分层的区组随机化,两次取不同种子数。

?各中心例数不等的分层区组随机化

实际中医院承担的例数可能不同,可按不同的医院分别区组随机化,且分别给定不同的种子数。

?随机化确定各中心接收的编码分段

先将若干个参加医院编码后,然后采用SAS系统中的随机函数UNIFORM(n)产生相应的随机数,

对该随机数由小到大排序,以秩次号作为选取各医院对应的编码分段的依据。

?随机化确定药物编码

用SAS系统中的随机函数UNIFORM(n)分别产生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随机数,

如试验组随机数大于对照组随机数,则试验组以A作为代码,对照组以B作为代码,否则试验组为B,对照组为A。

五、动态随机化分组

1、定义:在临床试验的过程中每例患者分到各组的概率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一定的条件进行调整的方法。

动态随机化包括:瓮法(urn)、偏币法(biased coin)、最小化法(minimization)等。

在临床试验中,研究者常把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种做法:

先来入试验组,后来入对照组。在患病严重程度、患病时间等非实验因素方面不均衡,可能造成组间不均衡。

先来入试验组,后来入对照组,然后交叉进行。同样,可能造成组内不均衡。

按“平衡指数最小原则”进行随机化分组,即动态随机化分组。

2、优点:有效地保证各试验组间例数和某些重要的非处理因素接近一致。

在国外,最小化法已开始应用于实际研究并被誉为临床试验的“白金标准”。

六、随机化与盲法

1、盲法

偏倚可产生于临床试验从研究的设计到资料的分析和解释的任何阶段。

?对于研究人员,知道某些病人采用可能不太有效的疗法,可能会

采取一些补偿性的措施从而破坏研究。

?对于研究对象,知道自己采用可能不太有效的疗法,依从性下降

甚至退出试验。

?对于效应评定人员,对于试验可能会有强烈的愿望或偏见,如果

不采取预防措施,很容易产生偏倚。

随机化临床试验中控制偏倚的常用方法是采用盲法(blinding)。

具体的盲法技术:

处理编码、双盲双模拟技术、胶囊技术、药品的包装技术、应急信件、揭盲等,可参考有关的文献介绍。

某些特殊情况,盲法是不可能的。

?如死亡。研究对象、效应评定者等会产生偏倚。

?比较手术疗法(如针灸)和药物疗法,外科医生和病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

这种情况下,可以效应评定者不知道的处理是最适当的办法。随机化一定要与盲法配合使用,才能真正地减少偏倚。

2、随机分配方案的隐匿,又称隐秘分组

首先,产生随机分配序列和确定受试对象合格性的研究人员不应该是同一个人;

其次,最好使产生和保存随机分配序列的人员不是参与试验的人员。具体方法:

?按顺序编码、不透光、密封的信

封 (sequentially numbered,opaque, sealed envelopes) 最常用

合格的受试对象同意进入试验时,信封才能被打开,受试对象才能接受相应的处理措施。

对于信封,存在局限:无法检查研究者是否事先打开、通过光线可被查看。

目前,比较常用的做法是用无碳复写纸来代替按顺序、密封、不透光的信封,一旦无碳复写纸被开启后就无法还原。

?中心随机系统 (central randomization ) 未来趋势

?编号或编码的瓶子或容器

(numbered or coded bottles or containers)

?中心药房准备的药物(drugs prepared by the pharmacy)

随机分配方案的隐匿与盲法的区别:

随机分配方案的隐匿:避免选择性偏倚,保证试验组和对照组基线平衡。

盲法:在分组后实施,为了避免实施偏倚(performance bias)和测量偏倚(detection bias),因此,双盲不能代替隐蔽分组。

七、随机化与临床试验方案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案和结果报告必须写明:

?采用什么随机方法由谁产生随机序列;

?由谁确定随机序列的分组;

?确定随机分配表的人是否参与纳入受试者;

?随机分配表由谁保管及其方法。

随机分配表通常一式三份或四份,必须严密保存,不得泄密,可使用不透光信封或容器封存,

由课题负责人、研究主办者、药房以及统计师各保管一份。

揭盲或破盲时此三份或四份随机分配表必须同时当面揭封,

如其中一份或数份封口有破损,则必须予以说明,否则宣布分组信息泄密,甚至导致试验无效。

中央随机化并有严格的分组保密措施可认为隐蔽分组充分。

八、随机化与伦理道德

1、进行随机化临床实验前,认真考虑伦理道德问题。

2、对伦理道德的考虑给不做随机化临床试验提供了正当理由,而不做随机化临床试验的行为恰恰是不道德的。

参考文献

[1] 万霞,刘建平. 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分组方法[J]. 中医杂

志,2007,03:216-219.

[2] 胡良平,关雪,毛玮,高辉. 各种常见随机化的SAS实现[J].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1,01:68-76.

[3] 刘玉秀,姚晨,杨友春,陈峰. 随机化临床试验及随机化的SAS实现[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1,03:193-195.

随机分组原理与方法案例word

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适用于总体量大、差异程度较大的情况。先将总体单位按其差异程度或某一特征分类、分层,然后在各类或每层中再随机抽取样本单位。分层抽样实际上是科学分组、或分类与随机原则的结合。分层抽样有等比抽样和不等比抽样之分,当总数各类差别过大时,可采用不等比抽样。除了分层或分类外,其组织方式与简单随机抽样和等距抽样相同。 随机抽样设计 一、纯随机抽样:对总体的所有容量不做任何的分类和排队,完全按随机原则逐个抽取样本容量。 纯随机抽样的常用抽样方法 1)抽签法:将总体容量全部加以编号,并编成相应的号签,然后将号签充分混合后逐个抽取,直到抽到预定需要的样本容量为止。 缺点:总体容量很多时,编制号签的工作量很大,且很难掺和均匀。 2)随机数字法:用字母顺序或身份证号等任何方便的方法对总体容量编者按号,利用随机数表从1到总体容量N中随机抽取n(样本容量数)个数,遇到那些不在编号里的数字需跳过。 二、等距抽样: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有关标志(或无关标志)排队,然后相等距离或相等间隔抽取样本单位。根据需要抽取的样本单位数(n)和全及总体单位数(N),可以计算出抽取各个样本单位之间的距离和间隔,即:K=N/n,然后按此间隔依次抽取必要的样本单位。 等距抽样的一个例子 某企业有职工5000名,现要随机抽取100人进行家庭收入水平调查。 抽取方法:按与研究目的无直接关系的姓名笔划对总体进行排列,把总体划分为 K=5000/100=50个相等的间隔,在第1至第50人中随机抽取一名,如抽到第10名,后面间隔依次抽取第60,110,160,210,…直到4960为止,总共抽取50同名职工组成一个抽样总体。 等距抽样的优点:(1)能保证被抽取到的样本单位在全及总体中均匀分布;(2)简化抽样过程。 等距抽样应注意:要避免抽样间隔或样本距离和现象本身的节奏性或循环周期相重合。三、类型抽样 类型抽样:将全及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一主要标志分组,然后在各组中采用纯随机抽样或等距抽样方式,抽取一定数目的调查单位构成所需的样本。 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总体情况比较复杂,各类型或层次之间的差异较大,而总体单位又较多的情形,分层使层内各单位之间的差异减小,层间差异扩大。 (一)类型比例抽样 按照总体单位数在各组之间的比例,分配各组的抽样单位数。即:各类型中抽取的样本单位数ni占该类型所有单位数Ni的比例是相等的,等同于样本单位总数n占总体单位数N的比

实验动物的随机分组方法

实验动物的随机分组方法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实验动物的随机分组方法 数理统计学上,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编制了随机数目表,应用随机数目表代替抽签法,表中的数字都各自独立,全部数字无论从横行、纵行或斜行的顺序都是随机的。因此使其用时可任自一个数目开始,可从左而右,亦可从右而左,可从上而下,也可从下而上,按顺序取得需要的数目,其结果比抽签更为理想。 1.安全随机法 (1)甲、乙两组安全随机法:设有性别相同、体重在一定范围内的动物20只,试用完全随机法分成甲、乙两组:先将动物分别称量体重,然后按体重从轻到重依次为1、2、3……20号。在随机数目表中任自一数目开始,如自第三横第六纵列的数目56开始自左向右取20个数目,按动物编号和随机数目表上查得的20个数目对应排列,并令随机数目属于单数的归于甲组,属于双数的归于乙组,得下表格式: 这样列入甲组的动物有:4、5、8、10、11、12、15、17共8只;列入乙组的有1、2、3、6、7、9、13、14、16、18、19、20共12只;为使两组动物数相等,须把乙组中的2只改为甲组,但乙组中12只动物,哪2只应改为甲组仍需用随机法来决定。可接着使用前面用过的随机数目,前面已用过20个数字,第三横行第20数字为10,本行已无数字,故应顺序在第四行第1纵列开始算21和22个数字为12和56,为使乙组中12只动物都有改为甲组的机会,故用12除12得余数为0,因动物中无0号,故后推一个数目为56和85,用12除56得余数8,则应将乙组中第8只动物改为甲组,12除85得余数为1,则应将乙组中第1只动物改为甲组。以此类推。 (2)甲、乙、丙三组安全随机分组法:设性别相同、体重在一定范围内的健康大鼠18只,试用完全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先称量体重,按体重从轻到重依次编为1、2、3……18号,现从随机数目表上第六横行第一纵列的数目16开始,自上而下依次取18个数止,并与动物编号对应排列。为使每一只动物有同

用Excel快速实现组间样本量平衡的随机分组方法

【文章编号】1005-4057(2002)-03-0242-01 调查?管理?技术 旋光法测定头孢羟氨苄的含量 许幸见(广东省开平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开平529300) 【摘要】目的:寻求简便可行的测定头孢羟氨苄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旋光度测定法。结果:头孢羟氨苄的水溶液在0.60~6.00mg/mL 浓度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2%(n =9),标准偏差(RS D)为0.98%。结论:本法准确、快速、简便、可行。 【关键词】头孢羟氨苄;旋光光度法;含量测定【中图分类号】R 927.2 【文献标识码】A 头孢羟氨苄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已广泛用于临床,其含量 测定方法常用药典法(HPL C 法),但该法因操作繁琐、费时、受仪器限制等,不利于医院及药厂作快速检测。为寻求一种简便、快捷、准确的测定头孢羟氨苄含量的方法,笔者根据头孢羟氨苄具旋光性的特点,采用旋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并与HP L C 法测定结果作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仪器与试剂 WZ Z-Ⅰ型自动指示旋光仪(上海物理光学仪器厂);2487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 ater s);头孢羟氨苄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0431-9501,含量95.0%),头孢羟氨苄 原料(石家庄市第一制药厂,批号990804,按2000版(中国药典)二部测定含量为97.2%)。2 方法与结果 2.1 旋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 取头孢羟氨苄标准品适量于105℃烘箱干燥至恒重,精密称取适量,加水制成0.60、1.20、2.40、3.00、4.80、6.00mg /m L 溶液,按参考文献[1] 方法测定,分别测其旋光度,结果见表1。 表1 浓度与旋光度的实验结果 浓度C(m g/mL) 0.60 1.20 2.40 3.00 4.80 6.00 旋光度  0.197 0.402 0.807 1.016 1.621 2.029 在0.60~6.00mg /m L 浓度范围内相关系数r 为0.9999(P <0.05),具有高度相关性;浓度C 与旋光度 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C=2.949 +0.0155(P <0.05) 【收稿日期】2001-12-04;【修订日期】2001-12-19【作者简介】许幸见,男,1969年出生,学士,主管药师 2.2 回收率试验 称取头孢羟氨苄标准品0.25g 置100mL 量瓶中,加水适量充分振摇使头孢羟氨苄溶解后,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依法测定旋光度,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其含量,计算回收率,重复测定9次,平均回收率为99.2%,标准偏差(RSD )为0.98%。 2.3 稳定性试验 取2.2项下续滤液,按回收率试验项下操作:在常温下,8h 内,每30min 测定1次;7d 内,每天相同时间测定1次,结果其旋光度均无明显变化。 2.4 旋光法与药典法的比较 取头孢羟氨苄原料,同时用本法与药典法测定含量。结果:用旋光法测定,百分含量98.8%,R SD 0.25%;用HPL C 法测定,百分含量98.7.,RSD 0.31%。3 讨论 本法操作简便快速,所用仪器易得,测定结果与药典法基本一致。缺点是专属性不强,如样品中含有旋光性物质时也给测定造成干扰,只适用于对头孢羟氨苄及其中间品作快速检测以进行质量控制。本文通过对3批头孢羟氨苄胶囊含量进行测定,证实本法适用于头孢羟氨苄胶囊的快速检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北京:化 学工业出版社,2000:附录43 【文章编号】1005-4057(2002)-03-0242-02 用Excel 快速实现组间样本量平衡的随机分组方法 倪少凯1  戴世忠2 (广东医学院 1.预防医学教研室; 2.学报编辑部,广东湛江524023) 【收稿日期】2002-01-16;【修订日期】2002-03-15 【作者简介】倪少凯,男,1965年出生,硕士,讲师 【摘要】目的:介绍一种快速实现组间样本量平衡的随机分组方法。方法:利用M icros oft excel 带的宏程序Analys 32.xll 产生随机数列, 并利用产生的随机数来进行分组。结果与讨论:用Excel 进行随机分组具有分组速度快,操作简便,可一次实现组间样本量平衡的优点。 【关键词】Excel;随机分组【中图分类号】R -331 【 文献标识码】A 随机是实验设计的三大基本原则之一。随机一般都是采用 手工查找随机数字表和随机排列表的方法来实现的;统计软件(如SA S 、sdas 等)和专门的设计软件(如desig n-ex per t)虽可实 现快速随机分组,但软件价格昂贵,且使用者必须掌握这类软 件的操作或学习它们的编程语言,使用起来也颇为复杂。现作者介绍一种用Excel 一次实现实验设计随机分组达组间样本量平衡的方法。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分组方法

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分组方法 时间:2009-10-23 22:17:46 来源:admin 万霞1,刘建平2 (1.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北京市东单三5号, 100005; 2.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摘要】成功地实施随机分配依赖于两个相关的步骤:(1)产生随机分配序列用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分配; (2)随机分配方案在随机分组实施过程中的隐匿。随机分组方法有: 简单随机化、区组随机化分段(或分层)随机化、分层区组随机化及动态随机化等;随机分配方案隐匿的方法有按顺序编码、不透光、密封的信封, 中心随机系统, 编号或编码的瓶子或容器, 中心药房准备的药物等。科研工作者在临床研究中需要根据设计方法, 正确选择随机分组及随机分配方案隐匿的方法。 【关键词】随机分配; 随机分组; 随机方案; 隐匿 随机分配方法确保对比组之间基线均衡可比,被认为是减少两组患者选择偏倚的最佳方法[1]。因此,有学者认为正是由于随机分配方法,使得随机对照试验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在临床研究中,正确地实施真正的随机分配是临床试验的关键。成功地实施随机分配依赖于两个相关的步骤[3]:(1)产生随机分配序列并用于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 对照组; (2) 随机分配方案在随机分组中的隐匿(allocation concealment)。没有随机隐匿的随机临床试验也称为开放式的随机对照试验。 有试验研究表明[4],如果用不适当的分组和双盲方法, 即使是随机临床试验,其干预效果也 会被显着地高估(在一项研究中干预效果平均被夸大约50% )。遗憾的是90%以上的随机临床试验随机分组不恰当[5]。对卫生系统重大科研课题的终审标书进行的系统评价发现,部分治疗性研究存在假的随机分组[6]。有学者分层随机选择综合性国家级中医药学术期刊4种、省级和中医学院(大学)学报类中医药学术期刊各10种, 专业杂志(如针灸) 4种, 共计28种, 从1996 年12月开始回溯20年, 从中选取所有中医药疗效评价的文章逐一评阅。研究结果发现, 83%的文章未描述随机分组方法,操作是否恰当难以判断[7]。

医学研究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和软件实现

医学研究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和软件实现 完全随机化(complete randomization)又称简单随机化(simple randomization),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考察单因数两水平或多水平的实验设计方法。它是将同质的受试对象随机地分配到各处理组,再观察其实验效应。各组样本含量可以相等,称平衡设计(balanced design);也可不等,称非平衡设计(unbanlanced design)。平衡设计时检验效率较高,故值得推荐。 完全随机化分组可以通过随机数字表完成,但是这种方法不能保证分组后各组受试对象的例数一定相同。其具体步骤如下: (1)编号:将n个受试对象编号,动物可按体重大小,患者可按就诊顺序。 (2)取随机数:可从随机数字表或计算器获得。每个受试对象获得的随机数可是一位数,也可以是两位数或三位数,一般要求与n的位数相同。 (3)确定组别:根据受试对象获得的随机数决定受试对象在哪一组。分两组可按随机数的奇偶;分k组可按随机数除以k后的余数进行分组。 完全随机分组还可以通过专业的随机分组软件来完成,现在国内市场上的专业随机化软件有医学研究随机分组系统RandA1.0,类似这种软件,它的基本原理是事先设计好一套关于随机化的一套程序,研究人员只要把自己的随机要求选定,后台程序就可以输出随机结果。 下面我可以通过一道例题介绍完全随机化的实现过程,使大家加深对随机理论的认识。 举例试将同性别、体重相近的30只动物随机分到A、B、C三组。 方法一:随机数字表法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

SAS随机分组方法及实现

随机分组方法包括: ?简单随机化(simple randomization) ?区组随机化(block randomization) ?分段(或分层)随机化(stratified randomization) ?分层区组随机化(stratified block randomization) ?动态随机化(dynamic randomization) 一、简单随机化,又称完全随机化 1、定义:在事先或者实施过程中不作任何限制和干预或调整,对研究对象直接进行随机分组。 通常,通过掷硬币、随机数字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来进行随机化。 2、适用条件:在研究例数较少、总体中个体差异较小时,采用此法。 3、缺点:在研究对象例数较少时,由于随机误差难以保证组间病例数的均衡,各组例数可能会出现不平衡现象。 4、解决办法:随机数表法、随机数余数分组法。 随机数余数分组法的具体操作:

编号:研究对象(动物按体重大小、患者按预计样本量编号)从1 到N 编号; 获取随机数字:从随机数字表中任意一个数开始,沿同一方向顺序每个研究对象对应取一个随机数字; 求余数:随机数除以组数求余数。若整除,则取组数作为余数; 分组:按余数数值分组; 调整:假如某组待调整,该组共有n 例。从中抽取1 例,就取下一个随机数,随机数除以n。 除以n 的余数(若整除则余数为n )作为在该组中所抽研究对象的序号,调整到其他组。 例1-1:两组 对心脑病区观察20例(编号1~20)心血管病患者分为2组,一组以灯盏花注射液为治疗组,另一组给予瓜蒌薤白汤。 从随机数字表任一行开始(以第11行第1个数(57)计),按序查找,凡小于或等于20的数标记,查够10个数; 将与这10个数对应编号患者列为一组,余下患者为另一组。

C语言随机分组

1: /*随机分组*/ 2: #include 3: #include 4: #include 5: #include 6: int main() 7: { 8: int nSTUDENT=50,nMEMBER=0;//总人数和每组成员数 9: int i,j;//控制循环 10: int m=0,k;//用来判断是否与前面取到的数有重复 11: int nGROUP;//用来存放一共要分为多少组 12: struct Student{ 13: int num; 14: char name[20]; 15: char sex[5]; 16: char address[20]; 17: }student[nSTUDENT];//定义结构体,用来存放所有同学的信息 18: int suijishu[nSTUDENT];//定义数组存放随机后的顺序 19: int suijishu_2[50]={0};//随机时查重 20: int x;//输出时用 21: printf("您一共要对多少个同学进行分组?"); 22: scanf("%d",&nSTUDENT);//用户输入要对多少个人进行分组 23: printf("每组多少成员?"); 24: scanf("%d",&nMEMBER);//用户输入要分成多少个组 25: for(;;){ 26: if(nMEMBER>nSTUDENT){ 27: printf("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 28: scanf("%d",&nMEMBER); 29: } 30: else break; 31: }//检查输入成员数和每组成员数的错误 32: if(nSTUDENT%nMEMBER==0) nGROUP=nSTUDENT/nMEMBER; 33: else nGROUP=nSTUDENT/nMEMBER+1;

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分组方法 (2)

正确使用随机分组是取得比较组间初始可比性、避免选择性偏倚的保证。随机化分组的方法有多种,但真正的随机化应符合下列原则: (1)医生和患者不能事先知道或决定患者将分配到哪一组接受治疗; (2)医生和患者都不能从一个患者已经进入的组别推测出下一个患者将分配到哪一组。随机序列的产生可以采用计算机、计算器、随机数字表和抛硬币的方法来实现。其随机分组方法包括: 简单随机 化( simple rando mizaton)、区组随机化( blockrandomi zation )、分段(或分层) 随机化( stratifiedrandomization)、分层区组随机 化( stratified blockrandomization) 及动态随机化( dy namicrandomization)等。 1. 1 简单随机化分组 简单随机化分组又称为完全随机化分组,是对研究对象直接进行随机分组,常通过掷硬币或随机数字表,或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来进行随机化,在事先或者实施过程中不作任何限制和干预或调整。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对小样本试验操作起来很简单,但是如果研究对象例数较少时,则各组例数会出现不平衡现象。例如,掷硬币的方法在小样本的试验中由于随机误差难以保证组间病例数的均衡。有研究表明, 当总例数为100时,每组刚好50例的概率仅为8%。因此,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以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使分组后各组例数相等。 操作步骤: (1)编号: 将N个实验单位从1 到N 编号。动物可按体重大小,患者可按预计的样本量编号;(2)获取随机数字: 从随机数字表中任意一个数开始,沿同一方向顺序获取每个实验单位一个随机数字; (3)求余数: 随机数除以组数求余数。若整除则余数取组数; (4)分组: 按余数分组; (5)调整: 假如共有n例待调整,需要从中抽取1例,便续抄一个随机数,除以n后将得到的余数作为所抽实验单位的序号(若整除则余数为n)。例1: 欲将15例病例随机等分到3个组中去。方法:从随机数字表中任意选择起始数,现将从第5行第5列开始向右的随机数按随机数余数分组的分类结果列于表1中。第一次分组后,甲组6例,乙组5例,丙组4例。由于各组例数不等,须将甲组调整1例到丙组。因此,继续查随机数字表,下一个随机数字 为58。58 /3余1,因此继续查随机数字表,下一个随机数字为58。58 /3余1,因此,将第1例从甲组调整到丙组中去。

学生随机分组程序相片及代码

图1:随机分组 图2:随机抽取一人

Private Sub CommandButton1_Click() Application.ScreenUpdating = False Range("c1:iv100").Delete Dim i As Integer Dim arr() If Int(Cells(2, 2)) < 2 Then MsgBox "分组时每组的人数不能少于2人!" Exit Sub End If Cells(1, 3) = "分组情况:" II = [a65536].End(xlUp).Row arr = Range(Cells(2, 1), Cells(II, 1)) Range("iv1:iv" & II - 1) = arr J = Int(Cells(2, 2)) 'J为每次分组的人数 II = II - 1 S1 = Int(II / J) '组数 S2 = II Mod J '余头 If S2 = 0 Then For s = 2 To S1 + 1 'S为分组的次数 jj = 3 Cells(s, jj) = "分组" & s - 1 For ss = 1 To J i = [iv65536].End(xlUp).Row Randomize n = Int((i * Rnd) + 1) Cells(s, jj + ss) = Cells(n, "iv") Cells(n, "iv").Delete shift:=xlUp Next Next Cells(2, 2).Select Exit Sub Else For s = 2 To S1 + 1 'S为分组的次数 jj = 3 Cells(s, jj) = "分组" & s - 1 For ss = 1 To J i = [iv65536].End(xlUp).Row Randomize n = Int((i * Rnd) + 1) Cells(s, jj + ss) = Cells(n, "iv") Cells(n, "iv").Delete shift:=xlUp Next Next

临床试验随机分组方法

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分组方法 真正的随机化应符合下列原则: (1)医生和患者不能事先知道或决定患者将分配到哪一组接受治疗; (2)医生和患者都不能从一个患者已经进入的组别推测出下一个患者将分配到哪一组。 随机序列的产生可以采用计算机、计算器、随机数字表和抛硬币的方法来实现。 随机分组方法包括: 简单随机化(simple randomization)、 区组随机化(blockrandomization)、 分段(或分层)随机化(stratifiedrandomization)、 分层区组随机化(stratified blockrandomization ) 动态随机化( dynamicrandomization) 1.1 简单随机化分组简单随机化分组又称为完全随机化分组,是对研究对象直接进行随机分组,常通过掷硬币或随机数字表,或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来进行随机化,在事先或者实施过程中不作任何限制和干预或调整。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对小样本试验操作起来很简单,但是如果研究对象例数较少时,则各组例数会出现不平衡现象。例如,掷硬币的方法在小样本的试验中由于随机误差难以保证组间病例数的均衡。有研究表明,当总例数为100时,每组刚好50例的概率仅为8%。因此,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以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使分组后各组例数相等。 操作步骤: (1)编号:将N个实验单位从1到N编号。动物可按体重大小,患者可按预计的样本量编号; (2)获取随机数字:从随机数字表中任意一个数开始,沿同一方向顺序获取每个实验单位一个随机数字; (3)求余数:随机数除以组数求余数。若整除则余数取组数; (4)分组:按余数分组; (5)调整:假如共有n例待调整,需要从中抽取1例,便续抄一个随机数,除以n后将得到的余数作为所抽实验单位的序号(若整除则余数为n)。 例1: 欲将15例病例随机等分到3个组中去。方法:从随机数字表中任意选择起始数,现将从第5行第5列开始向右的随机数按随机数余数分组的分类结果列于表1中。第一次分组后,甲组6例,乙组5例,丙组4例。由于各组例数不等,须将甲组调整1例到丙组。因此,继续查随机数字表,下一个随机数字为58。58/3余1,因此,将第1例从甲组调整到丙组中去。表1 随机数余数分组法的分组结果编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随机数28 26 08 73 37 32 04 05 69 30 16 09 05 88 69余数1 2 2 1 1 2 1 2 3 3 1 3 2 1 3组别甲乙乙甲甲乙甲乙丙丙甲丙乙甲丙调整丙 1.2 区组随机化分组 区组随机化分组也叫均衡随机化或限制性随机化,即将随机加以约束,使各处理组的分配更加平衡,满足研究要求。在一个区间内包含一个预定的处理分组数目和比例。

SAS随机分组方法及实现资料

精品文档 随机分组方法包括: 简单随机化(simple randomization) ?区组随机化(block randomization) ?分段(或分层)随机化(stratified randomization) ?分层区组随机化(stratified block randomization) ?动态随机化(dynamic randomization) ? 一、简单随机化,又称完全随机化 1、定义:在事先或者实施过程中不作任何限制和干预或调整,对研究对象直接进行随机分组。 通常,通过掷硬币、随机数字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来进行随机化。 2、适用条件:在研究例数较少、总体中个体差异较小时,采用此法。 3、缺点:在研究对象例数较少时,由于随机误差难以保证组间病例数的均衡,各组例数可能会出现不平衡现象。 4、解决办法:随机数表法、随机数余数分组法。 随机数余数分组法的具体操作: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编号:研究对象(动物按体重大小、患者按预计样本量编号)从1 到N

编号; 获取随机数字:从随机数字表中任意一个数开始,沿同一方向顺序每个研究对象对应取一个随机数字; 求余数:随机数除以组数求余数。若整除,则取组数作为余数; 分组:按余数数值分组; 调整:假如某组待调整,该组共有n 例。从中抽取1 例,就取下一个随机数,随机数除以n。 除以n 的余数(若整除则余数为n )作为在该组中所抽研究对象的序号,调整到其他组。 例1-1:两组 对心脑病区观察20例(编号1~20)心血管病患者分为2组,一组以灯盏花注射液为治疗组,另一组给予瓜蒌薤白汤。 从随机数字表任一行开始(以第11行第1个数(57)计),按序查找,凡小于或等于20的数标记,查够10个数; 将与这10个数对应编号患者列为一组,余下患者为另一组。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0941 57 35 27 33 72 24 53 63 94. 041060 76 47 91 4495 49 66 39 .

实验动物的随机分组方法

实验动物的随机分组方法 数理统计学上,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编制了随机数目表,应用随机数目表代替抽签法,表中的数字都各自独立,全部数字无论从横行、纵行或斜行的顺序都是随机的。因此使其用时可任自一个数目开始,可从左而右,亦可从右而左,可从上而下,也可从下而上,按顺序取得需要的数目,其结果比抽签更为理想。 1.安全随机法 (1)甲、乙两组安全随机法:设有性别相同、体重在一定范围内的动物20只,试用完全随机法分成甲、乙两组:先将动物分别称量体重,然后按体重从轻到重依次为1、2、3 (20) 号。在随机数目表中任自一数目开始,如自第三横第六纵列的数目56开始自左向右取20 个数目,按动物编号和随机数目表上查得的20个数目对应排列,并令随机数目属于单数的归于甲组,属于双数的归于乙组,得下表格式: 这样列入甲组的动物有:4、5、8、10、11、12、15、17共8只;列入乙组的有1、2、3、6、7、9、13、14、16、18、19、20共12只;为使两组动物数相等,须把乙组中的2只改为甲组,但乙组中12只动物,哪2只应改为甲组?仍需用随机法来决定。可接着使用前面用过的随机数目,前面已用过20个数字,第三横行第20数字为10,本行已无数字,故应顺序在第四行第1纵列开始算21和22个数字为12和56,为使乙组中12只动物都有改为甲组的机会,故用12除12得余数为0,因动物中无0号,故后推一个数目为56和85,用12 除56得余数8,则应将乙组中第8只动物改为甲组,12除85得余数为1,则应将乙组中第1只动物改为甲组。以此类推。 (2)甲、乙、丙三组安全随机分组法:设性别相同、体重在一定范围内的健康大鼠18只,试用完全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先称量体重,按体重从轻到重依次编为1、2、3 (18) 号,现从随机数目表上第六横行第一纵列的数目16开始,自上而下依次取18个数止,并与动物编号对应排列。为使每一只动物有同样分到甲、乙、丙三组的机会,可把每一随机数目

java实现随机分组

package com.yc; import https://www.360docs.net/doc/2d12311784.html,ng.reflect.Array;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Collection; import java.util.Collections;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fz2 { private List boy; private List girl; public fz2(){ boy=new ArrayList(); girl=new ArrayList(); Collections.addAll(boy, "刘峰","吕程烨","陈烜","彭健","彭乐","王扬","罗松","毛该得","邱永兵","鲁平","任典总","黄迈","蒋鹏","杨宇亭","季烨","姚美发","晏广瑞","高子恩","刘春旺","王和君"); Collections.addAll(girl, "缪丽群","朱小丽","李秋","张艳容","彭筱婷","刘淑萍","刘娟","王清","何敏思","陈姿"); } public void getBoy(Integer i) { System.out.print(boy.get(i)+"\t"); } public void getGirl(Integer i) { System.out.print(girl.get(i)+"\t"); } public void shuffle(){ Collections.shuffle(boy); Collections.shuffle(girl); } } //////////////////////////////////////////////////////////////////////////////////////////////////////////////////////////////////////

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分组方法

正确使用随机分组是取得比较组间初始可比性、避免选择性偏倚的保证。 组的方法有多种 ,但真正的随机化应符合下列原则 :(1)医生和患者不能事先知道或 决定患者将分配到哪一组接受治疗 ;(2 )医生和患者都不能从一个患者已经进入的组 别推测出下一个患者将分配到哪一组。随机序列的产生可以采用计算机、 计算 器、 随机数字表和抛硬币 的方法来实现。 其随机分组方法包括:简单随机 化 (simple rando mizat on) 、区组随机化 (blockra ndomi zati on ) 层)随机化 (stratifiedra ndomizatio n)、分层区组随机 化 (stratified blockra ndomizati on) 及动态随机化 (dy n amicra ndomizati on) 等。 1. 1简单随机化分组 简单随机化分组又称为完全随机化分组 ,是对研究对象直接进行随机分组 ,常通过 掷硬币或随机数字表 ,或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来进行随机化 ,在事先或者实施过程中 不作任何限制和干预或调整。 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对小样本试验操作起来 很简单 但是如果研究对象例 数较少时 ,则各组 例数会出现不平衡现象。 例如 ,掷硬 币 的方法在小样本的试验中由 于随机误差难以保证组间病例数的均衡。 有研究 表明,当总例数为100时,每组刚好50例的概率仅为 8%。 因此,采用随机数字 表的方法,以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使分组后各组例数相 操作步骤:(1 )编号:将N 个实验单位从 1到N 编号。动物可按体重大小 ,患者可按预 计的样本量编号;(2 )获取随机数字:从随机数字表中任意一个数开始 ,沿同一方向顺序 获取每个实验单位一个随机数字 ;(3 )求余数:随机数除以组数求余数。若整除则余数 取组数;(4 )分组:按余数分组;(5 )调整:假如共有 n 例待调整,需要从中抽取 1例,便 续抄一个随机数,除以n 后将得到的余数作为所抽实验单位的序号 (若整除则余数为 n)。 例1:欲将15例病例随机等分到 3个组中去。方法:从随机数字表中任意选择起始数 , 现将从第5行第5列开始向右的随机数按随机数余数分组的分类结果列于表 1中。第 一次分组后 ,甲组 6例,乙组 5例,丙组 4例。 由于各组例数不等 ,须将甲 组调整 1例到丙组。 因此,继续查随机数字表 ,下一个随机数字为 58。 58 /3 余1,因此继续查随机数字表 ,下一个随机数字为 58。 58 /3余1,因此 ,将第 1 例从甲组调整到丙组中去。 随机化分 分段(或分

临床研究中的常见随机分组方法

临床研究中的常见随机分组方法 一、问题与数据 2008年,Li G等[1]在Lancet发表了一篇探究生活方式干预对糖耐量受损(IGT)人群的糖尿病发生率及并发症影响的研究。该研究在中国大庆市的医疗机构内,对IGT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并通过整群随机化的方式设立三个干预组和一个对照组。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什么是整群随机化呢? 二、问题分析 在临床研究中,“随机”一般有两种用途,一种是随机抽样,另一种是随机分组(随机化)。前者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代表性样本,后者是指将受试者随机地分配到不同的组中。 该研究要探究生活方式干预对IGT人群的影响,随机分组的目的是实现组间的可比性。生活方式干预无法做到双盲,而且干预的实施依托医疗机构进行,此时如果以个体为单位随机化,同一医疗机构内的研究对象可能会因为接受不同的干预措施而相互影响。基于以上考虑,该研究的设计者采用了整群随机化的方式进行分组。 整群随机化(Cluster Randomization)是以群组为分组单位的随机化分组方法,多见于群组内部不宜以个体为单位进行分组的研究中。群组可以是医院、社区、家庭、学校等,以群组为单位分组,可以使得群组内研究对象更少地互相影响,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 整群随机化虽然仅是简单地将随机化的对象由研究对象个体水平改变为群组水平,操作起来与个体水平的随机化差别不大,但是要注意的是,整群随机化通常意味着该研究的抽样方式为整群抽样。如果研究开始前需要进行样本量计算,那么应该使用整群抽样的样本量计算方法。 除整群随机化外,临床研究中还经常用到下面几种随机化方法,在此介绍以作区别:简单随机化(simple randomization) 也称为完全随机化,指以个体为单位将研究对象按照设定的比例(如1:1、1:2,或不加限制)分配到不同的组中。随机化后,可以使得不同研究组间的基线水平可比。 区组随机化(block randomization) 如果已知研究对象在某些特征上更趋向于一致,可以将研究对象按照这些特征先分区组,然后在区组内部进行随机化,这样可以保证随机化后的组间基线水平更加可比。比如以小鼠

临床试验中的随机分组方法

正确使用随机分组就是取得比较组间初始可比性、避免选择性偏倚的保证。随机化分组的方法有多种,但真正的随机化应符合下列原则: (1)医生与患者不能事先知道或决定患者将分配到哪一组接受治疗; (2)医生与患者都不能从一个患者已经进入的组别推测出下一个患者将分配到哪一组。随机序列的产生可以采用计算机、计算器、随机数字表与抛硬币的方法来实现。其随机分组方法包括: 简单随机 化( simple rando mizaton)、区组随机化( blockrandomi zation )、分段(或分层) 随机化( stratifiedrandomization)、分层区组随机 化( stratified blockrandomization) 及动态随机化( dy namicrandomization)等。 1、 1 简单随机化分组 简单随机化分组又称为完全随机化分组,就是对研究对象直接进行随机分组,常通过掷硬币或随机数字表,或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来进行随机化,在事先或者实施过程中不作任何限制与干预或调整。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对小样本试验操作起来很简单,但就是如果研究对象例数较少时,则各组例数会出现不平衡现象。例如,掷硬币的方法在小样本的试验中由于随机误差难以保证组间病例数的均衡。有研究表明, 当总例数为100时,每组刚好50例的概率仅为8%。因此,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以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使分组后各组例数相等。 操作步骤: (1)编号: 将N个实验单位从1 到N 编号。动物可按体重大小,患者可按预计的样本量编号;(2)获取随机数字: 从随机数字表中任意一个数开始,沿同一方向顺序获取每个实验单位一个随机数字; (3)求余数: 随机数除以组数求余数。若整除则余数取组数; (4)分组: 按余数分组; (5)调整: 假如共有n例待调整,需要从中抽取1例,便续抄一个随机数,除以n后将得到的余数作为所抽实验单位的序号(若整除则余数为n)。例1: 欲将15例病例随机等分到3个组中去。方法:从随机数字表中任意选择起始数,现将从第5行第5列开始向右的随机数按随机数余数分组的分类结果列于表1中。第一次分组后,甲组6例,乙组5例,丙组4例。由于各组例数不等,须将甲组调整1例到丙组。因此,继续查随机数字表,下一个随机数字为58。58 /3余1,因此继续查随机数字表,下一个随机数字为58。58 /3余1,因此,将第1例从甲组调整到丙组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