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小户型住宅设计

合集下载

小筱邸设计理念

小筱邸设计理念

小筱邸设计理念
安滕忠雄的代表作之一小筱邸住宅( KoshinoHousc)位于日本兵库县芦屋市.宅内最有代表性的地方是起居室.安媵忠雄用其标志性的混凝土网格修建了两层高的空间墙壁采用清水混凝土,刻意保留了施工模扳的孔洞痕迹.由于先进的施工工艺,混凝表而质量非常好。

有人看到这样的混凝土表面,感觉有“纤柔若丝”的肌理效果和轻雅的印象.白天,阳光照射在光滑平整的混凝土墙壁上,产生丰富的光影变化:夜晚,光细腻的表而在柔和的漫射光作用下,仿佛被罩上了—层臆臆胧胧的光晕,弱化了人们印豫中混凝土墙而的冰冷僵硬,使人产生想要触摸它的冲动.这是一座渡假别墅,考虑到基地的走势,将入口放在上部.从入口进入之后,向下进入两层高的起居室,厨房和餐厅位于主卧室下方.为六个拔子准备的房间位于平行的体块中,在另一端增建了一个工作宣.三卟佛块通过户外窄桥蛙接,住户若想在房间只间走动必须要经过户外,不管外面天气如何.。

小筱邸

小筱邸


不足之处

右图是该住宅的起居室,从中我们可以看 到,地面距离天花板的距离稍远,像大厅 一样,给人空旷疏离之感,而不是一般家 庭起居室所需的亲切感。
《建筑空间组合论》
别墅案例分析 ——
Kishino House
小筱邸
基本信息

设计者:安藤忠雄
位置:日本兵库县芦屋市国立公园 初期修建:1984年 284.1㎡ 改造项目:2006年 409.5㎡



基地环境

该基地位于日本兵库县芦屋市郊外 的国立公园内 ,为西高东低的缓坡 。 基地东侧有两层高的坡顶建筑,基 地内还有几棵有保存价值的树木。 建筑师沿地势平行放置了两个长方 体体块和一个圆柱体体块,其中圆 柱体与一长方体穿插,相互交融, 力求创造出融入自然的生活场所。

会客接待空间

私人生活空间
工作空间

流线

从 流 线 图上可 以 看 出 , 小 筱 邸 的流线 一 点 都不 简 洁 , 反而相 当 丰 富 , 这 正 是 建筑师 想 要 的效 果。就像苏州园林一样, 曲 曲 折 折,弯 弯 绕 绕, 富 有 情 趣,更加贴近自 然。
一楼流线图
二楼流线图
采光

大面积落地窗采光
获得开阔视野,窗 外美景尽揽眼底。

竖向条形窗采光源自顶部天窗采光
更能展现光影的魅力。
材料

该建筑物的墙壁采用 清水混凝土 , 刻意保留了施工模板的孔洞痕迹。 这样的混凝土表面有种“纤柔若 丝”的肌理效果。阳光照射在光 滑平整的混凝土墙壁上,能产生 丰富的光影变化。 这样的清水混凝土墙面有一种类 似于皮革的质感,让人并不觉得 这和一般的混凝土墙面一样冰冷 坚硬,反而是柔软、温暖、朴素、 沉稳的感觉,并进而产生出一种 想要触摸的冲动。

日本 设计理念

日本 设计理念

日本设计理念日本设计理念以简约、精致和实用性为主要特点。

在设计中,日本人注重细节,并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融。

以下将从简约、精致和实用性三个方面来介绍日本设计理念。

首先,简约是日本设计理念的核心特点之一。

日本人喜欢简洁明了的设计风格,追求极简主义,将设计元素降到最低限度。

其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宁静,减少浮躁的感觉。

一些著名的日本设计师,在产品和建筑设计中常常运用简洁的线条和纯净的色彩,给人一种简单而不失优雅的感觉。

其次,精致是日本设计理念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日本人注重细节,追求精致的工艺和材料,使得产品和建筑在视觉和触觉上都能给人以舒适和愉悦的感觉。

例如,传统的日本陶瓷和和服,都注重工艺的精细和材料的选择,以此展现出自然美和独特的风格。

第三,实用性是日本设计的重要特点之一。

日本人注重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追求实用、便捷和高效。

他们常常考虑用户的需求和习惯,并在设计中融入人性化的功能和设计。

例如,在日本的家居设计中,常见的折叠家具和嵌入式收纳设计,都是为了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方便使用。

日本设计理念的出现和发展,与日本独特的文化和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

日本人有着崇尚自然、注重细节和追求实用的传统美学观念,这些都深深影响了他们的设计理念。

与此同时,日本社会的高度竞争和有限的资源也促使他们在设计中更加注重效率和便捷性。

总之,日本设计理念以简约、精致和实用性为主要特点,通过细致入微的处理和与自然的和谐相融,为人们创造出舒适、优雅和高效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这种独特的设计理念不仅影响了日本本土的设计行业,也深受世界范围内的设计师和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

妹岛和世-小住宅分析

妹岛和世-小住宅分析
设计师应该用其所学去思考改善这样一个环境也许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的狭小地带建设这样一栋精巧的住宅难以模仿但设计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场地和环境最大限度地优化室内空间的设计理念
环境与建筑
妹岛和世 西泽立卫
SANAA “小住宅”赏 析
妹岛和世 简介
妹岛和世(KAZUYO SEJIMA) 1956年出生于日本茨城县,
学习心德 现在城市化迅速,人口密集,住房紧张,用 地紧张等问题严重。设计师应该用其所学去思考 改善这样一个环境,也许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 的狭小地带,建设这样一栋精巧的住宅,难以模 仿,但设计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场地和环境, 最大限度地优化室内空间的设计理念。

她在1981年从日本女子大学硕士班毕业之后,就进入了日 本名建筑师伊东丰雄的事务所工作,14年后,与西泽立卫 成立了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 2004年,两人以金泽21世纪美术馆赢得了当年的威尼 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 2010年,与西泽立卫一起荣获象征建筑学最高荣誉的 普利兹克奖。 建筑风格和创作思想:妹岛承袭了伊东丰雄的轻快和飘逸,
在狭小的空间里,每一层独有它的功能性;功能分配 合理自由
在没有任何富裕空间 的如此狭小的住宅中, 妹岛创造了满足各种功 能要求的室内空间。各 个房间的设计不是从平 面中划分出来的,而是 以不同房间组成了大小 各不相同的四个平面, 然后直接重叠在一起, 再将相互偏离的各平面 的边直接连接起来,这 就形成了建筑的外形。
但又更进一步增加了作品中的浮游感,“穿透性”风格,大量采用玻 璃材质。她认为建筑不应该有一个固定的形式,而是因物而异、因时 而异。这恐怕就是她所追求的以空间构成的趣味为中心的创造空间设 计原则吧。
区位
妹岛和世设计的这栋“小住宅”位于东京中心,供一家 三口使用。由平台、浴室、宽敞的起居室、门厅及卧室组 成,主人希望它是一个使人在室内也能与外部环境进行交 流的家。

日本独特小房子设计理念

日本独特小房子设计理念

日本独特小房子设计理念日本独特的小房子设计理念源于该国有限的土地资源和高度发达的城市化进程,以及人们对舒适居住环境的高要求。

这些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日本小房子设计注重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

面对土地资源紧张和房价高企的现实,日本人善于将每一寸空间都设计得尽量有用。

他们采用隔断式的布局,将空间根据功能和用途进行区分,使得小房子能够实现多功能化和灵活使用。

同时,在室内设计中,日本人也会尽量避免空间的浪费,采用可折叠和可拆卸的家具,使得家居用品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和调整。

其次,日本小房子设计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日本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尊重深深影响了他们的房屋设计。

他们善于利用自然光和通风,尽量减少人工照明和通风设备的使用。

他们将室内和室外空间打通,通过庭院、阳台和大窗户让自然的光线和空气进入室内,使得房屋与自然环境形成融合。

同时,日本人还注重园艺和景观设计,将植物和自然元素融入到房屋设计中,创造出富有自然氛围的室内环境。

第三,日本小房子设计注重精细和谐的细节。

日本人追求精细和谐的生活方式,这体现在他们的房屋设计中。

他们注重整体布局的合理性,尽量避免杂乱和冗余的装饰。

他们注重颜色和材质的搭配,追求简洁而不失雅致的室内设计。

他们追求工艺的精湛和细节的完美,在每一个小细节上都力求达到最高标准。

这种精细和谐的设计理念使得日本小房子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更能够提供一种舒适和宜人的生活方式。

总之,日本独特的小房子设计理念是一种充满智慧和创意的设计方式,它使得有限的空间可以被充分利用,并与自然环境融合,同时注重细节的精致和谐。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更能够提供一种舒适、宜人且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居住体验。

日本老破小房子的解决方案

日本老破小房子的解决方案

日本老破小房子的解决方案这个位于日本都市角落的,两户连栋建筑的其中一栋,住着两代同堂一家三口。

随着扬起的尘土房子逐渐崩塌,狭窄厨房中水池,难以站立的厕所都被拆除后,这个26平米的狭小空间,梁柱结构也全部暴露了出来,隐藏在这个老房子里的一些麻烦,也随之浮现,设计师发现,支撑房屋的重要木地槛,被虫子腐蚀的残样,不止影响到这狭小的梁柱结构,更加影响改造的进度。

设计师为了增强耐震效果,特地更换了墙面的斜撑,将距开的斜坡连接在一起,并准备了黑色的板状金属配件,来进行固定,接着用扇状金属配件,用它装设在木地槛与柱子的夹角,进行固定。

而这个装置,则是用来防止地震,导致建筑物倒塌的制震装置,设置在锯断处,斜切口上的板状金属配件,内部藏有橡皮,在震动时产生韧性,以便吸收摇晃,设置在四角的扇形装置,是通过金属弹簧片,阻挡结构变形。

原先家里并没有浴室浴缸,设计师在仅有26平米的有限建筑中,新建了一个浴室,接着搬进浴室的最后一个配件,就是装设在方形木板上的,不锈钢加工品,对准墙壁上的凹槽,连接与油压棒进行固定,后方贴上一面镜子,整体收纳入墙壁之中。

这个让浴室变成盥洗室的收纳式洗脸台,它与洗澡莲蓬头是共用的,墙壁内部还设有排水管,过去一家人在厨房洗脸的日子,再也不见了,考虑到洗完澡后地板会潮湿,于是在上面铺设了防滑吸水的地砖,即便有水也会马上变干,设计师将这个26平米的房子,改成了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个位于日本都市角落的,两户连栋建筑的其中一栋,住着两代同堂一家三口,可是,这个仅有26平米的房子,在当地花费了XX万,显然一家人居住有些拥挤,这个3平米的厨房,让无处可去的冰箱,只能放在厨房进门处,厕所也是极度狭小。

使用起来十分困难,家里还没有淋浴间,洗衣机只能放置在屋外,在设计师的改变下,整个房子华丽变身,原先被薄薄的铁皮波浪包围房子,变成了有着白墙与天然木,形成对比鲜明的房子,清爽又自然的外装令人耳目一新,轻轻打开拉门,后方是高低落差的新玄关,特别定制的伞架与鞋柜,为一家人的储物提供方便。

日本人的住宅

日本人的住宅

日本人的住宅日本民族喜欢木构住宅,因为它适合日本的风土。

但在现代化住宅建设中,木构住宅越来越少。

日本住宅房间较小。

住宅大小用蹋蹋米的叠数来表示,一叠约两平方米,日本的住宅有的一间只有四个半蹋蹋米,即八平米左右。

在欧洲,如果没有十五六平方米,就不算一间房子。

日本每人平均住宅面积也比较少,据1980年的调查,每人仅有17平方米左右,因而欧洲人常说:“日本人是住在兔子窝里拼命的劳动。

”古代,日本人利用自然洞穴作为住宅。

到石器时代,开始居住自己动手挖制的竖穴,深度为三十公分到一米左右的竖穴,在四个角上竖起柱子,用树枝、野草搭起顶棚,这就是日本人建的最初的住宅。

当人们迎来农耕后,生活产生贫富之差,有钱人不再住竖穴而是在地面上立起柱子,盖上屋顶,在屋子里铺上略高一点的地板,当时称它为高床住宅。

这种建筑物的优点是防湿、防暑,便于储藏谷物成为日本后来住宅的基础。

到奈良时代,与大陆各国交往日渐频繁。

在交往过程中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

日本人开始兴建寺院,为此请来了木匠和烧瓦工人。

他们的到来促进了日本住宅的发展。

在高床住宅的基础上,贵族开始建造举办佛教法令的大型场所,平时用屏风等物隔开,可做各种用场。

平安时代,贵族对住宅的要求更高了,着手建造宫殿式住宅。

即以宫殿为中心,在东、西、北三个方向建造对称的房屋,分给家属们居住,同时也为侍从和雇佣人员建造住处。

那时日本的住宅有了等级,贵族住宅的屋顶,铺名贵荟树皮,一般老百姓铺木板,贫贱者铺草。

进入镰仓时代后,武士兴起。

他们为防御外来侵略者,筑高墙,挖壕沟,出现武士风度的宅院。

有钱有势的武士,就在宅院内建造谷物仓库、武器仓库、加工作坊等。

宅院内设施增加了,需要更多的管家、侍从,所以在宅院中也建造了下人的住宅。

这一时期,采光技术有了提高,出现拉窗和木板遮雨窗。

室町时代,设幕府于京都,随着生活和文化水准的提高,对住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武士住宅的基础上,主人的居室和客厅内开始铺放蹋蹋米,住宅内设书院、置板栅。

日本集合住宅

日本集合住宅

一体化加工
复合墙体系统
现场
Code of this report | 11
铝合金门窗系统 一体化设计,材质优良,工艺考究
落地门的室外框料略 低于室内,防 止水倒灌
手摇式平开窗开启角度自由控制
窗楣板与窗台板均与门窗的框料 一体化加工而成
隔热保温性能优越铝型材均采用断热型,玻 □ 璃均为双层,; 窗台板与窗框一体化设计,防水密封性更可 □ 靠; 铝型材断面特别考虑防水构造:室外部分比 □ 室内低约50,彻底阻隔水进入室内; 门窗配件工艺考究,开启方式为手摇式平 □ 开,开启不费丝毫之力,开启角度也随心所 欲; 2层以上临空界面的玻璃多采用夹丝安全玻 □ 璃
48
Code of this report | 3
Part 1
日本住宅发展及工业化情况
Code of this report | 4
东京都厅 低层高密度型;独户住宅比例最大,集合住宅次之。
东京住宅大多为底层 大多为100平米左右的独户,多层高层次之。 日本住宅开发特点
e Group, 2010
Code of this report | 5
© Copyright Centaline Group, 2010
Code of this report | 6
公寓住宅 此种类型公寓大多数是出租。出售为60年的使用权。
普遍60—90平米
四房一厅、三房一厅、两房一厅
因建地下室成本高,停车多采用地上停车
独立地面停车库;架空层停车库;地面露天停车场;
建设企业:大成、长谷工。。。 三井建造 大和建造
Code of this report | 9
国外住宅产业化概 况 独户住宅组装现场
楼板 墙板 框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日本小户型住宅设计
文章摘要:日本普宅以小户型为主,其中集合住宅户型面积一般在90平米以下,居住着工薪阶层和青年家庭。

由于特殊的区位和建筑物资短缺等原因,日本在住宅设计和产品研发上追求精益求精,形成了长期坚持开发小户型、注重细节且舒适的开发理念。

关键词:集合住宅小户型布局紧凑人性化
1.日本小户型住宅发展历史
日本小户型住宅起源于战后伊始。

当时,日本的1700万户中约有420万户缺房,为了在短期内缓解住房短缺的问题,日本政府建造了大量集合住宅,其中大部分为面积在40—90m2不等的小户型。

最初的标准设计方案是在1949年提出,最有代表性的是面积只有40 m2的公营住宅标准设计51C型,成为该时期住宅设计的原型。

1953年前后,社会经济水平有所提高,新一代建筑师们提出了nLDK型方案,即以L(起居室)、D(餐厅)和K(厨房)为住宅的基本要素,以起居室为中心,布置各房间,连接n个卧室。

这种类型的住宅通过标准化构件的设计和推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降低了造价,使大量生产和普及推广成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住宅紧缺问题。

由于卧室面积和个数的可变,可衍生出不同的类型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很受居民们的青睐,这一形式直到现在仍为日本城市住宅的主流。

2.日本小户型住宅现状
2.1小户型仍是日本集合住宅的主流户型
目前,日本集合住宅由政府、“住宅公团”
及开发商进行开发,多为租赁形式。

除市中
心的部分高层住宅外,以低层和多层为主,
呈现低层高密度的特征。

日本小户型集合住
宅主要为大城市中的工薪阶层和青年家庭
服务。

此类住户的基本家庭结构为2—3口人
的核心家庭模式,因此,三室户成为集合住
宅的主流户型。

在土地资源十分紧张的日
本,为节约土地、争取较高的容积率,日本
集合住宅的户型平面多为瘦长型,总面宽较
小,三室户为8m左右,而进深相对较大,11m
—13m左右(不含阳台和走廊)、户型面积一
般较小,在不计阳台、外廊等公共面积的情
况下,多数户型都在90平方米以下,三居室
的套内面积也基本上在80方米左右。

2.2平面布局相当集约、高效、科学
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而
今,其住宅平面和户型结构设计已逐步趋于
成熟,达到了集约、高效、科学的布局。


总体布局上,除了普遍采用大进深、小开间、
单面外廊、公用电梯楼梯的布局外,还采用
日影斜线法精确控制建筑日照间距,建筑层
高控制在2.6—2.8m,以降低建筑总高度,
减少建筑间距。

大进深、小开间的矩形平面
节地效果十分显著,但同时带来套内自然采
光、通风不好的问题。

为了解决此问题,一般会把对自然采光通风要求不高的卫生间、厨房、贮藏室等放在中间暗的地方,采用水平式机械通风和人工照明;而将客厅、卧室等布置在靠外墙一侧。

日本集合住宅布局一般是小面宽(4~6.6m)大进深(≥lOre)。

住宅多是外廊式结构,从北侧入户,户型平面呈“十字形” (图1),即:户型中间为走廊,卧室靠近住宅入口玄关附近,沿走廊两侧布置。

并不强求南向。

住宅中部一般为卫浴空间和厨房f厨房不要求必须对外开窗1;起居室则位于最南端,一般与餐厅相连,共同构成餐起空间:和室作为日本特有的第二起居空间.一般与起居室相邻设置.推拉门可以打开、摘下,其空间可间接采光而不必直接临窗.从而节省了面宽。

设计集合住宅时,一般采用NU)K模式,即以N (卧室或和室的间数)、L(起居室)、D (餐厅)和K (厨房)为住宅的基本要素,进行设计。

3.日本小户型住宅设计特点
户内空间结构呈现实用化、人性化、细分化、灵活化的特点
3.1入口
日本集合和非集合住宅,入户门的位置都
向室内方向凹进2m左右.形成一个“小院
子”,水、电、煤气表均设置在此,方便
查抄
3.2和室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居住方式经过长
期洋化.“和室”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发展到现在.每套房型一般只保留一个房间按“和室”使用。

传统的和室没有固定的桌椅、床架,乍看空无一物,只有水平的榻榻米和垂直的壁橱,但却因此蕴含多重的空间定义:白天是起居室、下午是书房、晚上是卧房,有人来则变成客房盘膝而坐、品茶聊天的休闲空间,一室多用。

曾有建筑师这样形容和室:它象张白纸,放上书是书房,放上茶具是茶室,放上被褥是卧房。

和室常与起居室紧邻,用推拉门分隔空间,当推拉门开着时,保证了起居室空间的拓展。

3.3厨餐客一体化
日本的饮食习惯清淡,很少做煎炒等油烟
较重的菜肴,因此其厨房多为开敞式与半
开敞式,半开敞式的厨房通过窗与餐厅及
餐桌相连,方便传递食品、物品,与客厅
也很近,这样设置保证了使用上的相对独
立,又可以使空间在视觉上连为一体,便
于主妇在做饭的同时照顾到在起居室的家
人和在阳台玩耍的儿童。

日本的厨房一般
不具备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设置专用烟
道.因而日本厨房设在房子进深中部,加
大房子的进深,有效提升土地的使用面积
3.4卫生间干湿分离
日本的住宅分为集合住宅和独立住宅。


论是集合或独立住宅,一般卫生间内的三
大件分别独自拥有相对独立的空间,独立
使用,避免功能在空间上的交叉日本的富
裕堪与美国相比,但在住房面积上,却
非常紧凑和实用。

日本住宅内的卫生间
常按使用功能分为洗浴、化妆、如厕三
个各自独立空间。

一般情况下.日本
的一户住宅内只设一套卫生间。

如厕空
间面积较小,常为lm2多,内部仅设一
个座便器和一个小型洗手池。

洗脸间内
设洗手盆与洗衣机.一面与浴室相连兼
作浴室的更衣间,一面和厨房相近或穿
通,成为家务室。

日本人重视洗浴,淋
浴花洒和浴盆同在一个空间里但分开
设置,形成独立湿区。

虽然日本的卫生
间空间设计紧凑,但卫浴设备设计简
洁,并运用当今比较成熟的电子控制技
术,体现了生活质量和日本建筑智能
化的发展水平。

3.5专用储藏空间
日本的住宅面积虽小,但储藏空间较多,
且设置位置考虑周到、分类明确。

储藏
空间的设置位置充分考虑了日本人的生
活习惯和就近储藏的原则,鞋帽、被褥、
衣箱、杂物等都有相应的位置和专门储
藏空间,使得各房间取物方便又很容易
保持整洁。

无论是集合或独立住宅.储
藏专用空间均为居住功能设计中必不可
少的部分,对其的思考程度与起居室是
同样的。

3.6住宅建筑立面以横线条为主
日本的集合住宅主要为框架结构,基本
形式以外廊板式为主,也有一定比例的
高塔。

日本集合住宅因消防法规的要求,
户间的阳台须相互连通(以便在紧急的
情况下打破隔板从邻家出口避难),特别
是高层住宅,往往在正立面造成连续的
横向线条;又因其多采用外廊式的入户方式,使得其背立面也以横向线条为主。

日本气候潮湿多雨,外立面多采用柔和色调的瓷砖饰面,立面效果较为清雅,与城市灰白色基调的公建相互协调。

4.日本小户型住宅精细设计
日本的集合住宅一直坚持小面积的方针,1951年以后,他们每年都要推出标准化的设计,丌断公布建设标准。

幵通过居住实态调查,把“食寝分离”、“干湿分离”和“公私分离”的理念容入了标准设计中。

以家庭人口为标准,用“家庭人数减去夫妇对数”来计算卧室数量,使集合住宅迚入了保证居住实态和注重实效的阶段。

除此而外,老年住的“亲子型”二代居、三代居住宅也得到了发展,在设计上又分为同居型、分居型和邻居型三种。

室内设计在日本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居住生活行为的地方,他们的设计尺寸精细到公分。

日本住宅对各个空间的设计定位很亲切,公共活劢空间首先要考虑家具位置和使用,空间要能互为借鉴渗透,小中见大,充分发挥空间的作用。

日本的集合住宅是以高品质、高质量著称的,它的这一成就应当归功亍日本优良部品制度。

这一制度的核心就是对住宅部品的外观、质量、安全性、耐久性、使用性、易施工性、价格及供应条件等,由建设省指定的日本住宅优良部品认定中心迚行综合审查。

为了保证认证的公正性、权威性,优良部品认定有一套从产品标准、性能测试、与家评价、机构认定、推广普及、售后服务、保险赔偿等方面的方法和程序。

5.小结
总的来说,日本小户型住宅通过合理科学的平面布局和设计实现了空间的集约与高效利用;他们将节省的土地用于基础设施与公共休闲空间的建设,使居住环境质量提升。

同时在室内设计上,重视空间的流动和视线的贯通,户型面积虽小,但空间相互穿插的巧妙设计,使得室内空间显得极为丰富,做到了小中见大;再加上厨卫空间的合理细分、储藏空间的灵活化设置,使住宅空间的利用率高、舒适度也大大提高。

日本集合住宅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有很多共通之处。

日本地少人多,物资短缺。

在今天,我们设计小户型和经济型户型的时候,日本集合式住宅和相应配套的产品认定、性能评价以及住宅产业化的一系列措施均已达到较高水平,是我们学习借鉴的楷模和典范。

参考书目:
[1]住宅·都市整治公团关西分社集合住宅区研究会编著,张桂林张军英译.【日】最新住区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李御宁著.张乃丽译.【韩】日本人的缩小意识.山东人民出版社
[3]隈研吾著.朱锷译.【日】十宅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4]住宅·都市整治公团关西分社集合住宅区研究会编著,【日】最新户型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