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科差错防范培训记录

合集下载

不合格药品的管理培训记录

不合格药品的管理培训记录

不合格药品的管理培训记录此次培训由XXX授课,重点对不合格药品的管理进行了全面讲解。

XXX/XXX/XXX/XXX等员工参与了此次培训,旨在提升团队对于不合格药品处理的专业能力,确保药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和企业信誉。

通过此次培训,参训人员对不合格药品的识别、控制、处置及预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培训题目:不合格药品的管理培训时间:2024.05.11授课人:XXX参训人员:XXX参考教材:不合格药品管理制度培训主要内容:1.确认为不合格品或应当按不合格品处理的情形包括:(1)根据《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和四十九条,被认定为假药或劣药。

(2)质量证明文件不符合要求的药品。

(3)药品的包装、标签或说明书内容不符合规定,或药品的内在质量、外观质量和包装质量不达标。

(4)包装破损或被污染,影响药品销售和使用的情况。

(5)批号或有效期不符合规定的药品。

(6)药品来源不符合规定。

(7)验收员在进货验收时发现药品的外观质量及包装质量不符合法定标准。

(8)药品成分或含量与国家药品标准不符。

(9)未标明有效期、超过有效期或更改有效期的药品。

(10)未注明或更改生产批号的药品。

(11)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或容器受污染。

(12)过期、失效、发霉变质或其他质量问题的药品。

(13)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抽查检验不合格的药品。

(14)企业质量管理部门抽样送检后确认为不合格的药品。

(15)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布的禁止销售通知涉及的药品。

(16)从证照不全的单位或超出经营范围的单位购入的药品。

2.不合格药品的控制与管理(1)药店需加强对不合格品的管理,专设不合格品存放区,与合格品分开存放,并明显悬挂红色标志,确保不合格品不流入市场。

(2)在验收环节发现不合格药品时,验收员应拒绝验收并入库,将不合格品暂存于专设区域并悬挂红色标志,同时填写《药品拒收报告单》,并及时通知质量管理员和采购员进行退换货处理。

(3)当养护员在药品陈列过程中发现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药品时,应立即挂黄牌暂停销售,并填写《药品质量复检通知单》通知质量管理员。

药房调剂差错防范培训记录

药房调剂差错防范培训记录

药房调剂差错防范培训记录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药房调剂差错防范培训记录时间:地点:人员:主持人:内容:药品调剂差错会影响患者对卫生服务系统的信任,增加医疗费用。

产生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如知识缺乏、行为不规范、精神不集中、系统的缺陷或缺乏等。

熟练与非熟练的工作人员均可产生差错,涉及药师、医师、护士、辅助人员(如药房技要认员)、行政管理人员、药品制造商,以及患者和他们的监护人等。

防止药品调剂差错,保证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应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分析如下。

1 调剂差错的原因分析调剂差错的原因有多种,如药品名称不对或规格、数量不符及医师处方错误,药师把关不严发错药品,护士核对有误或配药时加错药品,一些患者及家属对药品包装上的用法与用量写法、理解有误造成严得后果,而药品外包装相似也是造成差错的主要原因。

调剂差错不但会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身心损害,同时也会影响到责任者本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药剂人员加强处方管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协助临床提高用药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

处方中部分药名易混淆颜色相似在同规格注射液中,丹参、曲克芦丁,特别是一些无色液体制剂,如柴胡、安痛定、硫酸庆大霉素等很容易混杂,所以发类似药品时务必打开盒盖检查,同时应注意保持针剂外包装盒完好,避免混杂其他药品,检查药品数量。

护士在领取药品时应认真核对,配药时更应再次审核,防止差错发生。

包装相似由于外观包装,或一个厂的系列产品其及药物名称的书写十分相似。

虽然有些是同类药品,但在摆放时须分开放置。

有的药品包装具有特殊性如:白内停滴眼剂、利福平滴眼剂等,内附药片或药粉,须先溶解然后滴眼。

发药时应特别交代清楚。

有的患者就不懂将药物溶于滴眼液中,只用不含药物的溶剂滴眼,这样既达不到局部用药的目的,又无治疗作用。

有特殊用法的药物需特别说明如:高锰酸钾的水溶液浓度过高会烧伤黏膜,它用于坐浴的有效浓度是%,每天坐浴1次~2次,有的患者加入的水偏少,而且每日内坐浴次数过多,导致外阴灼伤。

24.用药错误的识别与典型案例分析-专业理论学习内容记录

24.用药错误的识别与典型案例分析-专业理论学习内容记录
7.药用辅料也与用药安全密切相关!学龄前儿童肌注应避免使用含有苯甲醇的制剂。
8.特殊人群严格按照医嘱调配用量,并做好用药交代。
9.对于用法特殊的药品,可以预先固化标签。
指导老师签名
3.掌握药物的禁忌症,保证“正确的患者”。花粉过敏患者禁服普适泰。
4.输液瓶里配伍禁忌重要,输液管内的配伍禁忌同样重要。尤其是ICU要注意输液管内的药物配伍禁忌致沉淀。
5.关注药物的极量,也要关注药物联用的限量!辛伐他汀与胺碘酮、氨氯地平、雷诺嗪合用时剂量不应超过一日20mg。
6.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的同时,也要谨防药源性低血压的发生!降压药物与尼麦角林合用可导致严重体位性低血压。
专业理论学习内容记录表
记录人:
日期:2021年11月15日
上课(自学)时间:14时20分~15时40分
题目
用药错误的识别与典型案例分析
主讲人
学习内容与体会
1.用药错误分为四级:无差错;差错,无害;差错,有害;差错,死。
2.用药错误的环节有:(1)技术环节:处方(医嘱)开具与传递;药品调剂与分发;给药与监测;用药指导;(2)管理环节:药品管理;信息技术。

《医院用药差错分析及防范要点》教案

《医院用药差错分析及防范要点》教案

《医院用药差错分析及防范要点》教案教案:医院用药差错分析及防范要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医院用药差错的定义、原因和分类,并掌握相应的防范措施。

2.能力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医院用药差错的定义和分类:(1)定义:指在医院药房、药库和临床用药过程中,因人为原因或系统问题导致的错误用药行为。

(2)分类:按阶段分为药房环节差错、配液环节差错和临床应用环节差错;按原因分为人为原因和系统原因。

2.医院用药差错的原因分析:(1)人为原因:医务人员专业知识欠缺、疏忽大意、经验不足等。

(2)系统原因:药房流程不规范、药品管理不科学、信息传递不准确等。

3.防范医院用药差错的要点:(1)强化专业知识培训和质控意识。

(2)建立健全药品管理制度,规范药房流程。

(3)改进信息传递和沟通机制,确保准确清晰的医嘱传递。

(4)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建立错误报告和反馈机制。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列举一些常见的医院用药差错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知识讲解(20分钟)(1)讲解医院用药差错的定义和分类。

(2)分析医院用药差错的原因。

3.案例分析(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析一起医院用药差错案例,包括差错原因和防范措施,并进行讨论和展示。

4.教师点评(15分钟)对每个小组的分析和措施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与学生进行互动。

5.总结(10分钟)归纳医院用药差错的防范要点,并强调重要性和实施意义。

四、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查找与医院用药差错相关的新闻报道或研究论文,分析其中的差错原因和防范措施,并写一篇500字以上的小论文。

五、教学反思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对医院用药差错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同时,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但在时间安排上,可能需要更合理地分配时间,确保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2016年上半年药剂科调剂差错防范培训

2016年上半年药剂科调剂差错防范培训

2016年上半年药剂科调剂差错防范培训时间:地点:主讲人:药品调剂差错会影响患者对卫生服务系统的信任,增加医疗费用。

产生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如知识缺乏、行为不规范、精神不集中、系统的缺陷或缺乏等。

熟练与非熟练的工作人员均可产生差错,涉及药师、医师、护士、辅助人员(如药房技要认员)、行政管理人员、药品制造商,以及患者和他们的监护人等。

防止药品调剂差错,保证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应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药品调剂差错及防范措施分析如下。

1、调剂差错的原因分析调剂差错的原因有多种,如药品名称不对或规格、数量不符及医师处方错误,药师把关不严发错药品,护士核对有误或配药时加错药品,一些患者及家属对药品包装上的用法与用量写法、理解有误造成严得后果,而药品外包装相似也是造成差错的主要原因。

调剂差错不但会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身心损害,同时也会影响到责任者本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药剂人员加强处方管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协助临床提高用药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

1.1 处方中部分药名易混淆如:阿拉明抗休克的血管活性药可拉明中枢神经兴奋药尼可刹普鲁卡因胺抗心律失常普鲁卡因局麻药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类抗菌药克拉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异丙嗪抗组胺药氯丙嗪抗精神病药1.2 颜色相似在同规格注射液中,丹参、曲克芦丁,特别是一些无色液体制剂,如柴胡、安痛定、硫酸庆大霉素等很容易混杂,所以发类似药品时务必打开盒盖检查,同时应注意保持针剂外包装盒完好,避免混杂其他药品,检查药品数量。

护士在领取药品时应认真核对,配药时更应再次审核,防止差错发生。

1.3 包装相似由于外观包装,或一个厂的系列产品其及药物名称的书写十分相似。

虽然有些是同类药品,但在摆放时须分开放置。

1.4 有特殊用法的药物需特别说明如:高锰酸钾的水溶液浓度过高会烧伤黏膜,它用于坐浴的有效浓度是0.102%,每天坐浴1次~2次,有的患者加入的水偏少,而且每日内坐浴次数过多,导致外阴灼伤。

药房员工培训记录

药房员工培训记录

培训记录培训题目:不合格药品管理培训时间:授课人:参训人员:引用教材:不合格药品管理制度培训主要内容: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确认为不合格品或按不合格品处理:(1)《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四十九条规定的假药、劣药。

(2)质量证明文件不合格的药品。

(3)包装、标签、说明书内容不符合规定的药品、(包括药品的内在质量、外观质量和包装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药品。

(4)包装破损、被污染,影响销售和使用的药品。

(5)批号、有效期不符合规定的药品。

(6)来源不符合规定的药品。

(7)验收员在进货验收时发现的外观质量及包装质量不符合法定质量标准的药品。

(8)药品所含成分或成分含量与国家药品标准不符的。

(9)应标明有效期却未标明有效期的、超过有效期的、或者更改有效期的药品。

(10)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药品。

(11)被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包装容器污染的药品。

(12)过期、失效、霉烂变质及其它质量问题的药品。

(13)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抽查检验不合格的药品。

(14)企业质管部抽样送检确认不合格的药品。

(15)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出通知禁止销售的药品。

(16)向证照不全的单位或超越经营范围的单位购进的药品。

2.不合格药品的控制管理(1)药店要加强不合格品的管理,设立不合格品存放区,与合格品分别存放,并悬挂红色标志,杜绝不合格品流入市场。

(2)验收环节发现不合格药品,验收员应拒绝验收入库,将不合格品暂时封存于不合格品区悬挂红色标志,并及时填写《药品拒收报告单》,反馈到质量管理员,采购员负责退、换货。

(3)养护员发现陈列药品可能有质量问题时,应挂黄牌暂停销售,同时填写《药品质量复检通知单》质量管理员,质量管理员一般在规定检测期内复检完毕,如不合格应填写《药品停售通知单》,质量管理员接到通知后应及时把不合格品移至不合格品区存放,并挂上红色不合格品标志。

已停售的药品经鉴定确认合格需要解除“停售”时,根据《药品解除停售通知单》,将药品从不合格品区移至合格品区,并挂绿色合格标志。

药剂科差错防范培训记录

药剂科差错防范培训记录

2013 年药剂科差错防备培训主讲:参加学习人员:培训内容:一、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的原由;(一)药师要素:1、工作态度:药师没有严格履行操作规程及配方制度;2、业务水平:药师对新药用法用量不甚认识.(二)药品要素:1、药品名称相像:2、同一药品不一样规格: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的原由:(一)药师要素:1、工作态度:药师没有严格履行操作规程及配方制度,是产生差错的主要原由。

比如药品含量改变时,药师仍按习惯为患者书写用法,造成用量差错;药品摆放地点改变,药师疏于查对而造成错误;药师在配方时对简单处方放松警惕,没有看全药品的通用名就分配,如将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发成妥布霉素滴眼液或将眼膏发成滴眼液;发药时未呼喊患者姓名,张冠李戴,造成差错。

2、业务水平:药师对新药用法用量不甚认识,将降压药氯沙坦钾的用法50 mg qd 写成150mgqd,在成患者血压剧降的调剂差错;药品管理不科学,易混杂药品的地点邻近引起差错:如将复合维生素B片发成维生素B2片等。

(二)药品要素:1、药品名称相像: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镁,阿昔洛韦与更昔洛韦等。

此类差错占34%。

2、同一药品不一样规格:比如氨曲南(和 g )。

少量情况下3 种规格,同时这些不一样规格的字往常不醒目,这都是增添差错发生的要素。

3、同一药品不一样剂型:药师分配药品时只读处方上药品的通用名称,忽略了药品的剂型,如将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发成乳胶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发成乳膏,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发成片剂等。

4、药品包装相像:同一厂家的系列产品外包装、颜色、形状和大小相像,称为惹起分配错误的危险要素。

比如参松养心胶囊和通心络胶囊。

二、门诊处方分配差错的防备举措(一)学习和培训:学习《药品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例,加强法律意识;培训服务礼仪和敬业爱岗、千锤百炼的工作精神;展开专业知识培训,并建立各专业的学习小组。

提升药师的整体素质。

(二)增强操作规程查核和质量检查力度:要求药师仔细履行《处方管理方法》的规定,确实做到“四查十对”。

差错防范培训

差错防范培训

药品调剂差错事故预防
1.药品贮存 1.1各药房的药品存放必须有固定的货位。货位可 按药品名称的字母顺序或药理作用系统分类,以 有利于调剂。 1.2相同药品不同厂家、不同规格的间隔存放。 1.3包装相似或名称相似的药品应间隔存放,并有 警示标志。 1.4药品货位和成药品的容器应有标签注明药品名 称和规格。 1.5只允许受过培训和训练的人员给药加补充上货 。其他人员不得参加药品的补充上货。
差错事故是指药学部在处方调剂药品分装药品供应保管制剂生产药品检验仪器设备使用和中药煎药中发生的违反正常程序的操作或过失错误并给正常工作药品管理或患者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害后果的情节较轻的行为差错分类?2
差错防范培训与改进措施
药剂科
差错事故定义
1.差错事故是指药学部在处方调剂、药品分 装、药品供应保管、制剂生产、药品检验、 仪器设备使用和中药煎药中发生的违反正 常程序的操作或过失错误,并给正常工作、 药品管理或患者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害后果 的情节较轻的行为
3.3保证值班人员的数量,白班人员禁止12小时以上 的连续工作,杜绝因疲劳而导致的配方差错。 3.4定期召开工作人员会议,发布信息并接受工作人 员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工作质量评价。 3.5及时让药房工作人员掌握新药信息和知识。 3.6定期对调剂药品的工作流程进行审核和修订。
门诊发药差错出现的原因; 1.发药人员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印象式发药 ,导致差错发生; 2.药品种类繁多,许多名称、发音、外形、包装、剂 型、规格等相似的药品,容易出现药品调剂差错; 3.药品在药架上摆放位置发生改变时,药师仍习惯从 这个位置取药并不核对就发给患者,造成错误; 4.发药人员未做到“四查十对”,错写药品的用法用 量,导致差错出现。 5.发药人员发药业务不熟悉,对药房药品的适应症、 用法用量、规格等不能熟悉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药剂科差错防范培训
主讲:
参加学习人员:
培训内容:
一、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的原因;
(一)药师因素:1、工作态度:药师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配方制度;2、业务水平:药师对新药用法用量不甚了解.
(二)药品因素:1、药品名称相似:2、同一药品不同规格:
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的原因:
(一)药师因素:
1、工作态度:药师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配方制度,是产生差错的主要原因。

例如药品含量改变时,药师仍按习惯为患者书写用法,造成用量差错;药品摆放位置改变,药师疏于核对而造成错误;药师在配方时对简单处方放松警惕,没有看全药品的通用名就调配,如将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发成妥布霉素滴眼液或将眼膏发成滴眼液;发药时未呼唤患者姓名,张冠李戴,造成差错。

2、业务水平:药师对新药用法用量不甚了解,将降压药氯沙坦钾的用法50 mg qd写成150mgqd,在成患者血压剧降的调剂差错;
药品管理不科学,易混淆药品的位置相近引发差错:如将复合维生素B片发成维生素B2片等。

(二)药品因素:
1、药品名称相似: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镁,阿昔洛韦与更昔洛韦等。

此类差错占34%。

2、同一药品不同规格:例如氨曲南(1.0g和0.5 g)。

少数情况下3种规格,同时这些不同规格的字通常不醒目,这都是增加差错发生的因素。

3、同一药品不同剂型:药师调配药品时只读处方上药品的通用名称,忽视了药品的剂型,如将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发成乳胶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发成乳膏,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发成片剂等。

4、药品包装相似:同一厂家的系列产品外包装、颜色、形状和大小相似,称为引起调配错误的危险因素。

例如参松养心胶囊和通心络胶囊。

二、门诊处方调配差错的防范措施
(一)学习和培训:学习《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意识;培训服务礼仪和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并成立各专业的学习小组。

提高药师的整体素质。

(二)加强操作规程考核和质量检查力度:要求药师认真执行《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切实做到“四查十对”。

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定期检查,检查结果均有书面回复,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检查整改结果。

(三)严肃窗口记录:严禁药师在工作时间串岗、聊天、接听手机;避免外来人员与其他杂事的干扰。

(四)规范处方形式
(五)其他:
1、将工作流程改为双人核对,提高配发的准确性;
2、合理调整药品位置,完善药品标识;
3、加强日常盘点;
4、加强药师与医师的沟通;
5、药品字典维护的是药品通用名称和商品名两种,方便医师查询,以指导临床用药。

三、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
(一)医疗机构必须配备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

非药学技术人员不得直接从事药剂技术工作。

(二)医疗机构的药剂人员调配处方,必须经过核对,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

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者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三)医疗机构必须制定和执行药品保管制度,采取必要的冷藏、防冻、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保证药品质量。

四、《处方管理办法》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
(一)处方中的“诊断与用药”
文献显示,门诊处方中“诊断与用药不符”的发生率占不合格处方的10.45%。

药师“审方”,就是审察医生的诊断疾病与治疗用药是否相符,有无超出“说明书”提出的“主治”的范围;对存在诊断与用药不符剂量用法等错误,药师有责任提出质疑;若远远超出“主治”的适应证,则有权拒绝调剂,以防止不规范用药和医疗纠纷差错事故的发生。

如麻醉药品(哌替定)对长期慢性疼痛患者门诊使用有严格要求。

其实,在药师“审方”发药前,就已经在医师和药师的查房、会诊记录上,表述了患者的病情诊断与观察治疗的内容,包括了诊断和用药等过程的实施。

到医师开方药师审方阶段,并非存在着盲目给药,只是有时兼顾着治疗合并证,或其他脏器疾病,或其他疾病的用药,也有笔误等。

此时,药师有责任建议医生修正不合理处方。

(二)四查十对
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

在不合理处方中,“重复用药”占12.89%;存在相互作用(有潜在临床意义或配伍禁忌)占25. 78%。

从涉及人员范围上讲,“抗感染药物滥用”,多见于中、青年医师;“诊断与用药不符”主要来源于非本科用药、年轻医师用药;还有“用法用量欠妥”的处方等;这不仅反映年轻医师药学知识欠缺,也有临床药学服务不到位的责任。

最直接的原因是缺少医药人员的沟通,缺少临床药学实践平台,缺少医药结合的亲和力。

此时实施的《办法》,加大了医药结合的凝聚力,促进了药剂人员进一步学习和实践,为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提供了可操作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