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医学辐射防护基础final
医学辐射防护

医学辐射防护
医学辐射防护是一种防止医务人员和患者受到辐射危害的措施和控制方法。
医学中使用的辐射包括X射线、放射性核素和
电离辐射等,这些都具有一定的辐射危害。
为了降低医务人员和患者暴露于辐射的风险,医学辐射防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防护设备:医务人员在处理辐射设备或进行X射线检查时
应该佩戴防护设备,如铅衣、铅眼镜、手套和领屏等。
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地吸收和阻挡辐射。
2. 合理的急诊辐射防护:在紧急情况下,如在手术或放射性物质意外泄漏时,医务人员应采取适当的紧急辐射防护措施,如避免暴露区域、迅速撤离等。
3. 辐射防护培训:医务人员应接受辐射防护培训,学习辐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以有效地保护自己和患者免受辐射危害。
4. 控制辐射剂量:通过合理的设备设置和操作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辐射剂量。
医学机构应建立辐射安全管理措施,定期监测和评估辐射剂量,确保在安全范围内。
5. 定期健康检查:医务人员接触辐射后,应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及早发现和处理辐射相关的健康问题。
总之,医学辐射防护是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免受辐射危害的重
要措施。
通过正确使用防护设备、进行培训和监测,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辐射风险,确保医疗安全。
辐射防护基础

也会发生。不存在剂量阈值。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
•致癌效应
不适当的照射是诱发肿瘤的因素之一。
•遗传效应
对受照者的后代所产生的随机效应。受照者生殖细胞的遗传物质受控基因突变,染
色体畸形,导致流产,死胎,畸形及某些遗传病,可表现为后几个子代的隐性突变。
随机性效应-辐射致癌
癌症的概念与起源癌症(cancer):增生失控并侵入周围组织或向远隔部位转移的
恶性肿瘤致癌因子(carcinogen):能使正常细胞转变为恶性细胞最后发展为癌症的因子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病毒机体遗传特性, 激素水平, 环境因素, 生活因素
2) 确定性效应指生物效应产生的严重程度随剂量变化而变化的效应。
特点:波长较长;辐射的内在能量较低
近年来非电离辐射的安全问题受到高度重视
物理基础
1.放射性核衰变方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哪些?
衰变
射线特点:
α粒子是高速运动的带正电的氦原子核。它的质量大、电荷多,电离本领大。但穿透能力差,在空气中的射程只有1~2厘米,通常用一张纸就可以挡住
-衰变
-射线特点:
-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它带负电荷,质量很小,贯穿本领比α粒子强,而电离能力比α粒子弱。-射线在空气中的射程因其能量不同而异,一般为几米。通常用一定厚度的有机玻璃板、塑料板就可以较好地阻挡-射线对人体的照射
有剂量阈值,在剂量阈值下,不会引起非随机效应,超过阈值,则效应的严重程度随剂量增大而增加。如不育、白内障、造血机能低下等均属确定性效应。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正比。
辐射防护
1.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放射实践的正当化
任何伴有电离辐射的实践,所获得的利益,包括经济的以及各种有形、无形的社会、军事及其它效益,必须大于所付出的代价,包括基本生产代价、辐射防护代价以及辐射所致损害的代价等,这种实践才是正当的,被认为是可以进行的。如果不能获得超过付出代价的纯利益,则不应进行这这种实践。
辐射防护基础

辐射防护基础概论1.什么是辐射?辐射(Radiation) 是指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如α粒子、β粒子等)的形式向外扩散。
2.简述辐射的特点及分类。
辐射的特点1.具有一定的穿透力2.视觉不能感知3.遇到某些物质可以发出荧光4.可使被照射物质发生电离或激发辐射分类1、电离辐射能使其所通过的任何介质的原子产生电离的一类辐射,称为电离辐射。
核辐射就是一种常见的电离辐射2、非电离辐射辐射量子能量<12eV的电磁辐射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称为非电离辐射紫外线、可见光线、红外线、热辐射和低能电磁辐射\射频及激光等紫外线的量子能量介于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之间特点:波长较长;辐射的内在能量较低近年来非电离辐射的安全问题受到高度重视物理基础1.放射性核衰变方式有哪些?α衰变α射线特点:α粒子是高速运动的带正电的氦原子核。
它的质量大、电荷多,电离本领大。
但穿透能力差,在空气中的射程只有1~2厘米,通常用一张纸就可以挡住β- 衰变β-射线特点: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它带负电荷,质量很小,贯穿本领比α粒子强,而电离能力比α粒子弱。
β-射线在空气中的射程因其能量不同而异,一般为几米。
通常用一定厚度的有机玻璃板、塑料板就可以较好地阻挡β-射线对人体的照射β+衰变β+粒子全部动能损失后,与周围物质中的自由负电子结合,转变成两个方向相反,而能量相等,均为0.511MeV的γ光子,称为正电子湮没辐射。
电子俘获衰变 EC Decay核内中子数相对过少, 没有足够能量(<1.02MeV),则从核外靠近内层的(K层)的电子轨道上俘获一个电子γ衰变γ射线特点:是波长很短的高能电磁波。
它不带电,不具有直接电离的功能,但可以通过和物质的相互作用间接引起电离效应。
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在空气中的射程通常为几百米。
要想有效地阻挡γ射线,一般需要采用厚的混凝土墙或重金属(如铁、铅)板块。
2.带电粒子及γ光子如何与机体相互作用?一、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电离与激发2.弹性散射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因为受到原子核库仑电场作用,而改变本身运动方向,但是带电粒子与原子核在相互作用前后总动能保持不变3.韧致辐射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急剧减速,运动方向改变,其部分或全部动能以光子形式辐射出来,形成连续能谱的电磁辐射4.湮没辐射β+粒子通过物质时,其动能完全消失后,可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结合而转化为一对发射方向相反,能量相同,均为0.511MeV 的γ光子,这种现象称为湮没辐射。
辐射防护基础

辐射防护基础
辐射防护基础是指预防和减少辐射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以下是辐射防护基础的内容:
1. 辐射知识普及:人们应了解辐射的基本知识,包括不同类型的辐射、辐射的来源、辐射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等。
2. 辐射量监测与评估:通过辐射量监测和评估,了解辐射暴露的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辐射源控制:对于放射性物质和辐射源,应采取控制措施,如防护屏蔽、限制辐射源的使用时间和距离等。
4. 个人防护:个人应正确佩戴辐射防护用具,如防护服、手套、面罩等,以减少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5. 工作场所安全:对于从事辐射相关工作的场所,应有相应的防护设施和设备,如铅墙、负压室等,以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6. 教育培训:通过培训和教育的方式,提高从事辐射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7. 应急处置:针对辐射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进行及时的处置和救援,以减少辐射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
辐射防护基础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体和环境免受辐射的危害,确保辐射工作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辐射防护基础教程

辐射防护基础教程辐射防护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健康和安全。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接触到各种不同形式的辐射,包括电磁辐射、核辐射等,因此了解辐射防护的基础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让我们了解什么是辐射。
辐射是指物质或能量传递的过程,可以是波动或粒子的形式。
辐射包括电磁辐射和核辐射两种主要类型。
电磁辐射是一种电磁能量的传播形式,包括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微波和无线电波等。
核辐射是指核能的放射性衰变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或粒子。
为了有效防护辐射,我们需要了解辐射的来源和对人体的影响。
辐射的来源包括自然辐射和人为辐射。
自然辐射主要来自地球和宇宙,包括来自太阳的光辐射、地球的热辐射和地壳放射性元素的辐射。
人为辐射主要来自电子设备、射线治疗和核辐射事故等。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取决于辐射的种类、剂量和暴露时间。
辐射的生物效应包括急性和慢性辐射病、遗传效应和癌症等。
因此,辐射防护是非常重要的。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包括时间、距离和屏蔽。
首先是时间原则,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可以减少辐射的危害。
其次是距离原则,尽量保持远离辐射源可以减少辐射的接触。
最后是屏蔽原则,通过使用屏蔽材料来减少辐射的穿透。
这些原则是辐射防护的基础。
在辐射防护中,我们还需要了解辐射剂量的单位和辐射防护的措施。
辐射剂量的单位包括辐射等效剂量和剂量当量等。
辐射防护的措施包括个人防护、辐射监测、辐射射线防护设备和辐射事故应急处理等。
总的来说,辐射防护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健康和安全。
了解辐射的来源、影响和防护原则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学习辐射防护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辐射的危害。
辐射防护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加强辐射防护意识。
辐射防护的知识越丰富,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就越安全。
愿大家都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
辐射防护基础

辐射实践的正当化 辐射防护的最优化 个人剂量的限制
三、辐射防护目标和原则
合理最优化要求:
防护水平为W0 时,X +Y 最小, 净利益最大。 V——毛利 V-P P——生产成本(未计防护 X+Y 成本) 代 X——辐射防护成本 价 Y——辐射危害相当的代价 正当化要求: V-(P+X+Y) W1 W0 =(V-P)-(X+Y)> 0
a
受照剂量 随机性效应发生几率与受照剂量的关系 a为自然发生几率。
三、辐射防护目标和原则
• 3.1、辐射防护的目标
辐射防护的目标: 确保人员所受剂量低于确定性效应发生阈值, 以防止确定性效性的发生; 确保采取所有合理的措施,以把随机性效应的 发生概率限制到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
三、辐射防护目标和原则
X Y W2
防护水平W
四、外照射及其防护措施
• 4.1、外照射的概念
外照射:是指辐射源位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的
辐射照射,包括均匀全身照射、局部受照。
a粒子
密 封 源
β 粒子 γ射线 中子
辐射源在人体外面, 辐射由体外射入身体。
四、外照射及其防护措施
• 4.2 核电厂外照射的来源
反应堆状态
运行
裂变中子
• 能量比较低,不能 使物质原子或分子 产生电离的辐射。
核电站辐射防护就是对电离辐射进行的防护工作!
一、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1.2、电离辐射类型 核电厂中常见的电离辐射类型:α 、β 、γ 、n
α 为4He的原子核; β 为高速运动电子; γ 为一种电磁波; n为中子流。
一、辐射防护基础知识
1.3、电离辐射的穿透能力
辐射防护基础

1.概述 2. 2.相关术语解释 3.几种常见的放射源 4.放射性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 5.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过程及损伤 机理 6.辐射防护的目的、原则及相关防 护措施
1.概述 概述
随着核工业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在工业、农业、科技、医 疗等部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由于管理工作 的不当和失误,应用部门的防护意识差,放射事故 时常发生。所以,严格放射事故管理,减少或杜绝 放射事故的发生,对于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 健康与安全,促进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技术的应用 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4.3 放射性物质在岩石、土壤和地下水中的迁移 污染的地下水在岩层裂隙中的流动过程中,放射性 核素因机械过滤、离子交换、胶体吸附、化学反 应、沉积等被岩层中的矿物质吸附而造成污染; 核设施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雨水对铀矿冶废矿 石及尾矿堆场的冲刷,都会造成对空气、地面水 体及土壤的污染,进而污染地下水。 ▪ 危害:表层土壤的放射性污染对人体直接造成外 照射;农作物的吸收导致污染物通过生物链途径, 以及土壤表层颗粒和沉积物被风扬起会经呼吸对 人体造成内照射。
外照射防护基本原则 • 时间防护(Time) 累积剂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 措施:充分准备,减少受照时间 • 距离防护(Distance) 剂量率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措施:远距离操作 任何源不能直接用手操作;注意β射线防护 • 屏蔽防护(Shielding) 设置屏蔽体 屏蔽材料和厚度的选择: 辐射源的类型、射线能量、活度等
内照射防护的一般措施 • 包容 操作过程中,将放射性物质用通风橱、手套箱等密 闭起来。 • 隔离 即分隔,根据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大小、操作量多少 和操作方式等,将工作场所分级、分区管理。 • 净化 采用吸附、过滤、除尘、凝聚沉淀、离子交换、蒸 发、贮存衰变、去污等方法,尽量降低空气、水中 放射性物质浓度,降低物体表面放射性污染水平。 • 稀释 在合理控制下利用干净空气或水使空气或水中的放 射性浓度降低到控制水平下。
辐射防护基础试题及答案

辐射防护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尽可能减少辐射剂量B. 尽可能增加辐射剂量C. 保持辐射剂量不变D. 辐射剂量越高越好答案:A2. 辐射防护的三个主要量是什么?A. 吸收剂量、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B. 吸收剂量、当量剂量和辐射强度C. 吸收剂量、辐射强度和有效剂量D. 当量剂量、辐射强度和有效剂量答案:A3. 哪种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最大?A. 电磁辐射B. 电离辐射C. 热辐射D. 光辐射答案:B4. 辐射防护的目的是?A. 完全消除辐射B. 减少辐射对环境的影响C. 保护人员免受辐射伤害D. 增加辐射剂量答案:C5. 辐射防护的ALARA原则是指?A. 尽可能减少辐射剂量B. 尽可能增加辐射剂量C. 保持辐射剂量不变D. 辐射剂量越高越好答案:A6. 辐射防护的四个主要措施是什么?A. 时间、距离、屏蔽和个人防护B. 时间、距离、屏蔽和环境监测C. 时间、屏蔽、个人防护和环境监测D. 距离、屏蔽、个人防护和环境监测答案:A7. 辐射剂量单位格雷(Gy)和雷姆(rem)之间的关系是什么?A. 1 Gy = 1 remB. 1 Gy = 100 remC. 1 Gy = 0.01 remD. 1 Gy = 100 rem答案:D8. 哪种类型的辐射不需要屏蔽?A. α辐射B. β辐射C. γ辐射D. X射线答案:A9. 辐射防护中,哪种物质最适合用作屏蔽材料?A. 铅B. 塑料C. 木材D. 玻璃答案:A10. 辐射防护中,个人剂量限值的目的是?A. 确保个人接受的辐射剂量不超过安全水平B. 确保个人接受的辐射剂量尽可能高C. 确保个人接受的辐射剂量尽可能低D. 确保个人接受的辐射剂量为零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A. 合理化B. 最优化C. 个人剂量限值D. 环境监测答案:ABC2. 辐射防护的三个主要量包括哪些?A. 吸收剂量B. 当量剂量C. 有效剂量D. 辐射强度答案:ABC3. 辐射防护的四个主要措施包括哪些?A. 时间B. 距离C. 屏蔽D. 个人防护答案:ABCD4. 辐射剂量单位包括哪些?A. 格雷(Gy)B. 雷姆(rem)C. 希沃特(Sv)D. 贝可勒尔(Bq)答案:ABC5. 辐射防护中,哪些物质适合用作屏蔽材料?A. 铅B. 塑料C. 木材D. 水答案:A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辐射防护的目的是完全消除辐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β粒子与活性物质的相互作用
4. 契伦科夫辐射 Celenkov Radiation 高能电子通过折射率较大的透明介质 时 (n>1)若其速度大于光在该介质中的 相速度,在粒子经过之处,将沿一定方 向发出接近紫外线波长范围的微弱可见 光,这种辐射为契伦科夫辐射。
5.湮没辐射Annihilation Radiation β+粒子通过物质时,其动能完全消失
例如:11C, 12C, 13C, 14C均是碳的同位素
同质异能素:有相同的质子数、中子数、 但是能量状态不同的一类元素。是一种特殊 的同位素。例如:99mTc是 99Tc的激发态
Metastable 亚稳态
放射性核素和核衰变
1稳定核素 Stable Nuclide 不会自发地发生核内成分或核能级变化,或者发
生的几率非常小。 2. 放射性核素 Radioactive Nuclide
核不稳定,容易自发地发生核内成分或能态的 改变而转变成另外一种核素,同时释放出一种或 一种以上的射线。
为什么一些核素具有放射性?
中子和质子的比例
富质子的核
质子Βιβλιοθήκη 数富中子的核中子数
放射性核衰变
放射性核素自发发生核能态及核内成分改变而转 变成另一种核素,同时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 射线,这种变化过程称为放射性核衰变简称核衰 变。
粒子质量大,散射不明显,β粒子轻 ,易 散射,给探测防护带来一定困难。
3.韧致辐射 Bremsstrahlung 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经过原子核附近时,受 到原子核库仑电场作用而急剧减速,运动方向 改变,其部分或全部动能以光子形式辐射出来, 形成连续能谱的电磁辐射,称为韧致辐射。
轫致辐射
轫致辐射X射线在放射安全实践中的重要性
多余能量以射线方式释放。
几个概念
核素: Nuclide 凡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和能量状态
均相同的一类原子。
元素:凡核内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称为 一种元素。每种元素可以包括若干种核素。
同位素:Isotope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的核 素,由于属于同一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上 处于同一位置,故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或彼 此是同位素。
+ 粒子全部动能损失后,与周围物质中的自 由负电子结合,转变成两个方向相反,而能量相 等,均为0.511MeV的光子,此称为正电子湮 没辐射。
4.电子俘获衰变 EC Decay
如果核内中子数相对过少,而又没有足够能量 (<1.02MeV),则从核外靠近内层的(K层)的 电子轨道上俘获一个电子
较高能级的壳层电子可以跃迁到该位置上, 多余的能量以光子形式放出,称为标识X线,也 可以将多余的能量传给更外层的电子使其成 为自由电子放出,此自由电子称为俄歇电子 (auger electron) ,标识X线和俄歇电子能量较 低,KeV 级,能量是定值,又称次级辐射。
放射性衰变机制
1. α 衰变
射线特点:
1.单能谱 2.质量大,射程短,穿透力弱 3.质量大,速度慢,荷电量多,电离本领大。
2. - 衰变
特点: •质量轻,速度快 •连续能谱 能量分布从零到最大 •穿透力强,电离能力弱,可被铝箔和人 体所吸收
3. +衰变
只有人工放射性核素才可发生+衰变。 + 粒子存在时间极短,当被物质阻挡失去动能时, 将和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结合转化成光子.
间接电离
电磁辐射
能量以电场和磁场的 形式携带,以光速穿过 空间
一、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电离与激发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核外电子发生静电作用, 入射粒子可将本身动能分次传递给轨道电子。 如果轨道电子获得的能量足已脱离原子,则成 为自由电子,而失去核外电子的原子带正电荷 ,两者组成一个离子对。这一过程为电离。 Ionization
1医学辐射防护基础final
第一部分 核物理基础
四、核外电子结构
核外电子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原子核运 动,这些电子分布在不同的壳层上,若干轨道组 成一个壳层, 由内向外,依次为K,L,M,N…层, 核外电子壳层容纳电子数有限,2 n2 个。
电子具有一定的能量,距核越远,位能越高,在外力的 作用下,内层电子可以跳至外层.能级升高,称为激发 态。若获能较大,则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离开 原子成为自由电子,而原子本身成为带正电荷的离 子,称为电离,外层电子若返回内层,则称为退激,
后,可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结合而转化为一 对发射方向相反,能量相同,均为0.511MeV 的光子,这种现象称为湮没辐射。
α粒子与生物物质的相互作用: 外部沉积
▪ α辐射没有外照射危 害
▪ 在组织中的最大射程 <0.1 mm
▪ 所有α粒子都在角质 层被吸收
α粒子与生物物质的相互作用: 内沉积
主要的危险是食入和吸入α辐射体
核物理中的能量单位是电子伏特 eV,1 电子伏特是指电压为1伏特的两点间移动 一个电子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常用 KeV,MeV
射线如何与物质相互作用?
电离辐射
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形式从原子或原子核内发射出来
电离辐射形式
直接电离
粒子辐射
由携带以动能形式能量运动的 原子和亚原子组成 (电子, 质 子等)
5. 跃迁
半衰期 half-life
物理半衰期 T1/2: 在单一放射性核素衰 变过程中,放射性活度降至原有值一半 所需要的时间。
半衰期
衰变规律:A=A0e-t
*
放 射 性 活 度 的 单 位 是 贝 可 勒 尔 ( Bq , Becquerel),简称贝可 国际单位制
1Bq表示放射性核素在1秒钟内发生1次衰变。 1Bq=1dps, kBq ,MBq , GBq ,TBq, 1Ci (居里)=3.7×1010dps 1uCi=每秒钟发生3万7千次衰变
如果核外电子所获射线动能不足以使之 成为自由电子,只是由内层跃迁到外层,从 低能层跃迁到高能层,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 较高的激发态,则称为激发。Excitation
Ionization
Excitation
特殊电离和线能量传递 (LET)
2.弹性散射 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因为受到原子核库
仑电场作用,而改变本身运动方向,但是带电 粒子与原子核在相互作用前后总动能保持不变 ,称为弹性散射或弹性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