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侵蚀类型(来源: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合集下载

土壤侵蚀数据介绍

土壤侵蚀数据介绍

土壤侵蚀数据土壤侵蚀是土壤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在自然营力作用下或人类活动的作用下被剥蚀、破坏、分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在中国,土壤侵蚀有时作为水土洗失的同义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所指的水土流失包含水的损失和土壤侵蚀两方面的内容。

根据外营力的种类,可将土壤侵蚀划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淋溶侵蚀、山洪侵蚀、泥石流侵蚀及土壤坍陷等。

中国土壤侵蚀空间分布数据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L190-96《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总体要求,编制而成。

土壤侵蚀制图的内容涉及侵蚀营力、方式、形态及下垫面条件等因素,首先确定土壤侵蚀类型,然后在侵蚀类型的基础上确定土壤侵蚀强度。

1、水力侵蚀:指以地表水为主要侵蚀营力的土壤侵蚀类型。

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它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根据水力作用于地表物质形成不同的侵蚀形态,进一步分为溅蚀、片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等。

2、风力侵蚀:指以风为主要侵蚀营力的土壤侵蚀类型。

包括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土粒、沙粒或岩石碎屑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

由于风速和地表组成物质的大小及质量不同,风力对土、沙、石粒的吹移搬运出现扬失、跃移和滚动三种运动形式。

3、冻融侵蚀:在高寒区由于寒冻和热融作用交替进行,使地表土体和松散物质发生蠕动、滑塌和泥流等现象,这些由于地表温度变化而冻融交替所产生的土壤侵蚀过程即冻融侵蚀。

土壤侵蚀强度是指地壳表层土壤在自然营力(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单位面积和单位时段内被剥蚀并发生位移的土壤侵蚀量,以土壤侵蚀模数表示。

其含义是单位面积和单位时段内的土壤侵蚀量,其单位名称和代号为吨每平方公里年[t/( km2×a)],或采用单位时段内的土壤侵蚀厚度,其单位名称为毫米每年(mm/a)。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原则上以土壤容许流失量与全国最大流失量为两极值,内插分级,全国统一划分为六级(表2)。

sl 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 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 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 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是我国土壤侵蚀研究领域
的重要标准之一。

该标准是为了规范土壤侵蚀的分类、分级工作,保护我国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性而制定的。

本文将对该标准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该标准将土壤侵蚀分为水土流失、风蚀和冻融侵蚀三种类型。

其中,水土流失是指土壤被雨水冲刷而流失,风蚀是指土壤被风吹而流失,冻融侵蚀是指土壤在冻融过程中被破坏而流失。

这三种类型的土壤侵蚀都会对土地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需要进行分类和分级。

其次,该标准将土壤侵蚀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流失量在每年不超过10吨/公顷的情况下,土地仍能维持正常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中度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流失量在每年10-50吨/公顷之间,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功
能已经受到一定影响;重度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流失量在每年超过50吨/公顷,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已经严重受损。

最后,该标准还对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土壤侵蚀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对于轻度土壤侵蚀,可以采取措施加强植被覆盖和改善土地管理;对于中度土壤侵蚀,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管理措施,如人工植被、建设护坡等;对于重度土壤侵蚀,则需
要采取更加综合、系统的治理措施,如进行大规模的植被恢复、建设防护林带等。

总之,SL 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是我国土地资源保
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标准之一。

通过对该标准的认真学习和贯彻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地资源的损失,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规范标准SL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规范标准SL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2008年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等两项标准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

2006年9月9日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替代标准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1SL 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2008,01,042008,04,042SL 419-2007水土保持试验规程SL239-87同上同上二○○八年一月四日前言根据水利部2002年批准的水利技术标准修定计划,按《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对《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共5章和2个附录。

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取消了原标准附录A中的表A1和表A2、附录B中的B6和B8;2、改变了原标准的用词和用于说明、重新整合了附录B的内容;3、将原标准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中的“强度”、“极强度”、分别改为“强烈”、“极强烈”,以免混淆概念。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本标准参编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廷辅段巧甫华绍祖史德明徐传早佟伟力宁堆虎鲁胜力秦百顺余剑如郭素彦张长印陈法扬史学正李靖王莹冯伟常丹东王海燕苏仲仁张大全丛佩娟李琦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蔡强国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注:“ 【】”内文字为本标准条文说明部分引来或整理者按语1 总则1.0.1 为了统一水土流失调查,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土壤侵蚀的分类与分级。

1.0.3 本标准主要引用标准:《水土保持术语》(GB/T20465-2006)。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2007什么是土壤侵蚀呢?简单来说,就是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它不仅会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水力侵蚀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它是在降水、地表径流的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常见的水力侵蚀形式有面蚀、沟蚀等。

面蚀又包括溅蚀、片蚀等。

沟蚀则包括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等。

风力侵蚀则是在风力作用下,地表土壤、沙粒被吹扬、搬运和堆积的过程。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侵蚀往往比较严重,如我国的西北地区。

重力侵蚀是指在重力作用下,土体或岩体沿坡面向下移动的现象。

常见的重力侵蚀形式有崩塌、滑坡、泻溜等。

冻融侵蚀是在温度变化引起的冻融作用下,土壤、岩石等被破坏和搬运的过程。

这种侵蚀在高寒地区较为常见。

混合侵蚀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侵蚀营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土壤侵蚀类型。

在对土壤侵蚀类型进行划分的基础上,该标准还对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分级。

这对于评估土壤侵蚀的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主要依据土壤侵蚀模数、植被覆盖度、地面坡度等指标。

一般分为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六个级别。

微度侵蚀是指土壤侵蚀模数较小,植被覆盖度较高,地面坡度较缓,土壤侵蚀对土地生产力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情况。

轻度侵蚀时,土壤侵蚀模数有所增加,植被覆盖度有所降低,地面可能出现一些轻微的侵蚀痕迹,但土地生产力仍能基本保持。

中度侵蚀时,土壤侵蚀模数进一步增大,植被覆盖度明显降低,地面侵蚀迹象较为明显,土地生产力开始下降。

强度侵蚀时,土壤侵蚀模数较大,植被覆盖稀少,地面侵蚀严重,土地生产力显著下降。

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则表示土壤侵蚀已经达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对土地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是我国水利行业的一项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发布。

该标准根据水利部2002年批准的水利技术标准修订计划,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l—2002)对原有标准SL190-96进行修订。

修订后的标准共包含5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和土壤侵蚀程度分级。

1. 总则: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目的和任务,以及土壤侵蚀分类分级的基本原则。

2. 术语:阐述了本标准中涉及的主要术语和定义,如土壤侵蚀、土壤侵蚀类型、土壤侵蚀强度、土壤侵蚀程度等。

3.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根据侵蚀成因、侵蚀类型和分布特征,将土壤侵蚀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区域。

4.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根据土壤侵蚀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土壤侵蚀划分为不同强度等级。

修订后的标准将原标准中的“强度”和“极强度”分别改为“强烈”和“极强烈”,以避免混淆概念。

5. 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根据土壤侵蚀对土壤质量、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的影响程度,将土壤侵蚀划分为不同程度等级。

土壤侵蚀类型

土壤侵蚀类型
土壤的侵蚀类型、形式和土壤侵蚀类 型分区
主讲人:给水排水工程二班 邱贤宗
学号:1202040219
分类目的:进行土壤侵蚀分类,是为了查明土壤侵蚀现状,分析其
产生原因,掌握其今后发生发展的潜在危险,以利于因害设防进行综合
治理。
• 一:土壤的分类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是以外
营力为侵蚀类型划分的,同时
考虑侵蚀形式和防止特点。在
荒沟侵 蚀
崩岗沟 侵蚀
陷穴
泻溜
崩塌
滑坡
崩岗
冰川侵 蚀
混合侵 蚀
泥流
石流
泥石流
风力侵 蚀
植物侵 蚀
冻融侵 蚀
化学侵 蚀
沟挂地 侵蚀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分布状况
风力侵 蚀
冻融侵 蚀
我国土壤侵蚀现状:
水力侵蚀
土壤的侵蚀形式Βιβλιοθήκη • 1)水力侵蚀•
由于大气降水,尤其是降雨所导致的侵蚀过程及其一系列土壤侵
蚀形式称为水力侵蚀。

四川盆地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mm左
右,但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降雨集中,多暴雨,径流丰沛,径流系数为
40%~50%,因而侵蚀强烈。
由于盆地中多紫色砂页岩,土壤呈现红色。大量的深丘和浅山部分遭到 不合理开垦,植被受到明显破
坏,地面缺乏植被覆盖的山地、
丘陵,土壤侵蚀十分严重,年侵
蚀模数达1000~5000t/km2。
盆地内紫色砂页岩丘陵的
一般侵蚀特征与南方山地丘陵区
基本相同。
2)风力侵蚀区
• 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 该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的西 部。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 蒙古、陕西、黑龙江等省的沙漠戈壁和 沙地。

土壤侵蚀分级分类标准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级分类标准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级分类标准sl190-2007土壤侵蚀是指在自然界中,由于水、风、冰、浪等自然力量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土壤表层被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土壤侵蚀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农业生产、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科学评价土壤侵蚀的程度和分类,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于2007年发布了《土壤侵蚀分级分类标准SL190-2007》。

该标准主要根据土壤侵蚀的程度和影响,将土壤侵蚀分为不同等级,并提供了相应的分类标准。

《土壤侵蚀分级分类标准SL190-2007》总共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轻度侵蚀区、中度侵蚀区、重度侵蚀区、特重度侵蚀区和极重度侵蚀区。

下面将对每个等级进行详细介绍。

1. 轻度侵蚀区:轻度侵蚀区是指土壤表层被剥蚀程度较轻的地区。

具体标准如下:(1)土壤表层剥蚀深度小于5厘米;(2)土壤剥蚀速率小于0.5吨/公顷/年;(3)土壤流失量小于500吨/公顷/年。

2. 中度侵蚀区:中度侵蚀区是指土壤表层被剥蚀程度适中的地区。

具体标准如下:(1)土壤表层剥蚀深度在5-10厘米之间;(2)土壤剥蚀速率在0.5-1吨/公顷/年之间;(3)土壤流失量在500-1000吨/公顷/年之间。

3. 重度侵蚀区:重度侵蚀区是指土壤表层被剥蚀程度较重的地区。

具体标准如下:(1)土壤表层剥蚀深度在10-20厘米之间;(2)土壤剥蚀速率在1-2吨/公顷/年之间;(3)土壤流失量在1000-2000吨/公顷/年之间。

4. 特重度侵蚀区:特重度侵蚀区是指土壤表层被剥蚀程度非常严重的地区。

具体标准如下:(1)土壤表层剥蚀深度在20-40厘米之间;(2)土壤剥蚀速率在2-4吨/公顷/年之间;(3)土壤流失量在2000-4000吨/公顷/年之间。

5. 极重度侵蚀区:极重度侵蚀区是指土壤表层被剥蚀程度极其严重的地区。

具体标准如下:(1)土壤表层剥蚀深度大于40厘米;(2)土壤剥蚀速率大于4吨/公顷/年;(3)土壤流失量大于4000吨/公顷/年。

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文章标题:深度解析《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在我国,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土壤保护和治理。

而《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作为土壤保护和治理的重要依据,对土壤侵蚀的分类和分级提供了科学的标准和指导。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全面评估《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概述SL190-2007 是国家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代号,于2007年发布实施。

该标准主要依据土壤类型、坡度、沟壑发育性、土地利用等因素,将土壤侵蚀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建议。

SL190-2007 的发布实施,对于促进我国土壤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深度解析1. 土壤侵蚀的概念和分类土壤侵蚀是指地表水流、地表径流和水动力作用对土壤表层的冲刷和破坏。

根据土壤侵蚀的程度和影响因素,SL190-2007 将土壤侵蚀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特重度四个等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土地利用、坡度和土壤类型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土壤侵蚀的分类和分级。

2. SL190-2007 的主要内容和标准体系SL190-2007 包括标准的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分类等级的划分、表征要素和评定方法、防治对策等内容。

其中,分类等级的划分是整个标准的核心,它为科学评估土壤侵蚀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对于推动土壤侵蚀的科学研究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SL190-2007 在土壤保护和治理中的应用SL190-2007 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也是土壤保护和治理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实际的土壤保护和治理工作中,要根据该标准的要求,科学评估土壤侵蚀的等级,并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

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估和措施的实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理土壤侵蚀,保护好宝贵的土壤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侵蚀类型
来源: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一级类型区:全国应分为水力、风力、冻融三个一级土壤侵蚀类型区;重力侵蚀和混合侵蚀不应单独分类型区。

二级类型区:水力侵蚀区分为西北黄土高原、东北黑土区、北方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南土石山区五个二级类型区;风力侵蚀区分为“三北”戈壁沙漠风沙区、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两个二级类型区;冻融侵蚀类型区分为北方冻融土侵蚀区、青藏高原冰川动土侵蚀区两个二级类型区;各大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在全国二级分区的基础上再细分为三级类型区和亚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