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奥数讲义-数列与数表一通用版
小学四年级奥数全册精品讲义

7.把一条长 15cm 的线段截为三段,使每条线段的长度是整数,用这三条线 段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当且仅当两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对应相等 时,我们称这两个三角形是相同的.)
如果 M 位上放置标有数码“3”的纸片,一共有_____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M
4.如下图,在 2×2 方格中,画一条直线最多可穿过 3 个方格,在 3×3 方格中, 画一条直线最多可穿过 5 个方格.那么 10×10 方格中,画一条直线最多可穿过 _____个方格.
5. 有一批长度分别为 1,2,3,4,5,6,7,8,9,10 和 11 厘米的细木条,它们的 数量都足够多,从中适当选取 3 根木条作为三条边.可围成一个三角形,如果规定 底边是 11 厘米长,你能围成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
第一讲 加乘原理
加法原理:完成一件工作共有 N 类方法。在第一类方法中有 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 类方法中有 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 N 类方法中有 m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工 作共有 N=m1+m2+m3+…+mn 种不同方法。
运用加法原理计数,关键在于合理分类,不重不漏。要求每一类中的每一种方法都可以 独立地完成此任务;两类不同办法中的具体方法,互不相同(即分类不重);完成此任务的任 何一种方法,都属于某一类(即分类不漏)。合理分类也是运用加法原理解决问题的难点,不 同的问题,分类的标准往往不同,需要积累一定的解题经验。
这两个基本原理是排列和组合的基础,教学时要先通过生活中浅显的实例,如购物问题、 行程问题、搭配问题等,帮助孩子理解两个原理,再让孩子学习运用原理解决问题。
四年级数学竞赛奥数讲义,例题

计算:999999999×111111111计算:66666×133332求算式200982009920096999888666⨯÷个个个的计算结果的各位数字之和。
计算:222010120108888111-个个计算:22222×99999+33333×33334第一讲:多位数计算(★★★)(★★★★)(★★★★)(★★★★)(★★★)计算1009100910099999991999⨯+个个个结果末尾有多少个零?201032010420102201053335556444222⨯+⨯⨯个个个个【你还记得吗】 (★★★)计算:2010×20112011-2011×20102010计算:333×332332333-332×333333332(★★★★)(★★★★★) (★★★★)测试题1.计算222222×999999A .222222217880B .222222788888C .222221777778D .2222221777882.计算6666×13332A .88871112B .88881112C .88872222D .888822223.计算:3001300229931111222233334 个个个A .3013333个3B .2003333个3C .3003333个3D .3063333个34.计算100×100-99×99+98×98-97×97+…+2×2-1×1A .4950B .5050C .5150D .52505.计算 99999×26+33333×24A .3996366B .6933669C .3399966D .36699666.计算:899×899+1799A .819000B .810000C .900000D .9810007.计算111111×777777+444444×555555A .333332666667B .333333666667C .333332777777D .3333337777778.计算2009×20072008-2007×20092008A .2B .4016C .4017D .0网校老师共50人报名参加了羽毛球或乒乓球的训练,其中参加羽毛球训练的有30人,参加乒乓球训练的有35人,请问:两个项目都参加的有多少人?一个班30人,完成作业的情况有三种:一种是完成语文作业没完成数学作业;一种是完成数学作业没完成语文作业;一种是语文、数学作业都完成了。
四年级下册数学讲义-奥数导引 1-2 数列与数表(无答案PDF)人教版

【例2】 桌子上有一堆球,如果球的总数量是 10 的倍数,就平均分成 10 堆并拿走其中 9 堆;如 果球的总数量不是 10 的倍数,就添加不多于 9 个球,使球数变为 10 的倍数,再平均分 成 10 堆并拿走其中 9 堆.这个过程称为一次“操作”.若球仅为一个,则不做“操作”.如 果最初有 194919481947……54321 个球,那么经过多少次“操作”后仅余下一个球?
【例3】 在下图所示的数阵中,将满足下面条件的两个数分为一组:它们上下相邻,且和为 391.问:在所有这样的数组中,哪一组内的两个数乘积最小?
第1行 1 2 3 第 2 行 30 29 28 第 3 行 31 32 33
14 15 17 16 44 45
【例4】 如下图中的数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那么第 6 行第 23 列的数字是多少?
【习题2】(拓展篇第 14 题)如下图所示,把自然数按规律排列起来.如果用“土”字型阴影覆盖 出 8 个数并求和,且和为 798.这 8 个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土”字不能旋转或翻 转) 1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大的顺序组成数列an .求 a100 .
17 ← 16 ← 15 ← 14 ← 13
30
↓
↑
↑
18
5←4←3
12
29
↓
↓
↑
↑
↑
19
6
1→2
11
28
↓
↓
↑
↑
20
7 → 8 → 9 → 10
27
↓
小学四年级奥数精品讲义(1-20)

世纪教育内部资料奥数四年级目录第1讲找规律(一) 1 第2讲找规律(二) 4第3讲简单推理 6第4讲应用题(一) 8第5讲算式谜(一) 10第6讲算式谜(二) 12第7讲最优化问题 15第8讲巧妙求和(一) 16第9讲变化规律(一) 18第10讲变化规律(二) 19第11讲错中求解 21第12讲简单列举 23第13讲和倍问题 25第14讲植树问题 27第15讲图形问题 29第16讲巧妙求和(二) 32第17讲数图形(一) 34第18讲数数图形(二) 35第19讲应用题(二) 37第20讲速算与巧算 402013小学四年级奥数暑期精品讲义第1讲找规律(一)一、知识要点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
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4.数之间的联系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二、精讲精练【例题1】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4,7,10,( ),16,19【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个数加上3都等于后面的数。
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10+3=13或16-3=13。
像上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
练习1: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6,10,14,( ),22,26(2)3,6,9,12,( ),18,21(3)33,28,23,( ),13,( ),3(4)55,49,43,( ),31,( ),19(5)3,6,12,( ),48,( ),192(6)2,6,18,( ),162,( )(7)128,64,32,( ),8,( ),2(8)19,3,17,3,15,3,( ),( ),11,3..【例题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数列与数表知识点总结

数列与数表知识点总结一、数列的概念和性质数列是指一系列有顺序排列的数所构成的集合。
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数列的项。
数列可以有限个项,也可以有无穷个项。
数列一般用a1, a2, a3, …表示,其中ai表示数列的第i项。
数列的性质包括:公差、前n项和、通项公式等。
(一)公差对于数列{an},如果相邻两项之间的差d是一个常数,即an+1 - an = d,则称数列{an}为等差数列,其中d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
如果数列{an}是一个等差数列,那么第n项可以表示为an = a1 + (n-1)d。
对于等差数列,前n项和Sn可以表示为Sn = (a1 + an) * n / 2。
(二)通项公式对于数列{an},如果能找到一个与n有关的表达式f(n),使得an = f(n),那么f(n)称为数列{an}的通项公式。
通项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求出任意项的值,也能够帮助我们计算数列的前n项和、求出第n项等。
(三)基本性质1. 数列的第n项可以用通项公式表示;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3. 前n项和的计算公式为Sn = (a1 + an) * n / 2;4.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通过求出前n项和公式和第n项公式进行推导。
二、数列的类型数列根据项之间的关系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和等等。
(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的两项之间的差是一个常数。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其中d为等差公差。
等差数列有以下特点:1. 相邻两项之间的差是一个常数;2. 前n项和的公式为Sn = (a1 + an) * n / 2;3. 通项公式可由前n项和的公式和第n项公式进行推导;4. 等差数列的和可以表示为最大项和最小项之和乘以项数除以2,即Sn = (a1 + an) * n / 2。
(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的两项之间的比是一个常数。
四年级高思奥数之数列与数表含答案

四年级高思奥数之数列与数表含答案第17讲数列与数表内容概述通过观察数列或数表中的已知数据,发现规律并进行填补与计算的问题,注意数表形式的多样性,计算时常常考虑周期性,或进行合理估算.典型问题兴趣篇1.1,1,4,2,7,3,10,1,13,2,16,3,19,1,22,2,25,3,…,100.请观察上面数列的规律,问:(1)这个数列一共有多少项?(2)这个数列所有数的总和是多少?2.观察数组(1,2,3),(3,4,5),(5,6,7),(7,8,9)的规律,求:(1)第20组中三个数的和;(2)前20组中所有数的和.3.一个数列的第一项是l,之后的每一项是这样得到的:如果前一项是一位数,接着的一项就等于前一项的两倍;如果前一项是两位数,接着的一项就等于前一项个位数字的两倍.请问:(1)第100项是多少?(2)前100项的和是多少?4.如图17-1,方格表中的数是按照一定规律填人的.请观察方格表,并填出“?”处的数.5.如图17-2,数阵中的数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请问:(1)100在第几行、第几列?(2)第20行第3列的数是多少?6.如图17-3,从4开始的自然数是按某种规律排列的,请问:(1)100在第几行,第几列?(2)第5行第20列的数是多少?7.如图17-4所示,把偶数2、4、6、8,排成5列.各列从左到右依次为第1列、第2列、第3列、第4列和第5列,请问:(1)100在第几行,第几列?(2)第20行第2列的数是几何?8.如图17-5,从1入手下手的自然数按某种体式格局布列起来,请问:(1)100在第几行?100是这一行左起第几个数?(2)第25行左起第5个数是多少?9.如图17-6,把从1入手下手的自然数排成数阵.试问:能否在数阵中放人一个3×3的方框,使得它围住的九个数之和等于:(1)1997;(2)2016;(3)2349.如果可以,请写出方框中最大的数.10.如图17-7,将1至400这400个自然数顺次填人20 x20的方格表中,请问:(1)246在第几行,第几列?(2)第14行第13列的数是多少?(3)所有阴影方格中数的总和是多少?拓展篇1.1,100,2,98,3,96,2,94,1,92,2,90,3,88,2,86,l,84,…,.请观察上面数列的规律,请问:(1)这个数列中有多少项是2?(2)这个数列所有项的总和是几何?2.一列由两个数组成的数组:(1,1),(1,2),(2,2),(1,3),(2,3),(3,3),(1,4),(2,4),(3,4),(4,4),(1,5),…,请问:(1)第100组内的两数之和是多少?(2)前55组中“5”这个数出现了几何次?3.有一列数,第一个数是3,第二个数是4,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和的个位数.从这列数中取出连续的50个数,并求出它们的和,所得的和最大是多少?如果从中取出连续的500个数,500个数的和最大又是多少?4.如图17-8,把从1开始的自然数填在图上,1在射线OA上,2在射线OB上,3在射线OC上,4在射线OD上,5在射线OE上,6在射线OF上,7在射线OG上,8在射线OH上,9又回到射线OA上,如此循环下去,问:78在哪条射线上?射线OE上的第30个数是多少?5.如图17-9,将从5开始的连续自然数按规律填人数阵中,请问:(1)123应该排在第几列?(2)第2行第20列的数是几何?6.如图17-10所示,将自然数有纪律地填入方格表中,请问:(1)500在第几行,第几列?(2)第100行第2列是几何?7.如图17-11所示,数阵中的数字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这个数阵中第60行左起第4个数字是多少?8.中国现代的纪年办法叫“干支纪年”,是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根蒂根基上树立起来的.天干共十个,其布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十二个,其布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天干在前,地支在后,每对干支透露表现一年.在干支纪年中,每六十年龄年体式格局循环一次.公元纪年则是国际通行的纪年方式.图17-12是1911年到1926年的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对照表.请问:(1)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亥革命”发生在公元1911年,是干支纪年的辛亥年,请问公元2049年是干支纪年的什么年?(2)21世纪的甲子年是公元纪年的哪一年?(3)“戊戌变法”发生在19世纪末的戊戌年,这一年是公元纪年的哪一年?9.如图17-13所示,将1至400这400个自然数填入下面的小三角形中,每个小三角形内填有一个数.“l”所处的位置为第1行;“2,3,4”所处的位置为第2行;………请问:(1)第15行正中央的数是几何?(2)第12行中所有空缺三角形内的数之和是几何?(3)前8行中阴影三角形内的各数之和比空缺三角形内的各数之和大几何?10.如图17-14,把从1入手下手的自然数按某种体式格局布列起来.请问:(1)150在第几行,第几列?(2)第5行第10列的数是多少?11.如图17-15,把从l开始的自然数按某种方式排列起来.请问:(1)200排在第几行,第几列?(2)第18行第22列的数是多少?12.如图17-16所示,把自然数按纪律布列起来.假如用“土”字型阴影掩盖出8个数并求和,且和为798.这8个数中最大的数是几何?(“土”字不能扭转或翻转)超越篇1.下面的数组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1,1),(1,2),(2,1),(1,3),(2,2),(3,1),(1,4),(2,3),….请问:(1)其中第70个括号内的数划分是几何?(2)前50个括号内各数之和是多少?2.桌子上有一堆球,如果球的总数量是10的倍数,就平均分成10堆并拿走其中9堆;如果球的总数量不是10的倍数,就添加不多于9个球,使球数变为10的倍数,再平均分成10堆并拿走其中9堆.这个过程称为一次“操作”.若球仅为一个,则不做“操作”.如果最初有…个球,那么经过多少次“操作”后仅余下一个球?3.在图17-17所示的数阵中,将满足下面条件的两个数分为一组:它们上下相邻,且和为391.问:在所有这样的数组中,哪一组内的两个数乘积最小?4.图17-18中的数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郡么XXX第23列的数字是多少?5.将“白、旦、田、由、甲、申”这六个字按如图17-19所示的体式格局布列.请问:(1)第1行从左往右数的第15个字是几何?(2)第1列从上往下数的第25个字是多少?(3)第25行的第15个字是多少?6.将自然数从1入手下手,顺次排成如图17-20所示的螺旋形,其中2,3,5,7,…处为拐点,请问:(1)第30个拐点处的数是多少?(2)前30个拐点处的各数之和是多少?7.如图17-2l,把从1入手下手继续的自然数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数表,假如这个数表有40行,请经由进程计算回覆以下问题:(1)第1行的数是多少?(2)第20行中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和是多少?(3)第35行中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和是几何?8.如图17-22,25个同样大小的等边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大等边三角形.在每个小三角形的顶点处都标有一个数,使得任何两个相邻小等边三角形所构成的菱形的两组相对的顶点上所放置的数的和都相等.已知在大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放置的数分别是100、200、300.求所有顶点上数的总和.第17讲数列与数表内容概述经由进程观察数列或数表中的数据,发现纪律并举行填补与计算的问题,留意数表体式格局的多样性,计算经常常斟酌周期性,或举行公道估算.典型问题兴趣篇1.1,1,4,2,7,3,10,1,13,2,16,3,19,1,22,2,25,3,…,100.请观察上面数列的纪律,问:(1)这个数列一共有几何项?(2)这个数列所稀有的总和是几何?答案:67;1783解析:距离是是等差数列。
《小学奥数》小学四年级奥数讲义之精讲精练第1讲寻找规律

《⼩学奥数》⼩学四年级奥数讲义之精讲精练第1讲寻找规律第1讲找规律⼀、知识要点按照⼀定的顺序排列的⼀串数叫做数列。
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
通过观察,得以揭⽰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个⽅⾯来找规律: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很快找出规律;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不同的⾓度来理解,只要⾔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精讲精练【例题1】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填上适当的数。
1,4,7,10,(),16,19练习1: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在括号⾥填上适当的数。
(1)2,6,10,14,(),22,26(2)3,6,9,12,(),18,21(3)33,28,23,(),13,(),3(4)55,49,43,(),31,(),19(5)3,6,12,(),48,(),192(6)2,6,18,(),162,()(7)128,64,32,(),8,(),2(8)19,3,17,3,15,3,(),(),11,3.【例题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填上适当的数。
1,2,4,7,(),16,22练习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填上适当的数。
(1)10,11,13,16,20,(),31(2)1,4,9,16,25,(),49,64(3)3,2,5,2,7,2,(),(),11,2(4)53,44,36,29,(),18,(),11,9,8 (5)81,64,49,36,(),16,(),4,1,0(6)28,1,26,1,24,1,(),(),20,1 (7)30,2,26,2,22,2,(),(),14,2(8)1,6,4,8,7,10,(),(),13,14【例题3】先找出规律,然后在括号⾥填上适当的数。
四年级奥数:数列与数表

四年级奥数:数列与数表经过观察与归纳找出数与图的规律。
观察是寻找规律不可少的手段,是发现本质、归纳规律的先导,有些问题解答不出来,究其原因,与其说是“想不出”,不如说是“看不出”。
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对数、形、式等现象的观察,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归纳,从而得出规律。
只有经过观察、思考和试算,发现数与数、图形与图形相互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到题目的答案。
同学们,通过学习,希望你在平时多积累,多归纳,善于发现、总结一些规律,因为学会发现往往比学会几道题目重要得多。
名师点题例1知识概述1、数列:主要包括⑴递增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差数列为重点考察对象。
⑵周期数列;例如:1,2,4,7,1,2,4,7,1,2,4,7,…⑶复合数列;例如:1,3,2,6,3,9,4,12,5,15…⑷特殊数列;例如: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21…2、等差数列通用公式:通项公式:第n项=首项 +(项数– 1)×公差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 + 1求和公式: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3、中项定理:对于任意一个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中间一项的值等于所有项的平均数,也等于首项与末项和的一半;或者换句话说,各项和等于中间项乘以项数。
4、数表规律给出几个具体的、特殊的图形,要求找出其中的变化规律,从而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
具体方法和步骤是:⑴通过对几个特例的分析,寻找规律并且归纳;⑵猜想符合规律的一般性结论;⑶验证或证明结论是否正确。
在杯赛考试中主要将图形规律与等差数列结合到一起来考察。
(1)在数列3、6、9……,201中共有多少数? (2)在数列3、6、9……,201和是多少? (3)如果继续写下去,第201个数是多少? 【解析】(1)因为在这个等差数列中,首项=3,末项=201,公差=3,所以根据公式: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便可求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
2,100,3,98,5,96,4,94,1,92,2,90,3,88,5,86,4,84,1, 0
请观察上面数列的规律,请问: ⑴这个数列有多少项是2?
⑵这个数列所有项的总和是多少?
数列与数表(一)
【例2】(★★★)
下面的算式是按规律排列的:5+1,3+4,1+7,5+10,3+13,1+16,…,请观察上面数列的规律。
请问:是否存在算式的运算结果是2012?是第几个?
【例3】(★★★)
下面是按规律排列的三角形数阵:那么此数阵第2012行左起第三个数是多少?
【例4】(★★★★)
把正整数依次排成以下数阵:求 ⑴第20行第10列是哪个数? ⑵第10行第20列是哪个数?
【例5】(★★★★)
从1开始的自然数按图所示的规则排列,并用一个正方形框出九个数,能否使这九个数的和等于:2012⑴;2007⑵;2160⑶。
若能,请写出正方形的中心数;若不能,说明理由。
本讲总结
多重数列——拧麻花
数表——行列联合,从问题入手 等差数列家族——差等差 整体考虑;快速判断
时刻要谨慎;细节定成败
重点例题:例1;例3;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