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国芭蕾的发展历程_为五个芭蕾舞团联袂演出而作

合集下载

芭蕾舞学习:中国芭蕾舞的发展历程

芭蕾舞学习:中国芭蕾舞的发展历程

芭蕾舞学习:中国芭蕾舞的发展历程导读:本文芭蕾舞学习:中国芭蕾舞的发展历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20世纪初,曾有外国的芭蕾舞团来中国演出,但规模有限。

此后,陆续有俄侨来中国开办业余私立芭蕾舞学校,以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地较有影响——对中国的芭蕾启蒙教育有积极作用。

毋庸置疑,芭蕾舞剧在中国的真正兴起和发展,也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这与中国政府对一切具有世界意义的优秀文化艺术都采取积极吸纳、支持的基本方针具有密切的关系。

最初,对中国芭蕾具有影响力的是俄罗斯学派。

从54年2月第一位苏联专家奥·阿·伊莉娜(O·A·YEALINA)应邀来京开办第一期“教师训练班”起,到58年中国上演第一部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国芭蕾实现了初创期的神速“3级跳”。

在此期间,谙熟芭蕾艺术的戴爱莲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期“教师训练班”的学员(大都接受过一定的芭蕾训练),以半年的时间,奇迹般的完成了苏联舞蹈学校1——6年级的教学大纲,通过严格的考试全部合格。

他(她)们成为同年创建的北京舞蹈学校,芭蕾专科的教学骨干。

此后,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成长为真正的芭蕾教育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实现“3级跳”的重要举措是边训练,边实践演出。

这一时期常有苏联芭蕾艺术家来华演出,精湛的表演吸引了众多的观众,中国人逐渐熟悉、喜爱起这门艺术。

1957年在查普林的指导下中国首次完整的上演了一部芭蕾舞剧——《无益的谨慎》(LA FILLE MAL GARDEE),它是18世纪末让·多贝瓦尔的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适宜于当时中国芭蕾舞演员的实际水平,通过演出使队伍得到了提高。

1958年10月在古谢夫的指导下,北京舞蹈学校集中全力,成功的上演了世界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奥杰塔扮演者白淑湘)(SW AN LAKE)全剧,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

通过严格排练,高速度地造就了一支具有多方面人才的芭蕾舞剧队伍。

中国芭蕾舞的发展阶段

中国芭蕾舞的发展阶段

中国芭蕾舞的发展阶段中国芭蕾舞是一门综合艺术形式,将西方芭蕾舞的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芭蕾舞在中国逐渐发展,并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本文将对中国芭蕾舞的发展历程进行探讨。

一、起步阶段(1950年代-1960年代)中国芭蕾舞的起步阶段可追溯到1950年代。

当时,由于中国内外形势的特殊背景,外来文化受到限制,芭蕾舞艺术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

然而,中国政府重视文化艺术的发展,于是在国内成立了一些专业的芭蕾舞团体,并引进了一些外国的芭蕾舞教师和演员。

在起步阶段,中国芭蕾舞受到了苏联芭蕾舞的深刻影响。

许多中国芭蕾舞团体的演出以苏联经典舞剧为主,如《天鹅湖》、《胡桃夹子》等。

这些舞剧的演出在当时的中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推动了中国芭蕾舞艺术的发展。

二、探索阶段(1970年代-199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发展,芭蕾舞艺术进入了探索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芭蕾舞团体开始探索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结合,并且注重开发本土的芭蕾舞作品。

在这个阶段,中国芭蕾舞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如《红色娘子军》、《红色娘子军之恋》等。

这些作品不仅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还传达了奋斗和希望的主题。

同时,中国也开始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芭蕾舞演员,如郝增旗、袁艺等,他们不仅在国内赢得了声誉,还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认可。

三、崛起阶段(2000年代-至今)进入21世纪,中国芭蕾舞进入了崛起阶段。

这一阶段,中国的芭蕾舞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其作品和演员都逐渐受到国际舞台的认可。

中国芭蕾舞的作品创作逐渐多元化,不仅在主题上更加多样化,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还注重了现代舞蹈的发展,融合了现代的舞蹈风格和技巧。

同时,中国的芭蕾舞演员也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一些中国芭蕾舞团体和演员多次获得国际舞蹈大赛的奖项。

总结:中国芭蕾舞的发展经历了起步、探索和崛起三个重要阶段。

从起步阶段受到苏联芭蕾舞的影响到探索阶段开始探索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结合,再到崛起阶段中国芭蕾舞作品的多元化和演员在国际舞台上的成功,中国芭蕾舞正逐渐成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中国芭蕾舞剧的发展概况

中国芭蕾舞剧的发展概况

中国芭蕾舞剧的发展概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球经济、文化也在不断相互交流与交融,这也为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与西方芭蕾的融合发展打开了艺术窗口,开启了中国芭蕾舞剧的民族特色发展道路,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芭蕾舞剧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一)芭蕾舞剧在中国的传播最早时期芭蕾舞剧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在中国开始流传:其一,清朝时期主要通过出使国外的官员以及海外留学的学生记录的见闻笔记将芭蕾舞传播到国内,那些出国的官员和留学生因为在国外见到以及欣赏到不同于国内传统舞蹈的表演形式,不免感到新奇并对国外那种从来没有见过的舞蹈表演艺术所惊艳,心灵上受到很大的触动,为此他们将所欣赏到的舞蹈表演采用文字的形式记录和表达了出来,有的甚至将所有的相关记录做成书籍在国内开始流传,让更多的国人了解到了西方的舞蹈形式。

其二,是从西方来到中国的艺术表演家将他们国家的舞蹈带到国内演出,再加上当时的中国正被西方列强所侵略,随着领土的扩张,也使得西方的那些舞蹈艺术家们在我国多个地区频繁演出,这也增加了国人了解西方舞蹈艺术的机会。

其三,经过国人对西方舞蹈艺术认识的不断加深,有些从国外归来的华侨在国内创办起西方舞蹈艺术学校,开始了更为广阔的传播。

芭蕾这种高雅的艺术形式正是通过这三种途径传入中国并逐步在国内传播,受到了越来越多国人的欢迎和喜爱,像《天鹅湖》、《吉赛尔》等经典芭蕾舞剧都给国内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

当然芭蕾舞剧最初传入国内的时候也是历经坎坷,这种西方的舞蹈艺术形式给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给芭蕾舞剧艺术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当然对这种从西方流传过来的芭蕾舞蹈艺术形式能够适应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很好的在国内生存发展下去也是前所未有的考验,为寻找满足国人审美需求的发展之路,在芭蕾艺术编导们的多次创新与尝试下终于将中国元素成功带入芭蕾舞剧的创作中。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艺术完美结合之下,使得芭蕾舞剧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获得了巨大成功,由此也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带有中国特色的芭蕾舞剧,这些带有民族色彩的芭蕾舞剧不但符合中国老百姓的审美需求,而且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更为中国芭蕾舞剧打开了成功的发展道路。

芭蕾舞历史发展

芭蕾舞历史发展

芭蕾舞历史发展芭蕾艺术孕育在意大利,诞生在十七世纪后期路易十四的法国宫廷,十八世纪在法国日臻完美,到十九世纪末期,在俄罗斯进入最繁荣的时期。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一些关于芭蕾舞历史发展的资料,供你参考。

一、芭蕾舞历史发展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人们开始重视人体本身的价值和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的经济、科学和文化的迅猛发展。

而在文艺复兴的摇篮“意大利”,王公贵族竞相把艺术做为炫耀自己的权势与扩大政治影响的工具和手段,他们不惜巨资相互攀比,相互竞争,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芭蕾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下,在古朴的民间舞的基础上,从一种游戏性质的舞蹈开始在意大利宫廷中逐渐形成一种具有确定风格、舞步与技巧的艺术形式。

那时的芭蕾作为一种简单的娱乐形式由王公贵族在各种宫廷庆祝活动和宴会上亲自表演,因此也叫“席间芭蕾”。

1489年,米兰公爵的婚礼上演出的《宴会芭蕾》就是他的代表。

与此同时宫廷里出现了一种新的职业——舞蹈大师。

15世纪末法兰西国王理查八世率军来到意大利时惊喜地发现了这种优美、豪华的“席间芭蕾”,于是法国人将芭蕾艺术连同意大利的艺术家一起“引进”到了法国,1581年法国王后路易丝的妹妹的婚庆上演出的《皇后喜剧芭蕾》是历史上第一部大型芭蕾舞剧。

此剧由意大利音乐家和舞蹈教师贝尔焦约索(15??——1587)后改名“博洛耶”编导的。

芭蕾舞在17世纪成为了法国宫廷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路易十三、路易十四都酷爱芭蕾,并亲自参加演出,特别是“太阳国王”路易十四对芭蕾的喜爱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

他先后在26部大型芭蕾中担任主角,并组织了三位艺术大师——吕利、莫里哀和博尚专门负责芭蕾艺术的创作和演出并形成了新的芭蕾形式“幕间芭蕾”。

1661年他下旨创办了芭蕾史的第一所舞蹈学府————皇家舞蹈学院,开始对舞蹈训练进行规范化的研究整理工作。

芭蕾舞的脚的5位及其手位都是那时确定下来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芭蕾舞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芭蕾舞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芭蕾舞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芭蕾舞是一种源自欧洲的舞蹈艺术形式,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逐渐成为中国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芭蕾舞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影响和现状等方面进行探讨。

芭蕾舞最早在中国被引进是在20世纪20年代,当时的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陆续成立了多家芭蕾舞团体,但由于当时社会和文化环境的限制,芭蕾舞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陆开始推行“舞蹈艺术普及运动”,芭蕾舞才真正开始进入了中国的大众视野。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芭蕾舞发展主要还是依赖于外来的舞蹈教师和演员。

1954年,由苏联著名芭蕾舞家史麦尔·拉瑙林和阿列克谢·耶谢诺夫率领的舞蹈团体来到中国进行巡演,并在中国留下了许多学生。

这些学生在后来成为了中国芭蕾舞的拓荒者,他们在海外学习和参与演出后,带回了许多新的艺术观念和技巧,并在中国较早开设了芭蕾舞学校和团体,如北京舞蹈学院和中央芭蕾舞团等。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芭蕾舞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遭到了极大的冲击和打压。

但在改革开放后,芭蕾舞重新获得了发展的机遇。

1980年代,中国的芭蕾舞团体开始走出国门,参加国际舞蹈比赛和演出,如1981年中央芭蕾舞团首次赴美演出,1985年北京舞蹈学院的学生参加了莫斯科国际芭蕾舞比赛,并获得多项奖项。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的芭蕾舞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现在,中国的芭蕾舞团体和学校遍布全国各地,如上海芭蕾舞团、广州芭蕾舞团、四川省芭蕾舞团等,这些团体在国内外的演出和比赛中屡获佳绩。

此外,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学习芭蕾舞,并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如李小红、郭晓敏等。

总的来说,芭蕾舞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虽然经历了多次起伏和挑战,但它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它不仅是中国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芭蕾舞仍将继续焕发出绚烂的光芒。

中国芭蕾的发展史

中国芭蕾的发展史

中国芭蕾的发展史芭蕾,法文ballet的音译,欧洲古典舞蹈形式,起源于意大利,形成于十七世纪的法国,十八世纪传入俄国,到十九世纪初期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创造了足尖舞技巧,并有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逐渐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意大利学派、法国学派、丹麦学派和俄罗斯学派。

后来在许多国家都有不同风格的古典芭蕾。

二十世纪初,出现了现代芭蕾形式,并派生出许多流派,风行欧美。

这是一门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并与音乐、戏剧、美术相结合的舞台艺术形式。

当代芭蕾的足尖舞,以多个位置的严谨规范,科学训练的形体美特色,以及控制、旋转、腾跳等高难度技巧,构成它独具高贵、优雅的气质。

,属于高层次的表演艺术形式,被誉为世界艺术皇冠上的明珠。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和意大利曾有个别团体来上海演出过芭蕾舞。

之后,一批俄国艺术家来华侨居,在哈尔滨以及上海等沿海城市开办了私人芭蕾舞学校,并组织俄侨芭蕾舞团。

其中较有声誉的索科尔斯基及夫人巴兰诺娃,教授过中国最早的芭蕾舞学生胡蓉蓉、丁宁等。

胡蓉蓉海曾协助过外侨演出。

中国芭蕾舞的先驱者戴爱莲,自幼生长在海外,曾在英国专修芭蕾舞艺术,造诣很深。

一九四0年回到祖国,她不仅在四十年代传播了芭蕾艺术的种子,并且在新中国成立后为发展芭蕾艺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戴爱莲为代表的中国芭蕾舞艺术家,一方面积极倡导在新建立的歌舞艺术表演团体中,将芭蕾作为培训演员的必修课;另一方面,积极投入芭蕾的创作实践,力求探索用芭蕾舞作品为新中国和人民的事业服务。

一九五0年十月,在风起云涌的世界和平签名运动的鼓舞和推动下,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上演了由该院院长、著名戏剧家欧阳于倩编剧,戴爱莲等集体编舞,并由戴爱莲、丁宁主演的大型芭蕾舞剧《和平鸽》。

这是新中国第一代芭蕾舞艺术家想用芭蕾的形式反映中国社会生活,讴歌保卫和平的尝试,虽然还不够成熟,但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九五三年九月至十月,第二次全国文代会期间,中华全国舞蹈工作者协会主席戴爱莲,在《四年来舞蹈工作的状况和今后的任务》的报告中,强调“应该把向民族、民间传统学习放在第一位,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同时,借鉴其它国家和民族的训练方法也很重要,尤其是苏联芭蕾舞的训练经验,我们应该努力研究和学习。

芭蕾舞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芭蕾舞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芭蕾舞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芭蕾舞是一种源自欧洲的舞蹈形式,起源于15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它以优美的身姿、华丽的演出服装和高难度的舞蹈动作为特点,被誉为舞蹈中的“皇冠上的珍宝”。

在中国,芭蕾舞的发展历程也有着其独特的足迹。

20世纪初,芭蕾舞首次引进中国,当时仅限于外国人社交活动中的娱乐节目。

直到1950年代,中国开始开展文化艺术交流,芭蕾舞才逐渐被引入中国的艺术舞台。

1954年,中国首次上演芭蕾舞剧《天鹅湖》,引起轰动,成为中国舞台艺术中的一次重大突破。

在此之后,中国开始突破自身的局限,学习和参考国外优秀的芭蕾舞作品,逐渐形成自己的芭蕾舞派系。

1979年,中国首次推出原创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讲述了中国人民在革命时期的奋斗史,成为中国芭蕾舞的代表之作。

此后,中国的芭蕾舞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1982年,中国芭蕾舞家卢甘达赴俄罗斯莫斯科学习,成为中国芭蕾舞的代表人物之一。

1984年,中国首次举办国际芭蕾舞比赛,为中国芭蕾舞家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芭蕾舞在中国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引进国外优秀的芭蕾舞作品,如《吉赛尔》、《天鹅湖》等,为中国的芭蕾舞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中国也开始大力培养芭蕾舞人才,不断提高自身的芭蕾舞水平。

21世纪以来,中国的芭蕾舞发展迎来了新的高峰。

中国首次推出原创芭蕾舞剧《梁祝》,讲述了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爱情故事,成为中国芭蕾舞的又一代表之作。

同时,中国的芭蕾舞家也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提高中国芭蕾舞的国际影响力。

总体来看,中国的芭蕾舞发展历程充满了坎坷和机遇。

在外界文化的冲击和自身不断摸索的过程中,中国的芭蕾舞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成为中国舞台艺术中的一朵璀璨的明珠。

未来,中国的芭蕾舞发展还有着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高的追求。

谈中国芭蕾的发展历程-最新年精选文档

谈中国芭蕾的发展历程-最新年精选文档

谈中国芭蕾的发展历程-最新年精选⽂档谈中国芭蕾的发展历程芭蕾的法⽂原意是欧洲古典舞剧的统称。

这种舞蹈艺术样式在意⼤利出现雏形,在法国最终定型,⼜在俄罗斯创造辉煌,从⽽风⾏西⽅乃⾄全世界。

这样⼀来,当中国近现代舞蹈⽂化迫切需要借鉴国外经验进⾏变⾰之际,芭蕾的传⼊便是⽔到渠成。

中国传统⽂化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具有⾼度的包容性,在借助西⽅⽂化⾰新⿍故的同时⼜能够吸收和融合西⽅⽂化。

所以,芭蕾传⼊中国之后,⼀⽅⾯开拓了舞蹈⽂化的发展视野,另⼀⽅⾯被融⼊当地⽂化传统的鲜明特⾊。

于是,中国芭蕾很快诞⽣了,并成为中国近现代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芭蕾的传⼊在晚清宫廷⾥,中国驻法公使的⼥⼉裕容龄接触过法兰西芭蕾,1904年奏请慈禧恩准,举办芭蕾独舞晚会,应当是中国最早的芭蕾表演,但影响限于紫禁城之内。

19世纪20年代,上海和哈尔滨出现外国侨民的芭蕾教学活动。

1934年,胡蓉蓉在上海进⼊俄国芭蕾教师设⽴的芭蕾学校学习,参加过⼀些芭蕾舞剧⽚断的演出,并在《葛蓓莉亚》中担任重要演员。

1938年,赵德贤在哈尔滨进⼊同样是俄国芭蕾教师开办的芭蕾舞研究所学习,次年,考⼊哈尔滨交响乐团芭蕾舞团,在《天?Z湖》等剧中担任领舞。

1940年,长期在英国学习芭蕾的戴爱莲回国,运⽤芭蕾的基本训练⽅法培养演员表演中国舞蹈的能⼒,开始芭蕾艺术的传播。

⼆、中国芭蕾现实题材作品的尝试中华⼈民共和国建国之初,中国舞蹈家就有过创作现实题材芭蕾作品的尝试。

1950年9⽉,欧阳予倩编剧、戴爱莲领衔主演的《和平鸽》在北京⾸演,宣告我国第⼀部⼤型芭蕾舞剧的问世。

这部作品产⽣于抗美援朝的背景,以保卫世界和平为主题,在艺术上采⽤芭蕾的结构形式,以及⾜尖舞和古典双⼈舞的表现技巧。

当时的⼯农兵观众对于全新的艺术样式不够习惯,致使这部作品没有保留下来。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化部于1952年2⽉举办舞蹈教员训练班,聘请苏联专家伊莉娜教授芭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初创时期———“天鹅”从这里起飞
"#$%年,在东方文化古国第一次出现了按照
正规、系统的教学大纲,成批地培养芭蕾艺术人才的学校———北京舞蹈学校,从而掀开了中国芭蕾的第一页,舞校最早的校舍座落在北京朝阳门外白家庄,一片庄稼地里有一个不大的院落,一幢不大的楼房,这里便是中国芭蕾的发祥地,一个孵化未来“天鹅”的舞蹈家摇篮。

离校舍不远有一泓砖窑积水,年轻的师生们亲昵地称它作“天鹅湖”,每当黄昏,落日余晖把水面染上一层金色,他们便就坐在“湖边”憧憬未来,编织着金色的梦。

值得庆幸的是,初创时期的中国芭蕾选择了以俄罗斯芭蕾为师,因此打下坚实的古典芭蕾基础,从建校第一年起,师生们通过实践性演出得到锻炼,包括小型舞蹈节目和舞剧《无益谨慎》等。

仅仅经过四个春秋,"#$&年,在前苏联专家古雪夫的指导下,年轻的舞校师生奇迹般地演出了芭蕾名剧《天鹅湖》,创造了芭蕾史上一个绝无仅有的记录。

第二年他们又排演了大型芭蕾舞剧《海侠》,继而又将浪漫主义芭蕾的代表作《吉赛尔》搬上舞台———这几部舞剧便成为中国芭蕾奠基时期的一块块基石,受到成功的艺术实践的鼓舞,人们把对未来的憧憬变成了现实,"#$#年中国第一个芭蕾舞团———北京舞蹈学校实验芭蕾舞团诞生了,"#’(年脱离母校独立生存。

六十年代上海建立起舞蹈学校,同样孕育了上海的芭蕾艺术,孕育了上海芭蕾舞团。

成熟时期———建设中国民族芭蕾
五十年代从无到有地建设起芭蕾基地,首先是
学习、移植古典剧目,与此同时成长起一支包括演员、编导和其他艺术工作者在内的专业化的芭蕾艺术队伍;而经过十年积累渐入成熟之境,便开始了创建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芭蕾的进程。

六十年代中,中国民族芭蕾作品相继诞生,"#’%年中央芭蕾舞团成功地创作、演出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时隔不久,上海舞蹈学校推出了大型民族芭蕾舞剧《白毛女》,北京舞蹈学校的实习剧目《红嫂》也出现于舞台,形成南北遥相呼应的格局,将起源于欧洲的芭蕾艺术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是中国芭蕾人与生俱来的民族情结,这几部舞剧以完全中国式的表达方式,反映中国人的历史与民族感情,形成中国芭蕾的民族风格,在世界芭蕾舞坛赢得独树一帜的赞誉。

经过十年奠基,中国自己的民族芭蕾大厦终于拔地而起了。

复兴时期———人才、剧目全面丰收
"#)’年“
文革”宣告结束,中国芭蕾人同全国人民一道获得精神解放,中国芭蕾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开始了。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这个艺术领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首先,被文化专制主义封杀的古典芭蕾剧目的恢复演出,结束了“八亿人八个戏”的荒唐局面;同时,恢复传统芭蕾教学体系,而不再囿于“样板”式观念狭隘不伦不类的教材,促进了人才培养的大面积丰收,也为中国芭蕾走上
杨少莆
———为五个芭蕾舞团联袂演出而作
回顾中国芭蕾的
发展历程
插页图片
!!
"年制本科"年制本科#年制预科$中专%"年制本科#年制预科$中专%"年制本科#年制预科$中专%"年制本科成人!年制专续本成人!年制专科
音乐学专业$音乐教育%
音乐学专业$音乐教育%音乐学专业$音乐教育%专业名称学

中国乐器演奏方向
管弦$打击%乐器方向演唱方向音乐
表演专业
钢琴演奏方向学制"年制中专"年制本科成人!年制专续本
专业名称表演$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教育%舞蹈教育
中央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音乐系!&&’年招生简介
中央民族大学是中国民族高等教育的最高学府,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为了培养更多的民族舞蹈、音乐艺术人才,!&&’年我校舞蹈系、音乐系将面向全国招生。

招生专业如下:
一、音乐系:
二、舞蹈系:
以上招收成人的专业将在!&&’年(月、招收中专和本科的专业将在!&&’年"月中旬在中央民族大学报名考试。

欢迎有志青少年踊跃报考,详情请分别见中央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舞蹈系!&&’年招生简章。

简章每份"元。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路!)号中央民族大学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
电话:中央民族大学招
生办公室$&’&%#*+(!+&!#*+((+!!
中央民族大学艺术
学院舞蹈系$&’&%#*+(!"(,中央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
系$&’&%#*+(!!’)
传真:$&’&%#*+((+!!
国际舞台铺平了道路。

为改革开放的时代热潮所激励的中国芭蕾人,把独树一帜的气魄与兼收并蓄的雅量结合在一起,积极加强国际交流,学习欧美各国多种艺术流派,借鉴最新创作成果和教学经验,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势。

八十年代舞剧创作出现勃勃生机,多种风格、多种样式、多种色彩的舞剧纷纷问世:《卖火柴的小女孩》、《祝福》、《魂》、《雷雨》、《林黛玉》、《梁山伯与祝英台》、《家》、《觅光三部曲》、《西班牙女儿》……顿然使中国芭蕾舞台面貌焕然一新。

一代技艺水平高超、创造力旺盛的芭蕾新人成长起来,他们不仅活跃于国内舞台,而且在国际芭蕾舞的赛场上崭露头角,频频为祖国赢取奖牌。

中国芭蕾人以崭新的姿态向世界表明,一支不容忽视的芭蕾力量正从东方崛起。

发展时期———把握机遇、顽强奋进
伴随社会转型期的生存与发展、机遇与困惑
等等新的课题,中国芭蕾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中国芭蕾人首先把握机遇,拓展芭蕾艺术的发展空间,新时期最醒目的成就便是涌现出四个新的芭蕾表演团体:’+)+年上海芭蕾舞团正式挂牌,’+*&年辽宁芭蕾舞团宣告成立,’++!年天津芭蕾舞团翩然而生,’++(年广州芭蕾舞团呱呱坠地———从辽阔的东北大地到旖旎的南海之滨,扎根于中国土壤的芭蕾艺术,呈现一派枝繁叶茂、欣欣向荣的景象。

剧目积累和人才培养是体现剧团生命力的两大因素,近十年来中国的五个芭蕾舞团克服各种困难,或移植或创新,不断地推出新的剧目,如广州芭团的《葛蓓莉娅》、《安娜・卡列尼娜》、《茶花女》、《玄凤》,上海芭团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胡桃夹子》、《梁山伯与祝英台》,辽宁芭团的《二泉映月》,天津芭团的《一千零一夜》、《斯巴达克》、《海盗》和中央芭团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雁南飞》、《睡美人》、《海盗》、《仙女》、《胡桃夹子》。

而艺术人才也通过实践愈益纯熟干练、菁华毕现———从世界各地的芭蕾比赛赛场,不断传来中国芭蕾演员在国际芭蕾大赛上力拔头筹、披金戴银的喜讯即是明证。

新时期的特点决定了中国芭蕾必须进入市场环境,经过一段困惑、彷徨,各个舞团均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或开辟演出市场,或吸纳社会资金,或改变经营方式,或设法以商补文……诸般举措都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经济眼光,重新估量艺术的价值规律。

芭蕾艺术进入商业操作的范畴,致使芭蕾演出市场十分红火,社会上形成“芭蕾热”,表明中国芭蕾人的成熟。

中国芭蕾已走过近半个世纪的历程。

在这条征途上,虽然有灿烂的辉煌却并非鲜花铺地;在这条征途上,光明与挫折并存,希望伴随着惶惑;在这条征途上,奋斗的激情掩蔽了失败的痛楚,艰辛的汗水浸泡了成功的欢乐……最重要的,这条路是所有中国芭蕾人一同走过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