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治疗技术概论

合集下载

《运动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运动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二、掌握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各种技术的操作要点。
三、掌握常见病的物理因子治疗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学时分配
序号单元学时理论实践合计
1物理因子治疗概论202
2直流电及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224
3低频脉冲电疗法224
4中频电疗法325
5高频电疗法235
6光疗法224
7石蜡疗法112
8水疗法1 12
9冷疗法1 1 2
1.肌肉耐力训练与常用的全身耐力训练方法
第七章节肌肉牵拉技术(8学时)
教学内容:
1.重点讲授软组织挛缩及其类型、肌肉牵拉程序及注意事项。
2.重点讲授被动牵拉与主动抑制的概念。
3.重点讲授被动牵拉技术的操作方法。
4.讲授主动抑制的目的及方法。
5.讲授肌肉的特性。
6.重点讲授上肢、下肢各关节肌肉的被动牵拉技术及其操作方法。
2.熟悉协调功能训练的基本原理。
3.了解佛伦克尔体操训练法。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实验实训内容:(只写出实验实训名称,详细内容写入实践教学大纲)
1.协调功能训练技术
第十一章节步行功能训练技术(6学时)
教学内容:
1.讲授步行功能训练的对象及条件。
2.介绍拐杖的分类和选择。
1.重点讲授运动疗法的概念和特点,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对人体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重点讲授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制定方法。
3.讲授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要求:
1.掌握运动疗法的概念和特点,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对人体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制定方法。
3.熟悉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了解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的生物力学原理。

物理治疗学概论全解

物理治疗学概论全解

工作方式 1.早期治疗 2.综合治疗 3.各相关专业配合 4.重视患者及其家属的主动参与
返回
30
运动再学习疗法
概念 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训练视为一种再 学习或再训练的过程 理论 理论基础:神经生理学、运动科学、生物力学、行为科 学等 理论依据:脑损伤后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 实现功能重组的条件 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活动
stimulation,NMES)(近年来应用较多)
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ver
stimulation, TENS) 功能性电刺激疗法(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ES)
返回
36
中频电疗法
定义
1. 关节可动范围运动(治疗师徒手、器械被动活
动训练) 2. 关节松动技术(治疗师在关节可动范围内完成 的手法操作技术) 3. 持续性被动活动 (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 ) (依据专门设备温和而持续地 牵伸关节周围组织)
返回
14
肌力训练
定义
根据超量负荷(over load)的原理,通过肌肉的主 动收缩来改善或增强肌肉力量
以各种物理因子为主要手段 电、光、声、磁、冷、热、水等
物理治疗师(physiotherapist,PT)
1.临床医务工作者 2.医学相关类专业人才 3.不同于医生和护士
返回
5
运动治疗范畴
动力来源(运动学)
主动运动 被动运动
肌肉收缩形式(组织学)
等长运动
等张运动 等速运动
主要适用于肌力>3级

运动治疗技术概论3篇

运动治疗技术概论3篇

运动治疗技术概论第一篇:运动治疗技术概论运动治疗是运用体育运动、健身运动、康复运动和舞蹈等各种运动方式来防治疾病、促进身体健康的一种方法。

它不仅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改善身体机能,还可以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运动治疗的基本原理、运动治疗方法和临床应用三个方面介绍运动治疗技术。

一、运动治疗的基本原理1.运动治疗的概念和作用运动治疗是一种借助于运动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它具有以下作用:(1)促进心血管、呼吸、消化和免疫等系统的功能。

(2)改善肌肉、骨骼和关节的力量、伸展度、协调性等。

(3)帮助患者舒缓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2.运动治疗的基本原理(1)运动通过调整身体和心理状态,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身体健康。

(2)运动可以改善心、肺、肌肉、骨骼等系统的功能,促进身体健康。

(3)运动可以刺激人体生理激素、神经递质等物质的释放,增强人体免疫力。

二、运动治疗的方法1. 按疾病分类(1)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可采用有氧运动、心肺康复训练等方法。

(2)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脊髓损伤等,可采用运动控制训练、平衡训练等方法。

(3)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如骨科疾病、运动损伤等,可采用康复力量训练、伸展训练等方法。

(4)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等,可采用有氧运动、代谢训练等方法。

2. 按运动方式分类(1)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车等,可促进心肺系统的健康。

(2)无氧运动:如力量训练、爆发性运动等,可促进肌肉、骨骼系统的健康。

(3)平衡训练:如瑜伽、普拉提等,可促进肌肉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三、运动治疗的临床应用1. 康复领域运动治疗可以促进受伤或手术后的身体康复,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恢复肌肉、骨骼功能,促进身体康复。

2. 心理领域运动治疗可以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压力,有助于改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3. 预防领域运动治疗可以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健康,提高抗病能力。

总之,运动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健康治疗方法,其具体实施需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选择。

运动治疗技术概论PPT课件

运动治疗技术概论PPT课件
改善、代偿和替代的途径,来纠正人体躯 体、生理、心理和精神功能障碍、提高健 康水平的一类康复治疗技术。
8
特点: • 1.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治疗方法:要求患者积极主 动参与治疗的过程,促进患者身心功能得到全面 恢复; • 2.局部和全身治疗相结合:肌肉关节的活动可以 锻炼局部器官功能,也可通过神经反射和体液调 节来改善全身功能的恢复; • 3.防病和治病相结合:能够促进疾病的临床治愈 和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或不良后果,也能强身 健体,锻炼意志。
• 国外物理治疗师的培养 • 国内物理治疗师的培养
14
返回
国外物理治疗师培养简介
• 美国
– 20世纪20年代开始培养物理治疗师(PT) – 1938年成立了物理治疗师学会 – 目前已经转向主要培养硕士学位 – 物理治疗理学硕士(MSPT)和物理治疗硕士学位(MPT) • •
澳大利亚
– 学位制:学士、研究生文凭、硕士、博士
–开始出现了比较正规的专业教育,以中专教育为主, 少数学校开设了专科教育 –在职培训康复治疗师仍然是主体
• 发展阶段 2001年~现在
–康复治疗开始纳入了国家全日制高等教育计划内
返回
17
第二节 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分类 一、主要内容
• • • • • • • • (一)以力学和运动学原理为基础 1.肌力训练 8.步行训练 2.耐力训练 9.呼吸训练 3.关节活动训练 10.放松训练 4.牵伸训练 11.水中训练 5.转移训练 12.牵引技术 6.平衡训练 13.手法治疗 7.协调性训练 14.医疗体操
返回
6
• 物理治疗师(physiotherapist,PT) 是指实施物理治疗的临床医务工作者,
是康复医疗逐渐发展成熟后形成的专

第一章 运动疗法之概论

第一章 运动疗法之概论

三、运动的潜在危险
1. 运动损伤 ➢ 不适当的运动有可能导致或加重组织损伤,使患者
的病情加重。 ➢ 常见因素包括:准备或结束活动不充分、运动训练
强度或总量过大、运动方式选择不当、运动训练动 作错误、高危患者的病情判断失误等。 ➢ 常见的损伤包括:关节扭伤或脱位、肌肉或韧带拉 伤、疲劳性骨折、椎间盘突出或腰椎滑脱等。
第二节 运动疗法对人体的作用
一、制动对人体的影响 二、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 三、运动的潜在危险
一、制动对人体的影响
➢ 制动是指对人的局部或全身保持固定或限制活动, 包括卧床休息、局部固定(如骨折或脱位后的石 膏、夹板)和瘫痪。
➢ 制动可降低组织和器官的能量消耗,相对减少代 谢需求,有助于保护受损的组织器官功能。
下肺部减少,使通气/灌流比例失调,生理死腔增加。
2. 肺通气效率降低
➢ 卧位时横膈上抬导致肺通气效率降低,从而影响 气体交换。
3. 呼吸道感染增加
➢ 长期卧位使气管纤毛的功能下降,分泌物黏附于支 气管壁,排出困难。再加上卧位时咳嗽动作较难, 导致痰液积聚,诱发呼吸道感染,坠积性肺炎罹患 率增加。
(四)代谢与内分泌系统
1. 负氮平衡
➢ 制动造成尿氮排出明显增加,平均每天丢失2g,可 导致低蛋白血症、水肿和体重下降。在创伤或饥饿 情况下,负氮平衡每天达到8~12g。氮排出增加始 于制动第4~5天,第2周期间达到高峰,并一直持续。 3周卧床休息所造成的负氮平衡可在1周左右恢复, 但7周卧床造成的负氮平衡则需要7周才能恢复。
织,增强屈腕肌、伸腕肌的肌力与耐力。
腕关节屈伸训练器
7. 橡筋手指练习器
➢ 是一种由橡筋结成网格状、用于训练手指主动屈伸 能力的训练装置。
➢ 通过手指对橡筋的勾、拉、压、弹、拨等抗阻运动, 利用橡筋的弹性、张力,提高手指的主动屈伸活动 能力。

运动疗法ppt课件

运动疗法ppt课件

3
• 内脏器官疾病:慢支、肺气肿、哮喘、 冠心病、高血压、各种心肺和腹腔术后 等。 • 代谢疾病: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等。 • 其它:神经官能症、子宫位置异常等。
4
(三)应用原则
• 循序渐进:量的渐进和质的渐进(如 ↑ ROM 时↑肌力;肌力未达正常,耐力训 练应减少) • 持之以恒、积极主动及全身性锻炼注意运 • 动治疗方法的选择:三大类(见运动治疗 基本方法)
• • • • • • • 放松练习 牵张练习 呼吸练习 平衡练习 协调性练习 水中运动 牵引
14
(五)根据神经生理发育规律 所采取的治疗方法: 促进治疗技术/易化技术
• 共同点:改善神经损伤患者的运动控制 能力,强调感觉(运动觉)对完成运动 动作的重要性,重复进行对学习的必要 性。
15
• Bobath法:学习运动的感觉及那些日后 要组成功能性技能的基本姿势和运动模 式,通过运动使头颈与躯干相对位置发 生变动,以诱发出非随意反射,从而达 到调节肌紧张或引出所需运动目的。常 用于脑性瘫痪患儿和成人偏瘫。 常用治疗手段:反射性抑制模式,翻正 反射和平衡反射,感觉刺激。
16
• Brunnstrom法:主要用于评估和治疗成年 偏瘫患者。 理论:脑血管意外后,高级中枢调控失 常,原始姿势反射、联合反射和肢体的 协同运动等重新出现,Brunnstrom将这些 功能在早期加以促进,通过本体感觉刺 激、皮肤刺激、感觉与视觉反馈等方法 来诱发这些动作。
17
•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法(PNF) • Rood方法 • MRP方法
7
四 、运动治疗的基本方法
• 肌肉收缩形式:等张收缩(向心/离心), 等长收缩 • 功能位:肩屈曲45,外展60;肘屈90, 前臂中立位;腕背伸30~45稍内收;掌指 关节和指间关节轻度屈曲;拇指在对掌 中间位。下肢髋伸直,无内外旋,屈膝 20~30,踝90中间位。

运动疗法概论

运动疗法概论

第一章运动疗法概论一、概念运动疗法(physical therapy)是为了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而进行全身或局部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方法之一。

运动疗法是康复治疗技术中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他依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各部功能的现状,利用生物力学的原理,通过患者自身的力量或康复治疗者的辅助操作所进行的主动运动或被动运动,以促进患者各功能的恢复,使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能力和运动能力。

二、特点(一)主动积极治疗要求患者主动、资源的参加治疗的全过程,通过主动积极锻炼,以促进患者心理障碍和躯体障碍恢复。

(二)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相结合通过肌肉、关节活动达到局部器官的锻炼,也可通过神经反射和体液调节机制来改善全身的功能状态,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功能康复的目的。

(三)防病和治病相结合能增强体力和免疫功能,可预防疾病和具体健身益寿的作用。

(四)简便易行运动疗法可不受时间、地点、设备、器材等条件限制,简便、经济、易行。

三、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一)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形态和功能,运动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提高和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二)促进代偿功能的形成和发展,以补偿丧失的功能。

(三)促进器官的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

(四)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通过运动训练可保持和改善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灵活性和协调性。

(五)增强内分泌系统的代谢功能,如促进糖代谢,增加骨组织对矿物质的吸收。

四、分类及临床应用根据运动过程中用力的方式和程度,可将运动氛围被动运动、辅助主动运动、自主主动运动和抗阻主动运动,但后三种都有主动用力的形式,亦可大致划分为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两大类。

(一)被动运动1.概念由外力作用于人体某一部分所引起的动作称被动运动。

一般用于维持正常或增大已受限的关节活动范围、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

2.服务对象(1)瘫痪(肌力0-1级)(2)关节功能性障碍(3)需要保持关节活动范围但又不能或不宜进行主动运动的患者。

运动疗法exercisetherapy概论

运动疗法exercisetherapy概论
program,MRP
1、神经生理基础
• 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 • 运动可以由感觉来调整 • 影响α-- 运动神经元
2、易化技术基本原则
• 按个体正常发育顺序,训练控制运动的 能力
• 运用有目的的活动,来诱发大脑随意控 制运动的能力
• 通过重复有目的的运动来强化 和巩固对 运动的控制能力
• 通过反射来诱发某些特定肌群活动 促进 正常反射、抑制病理反射。
2、运动处方的内容。
• (1)目的:运动治疗要求 (2)内容:运动的方式 (3)强度:运动时应达到及不宜超过的运动量 (4)时间:每次运动持续时间 (5)频度:运动间隔 (6)注意事项:
八、运动疗法常用设备
• 1、上肢运动治疗器械 2、下肢运动治疗器械
思考题
• 何谓运动疗法? • 运动处方如何制订?处方内容? • 运动疗法的分类 • 肌力训练的技术 • 关节活动度训练的技术 • 易化技术常用方法有哪几种? • 运动疗法在康复中的主要作用 • 名词解释:靶心率 超量恢复
模式来作用于完成同一运动不同运动功 能的肌肉、增加其接受外界刺激的敏感 性、影响同一模式中力量较弱的肌肉。
六、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
• 个别对待 • 循序渐进 • 兴趣、直观 • 量力、安全 • 持之以衡 • 因地制宜
七、运动处方
• 1、制定运动处方的原则和要求 (1)了解病情 (2)根据治疗目的合理选择 运动项目 (3)适当的运动量 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 运动频度 (4)运动治疗注意事项
• 肌肉收缩方向: 向心性收缩、离心性收缩
• 肌肉协同作用
三、运动基本类型
• 1、按肌肉收缩的形式分类 (1)等张运动 isotonic exercise (2)等长运动 isometric exercise (3)等速运动 isokinetics exercise Cybe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