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

2.纲领
(1)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制定并颁布了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____________所有制的愿望。
二、辛亥革命
1.武昌起义
(1)条件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次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3)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2.中华民国的建立
(1)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以__________为国旗,以中华民国纪年。
(2)与民主革命的关系
民主革命是指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的民主革命肩负着双重使命,即反抗列强的侵略和推翻本国的封建统治。从这一意义上说,农民起义不应归属民主革命的范畴。但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40年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之后,不可避免地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主题5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史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如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不能建立先进的政权,无法保持内部团结,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思维拓展 农民阶级局限性的体现
①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目光短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②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③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④从组织上看,农民阶级带有严重的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
第三单元 第2课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3.失败 失败 (1)天京变乱 天京变乱 ①原因:主要原因是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被胜利冲 原因:主要原因是定都天京以后, 昏头脑,进取心逐渐衰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长, 昏头脑,进取心逐渐衰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长,领导 集团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以致发生内讧。根本原因 集团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以致发生内讧。 的阶级局限性。 是 农民阶级 的阶级局限性。 年秋, ②概况:1856年秋,韦昌辉杀掉杨秀清,继而韦昌辉 概况: 年秋 韦昌辉杀掉杨秀清, 又被处死。接着, 因受洪秀全猜忌、 又被处死。接着,石达开因受洪秀全猜忌、率领精兵 负气出走。后来, 在四川大渡河陷入清军重围, 负气出走。后来,石达开 在四川大渡河陷入清军重围, 最后被清军杀害。 最后被清军杀害。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 背景 不 经济 同 主张 点 实质 天国处于强盛时期 消灭私有制,以小农经济为 消灭私有制, 基础、 基础、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 配原则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 天国处于衰落时期 主张发展私有制; 主张发展私有制; 向西方学习, 向西方学习,发展 工商业和资本主义 经济 资产阶级改革性质
天京变乱不是偶然的, 天京变乱不是偶然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历史的必 然。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点。 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点。他们没 有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因而, 有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因而,天京变乱的 悲剧,是历史的必然。 悲剧,是历史的必然。
(3)都采取了武装斗争、暴力等革命的斗争方式。 都采取了武装斗争、暴力等革命的斗争方式。 都采取了武装斗争 (4)都在南京建立了新的革命政权。 都在南京建立了新的革命政权。 都在南京建立了新的革命政权 (5)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课件3: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考点2
辛亥革命
材料一 辛亥年间,不是只有清室的遗老遗少,或者张勋 那样情愿向旧王朝顶礼膜拜的人才继续留辫的。好多人将发辫 盘在头顶,或藏在帽子里,还有人干脆一如既往,将辫子自自 然然地垂于脑后,清末政坛的风云人物张謇,倒是把辫子剪 了,可是他却郑重地将剪下来的辫子珍藏起来。
——《上海研究资料》
材料二 (辛亥)革命爆发后,不少乡村不再像过去那样平 静了,一些乡绅愁眉苦脸,惶惶不可终日,各地纷纷易帜(即 改变旗号),满清的官太爷也都被民国的“公仆”取代了。但 过了些日子后人们便发现,名称虽是换了,可掌权的还是那些 地主老爷,绅士和财主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神气。
[学法引领] 有关辛亥革命的“一、二、三” 一个理论:三民主义。 两大结果: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社会性质。 三大事件: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
[通史链接] 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内容
链接点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
材料三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 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 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马克思《中国纪事》 3.如何理解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提示: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表现出失望和指责,认为太 平天国政权已经跟晚清政权没有多大差别,这说明马克思从先 前肯定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性转变为指责,实质看到了太平 天国政权后期的堕落和蜕变,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
材料三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 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 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 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 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 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 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 阶级和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 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 易错点3:天京变乱不是偶然的,从某种 意义上来讲是历史的必然。农民阶级是小 生产者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不 可避免地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的 特点。他们没有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 论的指导。因而,天京变乱的悲剧,偶然 性中包含着历史的必然。
• 易错点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推翻的不是中国的封建制度,并未改变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 ④清政府派湖北新军镇压 _____________,为起义提供了机会。
• ⑤湖北革命团体共_进__会______文_学_社_和 ________在新军中的发展、努力。
•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 动起义。次日湖占北领军政武府昌,成立 中华民国 _____________,改国清朝号统为治_________。
• 4.从社会史观看,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 习俗和生活习惯的变革,促进了近代中国 社会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
• 5.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 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 3.(2013·福州期末)学者陈旭麓认为: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 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 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它是一条分界线。”这里的“分界线”突 出表现在( )
主共和制度。
• 2.内容
• (1)国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2)主权: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3)政治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 立。
• (4)权利:政治上:民主、自由的权利。 经济上:保护私有财产,发展资本主义经 济。
• 3.性质: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 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第6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社会史观
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 俗的变革
文明史观
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 一个重要里程碑
史料一 (摘自2011年福建高考T38)(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
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
(二)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
提示: 孙中山希望用分权的方式限制袁世凯,维护共和,制定了《临 时约法》。虽然具有反对专制、维护辛亥革命的积极作用,但体现出视 人立法、以国家大法为政治斗争武器的行为,有违客观、公正的立法精 神。
7、辛亥革命为什么可以说是中国版的“光荣 革命”。若不认同这一观点,你会运用哪些史 实进行反驳?
同意:光荣革命”是英国通过一场不流血的政变 推翻复辟王朝统治;南北议和时革命党人在军事 上与北方相比处于劣势,不做必要的妥协退让, 依靠武力对抗很难实现推翻帝制实现共和的理想。 革命党人对袁世凯必要的妥协退让,实现了由帝 制走向共和的平稳过渡,减少了武装对抗带来的 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应给与肯定。
之责,不变更其条件……
(三)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
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问题] (1)有人说:“取代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封建王朝。” 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取代清王朝的民主共和与以往王朝的根本不同。
提示 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采用内阁制和三 权分立制度。
A.自然灾害频仍 C.土地兼并严重
B.社会治安混乱 D.官吏贪暴腐败
2.(2015·江苏高考·6)某学者说:“农民 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 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 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 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
第二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第二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考纲下载:1、太平天国运动2、辛亥革命基础知识导学一、太平天国运动l.兴起(1)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2)标志:1851年,洪秀全在_________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发展(1)初期①永安建制:1851年9月,太平军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了政权。
②定都天京:1853年,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国都。
(2)全盛:_________和西征同时并举,太平军夺去了清朝半壁江山,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3.转折一一天京变乱(1)原因①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②直接原因:定都天京后,领导者的革命进取心逐渐减退,腐朽思想滋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2)经过:1856年秋,韦昌辉杀了杨秀清,继而韦昌辉被处死;由于洪秀全的猜忌,石达开率领精锐部队出走,在大渡河被困遭杀害。
4.失败(1)后期防御①重建领导核心:提拔_________、李秀成指挥军事,让洪仁轩总理朝政。
②开展防御战:1858年打垮清军江北大营,取得_________;1860年,攻破江南大营,并打到上海近郊。
(2)运动失败:1864年,_________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拓展延伸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具体表现(l)从经济上看,农民阶级是分散的小生产者,目光短浅。
(2)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和口号。
(3)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理论作指导,多是用封建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4)从组织上看,作为小生产者,因其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胡田亩制度》一一建国纲领(1)颁布时间:1853年冬。
(2)内容: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根据"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1.太平天国运动:①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②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③北伐、西征、天京突围;④《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评价;⑤《资政新篇》;⑥天京事变;⑦太平天国的失败;⑧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及历史局限性。
2.辛亥革命:①中国同盟会的成立;②辛亥革命的爆发;③中华民国的建立;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⑤清朝统治结束;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知识整合:,太平天国运动1.兴起与发展(1)原因⎩⎪⎨⎪⎧①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②直接原因:连年自然灾害。
(2)兴起⎩⎪⎨⎪⎧①爆发:1851年初,洪秀全在金田村率众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
②政权:太平军攻占永安后,分封王爵,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③定都: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都并与清王朝对峙。
(3)发展:1853~1856年,经过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太平军打破了江南、江北大营,进入全盛时期。
2.革命纲领颁布(1)《天朝田亩制度》⎩⎪⎨⎪⎧①时间:1853年颁布。
②内容:涉及土地和产品分配。
③意义和局限: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但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根本无法实现。
(2)《资政新篇》⎩⎪⎨⎪⎧①时间1859年洪仁玕提出。
②目的:振兴太平天国。
③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教育方面。
④意义: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转折:1856年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而衰。
(2)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4.作用及教训(1)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中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有关辛亥革命的比较

1.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比较
相同点:
⑴都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为主要斗争目标
⑵都制定了革命纲领
⑶都采取了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的方式
⑷都在南京建立了革命政权
⑸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不同点:
1)领导阶级不同: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2)组织形式不同:
太平天国利用旧式宗教组织“拜上帝会”;
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3)革命性质不同: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处在民主革命时期,是旧式农民起义;
辛亥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斗争结果不同:
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封建王朝,但没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郡主专制制度。
2.国民大革命和辛亥革命的比较
相同点:
(1)性质相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任务相同:反帝反封建
(2)功绩相同:都获得巨大功绩
(3)结果相同:最终都失败了。
(4)失败原因相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联合镇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滨州模拟)广西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祥地之一,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不怕清妖兵马足,天军引他到山麓,好比红薯堆进灶,大大小小一窝熟”“妹莫忧,卷起包袱上柳州,跟随天军去打仗,太平天下乐悠悠”。
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A.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B.军事力量强于清政府
C.实现了土地平均分配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2.“流血的伤口不流泪,举起的杆子不下跪。
攥紧的拳头不松手,过河的卒子不后退。
人活一口气,难得拼一回,生死路一条,聚散酒一杯!何以成败论英雄,浩浩乾坤立丰碑!”与上述《太平天国》电视剧主题歌主旨相左的是()
A.北伐西征、天京突围
B.“无处不均匀”、天京事变
C.冲击纲常、打击侵略
D.重振朝政、保卫天京
3.洪秀全定都南京后,规定只有太平天国编纂和“旨准颁行”的“真道书”才能在世上流通,“当今真道书者三,无他也,《旧遗诏圣书》(《圣经旧约》)、《新遗诏圣书》(《圣经新约》)、《真天命诏书》也”,其他所有的书都在查禁之列。
由此可见他() A.彻底排斥中国的传统文化
B.赞赏西方的宗教和政治制度
C.未能摆脱皇权思想的影响
D.在全中国范围内推行愚民政策
4.(2012·济南月考)160年前的南方民谣唱道:“天字旗号飘得远,四方兄弟到金田,四方兄弟到金田,斩龙除妖声震天。
”这说明()
①太平天国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②太平天国矛头直指清政府③太平天国的宣传组织方式落后④斩龙除妖体现了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
A.①②④B.①②③④
C.②③D.②④
5.有人认为,中外史学家历来所讴歌的所谓《天朝田亩制度》,事实上这宗社会主义的土改方案,只是个无名氏的纸上作业。
这是因为《天朝田亩制度》() A.从来没有能够实行
B.违背社会发展的规律,无法实现
C.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D.主张走共产主义道路
6.在一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的研讨课上,四位同学达成了“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小了阻力”的共识,并指明了自己的依据,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甲同学: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乙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C.丙同学: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和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D.丁同学: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反封建的最高峰
7.“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
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
……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一材料()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C.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D.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8.201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官网开通,为“追忆辛亥首义历史,传承辛亥首义文化,迎接辛亥首义百年”,构建一个精彩的互动平台。
下述关于辛亥革命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清王朝封建统治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D.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2012·南京模拟)胡锦涛主席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下列对“先驱”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民主政治②最早进行了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斗争③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④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2012·连云港模拟)某高中生从近代化角度分析《资政新篇》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共同点时提出以下论点,其中正确的是()
A.确立资本主义制度B.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提倡“自由”“平等”思想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11.“改革恶俗,开通民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思想”是20世纪初中国戏剧运动的旗帜,目的是借“轻歌妙舞,招还祖国之魂”。
这场戏剧运动的开展主要是缘于() A.鸦片战争的爆发B.辛亥革命的影响
C.五四运动的爆发D.改革开放的进行
12.鲁迅先生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
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
”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C.反封建不彻底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
材料2: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河南程氏遗书》其实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
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材料3: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
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1)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请你为这些历史学家寻找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理由。
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了,试分析其失败的主客观原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经验教训?(8分)
(2)根据材料2分析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4分)
(3)依据材料3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4分)
(4)综合以上分析,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分)
14.在辛亥革命准备时期,出现过许多革命团体,其中影响最大、最足以代表整个革
命运动的是孙中山创建并领导的兴中会和同盟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史料
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积极联络会党和新军,先后在各地组织和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如:湘赣边界萍(乡)浏(阳)醴(陵)起义,广东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州)廉(州)防城起义,广西镇南关起义,云南河口起义,以及著名的广州起义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921~1949)第一卷》材料2:史观
兴中会的作用远不如同盟会,但他们的开创之功不可忽视:一是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讲明当时中国处境的危迫;二是组织武装革命。
因此,到同盟会成立及进行反清革命的时候,大家一致认同:孙先生是第一个高举革命旗帜的人。
——《中华读书报·张岂之、金冲及对话辛亥革命》材料3:史论
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
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正式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他在中国民众中最终树立起自强、独立的共同目标,并团结大家共同为之努力奋斗。
同盟会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统一革命组织,它把当时很多的革命组织集合起来。
1904年时全国成立了很多革命组织,著名的有华兴会、光复会、岳王会等。
同盟会的组织成分以先进知识分子为主,其成员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兴中会的成员95%是广东人,而且他们的成分基本上是华侨商人和会党分子;而同盟会的成员则遍布多省……从成分上看,他们大部分都是国内的知识分子。
同盟会使先进知识分子群有了一个公认的领袖——孙中山。
孙中山在当时发挥了凝聚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他一方面到世界各国,对当时的世界具有深入的了解,远非一般的知识分子可比;另一方面最早开始了革命实践。
有了这位革命旗手以后,虽然知识分子群中仍有分歧,但总体上已经趋于一致。
——摘编自《中华读书报·张岂之、金冲及对话辛亥革命》
(1)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的实质及作用。
(5分)
(2)根据材料2,你如何评价兴中会?(5分)
(3)根据材料3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同盟会的历史作用比兴中会更大”这一观点。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