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下滴灌技术下玉米种植成本
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简介

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简介膜下滴灌是现代节水灌溉中的一次新的突破,它结合了不同形式的节水灌溉方法的优点,建立了单独的灌溉系统,利用少量的水使大面积的耕地得到有效灌溉,使之达到灌溉节水、保水、保温、改善土壤性状、光照条件、加速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提高粮食产量的目的。
一、膜下滴灌的主要作用玉米种植方法" height="3501606/19152A3E-0.jpg"width="580" />1、保水作用膜下滴灌灌水适度后,保持了土壤毛细管的上下通畅,使土壤中的水可源源不断上升到地表。
覆膜后,土壤与大气隔开,土壤水分不能蒸发散失到空气中,而膜内以“液-气-液”的方式循环往复,使土壤表层保持湿润。
对于自然降水,其中少量水分从苗孔渗入到土壤中,大部分则流入垄沟,以横向形式渗入覆膜区,由地膜保护起来,进而被作物有效利用。
2、增温作用土壤耕作层的热量主要是通过吸收太阳辐射。
地膜阻隔土壤热能与大气交换,阳光中的辐射透过地膜使地温升高,土壤自身的传导作用使深层的温度逐渐升高并保存在土壤中,灌溉水通过管道及毛管滴头系统缓慢滴入膜下土壤中,起到水流增温、汽化热损失极少、温度下降缓慢的作用。
据农业部门测算,全生育期可提高积温150~200℃。
3、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衡量土壤耕性和生产能力主要因素包括土壤的容重、孔隙度和土壤的固液气三相比。
地膜覆盖后,地表不会受到降雨冲刷和渗水的压力,滴灌的渗水压力极小,保证了土壤的疏松状态,透气性良好、孔隙度增加、容重降低,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
同时,地膜覆盖使土壤的含盐量降低,偏盐碱地种植覆膜玉米可提早15d成熟,而且比露地玉米增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滴灌堵塞物理堵塞:物理堵塞是引起滴灌堵塞的主要原因。
灌溉水质差而过滤系统又不完善时,泥沙等杂物被水泵抽取进入管道及滴灌管后,在通过内镶式滴头锯齿状流道时,杂物将流道堵塞导致滴头无法出水。
阐述膜下滴灌技术经济效益

阐述膜下滴灌技术经济效益引言膜下滴灌措施是现在最有用的节约水资源灌溉措施之一。
我国最开始使用膜下滴灌措施主要是在新疆等非常干旱的区域。
经过结合使用覆膜栽植措施搭配膜下滴灌措施,组建了高效能节约水源的农业形式。
1. 膜下滴灌技术简介膜下滴灌技术将滴灌技术与覆膜技术相结合,将工程节水—滴灌技术—农艺节水—覆膜栽培集成组装,即在地膜下铺设滴灌带(毛管),同时嫁接管道输水等其他先进技术,构成大田膜下滴灌系统工程,是一种集成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该技术采用浸润式灌溉,实现了施肥、浇水的一体化和可控化。
膜下滴灌技术可使土地不板结,保证作物棵内无水,较常规灌溉节水40%。
膜下滴灌技术具有增加密度、增加收入、增加地温、增加产量、节水、减少肥料损失、减少种植风险、减少除草剂的挥发、保温、保墒、提高水利用率、提高玉米品质、提高科学种田水平、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提高丰产性能的特点。
2.膜下滴灌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2.1灌溉用水最省。
滴灌仅湿润作物根系发育区,属局部灌溉,由于滴水强度小于土壤的入渗速度,因而不会形成径流使土壤板结;膜下滴灌滴水量很少,且能够使土壤中有限的水分循环于土壤与地膜之间,减少作物棵间水分蒸发;覆盖地膜还能将较小的无效降雨变成有效降雨,提高自然降雨的利用率。
据测试,膜下滴灌平均用水量是传统灌溉方式的12% ,是喷灌的50% ,是一般滴灌的70%。
2.2 肥料利用率提高。
滴灌时,水滴将易溶肥料溶解到作物根系土壤中,使肥料利用率大大提高。
据测试,膜下滴灌可使肥料的利用率由30%~40% 提高到50%~60%。
2.3 增产效果明显。
膜下滴灌能适时适量地向作物根区供水供肥,调节棵间的温度和湿度;昼夜温差变化时,膜内结露,能改善作物生长的微气候环境,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增产效果明显据调查,膜下滴灌可使低产棉田产量提高30% ,蔬菜增产40%,西瓜甜瓜增产25%。
2.4 投工费用低。
采用膜下滴灌,由于植物行间无灌溉水分,因而杂草比全面积灌溉的土壤少,可减少除草投工滴水灌溉,土壤不板结,可减少锄地次数滴灌系统又不需平整土地和开沟打畦,可实行自动控制,这就大大降低了田间灌水的劳动量和劳动强度。
种植玉米的每亩成本

种植玉米的每亩成本当地亩产平均水平是600公斤,当前市场价每公斤1.52元,合计毛收入912元;成本方面:亩肥料投入105元、种子60元、除草剂13元、浇灌110元按照两水计算、整地和播种费用25元、雇人收玉米费用100元;土地租金方面:亩500-600元。
如果是自家种,不计入自身的人工,只是在收获时雇佣短工,那么一亩地净收益大概在500元。
一:整地。
玉米是一种既需水又怕渍的喜光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水的需求不同,要求土壤肥沃,能灌能排,因此,在整地上要开好三沟,即主沟、围沟和厢沟,并做到沟沟相通,沟不积水,能灌能排。
玉米整地最好是隔年翻耕冻坯或种一季冬季蔬菜,到第二年播种玉米时,土壤疏松干燥,团粒结构好,对玉米生长有利。
如果没有隔年翻耕的,开春后要选择晴天及时整地,并保持土壤干爽,防止结块成坯,影响根系生长,同时要做好杂草的清除工作。
二:水肥管理。
玉米是高产作物,需肥量较大,必须合理施肥才能满足玉米在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
据试验,生产100公斤玉米籽实,需氮2.5公斤,需磷1公斤,需钾2.1公斤。
若亩产500公斤玉米,亩需尿素33公斤左右,或硝铵50公斤,过磷酸钙31公斤,硫酸钾13公斤。
玉米生长的三个阶段,需肥数量比例不同,苗期占需肥总量的2%,穗期占85%,粒期占13%。
玉米从拔节到大嗽叭口期,是需肥的高峰期,施肥时做到合理施肥,即底肥、种肥、追肥结合;氮肥、磷肥、钾肥结合;农肥、化肥、生物菌肥结合。
1基肥,在播种前整地时,每亩基施优质有机肥如猪粪1000公斤,有效含量25%的复合肥80公斤加ZnSO4即硫酸锌、MnSO4即硫酸锰各1公斤加硼砂可杀菌2两条施为好:在作物行间靠近作物根处开一条沟,把肥料施入沟里;现在有玉米专用肥。
2在3叶一心期施提苗肥,10公斤水兑1把半到2把尿素灌根。
注:不可浇到叶片上,否则会造成烧苗36叶时追肥一次,采用穴施法即:在每株玉米根部旁8—10厘米处用粗木棒杵个洞,用普通矿泉水瓶盖一尖盖尿素放一个洞,然后将洞盖好即可注意要这时要保持土壤潮湿,如果土壤干燥,施肥后可浇小半杯水,不能浇的太多,以土壤湿润为宜。
河西地区膜下滴灌玉米栽培技术

间 , 灌 带 必须 拉直 , 不 能 打折 , 头 朝 上 。 滴 切 滴
二、 膜下滴灌玉米的施肥技术
施肥 以基肥为主 , 肥 、 肥为辅 , 机肥为主 , 肥 为辅 。 种 追 有 化 基 肥 N肥 、 应 早施 , 肥 分 期 施 。 P肥 追 基 肥 应 以有 机 肥 为主 , 机 无 机 相 结 合 。 肥用 量 占 总施 肥 有 基 量 的 6 % 7% 中等 肥 力 的地 块 应 施 有 机 肥 4 th 1/ m, 0  ̄ 0, 5 /m ̄6 th 。 基 肥 应 氮 磷 配 合 , 7% 以 0 的磷 肥 混 入 有机 肥 施 入 , 肥 在 基 肥 中 硼
需要的机械、 力等 。 人
根据玉米植株对养 分的需求 ,进行全程滴肥 ,一般滴肥 3 次~4次, 8月 1 5日前后停止滴肥 。 全程 需滴施氮 、 磷复合肥 、 磷
酸 二 铵 7 0 gh 8 0 g h 。 在 拔 节 期 滴 施 磷 酸 二 铵 5 k / m  ̄ 5 k / m,
区 内 自然 条 件 和 特 点 , 高 产 、 质 为 目标 , 以 优 以石 羊 河 综 合 治 理 为 前 提 , 究 总 结 了一套 膜 下 滴 灌 玉 米 栽 培 技 术 , 项 技 术 推 广 研 此 后 具 有 节水 、 能 等特 点 , 经 济 效 益 显著 。 节 且
一
膜 下 滴 灌 玉 米 全 生 育 期 一般 以 滴 水 9次 ~ l 为 宜 , 水 0次 用 量 为 4 5 m/m ̄6 0 m/ m。要 抓 好 滴 水 的 三 个 关键 时 期 : 0 0 。h 4 0 。h 滴 头水 是 在 拔 节 孕 穗 期 ; 二 个 需 水 关键 期 是抽 雄扬 花 期 , 玉米 第 为 的 需水 临 界 期 , 根 据 苗情 和 土 壤 的 肥 水 状 况 滴 水 1次 ~ 2次 ; 应 第 三 个 需水 关 键 期 是 玉 米 灌 浆 至 成 熟 时 , 滴 水 1 ~ 2次 。 应 次 滴水应做到一次滴透 , 要始 终保 持 土 壤 的湿 度 , 应 根 据 气 还 候 状 况 、 壤 适 度 灵 活 掌 握 , 阴 雨 天 不 宜 滴水 , 土 在 防止 病 虫 害 蔓
玉米小麦蔬菜成本

玉米生产成本玉米的生产成本主要由种子、化肥、机耕、农药、灌溉、脱粒、送粮、人工等。
如果每公顷玉米产量在8-9吨左右,每公顷种植成本约为3000元左右,平均375元/吨。
农户的种植成本主要包括:化肥:二氨(400斤,520元),尿素(500斤,400元),钾肥(200斤,220元),小计1140元。
种子:80斤,320元。
农药:100元,喷洒农药人工费50元,小计150元。
田间管理:头遍地150元,二遍地150元,小翻100元,间苗80元,种地80元,小计560元。
收割:400元短运:150元脱粒:100元总计:2820元(15亩)三、价格(一)收购价格东北玉米基本采用人工烘干,容重低,破碎多,颜色偏红,口感差,无甜味,而且在烘干过程中导致营养损失。
华北玉米基本采用自然晾晒,籽粒饱满,容重高,破碎少,色泽好,黄色素完整,适口性好,有甜味。
因此,东北玉米的质量总体上低于于华北玉米,在正常年份里,华北地区的自然晾干玉米比东北的烘干玉米价格要高出20-30元/吨。
(二)收购费用东北玉米收购环节的费用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收购费:收购费包括人员工资、检验费、电费等,一般在每吨20-30元左右。
2、烘干费:一般在每吨30-50元左右,水分越高烘干费用越高,从24%-25%的含水量降到14%需30多元/吨,从27%-28%的含水量降到14%大约需40元/吨,春节后的玉米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脱水,水分含量已降低至20%左右,比节前可节省20元/吨的烘干费,而且大型仓库的烘干费用一般要低于小型仓库的烘干费用。
3、仓储费:如果收储单位自己有粮库,仓储费成本估算在5元/月左右,如果租借其他仓库进行短期存储,仓储费用一般也不会超过0.1元/吨天。
一般情况下,收储单位大都按照“勤进快销、边进边销”的原则进行销售,以求降低仓储和管理成本。
四、调查数据采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1、调查数据采集的内容:包括直接生产费用、间接生产费用;直接用工和间接用工。
鲜食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24年第3期实用技术158DOI:10.19462/ki.zgzy.20231218003鲜食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夏清清1 蒲全波1 刘柏宏2 李仕伟1 杨 云1 金 容1 王 鹏1 符 鹏1(1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四川南充637000;2 中化现代农业四川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00)摘要:鲜食玉米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市场需求量不断上升,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四川鲜食玉米生产水平不高,产量及品质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差距较大。
经过多年试验研究,集成优化出以精量点播、干播湿出、高效肥水、控密增效为核心的鲜食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旨在为规范化种植鲜食玉米提供参考。
关键词:鲜食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Integration of Drip Irrigation under Film for Fresh CornXIA Qingqing1,PU Quanbo1,LIU Baihong2,LI Shiwei1,YANG Yun1,JIN Rong1,WANG Peng1,FU Peng1(1Nanch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chong 637000,Sichuan;2Sinochem Agriculture Holdings Sichuan Co.,Ltd.,Chengdu 610000)鲜食玉米根据口感及品质可分为甜玉米、糯玉米和甜加糯玉米,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方便食用、用途广泛的特点[1-2]。
近年来,四川省鲜食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提高,2020年达到7.13万hm2,约占全国鲜食玉米种植面积的1/20,并以15%~20%的速度递增,成为全国鲜食玉米主产区之一[3]。
宁江区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应用分析

宁江区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应用分析摘要:文章以宁江区为例,分析了地膜覆盖、滴灌及大垄双行种植相结合的综合性技术,对宁江区玉米生产的促进作用。
结果表明,膜下滴灌与传统大田漫灌相比,亩增产270公斤,亩纯收入增加260元,具有较好的增产增效作用。
关键词:宁江区;玉米;膜下滴灌;应用;分析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072-2宁江区位于吉林省松原市中北部,地处松嫩平原腹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423.7mm,多年平均蒸发量1539.2mm,旱灾严重,是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
宁江区总耕地面积111.7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3.98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1.34万亩。
农业种植结构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为辅,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和玉米,其中玉米播种面积73.72万亩。
为解决干旱对玉米生产的影响,近年宁江区不断探索玉米膜下滴灌种植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1 宁江区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应用的背景条件1.1 旱灾严重,抑制粮食生产宁江区降雨少蒸发量大,旱灾较严重。
旱灾多以春旱为主,春旱机率达90%,再加伏旱、秋旱,则旱灾机率高达92%~95%。
土壤失墒等因素造成了严重的春旱,必须抗旱播种,否则种不上地或不能出苗、缺苗、毁种、补种现象经常发生。
仅此一项,年均粮食减产20%~25%,是使旱田长期沦为中低产田的主要因素。
1.2 水资源匮乏,耕地灌溉率低宁江区是吉林省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地区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为156m3,低于全国人均2220m3水平,耕地亩均水资源量为82m3,低于全国亩均1436m3水平。
由于水资源紧张,耕地灌溉率只有46%,其余只能“靠天吃饭”。
而且宁江区现有的旱田灌溉方式以大水漫灌为主,又造成了灌溉水的大量浪费[1]。
1.3 灌排基础设施薄弱,粮食生产能力低下宁江区大部分灌溉基础设施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过多年的运行,大部分工程已逐步进入老化期,供水保证率低,效益衰减严重,现有灌排工程老化失修、配套不完善,灌溉效益下降。
玉米膜下滴灌增产原理及栽培技术 - 种植技术

玉米膜下滴灌增产原理及栽培技术-种植技术1玉米膜下滴灌增产原理膜下滴灌技术打破了露地种植的传统方式,破除了水源、温度全凭自然给予、旱涝靠天的传统观念,通过对自然环境人为地进行科学干预,从而营造出独特的小气候。
与地膜覆盖技术的不同之处是,膜下滴灌技术必须安装抗旱增产设施。
首先打好若干机电井,然后在项目区四周安装输送水源的配套设施,每一定面积的耕地装一个立挺,在薄膜之下连接一个能够滴水的软管。
需要用水的时候,把机电井的电闸一合,源源不断的水源就输送到田陇上和苗根处。
这种种植方式既能提高积温又能保障水源,为玉米的生长发育和提早成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丰产丰收得到保证。
1.1达到增温的目的一方面,白天太阳辐射的光能透过薄膜投射到陇上,转化为热能,形成聚集效应,这样使有薄膜的陇上温度要高于裸着的其他方式的田垄;另一方面,白天积累的一部分热量在夜间能保存下来,并向土壤下层传递。
所以,地膜覆盖的土层温度都高于裸地。
一般情况下,播种后60d地表下5cm平均积温比没覆膜多128~129℃,平均每日增加2.1~2.2℃。
实践证明,采用膜下滴灌方式种植的玉米出苗早、苗色正、苗齐、苗全、苗壮,尤其在春季温度比较低的情况下,没有一块地出现粉种现象,抢积温达240℃以上,延长生育期10~14d。
这样增温效应可使铁源3号这个晚熟玉米品种早出苗4~6d、早抽穗2~4d、早成熟8d。
1.2实现保墒的效果两个方面实现保墒效果。
一是土壤水分蒸发量降低形成的保墒效果。
地膜覆盖使土壤水分垂直蒸发受阻,使总的蒸发量下降,同时,来自土壤中的气态水遇冷凝成水珠,在重力影响下又流回土壤,从而使土壤表层含水量增加。
二是膜下滴管创造的保墒效果。
林源镇自2008年以来就使用了膜下滴灌技术,在薄膜的下面、垄台的上面安装了能够滴水的管子,一头连接机电井,天旱的时候,拉闸输送地下水源就可解除旱情。
据实测,覆膜土壤0~14cm含水量比常规地块高出14%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