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四岸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方案点评DOC
城市滨江景观带设计探析——以重庆市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长江南岸线贯通工程为例

1引言项目地点位于重庆市区南岸区,本项目不仅是重庆“山水之城”核心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质量发展要素的核心聚集地,更是重庆推动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和载体,其地形地貌是重庆“江城、山城”的自然本底和城市特色的生命力所在。
本项目是景观专业牵头的综合类项目,因其有现场环境复杂、涉及管理部门较多以及涉及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等特点,要求设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才能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及落地性。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总结此项目的实践经验,为日后该类项目的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2案例分析2.1前期调研阶段遇到的问题与对策1)由于重庆早期城市建设对于滨江区域的无序开发缺少管控,导致该区域内形成了各类建筑,建成至今部分已经废弃、部分还在运营,建筑权属部门以及其合法性在设计初期难以明确,需协同业主及相关主管部门进行逐一落实,对于违章建筑的处理形式,是拆除还是保留需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决定,对于合法建筑的处理形式,是进行外立面的提升改造还是保留也需结合设计方案与业主商定。
若在建筑是否违章迟迟未能明确的情况下,项目进度需按时推进,建议保留不做改造处理,减少后期实施阶段方案不能落地的风险。
2)由于滨江带涉及的管理部门较多,在管理者内部存在【作者简介】汤玮(1990~),男,湖北武汉人,工程师,从事风景园林设计与研究。
城市滨江景观带设计探析———以重庆市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长江南岸线贯通工程为例Analysis on the Design of Urban Riverside Landscape Belt———Taking the “Two Rivers and Four Banks ”Governance and Upgrading of the South Bankof the Yangtze River in the Main Urban Area of Chongqing as an Example汤玮(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武汉430014)TANG Wei(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Wuhan 430014,China)【摘要】城市滨江景观带因其现场条件的复杂性、改造内容的系统性、涉及专业的综合性等特点,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众多问题导致前期方案无法落地。
重庆主城“两江四岸”城市形象思考

重庆主城“两江四岸”城市形象思考作者:李勇来源:《当代党员》2008年第06期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内在历史文化底蕴和外在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总体特征和风格的集中展现。
在现代社会,城市滨江带是最能充分展现城市规划、城市形象、城市独特文化内涵的重要区域,因而城市滨水景观带通常也是最能引人入胜的地方。
国内外许多城市都非常重视滨江(或河、海)地段的规划建设。
如巴黎(塞纳河)、伦敦(泰晤士河)、阿姆斯特丹(沿河、沿海)、意大利威尼斯及莱茵河沿岸的众多城市;国内的武汉、青岛、三亚等滨水城市,都是因其滨水特征成为人们最向往的居住和旅游城市。
杭州、大连、上海、宁波、广州、桂林更是因对城市滨江滨湖滨海带的重新开发和建设,使城市形象大放光彩。
重庆主城“两江四岸”(长江、嘉陵江)滨江区域,是重庆的“门”、“脸”,“两江四岸”区域的发展,要放在提升重庆城市品牌形象、增大重庆城市吸引力的高度来看待。
重庆城市总体形象的典型——滨江路区域形象重庆主城区“两江四岸”,嘉陵江上游为北碚,下游为渝中区朝天门;长江上游为九龙坡区西彭,下游为江北区五宝镇。
“四岸”的岸线共长321公里,沿江腹地面积近200平方公里。
重庆主城区的“两江四岸”是具有人文气息的地方,从嘉陵江的缙云山到长江南岸,山势逶迤群峰突兀的涂山、黄山、南山,自然资源丰富,景观奇特壮丽,两江秀美、深邃、庄重,像两条玉带缠绕主城。
长江自西南入境,流经数十公里至五宝镇出主城,横穿南山—铜锣山脉,形成铜锣峡和明月峡雄奇险秀的峡谷风光。
拥有数万亩森林的南山被誉为山城的“绿色屏障”和“气候调节库”。
“两江四岸”还孕育出大禹文化、巴渝文化、宗教文化、开埠文化、抗战陪都文化、饮食文化及以解放碑商圈、观音桥商圈、沙坪坝商圈、南坪商圈、杨家坪商圈为代表的现代都市文化和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等,赋予了重庆都市圈资源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较高的城市形象美誉度。
重庆已建成的南滨路、北滨路、嘉滨路、长滨路、沙滨路、九滨路是重庆城市形象的缩影。
重庆两江四岸江北片区城市设计--ECO

Contents 目录:
1..0 政策与规划背景解读 Project Background
2.0 分析 Site Analysis
3.0 案例分析 Cases Study
4.0 定位规划思路 Site Positioning and Strategy
5.0 组团功能 Site Blowups
产业联动 注重效率
资源开发 提升服务
滨江带开发
产业联动——加强区域产业联动,配套CBD和观农贸、协同观音桥 注重效率——因地制宜、补充设置功能业态,促进组团式发展 资源开发——注重沿江滨水空间分段式综合开发与利用,形成滨江体验带 提升服务——提升江北片区商务、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能级
3.0 国内外滨水区发展模式借鉴 Case Studies
重庆、江北商圈发展特征及其对北滨带的影响 小结
商贸流通规模需要提升
现
定位重复,竞争态势明显
实
问
区域聚合辐射能力集聚辐射不足
题
滨江资源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矛盾
以完善城市组团功能为导向
构筑服务要素、功能完整(
发
消费集聚、商务支持、公共服
展
务、城市生态)的业态
诉 求
生态化、可持续型滨江城区
宜居 重庆
畅通 重庆
健康 重庆
重庆总体 发展定位
平安 重庆
森林 重庆
“五个重庆”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 它们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构成重 庆未来发展总体框架 两江四岸尤其是建设宜居重庆的重要 载体。江北滨江带迎来了城市文化、生 活、休闲综合服务提升的机遇,有条件 打造重庆综合配套服务与现代服务业集 聚区
杨家坪片区
重庆“两江四岸”滨江慢行步道的规划设计建议——以重庆市主城区嘉陵江段为例

智库观察重庆 两江四岸”滨江慢行步道的规划设计建议以重庆市主城区嘉陵江段为例周 淼 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既是重庆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㊁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㊂主城区 两江四岸”作为重庆发展主轴,是重庆独特的生态岸线㊁城市的山水走廊㊁景观的风貌窗口㊂通过建立完善的滨江慢行步道系统,保证 两江四岸”滨江空间的可达性㊁开放性和共享性,打造城市公共活动的核心区域,从而为市民创造诗意的栖居环境,为游客提供美好的滨水体验㊂慢行步道(行人及非机动车出行速度≤15千米/小时)是滨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㊂本文将以 两江四岸”中嘉陵江段重点治理提升范围(嘉陵江南岸约14公里:从千厮门大桥至磁器口古镇;嘉陵江北岸约15公里:从千厮门大桥至高家花园大桥)为例,总结 两江四岸”滨江慢行步道贯通的挑战,提出滨江慢行步道规划建议㊂一㊁嘉陵江重庆主城段两岸慢行步道规划的主要问题重庆主城区 两江四岸”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山水景观特色鲜明,为建设慢行步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建设慢行步道仍存在一些问题㊂(一)嘉陵江水位变化大,部分江滩常年在水下自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运行以来,嘉陵江重庆主城段每年1月至5月为泄水期,水位缓慢下降,5月降至一年中最低水位160米高程;7月至9月进入洪水期,一般年份洪水位达到180米高程,10年一遇洪水水位接近184米高程,50年一遇洪水水位接近188米高程;10月至12月为三峡大坝蓄水期,水位保持在175米高程㊂在三峡工程蓄排水和汛期的双重影响下,嘉陵江重庆主城段每年消落高差达20米以上㊂因此,175米高程以下区域常年淹水3 ~6个月,175~180米区域常年淹水7~40天㊂(二)滨江路的建设阻断城市与滨江空间的联系作为城市主干道,嘉陵江两岸滨江路贯通性良好㊁通过性强㊂但由于地形限制,嘉陵江两岸滨江路以高架桥为主,长约22千米,占嘉陵江两岸滨江路总长75%左右㊂滨江路与江面的巨大高差与滨江通道的欠缺导致滨江路只能看江㊁不能达江㊂同时,滨江路高架桥的架设也将内侧城市与滨江空间的步行通道 隐藏”在高架桥下,滨江通道缺乏标识,市民难以发现㊂(三)滨江轨道交通站通而难达轨道2号线渝中区段部分沿嘉滨路布局,沿途有黄花园站㊁大溪沟站㊁牛角沱站㊁李子坝站四个临江站点㊂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从以上四个轨道站点出发,均需要通过标识性弱的曲折通道和梯步,绕行十多分钟方可到达滨江空间,临江站点通而难达的特征明显㊂二㊁嘉陵江重庆主城段两岸规划慢行步道的建议滨江慢行步道通过串联健身㊁休闲㊁运动㊁交往㊁娱乐㊁购物㊁居住㊁人文遗址等功能场所,构建起完整的滨江步道网络系统,不仅可以提高滨江空间可达性,也可以提升滨江空间品质㊂(一)分级贯通基于重庆山地城市的特征,结合嘉陵江水文条件与‘重庆市主城区防洪规划(2016 2030年)“‘重庆市河道管理条例(2015年修订)“要求,滨江步道以分时段分季节全线贯通为目标,划分为175米以下,175~185米,185米以上三个区域,以延续重庆立体交通特征,保留特色山水格局㊂175米高程以下区域常年淹水3~6个月,滩涂以草本和灌木为主,是滨江消落带㊂对于此区域,应尽量保留自然地形地貌㊁保护原生动植物群落㊁维护原有消落带生境,减少人为干扰㊂因此,此区域内的滨江步道应是自然式小径,富有生态野趣㊂175~185米高程区域常年淹水7~40天,呈现乔-灌-草多层次复合群落,是滨江景观带㊂此区域淹水天数较少,但每年汛期易受洪水冲刷,因此滨江步道宜顺应地101重庆行政 2020年第5期形布局㊂禁止在行洪断面内建造构筑物以免影响汛期行洪安全,并减少硬质挡墙等工程措施对原始地形和生态环境的影响㊂总体上营造高低起伏㊁步移景异的慢行体验,构建独一无二的山地城市滨江步道景观㊂185米以上区域位于二十年一遇洪水线以上,可全年通行㊂此区域内的滨江步道应适应市民的休闲活动需求,体现景观性㊁文化性㊁艺术性㊂(二)结合沿线码头打造亲水广场主城嘉陵江段沿岸有8个货运码头,包括刘家台码头㊁大溪沟码头㊁相国寺码头㊁忠恕沱码头㊁羊角堡码头㊁中渡口码头㊁石门码头㊁庙溪嘴码头㊂根据‘主城区 两江四岸”109公里港口及停泊船舶岸线治理规划(2018 2022年)“,中渡口㊁忠恕沱㊁相国寺㊁大溪沟4个码头将改造为观光航线停靠点,而其他4个货运码头(庙溪嘴㊁石门㊁羊角堡㊁刘家台)将完全退出货运功能㊂与狭窄㊁陡峭㊁常年被淹的嘉陵江岸不同,8处码头平整㊁开阔㊁规整,且均在175米常水位以上,无疑为滨江休闲广场的打造提供了充足的空间㊂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 共抓大保护㊁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坚持工程减量㊁生态增量的原则,采用减砼增绿的策略,对硬质㊁空旷的混凝土码头进行大规模生态绿化治理㊂通过搭配嘉陵江消落带乡土植物物种,保证景观能够自然且持久地生长和维护,将嘉陵江沿岸8处位置优越的货运码头转变为绿意盎然的滨水广场㊂(三)优选布局景观眺望点:看得见水㊁望得见山㊁记得住乡愁通常来说,眺望点总是处于山顶㊁超高层楼顶之类的高处,以鸟瞰㊁俯瞰㊁远眺为主㊂而处于低处的嘉陵江两岸则提供了独特的眺望视角与 潮平两岸阔”的视线通廊,同时嘉陵江沿岸优异的山水禀赋㊁丰富的历史遗迹,为市民提供了山㊁水㊁文化三个类型的景观视线焦点,带来立体山水城市的美景㊂1.望得见山㊂嘉陵江两侧视域范围内主要有南侧的鹅岭-佛图关中部山脊线和北侧的鸿恩寺森林公园两座明显山体,共三处重要眺望对象㊂一是由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㊁轻轨2号线㊁鹅岭公园飞阁构成的展示重庆山城特色的多层次景观;二是佛图关山顶的重庆电视发射台;三是鸿恩寺公园内的鸿恩阁㊂通过选择山景眺望对象和滨江眺望点,控制前景㊁背景及两侧相关区域高度,以保护眺望景观不受影响,构建独特的仰视视线廊道眺望山城景色㊂2.看得见水㊂得益于山城地形,重庆的江边不单可以观水㊁亲水㊁玩水,还可以透过江水观赏重庆的夜景㊂古巴渝十二景中 字水霄灯”描绘的就是江水映照出两岸的灯火,熠熠生辉的景象㊂嘉陵江段最美的 江灯”在洪崖洞,清乾隆巴县知县王尔鉴诗云: 高下渝州屋,参差傍石城㊂谁将万家炬,倒射一江明㊂”对于此类水景,需要对眺望点㊁视角㊁视线㊁视域和层次进行分析和安排㊂借助于嘉陵江蜿蜒曲折的岸线,除了对岸的眺望点,同一侧水岸也应设置多处眺望点,提供与众不同的景观视角㊂3.记得住乡愁㊂嘉陵江两岸历史遗迹众多,以抗战文化㊁统战文化㊁革命文化为主,沿线有4处传统风貌街区,分别是中山四路传统风貌区㊁李子坝传统风貌区㊁第十兵工厂传统风貌区㊁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有多处近现代工业遗址,如大溪沟发电厂旧址㊁特钢厂旧址㊁嘉陵厂旧址;有多处历史建筑,如周公馆㊁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等㊂目前沿岸历史遗迹大多保持着良好的传统风貌,第十兵工厂传统风貌区正处于开发建设阶段㊂除了成为记录重庆历史㊁承载城市情感的视觉焦点,一些历史遗迹与滨江空间直接连通,使得历史文化与江岸休闲空间相融合,增加滨江步道的趣味性㊂(四)增加与城市的连接,彰显山水之城的独特魅力嘉陵江两岸地形复杂,需要延续重庆地上㊁地面㊁地下的立体连接模式,缝合滨江步道与城市腹地㊂首先,针对滨江与城市腹地高差大㊁多层次交通相互孤立的情况,在合适的节点设置步行天桥连通滨江空间,提高通道的标识性,加强山城与水岸的联系㊂其次,在布局滨江步道的基础上,规划连接水岸与城市腹地的沿线商业中心㊁居住社区㊁城市公园㊁公交站及轨道站的纵深步道,构建一个相互连通的步行道路网络,保证空间序列的连续与完整,实现城市与水岸的融合㊂再次,选取可连通滨江腹地的地下空间,设置地下通道和停车空间,在增加水岸与城市连接的同时,为市民解决滨江路沿线停车难的问题㊂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责任编辑:张 波201。
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滨江地带城市设计 ——江北片区-5

5.3 非住宅 1.概述
154
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滨江地带城市设计 江北片区
CHONGQING CHANGJIANG RIVER & JIALINGJIANG RIVER WATERFRONT URBAN DESIGN JIANGBAI DISTRICT
本城市设计对非住宅的控制主要通过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退让、建筑边界线控制实现。地标建筑应在建筑设计阶段进 行多方案比选。
功能单元划分图3.交通系统规划控制
3.1 道路系统 3.1.1 道路等级与宽度
快速路
道路等级 内环快速
快速路三横线 快速路三纵线 快速路四纵线
车道数
6 6 6 6
机动车道宽度 (米)
32 27 27 34
人行道/保护距离 (米) 50
13.5
13.5
10
146
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滨江地带城市设计 江北片区
20000
N10-1/03
②
2
三钢厂桥头广场
4500
N10-1/03
②
3
茶园一号广场
1000
O27-1/03
②
4
茶园二号广场
1000
O27-7/03
②
5
鸿恩寺街区一号滨江广场
4000
K19-4/02
②
6
鸿恩寺街区二号滨江广场
800
K18-2
②
7
鸿恩寺街区三号滨江广场
800
K19-5-1
②
8
国奥滨江广场
4
16
8
32
次干道
次干道II
4
16
5
26
次干道III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主城区“两江四岸”公共空间建设设计导则(试行)的通知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主城区“两江四岸”公共空间建设设计导则(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0.04.23
•【字号】渝建〔2020〕30号
•【施行日期】2020.04.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建设
正文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关于印发重庆市主城区“两江四岸”公共空间
建设设计导则(试行)的通知
主城各区政府、市级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指导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作,按照《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实施方案》(渝府办〔2018〕25号)要求,我委组织编制了《重庆市主城区“两江四岸”公共空间建设设计导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重庆市主城区“两江四岸”公共空间建设设计导则(试行)》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0年4月23日。
承启人文生态 重塑山城水岸——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滨江地带城市设计

73
l
展 滨 江地 区整 体 规 划 策 划 和 功 能 组 织 优 化 设 计 , 突 出对 重要 滨 水 景观 资 源 的合 理 利 用 , 掘 山 城 、 挖
பைடு நூலகம்
江城 特 色 , 倡导 城 市 滨 江 空 间 公共 性 和 可达 性 , 促 进城 市 功 能 与社 会 、生 态 、文化 、景观 建 设 协 调 发 展 ,探 索构 筑 高 品 质人 居 环 境 、 塑 造 国 际 山 水都 市 形 象并 重 的城 市 设 计 策 略 。 【 关键 词 】 两 江 四岸 ;城 市 设 计 ;功 能优 化 ;形 象
1 生山体 。 ( )三 峡 大 坝 蓄 水 后 长 江 嘉 陵 江 江 水季 3
ti ou iy ofCho qi a n sc t ng ng, h sp pe i g co o — t i a rusn e l gy ba e s ,hu a — i ntd n s s ana e de l m n ore e a d u t i bl veopm e nt ie l gym a e ec m p e n i ep a n f c i a d o o k st o r he sv l na d h un ton l o tm i ai n ew ae fon r a. p i z to oft trr ta e Thepln sr s e h a te s s r to ly utlz ng k y ba a ds a e, c va i ai na l iii e ur n l n c p ex a tng d si g s ngf au e f“ o nti o iy ’ nd‘i — itn uihi e tr so m u a n usct ’a 'v r e sd iy” a vo tngpu i e t ea c esi i— r i ec t , d cai blcf aur nd a c sb l iy ofur n s c pr o i g c or na e v l — t ba pa e, om tn o di t d de e op m e t unc i n s i t ec ogy, ulu e ntofciy f ton a d oc e y, ol c tr a l n c pec nd a ds a onsr to s st xp o e p a ni tuci n o a o e l r l n ng sr t geso id n gh q lt m a n io tae i fbul i ghi — uaiyhu n e v r nm e t n n d veop n ntr t na un ano nd wae — a d e l i g i e na o l o t i usa tr i m r n iy i g fo tc t m a e.
易道两江四岸城市设计最终方案汇报

- 进一步加强对重庆特色的体现,着重发掘重庆滨江水岸的环境物质与人文特色。 - 作为总规的后续规划,需要强化总规与滨江地带战略规划的衔接关系 - 对各分区城市设计方案征集书进行检视,并与文本进行整合 - 生态用地控制要求的制定结合相关规划要求提出明确且便于管理的后续指导控制措 施 - 为重庆沿江产业的策划作指导性建议,其中重点在创意产业及金融服务业,并增加 相 关项目策略提供国内外参考案例 - 结合重庆扩城计划的提法,提出相关策略及指导原则 - 补充完善对沿江发展的相关专项研究提案,引导下一步专项研究工作的展开 - 进一步扩展与深入分区定位及控制性原则
3 主要修改内容汇总(廊坊后) MAIN REVISION CONTENT
规划部分调整 生态部分调整 经济部分调整
3 主要修改内容汇总(廊坊后) MAIN REVISION CONTENT
规划部分调整 生态部分调整 经济部分调整
文本框架调整
文本结构基本不变,重新 对现状分析进行整理与梳 理。增加该章节。详见P 12-23
2008年6月第二阶段文本
2008年9月最终文本
文本框架调整
文本内容调整
规划部分
1. 增加了滨江地带战略规划与重庆城乡总体规划的衔接检审,独立成篇,详细阐 述本规划的分区对总规中各组团的滨水地带发展所进行的重新解读与深化。
4. 检视了相关地区标书,修整完善各分区的规划内容,分别在分区的功能定位、 环境控制、规划景观控制等方面补充了深入具体的论证。
5. 通过增加对重要节点的三维空间设计论证规划的可行性。
环境部分
1. 深入人文策略的研究。强调了人文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并引入大量国内外参考 案例,为下一步工作提供扎实可靠的基础。
2 主要反馈意见汇整(廊坊后) MAIN FEEDBACK COLLEC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两江四岸”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方案点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类矢志不渝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人们更加关注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力求通过调整城市的生产、生活环境来改善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以满足人类对聚居环境的高品质要求。
在这一发展背景下,作为城市最具活力的地区——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建设、更新、保护成为了人们最关注的焦点。
以长江、嘉陵江两大水系为自然地理要素将重庆大都市区天然分隔成“两江、四岸”的地理单元,两江既是重庆的“母亲河”,更是城市历史演替、兴衰发展的见证和印记。
两江及四山(明月山、铜锣山、中梁山、缙云山)是构成重庆“山城”、“江城”的自然本底,也是重庆城市特色的生命力所在。
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将最具发展潜力的“两江、四岸”作为营造城市特色和体现城市公共生活中心的定位高度加以打造,通过“两江四岸”城市设计国际竞赛活动的举办,力求选出富有创意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作为实施重庆滨水区域开发计划的宏伟蓝图。
本次竞赛活动中有很多来自国际知名设计公司,比如英国阿特金斯工程顾问有限公司、法国夏邦杰设计、德国SBA、澳大利亚伍兹贝格公司、英国工程设计院、丹麦VLA建筑设计事务所等。
大部分是国外公司与境内公司合作的设计方案,从构成上看都是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设计公司,如重庆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市城市
规划设计研究院、广西华蓝设计集团、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
总体而言,这些城市设计作品都具有较高的水准,共同点都突出了“滨水区城市设计的生态性、公共性、开放性”特征,强调城市与自然融合,将公共生活与城市亲水环境的营造结合一并考虑,体现了“生态、人本”的现代设计思想。
由于涉及的作品较多,要想对每个作品做细细解读也绝非易事,仅仅就比较关注的几个设计谈谈自己的看法:
钓鱼嘴片区
钓鱼嘴片区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定位为休闲旅游功能,四家设计单位的作品都从不同程度上体现了总规的相关要求,第一方案:法国夏邦杰设计的作品结构清晰,通过构筑三大主题园,作为规划区的核心,以此为依托,南北强化交通联系和生态廊道的贯穿,形成南部滨江休闲及国际会议会展区、中部创业及交通换乘中心、北部居住生活中心的总体布局,规划以五个较大型的公园为生态斑块,以东西南北与长江贯通的绿带为生态廊道,各功能建筑组团为生态基质构筑“领衔西部才智高地,山间水岸休闲之都”。
其国际会议中心以生态覆土建筑为创意,体现了尊重自然、尊重山地特征的“设计结合自然”的思想,体现出其娴熟的设计思想和重视生态的理念,给人留下颇为深刻的印象。
它以位于中部位置的交通换乘中心——轻轨站综合体建筑为整个规划区视觉焦点,形成规划区的标志性(建筑)景观,塑造出丰富、多变的城市天际轮廓。
规划的不足在于:规划居住生活区布置了大量的高层建筑,使得
开发强度过大,居住空间层次不够丰富,过高的容积率给新颖的设计方案和理念大打了折扣,过高的容积率和大量别墅的布置只能让地产开发商获得丰厚的利润,而广大市民却要承担高昂的代价。
其次,方案的不足也体现在滨江地带提供给市民的公共活动空间和休闲活动项目过少,生活性和休闲性略显不足。
第二方案:英国工程院设计的作品以“依山、伴江、连绿、建城“为设计理念,将滨江区域作为市民公共休闲空间布置为公园,通过设置别墅等低层低密度住宅,将滨江景观引入城中,滨江区域设置标志性建筑,作为重点景观塑造。
在北部形成居住及公共服务中心区,建筑高度、密度把握较好,整体容量适中。
整个方案结构清晰,交通便利,提出了大都市区兴起的P+R(停车与换乘)交通模式,生态网络化构筑,滨江景观最大限度还于市民。
个人觉得是最理想的设计方案,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第三方案:法国拉维莱特建筑学院与重庆大学城建筑城规学院合作设计作品
提出将钓鱼嘴打造为“艺术岛”,构筑“文化创意圈”、“生态活力岛”、“山水宜居城”。
方案的优点在于提出了打造与中央活力区,通过主题公园(类似于迪斯尼乐园或嘉年华)来提升其在重庆主城区的地位。
其次,方案的不足也体现在开发容量过低,城市政府的土地收益难以保障,再者,整个规划感觉就是缺乏清晰的结构,城市空间组织有待优化,太过于强调均质化,容易使方案显得平淡而缺乏特色。
第四方案:广西华蓝设计集团设计作品
提出将钓鱼嘴打造塑造成为“西部艺术中心,山地建筑风貌区”
规划提出建设七大主题建筑风貌区来组成西部艺术中心,山地建筑风貌区,集中展示不同地域山地建筑艺术及西部艺术。
想法新颖,但是操作性不强,
其次,规划结构不清晰,空间组织不甚理想,公共空间缺失,对山水环境的利用不充分,山地特色和滨江特色体现不足。
大渡口区重钢片区
总体而论,该片区设计作品均有很好的创意,其共同点是突出城市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强化城市工业发展的历史记忆,唤起市民对昔日岁月的美好回忆。
几个方案中,感觉最具创意的是丹麦VLA建筑设计事务所的方案,规划提出“满江红,体验经济后工业文化”的主题,并以七大景观要素即“七星伴月、揽江阳台、钢铁之冠、钢岩赤脉、钢铁之钻、铁花满江、绿脉抱月”及一个工业遗址体验公园为支撑架构,充分体现了设计师对基地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内涵挖掘,设计者倡导“滨水公共空间还于市民”真正将滨水空间作为市民日常生活起居的公共阳台,将滨水区域退让,留白,留足、留够,增大城市公共空间向长江江面延伸,从而实现了城市与自然的充分融合。
规划的创意还体现在对工业建筑文化的深层解读上,将炼钢的烟囱、钢水炉火色彩等细致入微的元素运用到城市设计中,深化了主题,强化了特地文化的魅力,该方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还有其他几个印象较深刻的国外方案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面也做了积极的探索,提出构筑低碳城市、绿色交通体系,通过建设环形生态绿带,产生阻断热岛效应,为营造生态城市奠定有力的生态基础设施,充分体现了国外设计师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实践上的探索与不懈追求,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其他的片区还比较多,设计方案各有千秋,由于时间和知识所限,不可能对每个方案一一解读。
通过本次城市设计展,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首先:城市设计在规划法规层面,尚不属于法定规划类别,但在现实的规划编制中已经受到足够的重视,成为许多大中城市形象塑造和城市环境建设的有效指导,对于落实、深化城市总体规划、指导建筑设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城市的重点地段、区域有必要开展城市设计。
其次: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编制中的一个品种,属于城市规划编制层面,在强化依法行政、强调公平、公正、公开、倡导民主的现代城市规划管理体制下,通过重点项目的规划公示,让广大市民参与制定城市规划,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宗旨。
有利于城市的规划建设。
再者:在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不断深化的今天,大城市的重大规划项目国际招标咨询活动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境外公司富有创意的设计作品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的同时,其下一步深化落实过程中如何将原有的设计理念自始至终贯穿下去,是很重要的一方面,需
要加强相关的政策研究与引导,使规划落到实处。
2009.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