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四岸滨江地带城市设计——重钢片区

合集下载

重庆市两江四岸风貌建设试验段方案设计

重庆市两江四岸风貌建设试验段方案设计

商业店铺选址兼顾城市腹地规划与野猫溪码头选址
L:约600M
L:800M
L:1050M
架空平台,平台上设置 临时商业
商业店面位置
重庆游轮母港选址之一 野猫溪港址全长345米
L:650M
弹子石公园段
弹子石码头段
阳光100段
滨江商业及临时商业的设置紧邻野猫溪港址; 一、商铺及临时商业点能更好的为码头提供配套服务 二、利用码头的人流带动码头周边商业的人气
37 重 庆 两 江 四 岸 滨 江 景 观 设 计
剖面分析——标准立面分析
防水青砖贴面 防水红砖贴面 深灰花岗岩贴面
防水红砖贴面 防水混凝土火炬形花钵
防水混凝土 防水混凝土
17500
9000
1700
10500
7000
4000
2300
1000
6000
6000
30000
6000
6000
6000
6000
平面设计分析
标段1
节点1
标段2
节点2
标段3
节点3
标段4
设计后沿江平面图
标段一
节点一
标段二
节点二
标段三
节点三
标段四 设计后沿江立面图
32 重 庆 两 江 四 岸 滨 江 景 观 设 计
标段设计
标段一
坐凳树池 临时商业
188m标高观景步道
180标高服务设施 观景挑台
标段二 坐凳树池 临时商业
188m标高观景步道
标段2设计
188.00 180.00 172.00 162.50
B

1.观景散步道

2.观景挑台

大渡口滨江路片区研学行

大渡口滨江路片区研学行

大渡口滨江路片区研学行作者:张渝来源:《地理教育》2020年第11期长江绕过钓鱼嘴,流入了大渡口的臂弯。

借长江之势,重钢落户大渡口,因重钢之要,大渡口设区。

随着重钢的环保搬迁,留下宽阔的沿江土地,带来转型的阵痛,也迎来发展的契机。

大渡口滨江片区,北连九龙坡,东南隔江与巴南相望,大致呈东南—西北走向,涵盖老重钢片区、义渡古镇、环金鳌山片区、钓鱼嘴片区四个区域,独具特色的滨水景观、交通条件、土地资源和人文遗存绵延汇聚了这块福地。

2019年11月22日,在大渡口区甘露地理名师工作室老师的带领下,沿着大渡口滨江路从北向南行走,感受家乡破茧化蝶、文化浸润的美丽嬗变。

本次研学共设四个考察点,主要就工业、城镇、港口的区位因素变化进行考察(图1),并思考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

一、守钢城之魂从学校出发,经钢花路,来到本次研学第一站:重庆市工业博物馆(106.48°E,29.47°N),在此老师引导我们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改变以及钢城文化对大渡口区的影响(图2)。

重器西迁,为国扛鼎,重庆钢铁厂记录着辉煌的中国近代钢铁工业历史,见证了重庆的沧桑与自强,更用钢铁和生命铸就了不屈的钢魂。

这段历史置于地理之中,工业区位因素的改变以及厂区迁入、搬出均因地有理。

西迁钢厂,水运为先,原料、燃料运入亦要依托长江及其支流,厂址必须选在长江沿岸。

考虑出品远销及电力供应,厂址距离主城不能太远。

厂区占地广,接近供水位不宜太高,又无淹没之虑,需布置于宽阔的河流阶地。

邻近规划的成渝铁路接轨方便,产品可由铁路运出。

综上所述,长江北岸,三面环山,呈月牙形的大渡口江边符合条件。

自此,大渡口便深深打上了重钢的烙印。

经过七十多年岁月的洗礼,主城规模扩大,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周边资源消耗殆尽等导致成本上升,老旧的生产线也制约着产能的提升,这一系列问题的治本之策就是环保搬迁。

2011年,重钢迁到长寿,为传承这段历史文脉,这里没有成为滨江商业街,而是将重钢老厂活化利用,打造了重庆工业文化博物馆,向世人诉说这座钢城的记忆。

以人为本 因地制宜——关于重庆两江四岸风貌改造建设要点的探讨

以人为本 因地制宜——关于重庆两江四岸风貌改造建设要点的探讨

城市地理040以人为本 因地制宜——关于重庆两江四岸风貌改造建设要点的探讨宋 竹(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重庆 400015)摘要:两江四岸滨水地带是重庆重要的城市旅游、文化展示和全民健身的场所, 也是重庆城市形象的代言。

本文分析了两江四岸风貌改造随着国家对重庆发展战略的定位迎来的发展机遇及因自然、地理等条件限制所面临的挑战。

从建设原则、建设要素及建设方法等角度探讨了“两江四岸”风貌改造建设的要点。

引言:重庆一直有“山城”、“江城”的称谓,“四山、三谷、两江、一城使重庆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

长江、嘉陵江在重庆汇合,贯穿城市中心区而过,沿江地形条件复杂,多峡谷、冲沟、陡坡,少缓坡、平地。

重庆的发展几乎是依水而生,从半岛一叶到陪都西拓,到三线建设跨越两江,可以说直到直辖之后才开始从沿水发展转向南北向内陆纵深拓展。

在重庆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受江水涨落影响较大,滨江景观价值一直未得到有效发挥,滨江亲水功能也未充分利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重庆正快步迈向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在新的发展要求和历史机遇下,进一步提升滨江景观品质,把“两江四岸”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滨水空间,对提升重庆城市形象,打造国际都市品牌意义重大。

1. “两江四岸”风貌改造建设的机遇与挑战“两江四岸”特指长江、嘉陵江流经重庆主城的滨江区域。

两江四岸滨水地带是重庆重要的城市旅游、文化展示和全民健身的场所,也是重庆青山绿水独特的景观风貌展示带。

随着重庆新一轮的发展趋势,两江四岸滨水地带也迎来了进一步提档升级的机会,但同时也受现状和地理条件限制,在进行改造建设时面临严重的挑战。

1.1机遇1.1.1 新的发展阶段2010年,重庆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一起,被确定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同时重庆被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区位优势突出,战略地位重要。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以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城市群战略的实施为全市加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建设和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提供了重大机遇。

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沙坪坝区滨江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

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沙坪坝区滨江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功能规模及布局 (2)第三章土地利用控制 (3)第四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3)第五章城市交通规划 (4)第六章市政工程规划 (4)第七章城市设计导则 (7)第八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8)第九章防灾减灾规划 (9)第十章附则 (9)附表一土地利用汇总表 (10)附表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规划一览表 (1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强化对城市空间资源的管理,优化和合理配置城市空间资源,使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沙坪坝区滨江地带双碑-井口段范围内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有序进行,特编制《重庆主城两江四岸沙坪坝区滨江地带双碑-井口段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重庆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重庆市规划标准与准则(重庆市城乡规划导则)》、《重庆市加油(气)站布点规划(2005-2020)》、《重庆市都市区邮政设施专项规划(2008-2020)》、《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重庆市双碑组团A、B、C、D、E、F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庆市沙坪坝组团A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对《重庆市统筹城乡规划综合改革试验方案(纲要)》意见的函》(建规函[2008]261号)、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条规划范围为:东至嘉陵江,西以遂渝铁路为界,南起磁器口古镇,北至规划井口水厂。

第四条在规划范围内开展的与城市规划有关的设计、管理及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

第五条文本中第十、十二条、十三条、十五条、十六条、三十九至四十五条及分图图则中确定的土地用途、容积率、公共绿地面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为强制性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重庆主城“两江四岸”城市形象思考

重庆主城“两江四岸”城市形象思考

重庆主城“两江四岸”城市形象思考作者:李勇来源:《当代党员》2008年第06期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内在历史文化底蕴和外在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市总体特征和风格的集中展现。

在现代社会,城市滨江带是最能充分展现城市规划、城市形象、城市独特文化内涵的重要区域,因而城市滨水景观带通常也是最能引人入胜的地方。

国内外许多城市都非常重视滨江(或河、海)地段的规划建设。

如巴黎(塞纳河)、伦敦(泰晤士河)、阿姆斯特丹(沿河、沿海)、意大利威尼斯及莱茵河沿岸的众多城市;国内的武汉、青岛、三亚等滨水城市,都是因其滨水特征成为人们最向往的居住和旅游城市。

杭州、大连、上海、宁波、广州、桂林更是因对城市滨江滨湖滨海带的重新开发和建设,使城市形象大放光彩。

重庆主城“两江四岸”(长江、嘉陵江)滨江区域,是重庆的“门”、“脸”,“两江四岸”区域的发展,要放在提升重庆城市品牌形象、增大重庆城市吸引力的高度来看待。

重庆城市总体形象的典型——滨江路区域形象重庆主城区“两江四岸”,嘉陵江上游为北碚,下游为渝中区朝天门;长江上游为九龙坡区西彭,下游为江北区五宝镇。

“四岸”的岸线共长321公里,沿江腹地面积近200平方公里。

重庆主城区的“两江四岸”是具有人文气息的地方,从嘉陵江的缙云山到长江南岸,山势逶迤群峰突兀的涂山、黄山、南山,自然资源丰富,景观奇特壮丽,两江秀美、深邃、庄重,像两条玉带缠绕主城。

长江自西南入境,流经数十公里至五宝镇出主城,横穿南山—铜锣山脉,形成铜锣峡和明月峡雄奇险秀的峡谷风光。

拥有数万亩森林的南山被誉为山城的“绿色屏障”和“气候调节库”。

“两江四岸”还孕育出大禹文化、巴渝文化、宗教文化、开埠文化、抗战陪都文化、饮食文化及以解放碑商圈、观音桥商圈、沙坪坝商圈、南坪商圈、杨家坪商圈为代表的现代都市文化和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等,赋予了重庆都市圈资源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较高的城市形象美誉度。

重庆已建成的南滨路、北滨路、嘉滨路、长滨路、沙滨路、九滨路是重庆城市形象的缩影。

重庆两江四岸重点地段建筑风格

重庆两江四岸重点地段建筑风格

XX主城两江四岸滨江地带城市设计重点地段建筑风风格研报告XX市规划局XX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09年5月1990年代中期以来,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动下,我国西部地区山地城市建立进入了一个快速开展的时期。

在城市经济转型和全球化的双重影响下,山地城市景观形态原有的构成要素已发生较大变化,需要按照新的时代需求重新建构城市景观格局,并赋予其新的地域特征。

山地城市的景观要素可分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两个局部:自然要素是指山地城市中对人们的城市形象认知具有突出影响力的自然景观形态,如山脊、山体、崖壁等,由于水资源是制约山地城市开展的根本条件之一,具有一定规模的山地城市一般兼具滨水的特征,因此,江河岸线也是许多山地城市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局部;人文要素主要是指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经长期演变形成的独特城市人工景观形态,如城市形态、空间格局、天际轮廓线等。

从人文地理的研究视野来看,任何地域的人类聚落形态都是人类社会对其生成的自然环境的能动反映,人类聚落的形态和规模只有与自然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才能顺利开展,而这种平衡一直贯穿于聚落发生、开展、演替的历史进程中,并最终形成了聚落独特的地域性特征。

因此,对具有漫长开展历程的城市进展景观形态研究与重塑,必须将城市的开展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充分了解在过去的开展历程中,城市如何在功能增加、规模扩展的情况下平衡城市与自然环境容量限制之间的矛盾。

1.当前XX城市整体形态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特征;长期以来,XX主城区滨江地带因有水运之便利和相对平坦的用地条件,逐渐成为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聚集区域;但近5来,在“退二进三〞政策的指导下,许多滨江生产企业逐步退出XX主城区,从而为主城区的城市开发提供了难得的土地资源;另一方面,滨江路修建带来了交通条件的改善,滨江地带以其良好的景观和生态条件,成为城市中心区新的开发热点区域;至2009年,XX滨江规划区域已逐步扩展至长江与嘉陵江的180公里岸线、约230平方公里的广阔区域〔图1-1〕;当前,城市经济转型所带来的功能构造转换,既为城市景观提供了新的拓展空间,又提出了新的课题。

重庆两江新区总体规划中规院课件

重庆两江新区总体规划中规院课件
涉外使馆区扩区:新建第三使馆区,依托亮马桥高档酒店群发展国际化住区 奥体中心:结合奥运会场馆和奥体国家公园
钱江新城CBD:占地约4平方公里
浐灞生态商务区:包含总部经济区、金融核心区、贸易会展中心和世园会服务配套
金融中心拓展:CBD东扩、金融街西拓 金融后台建设:中关村科技金融区、丰台新兴金融区,海淀稻香湖
中国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 百万吨乙烯和千万吨炼油 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
空客A320中国总装厂 京粮集团天津临港粮油产业基地 中石油百万立方米商业原油储备库 中船重工天津临港造修船基地 中航直升机总装厂
商贸项目
创新项目
服务项目
产业项目
1.2 转型时期的国家特区和中心城市
*
于家堡商务区
空客组装基地
中澳皇家游艇城
中新生态城
于家堡商务区
东丽湖 高端社区
大飞机 项目
长征火箭制造基地
海河中游文化和 行政中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澳皇家游艇城
中新生态城
于家堡商务区
东丽湖 高端社区
大飞机 项目
长征火箭制造基地
海河中游文化和 行政中心
*
北京
广州
杭州
西安
中关村扩区:向海淀山后地区教育基地和科技园区
兴建广州科学城 打造大学城和国际生物岛 中新知识城项目落地
迪斯尼
浦东机场
市中心
12km
世博会
20km
30km
空间结构的调整:工业职能从黄浦江一线向滨海的全面转移,滨江及纵深拓展带上高端服务、高端消费和研发创新功能的强化。
1.2 转型时期的国家特区和中心城市
周康
惠南新市镇
临港产业城
空港城

滨水区城市设计案例分析研究——以重庆为例 樊赛连

滨水区城市设计案例分析研究——以重庆为例 樊赛连

滨水区城市设计案例分析研究——以重庆为例樊赛连摘要:分析滨水区特质及开发模式,解释成开发热点的原因;通过案例分析研究,借鉴欧美及国内城市滨水区更新开发的成功经验及模式,结合重庆主城区典型的城市发展现状,针对重庆当地典型案例进行城市设计实例应用研究。

关键词:滨水区特质;开发模式;风貌保护;发展策略在欧美国家滨水区开发建设始于1960年代末的北美。

1950年以来,随着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城市滨水区经历一场严重逆工业化进程,一度兴盛的内港区迅速衰落。

1967年,城市内港滨水区的衰落引起各方关注。

1980年代,滨水区再开发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并掀起世界性再开发热潮。

1990年以来,国内很多城市开始关注滨水区的重要性并进行开发实践,借助滨水区的成功开发或再开发实现城市复兴的目的。

一、滨水区特质1 多重价值性社会转型的契机使滨水区日益成为新的土地投资热点。

对政府或投资者来说,滨水区开发或再开发,蕴涵巨大的经济价值。

滨水区人类活动参与丰富,且自然环境风光优良,是理想的公共开放空间,具有极高的景观价值。

成功的滨水开发项目是城市对外宣传的“门户”,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新的投资,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2矛盾复杂性产业转型、工业衰退使滨水区成为城市中经济、社会、环境问题最突出的区域,各类矛盾复杂集中。

1)、土地稀缺与开发需求旺盛的矛盾:滨水区土地容量有限,产业结构调整置换部分土地,满足不了城市的开发需求。

2)、休闲需求与基础设施滞后的矛盾:滨水区是旅游休闲、体育锻炼、社会交往和其他户外活动的良好场所;但交通不便、公共空间等设施缺乏,降低休闲积极性。

3)、城市开发与生态敏感之间的矛盾:滨水区不可持续开发建设模式,在不同程度上对城市原始的地形地貌造成破坏。

4)、不可持续的开发建设行为与城市历史文化肌理之间的矛盾:滨水区的城市开发建设逐步蚕食历史传统街区、特色码头和工业遗址,破坏滨水区历史文化肌理。

二、滨水区开发模式世界上众多滨水开发项目,其建设初衷和最终目标都是城市滨水地带乃至整个城市的复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单元20号地块DEMO : Purchase from to remove the watermark
控制单元21号地块
控制单元21号地块
21
号控制单元控制导则
用地功能及指标
号控制单元主要以公建为主。

2、该控制单元范围净用地4.74ha。

3、总建筑量为18.38
万平方米,净容积率3.88。

建筑布局
1、布置标志性建筑作为区域视线引导。

2、采用通透式建筑布局方式,布局不宜太密。

建筑风格及色彩
1、简洁现代风格为主。

2、公建建筑以冷灰色为主调。

建筑高度
1、将单元内建筑控制为54米、100米2个梯度控制。

开敞空间及视线通廊 22号控制单元控制导则
号控制单元主要以公建、广场为主,配置完善的公建活动。

建筑布局
1、以多层公建为主。

3、滨江区域采用通透式建筑布局方式。

4、相邻公共建筑裙房及商业裙房可以用天桥或人行通道连接。

1、简洁现代风格为主。

商业裙房立面要求采用通透性较强的界面,加强城
建筑高度
1、将单元内建筑控制多层为主,两幢小高层点缀其中。

控制单元22号地块
控制单元23号地块
23
号控制单元控制导则
建筑布局
1、高层建筑沿江面前低后高布置,形成沿江阶梯式的建筑轮廓。

2、前排高层与后排高层建筑以6层(18米)的高度梯度依次布局。

1、简洁现代风格为主。

商业裙房立面要求采用通透性较强的界面,加强城
2、商业建筑以冷灰色为主调,裙房可采用暖色调点缀,体现商业氛围。

建筑高度
1、将单元内建筑控制为54米、72米、100米3个梯度控制。

2、单元内居住高层建筑限高100米,商业裙房限高18米。

控制单元24号地块
24号控制单元控制导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