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红外激光

合集下载

红外激光测温

红外激光测温

红外激光测温导言红外激光测温是一种非接触式测温技术,利用红外激光辐射的原理,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能量来确定物体的温度。

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快速、准确、安全等优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红外激光测温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原理1.1 红外辐射物体在一定温度下会发射出红外辐射能量,其强度与物体的温度成正比。

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物体表面发射出的总辐射功率与其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1.2 红外激光红外激光是一种波长范围在红外线区域(约0.75-1000微米)的激光。

它具有单色性好、方向性强等特点,可以通过适当选择材料和结构来实现不同波长的激光发射。

1.3 激光测温原理红外激光测温利用红外辐射和红外激光的特性,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能量来确定物体的温度。

具体原理如下:1.红外激光器发射出单一波长的红外激光。

2.激光束照射到目标物体表面,被照射的区域吸收激光能量。

3.被吸收的能量会使目标物体表面温度升高,从而产生红外辐射。

4.红外传感器接收到目标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5.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计算,可以得到目标物体表面的温度值。

二、应用2.1 工业领域在工业领域中,红外激光测温广泛应用于以下方面:•温度监控:可以实时监测机器设备、管道等部件的温度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热成像检测:通过对设备表面温度的分布进行热成像检测,可以快速找出设备故障点,提高维修效率。

•熔融金属温度测量:在冶金、铸造等行业中,红外激光测温可用于测量熔融金属的温度,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质量。

2.2 医疗领域在医疗领域中,红外激光测温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体表温度测量:通过对人体额头、耳朵等部位的红外辐射能量进行测量,可以快速、非接触地获取人体表面的温度。

•体内温度监测:通过将红外激光探头插入体内,可以实时监测人体内部器官的温度变化,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2.3 环境监测在环境监测领域中,红外激光测温可用于以下方面:•大气污染监测:通过对大气中各种物质的红外辐射能量进行分析和计算,可以实现对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和分析。

红外激光波长

红外激光波长

红外激光波长1. 简介红外激光波长是指红外激光的波长范围。

红外激光是一种具有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其波长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

红外激光具有许多重要的应用领域,包括通信、遥感、医学和工业等。

2. 红外光谱根据电磁辐射的频率或波长,可以将电磁辐射分为不同的区域。

可见光位于电磁辐射谱的中间部分,而红外光则位于可见光之后。

根据红外光的频率或波长,可以将其进一步细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三个区域。

•近红外:波长范围从700到2500纳米(nm)。

•中红外:波长范围从2500到8000 nm。

•远红外:波长范围从8000到1毫米(mm)。

在这些不同的区域中,中红外和近红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且常常被用于红外激光技术中。

3. 红外激光的应用红外激光具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主要领域中的一些示例:3.1 通信红外激光在通信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红外波长能够穿透大气层并且不受可见光干扰,因此红外激光被广泛用于无线通信和遥控设备。

例如,红外遥控器使用红外激光来传输信号,控制电视、空调等家电设备。

3.2 遥感红外激光在遥感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由于地球上的物体会辐射出不同波长的热辐射,利用红外激光可以检测和测量这些热辐射,从而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

这对于农业、环境监测和资源勘探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3 医学在医学领域,红外激光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近红外区域,红外激光可以用于脑部成像,帮助医生了解脑血流和氧合水平。

此外,红外激光还可以用于激光手术、皮肤治疗等方面。

3.4 工业红外激光在工业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红外激光可以用于材料加工,如切割、焊接和打孔等。

此外,红外激光还可以用于测量和检测应用,如红外热像仪用于测量温度分布和热辐射。

4. 红外激光波长选择在选择红外激光波长时,需要考虑具体的应用需求和系统设计。

不同的波长具有不同的特性和优劣势。

近红外波长通常被选择用于通信和遥感应用。

近红外具有较高的能量传输效率和较好的大气透过性,在大气中传输损耗较小。

红外准直激光仪

红外准直激光仪
激光准直光源管芯采用日本进口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内置电路板经改良,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高稳定性、抑制浪涌电流及缓启动等特点,
激光准直光源特别适于工业工作环境,能有效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参数均可按客户实际需要订制。
输出波长:780nm 808nm 980nm
输出功率:780nm 5~150mw
39×39×100mm;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9×130mm(可定制)
工作温度 :-10~40℃
储存温度 :-40~85℃
激光等级:Ⅲb
HT
808nm 100~5000mw
980nm 50~3000mw
工作电压: 3~6V DC
工作电流 :≤5500mA
光束发散度:0.5~50mrad
光学透镜:光学镀膜玻璃 或塑胶透镜
尺寸:Φ10.8×25mm;Φ12×40mm;Φ16×55mm;Φ22×80mm;Φ26×100mm;
红外准直激光仪
激光准直光源在照明领域中应用的最大优势在于激光具有极高的发光效率和发光强度,半导体激光的光电请打零贰玖捌捌柒贰陆柒柒叁转换效率最高可达80%,大大的降低能耗,增加照明距离。其中,激光准直光源可轻易实现100-1000米照明距离,满足风光供电监控项目对远距离监控的需要。如在野外建立监控点,距离一般都比较远。还在监控夜领域激光红外灯逐渐被广泛的使用。

红外808nm激光器

红外808nm激光器

红外808nm激光器在照明领域中应用的最大优势在于激光具有极高的发光效率和发光强度,半导体激光的光电转换效率最高可达80%,大大的降低能耗,增加照明距离。

其中,红外808nm激光器可轻易实现100-1000米照明距离,满足风光供电监控项目对远距离监控的需要。

如在野外建立监控点,距离一般都比较远。

还在监控夜领域也逐渐被广泛的使用。

技术参数均可拨打零贰玖-陆捌伍捌壹柒零捌
输出波长:780nm 808nm 980nm
输出功率:780nm 5~150mw
808nm 100~5000mw
980nm 50~3000mw
工作电压:3~6V DC
工作电流:≤5500mA
光束发散度:0.5~50mrad
光学透镜:光学镀膜玻璃或塑胶透镜
尺寸:Φ10.8×25mm;Φ12×40mm;Φ16×55mm;Φ22×80mm;Φ26×100mm;
39×39×100mm;49×49×130mm(可定制)
工作温度:-10~40℃
储存温度:-40~85℃
激光等级:Ⅲb
yxl。

红外激光工作原理

红外激光工作原理

红外激光工作原理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激光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中,红外激光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红外激光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红外激光的工作原理
红外激光,顾名思义,是指发出红外线的激光。

其工作原理与普通可见光激光相似,都是基于原子能级跃迁的原理。

当原子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后,其电子会被激发至高能级,然后返回低能级时,会以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形成激光。

不同的是,红外激光的波长比可见光更长,频率更低。

红外激光的波长范围通常在780纳米至300微米之间,其中3-5微米和8-12微米波段的红外激光是人眼看不见的。

这些波长的激光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和隐身性,使其在军事、科研和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红外激光的应用
1.军事领域:由于红外激光具有隐身性和穿透性,使得军事侦察和武器制导变得更为精准。

此外,红外激光还可以用于干扰敌方探测系统,提高作战效能。

2.科研领域: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中,红外激光可以作为研究工具,对物质进行高精度的光谱分析和结构分析。

例如,利用红外激光研究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
等。

3.工业领域:红外激光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于切割、焊接、打标等工艺中,具有高效、精准的特点。

同时,红外激光还可以用于材料检测和质量控制等领域。

总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红外激光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其在不同领域中的作用,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焊接领域的新型技术--激光与红外讲解

焊接领域的新型技术--激光与红外讲解

焊接领域的新型技术--激光与红外三维塑件激光焊接的突破是焊接领域的几个创新之一,它不再需要传统的夹具系统。

其它成果包括有伺服驱动的更大应用、治理四个超声波焊接机的电脑控制系统、和测量塑件激光焊接能力的首台导光装置。

三维塑件焊接的第一次瑞士Leister公司宣称其Globo或球体焊接系统是首个焊接三维塑件不要用夹具系统的。

激光在连续的焊接工艺中沿着一个轮廓移动。

通过气体支撑、无磨擦的旋转玻璃球,激光被汇聚于接合面之上。

玻璃片既汇聚激光能量,也三维塑件激光焊接的突破是焊接领域的几个创新之一,它不再需要传统的夹具系统。

其它成果包括有伺服驱动的更大应用、治理四个超声波焊接机的电脑控制系统、和测量塑件激光焊接能力的首台导光装置。

三维塑件焊接的第一次瑞士Leister公司宣称其Globo或球体焊接系统是首个焊接三维塑件不要用夹具系统的。

激光在连续的焊接工艺中沿着一个轮廓移动。

通过气体支撑、无磨擦的旋转玻璃球,激光被汇聚于接合面之上。

玻璃片既汇聚激光能量,也可作为一种工具,向接合板上的每个点上垂直施加机械压力。

以前,激光焊接需要两个塑料件必须被夹在一起,通常是用玻璃。

现在,激光头成为了夹合媒介。

市场经理Marcel P ir onato称:“依靠集成到激光头中的机械夹具,当激光头在塑件上方移动时,我们进行夹合。

”Globo焊接系统不仅开拓了在三维塑件中的机会,而且消除了塑件尺寸上的限制。

大型平面塑件以前需要很大压力来焊接,现在可以由Globo系统进行焊接了。

大型电视机部件以前需要昂贵的夹具,现在也可以不用夹具就进行焊接了。

在各种应用中,汽车前灯装配是最具前途的。

Globo焊接工艺将取代需要固化时间耽搁的双部件环氧树脂粘接系统,以及产生微粒的振动焊接。

另一家焊接设备供应商LaserQuipment正极力鼓吹用复合型激光来连接三维塑件,把传统红外线焊接系统的成本效益与激光焊接的效率结合在一起。

卤灯放出的红外光汇聚于焊缝上与激光束相同的点上。

红外制导增透微结构的超快激光制造机理与方法研究

红外制导增透微结构的超快激光制造机理与方法研究

一、概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红外制导技术在军事、航天、航空、导航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增透微结构的超快激光制造技术作为红外制导技术的重要支撑,更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红外制导增透微结构的超快激光制造机理与方法,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红外制导增透微结构的超快激光制造技术概述1.红外制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需求红外制导技术一般是指利用红外线传感器来探测目标并指导导弹、火炮等武器的弹道,实现精确打击目标的技术。

在军事作战、飞行器导航、火箭推进系统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需求。

2.增透微结构的超快激光制造技术概述增透微结构是指在光学器件表面采用微米级周期性结构,通过精确控制结构参数实现对光学性能的调制。

而超快激光制造技术则是利用超短脉冲激光对材料进行微加工,制备出微纳米级的表面结构。

三、红外制导增透微结构的超快激光制造机理研究1.超快激光在红外制导增透微结构制造中的作用超快激光具有极高的峰值功率和超短的脉冲宽度,能够实现对材料的高精度加工,并在微纳米尺度上实现对表面结构的调控,是制备红外制导增透微结构的关键工具。

2.红外制导增透微结构的光学性能分析利用超快激光制造的红外增透微结构在红外制导技术中具有较好的透过率和散射特性,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探测距离和抗干扰能力,为红外制导系统的性能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持。

3.红外制导增透微结构的超快激光制造机理解析通过对超快激光在材料表面微加工过程中的物理过程和光学效应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红外制导增透微结构的制备机理,为进一步优化工艺参数和改善工艺质量提供了理论支持。

四、红外制导增透微结构的超快激光制造方法研究1.材料选择与加工工艺在超快激光制造红外制导增透微结构过程中,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工艺的优化是关键环节。

常用的材料有玻璃、硅、金属等,而加工工艺则包括脉冲能量、聚焦深度、扫描速度等参数的优化。

2.超快激光制造设备的研制与改进针对红外制导增透微结构的特殊要求,研制适用于超快激光微加工的设备,并不断改进设备性能和工艺控制能力,以实现更高效、更精密的微结构制造。

红外激光的概念

红外激光的概念

红外激光的概念红外激光是一种具有红外波长的激光光束,其波长范围通常在0.75微米到1000微米之间。

与可见光相比,红外激光的波长更长,能量更低,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法直接感知到。

红外激光的产生是通过将电能转换成光能。

首先,通过通电使得光源(例如激光二极管或激光器)产生高能量的光子。

然后通过可调谐系统来选择合适的光子波长,使其处于红外区间。

最后,光通过放大机制使其成为强大的激光束。

红外激光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1. 军事和安全:红外激光被广泛用于无人机和导弹的制导系统中。

红外激光可以用于目标侦测、跟踪和识别。

其高度定位准确性和实时性,使其成为先进的军事武器系统中关键的组成部分。

2. 医疗和健康:红外激光在医疗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红外光可以透过皮肤和组织,帮助医生观察内部组织和器官的情况。

例如,红外激光扫描成像技术可用于检测和治疗皮肤病变,如皮肤癌。

3. 工业和制造业:红外激光可用于高精度测量和定位。

例如,在制造业中,红外激光可以被用来检测产品的几何特征、测量物体的距离和速度。

此外,红外激光还可以用于焊接、切割和钻孔等工序。

4. 环境监测:红外激光在环境监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例如,红外激光气体分析仪可用于检测大气中的有害气体。

而红外激光测温仪则用于测量物体表面的温度。

这些技术在环境保护和工业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红外激光还被广泛应用于通信、能源、农业和天文学等领域。

红外激光在通信中常被用于数据传输,因为其波长比可见光长,可以更好地穿透大气层和物体。

在太空探测中,红外激光光谱仪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远离地球的星体和宇宙空间。

总之,红外激光作为一种特殊波长的激光光束,在众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它的高能量、高时空分辨率和优异的穿透能力,使其成为现代科学和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接收方面
接收镜头: 辐射滤光片; 辐射探测器——红外辐射能转变成电能,或者把一种波长的辐 射转变为另一种波长的辐射; 致冷器——探测器致冷在某一确定的工作温度; 电信号处理和滤波; 信号显示。
光导纤维 冷却系统 (A) (B) 激光器 调制器 信息 光学耦合器 光学耦合器 接收器 镜头
( 二)
1)响应度(响应率)
红外探测器的性能参数
探测器的输出信号与入射到探测器的辐射功率之比——探测器的响应度R
反映探测器响应速度的快慢 ;
2)探测器的响应时间(时间常数)
当探测器受辐射照射时,输出信号上 升到稳定值的63%时所需要的时间。 它表征着探测器对辐射响应的快慢, 这个参数越小越好。
log Rω /v w-1
三大环节制约红外技术探测目标的效果: 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光谱特性, 目标和探测器之间的环境和距离, 探测系统的性能。
红外技术在未来军事技术中的应用及其其战略地位表现:
1)红外技术是国家安全依赖的主要探测技术手段; 2)红外技术应用将更加广泛; 4)热成像系统与数据链结合形成信息网络; 3)红外技术是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使用的主要技术之一; 4)热成像系统与数据链结合形成信息网络。
图2-1电磁辐射波谱
1.红外辐射的基本知识
整个红外辐射通常可分成下列几个波 :
近红外:波长范围 0.75~3 μm; 中红外:波长范围 3~6 μm; 远红外:波长范围 6~15 μm; 极远红外:波长范围 15~1000 μm.
前三个波段中的一个至少包含一个大气窗口, 最后一个波段,大气对他已基本上不透明了。
4.2红外技术的主要应用
4.2.1、辐射测量和光谱辐射测量
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天气观察,空气污染检测,对农业、渔业和卫 生的地面勘察,行星和恒星温度的测量,行星际和恒星际物质的检测, 其他行星上植物的研究,地球热平衡的测量。 在医学中的应用:表面温度的测量,器官中温度分布的研究,不解包 扎而进行治疗过程的检查,呼吸的空气中和血液中的CO浓度的确定, 航空和宇航医学中的温度测量。 在军事技术中的应用:地形分析,毒气探测,废气探测。 在工业中的应用:非接触测温,生产过程的温度检查,机械设备和堆 放材料中的危险过热警报,陆上、海上和空中运输装备的火灾报警装 置,矿山和汽车工业中的CO测量仪,在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和核技 术设施中探测焊接不良和有损伤的构件 。
缺点
高频探测率低、响应慢 (毫秒级 力学性能差、电容率高 大面积不均匀性、生长 和加工成本高
异质外延生长、具有大的晶 格失配
要求在极低温度下运行 量子效率低、低温运行 量子效率低、设计和生 长工艺复杂 设计和生长工艺复杂、 对界面敏感
3、红外探测器的性能参数
(一) 探测器的主要工作条件 1)入射辐射的光谱分布 2)电路的频率范围 3)工作温度 4)光敏面的形状和尺寸 5)偏置情况 6)特殊工作条件
3.红外技术的组成部分
从信息传输链的设计方案出发,把红外技术的组成可以分成发射、 传输和接收三个方面: 3.1发射方面 人工:产生红外辐射,辐射调制、发射天线; 天然:各种天然的和人造的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 3.2传输 红外辐射的传输通常不要求通过介质,大气对它的影响;红外辐射 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衰减(吸收和散射);红外光缆。
2~2.6μm、3~5μm、8~14μm统称为“大气窗口
图2-2 在一海里的长度上大气的透过率曲线
2.红外技术发展的历史 2.1 红外线的发现及其本质
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威·赫谢耳(W·Herschel)首次发现红外线; 早期对红外线的研究都称之为热辐射 ; 红外线其本质为电磁波辐射 ; 研究红外辐射的折射、反射和绕射,就产生了红外技术。
2.3.3当代我国红外技术的发展
我国红外探测器研制从1958年开始,至今已50多年。先后研制过PbS、 PbSe、Ge:Au、Ge:Hg、InSb、PbSnTe、HgCdTe、PtSi/Si、 GaAs/AlGaAs量子阱和热释电探测器等。 我国还在红外光谱、红外无损检测、红外遥感、红外军事等方面也取 得了突出的成绩。
发射器 镜头
大气
窄带通 滤光片
探测器波 长变换器
放大器
检波器 信息
(C)
自然发射器
(D)
多普勒 控制器
外差式 激光器
图2-3 一个信息传输链的简图
(A) 用激光器通过大气传输; (B) 通过光导纤维传输; (C) 自然辐射中包含信息的传输; (D) 用外差方法传输(振荡信号混频,差频信号继续处理)
4.红外技术的地位及应用
第二章 红外技术概述
1.红外辐射的基本知识
红外辐射俗称红外线,它是一种人 眼看不见的光线,是一种客观存在 的物质; 任何一个物体,只要它的温度高于 绝对零度,就要向周围空间辐射出 红外线; 红外线是位于可见光中的红色光以 外的光线 波长范围大致在0.76μm~1000μm; 频率大致在4×1014Hz~3×1011Hz;
红外技术发展的革命性的变化表现在: 1)探测器的光谱响应从短波扩展到长波; 2)探测器从单元发展到多元、从多元发展到焦平面; 3)发展了种类繁多的探测器和系统; 4)从单波段探测向多波段探测发展。 5)从室温探测器发展到制冷型探测器,再从制冷型探测器发 展到室温探测器。 6)从简单的信息处理技术发展到功能复杂而强大的信息处理技术。
现代红外激光演示与展望
黎军 王小刚 深圳市保千里电子有限公司
第一章 绪论
1.1课程开设原因及目的
学校的教育改革——加强素质教育的产物 满足社会和学生的科普的需要
1.2 课程的主要内容
红外技术及其应用 激光技术及其应用
1.3课程传授过程及方法
以讲授为主,还结合实验教学 考试方式为写论文 演示实验地点在理科楼103、105室 第16周交论文,理科楼102室。
2.3
我国红外技术的发展
2.3.1我国红外技术的萌芽 1953年初,部分科学工作者开始做硫化铅红外探测器研究 ; 1958年秋,“55号任务”开始接触到现代红外技术; 1959年底,物理所做成一个供展览显示红外雷达原理的模型; 1960年初物理所建立了以红外探测器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第九研究 室。
2.2
世界红外技术的发展
二十世纪初,科学工作者开创了红外光谱学和精密辐射学的应用;对 恒星和行星的温度进行了辐射测量;并把红外光源用于医疗过程; 1910年到1920年间出现了红外探测、保密通信、防盗预警、温度遥 测等设备的专利文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红外探测、红外夜视等军用红外技术相继出现; 现代红外技术起始于1940年前后; 二战后美国在完全封闭的条件下,优先持续发展了十多年; 五十年代以来,由于封闭的打破、半导体工艺和激光技术的发展,使 得红外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到今天,红外技术已经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医疗、交通等方 面,已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红外系统工程领域。
2.2、光子探测器
1)光电子发射探测器 2)光电导探测器 3)光伏探测器 4)光磁电探测器 5)光发射Schottky势垒探测器 6)量子阱探测器(QWIP)
表1 红外探测器比较
探测器类型
热型
本 征 类 光 子 型 Ⅳ-Ⅵ 族 Ⅱ-Ⅵ 族 Ⅲ-Ⅴ 族 非本征类 自由载流子 类 量 Ⅰ型 子 阱 Ⅱ型 类
第三章 红外探测器概述
1、红外探测器
红外探测器是红外探测系统中的核心元件,它是把入射的红 外辐射能转变成其它形式能量的红外辐射能转换器。 红外探测是用仪器(红外系统)接受被探测物发出或反射的 红外线,从而掌握被探测物所处位置的技术。
2 红外探测器的分类
根据工作温度,可以分为低温(需要用液态He、Ne、N 致冷)探测器、中温(工作温度在195~200K的热电致冷) 探测器和室温探测器; 根据响应波长范围,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 探测器多根据结构和用途,可分为元型(单元)探测器、 多元阵列(镶嵌)探测器和成像探测器。 根据探测机构(响应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热探测 器和光子探测器两大类。
图1, 红外探测器分类
2.1 热探测器 1) 测辐射热电偶和热电堆;利用温差电效应制成的红外 探测器。 2)金属或半导体热敏电阻测辐射热器; 3)气动探测器; 4)热释电探测器;
热探测器的优缺点 热探测器的响应只依赖于吸收的辐射功率,与辐射的光 谱分布无关。 热探测器响应速度的快慢决定于探测器热容量的大小和 热迁移的快慢。减小热容量,增加热迁移,可以加快器 件的响应速度。 热探测器一般不需致冷 (超导除外 )而易于使用、维护, 可靠性好;光谱响应与波长无关,为无选择性探测器; 制备工艺相对简易,成本较低。但灵敏度低,响应速度 慢。 热探测器性能限制的主要因素是热绝缘的设计问题。
4.2.4、通信和遥控
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对宇宙飞船或在宇宙飞船之间进 行视频和音频传输,天文学中距离和速度的探测。
在军事技术中的应用:视频和音频信息的传输和监听,威 慑武器和制导武器的指令传输,海洋、陆地和空中目标的距 离和速度测量。 在工业中的应用:飞机和汽车防撞器,交通控制(计数和 速度监督),航空工具着陆辅助装置,航空和计量学中的高 精度测量,多频道视频传输,数据传输。
4.1红外技术的优点 1)环境适应性优于可见光,尤其是在夜间和恶劣天候下的工作能力; 2)隐蔽性好,一般都是被动接收目标的信号,比雷达和激光探测安全 且保密性强,不易被干扰; 3)由于是靠目标和背景之间的温差和发射率差形成的红外辐射特性进 行探测,因而识别伪装目标的能力优于可见光; 4)与雷达系统相比,红外系统的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特别适用 于“发射后不管”的精确制导武器。
4.2.2、能量辐射物的搜索和跟踪 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卫星探测与跟踪,宇航装置的导航, 水平稳定器,太阳跟踪仪。 在军事技术中的应用:火箭和飞机预警,防御火箭的控制, 飞机控制,高射炮火控制仪, 遥控引爆管,飞机碰撞预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