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考试整理
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社会现象B. 自然现象C. 艺术现象D. 心理现象答案:C2. 以下哪位哲学家不是美学的奠基人?A. 亚里士多德B. 康德C. 黑格尔D. 牛顿答案:D3. “美是生活”这一观点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A. 马克思B. 尼采C. 黑格尔D. 柏拉图答案:A4. 以下哪种艺术形式不属于视觉艺术?A. 绘画B. 雕塑C. 音乐D. 摄影5.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美学研究的范畴?A. 审美经验B. 艺术创作C. 经济理论D. 艺术批评答案:C6. “艺术是表现”这一观点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A. 克罗齐B. 康德C. 黑格尔D. 柏拉图答案:A7. 以下哪种理论不属于现代美学?A. 形式主义B. 表现主义C. 结构主义D. 古典主义答案:D8. “美是主观感受”这一观点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A. 休谟B. 康德C. 黑格尔D. 柏拉图答案:A9. 以下哪种艺术形式不属于表演艺术?B. 戏剧C. 建筑D. 音乐答案:C10. “美是和谐”这一观点是由哪位哲学家提出的?A. 亚里士多德B. 康德C. 黑格尔D. 柏拉图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中的“黄金分割”比例是_________。
答案:1:1.6182. 康德在其著作《判断力批判》中提出了_________的概念。
答案:审美判断3. 黑格尔认为艺术的最高形式是_________。
答案:音乐4. 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提出了_________的概念。
答案:理念5. 尼采在其著作《悲剧的诞生》中提出了_________的概念。
答案:酒神精神6. 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诗学》中提出了_________的概念。
答案:模仿7. 克罗齐在其著作《美学》中提出了_________的概念。
答案:直觉8. 马克思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提出了_________的概念。
美学 考试要点

填空、选择(不定向)、简答、论述1、审美的概念、定义、特征、类型:(1)概念: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赞美的。
(2)、定义:审美客体指能引起审美主体的审美感受的事物。
审美主体指具有审美能力,欣赏和创造美的人。
“审美”:所谓“审美”,就是对美的审视和观照。
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观存在和主观存在。
由此可见,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因此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但它同时也受制于客观因素,尤其是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会对人们的评判标准起到很大的影响。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审美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极好证明。
审美的对立显而易见,体现为他的个体性,审美的统一则通过客观因素对人们心理的作用表现,即在每个时代或阶段,人们所处的环境,或多或少会对人们的审美观造成影响。
审美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建筑、音乐、舞蹈、服饰、陶艺、饮食、装饰、绘画等等。
美是事物促进和谐发展的客观属性与功能激发出来的主观感受,是这种客观实际与主观感受的具体统一。
人的审美追求,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与实现人的发展,在于促进和谐发展、创建和谐世界,在于使这世界因为有我而变得更加美好。
这是和谐审美观的基本观点。
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赞美的。
(3)、特征:1)直觉性:所谓审美直觉就是对美的形态的直接感知,是对审美对象的整体把握。
所谓直觉包含着三层含义,一是指审美感受的直接性、直观性,即整个审美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形象的具体的,在直接的感知中进行;二是在审美中对审美对象从全局整体上而不是支离破碎地感知;三是指审美感官愉快,不是先有理智的思考和逻辑的判断而是直接产生的,即在美的欣赏中无须借助抽象的思考,便可不假思索地判断对象的美或不美。
美学期末考试整理材料(汉语言文学)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1、对《乐记》中“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然也。
"说明什么。
心与物,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2、人物及其代表作东晋顾恺之——“以形写神”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系统地论美的)亚里士多德——《诗学》、《修辞学》“美学之父”——鲍姆嘉通——1750年发表《美学》3、黑格尔认为:美学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则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
”他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是“艺术哲学”,或更确切的是“美的艺术的哲学”。
(唯心主义) 4、车尼尔雪夫斯基批判黑格尔派美学同时,非常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强调艺术对现实的美学关系。
他的理论缺陷是对现实美作用的无限扩大。
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1、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三种探讨:(三种途径)(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①柏拉图提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三种桌子”:第一是决定桌子所以为桌子的那个桌子的理式(道理);第二是木工依照桌子理式所造成的个别的桌子;第三是画家模仿个别桌子所画的桌子。
②康德提出:审美是一种趣味判断或鉴赏判断,在其美学著作《判断力判断》中,他认为趣味判断是以情感为内容的,是一种不计较利害的自由的快感。
例如:判断一朵花的美,并不要先弄清花的概念,也不需要考虑花的用途,这就是没有目的性;但花的形式则能引起主观的认识功能和谐的自由的活动,这有合目的性。
③黑格尔是辩论证者,他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首先,体现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其次,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看,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再次,从主体与客体关系看,理念的感性显现就是指人的精神劳动的外化,强调人的精神劳动作用.④克罗齐提出美是直觉.(二)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①亚里士多德他认为脱离美的事物的“理念”或“美本身"是根本不存在的。
他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之中,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
美学考试资料

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美感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C)A、培养审美能力B、提高艺术鉴赏水平C、成就身心健康的完美人生D、规范社会文化2、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表现的意象的主要特点是(D )A、虚拟性B、敏感性C、想象性D、情感性3、"天才"主要表现在具有与众不同或高于常人的能力来创造(B)A、审美快感B、意象C、形式D、物象4、下面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B )A、意象的完成,一定要其得到物化或物态化B、意象完成后再物态化或物化C、意象的完成与艺术品的传媒质料有关D、意向的现实化与接受过程有关5、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
"这可以说明美育是( A )A、感性的B、愉快的C、不可抗拒的D、自然而然的6、不属于艺术存在动态流程中必然环节的是( A )A、艺术批评B、艺术接受C、艺术品D、艺术创造7、下列学说中,中西美学家的观点有共通之处的是( C )A、游戏B、模仿C、表现D、娱乐8、西方第一部关于美育的专著是( C )A、《论美书简》B、《判断力批判》C、《审美教育书简》D、《美学》9、人类审美意识赖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A、人类的生产劳动B、人类自觉的精神活动C、社会分工D、人类独具的运用语言的能力10、实验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B )A、立普斯B、费希纳C、布洛D、丹纳11、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A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12、明确地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崇高与优美对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范畴的美学家是(D)A、毕达哥拉斯B、爱迪生C、托马斯·班纳特D、博克13、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位美学家提出了“美是主观的快感”的观点?A. 康德B. 黑格尔C. 布尔沃 C. 费希特答案:C. 布尔沃2. 以下哪个流派强调艺术应该追求自然之美?A. 浪漫主义B. 写实主义C. 抽象主义D. 印象主义答案:B. 写实主义3.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A. 美的本质B. 美的现象C. 美的规律D. 美的价值答案:A. 美的本质4. 以下哪位美学家提出了“美是自由的显现”的观点?A. 康德B. 黑格尔C. 费希特D. 尼采答案:A. 康德5. 以下哪个概念是美学中的核心概念?A. 美感B. 美学C. 美育D. 美学范畴答案:D. 美学范畴6. 以下哪个流派主张艺术应该追求形式的完美?A. 古典主义B. 浪漫主义C. 现实主义D. 表现主义答案:A. 古典主义7. 以下哪位美学家提出了“美是和谐”的观点?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黑格尔答案:B. 亚里士多德8. 以下哪个美学家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A. 康德B. 黑格尔C. 费希特D. 布尔沃答案:B. 黑格尔9. 以下哪个流派强调艺术应该表现人的精神世界?A. 现实主义B. 浪漫主义C. 抽象主义D. 印象主义答案:B. 浪漫主义10. 以下哪个美学家提出了“美是生命力的显现”的观点?A. 尼采B. 康德C. 费希特D. 黑格尔答案:A. 尼采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美的本质。
答案:美的本质是指美的内在规定性,它是客观存在的。
美的本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美的客观性,即美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感受;②美的普遍性,即美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艺术作品中的;③美的和谐性,即美是和谐与统一的体现;④美的创造性,即美是生命力的显现。
2. 简述古典主义美学的特点。
答案:古典主义美学的主要特点如下:①强调艺术应该追求形式的完美,注重艺术作品的和谐与统一;②主张艺术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原则,如“三一律”原则;③强调艺术家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审美趣味;④注重艺术作品的教育作用,强调艺术应该具有道德教化功能。
美学试题及答案

美学试题及答案# 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什么?A. 艺术作品B. 审美经验C. 社会文化D. 自然景观答案:B2.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黑格尔答案:D3.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审美范畴?A. 优美B. 崇高C. 悲剧D. 幽默答案:D二、填空题1. 审美经验是一种特殊的________经验,它涉及到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情感和理解。
答案:心理2. 艺术创作中的“形式”是指作品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结构、色彩、线条3. 康德在其美学理论中提出了“________”的概念,强调审美经验的无利害性。
答案:纯粹审美判断三、简答题1. 简述审美经验的特点。
答案:审美经验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它是主观的,因为每个人的审美感受都是独特的;其次,它是无利害的,即审美经验与个人的实际利益无关;再次,它是情感的,审美经验通常伴随着情感的波动;最后,它是反思的,审美经验往往涉及对美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2. 描述“崇高”这一审美范畴的基本特征。
答案:“崇高”是一种审美范畴,它通常与伟大、力量、无限等概念相关联。
崇高的特征包括:超越性,即崇高对象超越了日常经验的范畴;力量感,崇高对象给人以强烈的力量感;以及激发敬畏,崇高对象能够激发人们对其伟大和力量的敬畏之情。
四、论述题1. 论述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答案:艺术与日常生活的主要区别在于艺术具有创造性和表现性,而日常生活则更多关注实用性和功能性。
艺术作品通过形式和内容的创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如绘画、雕塑、音乐和文学作品。
例如,一幅绘画作品通过色彩、构图和主题的选择,传达画家对某一主题的理解和情感,而日常生活中的图片则可能仅仅是为了记录或传递信息。
2. 讨论审美经验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审美经验在个人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能够丰富个人的情感生活,提高情感表达和理解的能力。
美学考试要点整理

二、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伍举:“夫美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美与善的联系(关于美的本质的最早的论述)孔子——“尽善尽美”孟子——“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荀子《乐论》(亚里士多德《诗学》),是我国最早的相当系统的音乐理论著作和美学著作。
(二)西方古代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毕达格拉斯学派—“美是和谐与比例”;苏格拉底—善和美的关系;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美是善;《诗学》—艺术的模仿说(三)鲍姆嘉通——“美学之父”1735年,鲍姆嘉通写了《诗的哲学沉思录》——“感性学”,即“诗的哲学”,它涉及的是“可感知的事物”,而非“可理解的事物”。
1750年,《Aesthetik》(《美学》)第一卷出版——“埃斯特惕克”。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知、情、意“知”是理性认识——逻辑学;“意”是道德活动——伦理学;“情”是感性认识—《Aesthetik》,即美学。
“美学作为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美的思维的艺术和与理性类似的思维的艺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
”——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关于美学的明确定义 “佳趣论”中江肇民——“美学”王国维、蔡元培1932年吕澂《美学概论》(中国第一部美学概论)朱光潜《谈美》《文艺心理学》宗白华蔡仪《新美学》(四)方法根本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自上而下”,又称哲学思辩—形而上学的方法(2)“自下而上”,又称经验描述—“科学的美学”。
(3)心理学方法(4)社会学方法(5)符号论方法(6)现象学方法(7)价值论方法(8)系统论方法(五)马克思主义创立在美学发展史上的意义1.为美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美感、美的规律等美学基本理论的论述,为新美学之崛起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3.马克思主义者为新美学的建立和发展都作了重要贡献。
第一章一、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最早的一篇系统探讨美的著作——“美是难的”(“美本身”或“特质”)美的本质问题之所以难解,原因有二:1.由于美的事物的复杂性、多样化。
美学考试题型

选择题:
以下哪位哲学家被誉为“美学之父”?
A. 康德
B. 黑格尔
C. 鲍姆加登(正确答案)
D. 尼采
下列哪部作品是康德美学思想的重要体现?
A. 《判断力批判》(正确答案)
B. 《纯粹理性批判》
C. 《实践理性批判》
D. 《道德形而上学》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观点出自哪位美学家?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黑格尔(正确答案)
D. 谢林
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范畴?
A. 壮美
B. 优美
C. 崇高(正确答案,更偏向西方美学范畴)
D. 淡雅
“艺术即经验”这一观点是由哪位美学家提出的?
A. 杜威(正确答案)
B. 克罗齐
C. 贝尔
D. 格林伯格
下列哪部作品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著作?
A. 《诗品》
B. 《文心雕龙》(正确答案)
C. 《人间词话》
D. 《二十四诗品》
“美是生活”这一观点强调了美的什么特性?
A. 客观性
B. 主观性
C. 社会性(正确答案)
D. 自然性
下列哪位美学家提出了“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这一观点?
A. 克莱夫·贝尔(正确答案)
B. 苏珊·朗格
C. 罗杰·弗莱
D. 赫伯特·里德
中国传统美学中,“意境”理论的重要倡导者是?
A. 王国维(正确答案)
B. 宗白华
C. 朱光潜
D. 蔡元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考试整理一:填空(1*20=20分)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则是近代的产物。
鲍姆伽登在1750年第一次用“美学”这个术语(其含义是研究感觉和感情的理论),并把美学看作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被称为“美学之父” 。
主要著作有《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美学》《形而上学》等。
2、“三”的概念:⑴黑格尔三段论:象征型艺术(例如建筑,形式大于内容)、古典型艺术(雕像,内容与形式完全统一)、浪漫型艺术(绘画、音乐、诗,形式小于内容)⑵席勒游戏说的三个冲动:感性冲动、理性冲动和游戏冲动⑶悲剧艺术发展三个阶段: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存在悲剧⑷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是: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勒斯和埃斯库罗斯。
3、审美形态的生成要素:审美形态与语言符号、审美形态与思维方式、审美形态与历史背景、审美形态与文化精神。
4、中国的四个审美形态:神妙、气韵、中和、意境5、西方审美形态的两类型:顺向:优美、崇高、喜剧逆向:丑、荒诞、悲剧6、西方最基本的六种审美形态,呈现为两种类型:1)、优美、崇高和喜剧,属于顺向肯定性审美形态,是人生样态、审美境界和审美风格的正面的和积极的感性凝聚。
2)、丑陋、荒诞和悲剧,属于逆向否定性审美形态,是人生样态、审美境界和审美风格的负面的和消极的感性凝聚。
7、如果依据人类最能表现出它们的民族来加以命名,我们可以分别称它们为希伯来文明和希腊文明的力量。
即双希文化: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8、审美形态是审美活动中特定的人生样态、审美境界、审美情趣和审美风格在历史中的形式沉积和逻辑分类。
9、荣格认为感觉、思维、情感、直觉是四种基本心理活动10、审美发生理论包括:游戏说、生命本能说、巫术说、劳动说11、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线索:按时间阶段来划分,可分为西方古典美学和西方现代美学。
12、王国维美学思想代表作《人间词话》构建以“境界”为核心范畴的美学体系。
三境界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二:名词解释(2*5分=10分)1、美学: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科学,是将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现实审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学问,是一门以人类生存实践为出发点,通过集中审视社会性的审美关系和历史性的审美活动,对审美主客体、审美形态、审美经验、艺术存在和审美及审美教育等进行思考、解释和论述的学科。
2、意境:意境是客观景物经过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熔铸,凭借艺术家的创造出来的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美的境界。
是情与景的结晶。
是情与景的结晶。
3、审美形态:审美形态是审美活动中特定的人生样态、审美境界、审美情趣和审美风格在历史中的形式沉积和逻辑分类。
三:简答(3*10分=30分)1、崇高的特征。
答:一、基本特征是突出了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立、冲突。
二、从审美形式上看,崇高表现出宏伟、雄浑、壮阔、粗糙、强劲甚至野蛮、怪异的特点。
三、崇高的审美体验特征是痛感中的快感,惊叹感中的自豪感。
2、优美的特征。
答:一、整体的和谐感(根本特征)二、纯粹的自由感三、充分的形式感四、内在的宁静感3、悲剧的特征。
答: 1、从审美主客体关系角度看,是主体与客体处于严重对立状态,主体被客体所压倒,主体合目2、从审美意象中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看,悲剧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族类之4、喜剧的特征。
答:1、从审美主客体角度看,是主体已经压倒客体,客体现实在已经成为矛盾次要方面而成为可以摆弄的存在,而客体现实仍然要坚持其存在,这就暴露出其虚张声势而成为可笑。
2、从审美意象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来看,喜剧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调和”。
5、荒诞的特征。
答:(1)形式的碎片化和怪诞(2)内容的平面化和无中心(3)主体的零度化和无力感6、审美的当下性和历史性生成。
答:⑴审美的历史性生成问题,体现为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与审美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
一、美在审美中生成——美只有在审美活动中才得以呈现,亦即才现实地生成。
二、美在审美中发展——美的发展过程即审美活动的发展过程,这是一个不断升华的过程。
⑵审美的当下性生成:一、审美是感性整合理性的活动二、审美是一种情感反应或反映三、审美是感悟四:论述(三选二,2*20=40)1、崇高和优美的区别。
(康德/王国维的话的分析)一、空间上的小与大。
A.优美的事物一般体积较小、规模较小。
B.崇高的事物一般体积巨大、气势宏伟。
二、时间上的慢与疾。
A.优美的事物是舒缓的、平稳的、趋于静态的。
B.崇高的事物则是疾速的、奔腾的、趋于动态的。
三、形式上的柔与刚。
A.优美的事物一般符合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匀称、节奏与韵律等等形式美法则,多曲线不露棱角,多圆形不显生硬,颜色鲜明而不强烈,声音柔和而不刺耳。
优美的艺术作品往往情感细腻、形式精美。
B.崇高的事物却常常有意地突破或违背对称、均衡、节奏、比例等形式美法则,各个部分很不协调,显得突兀、怪诞、凶猛,甚至有意包含一些丑的因素,让人首先压抑、不快、畏惧、痛苦,然后才提升转化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四、力量上的弱与强。
A.优美的事物不呈现主体和客体激烈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主客体双方的平衡、统一、和谐、安宁,强调力量的平衡和稳定,追求一种阴柔之美。
B.崇高的事物则体现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尖锐对立和严重冲突,充满了动荡与斗争,强调力量巨大与气势磅礴,追求一种阳刚之美。
总结: 一、优美,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
狭义的美,指的就是优美。
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阴柔之美”,这是一种优雅之美、柔媚之美。
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在审美类型中,优美通常是指一种单纯的美、常态的美。
从根本上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
优美的核心之所以是和谐,其实质就在于它体现出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也体现出理智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优美的本质就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的和谐统一,并且在对象世界中得到感性的显现。
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
二、崇高,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
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阳刚之美”。
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豪放、劲见、奇特的特点。
在审美类型中,崇高的基本特征是突出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对立冲突。
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
客体企图以巨大的气势和力量压倒主体,主体在严峻冲突中更加激发自身的本质力量与之抗争,最终战胜与征服客体,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比在优美事物中更加充分的显现。
崇高的核心在于“冲突”。
崇高体现在主客体矛盾冲突中,经过尖锐激烈的对立,主体战胜客体并且终于从痛感转化为快感。
审美主体所受到的挑战越严重,遇到的冲突越激烈,斗争的历程越险恶,就越能激发和显示人类自身的本质力量,也就越能令人感到崇高。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而美之为物有二种:一曰优美,二曰壮美。
”“若吾人与审美对象无利害关系,又毫无生活之欲存在,则此时吾心宁静之状态,名之曰优美之情,而谓此物曰优美。
若此物大不利于吾我人,而吾生活之意志为之破裂,因之意志遁去,而知力得独立之作用,以深观其物,吾人谓此物曰壮美,而谓其感情曰壮美之情”】【康德的崇高论康德指出,优美是不涉及概念的,在形式上合乎主观目的性的愉快,崇高却是一个理性概念的表现。
崇高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数学的崇高”,指事物数量或者体积的无限巨大,如崇山峻岭、大海、天空;一种是“力学的崇高”是指事物力量或者能量的无限巨大,如火山的爆发、暴风骤雨。
生命力阻碍——生命力爆发——克服阻碍带来崇高感。
康德认为,在欣赏崇高事物的过程中,第一个阶段是恐惧、拒绝、痛苦,这是由对象的“粗野”造成的;而后一个过程则是愉快,是由于审美的主体战胜了恐惧感后,是人自我的理性力量得到尊敬的一种体现。
康德在《论崇高感与优美感》指出了优美与崇高的区别:“这两种情操都是令人愉悦的,但却是以非常之不同的方式。
”“崇高使人感动,优美则使人迷恋。
”“崇高必定总是伟大的,而优美却也可以是渺小的。
崇高必定是纯朴的,而优美则可以是着意打扮和装饰的。
”“真正的德行只能是根植于原则之上……这些原则不是思辨的规律而是一种感觉的意识,它就活在每个人的胸中……我相信,如果我说它就是对人性之美和价值的感觉,那么我就概括了它的全部。
……惟有当一个人使他自己的品性服从于如此之广博的品性的时候,我们善良的动机才能成比例地加以运用,并且会完成成其为德行美的那种高贵的形态。
”黑格尔把崇高与古代的象征型艺术联系起来。
象征型艺术的特点就是内容压倒形式,有限的感性形式容纳不了无限的理念内容,从而造成了艺术形象的变形与歪曲。
他认为是在有限的形式当中显现了理念的无限的力量,崇高感因此产生。
在他看来,崇高就是理念压倒形式,因此,绝对理念就是崇高的本质。
】2、论述悲剧(结合具体的作品)答:悲剧性的涵义:1、价值毁灭和内在伤害2.历史必然和法则启示3.悲情、道德感和净化特征:1、从审美主客体关系角度看,是主体与客体处于严重对立状态,主体被客体所压倒,主体合目的性实践在主客观条件限制下遭受必然的牺牲与失败。
2、从审美意象中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看,悲剧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族类之间的不可避免的对立对抗,是目的性面对规律性、善面对真时所遭受的内在伤害。
悲剧性的涵义:价值毁灭和内在伤害;历史必然和法则启示;悲情、道德感和净化意义:1、悲剧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
2、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
3、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
3、悲剧和喜剧的区别。
(结合自己看过的作品)这世界对于思考者是喜剧,对于感觉者却是悲剧。
悲剧和喜剧的基本区别在于,喜剧主要诉诸理智,而悲剧则触动感情。
鲁迅说,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
而喜剧就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
喜剧定义:1、狭义的喜剧限于指代一种艺术类型和戏剧体裁,与作为艺术类型和戏剧体裁的悲剧相对。
2、广义的喜剧则是一个美学范畴,它是包括从现实到艺术审美的非常广泛的一种审美形态,与作为美学范畴和审美形态的悲剧相对,属于顺向肯定性的审美形态。
喜剧的特点: 1、寓庄于谐 2、表演夸张 3、讽刺和幽默喜剧的特征: 1、从审美主客体角度看,是主体已经压倒客体,客体现实在已经成为矛盾次要方面而成为可以摆弄的存在,而客体现实仍然要坚持其存在,这就暴露出其虚张声势而成为可笑。
2、从审美意象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来看,喜剧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