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综述 -稀薄溶液的依数性在生活上的应用

合集下载

化学综述性论文范文例文(实用5篇)

化学综述性论文范文例文(实用5篇)

化学综述性论文范文例文(实用5篇)
1、文献综述的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
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
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
的焦点等。

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2、文献综述规定
1.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
作文献综述。

2.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
外文献。

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
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资料运用恰当、合理。

文献引用用方括号[]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
上角。

化学专业文献综述

化学专业文献综述

化学专业文献综述
一、引言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变化和应用的科学。

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化学在工业、农业、医疗、环保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化学专业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热点
1.绿色化学: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化学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绿色化学旨在设计和开发高效、环保的化学工艺和化学品,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中,绿色合成路径、绿色溶剂、绿色催化剂等是研究的重点。

2.纳米化学:纳米技术是21世纪的重要技术之一,而纳米化学则是研究纳米尺度上物质性质和行为的科学。

纳米化学在药物传递、催化剂设计、传感器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化学生物学:化学生物学是化学与生物学交叉形成的新领域,主要研究生物大分子的化学修饰、化学生物学标记技术等。

化学生物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计算化学:计算化学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和预测分子性质和行为的学科。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化学在药物设计、催化剂筛选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5.有机合成:有机合成是化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技术。

近年来,有机合成在药物开发、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三、结论
综上所述,化学专业的研究热点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绿色化学、纳米化学、化学生物学、计算化学和有机合成等。

这些领域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推动化学学科的发展,也对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化学专业的研究热点还将继续涌现和发展。

化学综述范文化学类文献综述范文

化学综述范文化学类文献综述范文

化学综述范文化学类文献综述范文化学综述范文化学类文献综述范文综述一、综述概述1.什么是综述: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英文名为review。

它是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为原始素材撰写的论文。

综述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

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必须对占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综合分析,而使材料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

所谓述就是评述,是对所写专题的比较全面、深人、系统的论述。

因而,综述是对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等方面,以作者自己的观点写成的严谨而系统的评论性、资料性科技论文。

综述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可以把该专题、该领域及其分支学科的最新进展、新发现、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比较全面地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尤其从事该专题、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读者获益匪浅。

因此,综述是教学、科研以及生产的重要参考资料。

2.综述的类型:根据搜集的原始文献资料数量、提炼加工程度、组织写作形式以及学术水平的高低,综述可分为归纳性、普通性和评论性三类。

(1)归纳性综述:归纳性综述是作者将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并按一定顺序进行分类排列,使它们互相关联,前后连贯,而撰写的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术论文。

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当前研究进展,但很少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普通性综述:普通性综述系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作者,在搜集较多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学术论文,文中能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或倾向性。

因而论文对从事该专题、该领域工作的读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3)评论性综述:评述性综述系有较高学术水平、在该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作者。

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原始素材归纳、综合分析、撰写的反映当前该领域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的评论性学术论文。

因论文的逻辑性强,有较多作者的见解和评论。

故对读者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并对读者的研究工作具有导向意义。

绿色化学综述(此为标准论文格式)

绿色化学综述(此为标准论文格式)

绿色化学综述(此为标准论文格式)绿色化学综述姓名学号学校及专业【摘要】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策略方针引人瞩目。

【关键词】绿色化学简介和主要观点、研究方向、研究原因、应用,我国在绿色化学方面的成就【前言】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Environmentally Benign Chemistry)、环境友好化学(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hemistry)、清洁化学(Clean Chemistry)。

绿色化学即是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灭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

本文主要介绍绿色化学的概念和研究方向和应用以及研究绿色化学的原因和我国在绿色化学方面的成就。

【正文】当今时代,人类的生活与化学息息相关。

无论是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在20世纪发现和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的种类是2285万多种,是此之前发现的所有化合物总数的41倍强。

同时,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了当今社会面临的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

因此,可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绿色化学生产被人们提上了议事议程。

1.绿色化学简介和主要观点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Environmentally Benign Chemistry)、环境友好化学(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hemistry)、清洁化学(Clean Chemistry)。

绿色化学即是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灭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

绿色化学的理想在于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

它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

“绿色化学”由美国化学会(ACS)提出,目前得到世界广泛的响应。

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生物化学专业综述

生物化学专业综述

生物化学专业综述生物化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生物学和化学两个领域的知识。

它研究生物体内化学成分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其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对生物化学专业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进行综述。

一、基本概念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成分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其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生物化学专业则是培养具备生物化学理论和实验技能的专业人才,他们能够研究和解决与生物体内化学成分相关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大分子是生物化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等。

生物化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这些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酶的研究与应用酶是生物体内的催化剂,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

生物化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酶的结构、功能和调控机制,以及酶在医药、工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3. 代谢途径与调控代谢是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总称,包括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和信号传导等过程。

生物化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代谢途径的组成、调控机制以及与疾病相关的代谢紊乱。

4. 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生物化学专业的重要工具,包括基因克隆、蛋白质表达和分析、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技术。

生物化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这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在科研和医学诊断中的作用。

三、应用领域1. 医药领域生物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制药公司、医药研究机构和医院等单位从事新药研发、药物分析和临床诊断等工作。

2. 生物工程领域生物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生物工程公司、生物能源研究机构和环境保护部门等单位从事生物工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3. 农业领域生物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农业科研机构和农药公司等单位从事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4. 环境保护领域生物化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环境监测机构和环保公司等单位从事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等工作。

综上所述,生物化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生物体内化学成分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其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

化学工程与工艺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化学工程与工艺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化学工程与工艺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一、引言化学工程与工艺是应用化学原理和技术方法进行工程实践的学科领域,涵盖了化学工程设计、反应工程、传输现象以及过程控制等多个方面。

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化学工程与工艺在实际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相关文献,介绍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础理论研究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础理论研究是实践应用的基石,本小节将重点综述该领域的文献。

其中,热力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础理论之一,研究热力学性质对化工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流体力学、传热学和质量传递学等也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本理论,研究这些理论对借助化学反应进行物质转化的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三、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应用研究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应用研究是将基础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过程,包括化工过程的设计、优化和控制等方面。

本小节将综述相关文献,介绍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其中,化工过程的设计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如何将化学原理和工艺技术转化为可实施的工程方案。

此外,化工过程的优化也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综合考虑多个指标,进一步提高工艺效率和经济性。

同时,过程控制也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如何通过控制系统对工艺过程进行监测和调节,以确保工艺操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创新技术与发展趋势当前,化学工程与工艺领域涌现出许多创新技术和研究方向,本小节将综述相关文献,介绍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创新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

其中,绿色化学工程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如何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和选择环境友好的原料,降低化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膜分离技术、催化剂设计与合成以及纳米材料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应用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同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应用也在逐渐崭露头角,研究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艺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效率。

化学生物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化学生物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化学生物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化学生物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旨在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过程以及化学能对生物体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对化学生物学领域的一些关键研究领域进行概括和分析。

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代谢和药物发现、蛋白质工程以及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应用。

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是化学生物学的基石,它们研究生物体内分子水平的结构和功能。

在这个领域,研究人员通过探索DNA、RNA、蛋白质以及其他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深入了解生物体内的生化过程。

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药物研发、基因编辑以及疾病诊断等方面。

二、代谢和药物发现代谢和药物发现是化学生物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研究人员通过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代谢途径,理解生物体对外界因子的响应机制。

此外,他们还通过发展新的药物筛选方法和分子靶点,促进药物的研发和设计。

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新药研发和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三、蛋白质工程蛋白质工程是化学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旨在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开发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在这个领域,研究人员开发了许多蛋白质工程技术和策略,如定向进化、蛋白质设计和蛋白质组学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对于生物催化、药物生产和生物材料制备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四、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化学生物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们可将生物分子的识别与化学分析技术相结合,实现对生物体内特定分子的检测与监测。

这些传感器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度,可用于生物分析、环境监测以及临床诊断等领域。

研究人员在该领域取得了许多有益的成果,并不断推动着化学生物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化学生物学凭借其研究范围广泛、应用前景广阔的特点,已成为生命科学中不可或缺的学科。

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代谢和药物发现、蛋白质工程以及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等领域,都在推动着化学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向前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对化学生物学领域的文献综述,可以为相关研究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帮助,推动化学生物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化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化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化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化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一、引言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以及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科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化学领域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本文将介绍化学领域中的一些研究成果,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些有关于化学方面的综述。

二、文献综述
1. 纳米材料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其尺寸一般在1-100纳米之间。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较小的粒径,纳米材料在化学领域中应用广泛。

例如,纳米氧化铁材料可应用于废水处理,纳米铜材料可用于触媒反应等方面。

2.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是一种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组成的多孔材料。

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和吸附性能,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催化反应、
气体分离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离子液体
离子液体是一种由离子构成的液体,其具有较低的挥发性和较高的热稳定性。

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可调控性,离子液体在催化反应、溶剂、分离技术、电化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 异质结构催化剂
异质结构催化剂是由两种或多种材料组成的催化剂。

由于其具有较好的催化效果和较高的稳定性,异质结构催化剂在燃料电池、化学品合成、环境保护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结论
通过对化学领域中的一些研究成果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化学领域中的研究不仅仅是关于基础理论的探索,还包括对新材料的探究和应用,这些新材料在能源、环保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因此,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的科研领域中,化学领域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稀薄溶液的依数性在生活上的应用姓名:龙康班级:16级12班学号:201650589
摘要:以非挥发性溶质形成的稀溶液,其饱和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渗透压等性质只与溶质的分子数量有关而与其种类无关,这些性质称为稀溶液依数性。

当溶质是电解质或非电解质溶液浓度大时,依数性性质将发生偏离。

关键词:稀溶液、依数性、蒸汽压力下降、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渗透压。

前言:稀薄溶液的依数性描述了稀溶液性质比起所对应纯溶剂性质的一类特殊变化,是多组分系统中化学势随组分数而表现出来的自身变化规律。

在讨论稀溶液依数性时,要牢牢把握形成稀溶液的溶质和溶质本性是不能发生改变的,即溶质分子在形成溶液后不能形成聚合物或水解物。

稀溶液依数性非常贴切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可以解释我们身边的很多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

1.溶液的蒸汽压力下降
1.在密闭条件中,在一定温度下,与液体或固体处于相平衡的蒸气所具有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

2.溶液中部分液面或多或少地被难挥发性的溶质分子占据,导致溶剂的表面积相对减少,所以单位时间内逸出液面的溶质分子数目相对比纯溶液要少,液相与气相间的平衡向左移动,H2O(g)<===>H2O(l),导
致溶剂的蒸汽压力下降。

3.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蒸气压,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不同液体饱和蒸汽压不同,溶剂的饱和蒸汽压大于溶液的饱和蒸汽压;对于同一物质,固态的饱和蒸汽压小于液态的饱和蒸汽压.
4.要想降低饱和蒸汽压,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1)降低温度;2)改变液相组成,如加入高沸点、低挥发度物质、溶质等;3)改变气相组成,如通入惰性气体.
5.蒸汽压力与物质本性有关。

不同的物质,蒸汽压力不同。

蒸汽压力与温度有关。

同一种物质,温度愈高,蒸汽压力愈大。

例如:在液体沸点会随着外压降低而降低,如在高海拔地区,水烧开后达不到100℃,高海拔地区可以用水蒸饭但不能用水煮饭,除非用高压锅等等.
2.溶液的沸点升高
1.沸点是液体沸腾时候的温度,也就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等时的温度。

液体浓度越高,沸点越高。

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

沸点随外界压力变化而改变,压力低,沸点也低。

2.在相同的大气压下,液体不同沸点亦不相同。

这是因为饱和汽压和液体种类有关。

在一定的温度下,各种液体的饱和汽压亦一定。

例如,乙醚在20℃时饱和气压为5865.2帕(44厘米汞柱)低于大气压,温度稍有升高,使乙醚的饱和汽压与大气压强相等,将乙醚加热到35℃
即可沸腾。

液体中若含有杂质,则对液体的沸点亦有影响。

液体中含有溶质后它的沸点要比纯净的液体高,这是由于存在溶质后,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增加了,液体不易汽化,饱和汽压也较小。

要使饱和汽压与大气压相同,必须提高沸点。

不同液体在同一外界压强下,沸点不同。

沸点随压强而变化的关系可由克劳修斯方程式得到。

3.当用一种内壁非常光滑的容器加热某种纯液体时,常见温度已经达到或者已经超过液体沸点时,液体并没有沸腾的现象称为过热现象实验表明,溶液的沸点总是高于纯溶液的沸点,这一现象称为溶液的沸点升高。

4.溶液的沸点升高的原因是溶液的蒸汽压力低于纯溶剂的蒸汽压力3.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1.凝固点是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是液体的蒸气压与其固体的蒸气压相等时的温度,不同晶体具有不同的凝固点。

在一定压强下,任何晶体的凝固点,与其熔点相同。

2.同一种晶体,凝固点与压强有关。

凝固时体积膨胀的晶体,凝固点随压强的增大而降低;凝固时体积缩小的晶体,凝固点随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3.在凝固过程中,液体转变为固体,同时放出热量。

所以物质的温度高于熔点时将处于液态;低于熔点时,就处于固态。

非晶体物质则无凝固点。

4.若外压力为101.3kPa时,物质的凝固点称为正常凝固点。

外压力不同,凝固点数值不同。

有的液体的凝固点随外压力的增大而升高,有的则相反。

5.与过热现象类似,过冷现象也广泛存在。

如人工降雨就是向天空中的过冷水汽投洒具有凝结核作用的碘化银或干冰,让水汽在凝结核物质上凝结,最终成雨而落下。

生物材料如造血干细胞、精子、角膜等低温保存,采用加入甘油、蔗糖、聚乙二醇等低温保护剂,目的是降低细胞外介质的冰点或过冷点,减轻冷冻细胞及组织的损伤。

6.凝固点降低指的是难挥发非电解质希薄溶液的凝固点总比纯溶液凝固点低的现象。

4.溶液的渗透压力
1.渗透压力的定义是:将纯溶液与溶液以半透膜隔开时,为维持渗透平衡所向溶液上方施加的最小压力
2.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进入到溶液中的自发过程称为渗透
3.产生渗透的两个条件是:一是存在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单位体积内溶剂分子数不等
4.渗透压在医学上的应用:
(一)渗透作用与生理现象
A.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渗透压力的高低是相对的。

临床上常用的生理盐水(9g/L Nacl溶液)和50g/L葡萄糖溶液都被称为等渗溶液。

B.渗透浓度医学上定义体液中能够产生渗透效应的溶质粒子统称
为渗透活性物质
(二)晶体渗透压力和胶体渗透压力
小分子物质产生的渗透压力称为晶体渗透压力,大分子物质产生的渗透压力称为胶体渗透压力。

(三)体验渗透压力的测定
总结:上文阐述了稀溶液依数性的基本理论,吸取了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实例,验证了依数性的基本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