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小麦品质区划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浅谈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摘要] 伴随着当前一系列惠农政策的不断贯彻和落实,我国新农村建设已经得到了全面推进,农业已经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时期,植保工作一直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黑龙江省嫩江县植保植检站结合黑龙江省自身的实际情况,强化进行新型农民专业的技术培训,积极引导嫩江县农民实施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对于增加嫩江县经济效益、提升其粮食产量,促进黑龙江省嫩江县农业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
植保技术在黑龙江省小麦高产创建工作以及促进黑龙江省嫩江县小麦均衡增收以及均衡增产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绿色植保已经成为了保证黑龙江省小麦优质以及高产十分关键的技术,本文中,笔者就浅谈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黑龙江省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析在我国加入到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黑龙江省小麦生产面临着国际市场以及国内市场这两个主要的市场,为了将生产效益全面提升,促进黑龙江省农业增产以及农民增收,黑龙江省嫩江县主张发展无公害小麦、特色小麦、专用小麦以及优质小麦,大力推广小麦品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小麦品质保优、无公害小麦生产,防灾减灾以及节本增效等等新技术,以便有效提升小麦生产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下面,笔者就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浅谈。
一、小麦高产栽培要实施播种期管理实施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必须要选择良好的品种,要求品种必须要符合当地实际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品种进行播种。
在播种前,要求对耕地进行翻整,适当将耕层加深,将犁底层进行破除,整地要求地面必须要平整,没有明暗坷垃,要使土壤实现上松下实,最终促进根系的良好发育。
将底肥施足,施用底肥必须要和整地进行相互结合,通常情况下,高产田亩要施用农家肥两千公斤到三千公斤之间,百分之四十五的复合肥要施用四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之间,中低产田要施用一千五百公斤到两千公斤农家肥,百分之四十五的复合肥要施用三十公斤到四十公斤,除此之外,每亩都要施用一公斤到一点五公斤的硫酸锌。
实施小麦高产栽培必须要在适当时期进行播种,原因就在于适时播种是形成壮苗十分关键的因素,通常情况下,进行播种的同时必须要充分利用精量的播种技术,这样更加有利于对小麦基本苗的数量进行控制,播种的过程中以行距二十厘米到二十五里面之间最适宜,播种的深度要在三厘米到四厘米之间,保证深浅一致,能够使得麦苗更加迅速出苗,使得苗更加齐和壮。
小麦优良品种选用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优良品种选用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选用优良品种和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介绍小麦优良品种的选用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一、小麦优良品种的选用小麦优良品种是实现高产优质的基础。
优良小麦品种要根据所处的区域、生态环境、耕作习惯和市场需求等因素而选择。
在选用优良小麦品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考虑生态环境适应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不同,比如不耐旱或不耐寒的品种,不在当地的气候条件下适应生长。
选品种时应考虑当地的气候、温度、水分、土壤等因素,选用适宜的品种。
2、优先选择高产、抗病优良等品种高产品种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益,而且还能满足市场需求。
抗病品种则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3、考虑种植特点和市场需求决定品种的种植特点包括抗逆能力、生长速度、灵敏度、抗病力和收割强度等方面。
同时,市场需求也需要被考虑。
例如,在小麦生产过程中,有些品种能够产生高品质的黄油麦,因此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4、注重综合效益最终的选择应该注重所选品种的综合效益,包括减少农药用量、提高产量和节约施肥等方面。
同时还要考虑品种在当地环境下的表现和适应性,以及市场需求的信息。
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优良品种的选用是实现高产优质的基础,但它不足以保证生产的成功。
科学的栽培技术同样必不可少。
下面介绍几种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
1、适宜的播种时间小麦的播种时间应根据所处的气候条件、土壤状态和品种特性等因素来决定。
在北方地区一般适宜在秋季进行,而南方地区则适宜在冬季、春季和夏季分别进行。
播种时要注意及时深埋种子,确保均匀分布和发芽率。
2、合理的肥料施用小麦对肥料的需求较高,因此应适当施肥,并保证施肥量的均匀分布。
在肥料的选择上,应优先选择有机肥料和复合肥料,以提高小麦生长的吸收能力。
3、农药的合理使用适量使用化学农药可以显著降低小麦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止作物损失和产量下降。
黑龙江春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黑龙江春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作者:迟尚玉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4期小麦是我国粮食系统中的重中之重,是营养比较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的商品粮之一。
小麦籽粒含有丰富的淀粉、较多的蛋白质、少量的脂肪,还有多种矿质元素和维生素B。
小麦按播种季节分,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
小麦品质的好坏,取决于蛋白质的含量与质量。
一般,春小麦蛋白质含量高于冬小麦,尤其是东北地区种植的小麦,由于土壤肥沃,生长时间长,气候温度适宜,春小麦品质优越,下面就对黑龙江省的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一、小麦的生育特点1、生育期短,春小麦从播种到收获约90多天。
2、营养生长期短,春小麦春播气温由低到高,日照由短到长,通过春化阶段很快就进入光照阶段,从出苗到单棱期约20天。
3、分蘖期短,从出苗到拔节经历的时间很短,分蘖少,分蘖成穗率非常低。
4、根系浅而弱,后期易因脱肥、缺水而早衰。
5、穗分化早,一般4叶即进入二棱期,5叶小花分化。
二、播前准备1、选用优良品种:依据市场要求,选择经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熟期类型应注意早、中、晚适当搭配,以利于适时收获。
选用半矮秆、产量潜力高的品种,黑龙江省北部地区适宜选择:克旱16、垦九10、龙辐麦19、克丰10、克丰12和龙麦33号。
2、选择地块:选择地势平坦、耕性良好、排灌配套、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块。
示范同时坚持合理轮作,优先选用大豆、芸豆等豆类作物做前茬,其次是阔叶经济作物地。
3、施足基肥:春小麦的播种期早,东北地区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此时底土仍在结冻中,苗期气温低,土壤微生物活动弱,养分分解缓慢,因而苗期常表现为速效养分不足,这就形成了春小麦需肥时期早,要求肥效施得快,数量足,施肥以前期为主的特点。
按照测土配方结果,以降低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
4、耙茬整地耙茬整地是春小麦增产的主要耕作方法之一,耙茬整地的最大优点在于蓄墒、保墒和提墒,效果在干旱年份比耕翻整地好,抗春旱能力强,土层上松下实,5厘米以上土层比较疏松,土壤容重约在0.8-0.9g/cm3之间,5-20厘米土层比较紧密,容重约为1.0-1.1g/m3,能较好地调节土壤水分。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对于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育种选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一、育种选种1. 选育优质抗病品种小麦优良品种是高产的基础,育种工作首先要选育出耐逆境、抗病害的优质品种。
目前,我国已经选育出了许多高产的小麦品种,各地种植者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2. 种子处理在种子处理方面,可以进行浸种、干热处理等措施,使种子消毒、消毒,增加种子的萌发力和抗病能力,提高小麦产量。
二、田间管理1. 种植密度小麦的种植密度对于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过大或者过小的密度都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一般来说,种植密度在每亩750-900株之间为宜,株距在10-15cm为宜,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小麦的产量。
2. 水肥管理小麦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因此在田间管理中要做好水肥管理工作。
及时进行水肥施用,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在表土覆盖上一层稻草或麦秸,可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
3. 施肥小麦生长初期需要施加磷、钾肥,中后期需要施加氮肥。
在肥料施用方面,应做到量少、多次,适时施肥,避免一次施入过多肥料造成短时间内的快速吸收,从而引发病虫害的滋生。
4. 田间杂草管理小麦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田间的除草工作,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防止杂草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5. 栽培措施在小麦生长初期,要加强耕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中后期要合理控制浇水,避免过多或过少的灌溉。
三、病虫害防治1. 病虫害防治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在田间管理中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防范病虫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加小麦的抗病能力,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4. 合理间作在田间管理中,可以适量种植一些对害虫有防治作用的植物,例如:黄秆根、百善草等,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对小麦的危害。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对增加粮食产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小麦栽培技术,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制定了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该规程的主要内容如下:一、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的小麦优质高产品种。
要求品种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稳定,品质优良。
二、土壤准备:选择良好的耕地进行小麦种植,确保土壤排水良好,富含养分。
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深翻,松土,使土壤达到适宜的墒情。
三、施肥措施: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求,进行合理施肥。
根据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养分需求,采取适当的施肥方式,包括基肥和追肥。
并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施肥方案。
四、良好的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良好,及时排水排涝,确保作物生长环境良好。
采用适宜的间套作制度,合理安排田间作物轮作,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及时清除杂草和病虫害,进行消毒处理。
五、适时的灌溉措施: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根据小麦的生长需求,进行合理的灌溉。
注意避免过湿和干旱的情况,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六、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在小麦生长期间,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
注意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选择合适的防治药剂,采用合适的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减少产量损失。
七、合理的田间操作:严格按照小麦栽培的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包括合理的种植密度和行距,及时进行中耕、追肥、浇水等田间管理操作。
八、适时的收获和处理:在小麦成熟时适时收获,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包括割干净、晒干等。
注意收获方式和时间,避免小麦粮食质量下降。
九、科学合理的后期管理:在小麦收获后进行适时的田间管理,包括及时清除残株,施肥翻耕等。
合理安排土地使用规划,避免连作与华本。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为粮食生产提供保障,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也有利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环境污染。
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小麦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的主要粮食之一。
小麦的优质高产对于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为了保证小麦的优质高产,农民需要掌握一定的栽培技术规程,以帮助小麦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保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下面将介绍小麦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一、土壤选择小麦适宜生长的土壤是深厚、疏松、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供水充足的土壤。
选择土壤时应该选择pH值适中,富含有机质,以及富含磷、钾、铁等微量元素的土壤。
土壤还应该有能促进小麦生长的菌群,保持土壤的活力和养分,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二、品种选择小麦的品种选择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栽培要求,选择具有高产、耐病虫害、耐旱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
例如冬小麦可以选择耐寒、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春小麦可以选择耐旱、耐病虫害的品种。
三、种植密度和投入量种植密度和投入量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一般来说,冬小麦的种植密度为26.67-33.33万株/亩,春小麦的种植密度为20-23万株/亩。
在施肥方面,根据土壤养分、小麦品种和生长阶段的需要,合理施入氮、磷、钾等养分,保证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四、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小麦栽培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包括翻耕、施肥、中耕、除草、灌溉、防治病虫害等。
翻耕和中耕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小麦根系的生长和发育。
施肥要根据小麦的生长需求,合理施入氮、磷、钾等养分,并且要注意施肥技术,保证养分的有效利用。
除草要及时,防治病虫害也要及时,避免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灌溉要根据小麦的生长需要,及时、适量的供水,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
五、防治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小麦栽培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小麦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锈病、赤霉病、蚜虫、白粉虱等病虫害的危害。
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每日巡查,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进行防治,避免病虫害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六、收获管理小麦的收获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食品需求的增加,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都受到了更加重视。
为了实现小麦的优质高产高效栽培,需要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第一,适宜的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的品种是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之一、优质品种具有高产量和良好的品质,能够适应本地的气候和生态条件。
目前,我国培育了多个优质品种,如心夏968、丰谷8号等。
在选择品种时要考虑本地的气候、土壤和水分条件,以及市场对品质的需求。
第二,合理的施肥管理。
施肥是保证小麦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小麦生长期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长和发育。
根据不同生育期,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一般而言,小麦的生育期分为秧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
在不同生育期,需要施用不同种类和量的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等。
同时要注意合理的施肥时间和方法,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
第三,科学的田间管理。
科学的田间管理对于小麦的优质高产高效栽培非常重要。
田间管理包括整地、播种、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整地是为了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肥力,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播种要选择适宜的时间和方法,保证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灌溉是保证小麦生长所需的水分,要注意合理的灌溉量和灌溉频次。
同时要注意对病虫害的防治,及时发现和处理。
第四,合理的农药使用。
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小麦上的病虫害,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时机,以防止过量使用和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要选择低毒性和低残留的农药,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五,科学的收获和加工。
科学的收获和加工对于保证小麦的品质和营养非常重要。
小麦的收获时间要选择在颗粒成熟、水分适宜的情况下进行,以保证小麦的品质。
同时要选择合适的收获机械,减少损失和污染。
在加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小麦的营养成分,选择合适的加工技术,提高小麦的品种。
优质高产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

优质高产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优质高产小麦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对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化栽培技术是一种科学、合理、规范的种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优质高产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对广大农户在小麦种植中有所帮助。
一、土壤准备1. 土壤选择:选择肥沃、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无地下水位较高的土地。
小麦生长喜欢疏松透气、肥沃的土壤,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
2. 土壤养分:在土地平整之后,施入有机肥,并进行耕翻,有机肥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3. 土壤酸碱度:进行土壤测试,若土壤酸碱度不适宜小麦生长,可进行石灰化处理,调整土壤的酸碱度。
二、品种选择1. 优质小麦品种选择:选择高产、抗逆性强、品质好的小麦品种,比如冬小麦品种“鲁麦902”,具有抗倒伏、抗旱、抗寒的特性,适应能力强。
2. 种子处理:选用优质小麦种子,进行种子处理,如种子浸种处理、种子外涂剂处理等,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抗性。
三、播种技术1. 播前准备:在播种前,对土地进行必要的整地作业,提高土地的整体利用率和小麦的生长环境。
2. 播种时间: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尽量避开气候恶劣时段,避免严寒或高温造成小麦的生长问题。
3. 播种密度:控制好播种密度,一般每亩100-150公斤,密度不宜过大,以免影响小麦的茬口和通风透光。
四、施肥技术1. 营养需求:小麦是一个高产作物,生长期间需要大量养分来支持其生长发育,因此在不同生长阶段需要进行适当的施肥。
2. 施肥原则:根据小麦不同生长时期的需要,合理施用氮、磷、钾等主要养分,同时也可以适当添加微量元素,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和品质。
3. 施肥量: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和小麦品种的特点来确定,一般在生长初期施一次底肥,中后期追施一次追肥。
五、灌溉管理1. 合理用水:小麦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一般在生长初期和拔节期需求最大,因此要合理安排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小麦品质区划及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宋庆杰肖志敏辛文利张春利赵海滨张延滨于海洋祁适雨(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哈尔滨150086)摘要:由于黑龙江省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差异明显,各麦产区之间的小麦生态环境也大不相同。
根据各麦区的自然条件、耕作栽培特点和生产水平可分为三个生态区,即北部高寒冷凉区、东部湿润区和中、南部早熟干旱高温区。
同时对不同生态区的范围、生态环境状况、小麦品质的形成特点和适宜种植的品种类型进行了评述,并形成一套优质强筋小麦高效生产技术体系。
关键词:黑龙江;小麦;品质;区划;生产技术Wheat Regionalization and Effective Production Technics for Quali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Song Qingjie Xiao Zhimin Xin Wenli zhang Chunli Zhao HaibinZhang Yanbin Yu Haiyang Qi Shiyu(Crop Breeding Institute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rbin 150086)Abstract:Because of the obvious difference of geographic and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are various in different wheat production regions. Based on the natural condition and cultivation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production level, wheat production could be dishtingushed into three ecological regions namelythe northen cooling region, easten wetness region and southen drought and high-temperature region. We also described the bound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various ecological regions , characteristics of wheat quality formation and the adapted variety type in different regions. A set of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f high quality wheat was formed.Keywords: Heilongjiang;wheat;quality;regionalization;production technology一、自然条件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北部,介于东经121°11'-135°05',北纬43°26'-53°33'之间,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
北部和东部隔黑龙江、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
全省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收稿日期:2008-09-09作者简介:宋庆杰(1971-),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春小麦遗传育种耕地面积约1.7亿亩,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10%左右。
黑龙江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宜农土壤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40%,黑土、黑钙土、草甸土面积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67.6%,是世界上有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
盛产大豆、小麦、玉米、马铃薯、水稻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亚麻、烤烟等经济作物。
黑龙江省西北部为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为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国最大的东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占全省总面积的37.0%,海拔高度为50-200米。
黑龙江属中温带到寒温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
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严寒而漫长,结冻期长达5个月以上,夏季短促,无霜期90~165天,大体上由北向南递增,个别地区只有7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为-3℃~7℃。
年平均降水量为350~800毫米,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主要麦区的降水量在450~650毫米之间,小麦生育期间为300~400毫米左右,光照时数均在15小时以上。
二、小麦品质生态区划黑龙江省土地肥沃,小麦生育期间光照长,昼夜温差大,各种生态条件与世界盛产优质强筋春小麦的主要国家(加拿大、美国等)非常相似,同时该区小麦多以大规模现代化农场生产为主,具有生产“硬红春”专用面包小麦的生态资源优势和规模化生产优势,是我国少有能够生产优质强筋小麦的生态地区之一。
因黑龙江省南北跨度较大,各地区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差异明显,根据各麦区的自然条件、耕作栽培特点和生产水平大致可分为三个生态区,即北部高寒冷凉区,东部湿润区及中、南部早熟干旱高温区。
(一)北部高寒冷凉区本区位于东北春麦区的西北部,以大小兴安岭沿麓地区为主,包括黑龙江省的北部黑河地区、绥化部分地区和加格达奇特区,是黑龙江省的优质强筋小麦高产区,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商品率达70%以上。
本区小麦种植面积约占全省小麦的1/2以上,机械化生产程度高,产量水平较高,一般单产3750~4500公斤/公顷左右。
根据本区生态条件及耕作栽培特点,又分为北部半干旱冷凉亚区和北绥半湿润漫岗黑土亚区。
1、北部半干旱冷凉亚区本亚区包括大兴安岭东侧加格达奇地区、黑龙江省北部黑河地区及绥化部分地区,总耕地面积约200余万公顷,属草原黑土地带,一般海拔高度为200~500米,地形多为起伏岗地和低平河谷台阶地。
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4~6%,气候冷凉,无霜期为90~110天。
年平均气温-1~3℃,7月份平均气温为19~22℃,年降水量为400~500mm,7~8月份降水较多,春旱夏涝现象明显。
常年小麦于4月中旬播种,5月初出苗,8月初成熟,出苗至成熟为85~95天左右,有效积温为1600~1850℃。
2、北绥半湿润漫岗黑土亚区该亚区位于小兴安岭南北两麓漫川漫岗黑土区,包括逊克、孙吴、德都、北安、海伦、铁力等市县,区内有北安农场局所属农场和绥化农场局东部农场。
该区气候较湿润,年降水量500~650mm,春旱夏涝现象明显;积温为2000~2400℃,海拔高度240~400m,年平均温度为-1~-3℃,无霜期≥100~125天,黑土层30~50厘米,土质肥沃,日照时数为15~16小时,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小麦单产水平较高,正常年产单3750~4500公斤/公顷。
根据该区气候特点,小麦品种选择应以光钝温钝型为主,要求前期抗旱,后期耐雨涝,抗多种病害,耐肥水,抗倒伏,不早衰,适于机械化收割。
适宜的主栽品种有:龙麦26、龙麦30、龙辐麦18、克丰10号、克旱16和垦九10号等。
(二)、东部湿润区本区以松嫩平原以东的山地丘陵和低湿地区为主,包括黑龙江省合江、牡丹江地区、哈尔滨以东的半山区。
境内南北绵延着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张广才岭等主要山脉。
地形、地势复杂,土壤较瘠薄,年降水量及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均多于黑龙江省其它麦产区。
夏季雨水偏多,小麦生育后期时有内涝现象,赤霉病、根腐病及叶枯性病经常发生,对产量及品质影响较大,本区可分为以下两个亚区。
1.东部半山间丘陵亚区。
该区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和哈尔滨以东的半山区。
地形、地势复杂,山川交错,各地小气候差异明显。
土壤瘠薄,多为白浆土或沙质土。
小麦面积不足本区耕地的10%。
其中以牡丹江海林地区所占比例较大。
种植品种以克丰4号等水肥型为主。
由于该区多年坚持小麦、大豆、玉米三大作物的“三区轮作”和秋整地、秋施肥以及各科学采用各项综合配套技术措施管理,一般单产可达6000公斤/公顷左右。
2.东北部低湿亚区。
该区地域辽阔,自然条件比较复杂。
包括“三江平原”及“兴凯湖低湿地”等。
北界黑龙江、东濒乌苏里江,松花江水系遍及全亚区。
属北温带湿润区,多为沼泽土、白浆土、草甸黑土,土壤质地粘重,耕性不良,通透性差。
年降水量550~650mm,积温为2200~2400℃。
本亚区要求选用抗多种病害,特别是赤霉病,秆强抗倒伏,耐湿,不易穗发芽,不易落粒,以适应雨季收获的光钝温钝或光敏温钝类型的中熟或中早熟为主,如龙麦26、龙辐麦17、龙麦30和龙麦31等。
(三)、中、南部早熟干旱高温区本区以松嫩平原为主,包括黑龙江省齐齐哈尔、肇源、肇州、肇东、绥化、呼兰、哈尔滨一带。
海拔为140~160m,年降雨量为350~650毫米;气温从北往南递增。
过去曾是东北春麦区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一个区,随着北部新麦区的开发,其比重逐渐缩小,现只占当地作物总面积的2~8%,大多种在沿江坝外地或麦、菜复种地区。
由于该地区夏季气温高,小麦生育后期易受干热风影响,选用的品种应以早熟、高产、优质的龙辐麦1号、龙辐麦3号和龙麦31等光钝温钝类型为主。
三、优质强筋小麦高效生产技术小麦品质及产量的优劣不仅由品种本身遗传特性所决定,而且受气候、土壤、耕作制度、栽培措施等条件的影响,品种与环境相互作用也影响品质。
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在黑龙江省只有运用保优高产栽培技术,才能充分发挥优质品种的品质与产量的遗传潜力,使其商品麦达到优质强筋麦标准,并保证亩产达到300kg以上。
1地块选择及耕翻整地在合理轮作的基础上选择肥力中等以上的适宜地块种植, 前茬以豆茬为最佳,尽量避免重、迎茬。
前茬收获后利用“松、耙、耢、压”相结合的耕作方式及时整地,建立土壤水库,确保秋雨春用,以解决黑龙江省苗期干旱,为一次播种保全苗奠定基础。
2 种子处理生产上所用良种必须经过机械精选。
在小麦病害严重的地区,要进行种子包衣,用超微粉体种衣剂包衣,可有效地预防小麦腥、散黑穗病和根腐病等,超微粉体种衣剂使用量与种子重量比为1:600。
也可采用药剂拌种,用种子量0.2%的40%拌种双拌种,防治小麦腥、散黑穗病;或用种子量0.3%的50%福美双拌种,防治小麦腥黑穗病,兼防根腐病。
3.播种及合理密植小麦适宜播期必须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及地势、品种特性、光热资源、土、肥、水等条件综合进行考虑。
在黑龙江省特定生态条件下,小麦播种期有两种概念。
一是生物学播种期,即土壤化冻3~4cm时就可以播种。
过早播化冻过浅,保证不了播种质量,小苗发锈,产量较适期播种减产3~5%;另一是经济学播种期,是指获得最高产量和最佳产品质量的播种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