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年失业率
美国历年失业率unemployment

美国高失业率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影响

美国高失业率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影响自去年以来,美国失业率持续上升,失业率从年初的7.6%,上升至10月创纪录的10.2%,至今虽有所回落,但仍在高位持续运行,由于高失业率,导致美国消费信贷持续回落,进而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2023年以来美国的失业、消费信贷情况(一)失业情况。
2023年以来,美国的失业情况持续恶化,失业率从的初的7.6%持续上升,到2023年10月达到10.2%的峰值;进入2022年,失业率虽有所回落,但由于经济不稳定,截至7月末,美国的失业率仍为9.5%,失业率持续在高位徘徊。
与2022年至2023年危机时期大量岗位流失的情况相比,2023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快速复苏,但美国并未出现就业岗位大幅新增的复苏现象。
(二)企业需求情况。
全美独立企业联合会最新发布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7月,有91%的美国小企业主报告称其信贷需求已得到满足或不需要借贷,只有4%的企业主称融资是其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8月16日,美联储发布一份信贷状况调查报告,公布有关美国大银行开始放松中小企业和消费者信贷标准,这是自2006年以来,美国银行首次放宽小企业和消费者信贷标准。
由于高失业率的影响,导致美国中小企业产能过剩,银行虽下调了贷款标准,但企业和消费者的贷款需求仍在下降,岗位需求仍在减少。
二、原因分析(一)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的缺口较大,产能利用率较低。
2022年6月,美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14%,相比2023年6月危机最低水平68.34%有较大幅度提高,但仍显著低于2022年6月前3年平均水平的80.81%,表明当前美国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缺口较大。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估算,美国要在2015年才能达到其潜在产出增长水平,在今后数年内,美国仍将维持较高失业率。
(二)就业制度造成工资刚性,不利于就业形势较快改善。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平均小时工资不但未下降,反而继续维持稳定上升态势,2022年7月末达到22.59美元/小时的历史新高。
美国失业率数据(1930年-2015年2月-月份数据)

3.80 3.70 3.70 3.60 3.80 3.90 3.80 3.80 3.80 3.80 3.90 3.80 3.80 3.80 4.00 3.90 3.80 3.70 3.80 3.70 3.50 3.50 3.70 3.70 3.50 3.40 3.40 3.40 3.40 3.40 3.40 3.40 3.40 3.40 3.50 3.50 3.50 3.70 3.70 3.50 3.50 3.90 4.20 4.40 4.60 4.80 4.90 5.00 5.10 5.40 5.50 5.90 6.10 5.90 5.90 6.00
1966年8月 1966年9月 1966年10月 1966年11月 1966年12月 1967年1月 1967年2月 1967年3月 1967年4月 1967年5月 1967年6月 1967年7月 1967年8月 1967年9月 1967年10月 1967年11月 1967年12月 1968年1月 1968年2月 1968年3月 1968年4月 1968年5月 1968年6月 1968年7月 1968年8月 1968年9月 1968年10月 1968年11月 1968年12月 1969年1月 1969年2月 1969年3月 1969年4月 1969年5月 1969年6月 1969年7月 1969年8月 1969年9月 1969年10月 1969年11月 1969年12月 1970年1月 1970年2月 1970年3月 1970年4月 1970年5月 1970年6月 1970年7月 1970年8月 1970年9月 1970年10月 1970年11月 1970年12月 1971年1月 1971年2月 1971年3月
1961年12月 1962年1月 1962年2月 1962年3月 1962年4月 1962年5月 1962年6月 1962年7月 1962年8月 1962年9月 1962年10月 1962年11月 1962年12月 1963年1月 1963年2月 1963年3月 1963年4月 1963年5月 1963年6月 1963年7月 1963年8月 1963年9月 1963年10月 1963年11月 1963年12月 1964年1月 1964年2月 1964年3月 1964年4月 1964年5月 1964年6月 1964年7月 1964年8月 1964年9月 1964年10月 1964年11月 1964年12月 1965年1月 1965年2月 1965年3月 1965年4月 1965年5月 1965年6月 1965年7月 1965年8月 1965年9月 1965年10月 1965年11月 1965年12月 1966年1月 1966年2月 1966年3月 1966年4月 1966年5月 1966年6月 1966年7月
美国经济现状分析

美国经济现状分析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预计,第二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创纪录地下降35.2%。
简而言之,在美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事件比这场由新冠疫情引发的衰退更为迅猛地摧毁了美国经济。
但是,甚至在官方GDP数据尚未出炉之前,经济可能已经迎来拐点。
失业率从2月份3.5%的50年低点飙升至4月份的14.7%,但此后连续两个月下降——6月份的失业率为11.1%。
有经济学家据此认为,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的经济衰退已经结束,美国经济已经进入复苏或增长阶段。
为了让《财富》的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美国经济的现状和走向,我们整理了8张图表供您参考,其中涵盖我们在这场危机期间一直在追踪的经济数据:永久性失业人数、酒店和休闲服务业的就业变化、消费支出、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领取失业救济人数、各州的失业率、种族失业率差距、制造业景气度。
永久性失业人数尽管6月份美国的整体失业率有所下降,但永久性失业人数仍在攀升制图:Lance Lambert 数据来源:美国劳工统计局美国4月份的失业人数超过2,310万,远高于2007-09年“大衰退时期”1,540万的峰值。
但一些人已经重新找到了工作。
4月至6月间,美国失业人数减少了530万,降至1,780万。
然而,美国的“永久性”失业人数从4月份的200万上升到6月份的290万。
这种迹象表明,雇主正在将一些此前“无薪休假”的员工转化为裁员——这可能会阻碍经济复苏。
华盛顿公平增长中心宏观经济政策主管克劳迪娅•萨姆指出,“上个月的永久性失业人数仍在攀升。
很多人说,‘我失业了,工作岗位一去不复返了。
” 她说,这一数字的上升将收窄经济重返正轨的机会窗口。
酒店和休闲服务业的就业变化酒店和休闲服务业在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的就业人数变化情况制图:Lance Lambert 数据来源:美国劳工统计局新冠疫情甫一爆发,与旅游、餐饮,以及其他跟公共活动相关的企业就遭受重创。
5月份,美国酒店和休闲服务业的工作岗位数量同比下降41%,从2019年5月的1,650万个下降到现在的980万个。
简析美国经济状况及前景预测

简析美国经济状况及前景预测一、2010年来美国的经济状况(一)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状况表格今年一季度美国GDP增长同比1.8%,而去年第四季度GDP增速为3.1%,环比下降40%以上,从表格中可看出2010年来美国经济处于增长状态,但是GDP增长率下降。
(2011年一季度,经季节性调整后,按当年价格计算,美国GDP为37516亿美元,同比增长3.9%,环比增长0.9%,折年率增长1.8%)2011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3.9%是2010年三季度来连续第三次增长率下降。
(二)美国的失业就业状况截至6月4日一周,美国全国领取失业救济的总人数为367.5万,比前一周修正后的数字减少2.1万。
这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下降表明就业市场正在改善,但是速度很慢。
经季节性调整,截至6月11日一周内,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比前一周减少1.6万,降至41.4万。
这是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在过去三周来的第二次下降,不过该数字已连续10周处于40万水平上方,不及年初的表现。
(三)美国目前存在通胀压力2010年,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较上年同比上涨6.9%,其中12月份当月同比上涨6.6%,环比上涨1.0%。
2010年,美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比上涨1.6%,其中12月份当月同比上涨1.5%,环比上涨0.5%。
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同比上涨2.4%,二季度上涨1.7%,三季度上涨1.2%,四季度上涨1.3%。
2011年5月美国生产者物价指数月率增长0.2%,预计增长0.1%。
美国5月消费者物价指数月率上升0.7%,升幅为05年9月来最大,美联储将在本月晚些时候的货币政策会议上继续维持5.25%的利率不变,且仍将视通胀为首要威胁。
(四)美国工业生产情况工业生产是衡量制造业、矿业与公共事业的实质产出重要的经济指标,工作生产指数是反应一个国家经济周期变化的主要标志。
下图是美国从2010年9月到2011年5月的工业生产月率。
美国历年失业率

非农数据日期:2012年5月22日摘要失业率是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西方各国政府每到选举换届的时候,他们的候选人都会拿出自己关于控制失业的目标。
可见失业率在各国政府心目中的重要性。
失业率的高低可以体现政府的执政能力,可以获得民众的好感,而且失业率还会间接的反映一国经济的好坏,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所以此次我挑选了失业率为我研究的方向,而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它的经济形势的好坏可以决定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故我的研究重点就是美国的失业率。
本次的研究成果:第一,通过历史比较分析,了解美国的经济这情况。
第二,通过分析美国的失业,分析美国社会男女的竞争力。
第三,美国的相关失业保障。
关键词:政策效果,失业率,福利,失业原因2012年3月9日,世界各个投资者的目光都投向了美国的劳工统计局即将公布的非农数据。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它的好坏决定了全球经济的走向。
美国在每月的第一个周五晚公布,夏令时是北京时间晚8:30,冬令时是北京时间晚9:30公布非农数据。
非农数据就是指美国的非农业人口的失业率即美国城镇人口的失业率。
2012年3月9号,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了2月份的非农数据报告,为8.3%,相比于一月份没有变化。
这个也说明了美国经济的逐渐回升,这一数据让人们对美国经济重新有了信心。
非农数据主要是由两方面的数据组成。
一,家庭统计数据:家庭统计数据的来源主要是从那些年龄在16周岁以上的农业工人,个体户,不付费的家庭工作者,被雇佣的私人家庭工作者。
二,机构单位统计调查数据:机构单位统计调查数据的来源主要是工厂,办公室和商店,以及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机构。
以这两个数据作为主要数据的原因是:•一,家庭统计数据相对于机构单位统计调查数据有着更大的范围,它包括:个体户,无酬家庭工作人员,农业工人,私人家庭工作这些都是被机构单位统计调查数据排除在外的,另外家庭调查还提供了就业人群的估计。
•二,家庭统计调查包括了农业工人,个体户,不付费的家庭工作者,被雇佣的私人家庭工作者。
浅谈美国非农数据与黄金价格关系

浅谈美国非农数据与黄金价格关系来源:中国黄金资讯网 2011-06-08众所周知,每个月的第一个周五是美国非农数据公布的日子。
该数据通常被誉为外汇市场能够做出反应的所有经济指标中的“皇冠上的宝石”,它是市场最为敏感的月度经济指标,无数次牵动着广大投资者、交易商、政府决策和经济研究机构等的神经。
一般来说,该数据对债券、股票、商品、外汇和黄金都会产生较大影响。
为此,中国黄金资讯网特从以往的历史数据出发,初步探讨该数据与黄金的关系,以给投资者参考。
一、非农数据含义及指标判断非农数据通常指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它与失业率一起构成非农就业报告。
通常由美国劳工部在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五北京时间晚上20:30(夏令时)或者21:30(冬令时)公布。
非农业就业人数主要统计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职位变化情形。
它能反映出制造行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及其增长,数字减少便代表企业减低生产,经济步入萧条。
当社会经济较快时,消费自然随之而增加,消费性以及服务性行业的职位也就增多。
当非农业就业数字大幅增加时,表明了一个健康的经济状况,理论上对汇率应当有利,并可能预示着更高的利率,而潜在的高利率促使外汇市场更多地推动该国货币价值,反之亦然。
因此,该数据是观察社会经济和金融发展程度和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关于该指标的判断,一般来说如果非农就业据高于预期,将利好美元,美元指数上涨,黄金受压下跌;反之将不利美元,美元指数下跌,提振黄金上行。
而失业率对黄金影响理论上和非农就业数据相反,但实际中以非农就业数据为主。
但以上只是一般的运行原理,市场情况千变万化,有时数据基本符合预期,可能对市场影响有限,有时数据超好或者超坏可能有悖上面的分析思路。
非农就业数据大幅优于预期有时反而让美元的避险需求降低,美元指数下跌;有时非农就业数据意外疲弱可能引发避险情绪和市场忧虑令美元反弹。
所以单纯经济数据还要配合股市、商品和市场反映程度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二、通过以往数据看非农与金价关系下面我们梳理了2010年非农数据对国际现货黄金的具体影响,仅供投资者参考。
美国的贫富差距及原因(较全)

美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其原因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无产阶级状况趋于恶化,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贫富差别越来越悬殊,这是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对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作出的科学分析。
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当今资本主义国家贫富悬殊状况如何,形成目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这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经济的恢复和生产的发展,西方国家各阶层的收入和财产有了显著增长,生活得到了改善。
从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纵向来看,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那种普遍性的赤贫和营养不良的现象已不复存在。
西方国家的贫困标准也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有所提高。
尽管如此,70年代后半期以来贫富之间的相对差距却迅速扩大,这个严酷的现实必然引起西方国家政府和百姓的关注。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代表。
本文试图对美国在本世纪70年代以来的收入分配状况作一分析。
一、70年代以来美国的贫富状况战后直到60年代,美国各阶层收入差距是趋于缩小的。
按照家庭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美国全国家庭可分为最低收入家庭、次低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中上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五大类。
从下表可见,在70年代以前,占全国20%的上层家庭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重趋于下降,由1936年的51.7%降到1965年的41%。
而中层家庭(从次低到中上)的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比重缓慢上升,由1936年的44.2%上升到1965年的54%。
最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比重略有上升。
但进入70年代以后这种趋势发生了变化,70年代后半期收入差距开始呈现扩大倾向。
对20%收入最高者和20%收入最低者的平均收入进行比较,两者的差距在1974年是7.5倍,1992年扩大到了10.2倍。
1977~1992年间,美国国民收入增长的部分几乎都归入富裕阶层手中。
在这15年间,美国全国60%的人的收入在不同程度上都下降了,只有40%的人的收入有不同程度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