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春节传统习俗

合集下载

宜宾风俗作文

宜宾风俗作文

宜宾风俗作文宜宾地处川黔交界,自古就是川黔通商贸易的重要地区,因此宜宾的风俗习惯也受到了来自川黔两地的影响。

而宜宾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文化也在这里融合交融,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宜宾风俗。

宜宾的风俗习惯可以从日常生活、婚姻习俗、节日习俗等方面来看,每一个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传统风情,下面就让我们来一一了解宜宾的风俗习惯。

一、宜宾的日常生活风俗宜宾地处嘉陵江畔,是一个水乡城市,在宜宾,嘉陵江是一条令人向往的江河,也是宜宾人民的生活之源。

在宜宾的日常生活中,江边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比如晨练、垂钓等,很多宜宾人都有晨练的习惯,他们喜欢在早晨的时候来到江边,做一些晨练运动,比如打太极拳、跑步等。

而在垂钓方面,宜宾人也非常喜欢垂钓,他们在空闲的时候会拿着钓竿到江边去垂钓,闲暇时光里,享受着宁静的时光。

在宜宾的日常生活中,人们还有着饮茶的习惯。

茶文化在宜宾是非常盛行的,每天,很多宜宾人都会聚在一起,泡上一杯宜宾特色的茶,品味着茶的醇香,聊聊天,这也是宜宾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此外,在宜宾还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比如喜欢辣椒、酸菜、泡菜等,这些都是宜宾人民饮食习惯的一部分。

二、宜宾的婚姻习俗婚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大事,而在宜宾,婚姻也有着自己的一套独特的习俗。

在宜宾,婚姻有着一系列的礼仪和习俗,比如过大礼、办喜酒、迎娶等。

在宜宾,办婚喜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仪式,很多人会将一生的积蓄都花在办婚喜酒上,因为在宜宾,办婚喜酒是一种炫耀身份和家庭地位的方式,越是讲究的婚宴,越能展现家庭的尊严和地位。

另外,在宜宾的婚姻习俗中,迎娶之礼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在宜宾,新郎一般会在父母、亲朋好友的陪伴下,去新娘家迎亲,这也是一项非常温馨和感人的仪式。

在宜宾,还有着一些特色的婚庆活动,比如洞房、办酒、拜堂等,这些都是宜宾婚姻习俗的一部分。

三、宜宾的节日习俗在宜宾,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每一个节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习俗。

比如春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而宜宾人在春节期间都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比如贴春联、包饺子、拜年等。

四川过年的传统习俗

四川过年的传统习俗

四川过年的传统习俗四川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

在每年的农历新年,四川人民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庆祝这一重要的节日。

本文将介绍四川过年的传统习俗。

一、贴春联在四川过年期间,人们会贴春联。

春联是由对联和横批组成的。

对联是由两句对仗工整、意境美好的诗句组成的,常常表达美好祝愿和吉祥的寓意。

横批则是一句短小精悍的词语,用来彰显节日氛围。

人们将春联贴在门上、窗户上或者墙上,以带来好运和祝福。

二、放爆竹过年时,四川人喜欢放爆竹。

放爆竹是一个古老的传统习俗,被认为可以驱走邪灵,迎来好运。

在农历除夕晚上,人们会点燃烟花爆竹,火光和震耳欲聋的声响充斥着整个夜晚,带来喜庆和热闹的氛围。

三、走春祭祖在农历新年的早晨,四川人会进行走春祭祖的仪式。

家人们会整装出发,去祖先的坟墓或者祠堂,向祖先们献上祭品,并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幸福,事业顺利。

这是一种传统的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的方式。

四、包饺子在四川,包饺子是过年期间的重要活动之一。

家人们会一起准备饺子的馅料,并将其包入饺子皮中。

饺子的形状象征着财富和好运,因此人们相信吃饺子可以带来财运和好运。

包饺子的过程也成为了家人之间亲情和谐的象征。

五、舞狮子舞狮子是四川过年期间的一项传统表演活动。

人们扮成狮子,穿着色彩鲜艳的舞狮服装,通过舞蹈和动作来模仿狮子的姿态和动作。

舞狮子象征着勇气和祥瑞,被认为可以驱走邪灵,带来好运和吉庆。

六、观花灯在四川,过年期间,人们会到公园或者庙会上观赏精美的花灯。

花灯是由彩纸、竹木和灯笼制作而成,形状各异,艳丽夺目。

观赏花灯是一种欣赏美景、品味文化的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愉悦和乐趣。

总结:四川过年的传统习俗丰富多样,既有庄重的祭祖活动,也有喜庆的放爆竹和舞狮子,还有传统的包饺子和观花灯等。

这些习俗不仅在于庆祝农历新年,更是传承和弘扬了四川的文化传统。

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城市,四川人民都用这些传统习俗来传递着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热爱。

宜宾家乡的风俗

宜宾家乡的风俗

宜宾家乡的风俗
宜宾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和风俗。

在这里,人们遵循着传统的习俗,传承着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

宜宾的传统节日非常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春节。

在这个重要的节日里,人们会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吃年夜饭等。

此外,还有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在宜宾,人们非常注重家庭和睦,尤其是对于长辈的尊重和孝顺。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传统的盂兰节,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和先人,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宜宾还有着独特的婚俗,新娘在婚礼上会穿上传统的红色嫁衣,新郎则会穿上黑色的礼服。

在婚礼上,新人会向双方父母敬献茶水,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和尊敬之情。

此外,还有“拜堂”、“拜天地”、“拜祖先”等传统仪式。

宜宾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川剧、川曲、川绣等。

其中,川剧是宜宾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融合了川西、川南、川东等地的音乐、舞蹈、戏曲等元素,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宜宾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传承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这里,人们注重家庭和睦、尊重长辈、传承传统文化,这些都是宜宾人民的精
神财富,也是宜宾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宜宾的习俗的作文

四川宜宾的习俗的作文

四川宜宾的习俗的作文
我的家乡在四川宜宾,那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

我喜欢这里,不仅因为它是我的家乡,还因为这里有许多独特的习俗。

在我们宜宾,有一种独特的“做年节”习俗。

过年前几天,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过年需要用的东西。

每家每户都会把自己家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迎接新年。

每年大年三十晚上,我们都会吃一顿团圆饭,然后把自己家里的灯关起来,点上蜡烛或油灯。

等到十一点时,人们就会到别人家去拜年。

晚上十二点时就会有鞭炮声响起,接着就是一个接一个的拜年活动:首先是长辈给晚辈发红包;然后是晚辈给长辈磕头拜年;最后就是吃年夜饭了。

每年大年三十晚上我们都要去看烟花。

我最喜欢看烟花了,因为它美丽极了!每一朵烟花都有不同的颜色:黄色、粉色、紫色、绿色……真是五光十色!
大年初一早上我还要穿上新衣服去拜年。

我家附近有一个寺庙,那里香火很旺,因此这里的人们都要去那里拜一拜。

我和小伙伴们还会到街上去买一些香和蜡烛来烧,希望自己能够健康快乐!
—— 1 —1 —。

宜宾特色文化总结

宜宾特色文化总结

宜宾特色文化总结引言宜宾是四川省的一个美丽城市,不仅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还有独特的特色文化。

在这里,我们将总结宜宾的特色文化,包括宜宾的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等。

通过这篇文档,我们将更好地了解宜宾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一、宜宾的饮食文化1. 宜宾燃面宜宾燃面是宜宾的传统特色美食之一。

它的主要原料是面条和各种配料,如肉、豆瓣酱、花椒等。

宜宾燃面将面条做得软硬适中,配料的味道鲜美,特别适合宜宾的气候。

它不仅是一道美食,也是宜宾人民的文化象征之一。

2. 宜宾豆花宜宾豆花是一种用黄豆制成的传统食品。

它的做法非常简单,将黄豆磨粉煮熟后,加入适量的糖水和配料。

宜宾豆花口感细腻柔滑,味道鲜美清香。

它是宜宾人民早餐的常见选择,也是宜宾的一道特色小吃。

二、宜宾的建筑文化1. 李庄古镇李庄古镇是宜宾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

它的建筑风格充满了古朴、典雅的特点。

古镇中的传统民居、古老的街道和石桥等建筑物都展现了宜宾的建筑文化。

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古镇的独特魅力,欣赏到宜宾建筑文化的独特之处。

2. 宜宾熊猫基地宜宾熊猫基地是宜宾的一大景点,也是宜宾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基地以熊猫为主题,建筑风格独特,融入了宜宾的传统文化元素。

在这里,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到可爱的熊猫,同时也可以欣赏到宜宾特色的建筑风格。

三、宜宾的民俗文化1.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宜宾民俗文化中的重要节目之一。

每年的春节和其他重要节日,宜宾各个乡镇都会举行舞龙舞狮的表演。

舞龙舞狮不仅寓意着好运和祥瑞,也是宜宾人民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在舞龙舞狮的表演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宜宾民俗文化的底蕴和活力。

2. 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宜宾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

每年的端午节,宜宾各个地方都会进行龙舟竞渡的比赛。

龙舟竞渡不仅展示了宜宾人民的团结合作精神,也是宜宾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活动中,人们可以欣赏到龙舟的独特魅力,感受到宜宾人民的热情和活力。

结论宜宾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城市,其特色文化将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和传承。

四川宜宾的习俗的作文

四川宜宾的习俗的作文

四川宜宾的习俗的作文在四川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宜宾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这里不仅有秀美的山水,更有着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习俗。

就拿过年来说吧,那可真是热闹非凡。

一进入腊月,宜宾的街头巷尾就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

人们开始忙碌起来,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首先要做的就是杀年猪,这可是个大事儿!记得有一年,我去亲戚家看他们杀年猪,那场面真是壮观又有趣。

天还没亮,主人家就已经烧好了一大锅开水,请来的杀猪师傅也早早地到了。

几个壮实的汉子一起把肥肥的年猪从猪圈里拽出来,猪似乎感觉到了不妙,拼命地挣扎着,扯着嗓子嚎叫。

但这哪儿能抵得过人们的力量啊,最终还是被按在了大案板上。

杀猪师傅手法娴熟,手起刀落,鲜红的猪血就汩汩地流进了准备好的大盆里。

接下来就是烫猪毛了,把猪放进滚烫的开水里,翻来覆去地烫,然后用刮刀把猪毛刮得干干净净,白白胖胖的猪就展现在眼前啦。

处理好的猪肉一部分会被做成香肠和腊肉。

做香肠可是个技术活,要把肥瘦相间的肉切成小块,加上各种调料,搅拌均匀,然后用灌肠器把肉馅灌进肠衣里。

一节一节地扎好,用针在香肠上扎一些小孔,排掉里面的空气。

腊肉就相对简单一些,把肉用盐、花椒、八角等调料腌上几天,然后挂在通风的地方晾干。

等到过年的时候,香肠腊肉蒸熟切片,那香味能飘满整个屋子,吃起来更是满嘴留香。

除了杀年猪,宜宾过年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那就是走人户。

从正月初二开始,人们就开始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走亲访友。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一次去外婆家,我和爸爸妈妈一大早就出发了,一路上我都兴奋得不行,想着能见到好久不见的表弟表妹们。

到了外婆家,一进门就看到满桌子的好吃的,有甜甜的汤圆,香脆的花生,还有各种水果。

大人们坐在一起聊天,我们小孩子就满院子疯跑玩耍。

中午吃饭的时候,那场面可热闹了,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互相夹菜,浓浓的亲情就在这一筷一勺之间传递着。

宜宾的婚礼习俗也很有意思。

新娘子出嫁的前一天,娘家会准备好丰厚的嫁妆,床上用品、家用电器,样样齐全。

四川宜宾的风俗作文500字

四川宜宾的风俗作文500字

四川宜宾的风俗作文500字
说起四川,大家一定会想到成都,其实不然,因为我就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对它并没有太深刻的了解,只知道那里美食众多,当然还有古蜀国文明,可是现代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却是婚姻。

不过今天小编要带你去感受下古老的四川风情。

宜宾民间年节风俗甚多,各具特色。

除夕守岁,儿童打灯笼,贴门神、对联、挂门画,上街游玩放鞭炮,名曰“接财神”。

清明扫墓祭祖,儿童携纸钱剑及白酒、点心,先到茔地燃香化纸祭奠,再行娱乐活动。

正月初九日拜年,女婿率子女给岳父母拜年。

一般外嫁女回娘家与家族聚餐欢度新春。

自贡灯会流行全省,尤以荣县、富顺等地盛行更久,每逢春节至元宵期间举办花灯会或游艺会。

迎春活动除演戏、赛龙舟之外,尚耍狮舞龙。

在宜宾有许多的习俗和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七夕节等。

不管什么节日,必不可少的就是吃!这也是属于宜宾的一种饮食文化吧!早饭通常包括面条、米粉等主食;午饭则以炒菜为主,讲究辣椒的搭配;晚饭基本上就是干饭加水果,但是绝对少不了豆腐乳……宜宾特产有竹叶青茶、五粮液、宜宾面塑、南溪豆腐干、叙府陈年糟蛋等,而每个季节也总有适合此时吃的水果。

首推李庄的柑橘了,一口咬下去甜脆爽口。

现在交通发达了,可能走亲戚需要坐汽车几个钟头,也不用担心路途遥远。

- 1 -。

宜宾家乡过年的风俗450字范文

宜宾家乡过年的风俗450字范文

宜宾家乡过年的风俗450字范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我将写一篇关于宜宾家乡过年风俗的深入研究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贴门神 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 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 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 寄 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对联”、“桃符”等,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 而得名。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 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 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 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 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 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 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的 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方"也叫“门叶”, 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10] 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 乐的喜庆气氛。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 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 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 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 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 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 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 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 《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 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 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 •
• • •

• 醪 糟 • 将糯米在清水中浸泡一天左右,淘洗干净。 放在甑子里蒸四五十分钟直至熟透。出甑 子后,在糯米上冲一瓢凉水,称之为“过 水”,以防糯米相互粘连。然后,将糯米 取出甑子,倒入盆内。将买来的土曲药, 最好是云南高山苗族同胞制作的曲药,捣 成粉末加入糯米盆内,搅拌均匀倒入陶缸 内,用木盖盖好。最后将陶缸放入有干猪 草或棉絮的箩篼内,使其保温发酵,两至 三天后便可食用。 • 过年时,醪糟可与鸡蛋、糖同煮,称为 “醪糟蛋汤”,又称,在制作时就离不开醪糟水。瘦肉在下 锅油炸前,需同醪糟水、豆粉一同搅拌均 匀,油炸之后才成为金黄色。当地宴席上 的“皮菜”也离不开醪糟水,没有醪糟水, “皮菜”就不会呈现为金黄色。醪糟还可 以平时生吃,较为香甜。
• 一块枕头粑长约七寸、宽约四寸、厚约一点五寸,重两斤余。枕 头粑既可作为饭前茶点,也可作一道主菜,是以前家家必备的一 种食品。
• 枕头粑的吃法多样,可繁可简,一是将枕头粑切成块状,放油锅 内煎炸至二面微黄,撒上些许食盐或是沾着芝麻、白糖吃;二是 将煎过的枕头粑倒入红糖熬制的汁液中搅拌,即可食用;三是将 煎过的枕头粑和回锅肉、蒜苗一同炒,枕头粑就有了肉香味;第 四种吃法,是将枕头粑切成粒状,放进沸水中煮二十分钟左右, 然后加入红糖、醪糟,这道“醪糟粑粑”多在春节期间与茶食一 同上桌,当地农村称之为吃“果果茶开水”。
土火锅 宜宾双龙一带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制作土火锅 吃,没有吃上土火锅不叫过年,并且过年吃火锅 时必须先祭拜祖宗,烧完钱纸后才能动筷子。 制作土火锅所用的锅是宜宾县凤仪老林沟特制, 现在已经十多年没有生产。土火锅多次蒸煮后会 产生一种特别的香味,其他材料制成的锅则没有 这种味道。 土火锅里一般装有鸡、猪蹄、瘦肉、酥肉、黄花、 耳子、芋头、墨鱼等菜。首先将鸡宰成块后在开 水里煮成3成熟,然后把水过滤掉,放在盆里澄 清,猪蹄瘦肉也是这样。做法:将鸡肉和猪蹄、 黄花耳子等加上花椒生姜放在火锅里炖熟,讲究 一点的还要在面上放上蛋卷。以前要过年才能吃 上一次。现在生活富裕了,吃的次数也就多了。
祭灶 古时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 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 [2] ,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 辞灶”。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因为,腊月二十三的晚上,要 把灶王爷和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 ,一直到大年三十。不过,祭灶时要把关东糖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让 灶王爷别说坏话。 趣闻 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哪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 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此说法流传的比较广泛。 在送灶时,人们在灶王象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 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 吉祥”,人们就用各种办法对付他。有的用胶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 粘住,让它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酒槽涂抹灶门,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 不能乱说话。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软”,当然就不好 讲坏话了,这实际上是民间一种伦理道德的自律。 灶糖 灶糖(关东糖)是一种麦芽糖又称麻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形的 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形的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 ,因为天气寒冷,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 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其掂着 虽然很重,但质料十分细腻。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 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 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 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四川宜宾春节传统习俗
• 枕头粑 • 还记得以前春节,只要家里来了客人,家人便做上一份枕头粑炒 肉招待大家。几片回锅肉加上枕头粑,满满的一大盘就成了餐桌 上一道有份量的菜肴。直到现在,童年时的那种粑粑香与肉香混 合的味道,仍在我的脑海中回绕。 • 在宜宾县双龙一带,做枕头粑的传统据说从清代开始就一直流传 至今。今年101岁高龄的陈兴元老人家里年年都做枕头粑。 • 陈老说,枕头粑做法工序较为复杂,一般要到每年腊月二十以后 才开始做。糯米、谷米各一半。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糯米、谷 米在石磨中推好后,用白布或麻布口袋过滤掉多余的水分,将原 料倒入大盆内多次揉搓,使其均匀、筋道。之后用当地一种称为 “船船叶”的草叶包好,并用棕叶捆扎好,再压扁,形似枕头状。 之后,将其大火煮三四个小时或者蒸笼蒸三四个小时。出锅之后, 将枕头粑放入盛有清水的大陶缸之内,经过一天左右便可以食用。 有的人家所做的枕头粑可以一直吃到端午节。改革开放前,当地 人还将做好的枕头粑作为礼品送给亲朋好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