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经营范围核定规范(精选)
北京市工商局经营范围核定规范

林产品的采集
采集林产品
0230
林产品的采集
(指在天然森林和人工林地进行的各种林木产品和其他野生植物的采集等活动)
采集林产品
采集天然林和人工林的果实。
采集咖啡、可可等饮料作物,列入0132(茶及其他饮料作物的种植)。
03
畜牧业
(指为了获得各种畜禽产品而从事的动物饲养活动)
饲养牲畜
饲养猪
饲养家禽
狩猎、捕捉动物
行业代码
行业名称
经营范围
行政许可部门
大类项目
中类项目
小类项目
包括
不包括
A
农、林、牧、渔业
01
农业
(指对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活动)
种植农作物
011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种植谷物、薯类农作物、油料农作物、豆类农作物、棉花、麻类农作物、糖料农作物、烟草
0111
谷物的种植
(指以收获籽实为主,可供人类食用的农作物的种植,如稻谷、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
抚育、管理林木
抚育和管理人工的和天然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
022
木材和竹材的采运
(指对林木和竹木的采伐,并将其运出山场至贮木场的生产活动)
采运木材、竹材
0221
木材的采运
采运木材
采运林木;
按林木采伐作业施工方案砍伐经过号斧的林木,对伐倒林木进行造材、集材、归类、装卸、清理采伐迹地、楞场与装车场、临时性生活区、集材道。
其他畜牧业(根据申请以实际经营项目核定)
031
牲畜的饲养
饲养牲畜
0310
牲畜的饲养
(指对牛、羊、马、驴、骡、骆驼等主要牲畜的饲养)
饲养牲畜
工商经营范围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工商经营范围管理,促进市场主体依法经营,保障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以下简称“市场主体”)的经营范围管理。
第三条工商经营范围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行政,公平公正;(二)公开透明,便于监督;(三)便民高效,优化服务;(四)分类指导,分级管理。
第四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市场主体经营范围的登记、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五条市场主体应当依法、真实、准确、完整地登记经营范围,不得擅自变更、转让、出租、出借、涂改、伪造经营范围。
第二章经营范围登记第六条市场主体登记经营范围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经营范围应当与市场主体的主营业务相一致;(二)经营范围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规范;(三)经营范围应当明确、具体、规范,不得使用模糊、笼统的表述;(四)经营范围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规范。
第七条市场主体登记经营范围应当通过以下方式:(一)书面申请;(二)电子申请;(三)其他方式。
第八条市场主体申请登记经营范围,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交以下材料:(一)营业执照副本;(二)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三)经营范围申请书;(四)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第九条市场主体申请登记经营范围,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
第十条市场主体登记经营范围后,应当在营业执照上予以公示。
第三章经营范围变更第十一条市场主体变更经营范围的,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第十二条市场主体申请变更经营范围,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变更后的经营范围与市场主体的主营业务相一致;(二)变更后的经营范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规范;(三)变更后的经营范围明确、具体、规范;(四)变更后的经营范围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
经营范围核定规范目录

说明一、目的和适用范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发展和不断完善,经济形势和经济活动对内、对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分工逐渐细化,新兴行业逐年增加,特别是表现在商业、服务业发展较快,如电子商务、电视购物、电话购物、信息传输、商务经济、知识产权等。
对此,国家统计局于1994年和2005年先后两次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了修订,以便于更加适应和能够准确反映现阶段经济活动的状况。
2006年,修订后的《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修订后的《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要求公司经营范围用语应当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
为深入贯彻《公司法》及《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落实国家工商总局积极推进登记工作规范化的要求,北京市工商局提出以“登记政策公开化、受理核准规范化、绩效考核标准化、微笑服务人性化”为工作重点,完善科学、便捷、统一的市场准入服务体系。
为进一步规范市场主体的登记行为,使登记机关核定经营范围日趋规范,实现用语标准化和解释性的统一,我们结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制定了《经营范围核定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规范》适用于本市登记注册的各类市场主体及其分支机构。
各级登记机关和监督管理部门在核定经营范围和监督检查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时应依据《规范》。
各类市场主体在申请登记时应依据《规范》选择经营范围。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规范》是为解决核定经营范围用语的统一和标准,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及多样,在使用《规范》核定经营范围时,还应结合市场主体的实际经营情况,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客观、准确的核定经营范围。
二、《规范》的使用(一)《规范》按照“行业代码”、“行业名称”、“经营范围”、“行政许可部门”四列设定。
“行业代码”: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小类。
英文大写字母表示门类;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大类;三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中类;四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小类。
“行业名称”: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各分类的表述设定,同时编入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各类行业的指标解释。
经营范围核定规范目录

目录
核定经营范围的原则 核定经营范围的依据 核定经营范围的程序 核定经营范围的标准 核定经营范围的监管 核定经营范围的动态调整
依法合规原则
核定经营范围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合法合规 核定经营范围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得从事禁止或限制性行业 核定经营范围应当遵循公平竞争原则,不得违反市场秩序 核定经营范围应当符合企业法人登记管理的相关规定,确保企业合法经营
调整内容及方式
调整内容:核定经营范围的动态调整包括对经营范围的增加、减少或变更等。
调整方式:企业可以通过申请变更登记或自主承诺的方式进行经营范围的动态调 整。
调整依据:核定经营范围的动态调整依据企业自主经营需求和市场监管要求进行。
调整流程:企业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向登记机关提交申请材料,经 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经营范围的动态调整。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企业财务状况:企业的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等财务状况,以及盈利 能力、偿债能力等。
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的组织架构、 人员规模、管理层经验等。
提交申请材料:企业需提交相关证 明文件和资料,包括企业法人营业 执照、税务登记证等。
企业申请
核定经营范围:审核通过后,相关 部门对企业经营范围进行核定,确 定其业务范围。
经营区域分类标准
按照地域范围划分:分为国际经营和国内经营 按照行政区域划分:分为省级、市级、县级等区域经营 按照行业领域划分: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不同行业经营 按照经营模式划分:分为线上经营和线下经营
监管主体及职责
监管主体: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职责:制定核定经营范围的规则和标准,监督和管理核定经营范围工作 核定经营范围的监管内容:对企业的经营范围进行核定,确保企业合法经营 监管方式: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进行监督检查
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规定(3篇)

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规定是指国家对企业经营范围进行登记管理的一系列法规、制度和规定。
以下是相关的主要内容:1. 登记管理机关: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企业经营范围进行登记管理。
2. 经营范围登记要求:企业在进行经营范围登记时,需要提供详细的经营范围描述,包括主营业务项目和次营业务项目。
3. 经营范围变更登记:企业经营范围发生变更时,应进行经营范围变更登记,包括新增业务项目、减少业务项目或修改业务项目。
4. 经营范围限制规定:某些特定行业的企业经营范围可能会受到特定的限制,例如需要取得专项经营许可证或资质证书。
5. 经营范围真实性审核:登记管理机关会对企业提供的经营范围进行审核,确保所登记的经营范围真实、合法。
6. 经营范围标准化:为了统一和规范企业经营范围登记,国家制定了一套经营范围标准,企业在登记时需按照标准进行填写。
7. 经营范围登记信息公示:登记管理机关会将企业经营范围登记信息进行公示,便于公众查询和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
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合规经营、加强行政监管,并提供透明和可追溯的经营信息,保护市场竞争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规定(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加强对各类企业经营范围的监管,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社会公序良俗,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原则。
第三条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包括企业的经营范围登记申请、审核、登记、备案和管理等环节。
第四条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建立健全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信息化系统,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第二章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申请第五条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申请应当向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书面材料,并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
第六条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申请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企业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称、类型、住所等;(二)企业经营范围的具体内容和范围描述;(三)企业经营范围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证明材料;(四)其他与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申请相关的材料。
工商局经营范围核定规范及应用

P工R商T局经7 营范围核定规范的意
义与展望
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
维护公平竞争:确保市场参与者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竞争 保护消费者权益: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防止欺诈、虚假宣传等行为 促进经济发展:规范市场秩序有利于提高市场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提高企业竞争力:规范市场秩序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创新和发展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意义
规范经营范围:明确企业经营范围避免违法经营 提高企业竞争力:明确经营范围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增强竞争力 保护消费者权益:明确经营范围保护消费者权益避免消费纠纷 促进市场公平竞争:规范经营范围防止不正当竞争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规范经营范围 核定提高市场 准入门槛促进 市场公平竞争
PRT 6
工商局经营范围核定应用
企业登记注册中的应用
确定企业经营范围:根据企业 实际经营情况确定经营范围
填写经营范围:在工商局提供 的经营范围表中填写企业经营 范围
提交申请:将填写好的经营范 围表提交给工商局
审核通过:工商局审核通过后 企业可以开始经营活动
市场监管中的应用
工商局经营范围核定规范及应用 市场监管中的作用: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 市场监管中的具体应用:对经营范围进行核定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市场监管中的效果:提高市场透明度促进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
PRT 5
工商局经营范围核定程序
申请与受理
提交申请:企业向工商局提交经营范围核定申请 审核材料:工商局审核企业提交的材料包括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明等 受理申请:工商局受理企业提交的经营范围核定申请 反馈结果:工商局将审核结果反馈给企业包括核定通过或未通过的原因
审查与决定
提交申请:企业向工商局提交经营范围核定申请 审查材料:工商局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包括营业执照、公司章程等 决定核定:工商局根据审查结果决定是否核定企业的经营范围 通知结果:工商局将核定结果通知企业并颁发新的营业执照
经营范围核定规定

经营范围核定规定
本文旨在规定公司注册经营范围的核定方式和标准,以达到遵守法律法规和规范经营的目的。
注册经营范围必须与公司业务实际情况相符。
一、核定依据
1. 公司法及其实施条例
2. 《营业执照申领和管理办法》
3. 相关规定
二、核定要求
1. 注册经营范围应明确、具体、准确,不得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不得违反商业道德和风俗惯。
2. 经营范围分为主营业务范围和兼营业务范围,主营业务范围应当是企业的主要经济活动。
兼营业务范围应当与主营业务适当衔
接,并且兼营业务能够依靠企业的主营业务为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保障。
3. 经营范围的确定应当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城镇编制行业分类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界定,确保经营范围准确、清晰。
4. 经营范围的核定应当以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为依据,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
三、核定流程
1. 申请注册经营范围的,应当向市场监管部门提交上传经营范围说明,说明应包含且不仅限于以下内容:
- 主营业务范围和兼营业务范围的名称和代码;
- 经营项目或产品的具体名称;
- 生产或经营规模、生产能力、产值、出口额等经济指标。
2. 市场监管部门应当根据《营业执照申领和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审核经营范围,并在10个工作日内通知企业核准结果。
3. 公示时间不少于10日,确保经营范围公示的透明、公正。
四、附则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如有调整,则经修订后再行发布。
《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经营项目核定规范参考目录》

工商行政管理局规范核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经营范围的实施意见为了加强对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范围的登记管理,不断提高监管执法水平,针对日常登记工作中存在的经营范围核定不规范、不统一的情况,依据国家登记管理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工商总局《企业经营范围登记管理规定》(国家工商总局12号令)、《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结合我市登记注册工作的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意见:一、核定经营范围的基本原则经营范围既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确认市场主体资格的重要登记事项,也是对市场主体经营资格依法监管的重要内容。
依法、准确、规范地核定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经营范围,不仅是规范经营者经营行为的需要,同时也是对登记注册工作的基本要求。
各级登记注册部门在核定经营范围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㈠依法核定原则。
核定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经营范围,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和国家工商总局规章进行登记注册。
㈡用语规范、表述准确原则。
核定经营范围时,应当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具体类别或经营品种,使用规范用语;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没有表述,国家尚未统一、规范的经营项目,核定时也要做到表述准确、语义清晰。
㈢经营项目、经营方式同时核定原则。
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具体经营项目都必须有与之对应的经营方式,经营方式与经营项目在经营范围中一并核定。
㈣集中分类核定原则。
经营范围中的首项经营项目所属行业为私营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主要经营行业;核定经营范围时按许可经营项目类、一般经营项目类,集中分类予以表述。
如经营范围中既有许可经营项目,又有一般经营项目,则具体表述方式为,"许可经营项目:xxx、xxx、xxx;一般经营项目:xxx、xxx、xxx";如经营项目中只有许可经营项目,则具体表述为“许可经营项目:xxx、xxx、xxx”;如经营项目中只有一般经营项目,则具体表述为"一般经营项目:xxx、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