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工自救与互救安全技术(一)
矿井发生事故后的自救和互救[1]
![矿井发生事故后的自救和互救[1]](https://img.taocdn.com/s3/m/0458d30d52ea551810a6874f.png)
矿井发生事故后,矿山救护队至服务矿井的距离以行车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限,在出现意外灾变事故后报警到救护队赶到实施救援这段时间,矿工的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可以减少事故危害程度,减少人员伤亡。
第一讲矿工自救、互救矿工自救,就是当井下发生灾变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的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的行为。
矿工互救,就是在有效地进行自救的前提下,没有受伤的矿工妥善的救护灾区受伤人员的行为。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干部、工人都必须学习和掌握井下自救、互救和创伤急救的基本知识。
”一自救、互救的基本原则(一)矿工自救应遵守“灭、护、撤、躲”四原则:1.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2. 护:因事故造成自己所在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时,或配用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
3. 撤:当灾区现场不具备抢救事故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要以最快速度,选择最近的路线撤离灾区。
4. 躲:如在短时间内无法安全撤离灾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的避难硐室或其他安全地点暂时躲避,等待援救,也可利用现场的设施和材料构筑临时避难硐室。
(二). 矿工互救必须遵守“三先三后”的原则:1. 对窒息(呼吸道完全堵塞)或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
2. 对出血伤员,先止血,后搬运。
3. 对骨折的伤员,先固定,后搬运。
(三). 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1. 报告灾情。
立即电话报告调度室。
报告内容:(1). 事故性质。
将看到的异常现象(火焰、飞尘等),听到的异常声响,感觉到的异常冲击如实汇报。
不能凭主观想象判断事故性质,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
(2). 事故发生地点。
(3). 灾害程度。
2. 积极抢救。
(1). 沉着冷静。
(2). 服从统一指挥,严禁单独行动。
(3). 保障救灾人员安全,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触电、二次突出、顶帮二次跨落等再生事故的发生。
煤矿工人应急处置自救互救、避险逃生培训范本(四篇)

煤矿工人应急处置自救互救、避险逃生培训范本一、紧急情况下的自救措施1. 迅速判断,并迅速采取响应措施。
在出现紧急情况时,矿工应立即判断事态的严重程度,并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如果发生火灾,应立即关闭任何可燃气体供应,同时采取灭火措施,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
2. 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在矿井中工作时,矿工应始终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尘口罩、防护眼镜等。
这些防护装备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保护矿工的头部、面部和眼睛的安全。
3. 查找最近的避险场所。
在紧急情况下,矿工应尽快查找最近的避险场所。
这些避险场所可以是安全出口、指定的避难室或其他安全区域。
矿工应清楚地知道这些地点的位置,并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立即前往。
4. 按照正确的逃生路线撤离。
为了更高效地逃离事故现场,矿工应按照正确的逃生路线撤离。
逃生路线应事先规划好,并且矿工应了解并熟悉这些路线。
在逃生过程中,矿工应遵循指示,避免慌乱和拥挤,确保自身安全。
二、互助救援的重要性1. 建立互助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煤矿工作中,互助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对于应对紧急情况至关重要。
矿工应意识到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以最佳方式解决问题。
互助救援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生存率,还可以提高整个团队的安全水平。
2. 良好的沟通和配合。
在紧急情况下,良好的沟通和配合是关键。
矿工应与同事保持沟通,及时交流信息并协调行动。
通过有效的沟通,矿工可以迅速了解其他人的情况和需求,并提供帮助和支持。
3. 掌握简单的急救技能。
在紧急情况下,掌握简单的急救技能可以帮助挽救更多的生命。
矿工应接受相关的急救培训,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例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
在事故发生后,如果有人受伤,矿工可以立即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并为伤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时间。
4. 组织逃生和救援行动。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矿工应组织逃生和救援行动。
首先,矿工应帮助弱势群体,例如老年人、孕妇和伤员,确保他们的安全。
其次,矿工应协调行动,互相提供支持和帮助。
矿井自救与互救知识(煤矿井下自救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矿井自救与互救知识自救就是当井下发生灾变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的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的行为。
互救就是在有效地进行自救的前提下,没有受伤的人员妥善地救护灾区负伤人员的行为。
自救时应遵守“灭、护、撤、躲、报”五原则:灭。
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护。
因事故造成自己所在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时,可使用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
撤。
当灾区现场不具备抢救事故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时,要以最快速度,选择最近的路线撤离灾区。
躲。
如在短时间内无法安全撤离灾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的避难硐室或其它安全地点暂时躲避,等待援救,也可利用现场的设施和材料构筑临时避难硐室。
报。
当井下发现险情时,要第一时间向调度指挥中心汇报。
矿工互救时,必须遵守“三先三后”的原则:对窒息(呼吸道完全堵塞)或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
对出血伤员,先止血,后搬运。
对骨折的伤员,先固定,后搬运。
一、井下发生火灾时的自救、互救在井下不论任何人发现烟气或明火等火灾灾情,应立即向现场跟班人员汇报,并迅速通知附近工作的人员。
现场跟班人员要立即组织起来,在尽可能判明事故性质、地点及灾害程度、蔓延方向等情况的同时,迅速向矿调度指挥中心报告,并立即投入抢救。
抢救时,应及时切断灾区的电源,并迅速通知或协助撤出受火灾影响区域内的人员。
如果现场人员无力抢救,同时人身安全有受到威胁的可能,或是其他地区也发生火灾,当接到撤退命令时,就要立即安全撤退。
二、发生冒顶事故时的自救、互救当冒落的煤、矸埋压住人时,不可惊慌,要在有经验的干部或老工人指挥下,严密监视冒落的顶板及两帮情况,先由外向里进行临时支护,打通安全退路,防止顶板继续冒落伤人,再组织人力迅速抢救被埋在煤、矸下面的遇险者。
抢救时要仔细分析遇险者的位置和被压情况,尽量不要破坏冒落矸石的堆积状态,小心谨慎地把遇险者身上的煤、矸搬开,救出伤员。
矿工自救与互救课件

1983.7.30
南大巷
三采皮带巷
皮 带 巷
火
轨 道 巷
(一)事故经过
1983.7.31.19:00许,采区正放炮出 煤,三采区第八部皮带机头发现着火, 同时,调度室也接到了采煤队的火情报 告,说机巷方向吹来皮子烧焦味儿。 19:20分,总工程师率领有关人员赶到发 火现场,由于火势大,水管无水,灭火 器材少,大火一时难以扑灭。
3.使用注意事项 (1)先吹鼓气囊,再含口具、夹鼻夹。 (2)允许短时间快跑,但呼吸阻力加大, 使用时间缩短。 (3)口具、鼻夹一定要戴好,需要联络 打手势。 (4)吸气干热要坚持戴。 (5)气囊缩小,使用时间快到终点。 (6)只能不间断的使用一次。
三、瓦斯煤尘爆炸与矿工自救
(一)瓦斯煤尘爆炸的危害 1.产生高温(温度可达2000℃以上)。 2.产生高压冲击波(冲击速度可达 1600m/s), 3.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是一 氧化碳)。
压缩氧
自救器
◆
O2 >18﹪ CO<1.5﹪
过滤式 化学氧
◆
隔离式
压缩氧
(一) AZL-40型过虑式自救器
1.结构及工作原理
CO+O2
呼气阀 鼻夹
CO2 + Q
口具 吸气阀
触媒剂层 干燥剂层 滤尘层
2. 适用条件 (1)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要高于18%。 (2)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要低于 1.5%。 (3)空气中不含其它有毒有害气体。 (4)不超过有效使用时间。
第八部皮带司机上班后睡觉,在 机尾躲避硐内,机头摩擦到起火没发 现,火大才知道。救护队员8:00—8: 20才开始下井,戴着呼吸器,顺着灾 区方向在CO烟雾中搜索遇难人员,到 0:00左右,发现两名幸存者,11名人员已 遇难,倒在戊0—13020回风片盘处。
煤矿自救互救知识

煤矿井下从业人员安全知识:自救与互救一、自救互就的行动原则自救互救是指矿井发生事故时,在现场的作业人员为妥善避灾、保护自己和救护他人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遇险煤矿作业人员自救和互救的成效如何,决定于现场准确高效的行动原则和正确的自救互救方法。
自救互救是减少事故伤亡损失的重要环节。
1.及时报告灾情发生灾害事故后,事故地点附近的人员应尽量了解和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并迅速利用最近处的电话或其他方式向矿调度室汇报,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使其他工作人员尽快了解灾情。
2.积极抢救灾害事故发生后,处于灾区内以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
根据灾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进行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期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3.安全撤离当受灾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应由现场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矿井灾害事故应急预案中规定的撤退路线或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4.妥善避灾如果无法撤退到安全地点,如通路被冒顶阻塞、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应迅速进入固定避难硐室或临时避难硐室,妥善避灾,等待矿山救护队的援救,切忌盲目行动。
二、井下发生各类灾害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一)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1.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的自救与互救措施井下人员一旦遇到或发现瓦斯爆炸时,需要沉着、冷静,保持清醒的头脑,临危不乱,采取措施进行自救。
其具体方法如下:(1)背向空气震动冲击波到来的方向,俯卧倒地,面部贴在地面以降低身体高度,避开冲击波的强力冲击,并暂时屏住呼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把火焰吸入肺部造成内部烧伤。
(2)最好用衣物盖住身体,尽量减少身体暴露面积,以减少烧伤。
(3)爆炸后要迅速按规定佩戴好自救器,辨清方向,沿正确的避灾路线撤退。
撤退前要根据矿井灾害事故应急预案确定撤退的路线,尽量选择安全条件好、距离短的避灾路线。
矿井发生灾害时的自救与互救

矿井发生灾害时的自救与互救矿井发生灾害时,作为矿工应当掌握自救与互救的技巧和方法,以最大程度地确保自己和同伴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关于矿井发生灾害时的自救与互救的一些措施和注意事项:一、自救措施:1. 保持冷静:遇到矿井灾害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不能恐慌,否则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行动。
2. 快速撤离:在发生矿井灾害后,尽快逃离灾区,争取寻找到一个安全的位置。
3. 判断通风情况:在矿井遇到火灾或爆炸等灾害时,应该迅速判断通风情况,选择与灾害源相对立的方向逃生,避免吸入有毒气体。
4. 使用自救器具:在逃生过程中,可以使用自救器具,如呼吸面罩等,保护呼吸道免受有毒气体的侵害。
5. 尽量保持补给:如果遇到了长时间被困的情况,应该尽量保持自己的体力和精神状态,储备足够的水和食物来维持生命。
二、互救措施:1. 相互帮助:在遇到矿井灾害时,应该积极相互帮助,互相照顾,特别是对于伤员和弱势人群,应该更加关注和帮助。
2. 组织自救小组:可以按照自愿原则,组织自救小组,共同寻找安全的地方,进行相互救助和合作。
3. 合理利用资源:在被困地点的人员应该合理利用自身资源,如合理分配水、食物等,共同维持生存。
4. 协作逃生:当撤离矿井时,应该保持团结和协作,共同制定逃生计划,并互相激励和支持,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平安逃生。
在灾害发生前,应该经常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自己的应急能力和自救意识。
同时,矿井管理部门也应该提供必要的自救器具和应急设备,以提供有效的保护和救援措施。
总之,在矿井发生灾害时,自救与互救是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正确的应急判断和行动,与同伴的互相救助,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的风险,并增加生存的机会。
因此,矿工应当在平时时刻保持警惕,做好应急准备工作,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以确保自己和同伴在矿井发生灾害时能够及时自救并互救。
矿工自救与互救方法

矿工自救与互救方法【提示】对的人工呼吸法,大多用于触电者,方法如下:1、让伤员平卧仰面,头部尽量后仰,鼻朝天,解开腰带、领扣、衣服。
2、撬开嘴,清除中异物,并将舌头拉出来,以防止堵塞喉咙。
3、深吸一气,贴伤员嘴大吹气〔捏紧伤员鼻子〕。
4、反复操作每分钟1416次,直至伤员能自己呼吸。
【提示】人工呼吸法,大多用于溺水者,方法如下:1、背部朝上,操骑跨在伤员的背上,双膝跪在他的大腿两旁,两手放在下背部两边,拇指指向脊椎拄,其余四指向外上方伸开。
2、握住伤员的肋骨,向前倾身,慢慢压伤员的背部,以自身的重量压迫伤员的胸廓,使胸腔缩小。
操身体抬起,两手松开,回到原来姿势,使伤员胸廓自然扩张,肺部松开,吸入空气。
如此反复操作,每分钟大约1416次,直到伤员能自己呼吸为止。
【提示】此法多用于有毒气体中毒或窒息的人,以及有肋骨骨折的人。
1、伤员仰卧,腰背部垫一个低枕或衣服,使其胸部抬起,肺部扩张。
2、操跪在伤员头部的两边,面对伤员,两手握其小臂,上举放平,2秒后再曲其两臂,用自己的肘部在胸部压迫两肋约2秒钟,使伤员胸廓受压后,把肺部的空气呼出来。
3、把伤员的两臂向上拉直,使其肺部张开,吸进空气。
反复均匀而有节奏地进行,每分钟1416次,呼气时压胸,吸气时举臂,直至伤员复苏,能自己呼吸为止。
【提示】对的人工呼吸法,大多用于触电者,方法如下:1、让伤员平卧仰面,头部尽量后仰,鼻朝天,解开腰带、领扣、衣服。
2、撬开嘴,清除中异物,并将舌头拉出来,以防止堵塞喉咙。
3、深吸一气,贴伤员嘴大吹气〔捏紧伤员鼻子〕。
4、反复操作每分钟1416次,直至伤员能自己呼吸。
煤矿自救与互救教案

煤矿自救与互救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节矿工自救互救自救:就是矿井发生意外灾害事故时,在灾区或受灾区影响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避灾和保护自己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互救:是指井下发生事故以后,每个现场作业人员在有效地进行自救的前提下,没有受到伤害的人员妥善地救护伤害人员的方法。
一、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1.及时报告2.积极抢救3.安全撤离4.妥善避灾二、自救器和避难硐室(一)自救器过滤式自救器分为:隔离式1.过滤式自救器作用:井下发生火灾或瓦斯爆炸时矿工及时戴上,用来防护一氧化碳中毒。
氧气浓度≥18%适用条件:一氧化碳≤1.5%工作原理:使用方法:(1)取下橡胶保护罩;(2)拉开封口装置;(3)去掉上部外壳;(4)取出过滤罐;(5)将口具放入口中,咬住牙垫;(6)夹鼻夹,用嘴呼吸;(7)取下矿帽,戴上头带;(8)戴上矿帽,立即撤离灾区。
佩戴注意事项:2.化学氧自救器适用范围:任何条件下都可以使用,缺氧的情况下也可以用。
工作原理:使用方法:1.取下橡胶保护罩;2.拉开封口装置;3.去掉上部外壳;4.取出生氧罐;5.拔掉口具塞,整理气囊;6.将口具放入口中,咬住牙垫;7.夹鼻夹,用嘴呼吸;8.戴头带,戴矿帽。
3.压缩氧自救器【提问】我矿使用的是那种自救器?【互动练习】(二)避难硐室概念:避难硐室是供矿工在遇到事故无法撤退而躲避待救的设施。
分类:永久避难硐室避难硐室分为:临时避难硐室永久避难硐室事先设在井底车场附近或采区工作地点安全出口的路线上。
要求:设有与矿调度室直通电话,构筑坚固,净高不低于2米,严密不透气或采用正压通风,并备有供避难者呼吸的供气设备、隔离式自救器、药品和饮水等;设在采区安全出口路线上的避难硐室,距人员集中工作地点应不超过500米,其大小应能容纳采区全体人员。
临时避难硐室是利用独头巷道、硐室或两道风门之间的巷道,由避灾人员临时修建的;所以,应在这些地点事先准备好木板、木桩、粘土、沙子或砖等材料,还应装带有阀门的压气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矿工自救与互救安全技术
(一)
(标准、気整、实用、可修改)
FS-QG-79646编号:
矿工自救与互救安全技术(一)
Miner self-rescue and mutual rescue safety tech no logy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矿工自救与互救安全技术
矿工自救与互救
矿井发生灾害事故时,灾区人员正确开展救灾和避灾,
能有效地保证灾区人员的自身安全和控制灾情的扩大。
大量事实证明,当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后,矿工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救灾、自救、
互救措施,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
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
及时报告灾情
发生灾变事故后,事故地点附近的人员应尽量了解或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并迅速地利用最近处的电话或其他方式向矿调度室汇报,并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使其他工作人员尽快知道灾情。
在汇报灾情时,要将看到的异常现象(火烟、飞尘等)、听
到的异常声响、感觉到的异常冲击如实汇报,不能凭主观想象判定事故性质,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影响救灾。
积极抢救
灾害事故发生后,处于灾区内以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
应沉着冷静。
根据灾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方法和措施,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于初起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在抢救时必须保持统一的指挥和严密的组织,严禁冒险蛮干和惊慌失措,严禁各行其事和单独行动;要采取
防止灾区条件恶化和保障救灾人员安全的措施,特别要提高警惕,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触电、二次突出、顶帮二次垮落等再生事故的发生。
安全撤离
当受灾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应由在场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在撤退时,要服从领导,听
众指挥,根据灾情使用防护用品和器具;遇有溜煤眼、积水区、垮落区等危险地段,应探明情况,谨慎通过。
灾区人员撤出路线选择的正确与否决定了自救的成败。
妥善避灾
如无法撤退(通路被冒顶阻塞、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等)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或就近地点快速建筑的临时避难硐室,妥善避灾,等待矿山救护队的援救,切忌盲动。
事故现场实例表明:遇险人员在米取合适的自救措施后,是能够坚持较长时间而遇救的。
例如:1983年1月23某矿掘
进巷道发生火灾后,除3名工人及时冲出火源脱离危险外,还有23名工人被堵在灾区里面。
他们迅速撤退到平巷迎头,并用竹笆、风筒很快建造了一道临时密闭,又在这个密闭内8米处,用溜槽、工作服、竹笆、风筒等物建造了更严密的第二道临时密闭。
然后,派一个人在密闭附近监视,其他人员躺下休息。
5小时后,由救护队救出。
相反,如果自救措施不当,则可能造成死亡。
例如:1961年某矿井下配电室发
生火灾,53名遇险人员中有45人所处的地点、环境相近似,但是在事故发生18小时后,只有18人还活着。
现场勘察和被救人员介绍表明:
①凡避难位置较高的均死亡,位置较低的绝大部分人保存了生命;②俯卧在底板上并用沾水毛巾堵住嘴的人保住了生命;与此相反,特别是迎着烟雾方向的人均死亡;③事故发生后,恐慌乱跑、大哭大叫的人大部分死亡' 利用自救器和避难硐室自救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
在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附近、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必须设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并设置有供给压缩空气设施的避难硐室。
自救器
当井下发生火灾、爆炸、煤和瓦斯突出等事故时,应及时使用自救器自救。
对流动性较大,可能会遇到各灾害威胁的人员以及在煤
与瓦斯突出矿井或突出区域的采掘工作面和瓦斯矿井的掘
进工作面的人员应选用隔离式自救器;其他情况下,一般可
选用过滤式自救器注意事项:
在井下工作,当发现有火灾或瓦斯爆炸现象时,必须立即佩用自救器,撤离现场。
佩用自救器时,当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达到或超过
吸气时会有些干、热的感觉,这是自救器有效工作的正常现象。
必须佩用到安全地带,方能取下自救器,切不可因干、热感觉而取下。
佩用自救器撤离时,要求匀速行走,保持呼吸均匀。
禁止狂奔和取下鼻夹、口具或通过口具讲话。
在佩用自救器时,因外壳碰瘪,不能取出过滤罐,贝U带
头外壳也能呼吸。
为了减轻牙齿的负荷可以用手托住罐体。
平时要避免摔落、碰撞自救器,也不许当坐垫用,防止漏气失效。
使用化学自救器撤离灾区时若感到吸气不足
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
Foon shi on Desig 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