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传》古今对照二篇

合集下载

温庭筠《温飞卿诗集笺注》1

温庭筠《温飞卿诗集笺注》1

温庭筠《温飞卿诗集笺注》1温飞卿诗集笺注唐.温庭筠明.曾益笺注清.顾嗣立补提要【臣】等謹案溫飛卿詩集箋注九卷明曾益撰國朝顧予咸補緝其子嗣立又重訂之凡注中不署名者益原注署補字者予咸注署嗣立案者則所續注也益字予謙山隂人其書成於天啓中予咸字小阮長洲人順治丁亥進士官至吏部考工司員外郎嗣立字俠君康熙壬辰進士由庶吉士改補中書舍人曾注譌頗多如漢皇迎春詞乃詠漢成帝時事而以漢皇為高祖邯鄲郭公詞為北齊樂府舊題郭公者傀儡戲也舊本訛詞為祠遂引東京郭子儀祠以附會祠字之訛嗣立悉為是正考據頗為詳核然多引白居易李賀李商隱詩為注雖李善注洛神賦遠遊履字引繁欽定情詩為證古人本有此例然必謂夜宴謡裂管字用白居易翕然聲作如管裂句曉仙謡下視九州字用賀遥望齊州九點烟句生禖屏風歌銀鴨字用商隱睡鴨香鑪換夕薰句似乎不然是亦一短也唐藝文志載庭筠握蘭集三卷金荃集十卷詩集五卷漢南真稿十卷宋志亦同陳振孫書録解題作飛卿集七卷又陸游渭南集有溫庭筠集跋稱其父所藏舊本以華清宫詩為首中有早行詩後得蜀本則早行詩已佚文獻通考則云溫庭筠金荃集七卷别集一卷是宋刻已非一本矣曾本合為四卷名曰八义集以作賦之事名其詩頗為杜撰嗣立此注稱從所見宋刻分詩集七卷别集一卷以還其舊疑即通考所載之本又稱采文苑英華萬首絶句所録為集外詩一卷較曾本差為完備然總之非唐本之舊也乾隆四十六年六月恭校上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總校官【臣】陸費墀欽定四庫全書温飛卿詩集箋注卷一明曾益撰長洲顧【予咸嗣立】補雞鳴埭歌【一作曲補李延壽南史齊武帝車駕數幸琅邪城宫人常從早發至湖北埭雞始鳴故呼為雞鳴埭金陵志雞鳴埭在青溪西南湖溝之上齊武帝早遊鍾山射雉至此始聞雞鳴許慎說文壅水為堰曰埭】南朝天子射雉時【嗣立案南史齊武帝永明六年五月左衛殿中將軍邯鄲超表陳射雉書奏賜死九月壬寅於琅邪城講武習水步軍九年九月戊辰幸琅邪城講武觀者傾都普頒酒肉】銀河耿耿星參差【白帖天河謂之銀漢亦曰銀河】銅壺漏斷夢初覺【張衡渾天儀制以銅為器實以清水下各開孔以玉虯吐漏水入兩壺嗣立案南齊書武帝數遊幸苑囿載宫人從後車宫内隱不聞端門鼓漏聲置鐘於景陽樓上宫人聞鐘聲早起裝飾至今此鐘唯應五鼔及三鼔也】寶馬塵高人未知【史記李斯傳中廏之寶馬臣得賜之補徐陵移齊文庸蜀寶馬彌山不窮】魚躍蓮東蕩宫沼【吳曾漫錄樂府江南詞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濛濛御柳懸棲鳥紅妝萬戶鏡中春【補費昶行路難至尊離宫百餘處千門萬戶不知曙】碧樹一聲天下曉【班固西都賦珊瑚碧樹周阿而生嗣立案淮南子桃都山有大樹名曰蟠桃枝相去三千里山上冇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即鳴天下雞隨皆應之】盤踞勢窮三百年【張渤吳錄諸葛亮謂大帝曰鍾山龍蟠石頭虎踞補隋薛道衡傳郭璞云江表偏王三百年還與中國合庾信哀江南賦將非江表王氣終於三百年乎】朱方殺氣成愁煙【補吳地記吳改朱方曰丹徒江淹賦爰契濶於朱方晉天文志條條片片殺氣也】彗星拂地浪連海【補淮南子鯨魚死而彗星出爾雅彗星為欃注亦謂之孛言其形孛孛然如埽帚】戰鼔渡江塵漲天【嗣立案南史陳後主荒於酒色不恤政事隋文帝大作戰船使投柹於江曰若彼能改吾又何求及納蕭蕭巖隋文愈忿以晉王廣為元帥督八十總管進討補家語子貢曰兩壘相望塵埃相接庾信賦塵埃漲天】繡龍畫雉填宫井【禮記天子龍卷劉熙釋名衮卷也畫卷龍於衣也又王后之上服曰褘衣畫翬雉之文於衣也補南史隋軍克臺城貴妃與後主俱入井隋軍出之晉王廣命斬於青溪中南畿志景陽井在臺城内陳後主與張麗華孔貴嬪投其中以避隋兵舊傳闌有石脈以帛拭之作臙脂痕名臙脂井一名辱井在法華寺】野火風驅燒九鼎【嗣立案南史大皇佛寺起七層墖未畢火從中起飛至石頭死者甚衆左傳成王遷九鼎於洛邑】殿巢江燕砌生蒿【廣雅砌戺也詩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注菣也即青蒿】十二金人霜炯炯【司馬遷史記始皇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鐘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宫廷中】芊綿平綠臺城基【南畿志臺城在鍾山側補容齋隨筆晉宋後謂朝廷禁省為臺故稱禁城為臺城】暖色春空【一作容】荒古陂寧知玉樹後庭曲【嗣立案陳書後主貴妃遊宴使諸貴人女學士與狎客共賦新詩互相贈答采其尤豔麗者以為曲調被以新聲選宫女冇容色者以千百數令習而歌之其曲有玉樹後庭花臨春樂等大抵皆美張貴妃孔貴嬪之容色也舊唐志玉樹後庭花太蔟商曲也陳後主所作其曲云妖妃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留待野棠如雪枝【崔豹古今注棠梨合歡也】織錦詞丁東細漏侵瓊【一作瑶】瑟影轉高梧月初出【梁簡文帝詩避暑高梧側輕風時入襟詩月出皎兮補公孫乘月賦猗嗟明月當心而出】簇簌金梭萬縷紅【祕閣閒話蔡州蔡氏七夕禱天得金梭詳卷三】鴛鴦豔錦初成匹【劉孝威詩蒲萄始欲罷鴛鴦猶未成嗣立案葛洪西京雜記霍光妻遺淳于衍蒲萄錦二十四匹散花綾二十五匹綾出鉅鹿陳寶光家寶光妻傳其法霍顯召入其第使作之機用一百二十鑷六十日成一匹】錦中百結皆同心【梁武帝詩腰間雙綺帶夢為同心結】橤亂雲盤相間【陸翽鄴中記錦有大茱萸小茱萸蒲萄文錦桃核文錦補杜甫白絲行萬艸千花動凝碧王子年拾遺記嶿支國有列堞錦文似雲霞覆於日月如城雉樓堞也】此意欲傳傳不得玫瑰作柱朱弦琴【補司馬相如子虚賦其石則赤玉玫瑰晉灼曰玫瑰火齊珠也嗣立案才調集徐注沈約詩寶瑟玫瑰柱尚書大傳大琴朱弦】為君裁破合歡被【古詩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星斗迢迢【一作寥寥】共千里【補古詩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謝莊月賦隔千里兮共明月】象齒【一作尺】熏鑪未覺秋【補左傳象有齒以焚其身西京雜記天子以象牙為火籠謝惠連雪賦燎熏鑪兮炳明燭江淹别賦共金鑪之夕香】碧池中【才調集作已】有新蓮子【補庾信詩紅蓮子豔細錦鳳皇花】夜宴謡長釵墜髮雙蜻蜓碧盡山斜開畫屏虯須【一作】公子五侯客【魏志崔琰虯須對客直視荀悦漢紀谷永與齊人樓護俱為五侯上客】一飲千鍾如建瓴【補孔叢子平原君與子高飲強子高酒曰昔有遺辭堯舜千鍾孔子百壺子路嗑嗑尚飲百榼古之賢無不能飲者也吾子何辭焉漢書高帝紀下兵於諸侯譬猶高屋之上建瓴水也】鸞咽奼【一作妖】唱員無節【說文鸞赤文五彩鳴中五音補張率長相思歌兒流唱聲欲清舞女趁節體自輕】眉斂湘煙袖回雪【海錄碎事唐明皇命畫工畫十眉圖一曰涵煙眉補張衡舞賦裾似飛燕袖如回雪】清夜恩情四座同莫令溝水東西别【補卓文君白頭吟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蹀躞御溝上溝水東西流】亭亭蠟淚香珠殘【郭茂倩樂府詩集作賤庾信對燭賦銅荷承蠟淚鐵鋏染浮煙】暗露曉【樂府詩集作小】風羅幕寒【見卷二】飄飄【一作颻】戟帶儼相次二十四枝龍畫竿【典畧天子戟二十有四詳卷二】裂管縈弦共曲【補白居易詩翕然聲作疑管裂隋煬帝詩清歌宛轉弦促】芳尊細浪傾春醁【補盛弘之荆州記淥水出豫章康樂縣其間烏程鄉有酒官取水為酒酒極甘美與湘東酃湖酒年常獻之世稱酃淥酒酃淥醽醁同】高樓客散杏花多【補曹植詩明月照高樓流光正裵回崔寔四民月令引農語二月昏參星夕杏花盛桑葉白】脈脈新蟾如瞪目【補張衡靈憲姮娥奔月是為蟾蜍劉孝綽詩攢柯半玉蟾王延夀魯靈光殿賦齊首目以瞪盻埤蒼瞪盻視也】蓮浦謡鳴橈軋軋谿溶溶【杜甫詩鳴橈總發時】廢綠平煙吳苑東【吳苑注詳下】水清蓮媚兩相向鏡裏見愁愁更紅【補梁昭明太子采蓮曲桂檝蘭橈浮碧水江花玉面兩相似】白馬金鞭【一作鞍】大隄上【補隋煬帝詩白馬金貝裝横行遼水傍陳沈炯詩陳王裝腦勒晉后鑄金鞭襄陽樂歌朝發襄陽城莫至大隄宿大隄諸女兒花豔驚郎目】西江日夕多風浪【補梁簡文帝曲采蓮渡頭擬黃河郎今欲渡畏風波費昶采菱曲日斜天欲莫風生浪未息】荷心有露似驪珠【薛道衡詩荷心宜露泫庾信詩秋露似珠員莊子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驪龍頷下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不是真員亦揺蕩【補白居易詩荷露雖圓豈是珠】郭處士擊甌歌【補段安節樂府雜錄唐武宗朝郭道源善擊甌率以邢甌越甌十二隻旋加減水其中以箸擊之】佶栗金虯石潭古【說文虯龍子無角玉篇虯無角龍也俗作虬】勺陂瀲灎幽修語【嗣立案徐注漢地里志渒水至壽入芍陂木華海賦浟湙瀲灎李善曰瀲灎相連之貌】湘君寶馬上神雲【劉向列女傳舜陟方死於蒼梧二妃死於江湘之間俗謂之相君嗣立案屈原楚詞湘夫人朝馳余馬兮江皋又靈之來兮如雲】碎佩叢鈴滿煙雨【嗣立案詩雜佩以贈之傳佩玉上有蔥珩下有雙璜衝牙蠙珠以納其間楚辭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遺余佩兮澧浦詩和鈴央央傳和在軾前鈴在旂上】吾聞三十【一本無三十字】六宫花離離【李賀詩三十六宫土花碧】輭風吹春星斗稀【補魏武帝樂府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玉晨冷【一作吟】磬破昏夢【上清紫晨君經上皇先生紫晨君蓋二儀之胤玉晨之精】天露未乾香著衣【徐注列星圖天乳一星在氐北主甘露占明潤則甘露降】蘭釵委墜垂雲髪【後漢梁冀傳冀妻孫壽造倭墮髻補古今注墮馬髻今無復作者倭墮髻一云墮馬之餘形也古樂府頭上倭墮髻司馬相如賦雲髪豐豔】小響丁當逐回雪【曹植洛神賦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晴碧煙滋重疉山【補江淹詩閨艸含碧滋宋玉高唐賦重疉增益】羅屏半掩桃花月太平天子駐雲車【補漢武故事帝乘小車畫雲其上王建宫詞太平天子朝元日五色雲車駕六龍】龍鑪勃鬱雙蟠拏【補梁沈約和劉繪博山香鑪詩蛟螭盤其下驤首盼曾穹】宫中近臣抱扇立【杜甫詩雲移雉尾開宫扇】侍女低鬟落翠花【杜甫詩戶外昭容紫袖垂】亂珠觸續正跳蕩【補白居易琵琶行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傾頭不覺金烏斜【補張衡靈憲日陽精之宗積而成烏烏有三趾唐太宗詩紅輪不暫駐烏飛豈復停】我亦為君長嘆【一作太】息緘情遠寄愁無色莫霑香夢綠楊絲千里春風正無力【嗣立案北魏樂府楊白花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含情出戶脚無力拾得楊花淚霑臆】遐水謡天兵九月渡遐水馬蹋沙鳴雁聲【一作驚雁】起【邊地圖鳴沙在沙州沙角山沙如乾糖人馬過此則沙鳴有聲聞數里外或隨人足而墮經宿復還山上即禹貢所稱流沙】殺氣空高萬里情塞寒如箭傷【一作雙】眸子狼煙堡上霜漫漫【段成式酉陽雜俎狼糞煙直上烽火用之】枯葉飄【一作號】風天地乾犀帶鼠裘無暖色【官制中書舍人犀帶佩魚補杜甫詩㬉客貂鼠裘】清光炯冷黃金鞍【補沈約白馬篇白馬紫金鞍停鑣過上蘭】虜塵如霧罩【一作昏】亭障【嗣立案秦始皇紀築亭障以逐戎人匈奴傳築城障列亭顧胤云障山中小城亭候望所居也庾信詩蕭條亭障遠悽慘風塵多】隴首年年漢飛將【柳惲詩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漢書李廣為右北平太守匈奴號曰漢之飛將軍】麟閣無名期未歸【漢書甘露三年單于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大將軍霍光等十一人於麒麟閣張晏曰武帝獲麒麟時作此閣】樓中思婦徒相望【沈約詩高樓切思婦西園遊上才】曉僊謡玉妃喚月歸海宫【靈寶赤書經元始登命太真案筆玉妃拂筵鑄金為簡刻書玉篇徐堅初學記引史記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諸僊及不死藥在焉黃金白銀為宫闕未至望之如雲及到三山反居水下欲到則風引船而去終莫能至者】月色澹白春空銀河欲轉星靨靨碧浪疉山埋早紅宫花有露如新淚【補劉子春花含日似笑秋露泫葉如泣曹植浮萍篇悲風來入懷淚落如垂露】小苑叢叢【樂府詩集作茸茸】入寒翠綺閣空傳唱漏聲【補枚乘雜詩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李賀詩幾回天上葬神僊漏聲相將無斷絶】網軒未辨凌雲字【沈約詠月詩網軒映珠綴應門照綠苔劉義慶世說新語荀羨登北固山望海云雖未覩三山便自使人有凌雲意】遥遥珠帳連湘煙【漢武故事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錯雜天下珍寶為甲帳詳卷八】鶴扇【一作羽】如霜金骨僊【陸機羽扇賦昔楚襄王會於章臺之上大夫宋玉唐勒侍皆操白鶴之羽以為扇諸侯掩麈尾而笑謝惠連白羽扇贊涼齋清風素同冰雪東方朔十洲記東海之西岸冇扶桑人食其椹體骨皆作金色高飛翔空】碧簫曲盡彩霞動【補鮑昭升天行鳳臺無還駕簫管有遺聲江淹僊陽亭詩下視雄虹照俯看彩霞明】下視九州皆悄然【補李賀詩遥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秦王女騎紅尾鳳【列女傳蕭史者秦繆公時人也善吹簫繆公有女弄玉好之公遂以妻焉遂教弄玉作鳳鳴居數十年吹似鳳聲鳳皇來止其屋為作鳳臺夫婦止其上不下數年一旦皆隨鳳皇飛去江淹詩畫作秦王女乘鸞向煙霧】乘【一作半】空回首晨雞弄【補太玄經雌雞晨鳴雄雞宛頭】霧【一作露】蓋狂塵億兆【一作萬】家【筭法十萬為億十億為兆】世人猶作牽情夢錦城曲【補元和郡國志錦城在成都縣南十里故錦官城也益州記錦城在益州南筰橋東流江南岸昔蜀時故錦官也今號錦城城墉猶在酈道元水經注夷里道西故錦官也言錦工織錦則濯之江流而錦至鮮明濯以它江則錦色弱矣】蜀山攢黛留晴雪【字義獨立水中曰蜀畫品巉嵯窳窆巴蜀之山也三峽記峨嵋積雪經時不散】簝筍蕨牙縈九折【補左思蜀都賦馳九折之阪水經注崍山邛崍山也在漢嘉嚴道縣一曰新道山南有九折阪夏則凝冰冬則毒寒王子陽按轡處也】江風吹巧翦霞綃花上千枝杜鵑血【補埤雅杜鵑一名子規苦啼啼血不止一名怨鳥夜啼達旦血漬艸木凡始鳴皆北向啼苦則倒懸於樹血流不止劉敬叔異苑杜鵑始陽相催則鳴先鳴者吐血死】杜鵑飛入巖下叢夜叫思歸山月中【補零陵地志思歸其音似不如歸去】巴水漾情情不盡【補水經注巴漢世郡治江州巴水北北府城是也三巴記閬白二水東南流曲折三回如巴字】文君織得春機紅【司馬相如傳相如與臨邛令相善臨邛富人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相如以琴心挑之夜奔相如蜀都賦百室離房機杼相和貝錦斐成濯色江波】怨魄未歸芳草死【補蜀記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號曰望帝宇死俗說云宇化為子規子規烏名也蜀人聞子規鳴皆曰望帝也成都記望帝死其魄化為鳥名曰杜鵑亦曰子規蜀都賦鳥生杜宇之魄屈原離騷恐鵜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艸為之不芳王逸注言我恐鵜鴂以春分鳴使百艸華英摧落芬芳不成也】江頭學種相思子【左思吳都賦相思之樹嗣立案徐注王維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贈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即此也】樹成寄與望鄉人【益州記升僊亭夾路有二臺一名望鄉臺在華陽縣北九里成都記望鄉臺隋蜀王秀所築】白帝荒城【一作城荒】五千里【嗣立案全蜀總志白帝城在夔州府治東五里元和郡國志公孫述至魚復有白龍出井中因號魚復為白帝城水經注白帝山城周回二百八十步北緣馬嶺接赤岬山其間平處南北相去八十五丈東西十七丈又東傍東瀼谿即以為隍西南臨大江闚之眩目惟馬嶺小差委迤猶斬為路羊腸數四然後得上蜀都賦經途所亘五千餘里】生禖屏風歌【補禮記月令仲春之月玄鳥至至之日以太牢祀於高禖天子親往后妃帥九嬪御乃禮天子所御帶以弓韣授以弓矢于高禖之前鄭玄曰高辛氏之世玄鳥遺卵娀簡吞之而生契後王以為媒宫嘉祥而立其祠焉變媒言禖神之也嗣立案漢書東方朔傳有封泰山責和氏璧及皇太子生禖屏風殿上柏柱平樂觀賦獵八言七言上下枚皋傳武帝春秋二十九迺得皇子羣臣喜故皋與東方朔作皇太子生賦及立皇子禖祝受詔所為皆不從故事重皇子也後漢書注晉元康中高禖壇上石被詔問出何經典朝士莫知博士束晳答曰漢武帝晩得太子始為立高禖之祠高禖者人之先也故立石為主祀以太牢】玉墀暗接昆侖井【漢武帝落葉哀蟬曲玉墀兮塵生桑欽水經昆侖墟在西北去嵩高五萬里地之中也其高萬一千里呂氏春秋昆侖之井】井上無人金索冷【補戴延之西征記太極殿上冇金井闌金博山金轆轤蛟龍負山於井上李正封詩宵潤玉堂簾露寒金井索】畫壁隂森九子堂【...】階前碎月鋪花影繡屏銀鴨香蓊濛【漢羊勝屏風賦重葩累繡沓壁連璋補李賀詩深幃金鴨冷李商隱詩睡鴨香爐換夕熏】天上夢歸花繞叢【補漢書薄姬曰昨夜夢蒼龍據妾胸上曰此貴徵也吾為汝成之遂幸有身生文帝】宜男漫作後庭艸【風土記宜男艸一名鹿蔥宜懷妊婦人佩之必生男補庾信傷心賦風無少女艸不宜男】不似櫻桃千子紅嘲春風春風何處好别殿饒芳艸苒嫋轉鸞旂【詩其旂茷茷鸞聲噦噦】萎蕤吹雉葆【補張衡東京賦羽蓋威蕤】揚芳歷九門【禮記注天子九門路門應門雉門庫門皋門城門近郊門遠郊門關門也】澹蕩入蘭蓀【鮑昭白紵歌春風澹蕩俠思多沈約和謝宣城詩昔賢侔時雨今守馥蘭蓀注蓀香艸名也】爭奈白團扇時時偷主恩【嗣立案班倢伃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揺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絶】舞衣曲藕腸纖縷抽輕春【束晳補亡詩艸以春抽】煙機漠漠嬌蛾【一作娥】嚬【補謝朓詩生煙紛漠漠詩螓首蛾眉師古曰蛾眉形若蠶蛾眉也梁劉孝綽同武陵王看伎詩送態表顰蛾】金梭淅瀝透空薄【金梭注見上】翦落交刀【一作鮫鮹】吹斷雲【補東宫舊事太子納妃有龍頭金縷交刀四】張家公子夜聞雨【補漢五行志成帝時童謡云燕燕尾涎涎張公子時相見謂富平侯張放也】夜向蘭堂思楚舞【張衡南都賦揖讓而升宴於蘭堂史記戚夫人泣上曰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蟬衫麟帶壓愁香【梁簡文帝詩衫薄擬蟬輕李賀詩玉刻麒麟腰帶紅】偷得鸎簧【樂府詩集作黃鸎】鎖【樂府詩集作銷】金縷【補劉孝威東飛伯勞歌瓊筵玉笥金縷衣】管含蘭氣嬌語悲【補洛神賦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胡槽雪腕鴛鴦絲【嗣立案張籍詩黃金捍撥紫檀槽晉樂府雙行纒朱絲繋腕繩真如白雪凝李白詩蜀琴欲奏鴛鴦弦】芙容力弱應難定【嗣立案世說補江從簡小時有文情作采荷調以刺何敬容曰欲持荷作柱荷弱不勝梁欲持荷作鏡荷暗本無光】楊柳風多不自持【嗣立案梁元帝春别應令詩門前楊柳亂如絲直置佳人不自持沈約春思楊柳亂如絲綺羅不自持】回嚬笑語西窗客星斗寥寥波脈脈【古詩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不逐秦王卷象牀【嗣立案晉樂志成帝咸康七年用顧臻袁除高絙紫鹿跂行鼈食及秦王卷衣笮兒等樂吳兢樂府古題要解秦王卷衣曲言咸陽春景及宫闕之美秦王卷衣以贈所歡也戰國策孟嘗君出行國至楚獻象牀注象齒為牀鮑昭白紵歌象牀瑶席鎮犀渠】滿樓明月梨花白【補劉孝綽于座應令詠梨花詩詎匹龍樓下素橤映華扉】張靜婉采蓮曲【并序○曲一作歌】靜婉羊偘伎也其容絶世偘自為采蓮二曲今樂府所存失其故意因歌以俟采詩者事具載梁史【補南史羊偘字祖忻泰山梁父人善音律自造采蓮櫂歌二曲甚有新致姬妾列侍窮極奢靡有舞人張淨琬腰圍一尺六寸時人咸推能掌上舞淨琬靜婉同】蘭膏墜髮紅玉春【補宋玉招魂蘭膏明燭華容備些注以蘭香練膏也西京雜記趙飛燕與女弟昭儀竝色如紅玉為當時第一皆專寵後宫】燕釵拖頸抛盤雲【補郭子橫洞冥記元鼎元年起昭靈閣有神女留一玉釵帝以賜趙倢伃元鳳中宫人謀欲碎之視釵柙惟見白燕升天宫人因作玉燕釵詩鬒髪如雲】城西楊柳向嬌【一作橋】晚門前溝水波粼粼【補謝朓詩垂楊䕃御溝古今注長安御溝謂之楊溝植楊於其上詩楊之水白石粼粼】麒麟公子朝天客【注見上】珂【一作珮】馬璫璫【才調集作堂堂】度春陌【補西京雜記長安盛飾鞍馬競加雕鏤皆以南海白蜃為珂猶以不鳴為患或加以鈴鑷走則如撞鐘磬】掌中無力舞衣輕【補飛燕外傳成帝獲飛燕身輕欲不勝風恐其飄翥帝為造水晶盤令宫人掌之而歌舞】翦斷鮫鮹破春碧【張華博物志鮫人從水中出曾寄寓人家積日賣綃鮫人臨去從主人索器泣而出珠滿盤以與主人嗣立案任昉述異記鮫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南海出鮫綃紗泉先潛織一名龍紗其價百餘金以為服入水不濡】抱月飄煙一尺腰【嗣立案許顗詩話舞人張靜婉腰圍一尺六寸能掌上舞唐人作楊柳枝詞云認得羊家靜婉腰】麝臍龍䯝【一作腦】憐嬌饒【一作嬈嗣立案埤雅廣要麝似麞而小黑色好食柏葉啗蛇香在隂莖前皮内别有膜袋裹之每為人逐迫即投巖急自舉爪剔出香投之就縶且死猶拱四足保臍。

《唐才子传·温庭筠传》原文及翻译

《唐才子传·温庭筠传》原文及翻译

《唐才子传·温庭筠传》原文及翻译《唐才子传·温庭筠传》原文及翻译【原文】庭筠,字飞卿,旧名岐,并州人,宰相彦博之孙也。

少敏悟,天才雄赡,能走笔成万言。

善鼓琴吹笛,云:“有弦即弹,有孔即吹,何必爨桐与柯亭也。

”侧词艳曲,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

才情绮丽,尤工律赋。

每试,押官韵,烛下未尝起草,但笼袖凭几,每一韵一吟而已,场中曰:“温八吟”。

又谓八叉手成八韵,名“温八叉”。

多为邻铺假手。

然薄行无检幅,与贵胄裴诚、令狐滈等饮博。

后夜尝醉诟狭邪间,为逻卒折齿,诉不得理。

举进士,数上又不第。

出入令狐相国书馆中,待遇甚优。

时宣宗喜歌《菩萨蛮》,綯假其新撰进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

綯又尝问玉条脱事,对以出《南华经》,且曰:“非僻书,相公燮理之暇,亦宜览古。

”又有言曰:“中书省内坐将军。

”讥綯无学,由是渐疏之。

自伤云:“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

”徐商镇襄阳,辟巡官,不得志,游江东。

大中末,山北沈侍郎主文,特召庭筠试于帘下,恐其潜救。

是日不乐,逼暮先请出,仍献启千余言。

询之,已占授八人矣。

执政鄙其为,留长安中待除。

宣宗微行,遇于传舍,庭筠不识,傲然诘之曰:“公非司马、长史流乎“又曰:“得非六参、簿、尉之类“帝曰:“非也。

”后谪方城尉,中书舍人裴坦当制,忸怩含毫久之,词曰:“孔门以德行居先,文章为末。

尔既早随计吏,宿负雄名,徒夸不羁之才,罕有适时之用。

放骚人于湘浦,移贾谊于长沙,尚有前席之期,未爽抽毫之思。

”庭筠之官,文士诗人争赋诗祖饯,惟纪唐夫擅场,曰:“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

”唐夫举进士,有词名。

庭筠仕终国子助教。

竟流落而死。

今有《汉南真稿》十卷,《握兰集》三卷,《金筌集》十卷,诗集五卷,及《学海》三十卷。

又《采茶录》一卷。

及著《乾巽子》一卷,《序》云“不爵不觥,非炰非炙,能悦诸心,庶乎乾巽之义”等,并传于世。

【译文】温庭筠,字飞卿,原名温岐,并州人,是宰相温彦博的后世裔孙。

温庭筠

温庭筠

才高累身
• 咸通六年(865 年),温庭筠出任国子助教,次年,以国子助教主国子监试。曾 在科场屡遭压制的温庭筠,主试与众不同,严格以文判等后,“乃榜三十篇以振公 道”,并书榜文曰:“右,前件进士所纳诗篇等,识略精进,堪神教化,声调激切, 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灯烛之下,雄词卓然。诚宜榜示众人,不敢独断华 藻。并仰榜出,以明无私。”将所试诗文公布于众,大有请群众监督的意思,杜绝了 因人取士的不正之风,在当时传为美谈。而此举又给温庭筠带来了不幸。他完全以文 判等,且榜之于众,已遭权贵不满,又所榜诗文中有指斥时政,揭露腐败者,温庭筠 称赞“声调激切,曲备风谣”,更为权贵所忌恨。所以,宰相杨收非常恼怒,将温庭 筠贬为方城尉。因主持公道而招忌被贬,所以纪唐夫送其赴方城时,诗云:“且饮绿 醁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遭受此次打击,再次被贬,年事已高的温庭筠在咸通 七年(866 年)冬抑郁而死。《唐才子传》云“竟流落而死”。未知到方城后不久而 死,还是未到方城便死了。一代才子,困顿失意而死,千载而下,人共憾之。他恃才 傲物,蔑视权贵。所以纪唐夫送他赴方城诗又云:“凤凰诏下虽沾命,鹦
鹉才高却累身。”

当时权贵,可以排挤、压制温庭筠,使他仕途多舛, 生活坎坷,却压制不了温庭筠的才华四溢。温庭筠终以他 杰出的文学成就成为文学史上千古不朽的诗人。
接下来 让我们走近他的词吧
By O+X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
每入试,押官韵,八叉 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 “温八叉”之称
•恃才不羁,又好
讥刺权贵,多犯忌讳, 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 不第,长被贬抑,终生 不得志。
其 人
•精通音律。工诗,
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 李”。其诗辞藻华丽,秾 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 人之上

温庭筠诗歌名篇赏析

温庭筠诗歌名篇赏析

温庭筠(812?—870?)唐末诗人和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温彦博裔孙。

富有天才,然恃才不羁,生活放浪,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因薄其有才无行得罪宰相令狐绹,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乏抑,终生不得志。

大中十三年(859),出为隋县尉。

徐商镇襄阳,召为巡官,常与殷成式、韦蟾等唱和。

后来,归江东,任方城尉。

咸通七年(866),徐商知政事,用为国子助教,主持秋试,悯擢寒士。

竟流落而终。

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但成就不及李。

温庭筠精通音律。

其诗辞藻华丽,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然题材狭窄,多写妇女离愁别恨之作,简洁含蓄、情深意远,但伤之于柔弱秾艳。

在词史上,温庭筠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相传温庭筠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现存词六十余首。

后人集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温庭筠诗鉴赏苏武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他被扣留匈奴期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十九年如一日,爱国挚情丝毫未减,表现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英雄气概。

《苏武庙》一诗是温庭筠在凭吊苏武庙时的临风怀想之作,咏叹了苏武坚贞不屈的壮举,赞颂了苏武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首句着笔就写苏武突然见到汉使,得知他已经获释可以回国时悲喜交加的激动心情。

“魂销”二字栩栩如生地描绘出苏武当时内心与外在的的的非常情态,深刻地显示出其思国若渴的爱国精神。

这句是苏武生前事迹的一个特写镜头。

次句写苏武庙中的建筑与古树本是无知物,它们都不知道苏武生前所历尽的千辛万苦,更不了解苏武坚贞不屈的价值,寄寓了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的感叹。

钱谦益《徐霞客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钱谦益《徐霞客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钱谦益《徐霞客传》原文及翻译译文《钱谦益《徐霞客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钱谦益《徐霞客传》原文及翻译译文钱谦益《徐霞客传》原文及翻译钱谦益原文: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生于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繇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年三十,母遣之出游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其行也,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居平未尝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游台、宕还,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质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三宿而始下”其与人争奇逐胜,皆此类也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往复万里,如步武耳谓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傅会;江河山川,多囿于中国一隅欲为昆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后返小舟如叶,大雨淋湿,要之登陆,不肯,曰:“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丙子九月,辞家西迈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请从焉遇盗于湘江,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瘗静闻骨于迦叶道场,从宿愿也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病甚,语问疾者曰:“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余之识霞客也,因漳人刘履丁履丁为余言:“霞客西归,气息支缀,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三月而反,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其为人若此译文:徐霞客名弘祖,是江阴梧塍里人生在乡里,却奇情充沛,十分喜欢山水,种田侍奉老母亲出钱请人代替服劳役,好像笼子里的鸟一样,迫不得舒展,容易触到边沿,经常想着飞走三十岁的时候,母亲打发他出游东南地区美丽的山水,都是他十分熟悉的地方有去过两三次的,有去过多次的,没有只去过一次的他出行,不刻意整束行装,不包裹食物;能几天忍受饥饿,能遇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并能吃饱,能徒步跑几百里攀登陡峭的山壁,踏过丛生的竹林,上下攀援,空中横渡山谷,像拿绳索打水一样平常也未曾写过华丽的文章,但出游到几百里的地方,却能靠着破壁枯树,点燃松枝干穗,拿笔快速地记录,(写出的东西)好像是记得清清楚楚的账目,好像是高手画的美丽图画,即使是很会写文章的人也没法超过他游览天台山、雁荡山回来,在小寒山拜访陈木叔陈木叔问他:“可曾到过雁荡山的最高峰?”徐霞客不敢肯定回答天刚亮,他人已经不见了十天以后回来了,说“我从小道,手拉藤条登上了大小龙湫,看到一个坑洼,是大雁住的地方山顶劲风逼人,有好多麋鹿围绕着我住下住了三宿才下山”他和人争奇斗胜,都是这类情况母亲去世,服丧期满,他更加放开心志游览远方在福建拜访了黄石斋,看遍了福建的胜山,都不是当地人所熟知的登上了罗浮山,拜谒了曹溪,回来又在云阳追访黄石斋来回上万里,好像是在近处漫步说前人记载天文地理,很多是抄袭,把没有关系的事物硬说成有关系长江黄河二条经脉,山与水两者之间的界限,大多于中原之内打算游览昆仑山等中原以外的地方,直到西北沙漠地区才回来乘坐一艘树叶般的小船,大雨淋湿了小船,邀请他上岸,他不愿意,说:“这就好比山泉猛下,撞击肩和背,实在是快活啊!”丙子年九月,辞家西行僧人静闻希望登鸡足山,礼拜迦叶,请求跟从在湘江遇到了强盗,静闻被伤害致死他就用盒子盛放他的尸骨,背着尸骨前行把静闻的尸骨埋葬在迦叶道场里,了却了静闻的夙愿徐霞客回到云南,脚生病,不好走,便修撰《鸡足山志》,三个月以后修撰完毕(他)病得很厉害,对前来探望的人说:“西汉张骞开辟道路,未见昆仑山唐朝玄奘奉皇上使命,才有机会西游我不过是一个老百姓,一根竹杖一双鞋,走到黄河、沙漠地带,登上昆仑山区,走过西域,留名很远的国家,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我认识徐霞客,是通过漳州人刘履丁刘履丁对我说:“徐霞客从西方回来,呼吸困难听说黄石斋被皇帝下诏关到监狱里,就派他的长子辗转崎岖的山路,前往探视,三个月才回来,他儿子对他详细讲述了黄石斋被拘押的情状,他躺在床上十分感叹,不吃东西去世了”他这个人为人就像这样啊!钱谦益《徐霞客传》2、《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传》原文及翻译后汉书原文: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

温庭筠

温庭筠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 温庭筠诗词,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 筠诗词评价甚高,被誉为花间派鼻祖。王拯《龙壁山房 文集忏庵词序》云,词体乃李白、王建、温庭筠所创, “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 论者以庭筠为独至”。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 “词有高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别,有轻重之别。飞卿下语镇纸,端己揭 响入云,可谓极两者之能事。”又载张惠言语云:“飞 卿之词,深美闳约,信然。飞卿蕴酿最深,故其言不怒 不慑,备刚柔之气。”“针缕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迹, 花间极有浑厚气象。如飞卿则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 求矣。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刘熙载《艺概》更 云:“温飞卿词,精妙绝人。”温庭筠在词史上的地位, 确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中国词史上的重要 人物,温庭筠诗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 惜的,实在是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大损失。 不但诗文集亡佚,连有关温庭筠的重要史料 也亡佚了,以至现在难以考知温庭筠的详细 情况,《唐才子传》所载温庭筠传,也时序 颠倒,舛错支离。虽经有关专家的研究,也 只能知其大概。虽则如此,温庭筠还是在文 学史上大放光辉,名垂千古。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 (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 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 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 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 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 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 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 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 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 “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 集》及《金奁集》。

温庭筠的经典作品

温庭筠的经典作品

温庭筠的经典作品温庭筠的经典作品温庭筠既不忧国忧民,也不曾想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去获得后世的文学标准,人民性,而是专注于儿女情长填词作诗。

下面是温庭筠的经典作品,和小编一起看看看吧。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望江南·梳洗罢【唐】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此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

莲花【唐】温庭筠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蘋。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本诗咏莲,从所处环境,姿态上赞美莲花。

更漏子·玉炉香【唐】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这首《更漏子》,借“更漏”夜景咏妇女相思情事,词从夜晚写到天明。

上阕写画堂中人所见,下阕从室内转到室外,写人的所闻。

看似直率,纵笔而下,但须顿挫深厚,跌宕而有情致,似直而实纡也,而整夜不眠却仍用暗示,始终未曾点破,这就是直致中有含蓄之处。

清明日【唐】温庭筠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温庭筠的诗以辞藻华丽、风格浓艳著称,这首《清明日》短短四十个字,充满了诗情画意,其画面之丰富多彩,在历代一百余首清明诗中,没有一首能够超过它。

温庭筠趣闻轶闻

温庭筠趣闻轶闻

唐时,温庭筠,字飞卿,旧名岐。

当时和诗人李商隐齐名,被人们称为“温李”。

他擅长小赋,才思敏捷,用词绮艳美丽。

每次考试,按规定韵作赋,他只需要叉八次手而八韵作成,速度很快。

他经常为邻座的考生代作文章,人们送他外号“救数人”。

由于他不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所以受到一些有身分的人的轻视。

李义山对他说:“我近来作了一联,‘远比赵公,三十六军宰辅‘,没有得到偶句。

”温庭筠说:“你怎么不对’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 唐宣宗曾写有“金步摇”的句子,未能对出下句。

收进士们对,温庭筠以“玉条脱”对上了,宣宗很赞赏。

又有一药名“白头翁”,温庭筠以“苍耳子”为对,这样类似情况很多。

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绹叫温庭筠代他撰词,并告诉温不要泄露此事。

温庭均却把这事说了,因此令狐绹便疏远了他。

温庭筠也说过“中书省内坐将军”,是讥讽宰相没学问。

宣宗喜欢微服出行,有一次遇上了温庭均。

温不认识皇帝,很傲慢地追问皇上说:“你是长史司马之流的大官吗?”皇帝说:"不是。

" “温又问:"那你是大参簿尉之类的吧?" "皇上说:"不是。

" 因此把温庭筠贬为坊城尉。

皇帝在诏书中说:”读书人应以德为重,文章为末。

你这样的人,品德不可取,文章再好也是弥补不上的。

” 温庭筠负有不羁之才,没有得到机遇用他,最后竟流落而死。

豳国公杜悰从西川调到淮海,温庭筠到了韦曲的林亭,写了一首诗:卓氏炉前金线柳,随家堤畔锦帆风。

贪为两地行霖雨,不见池莲照水红。

豳公看到后,赏他绢布一千匹。

吴兴的沈徽说:“温庭筠曾在江淮一带当过老师,因此改名庭筠。

每年科举考试时,他常为人代作文章。

” 侍郎沈询主持的一次考试中,为温庭筠单设了一个座位,不和其他考生相邻。

第二天,在帘前请温庭筠说:“以前那些应举考试的人,都是托你代作诗文,我这次的考场上,没有人托你吧。

希望你自我勉励吧。

”把温庭筠打发走了。

从此以后,温更加不得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庭筠传二篇
古文一:
庭筠,字飞卿,旧名岐,并州人,宰相彦博之孙也。

少敏悟,天才雄赡,能走笔成万言。

善鼓琴吹笛,云:“有弦即弹,有孔即吹,何必爨桐与柯亭也。

”侧词艳曲,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

才情绮丽,尤工律赋。

每试,押官韵,烛下未尝起草,但笼袖凭几,每一韵一吟而已,场中曰:
“温八吟”。

又谓八叉手成八韵,名“温八叉”。

多为邻铺假手。

然薄行无检幅,与贵胄裴诚、令狐滈等饮博。

后夜尝醉诟狭邪间,为逻卒折齿,诉不得理。

举进士,数上又不第。

出入令狐相国书馆中,待遇甚优。

时宣宗喜歌《菩萨蛮》,綯假其新撰进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

綯又尝问玉条脱事,对以出《南华经》,且曰:“非僻书,相公燮理之暇,亦宜览古。

”又有言曰:“中书省内坐将军。


讥綯无学,由是渐疏之。

自伤云:“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

”徐商镇襄阳,辟巡官,不得志,游江东。

大中末,山北沈侍郎主文,特召庭筠试于帘下,恐其潜救。

是日不乐,逼暮先请出,仍献启千余言。

询之,已占授八人矣。

执政鄙其为,留长安中待除。

宣宗微行,遇于传舍,庭筠不识,傲然诘之曰:“公非司马、长史流乎“又曰:“得非六参、簿、尉之类“帝曰:“非也。

”后谪方城尉,中书舍人裴坦当制,忸怩含毫久之,词曰:“孔门以德行居先,文章为末。

尔既早随计吏,宿负雄名,徒夸不羁之才,罕有适
时之用。

放骚人于湘浦,移贾谊于长沙,尚有前席之期,未爽抽毫之思。

”庭
筠之官,文士诗人争赋诗祖饯,惟纪唐夫擅场,曰:“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

”唐夫举进士,有词名。

庭筠仕终国子助教。

竟流落而死。

今有《汉南真稿》十卷,《握兰集》三卷,《金筌集》十卷,诗集五卷,及《学海》三十卷。

又《采茶录》一卷。

及著《乾巽子》一卷,《序》云“不爵不觥,非炰非炙,能悦诸心,庶乎乾
巽之义”等,并传于世。

【译文】
温庭筠,字飞卿,原名温岐,并州人,是宰相温彦博的后世裔孙。

他从小就机敏聪悟,富有天才,能一次运笔疾书写成上万字的文章。

又善于弹琴和吹笛子,说:“有弦就弹,有孔就吹,必非要爨桐琴和柯亭筒不可呢。

”他的诗辞采艳丽而流于轻佻,李商隐齐名,时称为“温李”。

温庭筠才情绮丽,尤其长于律诗。

每次考试,须押官韵,他在灯烛下从不打草稿,只把手笼在袖子里,靠着书案,每一韵吟一次就成了,考场中叫他“温八吟”。

又说他八次叉手作成八韵,叫他。

温八叉”。

他还常代簪邻座的考生答卷,但他品行轻薄很不检点,与贵族子弟裴诚、令霉五滴等人喝酒赌博。

后来,一次夜里在妓院醉后大骂,被巡夜的军士打落了牙齿,他去告状也不占理。

温庭筠应进士举,考了几次都没考上。

他在宰相令狐绚的书馆中进进出出,受到优厚的待遇。

当时唐宣宗喜欢唱《菩萨蛮》词,令狐绚借温庭筠的新作进献给宣宗,
告戒他不要泄露出去,可温庭筠很快就告诉了别人。

令狐绚又曾问起_玉条脱竹这个典故,温庭筠回答说此典出于《南华经》,而且说:“这不是生僻的书,宰相大人协调治理国政的空余时间,也应读点儿古书。

”温庭筠还说过。

“中书省内坐将军。

竹讥讽令狐绚没有学问,因此他逐渐被令狐绚疏远。

他自我感伤说。

“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

”徐商任山南东道节度使镇守襄阳,召辟温庭筠任幕下巡官,因为不得志,温庭筠又到江南游历。

大中末年,山北沈侍郎知贯举,专门将温庭筠召到帘下考试,怕他暗中帮助别人。

这天温庭筠很不高兴,日近黄昏。

他请求先出场,仍然献上书启一千多字,同他,才知他巳口头帮助了八个考生。

朝廷当权者鄙视他的行为,就让他留在长安等待授职。

宣宗皇帝隐藏身分便装出行,在旅馆里与温庭筠相遇,温庭筠不认识宣宗,他傲气十足地问宣宗:先生莫不是司马、长史之流吧?又问:“你能不是六参、主簿、县尉一类的官?\" 皇帝说:“我不是。

”后来温庭筠被贬官为方城县尉,由中书舍人裴坦执笔撰写诏书,裴坦用嘴润笔扭扭捏捏了半天,这样写道:孔门儒教把道德品行放在首位,把舞文弄墨放在末端。

你本已很早就应进士科举,一向享有崇高的名声。

却只一味夸耀挥洒自如的文才,不具备审时度势效命朝廷的用处。

如同漉放屈原到湘江之畔,贬谪贾谊到长沙城中,你今后尚有受皇上器重之时,埋没不了你命笔为文的妙思。

”温庭筠去上任,文士诗人争着写诗为他送行,只有纪唐夫的诗独占鳌头,这首诗写道。

“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

一纪唐夫是个应举的考生·他的诗也有名声。

温庭筠官终国子助教,后来竟被贬流落而死。

温庭筠现在有《汉南真稿》十卷,《握兰集》三卷·《金筌集》十卷,《诗集》五卷,及《学海》三十卷,
还有‘采茶录》一卷。

以及他所著的《乾胰予》一卷,这本书的《序》说:“没有酒来佐餐,肉也不烧不烤,能让大家心中高兴,这不就差不多是‘乾胰'的含义了吗?这些著作都流传于世。

” 古文二唐温庭筠字飞卿,旧名岐。

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

才思艳丽,工于小赋。

每入试,押官韵作赋。

凡八叉手而八韵成。

多为邻铺假手,号曰救数人也。

而士行有缺,搢绅薄之。

李义山谓曰:
“近得一联句云,远比赵公,三十六年宰辅,未得偶句。

”温曰:“何不云,近同部令,二十四考中书。

”宣宗尝试诗,上句有“金步摇”,未能对,遣求进士对之。

庭筠乃以“玉条脱”续也。

宣宗赏焉。

又药有名“白头翁”,温以“苍耳子”对。

他皆此类也。

宣帝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绹假其修撰,密进之,戒令勿他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

温亦有言云:“中书内坐将军。

”讥相国无学也。

宣皇好微行,遇于逆旅,温不识龙颜,傲然而诘之曰:“公非长史司马之流耶?”帝曰:“非也。

”又白:“得非大参簿尉之类耶?”帝曰:“非也。

”谪为坊城尉。

其制词曰:“死门以德行为先,文章为末。

尔既德行无取,文章何以补焉。

徒负不羁之才,罕有适时之用。

”竟流落而死也。

豳国公杜悰自西川除淮海,庭筠诣韦曲林氏林亭,留诗云:“卓氏炉前金线柳,隋家堤畔锦帆风。

贪为两地行霖
雨,不见池莲照水红。

”豳公闻之,遗绢千匹。

吴兴沈徽云:“温曾于江淮为亲槚楚,由是改名
庭筠。

又每岁举场,多为举人假手。

”侍郎沈询之举,别施铺席,授庭筠,不与诸公邻比。

翌日,于帘前请庭筠曰:“向来策名者,皆是文赋托于学士。

某今岁场中,并无假托,学士勉旃。

”因遣之,由是不得意也。

(出自《北梦琐言》)
译文唐时,温庭筠,字飞卿,旧名岐。

当时和诗人李商隐齐名,被人们称为“温李” 。

他擅长小赋,才思敏捷,用词绮艳美丽。

每次考试,按规定韵作赋,他只需要叉八次手而八韵作成,速度很快。

他经常为邻座的考生代作文章,人们送他外号“救数人”。

由于他不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所以受到一些有身分的人的轻视。

李义山对他说:“我近来作了一联,‘远比赵公,三十六军宰辅‘,没有得到偶句。

”温庭筠说:“你怎么不对'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 唐宣宗曾写有“金步摇”的句子,未能对出下句。

收进士们对,温庭筠以“玉条脱”对上了,宣宗很赞赏。

又有一药名“白头翁”,温庭筠以“苍耳子”为对,这样类似情况很多。

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绹叫温庭筠代他撰词,并告诉温不要泄露此事。

温庭均却把这事说了,因此令狐绹便疏远了他。

温庭筠也说过“中书省内坐将军”,是讥讽宰相没学问。

宣宗喜欢微服出行,有一次遇上了温庭均。

温不认识皇帝,很傲慢地追问皇上说:“你是长史司马之流的大官吗?” 皇帝说:\" 不是。

\" “温又问:\" 那你是大参簿尉之类
的吧?\" \" 皇上说:\"
不是。

\" 因此把温庭筠贬为坊城尉。

皇帝在诏书中说:”读书人应以德为重,文章为末。

你这样的人,品德不可取,文章再好也是弥补不上的。

” 温庭筠负有不羁之才,没有得到机遇用他,最后竟流落而死。

豳国公杜悰从西川调到淮海,温庭筠到了韦曲的林亭,写了一首诗:卓氏炉前金线柳,随家堤畔锦帆风。

贪为两地行霖雨,不见池莲照水红。

豳公看到后,赏他绢布一千匹。

吴兴的沈徽说:“温庭筠曾在江淮一带当过老师,因此改名庭筠。

每年科举考试时,他常为人代作文章。

” 侍郎沈询主持的一次考试中,为温庭筠单设了一个座位,不和其他考生相邻。

第二天,在帘前请温庭筠说:“以前那些应举考试的人,都是托你代作诗文,我这次的考场上,没有人托你吧。

希望你自我勉励吧。

”把温庭筠打发走了。

从此以后,温更加不得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