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卒中II级预防(张惠丽)

合集下载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脑卒中,又称中风,是指脑血管疾病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中断或血管破裂出血的病症。

它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为了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和降低其致残率,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一级预防是指通过控制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一级预防措施:1. 合理饮食:控制摄入高盐、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

适量饮水,避免过度饮酒和饮食不规律。

2. 健康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

肥胖是脑卒中的一个危险因素,通过控制饮食和适度运动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应该尽量戒烟和限制饮酒量。

4. 锻炼身体: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跑步等。

5.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定期测量血压,如有高血压应积极治疗和控制,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

6. 糖尿病管理:糖尿病患者容易患脑卒中,应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定期检查血糖并按医嘱服药。

7. 控制血脂:高血脂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减少摄入高脂肪食物和定期检查血脂水平,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二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发生脑卒中的患者进行干预,防止再次发生脑卒中,减少其致残率和死亡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二级预防措施: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开具适当的药物来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等指标。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高血压药物、降脂药物和降糖药物等。

2. 饮食调整:脑卒中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肪和低胆固醇的饮食原则,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

3. 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言语康复、运动康复和认知康复等。

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4. 定期复查:脑卒中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以及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2014AHAASA卒中二级预防指南关于房颤抗凝治疗的建议)

2014AHAASA卒中二级预防指南关于房颤抗凝治疗的建议)

2014AHA/ASA卒中二级预防指南关于房颤抗凝治疗的建议AHA/ASA刚刚更新并颁布了卒中二级预防指南。

该指南对于伴有房颤的卒中患者的抗凝治疗策略进行了重新论述。

本文对新指南的要点进行介绍并简要解读如下:1.对于无其他明确病因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建议在发病6个月之内对其进行为期1个月左右的心律监测,已明确是否存在房颤。

解析:房颤(无论阵发性、持续性还是永久性)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房颤患者一定要采用CHADS2或CHA2DS2-V ASc方案进行卒中风险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抗凝药物治疗。

对于卒中患者,若无其他明确病因可循,应积极筛查房颤。

多次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是筛查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方法。

2.对于伴有阵发性或永久性非瓣膜性房颤的卒中患者,华法林、阿哌沙班与达比加群均可用于预防卒中复发。

应根据患者所存在的危险因素、药品价格、耐受性、患者意愿、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其他临床特征(肾功能、既往INR控制情况)选择适宜的抗凝药物。

解析:华法林是传统的抗凝药物,在房颤患者卒中预防方面具有确凿的临床证据。

新型口服抗凝剂中的阿哌沙班(主要证据是ARISTOTLE研究)与达比加群(主要证据是RE-LY试验)均被证实具有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新型口服抗凝剂治疗剂量固定且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代表着房颤抗凝的新趋势。

但目前推广应用此类药物的主要阻力是价格因素。

因此选择抗凝药物时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包括经济承受能力)综合考虑。

3.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选用利伐沙班预防卒中复发是合理的。

解析:ROCKET AF研究证实利伐沙班可以安全有效的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患者的卒中预防。

4.伴有阵发性、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启动华法林治疗后应将其INR控制在2.0-3.0。

解析:接受华法林治疗者,将INR控制在2.0-3.0(平均2.5)范围内,有助于以最小的出血风险为代价获取最为有效的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效果。

关于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关于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关于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是关于脑卒中的重要概念。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会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

因此,采取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一级预防主要是指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一级预防方法:1.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减少高盐、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摄入,以及低脂肪的蛋白质来源,如鱼类和豆类。

2. 适度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或游泳。

同时,进行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和骨骼。

3.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如果您超重或肥胖,尽量减少体重。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戒烟和限制饮酒可以显著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5.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定期测量血压,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血压,如饮食改变、药物治疗等。

6. 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是脑卒中的另一个危险因素。

通过控制血糖水平,可以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7. 控制血脂异常:高胆固醇和高三酰甘油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通过饮食改变和药物治疗,可以控制血脂水平。

二级预防主要是指对已经发生脑卒中的患者进行干预,以减少再次发生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二级预防方法:1. 药物治疗:脑卒中患者通常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以减少再次发生的风险。

对于某些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凝药物或其他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

2. 严密监测:定期进行血压、血糖和血脂的监测,以确保这些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同时,定期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以监测脑血管的情况。

3. 生活方式改变:脑卒中患者需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改善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戒烟限酒等。

4. 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通常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恢复受损的功能。

这可能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等。

5. 心理支持:脑卒中患者和家人可能面临心理和情绪上的困扰。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为了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策略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的防控工作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定义、目标、策略和实施方法。

一、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旨在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主要通过控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来实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一级预防措施:1. 健康生活方式促进:鼓励人们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摄入适量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肪乳制品,限制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同时,应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保持适当的体重。

2. 高血压管理: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定期测量血压、采取药物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等手段,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3. 糖尿病控制:糖尿病患者患脑卒中的风险较一般人群更高。

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按医生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和控制饮食,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4. 高血脂管理:高血脂是脑卒中的另一个危险因素。

通过改变饮食结构、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服用药物等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血脂水平,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5. 心脏疾病预防:心脏疾病与脑卒中密切相关。

通过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定期进行体检和心脏病筛查,可以减少心脏疾病对脑卒中的影响。

二、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旨在减少脑卒中的复发和残疾率,主要通过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来实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二级预防措施:1. 快速就医:一旦出现脑卒中症状,如突然出现面部、手臂或腿部无力、言语困难、头痛、眩晕等,应立即就医。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减少脑卒中的损害。

2. 抗凝治疗: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脑卒中患者,如心房颤动引起的栓塞性脑卒中,抗凝治疗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防止脑卒中的复发。

3.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其他类型的脑卒中患者,如缺血性脑卒中,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死亡或严重的残疾。

为了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和减少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旨在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主要通过控制和改变一些危险因素来实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一级预防措施:1.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个体应定期测量血压,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饮食上应避免高盐、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多摄入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此外,适量的体育锻炼也有助于降低血压。

2. 控制血糖:糖尿病是脑卒中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并通过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适量运动来控制血糖。

3. 控制血脂:高血脂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个体应避免高胆固醇和高脂肪的食物,选择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饮食,并适量进行体育锻炼。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个体应戒烟限酒,避免二手烟的接触。

5. 控制体重:肥胖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个体应保持适当的体重,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来控制体重。

6. 预防心脏病:心脏病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个体应保持心脏健康,定期检查心脏功能,遵医嘱进行治疗。

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旨在减少脑卒中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主要通过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来实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二级预防措施:1. 早期识别症状:个体应了解脑卒中的常见症状,如突然出现的头痛、面部、手臂或腿部无力、言语困难、视力丧失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2. 及时就医:在怀疑脑卒中的情况下,个体应立即就医,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3. 快速治疗:脑卒中是一种紧急情况,个体应尽快接受治疗,以减少脑损伤。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4. 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对于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关于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关于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关于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危及人们健康的疾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相关内容。

一、脑卒中的一级预防1.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

这包括定期锻炼身体,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饮食和摄入足够的水分。

此外,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也是非常重要的。

1.2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定期测量血压,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如果患有高血压,应积极采取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来控制血压。

1.3 管理糖尿病糖尿病是另一个与脑卒中相关的危险因素。

通过定期监测血糖水平,积极治疗和管理糖尿病,可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合理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和按时服药是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二、脑卒中的二级预防2.1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已经患有脑卒中的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再次发生脑卒中。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然而,使用这些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可能的副作用。

2.2 药物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凝血药物和降压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降低血液的凝血性和控制血压,从而减少再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2.3 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对于恢复功能和预防二次发作非常重要。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心理治疗等。

通过专业的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三、脑卒中的预防建议3.1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脑卒中风险因素,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体检项目包括血压测量、血糖检测和血脂检测等。

3.2 健康饮食均衡饮食对于预防脑卒中至关重要。

建议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限制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

此外,减少高糖食物的摄入也是非常重要的。

3.3 减少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增加患脑卒中的风险。

关于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关于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关于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危及生命的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为了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是非常重要的策略。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相关知识。

一级预防是指通过控制危(wei)险因素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wei)险因素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1. 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wei)险因素之一。

控制血压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建议定期测量血压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如果血压偏高,应采取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如减少盐的摄入量、增加运动等。

2. 糖尿病:糖尿病是脑卒中的另一个重要危(wei)险因素。

控制血糖水平可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建议定期监测血糖水平,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3. 高血脂:高血脂是脑卒中的危(wei)险因素之一。

控制血脂水平可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建议定期检测血脂水平,采取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整,减少摄入高脂肪食物。

4. 吸烟:吸烟是脑卒中的主要危(wei)险因素之一。

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和血液凝结,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建议戒烟或者减少吸烟量,避免被动吸烟。

5. 饮食不健康: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高盐、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饮食,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建议采用健康的饮食习惯,包括多吃水果和蔬菜,减少盐和脂肪的摄入量。

二级预防是指在已经发生过脑卒中的人群中,通过治疗和干预来预防再次发生脑卒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二级预防措施:1.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已经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减少再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2. 抗凝治疗:对于存在心房颤动等高危因素的患者,抗凝治疗可以减少血栓形成和脑卒中的风险。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和阿哌沙班。

3. 控制危(wei)险因素:在已经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中,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危(wei)险因素非常重要。

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如戒烟、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可以降低再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关于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关于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关于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也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概念、目标、措施和效果。

一级预防是指通过干预危险因素,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主要目标是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一级预防措施:1. 健康生活方式的促进:饮食健康、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这些措施可以降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的发生率。

2. 高血压的管理: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定期测量血压、合理用药、改善生活习惯等措施,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风险。

3. 糖尿病的控制:糖尿病患者易患脑卒中。

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措施,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风险。

4. 心脏病的治疗:心脏病患者易患脑卒中。

通过心脏病的治疗,如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等,可以降低心脏病患者脑卒中的风险。

5.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高危人群,如有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可以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一级预防的效果主要体现在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的促进和危险因素的控制,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二级预防是指在已经发生脑卒中的患者中,通过干预和治疗,预防再次发生脑卒中。

主要目标是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和死亡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二级预防措施:1. 抗凝治疗:对于非心源性脑卒中患者,可以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来预防血栓的形成,降低再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2.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心源性脑卒中患者,可以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的形成,降低再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3.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脑卒中患者,如颈动脉狭窄引起的脑卒中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来预防再次发生脑卒中。

4. 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华法林较阿司匹林降低了房颤相关脑卒中风险达38%
相对危险降低 (95% CI)
AFASAK I (n=1007) AFASAK II (n=677) Chinese ATAFS I(n=704)
EAFTI (n=1007)
PATAF I(n=729) SPAF II I(n=1100) Age 75 岁 Age >75 岁
CHADS2 得分
AHA / ACC / ESC Guidelines EHJ, 2006
房颤卒中管理
对于大部分房颤患者, 您最常使用的卒中二级预防方案是

最新房颤抗凝指南NOAC推荐
A. 口服抗凝药物单药治疗 B. 抗血小板药物单药治疗 C.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D.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联合
13
房颤血栓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机制存在差异
16
华法林降低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达64%
华法林更优
AFASAK SPAF BAATAF CAFA SPINAF EAFT 所有研究 100 50
安慰剂更优
RRR 64%
(95% CI: 4974%)
0
误差范围 = 95% 置信区间; †所有卒中(缺血性和出血性)的相对危险度下降 (RRR)
5、Hart RG et al. Ann Intern Med. 2007 Jun 19;146(12):857-67.
22
2016ESO房颤卒中指南
23
如何选择抗凝药物
对于NVAF患者,您最常处方的口 服抗凝药物
华法林

新型口服 抗凝药物
18
各大指南均建议 房颤卒中患者应使用抗凝药物进行卒中二级预防
2014年AHA/ASA 卒中二级预防指南
1
对于伴有阵发性或永久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维生素K拮抗剂 (VKA)、阿哌沙班和达比加群均可用于预防卒中复发(I类,A-B级)
2014年中国卒中二级预防指南
2
对于合并房颤(包括阵发性)的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推荐使用口 服抗凝药物治疗,以预防再发的血栓栓塞事件(I 类, A级)
长期
P<0.001
短期 死亡率(%)
P<0.001
P=0.01
Y. Schwammenthal et al. Int J Cardiol. 2010 Sep 17. [Epub ahead of print]
主要内容
房颤卒中二级预防刻不容缓 结合临床实践,从最新指南看房颤相关性 脑卒中患者的卒中预防 最新房颤抗凝指南NOAC推荐
C – 充血性心力衰竭 H – 高血压 A - 年龄 ≥ 75 D - 糖尿病 S2 - TIA/脑卒中 1 1 1 1 2
20
脑卒中发生率 (% /年)
18.2Βιβλιοθήκη 15 1012.5 8.5 5.9 4
5 1.9 0 0
n=120
2.8
1
n=463
2
n=523
3
n=337
4
n=220
5
n=65
6
n=5
AF并发TIA患者可在从一天起持续使用NOACs 轻度脑卒中(NIHSS<8) 3天后起始NOACs,或通过影像 学(CT或MRI)排除颅内出血后 5-7天后起始NOACs 12-14天后起始NOACs
缺血性卒中
中度脑卒中(NIHSS 8-16) 重度脑卒中(NIHSS>16)
颅内出血
如果心脏血栓风险增高且颅内出血再发风险降低时,可在颅内 出血4-8周后重新起始NOACs,但应注意颅内出血本身是抗凝 的禁忌证
据此估算: 如未经有效抗凝治疗, 我国每年由房颤导致
有526万之多
中每年将会发生
4,500例卒中
的卒中患者约为
23.7万例
1. Li Y, et al. Biomed Environ Sci. 2013; 26(9): 709-716 2. Arch Intern Med. 1994 Jul 11;154(13):1449-57. 3. Oldgren J, et al. Circulation. 2014 Apr 15;129(15):1568-76.
9
如何确定卒中病因
LADS评分
STAF评分 项目 年龄>62岁 NIHSS评分≥8分 左心房扩大 责任血管无50%以上狭窄 或非腔隙性脑梗塞 总分 得分 2分 1分 2分 3分 8分
项目 左心房直径(mm) <35 35-44 ≥45 年龄(岁) <60 60-79 ≥80 诊断 TIA 卒中
得分
19
指南不推荐NVAF患者采用双抗治疗

指南不推荐所有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进行双抗治疗,但对于临床有明显冠
状动脉疾病患者是可应用的,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或植入支架的患者 (证据 等级IIb; 证据级别C). (新推荐)
• •
目前无明显证据表明双抗治疗较抗凝单疗可降低房颤患者卒中或心肌缺血 风险,反而有确切证据表明其增加出血风险。 因此,对于大部分卒中相关房颤患者,应避免在抗凝药物基础上联合使用 阿司匹林。
伴有至少一项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随机分组,接受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目标INR 2.0-3.0,N=3371),或氯吡格雷75 mg qd + 阿司匹林75 -100 mg qd治疗(N=3335)。 主要有效性终点是脑卒中、非中枢神经系统血栓栓塞、心肌梗死或血管性死亡组成的复合终点。
Connolly S, et al. Lancet. 2006; 367: 1903-1912
5
房颤是卒中强烈的独立危险因素
疾病 房颤 心衰 高血压 冠心病
卒中发生率(‰)
风险率 (与无疾病个体相比) 4.8 4.3 3.4 2.4
风险比
3.4
2.4
4.3
4.8
P<0.001 AF:房颤;CHD:冠心病;CHF:充血性心力衰竭;HBP:高血压 Wolf et al. 1991
卒中史是房颤患者卒中复发的高危因素
房颤卒中二级预防
石大一附院神经内科 张惠丽
主要内容
房颤卒中二级预防刻不容缓 结合临床实践,从最新指南看房颤相关性 脑卒中患者的卒中预防 新型口服抗凝药在房颤卒中二级预防中的应用
2
卒中分类
卒中
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
大动脉疾病
小动脉疾病
心源性
其他
病因未明
房颤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其他
房颤所致卒中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15%-20%。
0分 1分 2分
0分 1分 2分
总分≥5分时,需要考虑卒中患者是否 存在房颤可能 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和71%
0分 1分
发病前1年吸烟史 有 无 总分 0分 1分 6分 10
总分≥4分时需要考虑是否存在房颤可能
房颤患者使用抗凝剂评估量表
11
用CHADS2评估房颤卒中风险
根据 CHADS2 评分得出的房颤的卒中风险
Carrera E, et al. Cerebrovasc Dis. 2007;24(1):97-103.
4
我国每年由房颤导致的卒中患者约23.7万例
526万
房颤患者
4500例/10万
房颤患者发生卒中
23.7万
房颤相关性卒中患者
2010年人口普查 数据显示: 中国房颤患者约
既往研究数据表明: 如未经抗凝治疗, 每10万例房颤患者
(n=8项) 100
所有研究
50
RRR 38% (95% CI: 18–52%)
0 –50 –100
华法林更优
RRR (%)*
阿司匹林更优
误差范围 = 95%置信区间; *P>0.2 同质性; †所有脑卒中(缺血性和出血性)的相对风险降幅(RRR)
Hart RG et al. Ann Intern Med. 2007 Jun 19;146(12):857-67.
2016年ESO缺血性卒中指南 3 无论房颤脑卒中的危险如何,不推荐单纯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来预 防房颤的血栓栓塞。既往有过脑卒中的房颤患者,优选新型口服 抗凝药物(I类,A级)
1. Kernan WN, et al. Stroke. 2014 Jul;45(7):2160-236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 48(4): 258-273 3. European Stroke Organisation (ESO) Executive Committee; ESO Writing Committee.Cerebrovasc Dis. 2016;25(5):457-507.
研究,发表年
抗血小板药物较安慰剂或对照组 AFASAK I, 1989(2);1990(3) SPAF I, 1991(5) EAFT, 1993(8) ESPS II, 1997(13) LASAF, 1997(17) 每天 隔天 UK-TIA, 1999(18) 300 mg/天 1200 mg/天 JAST, 2006(26)
12 10 8 6 4 2.5 2 0
各种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的危险比
10.8
3.5 3.13 3 2.5 2.96
卒中患者数(每100患者年)
2
1.5 1 0.5 0
1.96
1.79 1.59
无既往脑梗死的
房颤患者 n=2014
既往卒中/TIA的
房颤患者 n=566
缺血性 卒中
任何 血栓事件
全身性 栓塞
3
心源性卒中比例呈上升态势,临床需积极关注
Lausanne卒中登记研究:25年住院卒中趋势分析
30.00% 25.15% 心源性卒中占缺血性卒中比例(%) 25.00% 27.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