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_课后习题答案_山东理工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_课后习题答案_山东理工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习题参考答案姜志海刘连鑫王蕾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目录第1章微型计算机基础 (2)第2章半导体存储器及I/O接口基础 (4)第3章MCS-51系列单片机硬件结构 (11)第4章MCS-51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 (16)第5章MCS-51系列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20)第6章MCS-51系列单片机中断系统与定时器/计数器 (26)第7章MCS-51系列单片机的串行口 (32)第8章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扩展技术 (34)第9章MCS-51系列单片机键盘/显示器接口技术 (36)第10章MCS-51系列单片机模拟量接口技术 (40)第11章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44)第1章微型计算机基础1.简述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微型计算机在硬件上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及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运算器是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主要部分;控制器控制计算机各部件自动地、协调一致地工作;存储器是存放数据与程序的部件;输入设备用来输入数据与程序;输出设备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用数字、图形等形式表示出来。

通常把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这三部分称为计算机的主机,而输入、输出设备则称为计算机的外部设备(简称外设)。

由于运算器、控制器是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关键部件,所以常将它们合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 Process Unit)。

2.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微处理器是利用微电子技术将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运算器和控制器)集中做在一块集成电路上的一个独立芯片。

它具有解释指令、执行指令和与外界交换数据的能力。

其内部包括三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内部寄存器阵列(工作寄存器组)。

微型计算机由CPU、存储器、输入/输出(I/O)接口电路构成,各部分芯片之间通过总线(Bus)连接。

以微型计算机为主体,配上外部输入/输出设备、电源、系统软件一起构成应用系统,称为微型计算机系统。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答案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答案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答案【篇一: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髙锋版课后答案第4章】txt>思考与练习题解析【4—1】简述下列基本概念:程序、程序设计、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及高级语言。

【答】各基本概念如下。

【4—2】在单片机领域,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是哪几种语言?有哪些优越性?单片机能否直接执行这几种语言?【答】在单片机领域,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是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效率高,占用存储空间小,运行速度快,而且能反映单片机的实际运行情况。

但编程比使用高级语言困难,通用性差。

单片机不能直接执行汇编语言程序,必须通过人工(或机器)汇编把汇编语言程序转换为机器语言程序。

高级语言不受具体机器的限制,而且使用了许多数学公式和习惯用语,从而简化了程序设计的过程,通用性强,易于移植到不同类型的单片机中。

单片机不能直接识别和执行高级语言,需要将其转换为机器语言程序才能识别和执行。

对于高级语言,这一转换工作通常称为“编译”或者“解释”。

进行编译或者解释的专用程序称为“编译程序”或者“解释程序”。

【4—3】什么叫伪指令?8oc51单片机程序设计中主要有哪些伪指令语句?【答】伪指令又称为“汇编程序控制译码指令”。

“伪”体现在汇编时不产生机器指令代码,不影响程序的执行,仅指明在汇编时执行一些特殊的操作。

例如.为程序指定一个存储区,将一些数据、表格常数存放在指定的存储单元,说明源程序开始或结束等.。

不同的单片机开发装置所定义的伪指令不全相同。

80c51单片机程序设计中主要有伪指令语句如下。

1.org(origin)一汇编起始地址伪指令,指令格式为:org 表达式’其含义是向汇编程序说明,下述程序段的起始地址由表达式指明。

表达式通常为十六进制地址码。

2.end(end 0f assembly)一汇编结束伪指令。

其含义是通知汇编程序,该程序段汇编至此结束。

3.equ(equate)—赋值伪指令。

指令格式为:标号 equ 表达式其含义是把表达式赋值于标号,这里的标号和表达式是必不可少的。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三版课后答案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三版课后答案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三版课后答案【篇一:《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txt>第一章1.1 解释题(1) 微处理器【解答】由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构成的中央处理器(cpu),叫做微处理器。

(2) 微型计算机【解答】以微处理器为基础,配以内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总线以及相应的辅助电路而构成的计算机裸机,叫做微型计算机。

(3) 微型计算机系统【解答】微型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即由微型计算机、配以相应的外部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键盘、磁盘机等),再配以足够的软件而构成的系统。

(4) 单板机【解答】将微处理器、ram、rom以及i/o接口电路,再配上相应的外设(如小键盘、led显示器等)和固化在rom中的监控程序等,安装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构成的微型计算机系统称为单板机。

(5) 运算器【解答】运算器是直接完成各种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的部件,主要由alu(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算术逻辑部件)、通用寄存器、标志寄存器等组成。

(6) 地址总线【解答】地址总线是cpu对内存或外设进行寻址时,传送内存及外设端口地址的一组信号线。

地址总线的条数多少决定了cpu的寻址能力。

(7) 数据总线【解答】数据总线是cpu与内存或外设进行信息交换时,所用的一组数据信号线。

它决定了cpu一次并行传送二进制信息的位数,反映出cpu的“字长”这个重要性能指标。

(8) 控制总线【解答】控制总线是在cpu与外部部件之间传送控制信息(如读/写命令、中断请求命令等)的一组信号线。

1-2 单片机应包括哪些基本部件?其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解答】一般单片机芯片中包括微处理器、ram、rom、i/o接口电路、定时器/计数器,有的还包括a/d、d/a转换器等。

其主要应用于智能化仪器仪表及工业控制领域。

1-3 按图1-11和图1-12,写出取第二条指令操作码和执行第二条指令的过程。

【解答】1) ip的值(002h)送入地址寄存器ar;2) ip的内容自动加1,变为003h;3) ar将地址码通过地址总线送到存储器的地址译码器,经译码后选中002h单元;4) 微处理器给出读命令;5) 所选中的002h单元内容04h送上数据总线db;6) 数据总线db上的数据04h送到数据寄存器dr;7) 因是取指操作,取出的是指令操作码04h,即由dr送入指令寄存器ir;8) ir中的操作码经指令译码器id译码后,通过pla发出执行该指令的有关控制命令。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作业答案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作业答案

作业答案0-1绪论1.单片机是把组成微型计算机的各功能部件即(微处理器(CPU))、(存储器(ROM和RAM))、(总线)、(定时器/计数器)、(输入/输出接口(I/O口))及(中断系统)等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

2.什么叫单片机其主要特点有哪些解:将微处理器(CPU)、存储器(存放程序或数据的ROM和RAM)、总线、定时器/计数器、输入/输出接口(I/O口)、中断系统和其他多种功能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微型计机,称为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

单片机的特点:可靠性高、便于扩展、控制功能强、具有丰富的控制指令、低电压、低功耗、片内存储容量较小、集成度高、体积小、性价比高、应用广泛、易于产品化等。

第1章 MCS-51单片机的结构与原理15. MCS-51系列单片机的引脚中有多少根I/O线它们与单片机对外的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之间有什么关系其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各有多少位对外可寻址的地址空间有多大解:MCS-51系列单片机有4个I/O端口,每个端口都是8位双向口,共占32根引脚。

每个端口都包括一个锁存器(即专用寄存器P0~P3)、一个输入驱动器和输入缓冲器。

通常把4个端口称为P0~P3。

在无片外扩展的存储器的系统中,这4个端口的每一位都可以作为双向通用I/O端口使用。

在具有片外扩展存储器的系统中,P2口作为高8位地址线,P0口分时作为低8位地址线和双向数据总线。

MCS-51系列单片机数据总线为8位,地址总线为18位,对外可寻址空间为64KB。

25. 开机复位后,CPU使用的是哪组工作寄存器(R0-R n)它们的地址是什么CPU如何确定和改变当前工作寄存器组(R0-R n)解:开机复位后,CPU使用的是第0组工作寄存器。

它们的地址是00H-07H。

CPU通过对程序状态字PSW中RS1和RS0的设置来确定和改变当前工作寄存器组。

27. MCS-51单片机的时钟周期、机器周期、指令周期是如何定义的当主频为12MHz的时候,一个机器周期是多长时间执行一条最长的指令需要多长时间解:时钟周期又称为振荡周期,由单片机内部振荡电路OSC产生,定义为OSC时钟频率的倒数。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胡乾斌课后习题答案(供参考)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胡乾斌课后习题答案(供参考)

单⽚微型计算机原理胡乾斌课后习题答案(供参考)习题11.1什么是单⽚微型计算机?答:单⽚微型计算机是将计算机的基本部件微型化并集成到⼀块芯⽚上的微型计算机,是计算机微型化的典型代表之⼀,通常⽚内都含有CPU、ROM、RAM、并⾏I/O、串⾏I/O、定时器/计数器、中断控制、系统时钟及系统总线等。

1.2单⽚机的发展经历了哪⼏个阶段?在哪⼀阶段确⽴了单⽚机在嵌⼊式应⽤中的地位。

答:单⽚机初级阶段(1974—1976年),芯⽚化探索阶段(1976—1978年),8位单⽚机成熟阶段(1978—1982年),从SCM向MCU过渡阶段(1983—1990年),MCU百花齐放阶段(1990年—⾄今)。

其中,芯⽚化探索阶段(1976—1978年)确⽴了单⽚机在嵌⼊式应⽤中的地位。

1.3 单⽚机可分为⼏个系列?简述每个系列的主要特性。

答:单⽚机按系列可分为80C51系列、PIC系列和AVR系列等。

PIC系列单⽚机是Micro Chip公司的产品,与51系列单⽚机不兼容。

1) PIC系列单⽚机最⼤的特点是从实际出发,重视产品的性能与价格⽐,发展多种型号来满⾜不同层次的应⽤要求。

2) 精简指令使其执⾏效率⼤为提⾼。

3) 产品上市零等待(Zero time to market)。

4) PIC有优越开发环境。

5) 其引脚具有防瞬态能⼒,通过限流电阻可以接⾄220V交流电源,可直接与继电器控制电路相连,⽆须光电耦合器隔离,给应⽤带来极⼤⽅便。

6) 彻底的保密性。

7) ⾃带看门狗定时器,可以⽤来提⾼程序运⾏的可靠性。

8) 睡眠和低功耗模式。

AVR单⽚机是1997年由ATMEL公司研发出的增强型内置Flash的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PU) 精简指令集⾼速8位单⽚机。

AVR单⽚机的主要特性1) AVR单⽚机以字作为指令长度单位,将内容丰富的操作数与操作码安排在⼀字之中(指令集中占⼤多数的单周期指令都是如此),取指周期短,⼜可预取指令,实现流⽔作业,故可⾼速执⾏指令。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课后思考题级习题答案思考题与习题1一、填空1.单片机按照用途通常分为 通用型 和 专用型 。

2.单片机也称为 微控制器 和 单片微型计算机 。

二、简答1.什么是单片机?答:单片机也称微控制器,它是将中央处理器、程序处理器、数据处理器、输入/输出接口、定时/计数器串行口、系统总线等集成在一个半导体芯片上的微计算机,因此又称为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为单片机。

2.简述单片机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答:(1)单片机体积小,应用系统结构简单,能满足很多应用领域对硬件功能的要求。

(2)单片机的可靠性高。

(3)单片机的指令系统简单,易学易用。

(4)单片机的发展迅速,特别是最近几年,单片机的内部结构越来越完善。

3.写出AT89S51与AT89S52芯片的主要区别。

内部程序存储区容量不同,52的程序存储空间为8K ,内部数据存储空间为256B ,中断源8个,定时器/计数器有3个,而51的程序存储空间为4K ,内部数据存储空间为128B ,中断源5个,定时器/计数器有2个。

思考题与习题2一、填空题1.如果(PSW )=10H, 则内部RAM 工作寄存器区的当前寄存器是第二 组寄存器,8个寄存器的单元地址为 10H ~ 17H 。

2.为寻址程序状态字F0位,可使用的地址和符号有 PSW.5 、 0D0H.5 、 F0 和 0D5H 。

3.单片机复位后,(SP )= 07H ,P0~P3= FFH ,PC= 0000H ,PSW= 00H A= 00H 。

4.AT89S51单片机的程序存储器的寻址范围是由 PC 决定的,由于AT89S51单片机的PC 是 16 位的,所以最大寻址范围为 64KB 。

5.写出位地址为20H 所在的位,字节地址 24H.0 。

6.写出字节地址为20H 的单元最高位的位地址为 07H ,最低位的位地址为 00H 。

7.如果晶振频率MHz 6OSC f ,则一个时钟周期为1.66667E-7,一个机器周期为2us 。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1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1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十进制33.25转换成十六进制数为()。

A.B1.4H B.1B.19H C.21.4H D.33.4H2. 计算机系统中采用补码运算的目的是为了()。

A.与手工运算方式保持一致B.提高运算速度C.简化计算机的设计D.提高运算的精度3. 为了把串行输入数据转换为并行输出数据,可以使用()。

A.计数器B.寄存器C.移位寄存器D.存储器4. 8086CPU执行OUT DX,AL指令时,DX寄存器的值输出到()。

A.地址总线B.数据总线C.控制总线D.控制字寄存器5. 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中,操作数处在()。

A.通用寄存器B.内存单元C.程序计数器D.堆栈6. 若有16条地址线,那么可访问的内存地址范围为()。

A.0001H~FFFFH B.0000H~FFFFHC.00000H~FFFFFH D.00001H~FFFFFH7. 在对汇编语言程序的处理过程中,用编辑程序产生汇编语言的源程序的扩展名是()。

A..EXE B..OBJ C..BAT D..ASM8. BUF1 DW 1234H,5678HMOV CL,TYPE BUF1以上两条指令汇编后CL的值为()。

A.01H B.02H C.04H D.08H9. PCI总线的数据宽度为()位。

A.8 B.16 C.32 D.6410. 能同时实现双向串行数据传送的方式是()。

A.单工B.半双工C.双工D.全双工11. 地址译码器的输入端应接在()总线上。

A.地址B.数据C.控制D.以上都对12. 总线的宽度用()总线的条数表示。

A.地址B.数据C.控制D.以上所有13. 8051单片机的MOVX A,@DPTR指令中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是( )寻址。

A. 寄存器B. 寄存器间接C. 直接D. 立即14. 8051单片机中,要用传送指令访问MCS-51片外RAM,指令操作码的助记符是()。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6章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6章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微型计算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何功能?答:一台微型计算机由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I/O接口及I/O设备等组成,相互之间通过三组总线(Bus):即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和控制总线CB来连接。

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运算器能够完成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操作,控制器用于控制计算机进行各种操作。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记忆”装置,其功能是存放程序和数据。

按其功能可分为RAM和ROM。

输入/输出(I/O)接口是CPU与外部设备进行信息交换的部件。

总线是将CPU、存储器和I/O接口等相对独立的功能部件连接起来,并传送信息的公共通道。

1-3 什么叫单片机?其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答:单片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是指把CPU、RAM、ROM、定时器/计数器以及I/O接口电路等主要部件集成在一块半导体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

1-4 在各种系列的单片机中,片内ROM的配置有几种形式?用户应根据什么原则来选用?答:单片机片内ROM的配置状态可分四种:(1)片内掩膜(Mask)ROM型单片机(如8051),适合于定型大批量应用产品的生产;(2)片内EPROM型单片机(如8751),适合于研制产品样机;(3)片内无ROM型单片机(如8031),需外接EPROM,单片机扩展灵活,适用于研制新产品;(4)EEPROM(或Flash ROM)型单片机(如89C51),内部程序存储器电可擦除,使用更方便。

1-6 写出下列各数的BCD参与:59:01011001,1996:000,::第二章 MCS-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2-1 8052单片机片内包含哪些主要逻辑功能部件?答:8052单片机片内包括:①8位中央处理器CPU一个②片内振荡器及时钟电路③256B数据存储器RAM。

④8KB片内程序存储空间ROM⑤21个特殊功能寄存器SFR⑥4个8位并行I/O端口(32条线)⑦1个可编程全双工串行口⑧可寻址64KB的外部程序存储空间和外部数据存储空间⑨3个16位的定时器/计数器⑩6个中断源、2个优先级嵌套中断结构2-2 8052的存储器分哪几个空间?如何区别不同空间的寻址?答:⑴8052的存储器分为6个编址空间:①片内ROM的容量为8KB,其地址为0000H~1FFFH;②可扩展片外ROM的容量为64KB,其地址为0000H~FFFFH;片内RAM的容量为256B,其地址为00H~FFH分为二块:③地址00H~7FH共128B为片内RAM低区,④另128B为片内RAM高区,其地址空间为80H`FFH,其地址空间与SFR功能寄存器地址重叠;⑤可扩展片外RAM的容量为64KB,其地址为0000H~1FFFH;⑥特殊功能寄存器SFR的空间为128B,其地址为80H~FFH,但实际只定义了26B单元,这26B单元分散在80H`F0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习题参考答案姜志海刘连鑫王蕾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目录第1章微型计算机基础 (2)第2章半导体存储器及I/O接口基础 (5)第3章MCS51系列单片机硬件结构 (13)第4章MCS51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 (19)第5章MCS51系列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23)第6章MCS51系列单片机中断系统与定时器/计数器 (30)第7章MCS51系列单片机的串行口 (37)第8章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扩展技术 (40)第9章MCS51系列单片机键盘/显示器接口技术 (42)第10章MCS51系列单片机模拟量接口技术 (46)第11章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50)第1章微型计算机基础1.简述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微型计算机在硬件上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及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运算器是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主要部分;控制器控制计算机各部件自动地、协调一致地工作;存储器是存放数据与程序的部件;输入设备用来输入数据与程序;输出设备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用数字、图形等形式表示出来。

通常把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这三部分称为计算机的主机,而输入、输出设备则称为计算机的外部设备(简称外设)。

由于运算器、控制器是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关键部件,所以常将它们合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 Process Unit)。

2.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微处理器是利用微电子技术将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运算器和控制器)集中做在一块集成电路上的一个独立芯片。

它具有解释指令、执行指令和与外界交换数据的能力。

其内部包括三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内部寄存器阵列(工作寄存器组)。

微型计算机由CPU、存储器、输入/输出(I/O)接口电路构成,各部分芯片之间通过总线(Bus)连接。

以微型计算机为主体,配上外部输入/输出设备、电源、系统软件一起构成应用系统,称为微型计算机系统。

3.微型计算机是以CPU为核心,配上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和系统总线组成的计算机。

4.在计算机内部,一切信息的存取、处理和传递的形式是(C )。

A.ASCII码B.BCD码C.二进制D.十六进制5.0~9的ASCII码是(C )。

A.0~9 B.30~39 C.30H~39H D.40H~49H6.在微型计算机中,一般具有哪三类总线?试说出各自的特征(包括传输的信息类型、单向传输还是双向传输)。

所谓总线,就是在微型计算机各芯片之间或芯片内部各部件之间传输信息的一组公共通信线。

计算机元件级总线包括地址总线AB(Address Bus)、数据总线DB(Data Bus)、控制总线CB(Control Bus)三种。

(1)地址总线:地址总线是CPU用来向存储器或I/O接口传送地址信息的,是三态单向总线。

地址总线的宽度决定了CPU可直接寻址的内存容量。

通过地址总线确定要操作的存储单元或I/O接口的地址。

(2)数据总线:数据总线是CPU与存储器及外设交换数据的通路,是三态双向总线。

(3)控制总线:控制总线是用来传输控制信号的,传送方向依据具体控制信号而定,如CPU向存储器或I/O接口电路输出读信号、写信号、地址有效信号,而I/O接口部件向CPU 输入复位信号、中断请求信号等。

7.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111101.101B 100101.11B 1100110.011B111101.101B=29.625 100101.11B=37.75 1100110.011B=102.3758.将下列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BCD码数。

126.635 317.125 87.0735126.635=1111110.101B=(000100100110.011000110101)BCD317.125=100111101.001B=(001100010111.000100100101)BCD87.0735=1010111.0001B=(10000111.0000011100110101)BCD9.设机器数为8位,写出下列用真值表示的二进制数的原码、补码和反码。

+0010101B –0010101B +1000000B –1000000B10.将下列BCD码表示成十进制数和二进制数。

01111001 01010111 10000011 10011001(01111001)BCD=79=1001111B (01010111)BCD=57=111001B(10000011)BCD=83=1010011B (10011001)BCD=99=1100011B11.设下列数据为8位补码表示的十六进制数,计算a + b和a – b,并且判断有无溢出。

12.计算机某字节存储单元的内容为10000111,若解释为无符号数,则真值为(135);若解释为有符号数,则真值为(-121);若解释为BCD码,则真值为(87);若用十六进制数表示,则为(87)H。

第2章半导体存储器及I/O接口基础1.半导体存储器分两大类:易失性存储器RAM和非易失性存储器ROM。

闪速存储器属于非易失性存储器ROM。

2.SRAM6264芯片的地址线为A12~A0,其存储容量为8K地址空间。

3.可用紫外线擦除后改写的存储器EPROM经擦除后,各单元的内容应为0FFH 。

4.88KB的SRAM存储器芯片需要13 根地址线和8 根数据线。

5.半导体存储器有哪几种类型?各自有什么特点?半导体存储器的两个重要指标是什么?半导体存储器通常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和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两类。

(1)RAM:RAM又称读写存储器,它的数据读取、存入时间都很短,因此计算机运行时,既可以从RAM中读数据,又可以将数据写入RAM。

但掉电后RAM中存放的信息将丢失。

RAM适宜存放输入数据、中间结果及最后的运算结果,因此又被称为数据存储器。

随机存储器有静态RAM和动态RAM两种。

静态RAM用触发器存储信息,只要不断电,信息就不会丢失。

动态RAM依靠电容存储信息,充电后为“1”,放电后为“0”。

为了保存信息,每隔1~2ms必须对高电平的电容重新充电,这称为动态RAM的定时刷新。

动态RAM的集成度高;静态RAM的集成度低、功耗大,优点是省去了刷新电路。

在设计专用的微型计算机系统时,一般只用静态RAM就可以满足要求。

(2)ROM:ROM称为只读存储器。

读出一个数据的时间为数百纳秒,有时也可改写,但写入一个数据的时间长达数十毫秒。

因此在计算机运行时只能执行“读”操作。

掉电后ROM中存放的数据不会丢失。

ROM适宜存放程序、常数、表格等,因此又称为程序存储器。

只读存储器有以下五类:掩模ROM:在半导体工厂生产时,已经用掩模技术将程序做入芯片,用户只能读出内容而不能改写。

掩模ROM只能应用于有固定程序且批量很大的产品中。

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OM):用户可将程序写入PROM,但程序一经写入就不能改写。

紫外线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M):用户可将程序写入EPROM 芯片。

如果要改写程序,先用EPROM擦除器,擦去原先的程序,然后写入新程序。

与PROM 芯片一样,写入的速度很慢,且要用到高压,所以必须用特定的EPROM编程器写入信息。

在计算机运行时只能执行读操作。

电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M):由于采用电擦除方式,而且擦除、写入、读出的电源都用+5V,故能在应用系统中在线改写。

但目前写入时间较长,约需10ms,读出时间约为几百纳秒。

闪烁存储器(Flash Memory):快速擦写存储器(Flash Memory,简称Flash)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推出的新型器件。

它可以在联机条件下,在计算机内进行擦除、改写,因而称为快擦写型存储器或闪烁存储器。

它具有芯片整体或分区电擦除和可再编程功能,从而使它成为性价比和可靠性最高的可读写、非易失性存储器。

主要性能特点如下:高速芯片整体电擦除:芯片整体擦除时间约1s,而一般的EPROM需要15min以上。

高速编程:采用快速脉冲编程方法,编程时间短。

最少1万次擦除/编程周期,通常可达到10万次擦除/编程周期。

早期的Flash采用12V编程电压,改进后在Flash内部集成了1个DC/DC变换器,可以采用单一的5V电压供电。

高速度的存储器访问:最大读出时间不超过200μs。

高速Flash的读出时间达到60μs。

低功耗:最大工作电流为30mA,备用状态下的最大电流为100μA。

密度大,价格低,性价比高。

衡量半导体存储器性能的主要指标有存储容量、存取速度、存储器周期、功耗、可靠性、价格、电源种类等,其中主要的技术指标是存储容量和存取速度。

存储容量是存储器的一个重要指标。

存储器芯片的存储容量用“存储单元个数× 每个单元的存储位数”来表示。

如存储器有256个单元,每个单元存放8位二进制数,那么该存储器的容量为256×8位。

存储器容量1K = 1024 = 210。

对于以字节编址的微型计算机,可以以字节表示容量,如某微型计算机的容量为64KB。

在表示存储器的容量时,一般是以某一空间范围来表示的,而空间范围是由地址线来决定的,即存储器的容量和存储器的地址线的宽度(数量)有关。

地址的二进制位数N与容量的关系是Q = 2N。

如某存储器芯片有13条地址线A12~A0,则存储器容量为8KB,空间表示范围为0000H~1FFFH。

存取速度:该项指标一般用以下两个参数中的一个来描述。

① 存取时间(Access Time,TA):是指从CPU给出有效的存储地址启动一次存储器读/写操作,到操作完成所经历的时间。

具体地说,对一次读操作的存取时间就是读出时间,即从地址有效到数据输出有效之间的时间;对于一次写操作,存取时间就是写入时间。

② 存取周期(Access Cycle,TAC):是指连续两次存储器读/写操作之间所需要的最小时间间隔。

对于读操作,就是读周期时间;对于写操作,就是写周期时间。

因为在一次数据访问后,芯片不可能无间歇地进入下一次访问,所以存取周期TAC要略大于存取时间TA。

表示上,该参数常表示为读周期TRC或写周期TWC,存取时间TAC是其统称。

6.型号是1K×4位的静态RAM,应有多少条地址线?多少条数据线?10条地址线、4条数据线7.说明EPROM、PROM、ROM和Flash存储器之间的主要区别。

参考第5题。

8.什么是“闪存”?它有哪些特点?用于哪些场合?参考第5题。

9.简述堆栈的作用与操作。

所谓堆栈,是指在存储器中开辟的一个区域,用来存放需要暂时保存的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