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T7_1992汽车产品设计文件编号规则
汽车标准件产品编号规则

汽车标准件产品编号规则汽车标准件产品编号规则是指对汽车标准件进行编号的一套规则和标准,其目的是为了方便汽车生产和维修过程中的管理和识别。
汽车标准件产品编号规则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汽车行业的发展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汽车标准件产品编号规则的制定需要考虑到行业的特点和需求。
汽车作为一种大型复杂的机械设备,其零部件繁多,种类繁杂,因此对于汽车标准件的管理和识别具有特殊性。
因此,在制定汽车标准件产品编号规则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汽车行业的特点,以及汽车生产和维修过程中的实际需求,确保编号规则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其次,汽车标准件产品编号规则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和规范。
在制定编号规则时,需要考虑到编号的唯一性、可识别性和可管理性,避免出现重复的编号或者混淆的情况。
同时,编号规则还需要符合国际标准,以便于与国际标准接轨,促进汽车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此外,汽车标准件产品编号规则的执行需要得到相关部门和企业的支持和配合。
只有在整个行业范围内得到统一执行,才能确保编号规则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因此,汽车标准件产品编号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得到行业协会、政府部门和汽车生产企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最后,汽车标准件产品编号规则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也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新的零部件和产品不断涌现,对于编号规则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更新,以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汽车标准件产品编号规则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汽车行业的发展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编号规则,才能实现对汽车标准件的有效管理和识别,促进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和合作,不断完善和优化汽车标准件产品编号规则,为汽车行业的发展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QCT4-1992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采用与更改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 QC/T 4—92采用与更改办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以下简称图样及文件)的采用、 取消与更改原则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图样及文件的采用、取消与更改和底图的复制。
摩托车产 品为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ZB/T T04 005汽车产品零部件编号规则QC/T 2 汽车产品图样格式3 术语3.1 影响互换:更改前后的零部件不能相互代替。
3.2 不影响互换:更改前后的零部件能相互代替。
3.3 需准备:更改需做生产准备才能实现。
3.4 不需准备:更改不需做生产准备即能实现。
4 图样及文件的采用、取消及更改原则4.1 图样及文件的采用、取消及更改必须填写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采用 与更改通知书(以下简称通知书)。
4.2 通知书由产品设计部门填写,由资料档案部门管理。
4.3 图样及文件的更改不得降低产品质量,亦不得违背有关标准的规定,更 改后的图样及文件应正确、完整、统一和清晰。
4.4 新产品投入生产准备的全部图样及文件,应尽可能一次采用完毕。
4.5 一个更新项目所涉及到的全部图样及文件应成套改全。
4.6 一个更改项目涉及到几个专业时,通知书可由各专业室填写,总布置编页次,发一份通知书。
4.7 凡更改项目不需准备,且不影响互换的正式生产图样,允许将几个项目编 在同一份通知书中,但每个更改项门间应用贯通横线分开,以示区别。
4.8 凡更改需准备,且能独立实现的更改项目,应分成独立投产的最小单元分 别编制通知书。
4.9 已发出的通知书如发现错误,在生产准备期间,可采用补充更改通知书将 错误内容作废;对同一更改项目的遗漏也可采用此法给予增补。
4.10 当一个零件结构有较大改变(如铸件改成冲压件等)图样需要更换时,应改变图样编号中的变更经历代号,其变更经历代号按ZB/T T04 005中3.5条的 规定。
4.11 生产试制阶段的图样及文件,采用、取消和更改一律不填写通知书,需更改时,由有关人员直接在复制图上更改和签字,底图则在试制总结后一次更改, 并不加任何更改标记。
《汽车标准件产品编号规则》编制说明

《汽车标准件产品编号规则》编制说明Q/CACBW-7-2005 《汽车标准件产品编号规则》标准编制说明1 任务来源及工作过程本标准是根据2009-1009T-QC《工信部印发2009 年第一批工业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安排制定完成。
本标准是对QC/T 326-1999《汽车标准件产品编号规则》的修订。
QC/T 326-1999 已执行10年。
随着汽车产品的发展,标准件的品种也在不断地增加、变化和更新,该标准已无法规范如此的标准件品种的编号。
2 标准编制原则本次对 QC/T 326-1999 修订,编号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等基本保持不变,并在QC/T 326-1999 的基础上拓展扩充了标准件编号的容量。
本标准与QC/T 326-1999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在本标准第一章范围中,增加了“本标准未能涵盖的汽车标准件的产品编号,应在汽车标准件产品标准中明确地给出。
” 的说明。
——增加了标准件编号的扩容代号;——在品种代号第三位,规定了“对于具有普通螺纹的螺柱、螺栓和螺母,奇数表示细牙螺纹,偶数表示粗牙螺纹。
”;——增加了机械性能、材料和表面处理可选择种类及相应代号的种类;——在分型代号中增加了左旋螺纹代。
3 标准主要内容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摩托车用标准件产品的编号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摩托车行业用标准件。
本标准未能涵盖的汽车标准件的产品编号,应在《汽车标准件手册》的产品中明确地给出。
4 其它本标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QC/T 326-1999ZBT 30001-1987本次标准的修订,由于在品种代号第三位,规定了“对于具有普通螺纹的螺柱、螺栓和螺母,奇数表示细牙螺纹,偶数表示粗牙螺纹。
”零件编号将与QC/T 326-1999 的规定有些不同,我们将进一步研究标准的贯彻方案。
I。
汽车产品零部件编号规则

在我国,汽车零部件编号按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于1990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汽车产品零部件编号规则》统一编制。
其方法如下:(1)汽车零部件编号。
汽车零部件编号由企业名称代号、组号、分组号、件号、结构区分号、变更经历代号(修理件代号)组成,如图所示。
结构区分号位于组号或分组号之后,表示该组或该分组的系统总成或装置的不同结构;结构区分号位于件号之号,表示该零件总成或总成装置的不同结构。
(2)不属独立总成零部件编号。
对于不属独立总成的连接件或操纵件,其编号的构成形式如图所示。
(3)属于独立总成的零部件编号。
对于属于独立组总成的零部件,其编号的构成形式如图所示。
二、对国产汽车零部件编号规则的说明1.标准的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1)适用于新设计定型的各类汽车和半挂车的零件、总成和总成装置图的编号规则。
2)适用于各类汽车和半挂车的零件、总成和总成装置图编号,但不包括专用半挂车的专用装置部分的零件、总成和总成装置图的编号。
2.标准用术语1)组号:用2位数字表示汽车各功能系统内分系统的分类代号。
2)分级号:用4位数字表示总成和总成装置图的分类代号。
前2位数字代表它所隶属的组号,后2位数字代表它在该组内的顺序号。
3)件号:用3位数字表示零件、总成和总成装置图的代号。
4)结构区分号:用2个字母或2位数字字区别同一类零件、总成和总成装置图的不同结构、性能、尺寸参数的特征代号。
5)变更经历代号:用一个字母和一位数字表示零件、总成和总成装置图更改过程的代号,武汉汽车违章。
当零件或总成变化较大,但首次更改不影响互换的用A1表示,依次用A2、A3……;当零件或总成首次更改影响互换时,潮阳汽车违章,则用B1表示;若再次更改影响互换,则依次用C、D…表示。
6)修理件代号:在标准尺寸的基础上尺寸加大或减小的修理件,按其尺寸加大或减小顺序进行编号。
其代号用2个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前一个字母表示修理件尺寸组别,后一个字母为修理件代号,用“X”表示。
汽车行业所有标准-QCT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QC/T 76.4-1993 QC/T 76.5-1993 QC/T 76.7-1993 QC/T 76.8-1993 QC/T 76.9-1993 QC/T 14-1992 QC/T 15-1992 QC/T 16-1992 QC/T 198-1999 QC/T 199-1995 QC/T 200-1995 QC/T 207-1996 QC/T 218-1996 QC/T 220-1996 QC/T 222-1997 QC/T 223-1997 QC/T 225-1997 QC/T 226-1997 QC/T 227.1-1997 QC/T 227.2-1997 QC/T 228.10-1997 QC/T 228.1-1997 QC/T 228.2-1997 QC/T 228.3-1997 QC/T 228.4-1997 QC/T 228.5-1997 QC/T 228.6-1997 QC/T 228.7-1997 QC/T 228.8-1997 QC/T 228.9-1997 QC/T 229-1997 QC/T 231-1997 QC/T 23-1992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QC/T 340-1999 QC/T 343-1999 QC/T 344-1999 QC/T 345-1999 QC/T 346-1999 QC/T 350-1999 QC/T 354-1999 QC/T 355-1999 QC/T 356-1999 QC/T 357-1999 QC/T 362-1999 QC/T 363-1999 QC/T 364-1999 QC/T 368-1999 QC/T 371-1999 QC/T 372-1999 QC/T 373-1999 QC/T 374-1999 QC/T 375-1999 QC/T 376-1999 QC/T 377-1999 QC/T 382-1999 QC/T 385-1999 QC/T 386-1999 QC/T 387-1999 QC/T 388-1999 QC/T 39-1992 QC/T 40-1992 QC/T 407-1999 QC/T 408-1999 QC/T 410-1999 QC/T 411-1999 QC/T 41-1992
汽车行业所有标准-QCT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QC/T 76.4-1993 QC/T 76.5-1993 QC/T 76.7-1993 QC/T 76.8-1993 QC/T 76.9-1993 QC/T 14-1992 QC/T 15-1992 QC/T 16-1992 QC/T 198-1999 QC/T 199-1995 QC/T 200-1995 QC/T 207-1996 QC/T 218-1996 QC/T 220-1996 QC/T 222-1997 QC/T 223-1997 QC/T 225-1997 QC/T 226-1997 QC/T 227.1-1997 QC/T 227.2-1997 QC/T 228.10-1997 QC/T 228.1-1997 QC/T 228.2-1997 QC/T 228.3-1997 QC/T 228.4-1997 QC/T 228.5-1997 QC/T 228.6-1997 QC/T 228.7-1997 QC/T 228.8-1997 QC/T 228.9-1997 QC/T 229-1997 QC/T 231-1997 QC/T 23-1992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QC/T 340-1999 QC/T 343-1999 QC/T 344-1999 QC/T 345-1999 QC/T 346-1999 QC/T 350-1999 QC/T 354-1999 QC/T 355-1999 QC/T 356-1999 QC/T 357-1999 QC/T 362-1999 QC/T 363-1999 QC/T 364-1999 QC/T 368-1999 QC/T 371-1999 QC/T 372-1999 QC/T 373-1999 QC/T 374-1999 QC/T 375-1999 QC/T 376-1999 QC/T 377-1999 QC/T 382-1999 QC/T 385-1999 QC/T 386-1999 QC/T 387-1999 QC/T 388-1999 QC/T 39-1992 QC/T 40-1992 QC/T 407-1999 QC/T 408-1999 QC/T 410-1999 QC/T 411-1999 QC/T 41-1992
QC T 6-1992 汽车产品明细表编制规则

QC T 6-1992 汽车产品明细表编制规则汽车产品明细表编制规则QC/T 6—92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产品明细表(以下简称明细表)的种类、作用、格式及其填写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产品明细表的填写。
摩托车产品可参照使用。
2引用标准GB 9417 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ZB/T T04 005汽车产品零部件编号规则QC/T4 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采纳与更换方法GB 3730.1汽车和半挂车的术语和定义车辆类型ZB T50 004专用汽车的术语及其定义专用汽车类型3明细表的种类明细表按照汽车产品零部件编号的原则不同,分两大类。
3.1按ZB/T T04 005附录A中A1编号的零部件明细表包括:a.整车明细表(见格式1):表明该车型所包括的汽车总图明细表编号和组明细表编号;b.组明细表(见格式2):表明该组所包括的各分组明细表编号;c.分组明细表(见格式3):表明该分组所包括的装置图、总成图、零件图、总成与零件的数量和装配关系等:d.改装明细表(见格式4):表明变型产品与其基础产品在零部件配备上的差异;e.汽车总图明细表(见格式3):表明该车型所包括的总布置图、外形图等。
3.2按ZB/T T04 005附录A中A2编号的零部件明细表包括:a.整车明细表(见格式5):表明该车型所包括的汽车总图明细表编号、组号以及构成该组号的独立总成明细表编号、系统明细表编号;b.独立总成明细表(见格式6):表明该独立总成所包括的装置图、总成图、零件图、总成与零件的数量和装配关系等;c.系统明细表(见格式6):表明该系统所包括的装置图、总成图、零件图、总成与零件的数量和装置关系等;d.改装明细表:同3.1d条,e.汽车总图明细表(见格式6):表明该车型所包括的总布置图、外形图等。
4明细表编号4.1整车明细表和改装明细表整车明细表和改装明细表编号由明细表代号、产品型号、总页数和页次号四部份组成,其形式见图1。
qc t 17—92 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一般规则.doc

qc t 17—92 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一般规则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一般规那么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零部件耐候性试验旳内容、方法、条件及设备。
本标准适用于塑料、橡胶、人造革、纤维等制成旳汽车零件和汽车金属件。
本标准不适用于电线、轮胎、防振橡胶、空气弹簧等零部件。
2引用标准GB250染色牢度褪色样卡GB2410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雾度试验方法GB291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旳标准环境GB2941橡胶试样停放和试验旳标准温度、湿度及时刻GB3511橡胶大气老化试验方法GB3681塑料自然气候曝露试验方法GB9754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旳色漆漆膜元20°、60°和85°镜面光泽旳测定GB9277.2色漆涂层老化旳评价第二部分起泡等级旳评定GB9277.3色漆涂层老化旳评价第三部分生锈等级旳评定GB9277.4色漆涂层老化旳评价第四部分开裂等级旳评定GB9277.5色漆涂层老化旳评价第五部分剥落等级旳评定GB1767漆膜耐候性测定法3术语3、1耐候性:试样在日光、臭氧、雨雪、湿度、温度等自然气候条件下抵抗老化旳能力。
3、2耐光性:试样表面在光旳作用下,对老化旳抵抗性。
3、3老化:试样暴露于自然或人工环境条件下,性能随时刻变坏旳现象。
3、4曝露面:试样直截了当与日光、臭氧、雨雪等接触旳表面。
3、5有效面:零部件在工作中起作用旳表面。
A、使用状态下直截了当可见旳表面,B、由于表面状况变化直截了当阻碍零部件性能旳表面。
3、6标准样件:在规定条件下保存旳作为定期观看与对比用旳样件。
3、7退色:试样在试验过程中,颜料色度、亮度变化及其他组分劣化造成旳变色。
3、8接触污染:不同材料接触中相互作用产生旳变化。
3、9污垢:空气中有害气体、有机物等粘附或渗透到曝露面上,且不能除去旳污迹。
3、10剥落:试样表面防护膜或粘接部分脱落或膨胀。
3、11适用基准:由零部件旳使用条件和重要程度所确定旳试验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国汽车行业标准
汽车产品设计文件编号规则QC/T 7—92
1 主题容与适用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产品设计文件的编号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产品设计文件的编号,不适用于汽车产品图样、企业标准、明细表、图样及设计文件采用与更改通知书的编号。
摩托车产品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GB 9417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
ZB/T T04 005汽车产品零件编号规则
3 基本要求
汽车产品的每个设计文件均应有独立的编号。
4 设计文件编号的构成
设计文件编号由文件类别代号、汽车产品型号(或零部件分组号)及序号组成,形式见图。
其中汽车产品型号或零部件分组号,根据设计文件是属于整车还是零部件分别选取。
4.1 文件类别代号
文件类别代号是分别选取该类文件名称中,有代表意义的两个汉字的第一个拼音字母组成的。
常用的文件类别代号按表选取。
4.2 汽车产品型号
汽车产品型号按GB 9417的规定编制。
4.3 零部件分组号
零部件分组号按ZB/T T04 005的规定选取。
4.4 序号
序号按文件所属类别存档的顺序依1、2、3……由小至大编制。
注:1)整车及独立销售总成的技术条件按企业标准编号。
2)表可加以补充,但代号不得重复。
附录A
汽车产品设计文件编号举例
(参考件)
例1.CK6560型汽车第1号设计任务书,其文件编号为:SR一CK6560-1或CK6560一SR-1
例2.1700010一02 (变速器总成)的第1号说明书,其文件编号为:SM一1700-1或1700一SM一1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组织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传禹、力、东、朱锡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