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合集下载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_荆仰峰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_荆仰峰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96年第9期 ·西方宏观经济学专题研究·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荆仰峰 货币理论是研究货币在宏观经济运行中作用机制的理论。

货币理论包括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理论及相应的货币政策。

西方货币需求理论包括古典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现代凯恩斯主义货币需求理论和现代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本文只对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作一介绍并进行概略评价。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继承了剑桥的现金余额数量论和凯恩斯的投机动机需求理论,我们先对这两种货币需求理论作简要介绍。

一、剑桥的现金余额方程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前,货币数量论一直在货币需求理论中占据统治地位。

货币数量论认为绝对价格水平取决于货币的数量。

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

具体地说,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的实际数量增加多少倍,价格水平就上升多少倍;货币的实际数量减少多少倍,价格水平就下降多少倍。

根据分析角度的差别,货币数量论有两种不同的分析理论:现金交易数量论和现金余额数量论。

现金交易数量论着眼于对货币的流通职能分析,认为一定价格水平下的货币需求量取决于货币的流通速度。

现金余额数量论则注重于对货币的储存功能的分析,认为一定价格水平下货币的需求量体现着国民保持“现金余额”的货币需求。

弗里德曼认为剑桥学派关于现金余额的分析更为有效,并用剑桥的现金余额方程来表述其新的货币数量论。

(一)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方程现金余额数量是剑桥学派的马歇尔和庇古等人首先提出来的,并以其建立起的现金余额方程而著称。

现金余额论认为,人们为了生活的便利,也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存在持有一定的“现金余额”的货币需求。

这种持有现金余额的货币需求是稳定的,即人们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是稳定的。

如果流通中货币的票面价值增加,就会导致价格水平的同比例上升,最终使居民的实际货币余额保持于一个稳定的水平。

如果用M表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y表示国民收入的实物量,P表示价格水平,Y表示名义的国民收入,根据现金余额数量论的分析,则:M=KPy (1)M=KY (2)这就是由马歇尔提出、庇古阐述的著名的剑桥方程。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和凯 恩斯理论的不同点
首先、凯恩斯考虑的仅仅是货币和生息资产之间 的选择,而弗里德曼所考虑的资产选择范围要 广泛得多。
其次、凯恩斯把货币的预期报酬率视为零,而弗 里德曼则把它当作一个随着其它资产预期报酬 率变化而变化的量。
最后、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我们可以得 出一个结论:货币流通速度是比较稳定的,是 可以预测的。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和凯恩斯理论
的不同点 三、现代货币数量论和传统货币数量论的两
个明显不同点
第四节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1956年,在对货币数量论的一片反对声中, 弗里德曼发表了他的名作——《货币数量 论——一种重新表述》,从而标志着现代 货币数量论的诞生。
所以说、人力资本在总财富中占的比例越大对货币 的需求就越大;非人力财富占的比例越大对货币的需 求就越小 。
一、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第三、持有货币的预期报酬率。 弗里德曼认为,持有货币的预期回报率不能简
单地看成一个常数,它会随着其它资产收益的变 动而变动。 第四、其它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即持有货币的机会 成本。 如股票和债券的收益包括两部分:
弗里德曼认为:人们想要持有的资产远远 不止生息资产(债券)和货币两种。而是应该 在更广泛的资产范围内进行选择。
一、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首先、财富总量。 弗里德曼认为,利用一般的现期收入指标来
衡量财富是有缺陷的,因为它会受到经济波动 的影响,必须用持久性收入来作为财富的代表。
持久性收入,是指消费者在较长一段时间内 所能获得的平均收入。
第二、只复兴了传统货币数量论两个观点中的一 个,M与YP 之间稳定的,可预测的关系。(另 一观点:M与P之间的比例关系)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异同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都是建立在实际金融活动的需要前提上的,在当时的经济状况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但是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不同,提出的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不同:前者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难题,后者为摆脱经济通货膨胀的困境。

他们的理论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相同:一.学说的前提假设前三点一致。

1.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极为发达和完善,其收益率可用齐一的市场利率表达;2.无论在时段上还是时点上,货币与实物资产是替代品;3.生产要素具有可分割性,各生产单位面临同一技术水平;二.都视货币为一种资产。

凯恩斯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理论的,而弗里德曼又是在凯恩斯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和分析。

他们的成果敢于继承却又都超越了前人的成就。

而不同的方面:凯恩斯从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开始研究,将动机总结为投机性货币需求(交易需求,营业需求),投机性货币需求(预防需求,投机需求),其中投机性货币需求受到国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后者受到市场利率(有价证券的收益率)的影响。

从货币持有的动机上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是凯恩斯对剑桥学派货币需求理论的继承。

这个继承,也体现在他下面的货币需求函数上。

他的分析是短期分析。

他认为,在短期内,市场上的商品价格不变,而且货币的交易性需求受到利率的影响不大。

他指出,货币的交易需求量决定于人们的收入水平,在个人偏好,社会局势等不变的前提下,交易性货币需求与个人收入成正相关关系。

而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负相关关系。

他认为,总的货币需求量为Md = f(Y+,i-),即 Md = aY – bi我们由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可以看出“马歇尔的k”的影子。

上式联立剑桥方程式 Md = aY - biMd = kY最后得到K = a – bi/Y在这里k不是剑桥方程式里面的那个常数k,而是一个变量,它是一个由a,b,Y,i共同决定的函数。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凯恩斯对剑桥学派的理论进行了一个很大的改变,他的函数指出的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更加丰富和贴近实际,也更加有理论价值。

马克思费雪剑桥学派凯恩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区别与联系

马克思费雪剑桥学派凯恩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区别与联系

马克思费雪剑桥学派凯恩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区别与联系马克思、费雪、剑桥学派、凯恩斯、弗里德曼是经济学领域的知名学者,他们都对货币需求理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本文将会探讨马克思、费雪、剑桥学派、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资本论》中。

在马克思看来,货币是商品流通的媒介,是价值量的量度。

马克思认为,货币需求来自于商品交换的需要,即人们购买商品需要使用货币。

他注意到货币不仅是购买商品的手段,还是资本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强调了货币在商品流通和资本运行中的作用。

费雪是20世纪初著名的货币学派经济学家,他在自己的著作《货币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MV=PT)。

他认为,货币的总量和流通速度决定了商品价格总水平和商品交换量。

费雪关注货币对经济的影响,强调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的平衡关系。

他的货币需求理论提供了一种量化的方法来分析货币对经济的影响。

剑桥学派是20世纪初以剑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为核心的一批经济学家。

剑桥学派关注货币需求与收入、财富等因素的关系。

他们认为,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和财富积累。

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货币供应对经济的影响,主张通过调整货币供应来实现经济稳定。

凯恩斯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在《通论》中提出了“总需求决定总产出”和“货币是经济活动的关键因素”的观点。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与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相关,而总需求的变化会对经济产出产生影响。

他强调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和稳定。

弗里德曼是20世纪后期的经济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货币需求函数”理论。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和货币的机会成本。

他主张通过稳定货币供应来控制通货膨胀,并对货币政策的管理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对比这五位经济学家的货币需求理论,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共同点和区别。

首先,他们都认识到货币对经济的重要性,都强调了货币需求与经济活动的密切关系。

货币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是由弗里德曼教授提出的货币需求理论。

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l932年毕业于拉哲斯大学,1933年获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46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48年任芝加哥大学教授,1967年曾担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

由于他在“消费的分析和货币的历史与理论方面的成就,以及他论证了稳定经济政策的复杂性”1,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弗里德曼的主要著述有:《实证经济学论文选》(1953年)、《消费函数理论》(1957年)、《货币稳定方案》(1959年)、《1867—1960年美国货币史》(与A·斯瓦茨合著1963年)、《货币最优数量论文集》(1969年)、“货币分析的理论结构”(载《政治经济学杂志bl970年3—4月》和《自由选择》(1979年)等。

1956年,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论——一个重新表述”—文中,着重分析了货币需求问题。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首先是货币需求的理论。

它不是产量或货币收入的理论,也不是物价水平的理论。

关于这些变量的任何论述,需要把货币数量论向有关的货币供应条件及其他一些变量的详细说明结合在一起。

”2按照弗里德曼的看法,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可以用一个多元函数来表示货币需求函数:M/P=f(y,w;r m ,r b ,r c ,1/p dp/dt,u) (5.4)这—货币需求函数表明,实际货币需求(M/P)是实际收入〔y〕,由非人力财富获得的那一部分收入或财产收入,与恒久性收入的比例(w),预期的货币名义报酬率(r m),预期的债券名义报酬率(r b),预期的股票名义报酬率(r b),预期的价格变动率1/P,dp/dt和其他的非收入变量(u)的函数。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继承了传统的货币数量说中的“现金余额数量说”,同时又受到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的重要影响。

但是,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也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对比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对比

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对比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在经济学领域有一场大的观念革命,那就是凯恩斯与弗里德曼关于货币需求理论的争论。

前者创立的凯恩斯学派,一度统领整个经济学理论。

后者代表的新货币学派,在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基础上批评继承了前人的思想精华,创立了另一观点。

对两人的货币需求理论异同的对比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货币需求的原理。

一,不同点。

1.背景众所周知,凯恩斯所处的时代是30年代经济危机的大萧条时期。

当时的经背景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发展缺乏动力,而且需求的上升不会导致价格的上升。

弗氏的背景是70年代的经济“滞胀”时期。

当时的情况是生产停滞,经济没有增长,但价格却在不断上涨。

两者背景完全相反。

2.假设经济学理论中, 假设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无论什么经济学派所作的什么经济理论分析,都离不开一定的假设。

不同的假设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可能会截然相反。

凯氏学派与弗氏学派的分析前提假设就有一定的差别。

首先,凯恩斯假定他所做的是短期分析,这就意味着价格不变。

短期内只要有效需求上升,经济就能上升。

而弗氏的分析基于长期分析,人们的价格预期对经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其次,凯氏理论对货币的定义是在M1层次上无收益的货币,注重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媒介功能和贮藏手段功能。

相比之下,弗里德曼以严格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测定出货币的定义应该是在M2层次上的,这样货币的定义更加广泛。

3.结论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必然具有一定的政策目的或主张。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结论可简单概括为,在“流动性陷阱”中,即需求不足,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况下,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恢复有很好的效果,而货币政策则基本无用。

弗里德曼的主张是,在经济高涨时期,运用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控制更加有效。

可见,前者强调使用财政政策,后者主张运用货币政策。

当然,前者针对的是萧条问题,而后者要解决的是滞胀问题。

4.大胆假设与实证分析凯恩斯理论最大的特点就是大胆的假设。

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假说虽然在现实中还没有实际发生过,但是他的这一大胆假设对经济学的分析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 9)
令V = 1 ,代入式(9),则有: k
1 M= PYr V
二、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函数
MV = PYr
(10)
式(10)简直就是剑桥学派的货币数量方程式!式( 10)与交易方程式几无二致!不过,弗里德曼“新货 币数量论”的持币率或货币流通速度已不再是数,而 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函数。从可以看出、与各变量之间 的相关关系。
1 drb rb dt
1 dPe 1 dre Re = re + Pe dt re dt
1 dP gP = P dt
( 4)
将(4)式代入(3)式,引入货币预期收益率得:
二、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函数
实际货币需求函数为:
Md = f (Yr , w, Rm , Rb , Re , gP, u) P
1 dP P dt
(13)
根据一些国家的统计数据,只有当 (或写作 gP) 变动幅度很大、持续时间很长时,才会对货币需求量产 1 dP 生显著影响。经验指出,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因此, P dt 也可以略去。于是有:
Md = f (Yr , w, Rm , Rb , Re ) P
(14)
三、 货币需求理论函数的简化
Md = f (Yr , w, Rm , Rb , Re , gP) P
(12)
三、 货币需求理论函数的简化
由于财富的构成比例 w 在一定时期内也是比较稳定 的,它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不会有显著的变化,所以也 可以从函数中删除。于是有:
Md = f (Yr , Rm , Rb , Re , gP) P
M = aY bi c P
(17)
用对数方法把非线性方程化为线性方程:
M ln = ln a + b ln Yr + c ln i P

凯恩斯主义与弗里德曼

凯恩斯主义与弗里德曼

比较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区别1.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凯恩斯的理论继承了古典货币学派学说,但又超脱与古典学说之外,以其大胆的假设与精辟的见解独创一体,形成了一个新的经济学派——凯恩斯学派,提出了著名的货币需求理论,即“流动性偏好说”凯恩斯明确提出了货币在现实经济中作为资产的功能,因此,他所说的货币需求既有作为交易媒介的需求,也有作为投资资产形式的需求。

这样,在一系列严格的假定下,货币需求函数就是关于利率与收入的二元函数。

M d=ay-bi。

几即货币需求与收入正相关,与利率负相关。

同时,分析该函数时还必须注意,利率只能上升到一定程度,不能无限上升,同时,货币需求量一定不能小于零。

研究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就不能不提一下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陷阱”假说。

即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公民对货币的需求量变为无穷大。

即当I 下降为某一足够小的值时,货币需求曲线与X 轴平行。

此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

凯恩斯最大的贡献就是将个人的需求动机引入经济分析中。

2.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产生于战后经济复苏时期。

由于经济环境的改变,凯恩斯的理论以及经济政策主张已经不复生效。

根据弗里德曼的观点,货币也是一种商品,影响它的需求的因素主要有:1,持有货币的成本2,持有货币的受益在一系列的假定条件下,弗里德曼得出了复杂的关于货币需求的函数表达式(对不起,老师,我不知道怎么打出那个方程式)。

经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弗里德曼得出:货币需求与实际恒久收入Y 和利率有关。

且与Y 成正相关,与利率负相关。

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弗里德曼的主要结论是货币需求函数是极为稳定的,即货币需求与其决定因素之间又极为稳定的相关关系。

一.不同点:首先,两种观点的前提假设不同。

在凯恩斯的分析中,主要分析的是短期内的经济现象,故凯假设价格是一个定值,在短期内不改变。

但弗里德曼着重于长期分析,在长期内,价格不但起作用,而且对未来的价格预期也有一定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和凯恩斯理论 的不同点 三、现代货币数量论和传统货币数量论的两 个明显不同点
第四节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1956年 在对货币数量论的一片反对声中, 1956年,在对货币数量论的一片反对声中, 弗里德曼发表了他的名作——《 弗里德曼发表了他的名作——《货币数量 ——一种重新表述 一种重新表述》 论——一种重新表述》,从而标志着现代 货币数量论的诞生。 货币数量论的诞生。 弗里德曼认为: 弗里德曼认为:人们想要持有的资产远远 不止生息资产(债券)和货币两种。 不止生息资产(债券)和货币两种。而是应该 在更广泛的资产范围内进行选择。 在更广泛的资产范围内进行选择。
0
m
货币供求量 M
但是从实际的经验数据来看,并没有与此相“核实”的例子。 但是从实际的经验数据来看,并没有与此相“核实”的例子。 例如:大卫·莱德勒利用美国1892到1960年的资料所作的研究 年的资料所作的研究, 例如:大卫·莱德勒利用美国1892到1960年的资料所作的研究, 其研究结果否定了流动性陷阱的假定。 其研究结果否定了流动性陷阱的假定。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Md 1 dP ,u = f YP , W , rm , rb , re . ⋅ P P dt
Md/P——实际货币需求,Md—— 名义货币需求 实际货币需求, 实际货币需求 P —— 一般物价水平 Yp——恒久收入; 恒久收入; 恒久收入 W——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 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 rm——货币的预期名义收益率 货币的预期名义收益率 rb——债券的预期名义收益率,包括债券价格的变动 债券的预期名义收益率, 债券的预期名义收益率 re——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包括股票价格的变动 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 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 1/P·(dp/dt)—预期物价变动率,是实物资产的预期名义收益率 预期物价变动率, / 预期物价变动率 u——表示主观偏好以及其他影响货币服务效用的非收入变量 表示主观偏好以及其他影响货币服务效用的非收入变量
第五节 关于货币需求的经验研究
一、关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 较早对这一问题进行经验研究的是詹姆斯·托宾。 较早对这一问题进行经验研究的是詹姆斯·托宾。 他把货币分为交易余额和闲置余额, 他把货币分为交易余额和闲置余额,并利用 1922年至 1922年至1941年间美国经济资料证明,闲置余 年至1941年间美国经济资料证明 年间美国经济资料证明, 额确实和利率成明显的反向关系。 额确实和利率成明显的反向关系。 托宾的研究在方法上有一定的问题, 托宾的研究在方法上有一定的问题,那就是交 易余额与闲置余额实际上是很难划分开来的。 易余额与闲置余额实际上是很难划分开来的。 所以要对其进行划分就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所以要对其进行划分就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 是,托宾的结论被大量的经济计量学研究所证 实。
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和凯 恩斯理论的不同点
首先、 首先、凯恩斯考虑的仅仅是货币和生息资产之间 的选择, 的选择,而弗里德曼所考虑的资产选择范围要 广泛得多。 广泛得多。 其次、凯恩斯把货币的预期报酬率视为零, 其次、凯恩斯把货币的预期报酬率视为零,而弗 里德曼则把它当作一个随着其它资产预期报酬 率变化而变化的量。 率变化而变化的量。 最后、 最后、从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我们可以得 出一个结论:货币流通速度是比较稳定的, 出一个结论:货币流通速度是比较稳定的,是 可以预测的。 可以预测的。
第五节 关于货币需求的经验研究
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分岐: 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货币需求理论的分岐: 1)货币需求对利率是否敏感? 货币需求对利率是否敏感? 2)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如何? 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如何? 3)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如何?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由 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如何? 前两个问题派生出来的。 前两个问题派生出来的。 理论上的争论必须通过经验研究和实际的对照来确定 其正确性。在经济学中经验研究的两种方法: 其正确性。在经济学中经验研究的两种方法: 1)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 2)计量研究。 计量研究。
一、关于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
例如,货币主义者阿伦·梅尔泽和大卫·莱德 例如, 勒的研究都证实了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也就 勒的研究都证实了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 是说利率对货币需求具有显著影响。 是说利率对货币需求具有显著影响。 梅尔泽研究发现, 阿伦·梅尔泽研究发现,货币需求受到利率和非 人力财富的显著影响; 人力财富的显著影响; 大卫·莱德勒也发现货币需求受到利率的显著影 此外在他的研究方程中还有一个影响因素, 响,此外在他的研究方程中还有一个影响因素, 那就是持久收入。 那就是持久收入。 上述结果表明, 上述结果表明,凯恩斯将利率引入货币需求 是对的
M = f (YP ) P
d
货币流通速度比较稳定的原因
其二、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本身是相当稳定 其二、 我们假定货币需求: 的。我们假定货币需求:
M = aYP + bi P
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是指系数a 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是指系数a和b本身是稳定。 本身是稳定。
d
货币流通速度比较稳定的原因
其三、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 其三、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货币需求函 数是稳定的;故货币需求也是稳定的。 数是稳定的;故货币需求也是稳定的。 根据交易方程式得: 根据交易方程式得: Y Y
V=
Md P
=
f (Y P )
由此可知,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的,可以预测的。 由此可知,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的,可以预测的。那自 根据MV=PY,货币跟名义收入之间的关系也是稳定的, 然,根据 ,货币跟名义收入之间的关系也是稳定的, 可以预测的。 可以预测的。 这就是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论的核心观点, 这就是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论的核心观点,从而也实现了 现代货币数量论向古典货币数量论的回归。 现代货币数量论向古典货币数量论的回归。
四、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政策 含义
1、名义收入货币理论 弗里德曼认为,名义收入是一个综合指标, 弗里德曼认为,名义收入是一个综合指标,它既包括产量 又包括物价。 又包括物价。当因为货币数量的变动而引起名义收入发生 变动后, 变动后,在一定时期内既可以体现在物价上又可以体现在 产量上。 产量上。 传统货币数量论认为, 传统货币数量论认为,产量恒等于充分就业时的产量且固 定不变,货币量的变动完全体现在物价变动上; 定不变,货币量的变动完全体现在物价变动上;而凯恩斯 的理论则假定在充分就业以前,物价基本不变,名义收入 的理论则假定在充分就业以前,物价基本不变, 的变化完全是由产量引起的。 的变化完全是由产量引起的。 2、政策依据 根据恒等式:MV=PY,如果V变化不大,通过M变化便 根据恒等式:MV=PY,如果V变化不大,通过M 完全可以影响P 完全可以影响P、Y。
一、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其次、财富在人力与非人力形式上的划分。 其次、财富在人力与非人力形式上的划分。 弗里德曼认为,总财富包括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 弗里德曼认为,总财富包括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 人力财富是指人们获取收入的能力;非人力财富是指 人力财富是指人们获取收入的能力; 物质财富。 物质财富。 弗里德曼认为, 弗里德曼认为,人力财富对非人力财富的比率是影 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因为人力财富是流动性最差 的财富,所以当人力资本占总财富的比重较大时, 的财富,所以当人力资本占总财富的比重较大时,说 明总财富的流动性就比较低, 明总财富的流动性就比较低,因此对流动性高的资本 的需求就大。 的需求就大。 所以说、 所以说、人力资本在总财富中占的比例越大对货币 的需求就越大;非人力财富占的比例越大对货币的需 的需求就越大; 求就越小 。
一、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第三、持有货币的预期报酬率。 第三、持有货币的预期报酬率。 弗里德曼认为, 弗里德曼认为,持有货币的预期回报率不能简 单地看成一个常数, 单地看成一个常数,它会随着其它资产收益的变 动而变动。 动而变动。 第四、其它资产的预期报酬率, 第四、其它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即持有货币的机会 成本。 成本。 如股票和债券的收益包括两部分: 如股票和债券的收益包括两部分: 首先是任何当期支付的所得或所支; 首先是任何当期支付的所得或所支; 其次是各种资产项目价格的变动。 其次是各种资产项目价格的变动。 而实物资产的收益率是物价水平的变动率。 而实物资产的收益率是物价水平的变动率。 此外还有财富所有者的特殊偏好等其它因素。 此外还有财富所有者的特殊偏好等其它因素。
一、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首先、财富总量。 首先、财富总量。 弗里德曼认为, 弗里德曼认为,利用一般的现期收入指标来 衡量财富是有缺陷的, 衡量财富是有缺陷的,因为它会受到经济波动 的影响,必须用持久性收入来作为财富的代表。 的影响,必须用持久性收入来作为财富的代表。 持久性收入, 持久性收入,是指消费者在较长一段时间内 所能获得的平均收入。 所能获得的平均收入。
二 、关于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
由此说明,从1974年以后货币需求函数就不 由此说明, 1974年以后货币需求函数就不 够稳定了,可能是函数系数发生了变化, 够稳定了,可能是函数系数发生了变化,也可 能是函数本身形式发生了变化。 能是函数本身形式发生了变化。 两种可能导致货币需求函数不稳定的情况: 两种可能导致货币需求函数不稳定的情况: 1)由于大量的金融创新,导致大量新的金融资 由于大量的金融创新, 产的出现, 产的出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货币的功 能。 2)原来的货币需求函数是错误的。 原来的货币需求函数是错误的。 总之,自从70年代中期以来 年代中期以来, 总之,自从70年代中期以来,传统的货币需 求函数已经变得很不稳定了。 求函数已经变得很不稳定了。
货币流通速度比较稳定的原因
其一、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中暗含着货币 其一、 需求对利率并不敏感这样一个意思。 需求对利率并不敏感这样一个意思。 因为弗里德曼在他的理论中假定货币收益并 不始终恒等于零。弗里德曼认为, 不始终恒等于零。弗里德曼认为,事实上货币和 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往往是同向变化的, 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往往是同向变化的,所以 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持久性收入。 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持久性收入。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