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2文言文翻译题解析精选

合集下载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12讲 文言虚词的理解和翻译(讲义)(解析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12讲 文言虚词的理解和翻译(讲义)(解析版)

第12讲文言虚词的理解和翻译目录01 考情分析.备考策略 (1)02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1)03 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3)04 热考题型·解题策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05 真题感悟.命题洞见 (15)复习任务 1.梳理并总结五类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重点掌握高频虚词的意义。

考情微观 1.2021~2023年新高考卷文言文翻译题涉及的虚词详见学案51“考情微观”。

2.高考考查虚词的特点:全部放在翻译中考查;不考用法,只考意义;考查重点放在高频虚词及副词上。

关键能力与方法虚词可以根据语境推敲,利用句式特点、语法知识、句子意思等来研究分析,从而确定虚词意义与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1.介词介词是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合起来表示时间、处所、原因、方式、对象等意义的词。

对介词的考查,通常是结合对文句的理解进行的。

引出行动的工具、方法、凭借;例如:“以、因”,意思为“拿、凭借、依据”,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因以讽谏。

(《张衡传》)引出动作的对象;例如:“于、与、因、为、乎”,意思为“同、跟、给、替、对、对于、向、通过”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②欲呼张良与俱去。

(《鸿门宴》)引出动作的原因;例如:“于、以、为”,意思为“由于、因为”①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进学解》)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例如:“于、乎、自、从、缘”,意思为“在、从、到、沿着”①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阿房宫赋》)②生乎吾前。

(《师说》)③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桃花源记》)2.代词代词是代替别的词或词组、句子,以表示人或事物以及动作、状态、数量等的词。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翻译练习(含解析)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翻译练习(含解析)

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翻译练习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知新息县,累迁太常博士。

嘉祐..末,为监察御史。

衮国公主下嫁李玮,为家监梁怀吉、张承照所间,与夫不相中。

仁宗斥二人于外,未几,复还主家,出玮知卫州。

尧俞言:“主恃爱薄其夫,陛下为逐玮而还隶臣,甚悖礼,为四方笑,后何以诲诸女乎?”神宗即位,徙知庐州。

熙宁三年,至京师。

王安石素与之善,方行新法,谓之曰:“举朝纷纷,俟君来久矣,将以待制、谏院处君。

”尧俞曰:“新法世以为不便,诚如是,当极论之。

平生未尝好欺,敢以为告。

”安石愠之,但授直昭文馆、权盐铁副使,俄出为河北转运使,改知江宁府。

徙许州、河阳、徐州,再岁六移官。

(节选自《宋史·傅尧俞传》)(1)主恃爱薄其夫,陛下为逐玮而还隶臣,甚悖礼,为四方笑,后何以诲诸女乎?(2)王安石素与之善,方行新法,谓之曰:“举朝纷纷,俟君来久矣,将以待制、谏院处君。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文宗即位,拜户部侍郎。

以父于陵太子少傅致仕,年高多疾,恳辞侍养,不之许。

太和四年,丁父忧..免。

开成二年,领诸道盐铁转运使。

三年正月,进阶金紫,食邑七百户。

帝延英谓宰臣曰:“人传符谶之语,自何而来?” 嗣复对曰:“汉光武好以谶书决事,近代隋文帝亦信此言,自是此说日滋,只如班彪《王命论》所引,盖矫意以止贼乱,非所重也。

”帝又曰:“天后用人,有自布衣至宰相者,当时还得力否?”嗣复曰:“天后重行刑辟,轻用官爵,皆自图之计耳。

凡用人之道,历试方见其能否。

当艰难之时,或须拔擢;无事之日,不如且循资级。

古人拔卒为将,非治平之时,盖不获已而用之也。

”宣宗即位,征拜吏部尚书。

大中二年,自潮阳还,至岳州病,一日而卒,时年六十六。

赠左仆射,谥.曰孝穆。

(节选自《旧唐书·杨嗣复》,有删改)(1)以父于陵太子少傅致仕,年高多疾,恳辞侍养,不之许。

(2)天后重行刑辟,轻用官爵,皆自图之计耳。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

语文高考专题强化训练12文言文翻译题含答案

语文高考专题强化训练12文言文翻译题含答案

专题强化训练(十二)文言文翻译题一、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举元符三年进士。

累迁辟雍①博士。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或指为生事,格不下。

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缙绅侧目。

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

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事中,则非其职矣。

”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

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

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注】①辟雍:太学名。

②宦寺:宦官。

1.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或指为生事,格不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陈禾请求增加守军、修补城墙,用来防备不测。

有人指责这是无端生事,搁置起来不予批复。

2.此国家安危之本也。

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事中,则非其职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国家安危的根本啊。

我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我的本职了。

二、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

事梁孝王为中大夫。

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扌干吴兵于东界。

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

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县)狱吏田甲辱安国。

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

”居无何,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于江渚之上”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为 “于江渚之上渔樵”
• 删:(语气词、无意义虚词等) 如: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夫”为语气词,无实义,可删去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之”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可删去
• 补:(一般补充主语、宾语,其他省略句等) • A.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省略了“伐”的主语“廉颇”,翻译时要补充 B.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省略了“拜”的宾语“相如”,翻译时要补充 C.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省略了介词“于”,(于)河南、(于)河北,翻译时要补充
• 变:(一些典故、修辞要变通翻译)
A.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敲扑”本来是指古代鞭打犯人的刑具,但可以翻译为 “严酷的刑罚” 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见背”是婉辞,指长辈去世,翻译为“死、去世”
2.意译为辅
(一般运用了修辞的词语或句式的句子需要一定的意义)
文言文翻译方法
• 1.放回原文,联系上下文语境推断 • 2.留:(人名、地名、国别、年代、官名、专有名词等)
换:(文言文换成现代汉语、单音节变双音节) 调:(特殊句式要调整语序) 删:(语气词、无意义虚词等) 补:(一般补充主语、宾语,其他省略句等) 变:(一些典故、修辞要变通翻译) 3.译完读一遍,检查是否符合语境、符合常理
总结
•1.文言文翻译,灵活运用方法。 •2.翻译时要有语境意识,迁移课本相关的关 键词句。 •3.译完检查看是否字字落实。
•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
•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 是以先之。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共12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共12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高世则字仲贻,幼以恩补左班殿直,至内殿崇班。

当高宗艰难中,世则尝在左右,寝处不少离。

大元帅府建,改元帅府参议官,因请布檄诸路,以定人心。

进遥郡承宣使,不拜。

高宗承制,转越州观察使。

世则居温州,帝遣中使谕守臣以时给奉禄,凡积二万缗,因请以裨郡费。

(节选自《明史·卷四百六十四列传》,有删改)(1)大元帅府建,改元帅府参议官,因请布檄诸路,以定人心。

(2)帝遣中使谕守臣以时给奉禄,凡积二万缗,因请以裨郡费。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慢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改)(1)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2)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曹洪字子廉,太祖从弟也。

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

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

”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

(节选自《魏书·曹洪传》,有删改)(1)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

(2)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李宝,河北人。

尝陷金,拔身从海道来归。

谍闻,高宗谓宰臣曰:“李宝顷因召对,询以北事,历历如数。

且以一介脱身还朝,陛对无一毫沮慑,是必能事者。

”乃授浙西路马步军副总管,驻割平江,与守臣督海舟捍御。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句子翻译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句子翻译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文言句子翻译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文翻译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文言知识点多,是检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属必考题。

文言文翻译集中考查了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了考生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近年来的全国卷中,文言文翻译均设置两题,体现出命题者对文言文翻译的高度重视。

“文言文翻译"专项练(留、删、换)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鱼崇谅字仲益,其先楚州山阳人,后徙于陕。

幼能属文,弱冠,相州刺史辟为从事。

会魏帅杨师厚卒,建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州县之半以隶之。

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贺德伦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

明宗即位,秦王从荣表为记室。

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

清泰初,移华州。

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

三年,起为陕州司马。

仕晋,奉方物入贡,宰相荐为屯田员外郎、知制诰。

开运末,契丹入汴,契丹相张砺荐为翰林学士。

契丹主北归,留崇谅京师。

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

俄拜翰林学士。

(1)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贺德伦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

译文:(2)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

译文: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2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2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2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含解析)不分版本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高考频度:★★★★★┇难易程度:★★★★☆1.【XXXX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假设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

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

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

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

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1〕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事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

高考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2文言文断句和翻译(练)(含解析)

高考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2文言文断句和翻译(练)(含解析)

专题12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练基础1.(2016届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4~7题。

颜衎,字祖德,兖州曲阜人。

少苦学,治《左氏春秋》。

梁龙德中擢第,解褐..授北海主簿,以治行闻。

后唐天成中,为邹平令。

符习初镇天平,以书告属邑毋聚敛为献贺。

衎未领书,以故规行之,寻为吏所讼。

习遽召衎笞之,幕客军吏咸以为辱及正人,习甚悔焉,即表为观察推官,且塞前事。

长兴初,召拜太常博士,习力奏留之。

习致仕..,衎东归养亲。

未几,房知温镇青州,复辟置幕下。

知温险愎,厚敛多不法,衎每极言之,不避其患。

晋祖入洛,知温恃兵力偃蹇,衎劝其入贡。

知温以善终,衎之力也。

知温诸子不慧,衎劝令以家财十万余上进。

晋祖嘉之,归功于衎。

俄迁都官员外郎,充东都留守判官,改河阳三城节度副使,知州事。

居半岁,得家问,父在青州有风痺疾,衎不奏弃官去侍疾,不复有仕宦意。

岁余,父疾不能起,衎亲自掬矢,未尝少倦。

晋祖闻之,召为工部郎中,连使促召至阙,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以本官奉朝..请.。

逾年,上表请还侍养,授青州行营司马。

丁父忧,哀毁甚。

俄召为驾部郎中、盐铁判官。

以母老恳辞,有诏止守本官。

开运末,授左谏议大夫,权判河南府,召拜御史中丞。

丧乱之后,朝纲不振,衎执宪颇有风采。

尝上言:“才除御史者,旋授外藩宾佐,复有以私故细事求假外拜,州郡无参谒之仪,出入失风宪之体,渐恐四方得以轻易,百辟无所准绳。

请自今藩镇幕僚,勿得任台官;虽亲王、宰相出镇,亦不得奏充宾佐。

非奉制勘事,勿得出京,自余不令厘杂务。

”诏惟辟召入幕如故,余从其请。

复抗表求侍养,改户部侍郎。

衎又坚乞罢免,诏书褒许,即与其母东归。

汉乾祐末,丁忧..。

服除,诏郓州高行周津遣赴阙,衎辞以足疾,不至。

周广顺初,起为尚书右丞,俄充端明殿学士。

太祖征兖州,驻城下,遣衎往曲阜祠文宣王庙。

城平,以衎权知州事。

归朝,权知开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2文言文翻译题解析一、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博士①累迁辟雍.举元符三年进士.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其后盗起,人.或指为生事,格不下.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吾.此国家安危之本也“禾曰:.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缙绅侧目怙宠弄权,夸炫朝“复劾经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事中,则非其职矣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②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愿亟窜之远方.”(节选自《宋史·陈禾传》)【注】①辟雍:太学名.②宦寺:宦官.1.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陈禾请求增加守军、修补城墙,用来防备不测.有人指责这是无端生事,搁置起来不予批复. 2.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事中,则非其职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国家安危的根本啊.我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我的本职了.二、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扌干吴兵于东界.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然即溺之“田甲曰:”死灰独不复然乎?“安国曰:.狱吏田甲辱安国)县(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居无何,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梁内史之缺也,孝王新得齐人公孙诡,说之,欲请以为内史.窦太后闻,乃诏王以安国为内史. 及杀故吴相袁.公孙诡、羊胜说孝王求为帝太子及益地事,恐汉大臣不听,乃阴使人刺汉用事谋臣盎,景帝遂闻诡、胜等计画,乃遣使捕诡、胜,必得.汉使十辈至梁,相以下举国大索,月余不得.内史安今诡、胜不得,请辞.大王无良臣,故事纷纷至此.主辱臣死“国闻诡、胜匿孝王所,安国入见王而泣曰:”何至此?“王曰:”.赐死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有删节)3.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县)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那以后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或犯法获罪),蒙县的狱吏田甲侮辱安国.韩安国说:“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4.公孙诡、羊胜说孝王求为帝太子及益地事,恐汉大臣不听,乃阴使人刺汉用事谋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公孙诡、羊胜游说梁孝王让他向汉景帝请求做皇位继承人和增加封地的事,恐怕朝廷大臣不肯答应,就暗地里派人行刺当权的谋臣.5.主辱臣死.大王无良臣,故事纷纷至此.今诡、胜不得,请辞赐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主上受到侮辱臣下该死.大王没有好的臣子,所以事情才纷乱到这种地步.现在公孙诡、羊胜没抓到,臣请求辞职,并赐我自杀.三、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袁公可立,字礼卿,以英年擢进士,理苏郡报最,召入西台.既上稍厌诸激聒,政府动以“卖直沽名”抑正论.公乃抗疏曰:“近年以来,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废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为‘卖直沽名’.夫卖直者退,则不直者进;沽名者斥,则毁名者庸.”抗疏归.凡公值事,多长算,得大体,洞于要会.方为苏理时,湖州董宗伯以厚赀为乱民所窘,哄甚,两台檄公解之.公至,即博收讼牒下各县以杀其势,徐取一二倡乱者抵法,事遂定.又值倭警,吴中豪子弟王士绣、乔一琦辈驰骤自命,怨家诋为不轨.两台急诇之.公独谓是狂生,无他.卒谳不得实,乃已.众谓公长者也.及在登莱,方元宵宴客,有传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谋叛者,诸监司怖甚.公问沈师曰:“李性忠固公所用人,令何状?”沈师百口保其无他.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于是公之整暇再见之矣.及在御史台,值他御史触上怒,将廷杖,诸御史诣政府乞伸救,辅臣以上意为辞.公于末坐抗声曰:“特相公不肯耳!”辅臣拂然.先是雷震景德门,公上疏陈阚政,如郊祀、讲朝六七大事,章未下.政府用是谪公,再收再黜,以底于削甚哉!救之罔效也!寿至七十有二卒.卒之前夕,有巨星陨西南,坠地有声.(节选自《明史·节寰袁公传》,有删改)6.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废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为“卖直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大臣们)评说朝政的言论很多,言辞激烈直率,以致触怒了皇上,罢黜的官员不下一百人,都被看作“卖直沽名”.7.湖州董宗伯以厚赀为乱民所窘,哄甚,两台檄公解之.公至,即博收讼牒下各县以杀其势,徐取一二倡乱者抵法,事遂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湖州董宗伯因为广敛资财被乱民围攻,闹得非常厉害,两台官员下文书授权袁可立处理此事.袁可立到任后,立即广泛收集诉状分发到各县衙门以削弱哄乱的声势,然后缉捕一两个带头闹事的人依法处理,事件很快得到平息.8.及在登莱,方元宵宴客,有传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谋叛者,诸监司怖甚.公问沈师曰:“李性忠固公所用人,令何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袁可立)在登莱的时候,正值元宵节大宴宾客,忽然有人上报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要谋反,众位负责监察事务的官员听到这消息都很害怕.袁可立问沈师说:“李性忠本来是你任用的人,这人怎么样啊?”9.值他御史触上怒,将廷杖,诸御史诣政府乞伸救,辅臣以上意为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碰到别的御史触怒了皇帝,将要受到廷杖的责罚,各位御史都到内阁为这位御史求情,辅臣用这是皇帝的意思作为理由拒绝了.四、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宋初,加检校太师,改镇泾州.有马步军教练使李玉,本燕人,凶狡,与重赞有隙.遂与部下阎承恕谋害重赞,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乃自持伪制并马缨,以告都校陈延正曰:“使者致而去矣.”延正具白重赞,重赞封其书以闻.太祖大骇,令验视之,率皆诞谬,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延正擢领刺史以赏之,太祖诏诸州,凡受制书,则详验印文笔迹.俄改泰宁军节度.乾德四年,又为定国军节度.开宝二年,改左千牛卫上将军,奉朝请.三年,卒,年六十二.(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10.密遣人市马缨,伪造制书云重赞构逆,令夷其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李玉)暗中派人购买马缨,伪造制书说白重赞谋反,下令诛杀他的家族.11.遂命六宅使陈思诲驰赴泾州,禽玉及承恕鞫问,伏罪弃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太祖)于是命令六宅使陈思诲快马赶往泾州,擒获李玉及阎承恕进行审问,(李玉及阎承恕)认罪后被处死.五、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元褒,字孝整,河南洛阳人也.年十岁而孤,为诸兄所鞠养.性友悌,善事诸兄.及长,宽仁大度,涉猎书史.开皇二年,拜安州总管.岁余,徙原州总管.有商人为贼所劫,其人疑同宿者而执之,褒察其色冤而辞正,遂舍之.商人诣阙讼褒受金纵贼,上遣使穷治之.使者簿责褒曰:“何故利金而舍盗也?”褒便即引咎,初无异词.使者与褒俱诣京师,遂坐免官.其盗寻发于他所.12.有商人为贼所劫,其人疑同宿者而执之,褒察其色冤而辞正,遂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有个商人被盗贼抢劫,他怀疑是同住的人所为,便抓住他送到官府,元褒观察这人神色显得冤屈,而且言语上也显得理直气壮,就放了他.13.使者簿责褒曰:“何故利金而舍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使者依据条例责问元褒说:“为什么贪图金钱而放走强盗呢?”14.使者与褒俱诣京师,遂坐免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使者与元褒一起到了京师,(元褒)就因这事犯罪而被免去官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