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 知识点整理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2、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3、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二、一词多义1.行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②赵王畏秦,欲毋行(前往)③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执行)④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行为)⑤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⑥琵琶行(文体之一)⑦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行列,队伍)2.引①引而不发(开弓)②引壶觞以自酌(端起)③乃引匕首提秦王(举起)④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带领)⑤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吸引)⑥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⑦李凭箜篌引(诗歌体例)3.乘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同乘一辆车)②乘虚而入(利用)③聊乘化以归尽(顺随)④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⑤自京师乘风雪(冒着)⑥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辆)4.策①振长策而御宇内(鞭子)②策扶老以流憩(拄着)③退而论书策(竹简)④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策略)5.之①求之靡途(代词,代“为长吏”)②四方之事(助词,“的”)③悦亲戚之情话(助词,的)④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取独)⑤恨晨光之熹微(取独)⑥审容膝之易安(取独)⑦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取独)⑧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6.以①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使、让)②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③问征夫以前路(介词,拿)④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连词,来,表目的)⑤倚南窗以寄傲(连词,来,表目的)⑥园日涉以成趣(连词,表结果)⑦策扶老以流憩(连词,表修饰)⑧云无心以出岫(连词,表修饰)⑨景翳翳以将入(连词,表修饰)⑩乐琴书以消忧(连词,来,表目的)⑾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⑿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⒀聊乘化以归尽(连词,表顺承,然后)7.而①奚惆怅而独悲(表并列)②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③风飘飘而吹衣(表修饰)④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⑤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⑥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⑦抚孤松而盘桓(表修饰)⑧泉涓涓而始流(表修饰)⑨或植杖而耘籽(表修饰)⑩临清流而赋诗(表修饰)古:指做官。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一、重点实词(一)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二)一词多义1. 引(1)拉、牵: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2)端起: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3)引导:引以为流觞曲水——《兰亭集序》(4)向上站起:秦王惊,自引而起——《荆轲刺秦王》(5)投、掷:乃引其匕首提秦王——《荆轲刺秦王》2. 乘(1)shèng 一车四马:万乘之国——《韩非子·五蠹》(2)chéng ①趁着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②顺着聊乘化以归尽——《归去来兮辞》③乘坐李白乘舟将欲行——《赠汪伦》3.心(1)心愿:因事顺心——《归去来兮辞》(2)内心:既自以心为行役——《归去来兮辞》4.夫(1)指成年男子:问征夫以前路——《归去来兮辞》(2)指示代词,这、那: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5.故(1)旧交:亲故多劝余为长吏——《归去来兮辞》(2)所以:故便求之——《归去来兮辞》(三)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1)名词作动词生生所资,策扶老以流憩,乐琴书以消忧,或棹孤舟(2)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时矫首而遐观2.动词活用(1)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2)意动用法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3)动词作名词审容膝之易安3.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携幼入室,倚南窗以寄傲(2)形容词作动词善万物之得时(四)古今异义风波未竟尝从人事悦亲戚之情话携幼入室有事于西畴既窈窕以寻壑二、重要虚词1.之(1)代词故便求之(2)助词的悦亲戚之情话取独感吾生之行休宾语前置标志何厌之有音节助词填然鼓之定语后置标志马之千里者中心语与补语之间,相当于“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3)动词惶惶欲何之2.以(1)介词让既自以心为行役用问征夫以前路把农人告余以春及因为家叔以余贫苦凭借然秦以区区之地在……时候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2)连词表修饰舟遥遥以轻飏表目的倚南窗以寄傲表承接园日涉以成趣表并列木欣欣以向荣(3)动词用、任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认为皆以美于徐公3.而(1)代词通“尔”,你,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2)连词表假设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转折门虽设而常关表修饰时矫首而遐观表承接鸟倦飞而知还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叁省乎己表目的振长策而御宇内表并列觉今是而昨非三、特殊句式(一)被动句1.遂见用于小邑2.既自以心为行役(二)状语后置1.寻程氏妹丧于武昌2.问征夫以前路3.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三)宾语前置1.复驾言兮焉求2.胡为乎惶惶欲何之3.乐夫天命复奚疑(四)判断句1.皆口腹自役2.富贵非吾愿。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全)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3)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二、古今异义1.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2.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3.有事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4.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5.来者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6.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7.扶老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8.风波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9.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10.去留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11.寻古义:不久;今义:寻找12.交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②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2.名词作动词①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②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③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④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小屋2.动词作状语感吾生之行休动作状,将要(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②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2.形容词作状语心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
(四)使动用法①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②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五)意动用法①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②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③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四、一词多义1.行Xíng①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六则》(动词,行走。
)③为吾子之将行也《殽之战》(动词,离开,前往。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动词,运行。
归去来兮辞知识总结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二、古今异义1尝从人事古义:指做官。
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2悦亲戚之情话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所说表示爱情的话。
3于是怅然慷慨古义:感慨。
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4将有事于西畴古义:指耕种之事。
今义:指发生某事。
三、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2)名词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 时矫首而遐观3、形容词活用名词携幼入室幼,形容词作名词,孩子4、意动用法悦亲戚之情话悦,以为悦乐琴书以消忧乐,以为乐5、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四、重要实虚词: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四方之事(助词“的”)以1.介词让--既自以心为行役拿---问征夫以前路把---农人告余以春及因为---家叔以余贫苦2.连词(相当于“而”)表顺承----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目的,来----倚南窗以寄傲表承接,从而----园日涉以成趣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时矫首而遐观(表顺承)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景翳翳以将入景:日光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友:老朋友生生所资生:维持资:凭借求之靡途靡:没有悟以往之不谏谏:劝止,挽回知来者之可追追:补救聊乘化以归尽聊:姑且乘:顺随五、文言句式:1 判断句富贵非吾愿(“非”表否定判断)2 被动句(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2)以心为形役(为,被)3 省略句(1)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2)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4倒装句宾语前置(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归纳总结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1.归去来兮辞中的通假字1衡通“横”乃瞻衡宇,载欣载奔2景通“影”景翳翳以将入2.归去来兮辞中的古今异义的词1亲戚古:包括父母在内的内外亲属;“亲”是指父母亲,“戚”是指包括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不包括父母,指自己家庭有婚烟关系或血缘关系的人;2有事古:指有农事;今:有事情;3.归去来兮辞中的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眄庭柯以怡颜怡,使……现出愉快审容膝之易安易安,使……和悦安适2名词用作状语园日涉以成趣园,到园中,在园中日,每天时矫首而遐观时,有时3名词作动词用乐琴书以消忧琴,弹琴书,读书或棹孤舟棹,划4归去来兮辞中的意动用法乐琴书以消忧乐,以……为乐悦亲戚之情话悦,以……为快乐4.本文中的“以”、“之”以:1连词:表顺承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恰颜绮南窗以寄傲怀良辰以孤往登东皋以舒啸表并列请息交以绝游表修饰云无心而出岫舟遥遥以轻飏景翳翳以将入策扶老以流憩表目的问征夫以前路聊乘化以归尽乐琴书以消忧让既自以心为刑役用把农人告余以春及1助词的恨晨光之熹微悦亲戚之情话2助词取独不译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3动词去胡为乎遑遑欲何之5.归去来兮辞中的特殊句式:1被动句既自以心为刑役“为”表被动;2“载欣载奔”载,zài;载……载……,即:一边……一边一边高兴,一边奔跑;今有成语“载歌载舞”即指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归去来兮辞中的文言实词;通假字:衡、景古今异义词:亲戚、有事词的活用:怡、易安、园、时、琴、书、棹、乐、悦、以、之等文言特殊句式:被动句、疑问句宾语前置、省略句联系成语“载歌载舞”,理解“载欣载奔”中“载……载……”的意义。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3)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二、古今异义1.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2.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3.有事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4.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5.来者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6.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7.扶老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8.风波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9.人事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10.去留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11.寻古义:不久;今义:寻找12.交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②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2.名词作动词①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②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③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④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小屋2.动词作状语感吾生之行休动作状,将要(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②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2.形容词作状语心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
(四)使动用法①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②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的使动,使……愉快(五)意动用法①悦亲戚之情话意动,以……为愉快②乐琴书以消忧意动,以……为乐③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意动,以……为善四、一词多义1.行Xíng①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副词,将,将要。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六则》(动词,行走。
)③为吾子之将行也《殽之战》(动词,离开,前往。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动词,运行。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归去来兮辞》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一篇著名辞赋,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陶渊明(约 365 年—427 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2、文体知识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开创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
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
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2)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2、古今异义(1)悦亲戚之情话(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2)既窈窕以寻壑(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
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
)(3)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指战乱。
今义: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3、一词多义(1)行:①感吾生之行休(副词,将要)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动词,行走)(2)引:①引壶觞以自酌(动词,拿来)②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动词,拉)(3)策:①策扶老以流憩(名词,拐杖)②振长策而御宇内(名词,鞭子)(4)审:①审容膝之易安(动词,明白,知道)②博学之,审问之(动词,详细询问)4、词类活用(1)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2)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愉快)(3)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世的情怀)(4)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用作动词,拄着)(5)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2)富贵非吾愿(“非”表否定判断)2、宾语前置句(1)复驾言兮焉求(“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3、状语后置句(1)农人告余以春及(“以春及”作状语后置)(2)将有事于西畴(“于西畴”作状语后置)4、被动句(1)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表被动)四、文章内容理解1、主旨《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归田宣言,文中着重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高尚情操。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归纳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归纳《归去来兮辞》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这篇辞赋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陶渊明(约 365 年—427 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2、文体知识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开创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到了西汉,在辞的影响下又产生了赋这种新文体。
汉人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乃瞻衡宇(“衡”通“横”)(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2、古今异义(1)悦亲戚之情话(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2)将有事于西畴(古义:指耕种之事。
今义:泛指有事情。
)(3)既窈窕以寻壑(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
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3、一词多义(1)行:①感吾生之行休(将要)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2)引:①引壶觞以自酌(端起)②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拉)(3)策:①策扶老以流憩(拄着)②策之不以其道(鞭打)(4)审:①审容膝之易安(明白,知道)②博学之,审问之(详细,周密)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乐琴书以消忧(弹琴,读书)②或棹孤舟(划船)(2)名词作状语①园日涉以成趣(每天)②时矫首而遐观(有时)(3)动词作名词①生生所资(生活)(4)形容词作名词①倚南窗以寄傲(傲世的情怀)(5)使动用法①眄庭柯以怡颜(使……愉快)②悦亲戚之情话(使……高兴)三、重点句子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理解: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八归去来兮辞
一、基础知识
1、《归去来兮辞》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又称“五柳先生”,曾任职彭泽县令,故又称“陶彭泽”。
在任仅八十五日,就辞官回家,从此躬耕陇亩,不再出仕。
2、辞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称楚辞。
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好用语气词“兮”。
二、一词多义
1.夫
问征夫以前路(名词,行人)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2.归
田园将芜胡不归?(动词,归隐)
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到死)
3、心:
因事顺心(心愿)
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4、夫:
问征夫以前路(名词)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5、故:
故便求之(所以)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6、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7、奚: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8、委:
曷不委心任去留顺从,随从
王年少,委国事大臣(委托)
教化从来有源委(末尾)
委命下吏(把……交给)
9、寻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不久)
既窈窕以寻壑(探寻)
10、往
怀良辰以孤往(去往)
悟已往之不谏(过往)
11、以
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让)
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表修饰,而)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
(表目的,来)
12、而
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析)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13.之
悦亲戚之情话(结构助词,的)
感吾生之行休(助词,主谓之间无意义)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往)
18个“以”字之中,除去“既自以心为形役”(“以”是介词,“让”的意思)、“问征夫以前路”(“以”是介词,“用”的意思)和“农人告余以春及”(“以”是介词,“把”的意思)之外,剩下的,全部是连词,相当于“而”。
三、古今异义词
1.悦亲戚之情话古: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成员
2.悦亲戚之情话古:知心话今: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3.将有事于西畴古:农事今:指有事情
4.既窈窕以寻壑古: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于时风波未静古:指战乱今:常用来比喻乱子6.景翳翳以将入古:日光今:景色,光景7.或命巾车古:有时今:或者,或许
8.何不委心任去留古:指生死今:离开留下9.或植杖而耕耔古:立今:种植
10.问征夫以前路古:行人
11.审容膝之易安古:觉察
12. 悟已往之不谏古:劝止、谏止
三、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横”)
2、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3、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
4、胡不归(胡,通“何”,为什么)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A、或棹孤舟(划船)
B、策扶老以流憩(拄着)
C、乐琴书以消忧(弹琴;读书)
2.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每天)
时矫首而遐观(有时)
3.动词作名词
审容膝之易安(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4.形容词作名词
携幼入室(幼儿,儿童)
倚南窗以寄傲(傲世,指傲然自得的心情)5.意动用法
悦亲戚之情话(以……为愉快)
乐琴书以消忧(以……为乐)
善万物之得时(以……为欢喜)
6.使动用法
眄庭柯以怡颜(使……愉快)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
将有事于西畴/农人告余以春及/问征夫以前路
(2)宾语前置
A、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B、复驾言兮焉求?
C、乐夫天命复奚疑?
3、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4、固定句式
载欣载奔(载……载……,一边……一边……)
五、课文分析
1、本文的叙事线索: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
本文的抒情线索: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
2、本文作于他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
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本文在文体上属于辞赋,但语言浅显,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
欧阳修甚至说“两晋无文章,惟《归去来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