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公共行政讲义学》课件

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Laurence Peter)1969年系统提 出,它以剖析人性的弱点为出发点,揭示了广泛存在于社会 组织中的痼疾——不称职。
彼得原理推论:每一个职位最终将由不能尽责、胜任的员 工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多半由尚未到达胜任阶层的员工完 成。
彼得差别定律:政府机关与私人机构的最大差异在于前者 忙于花钱,后者忙着赚钱。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
定律四:无效率系数。由于复杂的利益关系,决策性机构 的非必须成员越来越多,以至于决策效率变得低下,变得不 可救药,不得不再设立核心决策团体。
定律五:人事遴选庸才。人们设计了许许多多人事遴选的 方法,但大部分测试是事与愿违、徒劳无功的。遴选条件和 遴选方法将遴选者引入歧途,最终不得不依靠偶然性标准遴 选。
胡尔定理:多为贵人的共同提拔,可能产生乘数提拔效应。
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
艾利斯进步定律:所谓进步,就是以一件麻烦事替换另 一件麻烦事。
马克·吐温禁果定律:亚当不是为了苹果才要苹果,而是 因为那是禁果他才要。
庞德定律:任何以善始者必定恶终。
欧瑟定理:一个组织的权位最高者,通常存在把所有时间 花费在出任委员会委员及签名的趋势。
定律一:冗员增加原理。官员数量增加与工作量增加并无 关系,而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1)每一位官员都希望增 加部署而不是对手;(2)官员们彼此为对方制造工作。
定律二:中间派决定。中间派在议会等“票决制”政策议 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至于中间派实际决定政策制定。
定律三:“鸡毛蒜皮定律”。讨论各种财政议案花费的时 间与所涉及的金额呈反比关系,即涉及金额越大,讨论的时 间越短,反之时、统治与行政
一、国家的起源
彼得原理推论:每一个职位最终将由不能尽责、胜任的员 工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多半由尚未到达胜任阶层的员工完 成。
彼得差别定律:政府机关与私人机构的最大差异在于前者 忙于花钱,后者忙着赚钱。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
定律四:无效率系数。由于复杂的利益关系,决策性机构 的非必须成员越来越多,以至于决策效率变得低下,变得不 可救药,不得不再设立核心决策团体。
定律五:人事遴选庸才。人们设计了许许多多人事遴选的 方法,但大部分测试是事与愿违、徒劳无功的。遴选条件和 遴选方法将遴选者引入歧途,最终不得不依靠偶然性标准遴 选。
胡尔定理:多为贵人的共同提拔,可能产生乘数提拔效应。
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
艾利斯进步定律:所谓进步,就是以一件麻烦事替换另 一件麻烦事。
马克·吐温禁果定律:亚当不是为了苹果才要苹果,而是 因为那是禁果他才要。
庞德定律:任何以善始者必定恶终。
欧瑟定理:一个组织的权位最高者,通常存在把所有时间 花费在出任委员会委员及签名的趋势。
定律一:冗员增加原理。官员数量增加与工作量增加并无 关系,而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1)每一位官员都希望增 加部署而不是对手;(2)官员们彼此为对方制造工作。
定律二:中间派决定。中间派在议会等“票决制”政策议 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至于中间派实际决定政策制定。
定律三:“鸡毛蒜皮定律”。讨论各种财政议案花费的时 间与所涉及的金额呈反比关系,即涉及金额越大,讨论的时 间越短,反之时、统治与行政
一、国家的起源
第五章府际关系 《公共行政学》 ppt课件

➢ 5.1.1 府际关系涵义与特征
府际关系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内部不同 层级政府之间在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上 的权力互动和利益博弈。
府际关系的涵义可从以下3方面理解: 第一,府际关系的主体是政府。 第二,府际关系的核心内容是利益关系。 第三,纵向府际关系与横向府际关系同等重要。
• (2)府际关系的特征
5.3 府际关系处理
➢ 5.3.1 府际关系处理新模式:府际管理
府际管理是处理政府间关系的一种新型管理 模式,代表着以互惠合作为基础的政府关系 模型。它是以问题解决为取向,通过协商、 谈判、合作等手段实现公共政策目标和治理
任务的一种网络行政新模式。
• 府际管理的主要内容
1.从层级体制到网络型结构 2.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化途径 3.政府之间在公共物品项目和管理功能上分工合作 4.多元主体协商、调和的合作机制 5.小社区和大都市相结合的地区治理结构 6.多方参与、对话和协商的冲突解决方式
• 分税制
分税制是我国按照税种来划分中央和地方 收入来源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体现了当 代中国纵向府际关系中的财政关系。分税 制的实行目的是有效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 政府之间的事权和财权关系,让中央掌握财 政的主动权。
➢ 5.1.4 中国纵向府际关系的现实分析
• 分税制的制度设计
第一,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支出范 围。 第二,中央与地方的预算收入采取相对固定的分税种 划分方法。 第三,设中央和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税。 第四,实行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
地 与方 合政 作府 形间 式的 :交
流
➢ 5.2.4 国内横向府际关系发展中的竞争与冲突
第一,竞争中央政府所掌握的资源分配份额。 第二,争夺能源、原材料、人才、资金、项目、技术 等资源。 第三,重复建设导致产业结构趋同。 第四,地区原料大战和市场分割。 第五,跨区域性的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和公共事务治理 失灵。
《公共行政学》课件

THEME TEMPLATE
20XX/01/01
Ppt
公共行政学 PPT课件大纲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PPT
目录
CONTENTS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公共行政学概述 公共行政环境 公共行政体制
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公共行政学概述
章节副标题
公共行政学的定义
绩效管理: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提供反馈和激励
薪酬与福利:制定合理的薪酬和福利政策,吸引和留住人 才
劳动关系管理:处理员工关系,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
组织发展与变革:推动组织变革,提高组织的适应性和竞 争力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发展趋势:数字化、智能化、网 络化
发展趋势:多元化、个性化、人 性化
公共政策:研究公共政策的制 定、执行、评估等
公共管理:研究公共管理的理 论、方法、实践等
公共行政人员:研究公共行政 人员的素质、能力、行为等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通过访谈、观察等方式获取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定量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获取数据,进行量化分析 案例研究: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深入研究,探讨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和实践 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共行政进行比较,探讨其异同和原因
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与手段
政策制定:确定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措施等 政策执行:将政策转化为具体行动,包括政策实施、政策评估、政策调整等 政策手段: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等 政策效果:评估政策执行的效果,包括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政策实施的成本效益等
公共政策调整与终结
政策调整的原因:政策目标与实际效果不符,政策环境变化等 政策调整的方式:政策修正、政策废止、政策替代等 政策终结的原因:政策目标实现,政策环境变化,政策效果不佳等 政策终结的方式:政策废止、政策替代、政策转移等
20XX/01/01
Ppt
公共行政学 PPT课件大纲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PPT
目录
CONTENTS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公共行政学概述 公共行政环境 公共行政体制
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公共行政学概述
章节副标题
公共行政学的定义
绩效管理: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提供反馈和激励
薪酬与福利:制定合理的薪酬和福利政策,吸引和留住人 才
劳动关系管理:处理员工关系,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
组织发展与变革:推动组织变革,提高组织的适应性和竞 争力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发展趋势:数字化、智能化、网 络化
发展趋势:多元化、个性化、人 性化
公共政策:研究公共政策的制 定、执行、评估等
公共管理:研究公共管理的理 论、方法、实践等
公共行政人员:研究公共行政 人员的素质、能力、行为等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通过访谈、观察等方式获取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定量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式获取数据,进行量化分析 案例研究: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深入研究,探讨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和实践 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共行政进行比较,探讨其异同和原因
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与手段
政策制定:确定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措施等 政策执行:将政策转化为具体行动,包括政策实施、政策评估、政策调整等 政策手段: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等 政策效果:评估政策执行的效果,包括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政策实施的成本效益等
公共政策调整与终结
政策调整的原因:政策目标与实际效果不符,政策环境变化等 政策调整的方式:政策修正、政策废止、政策替代等 政策终结的原因:政策目标实现,政策环境变化,政策效果不佳等 政策终结的方式:政策废止、政策替代、政策转移等
《公共行政学绪论》课件

公共行政机构对公众负责,及 时回应公众的需求和关切。
透明与公开
公共行政追求透明和公开,确 保公众了解政府决策的过程和
结果。
公共行政的伦理观
01
02
03
04
忠诚于国家
公共行政人员应忠诚于国家, 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
服务公众
公共行政人员应以公众利益为 出发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秉持公正
公共行政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应 秉持公正原则,不偏不倚地处
公共行政人员的道德规范
公共行政人员需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良பைடு நூலகம் 的职业道德形象,做到廉洁奉公、勤政为民。
05
公共政策与执行
公共政策概述
公共政策定义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了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 共目标,经过一定的决策程序而形成的具体 行动准则。
公共政策功能
公共政策具有导向、调控和分配功能,旨在规范和 指导个人和组织的行动,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 化。
公共行政将更加注重实际效果和公众满意度,而不仅仅是过程管理。
合作与伙伴关系
公共部门将更加注重与其他组织、社区、非营利组织建立合作关系, 共同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
持续学习和创新
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公共行政需要保持持续学习和创新的态度,以 适应未来的挑战。
更高的透明度和问责制
随着公民参与意识的提高,公共行政将更加注重透明度和问责制,确 保公众对政府的监督。
公共服务提供
公共行政机构负责提供各种公共服务,满足 公众的需求和利益。
监管市场与维护公共秩序
公共行政机构对市场进行监管,维护公平竞 争和公共秩序。
公共行政的价值
公正与公平
公共行政追求公正和公平,确 保所有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和
透明与公开
公共行政追求透明和公开,确 保公众了解政府决策的过程和
结果。
公共行政的伦理观
01
02
03
04
忠诚于国家
公共行政人员应忠诚于国家, 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
服务公众
公共行政人员应以公众利益为 出发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秉持公正
公共行政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应 秉持公正原则,不偏不倚地处
公共行政人员的道德规范
公共行政人员需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良பைடு நூலகம் 的职业道德形象,做到廉洁奉公、勤政为民。
05
公共政策与执行
公共政策概述
公共政策定义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了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 共目标,经过一定的决策程序而形成的具体 行动准则。
公共政策功能
公共政策具有导向、调控和分配功能,旨在规范和 指导个人和组织的行动,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 化。
公共行政将更加注重实际效果和公众满意度,而不仅仅是过程管理。
合作与伙伴关系
公共部门将更加注重与其他组织、社区、非营利组织建立合作关系, 共同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
持续学习和创新
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公共行政需要保持持续学习和创新的态度,以 适应未来的挑战。
更高的透明度和问责制
随着公民参与意识的提高,公共行政将更加注重透明度和问责制,确 保公众对政府的监督。
公共服务提供
公共行政机构负责提供各种公共服务,满足 公众的需求和利益。
监管市场与维护公共秩序
公共行政机构对市场进行监管,维护公平竞 争和公共秩序。
公共行政的价值
公正与公平
公共行政追求公正和公平,确 保所有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和
公共行政学概述PPT(共 49张)

社。 13、沙夫里茨和海德:《公共行政学经典》(英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13、奥斯特罗姆等人:《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本。
课外阅读:
14、查尔斯·J·福克斯等:《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2年版。
15、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 8、戴维·H·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R·J·斯蒂尔曼编著《公共行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10、R·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 12、敦利威:《民主、官僚制与公共选择》,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
版。 20、简·莱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 21、C·胡德:《国家的艺术:文化、修辞与公共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 22、弗里德利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3、奥斯本和盖布勒:《改革政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4、亨廷顿:《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 25、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版本。 26、霍恩:《公共管理的政治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 27、Sabtier:《政策过程理论》,三联出版社,2004年版。
二、教材及参考书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13、奥斯特罗姆等人:《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本。
课外阅读:
14、查尔斯·J·福克斯等:《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2年版。
15、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 8、戴维·H·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R·J·斯蒂尔曼编著《公共行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10、R·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尼斯坎南:《官僚制与公共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 12、敦利威:《民主、官僚制与公共选择》,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
版。 20、简·莱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 21、C·胡德:《国家的艺术:文化、修辞与公共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 22、弗里德利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3、奥斯本和盖布勒:《改革政府》,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4、亨廷顿:《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 25、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版本。 26、霍恩:《公共管理的政治经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出版社。 27、Sabtier:《政策过程理论》,三联出版社,2004年版。
二、教材及参考书
张国庆.公共行政学 [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第九章 公共行政领导《公共行政学》PPT课件

(1)首长制与委员会制 (2)完整制与分离制 (3)集权制与分权制 (4)层级制与职能制
2)行政领导方式的含义及分类
行政领导方式是行政领导者从事行政领导活 动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定的领导模式。领导方式直 接决定了领导效率的高低、领导效果的好坏。
2)行政领导方式的含义及分类
(1)专断式、放任式与民主式 (2)重人式、重事式与人事并重式
9.1.3行政领导体制与行政领导方式
1)行政领导体制的含义及分类 行政领导体制是指行政组织机构设置和权限
划分,是行政领导关系的制度化、体系化,其实 质是在行政机构之间确立领导关系,建立指挥与 服从的秩序,以保证行政活动意志统一,完整高 效。
9.1.3行政领导体制与行政领导方式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对行政领导体制作出 不同的划分。
9.3中国行政领导科学化
9.3.1中国行政领导科学化面临的现实问题
第一,领导观念。 第二,领导体制。 第三,领导方法。 第四,领导作风。
9.3.2中国行政领导科学化的基本途径
1)树立新的领导观念 2)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 3)运用科学的领导方法 4)树立清廉的领导作风
第9章 公共行政领导
9.3中国行政领导科学化
9.3.1中国行政领导科学化面临的现实问题
第一,领导观念。 第二,领导体制。 第三,领导方法。 第四,领导作风。
9.3.2中国行政领导科学化的基本途径
1)树立新的领导观念 2)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 3)运用科学的领导方法 4)树立清廉的领导作风
9.1.1行政领导的含义及特点
行政领导的特点
(1)统一性 (2)执行性 (3)权威性 (4)服务性
9.1.2行政领导者的个体素质及群体结构
1)行政领导者的个体素质 (1)政治素质与品德素质 (2)知识素质与能力素质 2)行政领导的群体结构 (1)年龄结构 (2)知识结构 (3)智能结构 (4)气质结构
2)行政领导方式的含义及分类
行政领导方式是行政领导者从事行政领导活 动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定的领导模式。领导方式直 接决定了领导效率的高低、领导效果的好坏。
2)行政领导方式的含义及分类
(1)专断式、放任式与民主式 (2)重人式、重事式与人事并重式
9.1.3行政领导体制与行政领导方式
1)行政领导体制的含义及分类 行政领导体制是指行政组织机构设置和权限
划分,是行政领导关系的制度化、体系化,其实 质是在行政机构之间确立领导关系,建立指挥与 服从的秩序,以保证行政活动意志统一,完整高 效。
9.1.3行政领导体制与行政领导方式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对行政领导体制作出 不同的划分。
9.3中国行政领导科学化
9.3.1中国行政领导科学化面临的现实问题
第一,领导观念。 第二,领导体制。 第三,领导方法。 第四,领导作风。
9.3.2中国行政领导科学化的基本途径
1)树立新的领导观念 2)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 3)运用科学的领导方法 4)树立清廉的领导作风
第9章 公共行政领导
9.3中国行政领导科学化
9.3.1中国行政领导科学化面临的现实问题
第一,领导观念。 第二,领导体制。 第三,领导方法。 第四,领导作风。
9.3.2中国行政领导科学化的基本途径
1)树立新的领导观念 2)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 3)运用科学的领导方法 4)树立清廉的领导作风
9.1.1行政领导的含义及特点
行政领导的特点
(1)统一性 (2)执行性 (3)权威性 (4)服务性
9.1.2行政领导者的个体素质及群体结构
1)行政领导者的个体素质 (1)政治素质与品德素质 (2)知识素质与能力素质 2)行政领导的群体结构 (1)年龄结构 (2)知识结构 (3)智能结构 (4)气质结构
第六章 公共行政组织《公共行政学》PPT课件

在一定的工作量和工作条件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例 关系,即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就越少;反之,管理幅度越小, 则管理层次就越多。
(2)行政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行政组织结构是指一个行政组织系统内部各构成部分或各组成要素之间有机结合、整体运行的 方式。
①直线结构形式 直线结构形式的特点是单一垂直领导,其结构简单,领导隶属 关系明确,结构中每一个层级的个人或组织只有一个直接领导,不 与相邻的个人或组织及其领导发生任何命令与服从关系。
1)机构设置不合理 2)政府职能配置不合理 3)执法体系不完善 4)机构编制立法滞后
6.3.3 我国行政组织变革的途径
1)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 2)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3)推进综合执法 4)加快编制立法进程
1)行政组织的含义
现代汉语中的“组织”一词可以作名词使用,指人们 围 绕一定的目标而组建的有序活动的群体;也可以作动词使 用,指人们为完成一定目标而进行的组织活动。人们在使 用“行政组织”这一概念时,通常是作名词理解,如果要 作 动词使用,通常要在“行政组织”后加上“活动”、“行 为”。 本章从名词的角度界定行政组织的含义。行政组织是指为 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依照宪法和法律法规规定组建而成
6.3 中国行政组织的变革
6.3.1中国行政组织体系的弊端
经济体制的转变要求政府行政职能做出相应的变革, 行政职能的转变必然引起行政组织的变革与发展。我国原 来的行政组织结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与经济基 础相适应,发挥了其管理职能。但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转变过程中,行政组织体系越来越暴露出其弊端。
第6章 公共行政监督
6.1 公共行政组织概述
6.1.1 行政组织的含义、特征及类型
组织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最广泛的现象之一。 通过组织,人们得以联合起来,采取集体行动, 实现某些共同目标。组织是管理的物质存在形式, 任何行政管理问题都与行政组织相联系,社会事 务的管理过程实际上已成为一种行政组织的活动 过程。
(2)行政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行政组织结构是指一个行政组织系统内部各构成部分或各组成要素之间有机结合、整体运行的 方式。
①直线结构形式 直线结构形式的特点是单一垂直领导,其结构简单,领导隶属 关系明确,结构中每一个层级的个人或组织只有一个直接领导,不 与相邻的个人或组织及其领导发生任何命令与服从关系。
1)机构设置不合理 2)政府职能配置不合理 3)执法体系不完善 4)机构编制立法滞后
6.3.3 我国行政组织变革的途径
1)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 2)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3)推进综合执法 4)加快编制立法进程
1)行政组织的含义
现代汉语中的“组织”一词可以作名词使用,指人们 围 绕一定的目标而组建的有序活动的群体;也可以作动词使 用,指人们为完成一定目标而进行的组织活动。人们在使 用“行政组织”这一概念时,通常是作名词理解,如果要 作 动词使用,通常要在“行政组织”后加上“活动”、“行 为”。 本章从名词的角度界定行政组织的含义。行政组织是指为 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依照宪法和法律法规规定组建而成
6.3 中国行政组织的变革
6.3.1中国行政组织体系的弊端
经济体制的转变要求政府行政职能做出相应的变革, 行政职能的转变必然引起行政组织的变革与发展。我国原 来的行政组织结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与经济基 础相适应,发挥了其管理职能。但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转变过程中,行政组织体系越来越暴露出其弊端。
第6章 公共行政监督
6.1 公共行政组织概述
6.1.1 行政组织的含义、特征及类型
组织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最广泛的现象之一。 通过组织,人们得以联合起来,采取集体行动, 实现某些共同目标。组织是管理的物质存在形式, 任何行政管理问题都与行政组织相联系,社会事 务的管理过程实际上已成为一种行政组织的活动 过程。
公共行政学.ppt(一、二、三章)

第一节 行政学概述
3、工业大革命的大生产方式造成的劳动分工和专 业化为现代公共行政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二)功能 管制功能 服务功能 维护功能 扶助功能
第二节 公共行政的理论和实践
一、西方公共行政的理论和实践 1887年威尔逊发表的《行政学研究》是 公共行政学的发端.
第二节 公共行政的理论和实践
三、知识经济社会与公共行政 1、从等级行政向网络行政的发展 2、从精英行政向大众行政的发展 3、从官僚式行政向企业式行政的发展 四、公共行政的研究趋向 1、分析西方的行政理论,使之本土化的趋向 2、公共行政研究的技术化和专业化趋向 3、公共行政研究的国际合作化趋向
第二节 公共行政的理论和实践
3、修正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以行为科学学派为代表 哈佛大学的教授梅奥的霍 桑实验 4、整合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权变理论 E=f(L,F,S)E=Efficiency L=Leader F=Follow S=Surrounding
第二节 公共行政的理论和实践 二、转型时期中国的公共行政 1、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变化(委托—代理关系) 2、政府职能和角色的变化 3、随着社会利益的分化,政府开始关注自身 的利益 4、政府观念的变化(成本效益、服务、有效 性、时间、顾客、利益等)
第三节
组织冲突管理
(二)解决组织冲突的方法 1、协商解决 2、仲裁解决 3、权威解决 4、调整政策法 5、求同存异 6、暂缓解决 7、另寻出路 一般说来,组织冲突有两种发展方向,一是冲突 激化;二是冲突得到解决。组织冲突一般有四种 情况:一是一方被另一方说服;二是双方僵持; 三是双方保留意见,寻找新的出路;四是相互补 充,达到新的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他的最有代表性的名著是1900 年发表的《政治与行政:对政 府的研究》一书。
• 古德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 “政治—行政”两分法理论。
ppt课件
10
• 进一步阐释政治——行政两分法:政治是 国家意志的体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 走向协调的道路之一——政治对行政试图 控制。
• 走向协调的道路之二——行政的适度集权 化。
ppt课件
7
(二)伍德罗.威尔逊
• 威尔逊曾经当过普林斯顿大学的 教授和校长,是美国第二十八任 总统(1913-1921),被誉为美国 “学术地位最高”的一位总统。
• 1887年,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他于 前一年在美国莫尔学院向学生们 所作的一篇关于行政研究的报告, 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行政学研究》 一文。
ppt课件
17
(四)马克思.韦伯
• 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1864- 192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 家,社会理论家,现代最具生命力和 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 他被公认是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 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社会学三大 “奠基人”之一(其他二者为卡 尔·马克思(Karl Marx)与爱米 尔·杜尔凯姆(Durkheim)。
ppt课件
14
• 在工业发展高度发达的情况下,人们没有管理大企业的经 验和技术,泰勒主张通过实施科学化的管理,以提高劳动 生产率。 1.工作定额原理 2.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3.标准化原理 4.刺激性工资报酬制度 5.精神革命 6.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7.职能工长制 8.例外原则
•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虽然是针对企业提出的,但是为政府 改革提供了线索和方法,也被运用到政府行政管理中。
• 一个在死后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的人;一个影响了流水线生产方式产 生的人;一个被社会主义伟大导师列 宁推崇备至的人;一个影响了人类工 业化进程的人。
• 一个由于视力被迫辍学的人;一个被 工人称为野兽般残忍的人;一个与工 会水火不容,被迫在国会上作证的人; 一个被现代管理学者不断批判的人。
• 这个人就是泰勒,管理思想发展史中 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富有争议的人。
ppt课件
6
(一)行政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 西方主要国家产业革命基本完成,社会制 度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都市化以及随之 而来的一系列的、前所未有的复杂的社会 问题。
• 矛盾和冲突成为普遍现象,社会对国家控 制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 政府机构膨胀,职能扩张,但是政府本身 及其人员的状况不能令人满意。
公共行政学 ——公共行政学的演进
ppt课件
1
前言
• 公共行政学的演进是指公共行政学的演变 与发展的过程,以及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 不同内容和特点。
• 公共行政学在不同历史阶段:受到不同理 论的影响,侧重不同的研究方向,使用不 同的研究方法,有着不同的代表人物和不 同的代表论著。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12
(一)这一时期的发展概述
• 经过前一时期学者的论证,行政学已基本 脱离政治学,具备了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 条件。
• 这段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学科的基本框 架和基本体系。
• 研究重点集中在谋求行政组织的合理化、 行政过程的制度化、行政行为的效率化、 行政方法的标准化。
ppt课件
13
(二)弗雷德里克.泰勒
ppt课件
15
(三)亨利.法约尔
• 亨利·法约尔(1841—1925),欧 洲极为杰出的经营管理思想家。
• 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与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弗 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并称为西方 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并被尊 称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开山鼻祖。
一、早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二、传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三、修正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四、整合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ppt课件
5
一、早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 时间跨度:1887年威尔逊发表《行政学研 究》一文到科学管理理论兴起之前的一段 历史时期。
•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作: 1、伍德罗.威尔逊和他的《行政学研究》 2、古德诺和他的《政治与行政:对政府的 研究》
ppt课件
11
二、传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 时间跨度:1911年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 理》一文到30年代行为科学兴起之前的一 段历史时期。
•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作: 1、弗雷德里克.泰勒和他的《科学管理原理》 2、亨利.法约尔和他的《论一般管理上的原 则》
3、马克思.韦伯及其官僚科层组织理论
ppt课件
• 《行政学研究》一文是公共行政 学发端的标志,威尔逊本人也因 此被认为是公共行政学的创始人。
ppt课件
8
• 从结构上否定三权分立的学说,提出行政 与政治二分法。
• 行政学关注政府行政管理而非政府结构构 建。
• 行政学的目标是明确政府职能和提高政府 运作效率。
ppt课件
9
(三)古德诺
• 古德诺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教授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校长, 以及美国政治学会的第一任主 席和威廉.塔夫脱(William Taft)总统的“经济与效率委员 会”顾问。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 以新学派的创立、新理论的形成、新的究 方法的提出为主要划分标准,我们将公共 行政学的演进分为四个历史阶段:
ppt课件
16
• 区分经营与管理。 • 管理五要素:
1.计划——制定工作计划 2.组织——确立物质、人力资源结构 3.指挥——运用领导艺术推动组织业务 4.协调——保证组织活动和谐与统一 5.控制——证实工作是否与计划相符 • 管理的14条原则: 1.劳动分工、2.权力和责任、3.纪律、4.统一 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 人员的报酬、8.集中、9.等级系列、10.秩序、11. 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人员的团 结
• 古德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 “政治—行政”两分法理论。
ppt课件
10
• 进一步阐释政治——行政两分法:政治是 国家意志的体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 走向协调的道路之一——政治对行政试图 控制。
• 走向协调的道路之二——行政的适度集权 化。
ppt课件
7
(二)伍德罗.威尔逊
• 威尔逊曾经当过普林斯顿大学的 教授和校长,是美国第二十八任 总统(1913-1921),被誉为美国 “学术地位最高”的一位总统。
• 1887年,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他于 前一年在美国莫尔学院向学生们 所作的一篇关于行政研究的报告, 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行政学研究》 一文。
ppt课件
17
(四)马克思.韦伯
• 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1864- 192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 家,社会理论家,现代最具生命力和 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 他被公认是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 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社会学三大 “奠基人”之一(其他二者为卡 尔·马克思(Karl Marx)与爱米 尔·杜尔凯姆(Durkheim)。
ppt课件
14
• 在工业发展高度发达的情况下,人们没有管理大企业的经 验和技术,泰勒主张通过实施科学化的管理,以提高劳动 生产率。 1.工作定额原理 2.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3.标准化原理 4.刺激性工资报酬制度 5.精神革命 6.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7.职能工长制 8.例外原则
•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虽然是针对企业提出的,但是为政府 改革提供了线索和方法,也被运用到政府行政管理中。
• 一个在死后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的人;一个影响了流水线生产方式产 生的人;一个被社会主义伟大导师列 宁推崇备至的人;一个影响了人类工 业化进程的人。
• 一个由于视力被迫辍学的人;一个被 工人称为野兽般残忍的人;一个与工 会水火不容,被迫在国会上作证的人; 一个被现代管理学者不断批判的人。
• 这个人就是泰勒,管理思想发展史中 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富有争议的人。
ppt课件
6
(一)行政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 西方主要国家产业革命基本完成,社会制 度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都市化以及随之 而来的一系列的、前所未有的复杂的社会 问题。
• 矛盾和冲突成为普遍现象,社会对国家控 制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 政府机构膨胀,职能扩张,但是政府本身 及其人员的状况不能令人满意。
公共行政学 ——公共行政学的演进
ppt课件
1
前言
• 公共行政学的演进是指公共行政学的演变 与发展的过程,以及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 不同内容和特点。
• 公共行政学在不同历史阶段:受到不同理 论的影响,侧重不同的研究方向,使用不 同的研究方法,有着不同的代表人物和不 同的代表论著。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12
(一)这一时期的发展概述
• 经过前一时期学者的论证,行政学已基本 脱离政治学,具备了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 条件。
• 这段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学科的基本框 架和基本体系。
• 研究重点集中在谋求行政组织的合理化、 行政过程的制度化、行政行为的效率化、 行政方法的标准化。
ppt课件
13
(二)弗雷德里克.泰勒
ppt课件
15
(三)亨利.法约尔
• 亨利·法约尔(1841—1925),欧 洲极为杰出的经营管理思想家。
• 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与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弗 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并称为西方 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并被尊 称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开山鼻祖。
一、早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二、传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三、修正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四、整合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ppt课件
5
一、早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 时间跨度:1887年威尔逊发表《行政学研 究》一文到科学管理理论兴起之前的一段 历史时期。
•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作: 1、伍德罗.威尔逊和他的《行政学研究》 2、古德诺和他的《政治与行政:对政府的 研究》
ppt课件
11
二、传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 时间跨度:1911年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 理》一文到30年代行为科学兴起之前的一 段历史时期。
• 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作: 1、弗雷德里克.泰勒和他的《科学管理原理》 2、亨利.法约尔和他的《论一般管理上的原 则》
3、马克思.韦伯及其官僚科层组织理论
ppt课件
• 《行政学研究》一文是公共行政 学发端的标志,威尔逊本人也因 此被认为是公共行政学的创始人。
ppt课件
8
• 从结构上否定三权分立的学说,提出行政 与政治二分法。
• 行政学关注政府行政管理而非政府结构构 建。
• 行政学的目标是明确政府职能和提高政府 运作效率。
ppt课件
9
(三)古德诺
• 古德诺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教授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校长, 以及美国政治学会的第一任主 席和威廉.塔夫脱(William Taft)总统的“经济与效率委员 会”顾问。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 以新学派的创立、新理论的形成、新的究 方法的提出为主要划分标准,我们将公共 行政学的演进分为四个历史阶段:
ppt课件
16
• 区分经营与管理。 • 管理五要素:
1.计划——制定工作计划 2.组织——确立物质、人力资源结构 3.指挥——运用领导艺术推动组织业务 4.协调——保证组织活动和谐与统一 5.控制——证实工作是否与计划相符 • 管理的14条原则: 1.劳动分工、2.权力和责任、3.纪律、4.统一 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 人员的报酬、8.集中、9.等级系列、10.秩序、11. 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人员的团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