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释肥料与平衡施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
试析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试析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肥料利用率的提高是农田持续高效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可持续农业生产的基本要求之一。
提高肥料利用率可以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肥料使用量,同时增加农业生产效益。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途径来提高肥料利用率:1. 合理施肥技术: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以及土壤肥力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施肥剂的种类、用量和施肥时间,避免过量或不足施肥,减少养分的损失和浪费。
2. 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增加养分的供应能力,减少肥料的流失和淋溶。
3. 使用控释肥料:控释肥料是指将养分储存于肥料颗粒中,通过外界环境的影响释放养分,使其与作物生长需要相适应,减少养分的损失和浪费。
控释肥料可以根据作物需求和生育期合理选择不同的释放期限,确保养分的持续供应。
4. 深层施肥:将肥料施入较深层土壤中,可以避免养分的流失和淋溶,减少地表养分的损失。
深层施肥还能够促进根系的发展和吸收养分的能力。
5. 轮作休耕制度:合理制定土地轮作和休耕制度,可以有效地减少连作带来的养分循环不良问题,保持土壤肥力的平衡和稳定,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6. 壤土保肥:采取措施保护壤土,如水土保持、定期翻耕和覆盖物覆盖等,防止土壤侵蚀和养分的流失,保持土壤的肥力。
7. 使用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能够通过与土壤微生物共生或微生物施肥的方式,增加土壤的活性和养分的有效供应能力,提高肥料利用率。
8. 优化灌溉技术:合理利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减少肥料的损失和流失,提高作物对养分的利用效率。
9. 合理农田管理:加强耕作管理,保持土壤的孔隙结构和通气性,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养分的供应能力,合理调控作物的密度和生长期,减少养分的亏缺。
10. 制定政策和标准:加强对肥料利用率管理的政策和标准制定,推动农民和种植者合理施肥,采取科学合理的肥料利用措施,保障农田持续高效农业的发展。
化肥调控措施方案

化肥调控措施方案背景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化肥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过度使用化肥不仅会浪费资源,还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对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调控化肥使用量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原则化肥调控的原则是“绿色、高效、节约”。
具体体现在:•绿色:注重生态环保,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效: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益兼顾;•节约:避免资源浪费,减少成本支出。
措施1. 提高化肥利用率目前,化肥的利用率相对较低,有大量浪费。
为了提高化肥利用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合理配肥,根据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使用量;•精细施肥,采取点、面、线结合的方式,避免重复施肥和浪费;•使用缓控释肥料,降低化肥掉失率,延长作物吸肥期;•施用微量元素肥料,促进植物生长。
2. 推广有机肥、生物肥料有机肥、生物肥料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肥料类型,它不仅能提高土壤质地和养分含量,还能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品质和产量。
推广有机肥、生物肥料可采取以下措施:•支持有机肥、生物肥料生产企业,优化补贴政策;•宣传有机肥、生物肥料的优点和适用范围,提高农民使用意识;•通过示范基地推广有机肥、生物肥料的配套技术。
3. 建立严格的肥料销售管理制度为了防止化肥乱用、滥用,建立一套完整的肥料销售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具体措施包括:•在销售环节加大监管力度,对肥料的来源、品质、规格进行审核和检测;•限制无证销售肥料,出售肥料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证书;•开展有害物质检测和监理工作,严防不合格肥料流出市场。
总结化肥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但过度使用化肥会对环境和资源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因此,应该在化肥调控措施方案中,注重生态环保、高效节能的原则,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化肥利用率,推广有机肥、生物肥料,建立完善的销售管理制度,使化肥的使用更加科学合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提高苹果园肥料利用率的技术措施

提高苹果园肥料利用率的技术措施1、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果园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生产无公害果品的基本条件,土壤有机质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和缓冲性能。
有机质的有效养分释放慢有利于果树根系的吸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少。
增加果园有机质的措施有果园覆草、种植绿肥、果树落叶归根、施用有机肥等。
2、平衡施肥各营养元素之间有相助作用和拮抗作用,施肥时要保持一定的比例。
在土壤中必须的矿质营养缺乏时,苹果树就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
过多时也不利于苹果树的生长以育:微量元素过多时,苹果树会发生中毒现象。
因此,必须平衡施肥才能保持苹果树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3.适时追肥,少量多次苹果树生长一年内有3次高峰:第一次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第二次大多出现在6月上旬至7月上中旬,第3次是在9月中旬以后,持续时间较长,在宁蒗可延长到11月中下旬。
追肥时期应在这3个生长高峰进行。
4.科学施肥在施用肥料时,根据施肥量确定沟的宽度,有机肥和土要隔层回填,有条件的可通过果园内的滴灌系统施入可溶性化肥。
尿素、硼砂、硫酸锌、氨基酸钙等均可以进行叶面喷施,叶面喷施时间最好在阴天或者晴天的9时以前和16时以后进行,肥料在中叶片上保持湿润时间长,吸收时间也长。
5.适量浇水肥料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苹果树根系吸收,但土壤中过量的水不仅会使根系厌氧而不能进行吸收作用,还能将肥料淋失。
施肥后要根据土壤含水量适量灌溉。
6.不要迷信果树专用肥果树专用肥并不是各种果树的通用肥,也不是适合所有的地区,只是相对适合某一区域某一树种某一年龄时期的肥料。
因此不能迷信果树专用肥,也不存在“万能”的果树专用肥。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措施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措施
1. 采用准确施肥技术: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营养状况,合理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机,减少肥料的过量施用。
2. 使用控释肥料:控释肥料能够缓慢释放养分,使其在作物生长期内供应养分,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浪费。
3. 使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强土壤肥力,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4. 采用覆盖种植或保墒措施:覆盖种植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养分的流失,保墒措施可以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和养分的吸收能力。
5. 引入生物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生物肥料和微生物肥料能够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促进养分的转化和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
6. 实施轮作和间作:轮作和间作可以改善土壤的养分循环和供应,减少连续种植造成的养分积累和损失。
7. 加强灌溉管理: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淋失,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
8. 加强土壤管理:合理施肥、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等可增加土壤的肥力和养分保持能力。
9. 加强肥料的质量监控:加强肥料生产和质量监管,确保肥料的养分含量和质量,减少以次充好和假冒伪劣产品的使用。
10. 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加强对农民的政策宣传、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其施肥技术和肥料利用率的意识和能力。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肥料是一种提供植物营养需求的物质,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增产。
然而,过量使用肥料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因此,合理使用肥料成为了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议题。
以下是肥料合理使用的准则。
2.确定土壤状况: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如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活动等,可以更好地评估土壤的养分状况。
这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施肥和减少肥料浪费。
3.使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一种优质的肥料,它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土壤肥力。
相对于化学肥料,有机肥料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并且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植物抵抗力。
4.使用控释肥料:控释肥料可以延缓养分释放,使其根据植物需求逐渐释放。
这种肥料可以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排放,提高养分利用率,并且有助于减少施肥频率和数量。
5.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不同的作物和土壤类型适合不同的施肥方法。
例如,滴灌、喷洒和深层施肥等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将肥料输送到植物根部,减少养分损失。
6.遵守施肥的时间和季节: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营养需要有所差异。
根据作物生长的需求,定期施肥,避免过度施肥或者过早施肥。
此外,应该在合适的季节施肥,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养分并减少营养素的流失。
7.监测土壤养分:定期进行土壤养分测试,了解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水平。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调整,及时补充缺乏的养分,并避免过量施肥。
8.整合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有机肥料可以提供有机质和微量营养元素,而化学肥料可以提供主要营养元素。
合理结合使用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可以满足植物的全部营养需求,并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9.增加土壤保持措施:采取土壤保持措施,如覆盖作物和植物轮作,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
这有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减少肥料的使用量。
综上所述,肥料合理使用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都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植物的营养需求、土壤状况和使用合适的肥料、方法和时间等,可以减少肥料浪费,提高养分利用率,保持土壤肥力,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告诉您如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

告诉您如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肥效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优化施肥方法、合理调配肥料种类和施用时机以及增加土壤肥力等方面进行改善。
以下是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一、优化施肥方法1.合理选择施肥方式: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土壤条件,选择恰当的施肥方式,如均衡施肥、分期施肥、穴施等,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同时要注意避免肥料的损失,比如选择合适的施肥器具和方法,减少氮肥的插秧漏施、秧田追墒等。
2.错峰施肥:尽量选择在植物活动较弱的时间段进行施肥,避免高温、旱季等条件下施肥,以减少肥料的挥发和淋失。
3.冠水施肥:对于稻田和蔬菜等作物,可以采用冠水施肥的方法,将肥料置于水中,利用水流带动肥料与根系接触,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二、合理调配肥料种类和施用时机1.了解作物对肥料的需求:不同作物对肥料需求的差异较大,要根据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特点,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和施用时机。
比如,对于磷肥的需求较大的作物,应在栽植前适时施用磷肥,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2.合理搭配肥料:肥料的配方应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作物的需求进行合理搭配,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例如,可以将有机肥、化肥和微量元素等进行有机组合,使其养分的供给更加平衡。
3.适时追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的生长状况和土壤的养分状况,及时进行追肥,以补充作物所需的养分,增加产量和品质。
三、增加土壤肥力1.有机肥的应用:增施有机肥,可提供养分和改良土壤性状,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利于作物吸收养分和顺利生长。
2.绿肥种植:采用绿肥种植轮作系统,在休耕期间种植一些能够快速生长的绿色植物,如豆科植物、禾本科植物等,来提供养分和抑制病虫害,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生物多样性。
3.合理土壤管理:加强耕作措施,如合理耕深、适时平整土壤、增施有机质等,保持土壤结构稳定和肥力的持久。
四、其他措施1.合理灌溉:合理调控灌溉水量和灌溉时机,避免因水分过多或过少导致肥料的损失或浪费,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试析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试析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提高肥料利用率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能够有效地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 平衡施肥:根据作物需求量和土壤肥力情况,合理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比例。
科学施肥可以减少浪费,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养分损失和环境污染。
常用的平衡施肥方法有N:P:K比例合理、合理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通过土壤测试确定施肥量等。
2. 深层施肥:将肥料施在作物根系的深层土壤中,有利于根系充分吸收养分,降低养分流失的风险。
深层施肥可以通过直埋、深沟等方式进行。
3. 包膜肥料的应用:包膜肥料是一种将肥料颗粒包裹在可溶性或可降解的薄膜中,可以延缓肥料释放速度,减少养分损失和土壤反应。
包膜肥料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供应养分,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4. 混合施肥:将不同种类的肥料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果。
混合施肥可以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养分情况混合不同种类的肥料,有利于提高养分的利用率。
5. 提高施肥技术: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途径。
如通过种植技术调整施肥期、施肥方法等,可以避免养分流失和浪费;采用覆盖技术可以减少养分蒸发和排放;选择合适的施肥机具和施肥方式,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果。
6. 循环利用肥料:利用有机肥料、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进行堆肥、厌氧发酵等工艺处理,可以将有机肥料转化为稳定的有机肥和完全腐熟的有机肥料,提高养分的利用率。
还可以采用尿素回收技术、厕所资源化等措施,将废弃物资源化,实现循环利用。
7. 选择适宜的施肥时期和施肥方式:根据作物生长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宜的施肥时期和施肥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在作物生长期需求高峰时施肥,可以避免养分浪费和损失,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8. 引进科技成果: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精准农业技术、遥感技术、无人机等,可以实现对作物施肥情况的实时监控和精确调控,辅助决策者进行农田管理,提高施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提高肥效实现高产

02
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是一种根 据棉花生长需求和土壤条件,经 过科学配方和加工工艺制成的肥 料。
特点
具有养分释放缓慢、持续时间长 、针对性强、使用方便等特点。
作用机制
养分释放机制
缓控释肥通过特定的包膜材料和加工 工艺,使肥料中的养分在土壤中缓慢 释放,从而延长了肥效期。
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提高 肥效实现高产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概述 • 提高肥效实现高产的原理 • 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的应用
实践 • 提高肥效实现高产的关键技术 • 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的推广
与前景展望
01
引言
主题介绍
棉花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在 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
品种搭配
根据不同品种的特性和生长环境要求,合理搭配不同品种的棉花,以充分利用土 地资源,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
04
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的应用 实践
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材料
选择不同品种的棉花种子,以及 常规肥料作为对照。
试验设计
设计不同的施肥处理,包括常规肥 料和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的不同 用量和施用方式。
土壤改良与优化
土壤改良
通过增施有机肥、绿肥等 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 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土壤酸碱度调节
根据土壤酸碱度情况,采 用适当措施调节土壤酸碱 度,为棉花生长创造适宜 的土壤环境。
土壤消毒
采用药剂消毒等方法,消 灭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 减少棉花病虫害的发生。
品种选择与搭配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棉花品种,以提高棉花产量 和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 词 肥 利要 t 堕 垦 苎 堡 瓤 琴 键 料月 堡 墨 里.登§ 蟹 零 , 灶
‘ ‘ 一 I
1 提高肥料利用率 对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人 口大国, 又是农业大国, 农业是国 民经济的基础和社会稳定的保障。随着 国民经济的发展 ,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食物和农产 品的要求越来越 高。但是我 国农 业和粮食问题面临严重的形势。 中央一再重申, 任何情况下 , 一定要保障农业的基础地位 。要提高农业 生产力 , 并使农 业持续发展 , 施用化肥仍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措施。据专家统计 , 化肥对我国农作物增产的 作用 占3 ~ 4 I a 化肥 已是农 民生 产投 资 中最大 的物质 投 资 , 0 0 I] -, 化肥 支 出约 占其 全 部生 产性支出的5 。化肥对提高单产的作用很大, 0 尤其是中低产田。肥料与施 肥同时也是培 育优 良品种及 高产品种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的基础保 障。可见 , 化肥对增 ̄5 0 Q 0 千亿公斤粮
这 么一种 高水 平的科 技载 体 中, 这是 我 国化 肥 利用 率较低 的一 个重要 原 因。
维普资讯
3 期
樊小林等: 控释肥料与平橱施肥和提高肥料 利用率
3 控释肥料与提高肥料利用率
综合 国内外7 年代以来的研究资料和成果 0 , 我们认为要有效地提高肥料利用率, 关 键在于生产和使用一种高水平的科技载体 , 即控释肥料。控释肥料是以有机无机肥为基体 , 依 据 横 向一 向平衡 施 肥 的理 论 , 物理 、 学 、 理化 学 及生 物化 学 的手 段 调节 和控 制 养分 纵 用 化 物 促释 和缓释 , 通过工业 制造生 产包容平衡施肥 原理和技术等农艺措施 的科学施肥技术载 体 。控释 肥 料将 为普 遍推广 应用 平衡 施 肥 理论 和 技术 , 为有效 地 提 高化 肥 料利 用 率 提供 科
展均具极 其 重大 的意 义 。
2 我 国平衡施肥原理和技术与肥料利用率
近2 多年以来 , 0 经过我国土壤农化界若干代先辈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科学研究 . 在 经 济合理 施 肥方 面形 成 了丰 富 的理论 和大 量的 科研 成果 , 中有 很多 成 果 达到 实用性 阶段 , 其 如 配方施 肥 、 土施肥 、 断施 肥等 平衡 施 肥理论 。严 格按 照 平衡 施 肥原 理 和方 法操 作是 能 测 诊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 但是从近l多年来化肥发展和施肥量增长幅度 与粮食增产率 的关系I 0 i ] 看, 肥料利用率仍然没有明显增加 , 其突出的问题在于平衡施肥原理和技术与实践的部分脱 节, 即在农事操作实际中, 往往由于缺乏高质量的既包容平衡施肥原理 与技术 , 又便于农 民 施用的产品 , 致使平衡施肥的成果难以被农民掌握实施。特别是最近几年来, 在平衡施肥原 理与技术的指导下, 国内肥料市场上复混肥和专用复混肥发展很快。然而除一些专业生产 厂 家外 , 一般 生 产 厂 家不 同程 度地 缺 乏 专业 知 识 , 又不 甚 了解 土壤肥 力 和植 物 营养 状 况 , 致
以来, 浙江农业大学±化系利用废 旧塑料包裹常规复肥减少肥料挥发与淋失的肥效调节肥 料( A ) 19 年郑州工学 院开发成功包裹 型复合肥”等 。它们都是缓释 肥料 , c F ;95 但只做到延
长 肥效 的作用 。
国外在肥效控制方面的起步较早, 主要是美国、 日本、 以色列、 原西德、 荷兰、 英国等一些
肥不当还引起环境污染。如 能部分提高化肥利用率 , 将带来 巨大的经济效益。例如 , 按我国
目前每年施用氮肥20 万吨计算, 00 如能提高利用率 1 , 0 则节约氮相 当于4 0 8多万吨尿 素, 折
合 人 民币8 亿 元 。因此 , 何 有效 地 提 高化 肥利 用 率 , 我 国农 业生 产 、 济 发 展和 社会 发 6 如 对 经
使 一些肥 料 产 品存 在 质量 低 劣 的现 象 , 平衡 施 肥理 论与 技 术 的推 广应用 也在 不 同程度 上受 到影 响 。所 以建成 一个 起 主导作 用 、 拥有 高新 技 术的 肥料产 业集 团 , 以推 进 肥 料与 施肥 的规 范化 、 专用 化 、 系统化 和 高效化 , 平衡 施 肥原理 与技 术走 向产业 化 , 使 并担 负 起进 一步 提 高我 国肥 料科 研水 平 、 混 肥 产业 改造 和 对推 广 落 实平 衡施 肥 原理 与 技 术 的重大 战 略任 务是 十 复 分重 要的 。控 释 肥 料生 产 就 是肥料 与 施 肥 的科 技 先导 产业 , 释 肥 料本 身就 是 施 肥科 技 的 控 载体 。
( 华南农 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_ 5 0 4 ) 广州 1 62 摘要 肥料及施肥仍蒜是我 国 目前农 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化肥对农作物增 产作用占3 ~4 t 0 O
化肥 支 出约 占农 民全部 生产性 支 出的5 。但是 肥料 利用 率还较低 , 为3 ~3 , 约 为 O N约 O 5 P 1 ~2 , 约 为3 ~5 。可见 , O 0 K 5 O 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对农业 生产和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极 其 重大的意 义。能够有效 地提高 肥料利 用率的措施可自是 , 生产包容平衡 施肥原理与技术的科学 施 肥的技术 载体一控释肥料 , 现作 物生产期养 分促释 和鹱释 的双 向调 控 ; 成了使 平衡 施肥原 理 实 形 与技术产业化 , 并通过控释肥料的施用使平衡施肥原理和技术 自蒜而 熊地被农 民掌握和实施的 完
发达 国 家发展 的缓 释 肥或 缓效 肥 , 以求用 人工 方 法控制 速 效氮 肥 的渗 出速 率 , 到 长期 供肥 达 的 目的 和提 高化 肥利 用 率 的 效果 ” 。 从 世 界生 产缓释 肥料 的 现 状 看 , 实现 工业 化 生产 已
的缓释肥料分别为腺甲醛、 聚合物包膜尿素和硫包膜尿素。但这些缓释肥有 以下几点缺点: () 1成本高;2 缓释的养分种类单一 , () 以缓释氮肥为主, 钾的控释肥几近空 白;3 只强调 磷、 () 缓释, 忽略了促释。综合 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 , 我们认 为, 前的缓释肥料之所以价格 高、 目 肥 效过缓 , 主要原因是包膜材料成本高, 肥效控制上只强调抑制养分释放 , 尚未能做到促释和 缓 释双 向调 节 。 按照控释肥料( ) 的概念. 控释的效果是: 调节的养分种类 不仅仅局限于氨紊, 同时也 包括磷钾及必需的微量元素; 既促释养分, 又缓释 养分或抑制养分的溶出, 延长供肥时间 。 也就是说能调控养分供应的速度 , 该快时即快 , 当缓时就缓 由此可见 , 调节氮肥供肥速度 , 控 制氮 素供 应 快 慢 , 到 作物 生 长 早期 ( 做 营养 临界 期 ) 量供 氮 , 长 中后 期 ( 适 生 营养 效 率 最大 期) 多供氮 , 生长后期( 成熟至衰老期) 不供氮或少供氮 , 而且保 留在土壤中的氮素又不易淋 失; 调节在作物营养临界期 ( 生长早期) 促释肥料磷 , 以供给作物足够的磷素养分 。或者说在 作物生长的前l 时期 内使肥料磷基本释放完, /3 因为作物磷紊营养的特点是生长的前 1 /3 时期 , 吸收作物需磷总量的2 , 1 生长时期主要是对前期 吸收磷紊的重复利用 。而对 /3后 /8 于果树施用的控释肥料还要保证在果实生长 后期果实成熟前也能供应一定的磷素养分; 调 控 肥料 中钾 素供 应 , 既不 致造 成钾 紊 的 奢侈 吸收 , 又不 产生 钾 离 子在 土 壤 中 的淋 失 , 树 肥 果 也 要保证 果实生 长 后期 能得 到 足够 的钾 紊 以改善果 实 的品 质等 问题 是控 释 肥料 研制 的 技术
食的 战略 目标 至关重 要 。
几十年来 我国粮食总产量随化肥施 用量的增加而大幅度增长。据有关资料统计 , 我国 6年代 中期 、0 o 7年代后期 、o 8 年代后期 的粮食产量分别 为2 0、0 04 0亿公斤 , 0 03 0、0 0 相应的氮 肥消费量分别为10 65 15 万吨 , 0 、2 、55 相应的磷 肥消费量为6、 0、2 万吨“。但是 , 02 05 0 】 单位化
① 国采自拣科学基金赘助日 目.车文承蒙石元眷教授指正t l 特此致谢 . 收稿 日期 1 一∞一0 始7 7
维普资讯
植 物 营 养 与 肥 科 学 报
重 , 年损 失 的氮 量相 当于10 多 万吨尿 素 , 每 90 折合 人 民 币30 亿元 。此外 , 分地 区 由于 施 8多 部
料的利用率低 I
据我国土壤农化界 l位著名土壤农化专家、 3 中国科学院和 中国工程院院
士 向 国家 有 关 部 委提 交 的“ 国化 肥 面 临 的 突出 问题 及建 议 报告 中指 出 , 国化 肥 的当 我 的 我 季利 用率 氮 约 为3 %~ 3 % , 约 为 l ~2 , 约 为3 ~5 。其 中氮 的损 失 特 别严 0 5 磷 0 0 钾 5 0】
肥用量的粮食增长量却相反 。就氮肥而言, 0 从6 年代到7年代, 0 每公斤氮肥增产粮食9 5 .公
斤, 而从7 年代 到8 年代每公斤氮肥的增产量仅55 0 0 .公斤。磷肥的相应增产量也 由3. 公斤 55 降至1. 公斤。显而易见 , 55 单位肥料的增产术 。
控释肥料是能依据作物营养 阶段性、 连续性等营养特性 , 调控氮磷钾及必要的微量元素
等 养分 供应 强度 与容 量 , 使促 释和缓 释 协 调 , 能达到 供肥缓 急相 济效 果的 长效 高效 植物 营 养
复合体。国内研究较多和 比较成功的是8 年代束 至7 年代 , 庆逵先生主持下 由中国科 o 0 在李 学院南京土壤所和南京化工研究所合作研究开发的碳酸氢铵包膜长效碳酸氢铵“ 。9 年代 ” 0
目前平衡施肥原理和技术主要集 中在不同营养元素的数量、 比例的调节 , 以说通常的 所 平衡施肥仍停留在静态的( 养分供应 尚不自做到与作物阶段营养需求 同步)横向的( 日 、 元素种 类和用量比倒调节) 平衡阶段 而从理论和实践两方 面看, 按照这种静态磺向平衡施肥理论 和技 术并 不能 根 据作 物 不 同生 育 阶段 的需 求 调控 肥 料 中养 分 的释 放 和 供应 , 养 分 的释 放 使 和供应与作物生理需求 同步。为此要有效地提高肥料利用率, 还必需重视作物生长期不同 营养 阶段供 肥 强度的 变化 与作 物 需求 的 平衡 , 即纵向 的动态 平衡 。这 就是 磺 向- 向平衡 施 纵 肥原理。把平衡施肥理论和技术从单一的静态磺向平衡拓展到静态横 向- 动态纵向平衡 , 可 以扩大我们的视野和考虑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路 。由此可见, 上述的高质量的既包容平衡施 肥原理与技术 , 又便于农 民施用的产品( 控释肥)应该是包容了拓展后的磺向一 向平衡施 , 纵 肥 原理与 技术 的平衡 施肥 科技 载体 。 然 而 , 目前 为止 , 国平衡 施 肥 的科 研 成 果 产业 化 ”程 度 仍较 低 , 到 我 。 尚没 物 化 到 上述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