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小论文之令狐文艳创作
大学物理实验论文(5篇)

大学物理实验论文(5篇)高校物理试验论文(5篇)高校物理试验论文范文第1篇物理学是一门试验科学,物理试验是物理学进展的基础。
也可以说是“系统工程”,它集力、热、声、光、电于一体。
高校物理试验作为一门独立设制的课程,是同学动手、观看、制造思维、处理数据、总结写作等综合力量提高的过程,有着其他课程不行替代的作用。
因此不能教条学习,只是简洁地照猫画虎,测几组数据。
应使知其然,还能举一反三,循序渐进。
要在全学年试验中,致使综合力量有全面“质”的飞跃。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熬炼实效,这就要求试验老师在每个试验过程中乐观引导同学的学习欲望。
2利用物理学史激发同学的爱好光学是讨论客观世界中有关光现象规律的一门学科,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和出土文物的分析讨论,充分证明我国古代光学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中的重要贡献。
当时物理学领域内成就最大的是墨家,它是由鲁国的墨翟(公元前480~39年)和他的弟子等所创立。
《墨经》是墨家的集体创作成果,它比古希腊欧几里得(公元前330~275年)“光学”还早百余年,不仅是中国光学的先驱,在世界光学史中也占据先的地位。
《墨经》对光的直进律,做出了精辟的记载,认为从物体上发出来的光线,似乎箭矢一样(“光之人,照若射”),通过精细的观看试验发觉,当两个光源同时照一物,产生本影和半影,还给投影下了一个科学定义:光有所遮挡的地方就是影。
墨家依据光的直进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针孔照相机。
在十一、十二世纪间,我国科学家郭守敬依据光学原理制成了各种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取得了丰硕成果[4]。
在教学中我们感到,上试验课缺少足够的时间,应当将试验仪器的一些改进通过演示,使同学明白其有用与便捷。
而我们只能见缝插针,简洁叙述。
例如:在薄透镜测焦距的试验中,以前成像的像屏用的是一个喷漆薄铁片。
共轭法测焦距,要求同学们在观看到大小两个像,我们说这叫“大像追小像”,追的结果是看两像的中心是否重合,这一步是用成像的方法(细调)验证粗调是否调好了,是否“同轴等高”。
大学物理展示实验小论文

第一节物理实验课的课堂上,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并了解了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那些魔术一样的实验为我们推开了神奇的物理世界的大门,物理的奥妙第一次如此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激发了我们对物理的兴趣及探究。
下面是两个我印象颇深的实验。
一.辉光球人们更多的称之为魔球。
用手指轻触玻璃球的表面时,球内产生彩色的辉光。
这其实是气体分子的激发、碰撞、电离、复合的物理过程,玻璃球内充有某种单一气体或混合气体,球内电极接高频压电源,手指轻轻触摸玻璃球表面,人体即为另一电极,气体在极间电场中电离、复合、而发生辉光。
所以辉光球发光是低压气体(或叫稀疏气体)在高频强电场中的放电现象。
在自然界中这种现象也是存在的,北极光就是一种辉光。
在通常情况下,气体中的自由电荷极少,是良好的绝缘体。
但在某些外界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以及放射线的照射,或者气体加热)的作用下,气体分子可发生电离,气体中出现电子和离子,这时在外电场作用下,电子和离子作定向漂移运动,气体就导电。
通常把气体放电粗分成两种类型:依靠外界作用维持气体导电,且外界作用撤除后放电即停止的,称为气体的被激导电;不依靠外界作用,在电场作用下能自己维持导电状态的,称为气体的自激导电。
辉光放电是低压气体中伴有辉光出现的自激导电。
气体的导电规律,在充有气体的密封玻璃管内装有两个电极,把它们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并逐渐增加电压。
当电压V较小时,电压V与电流强度I的关系服从欧姆定律。
当V增加到关系曲线中的中间段时,电流达到饱和值。
如果电压继续升高,电流又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升高。
在这一阶段中,因为电子与正离子在分别向阳极和阴极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了较大的动能,当他们与中性分子碰撞时,足以使中性分子电离,从而产生出新的电子和离子。
上述的导电过程都是必须依赖于外界的电离作用而维持的,属于气体被激导电。
当两电极间的电压进一步增加到D时,电流将突然增加,同时极间电压突然下降。
这是因为产生了雪崩式的碰撞电离。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之令狐文艳创作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令狐文艳课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训练的实践与研究主研:西充中学王民春一、问题的提出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属于数学教学范畴,蕴含着数学中的思维规律,是数学的灵魂。
传统的数学教学一直以学生接受知识为目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教学的首要和主要目标,教学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才智及思维的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兼顾到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能力两方面,才能真正体现教学的有效性,也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
要学好数学需要多种能力,其中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不少同学整天忙着做作业,手头资料一大堆,习题做了也不少,但学习成绩就是不理想,这是为什么?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吃透教材的基本原理,没有掌握解题的科学方法。
吃透原理,是学好功课的根本保证;掌握方法,是攻克难题的有力武器。
只有弄清原理,才能思路清晰,从容对答;只有掌握方法,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不管遇到什么难题,都能得心应手,迎刃而解;不管参加何种考试,都能超水平发挥,一举夺标。
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研究就是较好的途径,发展学生的思维,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把教学过程变为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进入初中三年级,数学知识的难度和深度都有所提升,如果还只是死板教条的学习,不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会越学越累,效果也不好,因此在初中三年级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
鉴于数学思维功能僵化现象在学生中是大量存在,展开对这一课题的研究非常必要。
二、理论支持我国初、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都明确指出,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我们认为,大纲中对思维能力的这一阐述是准确的、科学的,反映了心理学对思维能力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我国当前的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介绍一个物品之令狐文艳创作

习作要求:⏹令狐文艳⏹介绍一种物品,可以是蔬菜、水果、玩具、或电器。
⏹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要抓住所要介绍物品的特点。
⏹运用我们学过的一些说明方法。
⏹写完后认真修改。
1、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学写一篇说明文。
2、能生动形象地把物品特点、用途、好处、使用方法等介绍清楚。
3、按说明文的一定顺序写作,将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恰当运用到习作中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物品分类及描述方面●蔬菜、水果形状、颜色、味道、种类、产地、产量、营养价值、保鲜方法……●玩具、文具、电器形状、特点、构造、用途、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文章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作文结构1、开篇点明要介绍的物品2、介绍此物品的特点(如颜色,外形,功能等选择其中一两个特点重点描写,适当运用说明方法),同时写出你为什么喜欢它。
3、篇末用1—2句话表达自己的情感。
•介绍一种蔬菜、水果,重点可以介绍:外形特点(形状、颜色)、味道、种类、产地、产量、营养价值和生长过程、保鲜等方面的情况以及相关的故事等。
•应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表达自己的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温馨小提示我们在描写水果时,写作的重点可以根据水果的不同而定。
有的可以重点写形状、有的可以重点写颜色、还有的可以重点写味道。
但无论写哪一方面,都要抓住这种水果的特点,把它与别的水果的不同之处写出来。
写好一种玩具、文具以及电器介绍玩具、文具、电器,应重点介绍形状、构造、用途以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等。
介绍一种玩具写法:开头→具体特点(外形→结构→功能)→感情①开头:指的是在文章的开头,先介绍一下玩具物品的名称,写什么玩具物品,在什么情况下见到这一玩具物品的,简要地交待一下写作的起因等等。
②具体特点:这里是文章的重点段落了,要具体地来描写了。
描写玩具物品的具体特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写:外形特点:可从大小、颜色、形状等方面来具体描述。
带凸缘拉伸件毕业设计之令狐文艳创作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令狐文艳毕业设计(论文)作者:学号:系部:模具技术系专业:精密模具设计与制造题目:冷冲模(带凸缘拉伸件)指导者:评阅者:2015年 5月带凸缘拉深件模具设计摘要拉深是利用模具使平板毛坯变成为开口的空心零件的冲压方法,用拉深工艺可以制成筒形、阶梯形、锥形、抛物面形、盒形和其他不规则形状的薄壁零件,其中又以筒形件简单和多见,而有凸缘筒形件又分为宽凸缘和窄凸缘件。
只有加强拉深变形基础理论的研究,才能提供更加准确、实用、方便的计算方法,才能正确地确定拉深工艺参数和模具工作部分的几何形状与尺寸,解决拉深变形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制件质量。
在拉深工艺设计时,必须知道冲压件能否一次拉出,这就引出了拉深系数的概念。
拉伸系数决定于每次拉深时允许的极限变形程度。
在多次拉深中,对于宽凸缘拉深件,则应在第一次拉深时,就拉成;零件所要求的凸缘直径,而在以后各次拉深中,凸缘直径保持不变。
为了保证以后拉深时凸缘不变形,宽凸缘拉深件首次拉入凹模的材料应比零件最后拉深部分实际所需材料多3%~5%,这些多余材料在以后各次拉深中,逐渐将减少部分材料挤回到凸缘部分,使凸缘增厚,从而避免拉裂。
关键词:筒形,模具设计,拉深,冲压AbstractThe extension is a mould to make the plate blank into the stamping method for hollow parts of the opening, thin-walled parts with deep drawing process can be madeinto a cylinder shape, ladder shaped, cone, parabolic, box and other irregular shapes, and the case of cylindrical parts simple and rare, and flange cylindrical parts is divided into wide flange and narrow flange.Only by strengthening the basic theory research of deformation calculation method of drawing, can provide more accurate, practical and convenient, can correctly determine the geometry and size of drawing process parameters and working parts of die, to solve the actual problems, drawing deformation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orkpieces.In the process design of deep drawing, must know whether a stamping out, this leads to the concept of drawing coefficient. Limit drawing coefficient depends on each drawing the allowable deformation degree. Many in the drawing, for wide flange drawing parts,should be in the first drawing, pull into;the diameter of the flange parts required,and after each time depth, the diameter ofthe flange remain unchanged. In order to ensure the flange without deformation after drawing, wide flange drawing parts for thefirst time into the die material should be better than the last part of the actualparts drawing materials needed for multiple3%~5%, these extra materials after varioustimes of deep, gradually will reduce part material out back to the flange portion, the flange thickened, so as to avoid cracking.Keywords: cylinder, mold design, drawing, stamping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前言 . 0第1章加工零件的工艺分析 (2)1.1零件分析 (2)1.2冲压件的工艺分析 (2)1.3制定冲压工艺方案 (3)第2章模具总体设计 (5)2.1模具类型的选择 (5)2.2操作方式 (5)2.3卸料、出件方式 (5)2.3.1卸料方式 (5)2.3.2出件方式 (5)第3章模具设计计算 (6)3.1工艺参数的确定及计算 (6)3.2确定拉伸次数 (6)3.3排样及材料的利用率 (7)3.3.1排样方法 (7)3.3.2材料的利用率 (8)第4章冲压模具设计 (8)4.1确定冲压类型及结构形式 (8)4.2计算工序压力、选择压力机 (8)4.2.1落料力 (8)4.2.2卸料力 (8)4.2.3拉伸力 (9)4.2.4压边力 (9)4.3. 计算模具压力中心 (9)4.4. 计算模具零件主要工作部分刃口尺寸 (10)第5章模具零件的选用 (11)5.1模架的选择 (11)5.2冲压设备的选用 (12)第6章模具制造技术要求 (12)6.1表面粗糙度及标准 (12)6.2配合要求 (13)第7章编写技术条件 (14)第8章设计并绘制模具总装图及选取标准件 (16)毕业设计小结 (17)结论 (18)参考文献 (20)前言冲压模具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全国卷3理综之令狐文艳创作

绝密★启用前12令狐文艳3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4理科综合能力测试5注意事项:6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7题卡上。
8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9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10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11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12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31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N14O16 Na 23 Mg 1524 Al 27 S 32 Cr 52 Zn 65 I 12716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17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18A.以豌豆为材料发现性状遗传规律的实验B.用小球藻发19现光合作用暗反应途径的实验C.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肺20炎双球菌转化实验21D.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222.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1A.成熟个体中的细胞增殖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B.细胞的2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C.两个相邻细胞3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4D.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5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6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7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8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94.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10错误的是11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12离B.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13体联会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14制次数相同15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16道板上175.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18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B.食19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C.有氧呼吸20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21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226.某同学运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具有趋光性的昆虫23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A.趋光性昆虫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B.黑光灯传递2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3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4D.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5数目6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毛概期末论文.doc.deflate(1)之令狐文艳创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令狐文艳期末考核论文题目:改革开放对大学生的影响班级:13体育学院(6)班组长:杨丽学号:13080630组员:郭亚鹏学号:13080604陆丹丹学号:13080614魏振晓学号:13080625吴宛真学号:13080627于潇学号:13080633指导老师:俞来德完成时间:2015年6月改革开放对大学生的影响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择业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明显的嬗变:择业方式更趋向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择业首选标准开始看重未来发展前景,从职业选择、职业期望以及职业选择地域等方面来看,都更趋理性化,更加符合时代的实际。
大学生择业观的嬗变和大学教育制度改革、高等教育大众化、国家市场化改革以及社会的转型有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改革开放;大学生;择业观;择业标准;社会价值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加强了对大学生择业观的研究。
我们通常所说的大学生择业观,主要是指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的期望或选择职业的标准,是大学生关于职业的发展可能性、职业的声望、职业的报酬和求职应付出的代价等方面的比较稳定的根本观点与看法,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择业问题上的集中表现,也是大学生处理择业问题的总的态度和指导思想。
大学生群体的择业观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择业时,其对单位性质和职业类型的要求与就业机会获得和地位获得后月收入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求职主动性与就业机会呈正相关关系,工资水平期望与地位获得后月收人呈正相关关系,职业苦乐意识与职业满意度呈负相关关系。
本文主要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大学生择业观方面文献的分析和解读,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择业观的嬗变,并分析这种择业观的嬗变背后的社会因素以及由此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
一.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择业观的嬗变1.从择业方式来看,呈现从“统包统分”到“自主创业”,并开始出现“自主创业”的嬗变特点我国大学生就业经历了一个由国家“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嬗变过程。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声速的测量

实验报告令狐采学声速的测量【实验目的】1.学会用共振干涉法、相位比较法以及时差法测量介质中的声速2.学会用逐差法进行数据处理;3.了解声速与介质参数的关系。
【实验原理】由于超声波具有波长短,易于定向发射、易被反射等优点。
在超声波段进行声速测量的优点还在于超声波的波长短,可以在短距离较精确的测出声速。
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一般通过电磁振动与机械振动的相互转换来实现,最常见的方法是利用压电效应和磁致伸缩效应来实现的。
本实验采用的是压电陶瓷制成的换能器(探头),这种压电陶瓷可以在机械振动与交流电压之间双向换能。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其频率和波长的关系为:v fλ=⋅(1) 由(1)式可知,测得声波的频率和波长,就可以得到声速。
同样,传播速度亦可用/(2)表v L t示,若测得声波传播所经过的距离L和传播时间t,也可获得声速。
1.共振干涉法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图中和为压电晶体换能器,作为声波源,它被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的交流电信号激励后,由于逆压电效应发生受迫振动,并向空气中定向发出以近似的平面声波;为超声波接收器,声波传至它的接收面上时,再被反射。
当和的表面近似平行时,声波就在两个平面间来回反射,当两个平面间距L为半波长的整倍数,即(3)时,发出的声波与其反射声波的相位在处差(n=1,2 ……),因此形成共振。
因为接收器的表面振动位移可以忽略,所以对位移来说是波节,对声压来说是波腹。
本实验测量的是声压,所以当形成共振时,接收器的输出会出现明显增大。
从示波器上观察到的电信号幅值也是极大值(参见图2)。
图中各极大之间的距离均为,由于散射和其他损耗,各级大致幅值随距离增大而逐渐减小。
我们只要测出各极大值对应的接收器的位置,就可测出波长。
由信号源读出超声波的频率值后,即可由公式(1)求得声速。
2.相位比较法波是振动状态的传播,也可以说是位相的传播。
沿波传播方向的任何两点同相位时,这两点间的距离就是波长的整数倍。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精确的测量波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实验小论文
令狐文艳
班级姓名学号
摘要:主要介绍我在本次大学物理实验中获得的知识与体会。
关键词:认识体会数据处理总结
一、对大学物理实验的认识
大学物理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其目的是培养我们掌握实验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培养我们严谨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别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对于我们将来独立从事实际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大学物理实验中的体会
1、养成实验前预习的好习惯。
实验时,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高效率地完成实验,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需要认真地预习,才能在课上更好的学习,收获的更多、掌握的更多。
根据实验教材的相关内容,弄清楚所要进行的实验的总体过程,弄懂实验的目的,基本原理,了解实验所采用的方法的关键与成功之处;思考实验可能用到的相关实验仪器,对照教材所列的实验仪器,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正确的操作步骤,特别是要注意那些可能对仪器造成损坏的事项。
然后写预习报告,包括目的,原理,仪器,操作步骤等。
2、上课时认真听老师做讲解,切记老师所讲的重点内容。
记下老师实验指导的内容有助于自己实验时避免犯错及实验报告的书写。
3、大学物理实验培养了我做事的耐心与细心。
课堂操作时需要严格的遵守实验的各项原则,要将仪器放置在合理的位置,以方便使用和确保安全。
读数,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尤其是对一些精度比较高的仪器,读数一定要按照正确的读数方法并且一定要细心。
对于数据的记录,则要求我们要有原始的数据记录,它是记载物理实验全部操作过程的基础性资料。
4、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现在,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大学物理实验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平台。
每个实验我都亲自去做,不放弃每次锻炼的机会。
三、大学物理实验数据处理
1、作图法
选取适当的自变量,通过作图可以找到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并便于找出其中的规律,确定对应量的函数关系。
作图法是最常用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之一。
描绘图象的要求是:①根据测量的要求选定坐标轴,一般以横轴为自变量,纵轴为因变量。
坐标轴要标明所代表的物理量的名称及单位。
②坐标轴标度的选择应合适,使测量数据能在坐标轴上得到准确的反映。
为避免图纸上出现大片空白,
坐标原点可以是零,也可以不是零。
坐标轴的分度的估读数,应与测量值的估读数(即有效数字的末位)相对应。
2、逐差法
将数据列表,设自变量是等间隔变化,将对应变量数据逐项逐差。
此外,将测量数据分成对半两组,用隔1项逐差,可求解物理量的常数据。
3、平均值法
取算术平均值是为减小偶然误差而常用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
通常在同样的测量条件下,对于某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的结果不会完全一样,用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是真实值的最好近似。
一般在精度要求不太高的测量中,用平均法处理数据比较方便。
4、列表法
实验中将数据列成表格,可以简明地表示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便于检查测量结果和运算是否合理,有助于发现和分析问题,而且列表法还是图象法的基础。
列表时应注意:①表格要直接地反映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一般把自变量写在前边,因变量紧接着写在后面,便于分析。
②表格要清楚地反映测量的次数,测得的物理量的名称及单位,计算的物理量的名称及单位。
物理量的单位可写在标题栏内,一般不在数值栏内重复出现。
③表中所列数据要正确反映测量值的有效数字。
此外,需要对数据进行误差分析。
四、总结
经过这一学期的对大学物理实验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
在这中间,我也发现了我存在的一些不足。
我的动手能力还不够强,当有些实验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时我还不能从容应对;我的探索方式还有待改善,当面对一些复杂的实验时我还不能很快很好的完成;我的数据处理能力还得提高,当眼前摆着一大堆复杂数据时我处理的方式及能力还不足,不能用最佳的处理手段使实验误差减小到最小程度……
在实验课中学得的,我将发挥到其它事情中去,也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完善;在此间发现的不足,我将努力改善,通过学习、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争取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有更大的收获,在不断地探索、学习中,在无私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克省《大学物理实验教程》
2、张晓华《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