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生物4_1_2酶与酶促反应导学案无答案必修1
高中生物苏教版高一必修1教学案:第四章_第一节_第2课时_酶与酶促反应

第2课时酶与酶促反应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一类有机物。
2.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酶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且易受温度和pH等的影响。
5.低温只是使酶的活性降低,其空间结构并没有被破坏,在适宜的温度下其活性可以恢复。
而高温、过酸、过碱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永久失去活性。
1.酶的概念与特性(1)酶的概念:①来源:由活细胞产生。
②功能:具有催化活性。
③实质:是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的特性:[连线]2.酶促反应(1)细胞代谢与酶促反应:①细胞代谢是指生物体内不停地进行着的许多复杂的化学反应。
②酶促反应:指由酶催化的化学反应。
(2)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①pH:a.在最适pH下,酶活性最大,高于或低于此pH,酶活性均降低。
b.pH对酶活性的影响是通过改变酶的活性中心等发挥作用的。
②温度:a.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上升,超过某个数值后,酶促反应速率反而下降。
b.温度过高会使酶变性。
③酶浓度和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机小分子物质(×)(2)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3)低温和高温都会导致酶失活(×)(4)酶的特性只有高效性和专一性(×)(5)最适温度或pH时,酶的活性最大(√)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的组成元素都为C、H、O、N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C.酶催化效率高是因为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显著解析:选A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其中RNA的组成元素有C、H、O、N、P。
3.人摄入的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连接而成的大分子物质,在人体的消化道中,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但不能分解纤维素,这说明酶具有( )A.高效性B.专一性 C.稳定性解析:选B 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不能催化纤维素的水解,这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酶》导学案-新版

第三节酶【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内容,能够简述酶的概念,描述酶的发现过程,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通过观看演示实验和参加探究活动,结合教师讲解,能够说明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分析酶的催化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教学重点】酶的本质、作用及特征。
【教学难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及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导学诱思】1.酶的发现1926年,美国萨母纳尔得到脲酶结晶,发现脲酶是蛋白质成份的。
脲酶是一种_______。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相继提取了多种蛋白质成份的酶,说明:酶是具有生物____作用的蛋白质。
20世纪80年代,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在前体RNA合成RNA的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的全酶是由80%的RNA和20%的蛋白质组成,若去除全酶中的蛋白质,剩余的RNA与全酶有相同的催化作用。
有些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少数的酶是______(核酶)2.酶的本质:大多数是___________,少数是__________(又称核酶)。
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同pH、温度等密切相关。
3.酶的作用:_____________4.酶的特性(1)演示实验少许鸡肝匀浆少许MnO2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思路:问题探讨:①为什么要用新鲜的肝脏或生的马铃薯块茎?②如果本实验中鸡肝或马铃薯块茎没有被制成匀浆,你认为实验结果是否与本实验相同,为什么?(2) 加酶洗衣粉能够更加容易的清除衣服上的奶渍和血渍,却不能去油渍。
说明了酶具有___________的特性。
5.影响因素(1)注意几个概念最适温度、最适pH(2)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本质不同:高温使酶的活性不可逆的______;温度很低但在酶活性完全丧失之前酶活性很低,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可____。
【随堂练习】1.下列选项中,能说明酶本质的是()A.都具有催化作用B.催化效率高C.都有专一性D.大多数酶是蛋白质2.活细胞内合成酶的原料一般是()A.脂肪酸B.核苷酸C.氨基酸D.核糖3.能够水解唾液淀粉酶的酶是()A.淀粉酶B.蛋白酶C.脂肪酶D.核酸酶4.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②酶都有分解消化功能;③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都是酶;④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具有专一性、高效性;⑤酶促反应与外界条件无关;⑥淀粉酶能促进淀粉水解;⑦酶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起催化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⑤C.①②④⑥D.①④⑥5.一份淀粉酶能将100万份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而不能水解一份麦芽糖,这说明了酶()A.高效性、专一性B.专一性、多样性C.高效性、特殊性D.专一性、特殊性6.在高烧时,常常没有食欲,最根本的原因是()A.所吃食物未被消化B.胃没有排空C.体温超过37℃,消化酶活性受到影响D.体内食物残渣没有排出参考答案:1.D2.C3.B4.D5.A6.C。
高一生物酶与酶促反应教学设计 新课标 苏教版必修1

高一生物酶与酶促反应教学设计新课标苏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知道:酶的发现应用:1.酶的概念 2.酶的特性教学重点: 1. 酶的概念 2.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需要适宜条件的特点。
教学难点:酶特性相关实验的分析教学过程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命活动的能量流通货币——ATP,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
复习提问:ATP的全称?结构简式?各符号所代表的意义(A、T、P、~)?ATP与ADP相互转化中能量的来源与去路?转化有何意义?引入新课:生物体的细胞生活在比较温和的环境中,在细胞内部进行着成千上万个化学反应,为什么这些反应在常温、常压下就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呢?(我们看化学中的一些反应,要想加快这些反应的反应速度,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加温、加压、加催化剂)那么对于体内的细胞来说,能不能通过这些方法来加快它们的反应速度呢?加温?加压?加催化剂?)因为活细胞本身能产生一种生物催化剂——酶。
新课教学:说到酶,大家并不陌生,(展示日常生活中有关酶的图片),比如果胶酶能分解果肉细胞壁中的果胶,提高果汁产量,使果汁变得清亮;消化不良时可以服用多酶片;含酶牙膏可以分解细菌,使牙齿亮洁,口气清新;加酶洗衣粉比普通洗衣粉有更强的去污能力。
可以看出,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但是,人类从发现酶到认识酶再到应用酶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酶的发现过程。
一、酶的发现出示材料一:以前,人们认为鸟类的胃只能磨碎食物,不能分解食物中的有机物,即鸟类的胃只有物理性消化,没有化学性消化。
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将肉片放入小巧的金属笼内,然后让鹰把小笼子吞下去。
过一段时间后,设法取出笼子,发现肉块消失。
提问: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设计的实验,其巧妙之处在哪里?从这个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笼子排除了胃的物理性消化的影响。
说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斯帕兰札尼推测胃液中一定含有消化肉块的物质。
生物必修一《4.1 ATP和酶(2)》学案(苏教版必修一)

第2课时酶和酶促反应【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酶的特性和酶促反应的过程2.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预习检查】一、酶和酶促反应1、酶的本质:酶是通常是__________产生的一类具有的____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______。
加拿大分子生物学家奥尔特曼在实验中发现,极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酶的化学成分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大多数酶合成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
2.酶促反应:酶促反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酶活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酶催化作用的实质是。
3.酶的特性⑴酶与普通的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___________性,即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
⑵酶具有______________性。
一种酶只能对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催化反应。
酶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酶的________________往往与__________________在空间结构上有一定的匹配关系,当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结合时,启动化学反应的发生,如___________反应和____________反应。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种类多样,一种酶是解决不了全部的化学反应的,所以需要若干种酶来催化才能使之顺利进行,从这方面讲酶具有__________性。
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1.温度:酶促反应最高时的温度称之为酶促反应的,低于或高于这一温度都会使反应速率降低。
2.pH :酶表现出时的pH称之为酶的最适pH。
pH对酶活性的影响是通过改变酶的等发挥作用的。
3.酶浓度和底物浓度⑴在酶促反应中,酶首先要与底物结合,形成。
当底物浓度大大超过酶的浓度而和不变时,酶的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成。
高一生物(苏教版)必修一 精品导学案14:酶与酶促反应

重点理解酶的特性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难点理解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札记学习内容及过程学习札记【课堂练习】1.下列各项中,对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酶是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B.酶参与化学反应的前后,本身无变化C.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D.酶只能在活细胞中合成和起催化作用2.下列各项是关于酶的叙述,其中正确的一组是()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②酶都有消化功能③蛋白质都是酶④酶具有多样性⑤酶促反应与酸碱度无关⑥淀粉酶能促进淀粉水解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⑥ D.①④⑥3.过氧化氢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其结果应该是()A.产生气泡 B.溶液呈蓝色 C.溶液呈紫色 D.产生砖红色沉淀4.在肝细胞中,合成转氨酶的场所是()A.线粒体 B.高尔基体 C.核糖体 D.内质网5.在不损坏高等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物质适合除去其细胞壁的是()A.盐酸 B.蛋白质 C.淀粉酶 D.纤维素酶6.在适宜条件下,用含过氧化氢酶的新鲜猪肝研磨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比用FeCl3溶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快得多,这说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A.专一性 B.多样性 C.高效性 D.适应性7.除下列哪种因素外,其它因素都可破坏酶的分子结构,从而使酶失去活性()A.强酸 B.强碱 C.低温 D.高温8.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pH值由10降至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活性将()A.不断上升 B.不断下降 C.没有变化 D.先升后降9.下列A、B、C三图依次表示酶的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和底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据图分析回答:(1)图A中,底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B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B中,a点到b点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装有酶与底物的甲、乙试管分别放入12o C和75o C水浴锅中保温,20min后取出转入37o C水浴锅中保温,两试管内反应分别为:甲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 第3章 新陈代谢与酶全套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第3章新陈代谢与酶全套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知道酶的发现过程。
2、理解酶的性质(主要是高效性、专一性、酶需要适宜条件的特性)。
3、用实验探究酶的高效性、酶的专一性。
【学习障碍】1、理解障碍(1)如何理解酶与新陈代谢的关系?(2)如何理解酶的高效性、专一性等特性?(3)如何理解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2、解题障碍(1)用酶的作用特性去解释和说明一些生物学现象。
(2)解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因素的图表题。
(3)解有关的实验设计题。
【学习策略】1、理解障碍的突破(1)用“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等观点理解新陈代谢与酶的关系。
生命系统既是一个需要维持稳态的系统,又是一个瞬时就会发生一系列合成、分解的运动着的系统,这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新陈代谢中的各种化学反应是在温度、酸碱度等相对稳定的条件下进行的,这些化学反应不能在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条件下进行,可是又要迅速、高效地进行反应,怎样实现生命系统的这种功能?因此就必须有一种结构或物质存在,来行使其功能。
这就是生物催化剂酶。
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如人体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经过变化成为人体自身的组成物质,组成物质又经过氧化分解成为代谢的最终产物而排出体外,这些过程中包含着许许多多的生物化学反应。
据估计,人体细胞内发生化学反应的频率约为几百万次/min。
这么多的化学反应之所以能够在平常的温度、压力下迅速顺利地完成,完全是依靠酶的催化作用。
正因为这样,生物体自我更新的速度是很快的。
拿人体来说,体内血液中的红细胞更新的速度通常为200万/s以上,大约60 d左右全部红细胞要更新一半;肝脏和血浆中的蛋白质,大约10 d左右要更新一半;皮肤、肌肉等组织中的蛋白质,大约150 d左右要更新一半。
人在一生(按60年计算)中与外界环境交换各种物质的数量,大约水为50000 kg,糖类为10000 kg,脂质为1000 kg,蛋白质为1600 kg。
物质交换的总重量大约相当于人体重量的1200倍,而实际上现在人类的寿命已经大大超过60岁了。
高中生物课题酶和酶促反应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1.认识酶
说到酶,大家并不陌生,(展示日常生活中有关酶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消化不良时可以服用多酶片;含酶牙膏可以分解细菌,使牙齿亮洁,口气清新;加酶洗衣粉比普通洗衣粉有更强的去污能力。等等。
酶是活动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又称为生物催化剂。
2.实验探究酶的催化性
学生阅读酶具有催化性并实验。
酶为什么具有催化作用?为什么说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教师小结:
酶催化作用的实质在于它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一般催化剂也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酶能把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降得更低。就像一堵高墙,能爬过去的人很少,如果降低墙的高度就会有很多人爬过去,而酶能“使墙降得更低”,能爬过去的人更多,所以酶具有高效性。
(淀粉分子的空间结构与淀粉酶的活性中心相匹配,淀粉酶与淀粉分子相结合,淀粉被催化水解。蔗糖分子的空间结构与淀粉酶的活性中心不匹配,淀粉酶不能与蔗糖分子相结合,因些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分子水解。)
3.探究酶的高效性
酶在常温、常压、适宜的Ph等温和条件下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即高效性。
学生阅读:知识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或特异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剂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如:淀粉酶只能催淀粉的水解。
3.多样性:
生物体内具有各类繁多的酶
4.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④有没有哪个小组的2号试管中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如果有,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可能的原因有:a.蔗糖溶液放置的时间过长,蔗糖被溶液中的微生物等水解为还原糖。b.试管没洗干净。如果上一个班的同学做完实验后没能将试管清洗干净,试管内本来就粘有一些还原糖。教育学生实验结束后一定要把试管洗干净。c.蔗糖本身可能不纯净。市场上的蔗糖如果不纯,可能含有葡萄糖、果糖的还原糖。)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中生物 4.1酶与酶促反应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一、学习目标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各种因素。
(温度,pH,酶的浓度,反应物浓度)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2、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的科学方法。
三、学习过程1、阅读课本55页,回答下列问题:(1)酶的概念:(2)酶的化学本质是什么?(3)酶的合成原料是什么?2、阅读56页“边做边学”,讨论:(1)酶的作用:(2)你能确定淀粉酶在这个试验中能催化淀粉水解吗?该试验中能否将斐林试剂改为碘液?3、阅读57页,总结:酶具有什么特性?4、阅读58-59页,讨论:(1)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哪些?试画出相应的坐标图。
(2)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哪些?5、例题:实验研究pH对酶的影响,准备5支含有等量酶溶液但pH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加1块1cm3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试管均置于250C室温条件下,将各试管蛋白块消失的时间记录于下表; 酶溶液的pH 1 2 3 4 5蛋白块消失的时间13 9 11 45 >60(min)(1)酶活性最强时的pH是。
(2)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与酶活性强弱的关系是。
(3)请以两种方法改进实验,使实验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
(4)为确认蛋白块的消失是由于酶的作用,还应对实验进行什么设计?【思考】人发烧时,不想吃东西,而且腹胀,不觉得饿,为什么?四、当堂检测1. 对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的酶主要产生于()A. 细胞核内B. 细胞质基质中C. 线粒体和叶绿体内D. 核糖体2. 在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之所以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是因为()A. 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B.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多样性C.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特异性D. 酶的空间结构具有稳定性3. 下述有关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催化剂B. 多数酶是蛋白质C. 酶在催化过程中数量逐渐减少D.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pH和温度条件4. 进入冬眠的动物体,代谢速率极为缓慢,最根本的原因是()A. 体内酶活性降低B. 气温低C. 进食少D. 消耗能量少5. 催化脂肪酶水解的酶是()A. 肽酶B. 蛋白酶C. 脂肪酶D. 淀粉酶6. 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 b 降低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c 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d 降低了反应物分子的自由能e 本身的数量和性质不改变,可反复利用A.ad B. bc C. de D. be7. 下列关于酶的化学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般的说,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B.酶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C.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D. 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都是蛋白质8.通常胃液的pH约为1.4左右,在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10降到1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将A.不断上升B.没有变化 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9.活细胞内合成酶的原料是:A.脂肪酸 B.核苷酸氨基酸 D.氨基酸或核苷酸( ) 五、巩固练习1.表4-1-1是关于酶的特性的一组实验,请据表分析回答:在上述实验中,试管内容物变成蓝色的是()A.1,2,3 B.2,3,4 C.3,4,5 D.2,4,5(2)通过上述实验中的1号和2号试管比较,说明的问题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一节酶与酶促反应
【课标解读】
活动一酶的本质和作用
【导学活动】
1. 酶是指由产生的、具有活性的一类。
其中绝大多数
是。
2. 酶催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交流】
阅读课本P64页最后一段和P66页知识海洋,完成以下内容。
1.研究表明:绝大多数酶都能被蛋白酶水解而失活,水解后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凡是能使蛋白质变
性的因素(如高温、强酸、强碱等)都可以使酶变性失活,分析材料可得出什么结论?
2.鉴定某种酶是不是蛋白质,实验思路是什么?
3.S.Altman和Cech发现有些核糖核酸也具有跟酶一样的作用,这又说明了什么?
【巩固训练】
1.活细胞内酶合成的主要场所和酶合成的原料分别是()
A.细胞核核苷酸
B.线粒体氨基酸
C.高尔基体氨基酸
D.核糖体氨基酸或核苷酸
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尽力而为。
这样心无压力,最后的结果反而会更好。
A.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 C.酶只有在细胞内才具有催化功能D.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
活动二酶的特性
【思考与交流】
一.酶具有催化性和高效性
1.阅读下图,在实验步骤的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
2.比较上述实验1号试管和3号试管的现象,可以得出什么实验结论?
3.比较上述实验2号试管和3号试管的现象,可以得出什么实验结论?
4.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
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称做因变量。
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
称为无关变量。
上述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举例说出2个无关变量。
二.酶具有专一性
1.阅读下图,在实验步骤的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
3.在这个实验中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吗?该实验中能否将斐林试剂改为碘液?
4.找出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并举例说出2个无关变量?
三.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效果:实验原理:淀粉→麦芽糖和葡萄糖→砖红色沉淀
↓碘液↓碘液
蓝色复合物不形成蓝色复合物
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尽力而为。
这样心无压力,最后的结果反而会更好。
(1)实验现象分别是:①;②;③。
(2)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变量是什么?
(3)若直接将淀粉溶液和相应的新鲜淀粉酶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再设置不同的温度条件,对实验结果有
影响吗?该实验是否适宜选用斐林试剂来检验淀粉的存在?为什么?
(4)低温条件下,酶仍保留催化活性的原因是什么?
(5)若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效果,则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什么?该实验是否适宜选用斐
林试剂来检验淀粉的存在?为什么?
【知识梳理】
1. 酶的高效性含义:酶在常温、常压、适宜的pH等温和条件下,具有
2. 酶的专一性含义:一种酶只能催化发生反应。
3. 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________和________。
4. 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都会破坏,都会使酶永久失活,低温时酶的活性收到抑制,
但酶的空间结构很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还能。
5.绘图:
【巩固训练】
现象①②③
1.在植物细胞工程中常常需要去掉细胞壁,在不损伤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哪
种物质可以用
于去除细胞壁()
A.蛋白酶
B. 纤维素酶
C. 盐酸
D. 淀粉酶
2. 加酶洗衣粉不能用沸水溶解,这说明了酶的作用()
A. 适于低温下催化
B. 具有高效性
C. 具有专一性
D. 需要适宜的
温度
3. 在其他条件都适宜时,当pH由2上升到10的过程中,唾液淀粉酶(最适pH约为7)的催化效率速度
将()
A. 先升后降
B. 先降后升
C. 不断上升
D. 没有变化
【课堂活动】
活动三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温度:酶促反应速率最高时的温度称为酶促反应的,低于或高于这一温度
都会
使。
2.PH:酶表现出最大活性时的PH称为酶的。
3.酶的浓度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在底物足够时,酶促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
②当酶浓度一定时,酶促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的增大而,
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限度时,随底物浓度的增大,反应速度不再增加。
【随堂练习】
A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下列关于酶的论述错误的是
A.有些酶是核酸 B.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 C.酶的活性与pH有关 D.酶的
催化效率很高
A2.绝大多数酶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为()
A. 多肽
B. 氨基酸
C. 核苷酸
D. 核糖核苷酸
A3.在右图所示的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
A.催化剂不同 B.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的大小
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尽力而为。
这样心无压力,最后的结果反而会更好。
C.试管的大小 D.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
B4.下图纵轴为酶反应速度,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正确表示酶量增加1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
的是()
A5.在过氧化氢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其()
A.产生气泡
B.溶液呈蓝色
C.溶液呈紫色
D.产生砖红色沉淀A6.人在发高烧时,常常食欲大减,最根本的原因是()
A.所吃食物不能消化
B.胃没有排空
C.体温超过合适温度,消化酶的活性下降
D.吃药使人没有了胃口
A7.胃蛋白酶在进入小肠后就几乎没有了催化作用,主要原因是()
A.pH不适合
B.胃中已经起了消化作用,不能再起作用了
C.被小肠中的物质包裹起来,所以起不到催化作用
D.小肠中没有蛋白质可被消化B8.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的水混合装入一容器内,调整PH至2.0,保存在
37摄氏度的温水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麦芽酶、胃蛋白酶、多肽
C.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B9.下图分别表示温度、pH与酶活性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曲线A表示酶与温度的关系, b点所对应的温度表示该酶的最适温度B.曲线B可以表示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活力 C.曲线C可以表示人体内胰蛋白酶的活力
D.曲线D可以表示为胃蛋白酶的酶促反应从80o C不断降温至0o C的实验中测得的反应物
量的变化
B10.如果酶的数量一定,下列哪个图示最确切地反映了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数量关系()
B11.下图表示过氧化氢被分解的曲线,可说明酶具有()
①专一性②高效性③催化特性④在温和条件下进行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B12.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
右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
度之间的关系。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A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B.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C.若在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
D.若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减慢
B13.为了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请根据提供的材料,完成下面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材
料:试管,量筒,滴管,试管架,pH试纸;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鸡肝研磨液;新配制的体积分
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等。
(1)实验步骤:
①如图所示,先在1号、2号、3号试管中各加入2 mL新配制的体积
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向l号试管内加入l mL 蒸馏水,
向2号试管内加入,向3号试管内加入,
并振荡试管。
②向l号、2号、3号试管内各滴入2滴。
③仔细观察各试管内,并记录。
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尽力而为。
这样心无压力,最后的结果反而会更好。
(2)实验结果:。
(3)实验结论:pH为7左右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较高,而pH偏高、偏低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
(4)除pH外,还有其它环境因素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请你就此提出相关研究课题(只要求写出
课题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