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环境学-1(PPT)
合集下载
智能建造培训讲座PPT课件

智能建造
——物联网技术在工程
建造中的应用与展望
内容提纲
1 物联网技术介绍 2 基于物联网技术施工自动定位与跟踪技术 3 物联网技术在施工进度监控管理中的应用 4 物联网技术在施工项目控制挣值分析方法的应用 5 物联网技术在施工安全监控管理中的应用 6 基于BIM核心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发展
2
3
物联网概念的发展
实现对工程建造过程中的智能化管控物联网技术介绍物联网技术介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施工自动定位与跟踪技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施工自动定位与跟踪技术物联网技术在施工进度监控管理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在施工进度监控管理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在施工安全监控管理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在施工安全监控管理中的应用基于基于bimbim核心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发展核心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发展物联网技术在施工项目控制挣值分析方法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在施工项目控制挣值分析方法的应用施工阶段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生产过程施工阶段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生产过程参与单位众多参与单位众多生产要素参与管理要素众多生产要素参与管理要素众多露天工作易受多种因素与周围环境影响露天工作易受多种因素与周围环境影响基于经验规划和执行项目工作基于经验规划和执行项目工作采用人工搜集数据信息并监控管理采用人工搜集数据信息并监控管理项目管理工作纷繁交错管理人员不堪其苦项目管理工作纷繁交错管理人员不堪其苦16将自动化定位跟踪技术引入施工监控管理领域并且针对多种不同自动化定位跟踪技术的属性特点和不同领域的需求为决策者的技术选择提供决策支持也为施工项目的参与者提供科学的监控管理方法
消防
联动、消防栓、定位、调度
军事 煤炭
侦查、监控、定位、评估
电力林业 水务 金融
大棚、土壤、灌溉、环境、跟踪
通风、瓦斯、救灾定位
抄表、监控、节能
——物联网技术在工程
建造中的应用与展望
内容提纲
1 物联网技术介绍 2 基于物联网技术施工自动定位与跟踪技术 3 物联网技术在施工进度监控管理中的应用 4 物联网技术在施工项目控制挣值分析方法的应用 5 物联网技术在施工安全监控管理中的应用 6 基于BIM核心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发展
2
3
物联网概念的发展
实现对工程建造过程中的智能化管控物联网技术介绍物联网技术介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施工自动定位与跟踪技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施工自动定位与跟踪技术物联网技术在施工进度监控管理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在施工进度监控管理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在施工安全监控管理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在施工安全监控管理中的应用基于基于bimbim核心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发展核心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发展物联网技术在施工项目控制挣值分析方法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在施工项目控制挣值分析方法的应用施工阶段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生产过程施工阶段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生产过程参与单位众多参与单位众多生产要素参与管理要素众多生产要素参与管理要素众多露天工作易受多种因素与周围环境影响露天工作易受多种因素与周围环境影响基于经验规划和执行项目工作基于经验规划和执行项目工作采用人工搜集数据信息并监控管理采用人工搜集数据信息并监控管理项目管理工作纷繁交错管理人员不堪其苦项目管理工作纷繁交错管理人员不堪其苦16将自动化定位跟踪技术引入施工监控管理领域并且针对多种不同自动化定位跟踪技术的属性特点和不同领域的需求为决策者的技术选择提供决策支持也为施工项目的参与者提供科学的监控管理方法
消防
联动、消防栓、定位、调度
军事 煤炭
侦查、监控、定位、评估
电力林业 水务 金融
大棚、土壤、灌溉、环境、跟踪
通风、瓦斯、救灾定位
抄表、监控、节能
建筑智能化系统第一章1.1 课件PPT

具有传递、处理感知信号或信息的能力。 具有对现场的远程监控和数据库管理能力。 具有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 具有事故预警和实时处理的能力。 具有安全、舒适、服务便捷的功能。 具有节约能源和人性化管理的功能。
楼宇智能化技术
第一章 智能建筑的基本概述
1.4 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和设计原则
我国大中城市的智能建筑正在不断地升温,智能建筑的发展已 成 为城市建设的一个亮点。智能建筑的设计目标应以实际需求为原 则,综合考虑经济条件、人文环境等。 智能建筑的设计原则应具 有足够的应变能力,要有适当的预见性和超前性,考虑今后的发展 和升级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要在设计上协调一致,同步进行,并贯 彻于设计工作的全 过程,集成在同一个计算机网络平台上。
教学要求:
能够阐述智能建筑的基本概念及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并能 运用所学知识,完成项目的论证和实施的方案。
教学重点:
智能建筑的基本概念。智能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系统组成。
教学难点:
智能建筑的系统组成。
教学手段:
幻灯片、专业网站、多媒体课件。
楼宇智能化技术
第一章 智能建筑的基本概述
1.1 引言
1.1.1 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
智能建筑的三级标准设计规范为: 智能建筑物管理系统(甲级)设计标准 智能建筑物管理系统(乙级)设计标准 智能建筑物管理系统(丙级)设计标准
楼宇智能化技术
第一章 智能建筑的基本概述
1.5 世界智能建筑的发展潮流
在国际上,智能建筑已经向着“智能大厦群”、“智能街 区”、“智能化城市”发展。如韩国(智能半岛)、新加坡(光 纤智能花园)、印度(加尔各答盐湖智能城)、日本、美国正在 计划建造所谓“海上城市”、“空中城市” 和“月球城市”。如 日本大森集团设计的“塔形大楼”高 1609m ,共 500 层,可同时 容纳 30 万人,是世界最高的海上城市。又如美国佛蒙特州建立 了一座称为威鲁士基地的带顶盖的城市,可容纳居民1万余人, 可以自动控制市内温度。美国航天局曾计划在月球上建立一座 “月球城市”,并计划在2007年首先向月球送100名地球移民, 最终可容纳上万人。
楼宇智能化技术
第一章 智能建筑的基本概述
1.4 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和设计原则
我国大中城市的智能建筑正在不断地升温,智能建筑的发展已 成 为城市建设的一个亮点。智能建筑的设计目标应以实际需求为原 则,综合考虑经济条件、人文环境等。 智能建筑的设计原则应具 有足够的应变能力,要有适当的预见性和超前性,考虑今后的发展 和升级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要在设计上协调一致,同步进行,并贯 彻于设计工作的全 过程,集成在同一个计算机网络平台上。
教学要求:
能够阐述智能建筑的基本概念及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并能 运用所学知识,完成项目的论证和实施的方案。
教学重点:
智能建筑的基本概念。智能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系统组成。
教学难点:
智能建筑的系统组成。
教学手段:
幻灯片、专业网站、多媒体课件。
楼宇智能化技术
第一章 智能建筑的基本概述
1.1 引言
1.1.1 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
智能建筑的三级标准设计规范为: 智能建筑物管理系统(甲级)设计标准 智能建筑物管理系统(乙级)设计标准 智能建筑物管理系统(丙级)设计标准
楼宇智能化技术
第一章 智能建筑的基本概述
1.5 世界智能建筑的发展潮流
在国际上,智能建筑已经向着“智能大厦群”、“智能街 区”、“智能化城市”发展。如韩国(智能半岛)、新加坡(光 纤智能花园)、印度(加尔各答盐湖智能城)、日本、美国正在 计划建造所谓“海上城市”、“空中城市” 和“月球城市”。如 日本大森集团设计的“塔形大楼”高 1609m ,共 500 层,可同时 容纳 30 万人,是世界最高的海上城市。又如美国佛蒙特州建立 了一座称为威鲁士基地的带顶盖的城市,可容纳居民1万余人, 可以自动控制市内温度。美国航天局曾计划在月球上建立一座 “月球城市”,并计划在2007年首先向月球送100名地球移民, 最终可容纳上万人。
建筑环境学PPT教学课件

词语闹分家
赛龙舟 蒙古包 旱地 鱼米之乡 滑雪 窑洞
荒漠 草原
水田 沙漠 地势平坦 骆驼 牦牛 森林 绿洲 湿润 人口密集 椰树
羊群 湿润 赛马 干燥 落叶松 干旱
苹果 雪山连绵 船 橘子 马拉大车
Hale Waihona Puke 千沟万壑 竹楼打雪仗人口稀疏
根据什么分的?
根据什么分的?
根据什么分的?
根据什么分的?
根据什么分的?
b. 室内环境与人体健康的问题 室内空气品质的恶化引起“病态建筑综合症”
案例
❖ 案例1:北京居民家,1998年7月装修房子一年后, 室内甲醛超标20倍,他本人得“喉乳头状瘤)2001年8月 将装修公司告上法庭,为我国第一例因装修而打的官司。
❖ 案例2:北京全市抽查,6座新建写字楼发现NH3超标 率达80.56%,O3超标率达50%,甲醛超标率达42%。 ❖ 案例3:北京每年发生有建筑材料中毒事件约400余起, 中毒人数1万余人,慢性中毒约有10万人。
7、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的分界线 B 黄河冬季不结冰 C 秦岭—淮河以北的农作物一般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D 油菜、甘蔗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南北在修建住房的时 候在哪些方面会有显著不同?为什么?
为什么南方许多桥都是拱形的,而北 方的桥多是平坦的?
教学程序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绪论 建筑外环境 建筑环境中的空气环境 建筑环境中的热湿环境 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 建筑光环境 建筑声环境
工业建筑的室内环境要求
2学时 6学时 9学时 9学时 7学时 5学时 5学时 2学时
第一章 绪论
智能建筑环境学-1(PPT)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是智能建筑环境学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对大 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挖掘,可以深入了解建筑环 境的运行状态和变化规律,为建筑环境的优化和管理提供 科学依据。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建筑环境的精细化管理,提高 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还可以预测未来建筑环境的变 化趋势,为建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https://
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
运用智能建筑环境学的方法和技术,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维护文 化遗产。
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
提高建筑环境品质
通过智能建筑环境学的应用,提升建 筑环境品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节能减排
促进经济发展
智能建筑环境学的发展将带动相关产 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 的增加。
降低建筑能耗和市的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将进一步实现数据共享、跨部 门协同、开放创新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城市生活体验。
PART 05
智能建筑环境学的未来展 望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技术创新与突破
智能化监控技术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 工智能技术,实现建筑环 境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控。
环境。
智能建筑环境学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04
智能家居
通过智能化手段管理家庭环境 ,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和便捷性
。
智能办公楼
提供智能化的办公环境,提高 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智能场馆
应用于体育场馆、博物馆等大 型公共建筑,实现环境的智能
化管理和节能减排。
建筑智能化PPT课件

建筑智能化系统介绍
建筑智能化系统简介概述
在中国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中的定义如下:"它是以建筑为 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 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以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以网络为基础的监控管理平台为目标,提供一整套系统软件, 能采集和取用弱电各分系统的所有实时数据并在集成网络系统上发布,可实现对系统信息、 资源和管理服务的共享,具有一致、简易和方便的个人业务操作界面,能满足众多用户的不 同作业需求。
不间 断电 源系
统
闭路 电视 监控 系统
电子 巡更 系统
防盗 报警 系统
一卡 通子 系统
楼宇 自控 系统
系统 集成
触摸 查询
集成 管理 系统
信息 发布 系统
物业 管理 系统
网络 机房
消控 机房
通讯 机房
背景 音乐 系统
消防 报警 系统
桥架 管线
智能化子系统介绍-CA信息自动化
CA 信息自动化
综合布线 系统
卡片
读卡器
门禁主机
pos消费机
一卡通管理系统概述图 数据库
持卡人 刷卡终端 通讯网络
服务器
其他应用领域
人事考勤、车辆出入
银行、食堂、超市
一卡通管理系统应用范围示意
一卡通管理系统-门禁系统简介
一卡通管理系统-车库管理系统概述
车辆管理系统在住宅小区、大厦、机关单位及企业厂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系统大概涵盖了车辆人员 身份识别、车辆资料管理、车辆的出入情况、位置跟踪和收费管理等等。管理系统配置包括停车场控 制器、自动吐卡机、远程遥控、远距离IC卡读感器、感应卡(有源卡和无源卡)、自动道闸、车辆感应 器、地感线圈、通讯适配器、摄像机、视频数字录像机、传输设备、停车场管理软件等。
建筑智能化系统简介概述
在中国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中的定义如下:"它是以建筑为 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 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以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以网络为基础的监控管理平台为目标,提供一整套系统软件, 能采集和取用弱电各分系统的所有实时数据并在集成网络系统上发布,可实现对系统信息、 资源和管理服务的共享,具有一致、简易和方便的个人业务操作界面,能满足众多用户的不 同作业需求。
不间 断电 源系
统
闭路 电视 监控 系统
电子 巡更 系统
防盗 报警 系统
一卡 通子 系统
楼宇 自控 系统
系统 集成
触摸 查询
集成 管理 系统
信息 发布 系统
物业 管理 系统
网络 机房
消控 机房
通讯 机房
背景 音乐 系统
消防 报警 系统
桥架 管线
智能化子系统介绍-CA信息自动化
CA 信息自动化
综合布线 系统
卡片
读卡器
门禁主机
pos消费机
一卡通管理系统概述图 数据库
持卡人 刷卡终端 通讯网络
服务器
其他应用领域
人事考勤、车辆出入
银行、食堂、超市
一卡通管理系统应用范围示意
一卡通管理系统-门禁系统简介
一卡通管理系统-车库管理系统概述
车辆管理系统在住宅小区、大厦、机关单位及企业厂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系统大概涵盖了车辆人员 身份识别、车辆资料管理、车辆的出入情况、位置跟踪和收费管理等等。管理系统配置包括停车场控 制器、自动吐卡机、远程遥控、远距离IC卡读感器、感应卡(有源卡和无源卡)、自动道闸、车辆感应 器、地感线圈、通讯适配器、摄像机、视频数字录像机、传输设备、停车场管理软件等。
智能化建筑系统培训PPT课件

系统集成与调试
设备选型与采购
根据系统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 设备并进行采购,确保设备性能
符合要求。
集成方案制定
制定详细的集成方案,包括设备连 接方式、数据传输协议、接口标准 等。
系统调试与测试
对集成后的系统进行测试和调试, 确保系统正常运行,性能达标。
系统运行与维护
运行管理
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 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工作 流程,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智能化建筑系统培训ppt课件
• 引言 • 智能化建筑系统概述 • 智能化建筑系统的关键技术 • 智能化建筑系统的应用场景
• 智能化建筑系统的实施与管理 • 智能化建筑系统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引言
培训背景
智能化建筑系统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建筑系统在提高建筑能效、增强安全性和提供舒适的生 活和工作环境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培训的必要性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统的复杂性和专业性,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确保 系统的正确安装、调试和使用。
培训目标
01
02
掌握智能化建筑系统的 基本概念、原理和功能。
熟悉智能化建筑系统的 各个子系统及其相互关 系。
03
学会如何进行智能化建 筑实际问题的能力。
智能安防
智能安防
总结词
通过智能化建筑系统,实现对安防设 备的智能控制、安全事件的实时监测 等功能,提高安防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智能安防是智能化建筑系统的重要应 用场景之一,能够实现安防设备的智 能控制和安全事件的实时监测。
详细描述
智能安防通过智能化建筑系统,对安 防设备进行智能控制和监测,如监控 摄像头、报警器等。同时,智能安防 还能够对安全事件进行实时监测和分 析,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提高 安防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智能建筑环境学1

人们希望建筑物能满足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方面:
2020/2/29
6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安全性:能够抵御飓风、暴雨、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危害或 人为的侵害;
功能性:满足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不同类型建筑的使用功能; 舒适性:保证居住者在建筑内的健康和舒适; 美观性:要有亲和感,反映当时人们的文化追求。 所以说建筑物应满足安全、健康、舒适、工作快捷的要求。
2020/2/29
4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1.2.1 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建筑是人类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才出现的。人类的一切建筑活动都是
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从最早为了躲避自然环境对自身的伤害,用树枝、石头等天然材料建
造的原始小屋,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人类几千年的建筑活动无不受 到环境条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同时,随着人们对人与自然、建筑与人、建筑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 不断调整与深化,人们对建筑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建筑发展模式 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
云南布依族的石屋以石块砌墙,以石瓦盖顶,就地取材,造价低廉, 冬暖夏凉,不怕火灾,隔声性能好。
这些都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的利用建筑控制环境的有效 手段。
综上所述,在现代人工环境技术尚未出现的时代,在现今还未能采用 现代技术的地区,地区之间巨大的气候差异是造成世界各地建筑形态 差异的重要原因。
在日夜温差很大的干热地区,例如巴格达地区,传统建筑的墙厚达 340~450mm,屋面厚度达460mm。利用土坯热惯性,在室外日夜温差 达到24℃(16~40℃)时,仍然能够维持室内温度的波动不到6 ℃(22~28 ℃)。
2020/2/29
9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华北地区,由于冬季干冷,夏季湿热,为了能在冬 季保暖防寒,夏季遮阳防热、防雨以及春季防风沙,就出现了大屋顶 的“四合院”。
2020/2/29
6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安全性:能够抵御飓风、暴雨、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危害或 人为的侵害;
功能性:满足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不同类型建筑的使用功能; 舒适性:保证居住者在建筑内的健康和舒适; 美观性:要有亲和感,反映当时人们的文化追求。 所以说建筑物应满足安全、健康、舒适、工作快捷的要求。
2020/2/29
4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1.2.1 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建筑是人类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才出现的。人类的一切建筑活动都是
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从最早为了躲避自然环境对自身的伤害,用树枝、石头等天然材料建
造的原始小屋,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人类几千年的建筑活动无不受 到环境条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同时,随着人们对人与自然、建筑与人、建筑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 不断调整与深化,人们对建筑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建筑发展模式 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
云南布依族的石屋以石块砌墙,以石瓦盖顶,就地取材,造价低廉, 冬暖夏凉,不怕火灾,隔声性能好。
这些都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的利用建筑控制环境的有效 手段。
综上所述,在现代人工环境技术尚未出现的时代,在现今还未能采用 现代技术的地区,地区之间巨大的气候差异是造成世界各地建筑形态 差异的重要原因。
在日夜温差很大的干热地区,例如巴格达地区,传统建筑的墙厚达 340~450mm,屋面厚度达460mm。利用土坯热惯性,在室外日夜温差 达到24℃(16~40℃)时,仍然能够维持室内温度的波动不到6 ℃(22~28 ℃)。
2020/2/29
9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华北地区,由于冬季干冷,夏季湿热,为了能在冬 季保暖防寒,夏季遮阳防热、防雨以及春季防风沙,就出现了大屋顶 的“四合院”。
《智能建筑技术概论》PPT课件

第二、建筑必须“决定〞以最高效的途径为用户 提供平安、高效、舒适、便捷、安康的建筑环境;
第三、建筑必须迅速对用户所提出的要求做出 “反响〞 。
用什么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呢? ——信息化!
建筑:艺术与工程技术的完美结合
自动化工程应能统筹控制建筑物的机电一 体化设备,使建筑物的反响更灵敏、动作 更准确。
各种材料 由通讯电 与计算中 的配线、 缆、光缆、心相连的 配管(如上、光纤等组 各类传感 下水管, 成的信息 器、探测 电线管、 传送网及 器、工作 燃气管等) 计算机网 站、交换
络系统 站和各职 能部分
1.1.1 智能建筑的概念
1. 智能建筑具备的根本能力: 〔1〕对环境和使用功能变化的感知能力。 〔2〕将信号传递到控制设备的能力。 〔3〕综合分析数据的能力。 〔4〕作出判断和响应的能力。
智能化集成系统集成的通信协议和接口符合开放式、通用的技 术标准,系统具有可靠性、容错性、易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智能建筑的建筑环境分为整体环境、物理环境、光照环境、电磁 环境、空气质量环境等。其中:
整体环境要求提供高效、便利、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满足对 建筑的环保、节能和安康的需求。
物理环境要求建筑物内的空间对实际应用和未来开展具有适应性、 灵活性及空间的开放性,满足建筑设备及管线开展的空间;同时 也对室内装饰、色彩,降低噪声和防止噪声扩散等提出了要求。
信息化应用系统〔ITAS,IT Application System〕
指以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为根底,为 满足建筑物各类业务和管理功能的多种类信息设备与应用软 件而组合的系统。
信息化应用系统一般包括工作业务应用系统、物业运营管理 系统、公共效劳管理系统、公众信息效劳系统、智能卡应用 系统和信息网络平安管理系统等其他业务功能所需要的应用 系统。
第三、建筑必须迅速对用户所提出的要求做出 “反响〞 。
用什么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呢? ——信息化!
建筑:艺术与工程技术的完美结合
自动化工程应能统筹控制建筑物的机电一 体化设备,使建筑物的反响更灵敏、动作 更准确。
各种材料 由通讯电 与计算中 的配线、 缆、光缆、心相连的 配管(如上、光纤等组 各类传感 下水管, 成的信息 器、探测 电线管、 传送网及 器、工作 燃气管等) 计算机网 站、交换
络系统 站和各职 能部分
1.1.1 智能建筑的概念
1. 智能建筑具备的根本能力: 〔1〕对环境和使用功能变化的感知能力。 〔2〕将信号传递到控制设备的能力。 〔3〕综合分析数据的能力。 〔4〕作出判断和响应的能力。
智能化集成系统集成的通信协议和接口符合开放式、通用的技 术标准,系统具有可靠性、容错性、易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智能建筑的建筑环境分为整体环境、物理环境、光照环境、电磁 环境、空气质量环境等。其中:
整体环境要求提供高效、便利、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满足对 建筑的环保、节能和安康的需求。
物理环境要求建筑物内的空间对实际应用和未来开展具有适应性、 灵活性及空间的开放性,满足建筑设备及管线开展的空间;同时 也对室内装饰、色彩,降低噪声和防止噪声扩散等提出了要求。
信息化应用系统〔ITAS,IT Application System〕
指以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为根底,为 满足建筑物各类业务和管理功能的多种类信息设备与应用软 件而组合的系统。
信息化应用系统一般包括工作业务应用系统、物业运营管理 系统、公共效劳管理系统、公众信息效劳系统、智能卡应用 系统和信息网络平安管理系统等其他业务功能所需要的应用 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映在建筑设计上,人们不再像先祖那样去尽心尽力地研究当地 的自然地理和气象条件,去建造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建筑物,而 是把精力都放到了文化和美观的层面了。
2019/10/29
13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现代人工环境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世界建筑趋同化 的消极影响;
空调采暖的普及使人们不再去关心建筑本身的性能,认为只要 消耗大量的能源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获得所要求的室内环境;
2019/10/29
4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1.2.1 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建筑是人类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才出现的。人类的一切建筑活动都是
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从最早为了躲避自然环境对自身的伤害,用树枝、石头等天然材料建
造的原始小屋,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人类几千年的建筑活动无不受 到环境条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同时,随着人们对人与自然、建筑与人、建筑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 不断调整与深化,人们对建筑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建筑发展模式 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
2019/10/29
5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建筑的功能是在自然环境不能保证令人满意的条件下,创造一个微环 境来满足居住者的安全与健康以及生活生产过程的需要。
因此从建筑出现开始,“建筑’’和“环境”这两个概念就是不可分 割的。从躲避自然环境对人身的侵袭开始,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 们对建筑的要求不断提高。
2019/10/29
10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为了防雨、防湿和防热以取得较干爽阴凉 的居住条件,创造出了颇具特色的架竹木楼“干栏”建筑。
云南布依族的石屋以石块砌墙,以石瓦盖顶,就地取材,造价低廉, 冬暖夏凉,不怕火灾,隔声性能好。
这些都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的利用建筑控制环境的有效 手段。
我国的能源资源特点决定了我国今后的能源构成中,煤仍然要占总能 源的60%以上。因此在二氧化碳、NOx、SOx、粉尘排放的控制方面 我们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2019/10/29
15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建筑环境控制也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比如,如何调解满足建筑环境舒适性要求与节能环保之间的矛盾。
综上所述,在现代人工环境技术尚未出现的时代,在现今还未能采用 现代技术的地区,地区之间巨大的气候差异是造成世界各地建筑形态 差异的重要原因。
2019/10/29
11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1.2.2 建筑与环境 除了使用前人这些设计经验来创造和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以外,随着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主动地创造可以受控的室内环境。 20世纪初,能够实现全年运行的空调系统首次在美国的一家印刷厂内
建成,这标志着人们可以不受室外气候的影响,在室内自由地创造出 能够满足人类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物理环境。 空调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不同于常规建筑物的人造空间如车、船、飞 机、航天器内的环境都能够得到控制,从而也促进了这些相关产业的 飞速发展。
2019/10/29
12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工业革命带来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给人们造成了错觉,以为随着 技术的进步,人类有能力无限制地改变自然环境,而不再会受到 自然条件的制约。
2019/10/29
3
1.1 课程简介
参考书籍: 建筑环境学(第三版)朱颖心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0 现代楼宇自动控制技术,龚威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 楼宇设备控制系统,李界家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10 建筑设备自动化工程,曹晴峰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1 听课要求 1、认真听课,做好课堂笔记 2、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
智能建筑环境学
1-绪论:智能建筑与建筑环境
1.1 课程简介
“智能建筑环境学”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在分析、了解建筑光环境、热湿环境、声环境、安全环境、人居
环境的基础上,学习应用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 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营造和控制一个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 健康的建筑环境,以更好地满足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的需要。
人们希望建筑物能满足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方面:
2019/10/29
6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安全性:能够抵御飓风、暴雨、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危害或 人为的侵害;
功能性:满足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不同类型建筑的使用功能; 舒适性:保证居住者在建筑内的健康和舒适; 美观性:要有亲和感,反映当时人们的文化追求。 所以说建筑物应满足安全、健康、舒适、工作快捷的要求。
2019/10/29
7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华北地区,由于冬季干冷,夏季湿热,为了能在冬 季保暖防寒,夏季遮阳防热、防雨以及春季防风沙,就出现了大屋顶 的“四合院”。
在我国的西北、华北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土质坚实、干燥、壁立不倒、 地下水位低等特殊的地理条件,人们创造出了“窑洞”来适应当地的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有暴雨、春季多风沙、秋高气爽、气温年较差较 大的特点。
因此导致的不仅是能源的紧缺和资源的枯竭,而且还导致了大 量污染物排放而造成的地球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2019/10/29
14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已经达到社会总能耗的1/3,而我 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建筑业的发展 速度已居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首位。
目前建筑物的年耗能量中,为满足室内温湿度要求的空调系统能耗所 占的比例约为50%,照明所占比例约为33%。
“智能建筑环境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它使得建筑电气与智 能化专业的研究对象由单纯的测控和通信系统向综合的建筑环境系统转 化。
2019/10/29
2
1.1 课程简介
课程主要内容:
1 智能建筑与建筑环境概述 2 智能建筑声环境 3 智能建筑光环境 4 智能建筑热湿环境 5 智能建筑空气品质环境 6 智能建筑安全环境(入侵防范、火灾报警、电磁辐射) 7 智能建筑办公及通信环境
2019/10/29
13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现代人工环境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世界建筑趋同化 的消极影响;
空调采暖的普及使人们不再去关心建筑本身的性能,认为只要 消耗大量的能源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获得所要求的室内环境;
2019/10/29
4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1.2.1 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建筑是人类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才出现的。人类的一切建筑活动都是
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从最早为了躲避自然环境对自身的伤害,用树枝、石头等天然材料建
造的原始小屋,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人类几千年的建筑活动无不受 到环境条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同时,随着人们对人与自然、建筑与人、建筑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 不断调整与深化,人们对建筑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建筑发展模式 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
2019/10/29
5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建筑的功能是在自然环境不能保证令人满意的条件下,创造一个微环 境来满足居住者的安全与健康以及生活生产过程的需要。
因此从建筑出现开始,“建筑’’和“环境”这两个概念就是不可分 割的。从躲避自然环境对人身的侵袭开始,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 们对建筑的要求不断提高。
2019/10/29
10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为了防雨、防湿和防热以取得较干爽阴凉 的居住条件,创造出了颇具特色的架竹木楼“干栏”建筑。
云南布依族的石屋以石块砌墙,以石瓦盖顶,就地取材,造价低廉, 冬暖夏凉,不怕火灾,隔声性能好。
这些都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的利用建筑控制环境的有效 手段。
我国的能源资源特点决定了我国今后的能源构成中,煤仍然要占总能 源的60%以上。因此在二氧化碳、NOx、SOx、粉尘排放的控制方面 我们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2019/10/29
15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建筑环境控制也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比如,如何调解满足建筑环境舒适性要求与节能环保之间的矛盾。
综上所述,在现代人工环境技术尚未出现的时代,在现今还未能采用 现代技术的地区,地区之间巨大的气候差异是造成世界各地建筑形态 差异的重要原因。
2019/10/29
11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1.2.2 建筑与环境 除了使用前人这些设计经验来创造和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以外,随着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主动地创造可以受控的室内环境。 20世纪初,能够实现全年运行的空调系统首次在美国的一家印刷厂内
建成,这标志着人们可以不受室外气候的影响,在室内自由地创造出 能够满足人类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物理环境。 空调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不同于常规建筑物的人造空间如车、船、飞 机、航天器内的环境都能够得到控制,从而也促进了这些相关产业的 飞速发展。
2019/10/29
12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工业革命带来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给人们造成了错觉,以为随着 技术的进步,人类有能力无限制地改变自然环境,而不再会受到 自然条件的制约。
2019/10/29
3
1.1 课程简介
参考书籍: 建筑环境学(第三版)朱颖心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10 现代楼宇自动控制技术,龚威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 楼宇设备控制系统,李界家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10 建筑设备自动化工程,曹晴峰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1 听课要求 1、认真听课,做好课堂笔记 2、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
智能建筑环境学
1-绪论:智能建筑与建筑环境
1.1 课程简介
“智能建筑环境学”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在分析、了解建筑光环境、热湿环境、声环境、安全环境、人居
环境的基础上,学习应用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 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营造和控制一个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 健康的建筑环境,以更好地满足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的需要。
人们希望建筑物能满足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方面:
2019/10/29
6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安全性:能够抵御飓风、暴雨、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危害或 人为的侵害;
功能性:满足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不同类型建筑的使用功能; 舒适性:保证居住者在建筑内的健康和舒适; 美观性:要有亲和感,反映当时人们的文化追求。 所以说建筑物应满足安全、健康、舒适、工作快捷的要求。
2019/10/29
7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华北地区,由于冬季干冷,夏季湿热,为了能在冬 季保暖防寒,夏季遮阳防热、防雨以及春季防风沙,就出现了大屋顶 的“四合院”。
在我国的西北、华北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土质坚实、干燥、壁立不倒、 地下水位低等特殊的地理条件,人们创造出了“窑洞”来适应当地的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有暴雨、春季多风沙、秋高气爽、气温年较差较 大的特点。
因此导致的不仅是能源的紧缺和资源的枯竭,而且还导致了大 量污染物排放而造成的地球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2019/10/29
14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已经达到社会总能耗的1/3,而我 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建筑业的发展 速度已居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首位。
目前建筑物的年耗能量中,为满足室内温湿度要求的空调系统能耗所 占的比例约为50%,照明所占比例约为33%。
“智能建筑环境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它使得建筑电气与智 能化专业的研究对象由单纯的测控和通信系统向综合的建筑环境系统转 化。
2019/10/29
2
1.1 课程简介
课程主要内容:
1 智能建筑与建筑环境概述 2 智能建筑声环境 3 智能建筑光环境 4 智能建筑热湿环境 5 智能建筑空气品质环境 6 智能建筑安全环境(入侵防范、火灾报警、电磁辐射) 7 智能建筑办公及通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