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我们的梦想》(道德与法治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8.1《我们的梦想》教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8.1《我们的梦想》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梦想》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个人梦想与时代脉搏的关系,认识到实现梦想需要努力和坚持,培养学生的梦想追求和实践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探讨如何将个人梦想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为实现梦想付出努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期待,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梦想的认识较为模糊,不知道如何将个人梦想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缺乏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动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的梦想追求,指导学生如何为实现梦想付出努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个人梦想与时代脉搏的关系,认识到实现梦想需要努力和坚持。
2.培养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的精神风貌。
3.引导学生将个人梦想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为实现梦想付出努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个人梦想与时代发展的关系,学会如何为实现梦想付出努力。
2.难点:引导学生将个人梦想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梦想追求和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指导自己的实践。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激励教学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鼓励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素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讨论。
2.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身临其境。
3.准备激励性语言,以激发学生的梦想追求。
4.准备板书提纲,以便在课堂上进行重点梳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关于梦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梦想?为什么要有梦想?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个人梦想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个人梦想与时代发展相结合?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现梦想的过程。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8.1《我们的梦想》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8.1《我们的梦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梦想》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个人梦想与时代脉搏的关系,明确努力的意义,激发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理解努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未来充满期待,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但同时,他们也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可能对努力的意义和价值有所怀疑。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努力,激发他们的奋斗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个人梦想与时代脉搏的关系,明确努力的意义,学会如何努力实现梦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培养他们的奋斗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个人梦想与时代脉搏的关系,明确努力的意义,学会如何努力实现梦想。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努力,激发他们的奋斗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动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努力的意义,激发奋斗精神。
2.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激励教育法:注重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案例材料: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节的内容,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们的梦想》。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努力的意义,明确个人梦想与时代脉搏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以及为实现梦想所做的努力。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8.1《我们的梦想》优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8.1《我们的梦想》优质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第八课第一节我们的梦想教学设计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第1课时我们的梦想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民族复兴梦。
教学难点:新时代、新征程。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听见中国听见你》2017年度优秀歌曲推选活动”入选的20首精品歌曲之一精准扶贫主题歌曲《山杏花开的时候》描绘了老百姓看到扶贫干部在山杏开花的春天来到了自己的村子,带领乡亲们修路架桥,把山前山后的山杏都运出了村子,卖到全国各地。
“山杏花”这一形象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春光无限、丰收在望的美好场景,象征老百姓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思考:歌曲《山杏花开的时候》反映了人们的什么心声?教师总结: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过幸福生活的社会梦想。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民族复兴梦(一)中国梦的追求1.材料呈现: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的情况。
“十三五”时期,必须横下一条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脱贫攻坚一定要抓住精准,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找对“穷根”,明确靶向。
2.问题: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我国现在的小康存在不平衡现象。
3.教师总结:(1)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夙兴夜寐,执着地追求实现小康、过幸福生活的社会梦想。
(2)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历经艰苦探索,重新焕发活力,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百年梦想插上了腾飞翅膀。
(3)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中国梦的内涵1.阅读教材第106-107页“探究与分享”。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我们的梦想》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我们的梦想》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我们的梦想》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梦想的含义,认识到梦想对人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梦想观,激发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梦想的含义、梦想的重要性、如何树立正确的梦想观、如何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未来充满期待,有自己的梦想。
但他们可能对梦想的理解较为模糊,不知道如何树立正确的梦想观,更不知道如何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梦想的含义,树立正确的梦想观,激发他们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梦想的含义,认识到梦想对人生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梦想观,激发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3.培养学生具备规划人生、设定目标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梦想的含义及其对人生的重要性。
2.如何树立正确的梦想观。
3.如何为学生实现梦想提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梦想的含义和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梦想,互相启发,树立正确的梦想观。
3.目标设定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制定实现梦想的行动计划。
4.激励法:通过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引导学生分析梦想的含义和重要性。
2.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树立正确的梦想观。
3.准备目标设定表,让学生填写并制定实现梦想的行动计划。
4.准备激励措施,以激发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成功人士实现梦想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梦想?梦想对这些人的人生有何意义?2.呈现(10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讨论梦想的含义和重要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我们的梦想》教学设计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我们的梦想》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梦想》这一章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都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教材内容包括中国梦的定义、特点,以及如何实现中国梦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国家、民族、个人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理解。
但中国梦的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特点。
2.培养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相结合。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国梦的内涵和特点。
2.如何引导学生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相结合。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梦。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实现过程。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事例和案例,用于教学呈现。
2.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梦的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中国梦的内涵和特点,让学生对中国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案例,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进而理解中国梦的实现过程。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梦想和对中国梦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梦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都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思考题: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学生课后思考,深化对中国梦的理解。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8.1《我们的梦想》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8.1《我们的梦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梦想》这一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梦想的含义,明确梦想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努力实现梦想。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激发学生追求梦想的热情,并培养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对未来充满向往。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梦想多种多样,有的想成为科学家,有的想成为教师,有的想成为艺术家等等。
然而,由于课业压力、现实因素等,部分学生可能对实现梦想缺乏信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梦想与现实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以积极的态度去追求梦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梦想的含义,明确梦想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努力实现梦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培养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追求梦想的热情,培养他们积极面对困难、勇敢追求梦想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梦想的含义,明确梦想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努力实现梦想。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梦想与现实的关系,激发他们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梦想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梦想。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对梦想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案例、图片、视频等。
3.视频:准备相关梦想实现的励志视频,用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励志视频或故事,引起学生对梦想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8.1《我们的梦想》(教案)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8.1《我们的梦想》(教案)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上8.1》这一章节的主题是“我们的梦想”。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道德素养为主要目标,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梦想的含义,认识到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九年级后,对于未来的梦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想法,但可能对于如何实现梦想,以及如何坚持追求梦想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他们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梦想与现实的关系,激发他们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梦想的含义,认识到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培养学生运用法治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梦想观,激发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梦想的含义,认识到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和坚持。
2.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梦想与现实的关系,激发他们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梦想的含义,认识实现梦想的过程。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梦想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3.准备PPT等教学辅助材料,便于课堂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成功人士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他们的成功是否与他们的梦想有关?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们的梦想。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关于梦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8.1《我们的梦想》(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8.1《我们的梦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梦想》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个人梦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认识实现梦想的途径和努力的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梦想观念,激发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未来充满期待和憧憬,同时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压力和困惑。
他们在追求个人梦想的过程中,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指导。
本节课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个人梦想,明确实现梦想的途径,激发他们的奋斗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个人梦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认识到个人梦想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明确实现梦想的途径和努力的意义。
3.激发学生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个人梦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2.实现梦想的途径和努力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个人梦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引导学生明确实现梦想的途径。
3.激励法: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他们认识到努力的意义,从而更加坚定地追求梦想。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激励性话语,用于激发学生的奋斗热情。
3.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自己的梦想吗?你们的梦想是什么?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呈现(15分钟)教师展示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梦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明确实现梦想的途径。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梦想,讨论如何实现梦想。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实现梦想的途径和努力的意义。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的梦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的梦想》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第一框,本框有“民族复兴梦”和“新时代新征程”两个板块。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树立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的意识,培养学生民族复兴我有责的胸怀。
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近代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我国新的历史方位;中国进入新时代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近代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我国新的历史方位;中国进入新时代重要意义。
难点:让学生树立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的意识,培养学生民族复兴我有责的胸怀。
课前准备:
1.学生自主学习,进行预习。
2.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和活动,制作课件。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较好的处理了核心素养与创新潜力的关系。
在教学中,注重了政治生活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